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是一所国办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艺术职业院校,办学近70年来,培养了大批文化艺术专门人才,为社会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是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基地、文化和旅游部浙江培训基地、全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教育...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571-87150116,0571-87150181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特色(双一流/985/211等)
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c档)
学校排名
55名
校友会高职ⅲ类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大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大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2009年,是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独立设置的以工科为主的民办高职学院。
学院设有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汽车工程、管理工程共4个系,以及基础课程教学、思想政治教学部。涵盖机械设计、机电设备、自动化、汽车制造、轨道交通、电子商务和海上乘务等7个专业类别。并在校生近5000人,目前学院已发展成为一所办学特色鲜明的职业院校。
海滨城市 风光旖旎。
学院坐落于风光旖旎的海滨城市,大连。大连,依山傍海、气候宜人,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学院位于大连的金普新区,这里东临迅速崛起的装备制造业园区,西靠风光秀丽的金渤海岸现代服务业发展区,“市”外桃源,独有静谧,是莘莘学子实现梦想的第一高地。
设施先进 条件优越。
学院占地1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建有高标准的现代化教学楼、学生宿舍、实验中心、实训中心、图书馆以及体育场等教学设施。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193.12万元;学院非常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应用技能和创新素质的培养。为此购置了技术含量高、性能优越的仪器设备,学院投资2800万元建设实习实训中心,中心涵盖数控技术、机械加工、汽车维修、电子电工、焊接技术、钳工技术等六个实训基地,可同时容纳500多人实习实训。
群贤荟萃 名师强校。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为充分发挥大连区位优势、人才优势,学院制定特殊政策引进高素质人才,并聘请了大连高校的知名教授、行业专家来校任教,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具有“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目前,学院有教职工328人,专任教师168人。专任教师中副高职以上职务41人,占专任教师数的24%;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47人,占专任教师数的28%;
内涵建设 特色强校。
学院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办学之路,学院以现代企业升级转型为契机,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确立了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整体推进“理实一体化”、工程任务课程化、教学环节模块化等改革策略。学院坚持校企合作,课证融合,开展中级工证、高级工证、cad证、计算机证等十多个工种的考证工作,学生的获证率为96%。学院与省内外大型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60余个,为学院校外实训、顶岗实习和学生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拓宽渠道 高质就业。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建立了全程指导教育、全程跟踪管理、安置全员就业、重点帮困的“四全一重”的就业管理模式。拓宽了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的对接、订单班直接就业、政、校、企合作就业、学院推荐就业、企业招聘就业等“五种”就业途径。我院毕业生年均就业率达95%以上,中央电视台、大连电视台多次对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做了特色报道。
立德树人,服务为本。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宗旨。积极推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开展突出时代精神、健康向上、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助困与扶志”、“助困与自强”、“助困与育人”相结合,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人格品质,通过开展“四个文明”、“校园十佳”、“励志模范”、“勤工助学”、“先进个人”等评比活动,激励学生励志成才,完善人格,关爱心灵,构建温暖包容的心理健康氛围。
诚信办学 美誉八方。
学院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依法办学,施“以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经过全院师生努力拼博,学院先后获得“全国德育教育管理先进学校”、“全国十大诚信单位”、“全国十大最具就业竞争力学校”、“辽宁省平安校园”、“辽宁省高校文明食堂”等荣誉称号;2012年学院顺利通过省教育厅专家组对我院人才培养的工作评估;2014年完成了辽宁省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和机辽宁省对接产业集群省级职业教育示范专业的建设任务,获辽宁省财政厅拨付项目建设资金200万元。2015年1月,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获教育部批准,为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成为全国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百所首批试点院校之一。在辽宁省首批试点的4所高职院校中唯一的一所民办高职院校。2015年8月,学院被确定入选大连市公共实训基地。