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是2016年在赣州卫生学校基础上创建的隶属赣州市人民政府的全日制医药健康类公办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秉持“厚德精业”校训,弘扬“勤学慎思仁心笃行”校风,坚守90年前红军军医学校铸造的红医初心,传承赣州卫生学...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797-8361928,0797-8361992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学校排名
160名
校友会高职ⅲ类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是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专门培养文化艺术人才的公立全日制高等艺术职业院校,是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直属单位。1958年,学校前身“福建艺术专科学校”在人杰地灵的三坊七巷诞生,根据国家教育政策变化,历经多次调整,于2005年由“福建艺术学校”升格为“福建艺术职业学院”。2008年通过教育部首轮人才培养评估,2016年通过第二轮评估。
学校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寄语学校“八闽艺苑春常在,丰碑应树育花人”的殷殷嘱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学六十余年来,为省内外文化艺术领域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如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吴新斌,中央电视台导演、国家一级编剧夏蒙,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陈奋武,原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陈玉峰,原全国政协委员、音乐教育家李未明,著名小提琴教育家何弦,著名钢琴教育家杨鸣、周铿,著名舞蹈编导范东凯、曾焕兴,著名歌唱家阮余群,戏曲表演“梅花奖”得主曾静萍、李敏、陈洪翔、周虹、陈琼等。
学校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艺术表演、艺术创作”显特色,以“非遗传承、产教融合”树品牌,以优异的展演竞赛成绩展优势,以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立形象,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艺术院校,服务新时代新福建文化强省和全域生态旅游省建设,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贡献力量。2013年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基地”。2015年被文化部确定为“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项目首批试点高校之一。2019年入选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智库成员单位。2021年成为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教育部《作曲技术专业》和《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专业》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制定牵头单位、福建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学校代表福建省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伟大征程》、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开幕式文艺演出《福迎八方》、新中国成立70周年“高素质高颜值新福建”彩车游行表演等国家重大演出,多次受到文旅部、福建省委表扬。
学校设有音乐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舞蹈学院、闽台戏剧学院(戏剧影视学院)、时尚设计学院、艺术教育学院、国艺学院(文化旅游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教学部等二级教学单位。开设音乐表演、音乐表演(流行音乐方向)、作曲技术、舞蹈表演(中国舞方向)、舞蹈编导、表演艺术(古琴艺术方向)、戏剧影视表演、舞台艺术设计与制作、时尚表演与传播、戏曲表演、服装与服饰设计(时装设计方向)、服装与服饰设计(时装版型设计方向)、服装与服饰设计(时装表演与营销方向)、书画艺术(绘画与策展方向)、书画艺术(书法与汉字艺术设计方向)、艺术设计(室内装饰设计方向)、艺术设计(产品设计方向)、工艺美术品设计(漆艺方向)、陶瓷设计与工艺、室内艺术设计、包装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艺术设计、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艺术培训与管理方向)、文物修复与保护、民族传统技艺(古琴制作与修复方向)、民族服装与饰品、播音与主持、影视编导、茶艺与茶文化、艺术教育、美术教育等32个高职专业(方向),以及音乐表演、舞蹈表演等2个中职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5500余人,连续五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6%以上。近年来,在校生参加重大赛事屡获佳绩,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桃李杯、华东六省专业舞蹈比赛等各类重大赛事中荣获奖项385项,其中国家级67项。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山东职业学院西校区
关注
学校介绍
山东职业学院西校区创建于 2004 年,是山东省人民政府举办、山东省教育厅主管的公办全日制院校——山东职业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招生代码:y059。山东职业学院西校区 2017 年普通高职招生计划为 1000 人,设有市场营销、会计、动漫制作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物流管理、财务管理、统计与会计核算、工程造价、商务英语、电子商务、法律事务、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等 14 个精品专业。考生录取后全部在山东职业学院西校区就读,学生毕业颁发山东职业学院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学历证书。
★显著的区位优势 山东职业学院西校区位于济南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新泺大街 201 号,属于济南 cbd 拓展地带,南临齐鲁软件园、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和山东大学齐鲁软件学院,北靠国际会展中心,毗邻浪潮集团、大陆机电等高新技术企业。周边有济南奥体中心、万达广场、美莲广场、雨滴广场等。87、63、k163、k166、123、202 等多路公交车停靠学校门口,可直达泉城广场、解放桥、燕山立交、奥体中心等城市观光中心和交通枢纽地带,是感悟泉城济南、接受现代教育的理想场所。
★突出的就业优势 学校充分发挥位于济南高新技术开发区核心区位优势,与园区内各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办学与就业关系,为我校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习和就业条件。毕业生大部分被周边的高新技术企业录用,待遇优厚,实现了学校和用人单位、社会需要和人才培养的成功对接。
★完善的奖助学体系 山东职业学院西校区积极推进“爱心学院”建设,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使每名学生时刻感受到关心、关怀和关爱。校区设有学生资助中心,专人负责协助家庭困难学生办理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学费减免、联系社会资助,餐厅设有爱心窗口并定期发放伙食困难补助,确保每一名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西校区设有各类奖学金,其中国家奖学金为 8000 元,国家励志奖学金为 5000 元,省政府奖学金为 6000 元,国家助学金为 3000 元,学院奖学金为 1000 元、800 元不等,奖励面达到 70%。西校区还设立了新生入学资助制度,从第一批次报考我校并报到注册的新生中遴选出文理科分数排在前五名的学生每人一次性资助学费 5000 元,文理科分别排在第六到第十名的学生一次性资助学费 3000 元。
