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canvas,请升级你的浏览器。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于2008年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教育部备案,以培养水上交通运输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学校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核准,具有海船船员无限航区三副、三管轮及沿海航区船长、轮机长等二十余项培训资质...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411-62497477,0411-62497484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民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学校排名
2128名 人气值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介绍 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宁波教育学院)是一所具有60多年办学历史,以培养全日制大专生、培训宁波市中小学(幼儿园)在职教师、教育行政干部为主要任务的公办高等师范院校。学校现有杭州湾校区和宁波校区,占地面积518亩,全日制学生5595人。 办学历史深厚。学校创办于1959年,前身是宁波市教师进修学校。1984年更名为“宁波教育学院”,是宁波市最早的五所高校之一。2018年10月,杭州湾新校区启用。2019年5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学校改制设立为“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0年12月,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群顺利入选浙江省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名单。 办学特色鲜明。学校开设了学前教育、早期教育、产品艺术设计、音乐表演、电子商务等13个专业,逐步形成“多群一链”的专业布局与学科建设。其中,学前教育专业是宁波市重点建设专业,学前教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被确定为唯一一个市级教育类协同创新中心。充分发挥宁波市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宁波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心、宁波市班主任专业发展指导中心挂靠我校的独特优势,构建了学前师资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的办学格局。 师资队伍优良。学校强化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建设,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317人,其中专任教师23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175人,占75.11%,具有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82人,占35.19%,8人入选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 人才培养成果丰硕。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工作,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学前教育师范生培养质量在全省名列前茅,专升本率位列全省高职院校第5位。多名学生代表浙江省参加长三角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成绩稳居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前列。2021年师生作品荣获“挑战杯”全国竞赛红色专项活动一等奖。不断深化国际化教育合作,与美国威廉杰瑟普大学、泰国商会大学等13个国(境)外院校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与韩国东明大学合作举办学前教育专业高等专科教育项目,全方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社会服务广受赞誉。社会服务广受赞誉。学校积极履行“三中心”职能,统筹指导宁波市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十三五”期间,培训学员近10万人次,高质量完成新疆库车、四川省凉山州、吉林省延边州、贵州省黔西南州、浙江省丽水市、重庆市万州区、西藏比如县、青海天峻县等地教育扶贫工作,惠及当地教师300余万人次。2020年学校还获批成为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国培项目承办院校,是浙江省唯一获批的高职院校。2022年成立宁波教育培训集团,进一步整合资源,打造培训品牌。学校被宁波市委、市政府评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学校设有宁波教育评估研究院、宁教培训学校等社会服务部门,其中宁波教育评估研究院被市民政局授予“4a级社会组织”称号。 协同育人机制完善。学校积极推进校地共建和校企合作,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合作共建了全国第二家儿童研究院,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共建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全国第一家区域学习中心,与教育部民族发展中心共建全国第一家长三角地区民族教育协作重点研究基地,与上海师范大学签约共建卓越教师培训工作室、研究生培养基地。目前已建64家教学实践基地,24家幼儿园教师发展学校,设有附属幼儿园2个,全省五年一贯制合作教学点学校17所。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师范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立足浙江,服务长三角,贡献“一带一路”,构建“一核两双九大行动计划”新一轮创业蓝图,努力把学校创建成高水平高质量的卓越师范院校,成为浙江省优质幼师培养摇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接受安徽省广播电视局业务指导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也是全国最早举办广播影视类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之一,是华东地区唯一一所广播影视类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 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始建于1960年,时称安徽省中级广播学校,1984年学校更名为安徽广播电视学校,面向全省招生。2002年7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升格为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全国招生。2010年,在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2022年2月,获批安徽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2023年8月,播音与主持专业获批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学院位于合肥市新站区高教基地文忠路与淮海大道交口西北,现有占地面积329亩(规划618亩),建设有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学生公寓、食堂及后勤服务综合楼等15万平方米,满足8000人办学规模。其中,学院建有学术报告厅、演播厅、全媒体综合实训室、域光影像工作室、录音实验实训室、明德育人馆、市场营销技能实训室、动画制作室、广告制作室、电视节目制作编辑室、广播直播实训室、广播电视播控中心、实验电台、实验电视台等120多个综合性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268.89万元。学校的电台、电视台初具规模,能自办节目和现场直播节目,网络通往学生每个宿舍。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在我院建有继续教育教学点,学院在新闻学、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与安徽艺术学院联合开展专升本教育,学生可以继续“专升本”。