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是一所国办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艺术职业院校,办学近70年来,培养了大批文化艺术专门人才,为社会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是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基地、文化和旅游部浙江培训基地、全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传承基地、浙江省文明单位,也是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学校办学特色鲜明,教学水平较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异,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是唯一一家连续三届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高职艺术院校,是高职表演艺术类国家级14个专业教学标准拟制工作总领衔单位。学校2012年被授予“浙江省示范性高职院校”,2017年被列入“浙江省优质高职校”建设计划。2019年学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单位”。2020年学校入选“浙江省高职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
学校分滨文路本部校园和东冠校区,占地 230 多亩,建筑面积 11 万余平方米。目前全日制在校生5197人,教职工563人,设有戏曲、音乐、舞蹈、设计、戏剧影视、手工艺、演艺与教育等七大二级学院和附属中专(浙江艺术学校)、基础教学部(公共体育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实践中心、继续教育学院。共开设29个专业,其中戏曲表演专业为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戏曲表演、戏剧影视表演、音乐表演、舞蹈表演、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声像工程技术和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戏曲表演、音乐表演、舞蹈表演、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是省级优势专业,戏剧影视表演、舞蹈编导、文物修复与保护、舞台艺术设计与制作、声像工程技术为省级特色专业。
学校名师荟萃、人才辈出,为浙江文化事业培养了大批文化艺术人才。文艺教育家黄源、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越剧表演艺术家姚水娟、昆剧表演艺术家周传瑛、王传淞、竹笛艺术大师赵松庭、音乐教育家周大风等先后在校任教;培养出越剧艺术家茅威涛、戏剧导演杨小青、央视主持人董卿、影视演员周迅、舞蹈家山翀、民族器乐演奏家詹永明、吴蛮、形象设计师毛戈平等大批杰出校友。兴办高等职业教育以来,又培养出享誉全国的戏曲新秀陈丽君、王恒涛、青年舞蹈家殷硕、沈徐斌、青年歌唱家钟丽燕以及戏剧影视演员、舞美设计师和音响灯光青年专家等一批优秀校友。学校现有文旅部优秀专家1人,省文旅厅优秀专家5人,省级专业带头人及培养对象12人,入选省舞台艺术“1111”人才计划教师4人,省级文化创新团队11个,聘任行业名家名师特聘教授34人,成立专家工作室12个。
学校积极服务地方文化发展,在文化和旅游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教育厅等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长期广泛面向全国和全省各地开展形式多样、层次各异、内容丰富的文化艺术培训工作,形成了社会培训的浙江品牌;浙江公共文化管理学院在整合表演艺术、视觉艺术和非遗保护等相关教学资源及行业企业优质资源基础上,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学历教育和文化队伍培训“双轮驱动”。学校紧密围绕文旅深度融合战略部署,助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文艺方针,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坚持改革创新,深化内涵发展,强化办学基础保障,全面增强核心竞争力,全力推进“双高”院校建设,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艺术职业院校,树立中国艺术高职教育浙江样本,为“重要窗口”建设增添艺术职业教育成色。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18号
邮编:310053
电话:0571-87150009
传真:0571-87150043
网址:www.zjvaa.edu.cn
email:bgs@zjvaa.edu.cn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隶属自治区供销合作联社。学校现有:青山、明秀、五合(在建)三个校区,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万余名。
学校设有商贸管理学院、财会金融学院、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文化旅游学院、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智慧商务产业学院8个二级学院,构建以商贸类专业为核心,以服务农村现代流通为特色的专业发展格局,重点建设财会金融、现代流通、商务信息化、艺术设计和旅游服务五大专业群,开设电子商务、服装与服饰设计、会计、烹调工艺与营养、市场营销等39个高职专业。
学校遵循“立德弘商、兴贸致远”的校训,形成了“秉商崇商、学商精商、为商研商、融商弘商”的办学理念,凝炼了“商学合一、德才双馨”的人才培养理念,扎根桂商文化沃土,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学校成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国家首批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入选广西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10项,中央财政支持专业4个,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3个,广西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获得各类荣誉100多项。
profile
guangxi economic and trade vocational institute (gxetvi), a public full-time vocational college approved by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in 2004, is affiliated with the federation of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gxetvi has currently set up three campuses, namely qingshan campus, changgang campus, and wuhe campus (under construction). it has over 10,000 full-time students.