★先进的办学理念 山东职业学院西校区坚持“以育人为中心”、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坚持为社会用人需求服务,为学生就业成才服务,狠抓教学管理,实行教学和实践并重的方针,形成了文理交融,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办学特色,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适应岗位快、吃苦耐劳,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z6尊龙平台的联系方式:0531-86512036, 86512037,86512039
网址:www.sdzyxx.net
学校地址:济南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新泺大街201号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于2002年4月组建,是一所省市共建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
学校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专用汽车之都——湖北省随州市。随州诞生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神农,出土了世界第八大奇迹曾侯乙编钟,孕育了隋文帝、季梁、明玉珍等历史名人,是武汉城市圈和鄂西旅游圈“两圈”节点城市,多条高铁、高速纵横其境,交织其间,交通极为便利。
学校位于城南新区高铁火车站侧,校园清新幽静,山水相环,占地面积1300余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教职工近5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20人,双师素质教师144人,博士、硕士(含在读)120余人,现有在校大中专生上万人。
学校设置专用汽车产业学院、医学院、护理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香菇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开设有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临床医学、护理、旅游管理、学前教育、建筑工程技术、食用菌生产与加工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40余个应用型专业,形成大专、中专、成人教育、校企联合办学等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办学格局。
学校固定资产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000万元,馆藏图书89万册。建成理实一体化教室40个、多媒体教室46个、语音室8个;建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19个、实验实训室96个,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14个。校园5g覆盖,拥有数千台教学计算机、数字化校园网络、高规格的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等电教系统。400亩生产性实训基地园区、专业配套的校内实训中心、校企共建的校外实训基地、工学交替的实习工厂、生产与仿真相结合的实训设备,构建了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现有1个国家级示范实训基地、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3门省级精品课程、4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示范实训基地、6个楚天技能名师教学岗位。
学校先后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与武汉大学、湖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本科院校联办了本科、研究生学历教育班。与上海中锐汽车、奇瑞汽车、湖北凯瑞百谷、湖北齐星等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了数十个校企合作的办学实体和定向培养班。毕业生就业率连续7年超过了92%,大批毕业生就业于世界五百强企业,部分毕业生到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就业。
近年来,学校坚持实施发展规划龙头工程、招生攻坚生命工程、教育教学中心工程、服务体系保障工程和党的建设引领工程等“五大工程”,实现跨入事业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先后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平安校园”、“湖北大中专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等近百项荣誉称号,正向高质量高职院校和全省一流高职院校行列阔步迈进。
“十四五”时期,学校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围绕“随职梦”新三步走发展战略,着力构建“123456”战略体系,对接“双高”,全面提升强质量;对接“提质培优”,重点突破创一流;对接“汉襄肱骨,神韵随州”,服务地方作贡献,重点实施专业建设与教学质量提高行动、人才强校行动、体制机制创新行动、科研与培训能力提升行动、思想与文化引领行动、校园建设与基础保障行动,开启建设全省一流、全国知名“双高”职业院校新征程。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一、发展概况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是一所独立设置的国有公办高等职业学院,是云南省首批成立的2所全日制高职院校之一,也是首批重点建设的2所“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学校行政主管部门于2018年10月11日由原来的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变更为云南省教育厅,成为学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学校2022年入选云南省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学校一直秉承“国土扎根、资源固本、职业尚能、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坚定“立足云南、面向全国、辐射周边”的办学面向,主动融入省委3815发展战略,聚焦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1958”战略布局,锚定“双高”建设任务、“十四五”规划发展战略,全力打造云南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国土模式”。
学校现有阳宗海、经开区、武定3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共1051亩,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151180.45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8239.01万元,纸质图书量730224册,电子图书622331册。现有全日制高职专科在校生19700人。截至2024年1月7日,学校在岗教职工人数为539人,其中专任教师371人,校内兼职教师(外聘)198人,高级职称148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1人。现有全国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云南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人数5人,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人云南省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3人,“云岭工匠”1人,云南省教育先进集体1个。