gxetvi has set up 8 secondary colleges, including school of business management, school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e, school of intellig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chool of culture and tourism, school of art design and architecture, school of general education, school of marxism, and digital business college. on this basis, it forms a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attern with commercial and trade majors as core and serving rural modern circulation as a featur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five major groups of finance and accounting, modern circulation, business information, art design, and tourism service; and establishes 39 higher vocational specialties, such as e-commerce, apparel and accessories design, accounting, cooking technique and nutrition, and marketing.
following the motto of "establish moral sentiments, carry forward business, and prosper trades with high aspirations", gxetvi has formed the schooling concept of "stay true to business, master the knowledge of business, conduct research on business, and integrate and promote business", and the talent training concept of "cultivate talent who integrate business with knowledge and possess both virtue and ability". rooted in guangxi's business culture, the institute serves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guangxi and obtains fruitful education results. the institute has been included in the mode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national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 the second batch of national pilot units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project construction units of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s of teacher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guangxi project construction units of the high-level specialty construction plan. gxetvi has won two national teaching achievement awards, 10 teaching achievement awards in the autonomous region, four majors supported by central finance, and three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projects of characteristic specialties and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guangxi, six construction sites of advantageous and characteristic special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guangxi, three demonstration training bases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autonomous region, and more than 100 honors of all kinds.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邮电学院)是 2004 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专科层次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学院,为目前安徽省内惟一的通信类高等院校,也是华东地区首家独立设置的高等通信职业学院。
邮电学院前身是有着 70 多年历史、被誉为“安徽邮电黄埔军校”的安徽省邮电学校,为省、部级重点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也是全省邮电职工教育的重要培训基地。邮电学院坐落在安徽省省会合肥市文教单位聚集的蜀山区潜山路382号,校园环境优美,建筑典雅,花木繁茂。周边交通便捷,有3、8、22、快速公交4、48、124等多条公交线路直达,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3号线均汇经此处。学院现有在校生3000余人,教职员工300余人,建有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组成的近百名兼职教师库,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33%以上,硕士及以上、双师型教师占比81%以上。
近年来,学院积极接应“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五高地、一示范”战略,紧紧围绕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建设始终紧贴行业前沿,学院下设计算机与网络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公共与基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大数据与商务学院,开设现代通信、物联网、信息安全、轨道交通信号等14个前沿专业,其中,国家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院级重点专业6个。在专业建设上,学院大力推行专业与产业紧密藕合,专业设置覆盖通信产业链,着力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显著提升。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有效衔接,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无缝对接。
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上,学院坚持“岗课赛证”融通,持续为教师、学生赋能。学院大力推行“1 x”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岗位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将职业资格鉴定、职业技能等级认证纳入教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学院不断深化“三教改革”,倡导基于“1 x”证书制度的“课证融合”型教材的开发;进一步推广项目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等教学模式,实施课堂革命,打造优质课堂。充分利用学院专业课程的通信行业特色和办学优势,转化成课程思政的育人资源,在专业课中融入“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职业精神”等思政元素。
近年来,毕业生招生就业形势两旺。学院突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同时,更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紧贴行业需求、注重实践技能、教学质量好,为学院赢得了良好口碑。招生第一志愿上线率100%,优质生源充足,2022年新生报到率达94%。学院与安徽通服、合肥轨道、中银商务等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建立长期人才培养合作机制,为学生打造就业直通车,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省内高校前列。70多年来,学院为通信行业、企业培养了近十万余名优秀人才,他们活跃在通信信息行业,成为企业的技术专家和管理精英,成为推动安徽及华东地区通信发展的核心力量。
邮电学院先后荣获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首批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安徽省理论宣讲示范基地、安徽省卫生先进单位、省级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合肥市平安校园、合肥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连续9届获得省级文明单位、连续12届获得省直三优文明单位等称号。
走进新时代,邮电学院将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高职教育前途广阔、大有作为”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弘扬工匠精神,努力培养更多通信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网络强国、数字江淮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山东海事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山东海事职业学院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潍坊市人民政府主导举办、社会力量参与举办的全国首所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学校是山东省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办学试点单位、全国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研究联盟理事长和秘书长单位、中国海洋大学联合培养合作单位、山东省大学生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专业技术兵员储备基地、山东省教育厅公布的第二批信息化教学试点单位。
学校坐落于世界风筝之都——潍坊,位于渤海岸边、莱州湾畔,毗邻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潍坊港和白浪河游艇旅游码头。学校占地822亩,建筑面积28.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9470余万元。设有航海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港航管理学院、邮轮游艇学院、航空学院、电商学院、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健康管理学院、五年制大专学院、中职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开设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港口与航运管理、健康管理、口腔医学技术、中医康复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物流管理、会计、国际邮轮乘务管理、电子商务、空中乘务、高铁乘务、表演艺术、无人机应用技术等42个专业。
办学定位 办学理念
办学定位: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和“海洋强省”战略,深化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建设地方知名高校。育训并举培养现代海洋产业亟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办学特色:以“海”为本,混合所有制多元主体办学,校企协同育人。
校训:积跬步 至千里
校风:自信自强 守正创新
教风:崇德尚能 教之有道
学风:知行合一 学以致用
山海模式 引领混改
建校以来,学校探索实践了“院校整体、二级学院、公共实训基地”等层面的“大混套小混”混合所有制办学格局。逐步形成了混合所有制办学“山海模式”:以地方政府与企业社会资本合作办学、动态性产权变更、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为重点的“多元主体办学机制”;以现代化的法人治理结构、市场化的内部运行机制为重点的“现代法人治理机制”,建立了各类资本、师资、课程、文化深度融合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学校初步构建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极大的激发了办学活力。
学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先后为20多家职业院校提供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方案。2016年以来,共有来自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00余家院校、企业、政府部门前来交流混合所有制办学。2018年1月,学校牵头成立全国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研究联盟,被推选为理事长、秘书长单位。先后在山东潍坊、贵州六盘水、新疆乌鲁木齐等地组织召开5届全国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研究联盟办学研讨会。2021年,学校分别举办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研讨会”和教育部职成司主办的“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研讨会”。学校为全省乃至全国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蹚出路子、提供借鉴。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学校通过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以混合所有制模式先后引进5家企业社会资金9300余万元,共建3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和1个中外合作项目“股份制海洋工程(opito)公共实训中心”。先后与歌尔集团、华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中船舰客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山东博能电力集团、潍坊滨海旅游集团等企业共建9个产业学院,歌尔匠造产业学院入选首批潍坊市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名单。
学校与招商局集团、华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北京鑫裕盛船舶管理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开展校企一体化育人。联合举办航海技术等专业定向委培和现代学徒制试点班,获批山东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中国外运长航集团、美国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北京通用航空产业基地控股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把人才培养和储备前置到学校,与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派遣行业专家进校教授专业技能,校企双方共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立德树人 服务社会