经过六十多年的教化育人、风雨传薪,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形成了较为鲜明的产业特色、行业特色、专业特色、培养特色、“产品”特色和文化特色,学校现已成为西部地区国土资源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主要培养基地。
2005年以“良好”等级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2011年11月,获“全国地勘钻探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2012年年底顺利通过云南省教育厅的特色评估,获“特色通过”;2012年被云南省教育厅评为“2012—2013年度全省就业总结宣传工作典型经验高校”;2014年12月,学院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2015年,学校被教育部列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并于2018年顺利通过验收,获得高度评价。2016年,云南省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一等奖;2017年12月,学院入选教育部“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实验校”;2019年6月,学院入选教育部首批“1 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2020年12月,学院入选教育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2021年,学院入选云南省省级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
发展成效
(一)人才培养
学校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落实整合提质培优计划任务,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全面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开展产业学院、现场工程师学院建设,持续推进国家“1 x”证书制度试点和课证融通。实施课堂革命,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全面推行混合式教学模式,大力倡导团队授课,积极开展“三教”改革,建立健全国家、省、校三级学生竞赛机制以及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机制,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力争实现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双突破。近五年,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各类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中获奖300余项,其中国家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金奖)4项、二等奖(银奖)10项;在省级及以上啦啦操、散打、演讲等各类文体活动中获奖23项;涌现出一批见义勇为、志愿服务、无偿献血、奉献社会的先进典型,被中国网、云南网等媒体报道。
(二)校园文化
学校建立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传承“三光荣”“四特别”精神,不断凝练学校办学特质和品格,丰富学校精神内涵。建成承载校园核心文化的文化墙、景观石、文化走廊、清风亭、澄怀路等文化景观。倡导“大美国土,行动有我”,举办工匠精神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教授博士论坛、青年学者讲坛、师生运动会暨体育节、社团文化节、宿舍文化节、职教活动周、从教三十年教师节座谈会等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师生的文化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着力打造“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国土青年”等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抖音等文化展示平台,提升学校知名度、美誉度。
(三)社会服务
学校积极发挥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优势,面向社会,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学校作为依托单位申请的“云南省教育厅健康地质调查评价工程研究中心(培育)”,获得批准建设。积极参与云南省新一轮找矿行动计划,中标1项地勘基金项目。成立和建设乡村振兴创新服务团队;开展与乡村振兴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咨询服务与讲座。建设培训基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牵头申报的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我校作为核心成员将积极参加基地建设;承担技术服务项目。
(四)国际合作
我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主动融入服务云南省“3815”战略,聚焦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动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走出去,提升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学校以“一分校”“一平台”“一中心”“两服务”为发展主线,打造“留学中国·学在云南”品牌。“一分校”,即成立海外分校——“中巴国土资源国际学院”,探索在南亚东南亚国家建立“鲁班工坊”;“一平台”,即开发国际教育云平台和智能课程生成系统,数字赋能国际教育,在平台搭建“双高”专业体系化国际课程,输出学校优势职业教育标准;“一中心”,即成立对外汉语教育中心,开展“中文 职业教育”项目,引进优质中外办学机构等;“两服务”,即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服务国际产能合作,教随产出,产教同行,与中广核能源国际签署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为老挝培养数百名新能源工程师。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是2016年在赣州卫生学校基础上创建的隶属赣州市人民政府的全日制医药健康类公办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秉持“厚德精业”校训,弘扬“勤学慎思仁心笃行”校风,坚守90年前红军军医学校铸造的红医初心,传承赣州卫生学校40多年的优良传统,办学以来,向全国各地输送了10万余名实用型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向赣南地区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提供了近80%的业务骨干,是赣州及周边地市重要的医药卫生健康类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地,被誉为“白衣天使的摇篮”。
学院坐落于素有“红都圣地、客家摇篮、江南宋城、世界橙乡”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赣州,位于赣州市蓉江新区高校园区。校园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奇石秀湖,锦花绣草,有“千樟之校、万桂之园”的美称,占地面积840余亩,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图书馆现有藏书55.7万册,拥有满足万人规模培养需求的各项教育教学实训设施设备及160余家校外实习基地。