学校是山东省高职航海技术、国际邮轮乘务管理、轮机管理3个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牵头开发单位。拥有山东省高职院校品牌专业群1个(航海技术专业群)、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2个(航海技术专业群、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航海技术、港口与航运管理);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教师团队),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学团队1个(航海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2个(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航海技术专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山东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各1项。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1项。省部级以上教科研项目(课题)80余项。学校与中国海洋大学在港口与航运管理、国际邮轮乘务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海洋工程装备技术4个专业开展专业共建,探索职普融通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学校具备交通部海事局认可的16个培训类别33个培训项目资质。近三年,涉海社会化培训达到每年3万人次规模,年培训规模占到全国7%、全省26%。近5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6%以上,企业满意度达97%以上。涉海类毕业生国际化就业率保持在60%以上,收入达到3000美金以上,得到包括中外运长航、马士基船公司等知名企业的广泛认可。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是由运城市人民政府举办的普通高等医学职业院校,2011年10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教育部备案,其前身是1970年创办的运城地区卫生学校。学院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复旦西街,校园占地38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西依舜帝公园,东邻运城学院,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学院现有教职工305人,其中专任教师228人,“双师型”教师130人,高级职称教师46人,硕士研究生110人,国家级职业教育名师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7人,曾在省内外各类学术团体担任会长、理事长、理事15人,市级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8人。学院重视教学研究,2000年以来获得省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25项,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40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50部,出版专著17部。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000余人,生源地分布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现有教学创新团队13个,名师工作室3个,院级在线精品课程5门,其中牙体形态与机能学为“山西省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培育建设课程”。
学院下设护理系、口腔系、临床医学系、医学技术系和医学基础部、普通学科部、思政部及一所二级甲等附属医院。开设口腔医学、护理、助产、口腔医学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眼视光技术、针灸推拿、老年保健与管理等10个高职专业,形成了以护理教育和口腔医学教育为主、医学技术教育为辅的办学格局,并积极进行临床医学类专业建设。护理专业为“山西省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山西省职业教育骨干专业”;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为“山西省职业教育骨干专业”“山西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山西省现代学徒制试点”“运城市1331工程重点建设专业”;助产专业为“山西省职业教育高水平重点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为“山西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为“山西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为“山西省职业教育重点专业”。
学院建有功能完善、结构合理、设施先进的教学大楼、实训楼、图书大楼、学生公寓、多功能餐厅和大礼堂、运动场,为全院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优美的环境。学院建有护理、基础医学、康复治疗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共十大实训中心,实训室总面积10280m2,仪器设备总价值2970余万元。学院图书馆藏书28万册,电子图书13万册。拥有医学教学素材库和临床知识库2个教学资源平台。
学院坚持依托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瞄准职业岗位,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积极推进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在全省及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地建立了11个校外教学医院和130个实践实习基地。联合22家医疗机构、企业和院校,牵头组建了运城市卫生保健职业教育集团。积极开展校际交流合作,荣膺黄河金三角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山西省康复专业联盟成员单位、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卫生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创新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建校52年来,护理学院人立足河东大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创新实践,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秉承“精业尚能,厚德济生”的校训,树立“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严谨求是,表率敬业”的教风和“勤学善思,砺能笃行”的学风,大力弘扬“明德至善,精勤不倦”的校园精神,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医学人才培养机制,为社会培养了5万余名各类医学人才,赢得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与广泛赞誉。
学院先后获得山西省模范单位、山西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山西省五四红旗团委、山西省三八红旗集体、山西省园林式单位和运城市模范单位、运城市文明单位标兵、运城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运城市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2015年,学院顺利通过山西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7年至2019年连续三年承办山西省职业技能大赛口腔工艺赛项。2016年以来,护理、口腔、检验、康复等专业师生在全省及全国讲课比赛、职业技能大赛上荣获一等奖10个、二等奖53个、三等奖71个。