开设有护理系、药学系、医学技术系、临床医学系、康养系、口腔医学系、医学基础部、思政部、文化体育劳动部等“六系三部”教学机构,以及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附属医院、蓉江新区高校园区服务中心等卫生服务机构。拥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预防医学四个临床医学类国控专业及护理、药学、医学检验、康复治疗、中医康复技术等21个高职专业,是全省医药卫生类专业最齐全的高职院校之一。学院护理、助产专业学生护考通过率稳定在95%,连续3年稳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学院目前是全国卫生行指委委员、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卫生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建有临床类别、中医类别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江西省放射防护培训市级基地。先后荣获了“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省文明单位”“江西省平安校园”等省市各类项荣誉称号。
现有教职工452人,其中博士学历3人,硕士研究生学历171人,副高以上职称104人,中高职“双师型”教师211人。1人获评全国职业教育名师,1人被评全国“巾帼标兵”,1人荣获省级“五一劳动奖章”,8人享受赣州市特殊津贴,20余人为省市各类专家库成员。
年参编国家级教材26部,其中主编1部,副主编2部;开发精品课程,其中《基础护理学》等6门精品在线课程,分别荣获省级线上教学优质课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2021年2名教师获得省教学成果奖2项。推进教法改革,落实教学标准,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理实一体化教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训练;加强信息教学资源应用,教学团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达95%以上。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先后承办省“振兴杯”赣鄱工匠职业技能大赛“养老护理员”项目技能竞赛、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药传统技能竞赛等省市各类项技能大赛,并获优秀组织奖;2021年,教师在江西省教学能力比赛中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省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养老护理员赛项中师生均荣获一等奖,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养老护理员项目中荣获优胜奖;学生在全国高职院校信息素养大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江西省区赛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积极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牵头组建赣州卫生职业教育集团,联合医院开设“急危重症护理”“老年护理”“麻醉护理”“口腔护理”等4个护理亚专业班;推动医教协同,分别在信丰县人民医院、上犹县人民医院、兴国县人民医院设立临床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实施“1.5 0.5 1”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模式,与赣州妇保院、东莞清溪医院等医疗卫生单位开展校外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以及专业共建、订单培养和定向培养等合作;依托康复治疗技术为核心的“康养技术”专业群优势,牵头与赣州市人民医院、上犹县人民医院、南康区中医院等医疗机构,联合开办赣南康复产业学院,与赣州国投天同健康养老有限公司联合共建“天同康养产业学院”,有力推动赣南康复产业发展。
学院着力实施“强基础、健体系、提质量、富内涵”四大工程,与时俱进、紧抓机遇、锐意改革,朝着实现学院卫生健康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双高”建设既定目标,朝着建成赣粤闽湘区域性优质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总体规划,踔厉奋发,砥砺前行。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接受安徽省广播电视局业务指导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也是全国最早举办广播影视类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之一,是华东地区唯一一所广播影视类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
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始建于1960年,时称安徽省中级广播学校,1984年学校更名为安徽广播电视学校,面向全省招生。2002年7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升格为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全国招生。2010年,在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2022年2月,获批安徽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2023年8月,播音与主持专业获批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学院位于合肥市新站区高教基地文忠路与淮海大道交口西北,现有占地面积329亩(规划618亩),建设有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学生公寓、食堂及后勤服务综合楼等15万平方米,满足8000人办学规模。其中,学院建有学术报告厅、演播厅、全媒体综合实训室、域光影像工作室、录音实验实训室、明德育人馆、市场营销技能实训室、动画制作室、广告制作室、电视节目制作编辑室、广播直播实训室、广播电视播控中心、实验电台、实验电视台等120多个综合性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268.89万元。学校的电台、电视台初具规模,能自办节目和现场直播节目,网络通往学生每个宿舍。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在我院建有继续教育教学点,学院在新闻学、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与安徽艺术学院联合开展专升本教育,学生可以继续“专升本”。学院图书馆馆舍面积2.2万余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48万余册、电子图书80万余册、纸质期刊1000余种、光盘1.6万余张,采购中国知网、超星读秀知识库等电子资源,设有语言文学书库、综合书库一、综合书库二、多功能阅览室、自习室,拥有阅览座位1000余个,配备图书自助借还设备,馆内读书学习环境舒适,馆藏资源充足,读书活动丰富多彩。
学院设置教学管理和党政管理机构10个:党政办公室、党委组织(宣传)部、人事处、教务处、学工部、财务与资产管理处、总务处、纪委办、审计室、保卫处;设有教学及辅助机构9个:新闻传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网络信息中心)、播音主持与影视学院、管理学院、基础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训中心、图书馆。另设有工会、团委等2个群团组织。现有全日制在校生5724人。
近年来,学院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前堂后台,工学融合”的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水平显著提高。现有在职教职工260人,专任教师总数达208人,其中4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14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2%。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153人。教授13人,副教授54人,教辅系列副高职称10人;讲师76人,教辅系列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45人。学院有省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1人,院级专业带头人32人,院级教学名师17人,高校青年骨干教师91人。自2015年以来,学校申报立项国家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课程42个,其中mooc课程20个,省级教学名师7人,省级教坛新秀10人,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专业8个,省级实践教育基地5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个,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技术技能型大师工作室8个,申报省级质量工程立项194项,高校科研项目(人文、自然)87项;先后获全国广播电视金帆奖一等奖、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省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等各级各类奖项189余项;出版教材共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850多篇。
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创品牌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传媒、面向社会、注重素质、强化技能”的办学思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为目标,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任务驱动工作流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改革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前堂后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遵循校企融合的合作理念,推进 “订单式”、“双证制”等多种形式的培养模式,学生中“双证书”率(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达90%以上。学院与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广电传媒产业集团等多家行业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度校企合作关系。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门设有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各二级学院设专职就业干事,并注重加强就业指导。建立了教育、管理、指导、服务为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近几年毕业去向落实率均在95%左右,多次受到省教育厅表彰。学院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学生素质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积极营造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创造良好育人环境。同时,学院有完善的优秀大学生奖励制度和贫困生资助体系。办学以来,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遍及全国各地,目前从安徽省电台、省电视台到全省各市、县广电局、电台、电视台以及各级网络公司的很多专业骨干技术人员均是我院毕业生,其中一部分毕业生还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已成长为名主持人、名播音员、名编辑、名记者。
目前,全院师生正坚持规模、结构、质量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围绕“打造高素质队伍,培养高技能人才,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发展战略,秉承“德技并重,知行合一”的校训,奋发努力,开拓进取,为把学院建设成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是于2014年3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院。2021年,在省教育厅部署下,学校与创建于1935年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开展集团办学。学校现有广州天河和海珠2个校区,占地面积近700亩,另有校外实训基地1500亩。在校学生约1.3万名,教职工767名,其中专任教师602名,博士80余名。学校环境优美,教学生活设施完善。2022年入选省域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培育单位。
学校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办学特色和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要求,下设生态工程学院、风景园林学院、园艺与食品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旅游与文化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海洋与渔业学院、海洋工程学院、航海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44个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在中国科教评价网发布的2020-2021年中国专科(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我校在全国172所林业类高职院校排名为第12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惠州工程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惠州工程职业学院是2017年在惠州工程技术学校基础上创办成立的理工科特色鲜明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虽新,但历史悠久。其前身索源为创办于1948年的惠阳县平潭农校和1950年迁现校址更名的惠阳专区农业学校、惠州农业学校,是东江流域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职业学校。2012年,按市委市政府职业教育布局调整的要求,惠州农业学校与创办于1973年的惠州工业科技学校合并重组为惠州工程技术学校。办学75年来,已培养了十多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建设发展。
学校占地总面积28万平方米(420亩),校舍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校园依山傍水,园林交辉;青山与绿水共存,人文与自然相融,是“学在花园里,校在山水间”的现代化文明校园,是孜孜求学、养性修为,实现职业追求和人生梦想的理想场所。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235人(高职11454人、中职2781人),教职工总数429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位或学历150人(含博士研究生8人)、副教授以上教师80人,专任教师数共365人;聘请校外教师81人,聘请行业导师382人。
学校对标惠州“2 1”产业集群,坚持“农业有特色、工科有优势、商科有精品”的办学发展定位,不断优化专业布局,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设置落实前瞻性规划部署,紧紧贴合产业需求,现有“智能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生态工程学院、财经商贸学院、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开设“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工业设计、建筑室内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园艺技术、园林技术、动物医学、畜牧兽医、电子商务、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大数据与财务管理、财富管理、宠物医疗技术”等23个专业,其中工科专业14个、涉农专业5个、辅助类商科专业4个,理工科专业占比82.6%;拥有应用电子技术、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等2个省级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和电子与信息技术1个省级中职“双精准”专业,实训实验场地总面积62843 平方米,已建成具备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校内综合实训基地1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一体化标准实训场馆100余间。