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面对新征程和新使命,学院提出“创建一流院校,打造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建设特色鲜明的医学高等职业院校,服务医疗卫生事业,创造灿烂辉煌明天,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座落在风光旖旎的粤东滨海城市——广东省汕尾市城区,是一所由汕尾市人民政府创办,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专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学校遵循“以人为本、服务社会、内涵发展、彰显特色”的办学理念,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生命线”的观念,坚持内涵发展,注重抓好教学质量,严抓考风考纪,促进良好教风、学风建设和校风的形成;推行“双证书”制度,积极组织开展职业资格考核认定,毕业生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自2001年升格以来,在上级党政和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学院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人才工作水平评估,学院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约640亩(410亩为新校区待建用地),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775.76万元;图书馆藏书47.71万册;校园内无线宽带wi-fi全覆盖。学校设有海洋学院、工程学院、人文学院、艺术学院、管理学院、经贸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公共教学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9个二级学院。开设47个专业,同时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软件技术两个专业与达内时代科技集团广州市达内软件职业培训学校联合开展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招生。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云计算与大数据专业委员会设立在我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039人,教职工654人,其中专任教师451人,专任教师中教授(正高)24人、副教授(副高)85人,博士56人,硕士269人,双师素质教师221人。
学校积极搭建“两院两站”协同创新平台,与汕尾市科技局、汕尾市海洋与渔业局合作成立的汕尾市创新工业设计研究院、汕尾市海洋产业研究院。2015年,“两院”均被评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中共汕尾市委组织部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中科院南海研究所、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等单位在我校成立了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人才驿站;设立汕尾市海洋产业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7年,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一名,积极开展水生物防病治病研究,为养殖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深汕创新创业基地和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云计算与大数据专业委员会;成功承办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5年学术年会;省内外海洋装备、海洋生物、电子技术、计算机与互联网、电子商务、装潢设计等行业企业,与我校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为我校构建了政校行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发展平台。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近年来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在各类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中屡获大奖,其中,五届蝉联全国职业院校创业技能沙盘大赛一等奖,荣获全国大学生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大赛一等奖、全国高职院校大数据技术应用技能竞赛一等奖,三年蝉联广东省“挑战杯”特等奖等、idt无线充电应用创新设计大赛全国第一名。
学校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与华南师范大学开放学院开展“相沟通”办学,共开设12个专业,在校专科生可免入学考试报读相同或相近本科专业,修完本科课程考试合格的学生可获得省自考委及华师大联合颁发的本科毕业证书,可申请华南师范大学学士学位。学院设有“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深汕创业基地暨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为毕业生提供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学校根据国家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开设入学绿色通道。学生可申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院实行院内奖学金制度,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勤工俭学岗位,并协助学生向银行申请助学贷款。
学校立足汕尾地区,面向全省招生,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临海、临港优势,推进特色发展,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作出积极贡献。
学院代码:12765
电话:0660-3362144 传真:0660-3371568
网站http://www.swvtc.cn/index.htm 微信公众号:gd-swvtc
地址:广东省汕尾市城区文德路 邮编:516600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吉林工程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吉林工程职业学院是吉林省教育厅主管的省属公办全日制职业高等学校。学校坐落在美丽的英雄城——吉林省四平市。
学校始建于1958年,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建立的普通高等院校之一,曾于建校之初和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时期,两度举办本科教育。经过60多年的发展,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办学能力不断增强。先后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星火计划农民科技培训学校、吉林省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吉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校、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学校、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全国百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等。学校是吉林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建有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国家级农产品加工与检测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先进人才培训基地。2020年学校获评吉林省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7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单位。