学校始终坚持立足惠州,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服务高端制造、服务乡村振兴,以“厚德、博学、立业、报国”为校训,致力弘扬“吃苦耐劳、淳朴厚道、臻技敬业、进取创新”的学校精神,努力将学校建成理工科优势突出的国内一流高水平职业院校,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学校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创新人才培养高地、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示范高地、科研及培训服务高地,为惠州加快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和广东省及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长沙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以下简称学校)位于湖南省会长沙,地处长沙市万家丽路、地铁5号线北段。学校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和应急管理部(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共建共管,是全国第一所以“安全”命名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两种体制、一体化运行”的办学方式。
1984年,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与我国政府共同创建长沙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2005年,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向湖南省人民政府推荐,在长沙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基础上成立了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200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签订了“省部共建协议”,共同加强对学校的领导和建设。2019年,湖南省核工业技工学校整体并入学校。
学校是全国安全生产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全国烟花爆竹人才培养基地、全国煤矿安全培训示范基地、国家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执法综合实训中南基地、国家烟花爆竹生产“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综合实验中心、国家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湖南专业中心、湖南省烟花爆竹重大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全国职业院校传统技艺传承示范基地。校园面积近500亩,总资产5.22亿元,固定资产总额3.46亿元,高水平实验(训)室105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75亿元。现有教职工425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07人,“双师型”教师201人,全国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名,全国和省级应急管理专家39人,省级专业教学团队2个,省级专业带头2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及各级访问学者31名。
学校面向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下设4个二级学院、3个教学部、13个党政管理机构、2个群团组织、1个教辅机构,开办了涉及工、文、经、管4个门类的29个高职专科专业,开设有应急救援技术、安全技术与管理、烟花爆竹技术与管理、测绘工程技术、职业健康安全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软件技术、大数据与会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等33个专业(方向),目前有全日制在校学生9400余人。学校连续多年获评湖南省文明高校、省直机关文明标兵校园、湖南省普通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
学校是国家一级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和国家一级煤矿安全培训机构,主要开展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金属冶炼等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工贸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企业特种作业从业人员取证培训;应急管理部门的执法能力实训、专题业务培训;全国安全培训机构师资培训;国际组织有关合作项目的培训等,年培训规模达到15000人次以上。
学校秉承“服务安全生产、培养应用人才”的办学宗旨,“立德为先、强技为本、面向人人、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以“卓越高职院校、一流培训机构”为统领,以“居安思危”为校训,弘扬“公诚勤勇”的精神,以观念转变为先导,以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条件建设为依托,以规范管理为保障,统筹推进学历教育与培训教育,积极传播应急安全文化,努力开展技术研发与服务,着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致力培养服务应急管理、安全生产以及区域经济建设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于2008年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教育部备案,以培养水上交通运输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学校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核准,具有海船船员无限航区三副、三管轮及沿海航区船长、轮机长等二十余项培训资质。
学校位于宜居、开放、充满活力的“浪漫之都”大连,是融山海于一体的现代化、园林式校园,教学设施与设备现代化程度位居同类院校前列。学校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形成了具有航海特色的校园文化,是莘莘学子理想的求学胜地。
学校根据航运业发展趋势及就业需求,按专业大类和专业群建设要求,构建航海学院、船舶工程与人工智能学院、管理与教育学院、公共教学部、思政教研部以及继续教育学院等二级教学单位。
学校根据社会发展需求,紧密围绕办学所长,设置交通运输、装备制造、电子与信息、财经商贸、旅游、教育与体育等大类50多个专业、专业方向及校企合作订单班,特色鲜明,就业发展前景广阔。
学校秉持为国家教育事业积极奉献的深切情怀,价值主张仁善爱国、公正和谐、技能科学、竞优发展,以一切为发展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服务为工作宗旨,把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航运职业技术学校作为战略目标。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面对海洋强国的历史机遇,学校坚持质量立校,倾力打造航运领域知名的、走向世界的“大航运”品牌。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