学校经过60余年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始终秉持“厚德精术,知行合一”的校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多家企业开展联合办学,着力为社会培养“有理想、爱国家,讲文明、守纪律,能吃苦、稳基层,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5%以上。
学校拥有一流的师资和良好的办学条件。教职工总数38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1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86人,“双师型”教师166人,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4人。学校占地面积25.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05万平方米。现有多媒体教室147个,专业实验室73个,计算机机房22个,实习工厂2个,校内外实习实训、科研、教学基地近200个。
学校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粮食食品、现代制造、行走装备、信息通讯、生物制药、健康护理、建筑测绘、服务管理八大专业群,设立粮油食品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医护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管理学院8个学院,38个专业。学校按照专业群大类培养,学生灵活选择专业(方向),采取“一院两群三品,平台 方向,学中做、做中学”人才培养模式(每个学院按照一个专业群、一个企业群架构,创建一个品牌专业(群)、引进至少一个品牌企业(国内500强企业)、打造一个人才培养品牌项目),与企业实行深度合作培养,参与实施1 x证书制度试点,鼓励学生考取相应技能证书。
学校有完善的思想道德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文明纪律教育、就业创业教育体系,为学生成长成人成才创造条件、铺路搭桥,努力让学生成才、家长放心、社会认可。学校有完备的奖、助、补、贷体系,实施“爱心工程”,细化精准资助项目,搭建起集勤工助学、实习实训、求职就业为一体的综合实践平台,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求。
学校坚持就业与对口升学兼顾,为学生专升本提供条件,每年专升本考取率达40%左右;学校设有吉林省自学考试学习服务中心,开展自学考试专升本学历教育;鼓励学生在读期间入伍,享受学费减免及国家资助政策,退伍后重新复学。
学校注重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文化等课外活动,现有理论学习类、科技实践类、兴趣爱好类、体育锻炼类、文化艺术类、公益服务类六类22个大学生社团组织。
学校正在向特色鲜明高水平职业高等学校的目标迈进。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空军勤务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勤务学院始建于1954年,是一所集空军后勤与装备指挥、技术、管理于一体,覆盖军事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高等军事院校,肩负培养能打胜仗高素质新型空军后勤与装备保障人才的重要任务。
1954年10月,空军勤务学院在山西太原组建成立,在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学院先后数易其名,经过了初建、重建、调整前进和快速发展四个阶段。2003年12月更名为徐州空军学院,2012年4月更名为空军勤务学院,定位为学历教育院校,主要承担空军作战后勤和装备保障研究生、本科生教育,以及生长干部和现职干部的任职培训,是全军培训规模较大的院校之一。
学院办学环境宜人,校园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两汉”文化发源地——江苏省徐州市市区,北依九里山古战场,南临陇海铁路和黄河故道,占地1300余亩,院内绿树成荫、环境幽雅,素有徐州市“北花园”之称。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始建于1958年,前身是与共和国同龄的五〇一厂业余工学院。2004年7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为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是我国铝行业系统内唯一的一所高职院校,是国家首批“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是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行业试点院校,是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是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工继续教育基地。2012年7月,全国首个由中央企业牵头组建的紧密型、行业性职教集团——中铝职教集团在学院挂牌成立。2016年7月1日和2017年11月14日中铝集团党组依托山东企业和山东铝业职业学院分别成立了中铝党校和中铝大学。学院先后荣获全国企业管理培训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职工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职工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企业教育培训先进单位、全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进单位、中国有色金属行业职工教育先进单位、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技能优秀鉴定站等荣誉称号。2019年4月学院主办单位——山东铝业有限公司成为教育部首批24家“产教融合型企业”之一,同时学院被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院校”、公司被评为“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企业”,“校企相融、产学互动”的办学特色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
学院总占地面积1674亩,包括淄博和威海两校区,其中威海新校区总占地面积约924亩,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一期占地面积约597亩,建筑面积19.7万平方米。
学院设立了智能制造与物联网学院、商学院、互联网学院、冶金与建工学院、思政教学部等9个教学单位,拥有工业机器人、有色冶金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等39个专业,形成以有色冶金技术、有色机电为特色的专业群,其中有色冶金技术、炭素加工技术专业为山东省所独有。各类在校生2.3万余人,历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办学六十多年来,为有色金属行业和山东省地方企业培养输送了6万余名懂经营、会管理、能操作的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名符其实的铝行业技术人才“摇篮”。
近年来,学院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企业办学模式,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改革和教育教学实践,逐渐积淀并形成了“五个相融”的企业办学特色、“三个三分之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三个阶段”的实习模式及“三个维度”的素质培养模式,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落到实处。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