学院图书馆馆舍面积2.2万余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48万余册、电子图书80万余册、纸质期刊1000余种、光盘1.6万余张,采购中国知网、超星读秀知识库等电子资源,设有语言文学书库、综合书库一、综合书库二、多功能阅览室、自习室,拥有阅览座位1000余个,配备图书自助借还设备,馆内读书学习环境舒适,馆藏资源充足,读书活动丰富多彩。 学院设置教学管理和党政管理机构10个:党政办公室、党委组织(宣传)部、人事处、教务处、学工部、财务与资产管理处、总务处、纪委办、审计室、保卫处;设有教学及辅助机构9个:新闻传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网络信息中心)、播音主持与影视学院、管理学院、基础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训中心、图书馆。另设有工会、团委等2个群团组织。现有全日制在校生5724人。 近年来,学院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前堂后台,工学融合”的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水平显著提高。现有在职教职工260人,专任教师总数达208人,其中4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14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2%。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153人。教授13人,副教授54人,教辅系列副高职称10人;讲师76人,教辅系列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45人。学院有省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1人,院级专业带头人32人,院级教学名师17人,高校青年骨干教师91人。自2015年以来,学校申报立项国家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课程42个,其中mooc课程20个,省级教学名师7人,省级教坛新秀10人,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专业8个,省级实践教育基地5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个,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技术技能型大师工作室8个,申报省级质量工程立项194项,高校科研项目(人文、自然)87项;先后获全国广播电视金帆奖一等奖、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省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等各级各类奖项189余项;出版教材共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850多篇。 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创品牌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传媒、面向社会、注重素质、强化技能”的办学思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为目标,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任务驱动工作流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改革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前堂后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遵循校企融合的合作理念,推进 “订单式”、“双证制”等多种形式的培养模式,学生中“双证书”率(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达90%以上。学院与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广电传媒产业集团等多家行业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度校企合作关系。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门设有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各二级学院设专职就业干事,并注重加强就业指导。建立了教育、管理、指导、服务为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近几年毕业去向落实率均在95%左右,多次受到省教育厅表彰。学院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学生素质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积极营造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创造良好育人环境。同时,学院有完善的优秀大学生奖励制度和贫困生资助体系。办学以来,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遍及全国各地,目前从安徽省电台、省电视台到全省各市、县广电局、电台、电视台以及各级网络公司的很多专业骨干技术人员均是我院毕业生,其中一部分毕业生还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已成长为名主持人、名播音员、名编辑、名记者。 目前,全院师生正坚持规模、结构、质量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围绕“打造高素质队伍,培养高技能人才,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发展战略,秉承“德技并重,知行合一”的校训,奋发努力,开拓进取,为把学院建设成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是于2014年3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院。2021年,在省教育厅部署下,学校与创建于1935年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开展集团办学。学校现有广州天河和海珠2个校区,占地面积近700亩,另有校外实训基地1500亩。在校学生约1.3万名,教职工767名,其中专任教师602名,博士80余名。学校环境优美,教学生活设施完善。2022年入选省域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培育单位。 学校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办学特色和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要求,下设生态工程学院、风景园林学院、园艺与食品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旅游与文化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海洋与渔业学院、海洋工程学院、航海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44个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在中国科教评价网发布的2020-2021年中国专科(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我校在全国172所林业类高职院校排名为第12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惠州工程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惠州工程职业学院是2017年在惠州工程技术学校基础上创办成立的理工科特色鲜明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虽新,但历史悠久。其前身索源为创办于1948年的惠阳县平潭农校和1950年迁现校址更名的惠阳专区农业学校、惠州农业学校,是东江流域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职业学校。2012年,按市委市政府职业教育布局调整的要求,惠州农业学校与创办于1973年的惠州工业科技学校合并重组为惠州工程技术学校。办学75年来,已培养了十多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建设发展。 学校占地总面积28万平方米(420亩),校舍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校园依山傍水,园林交辉;青山与绿水共存,人文与自然相融,是“学在花园里,校在山水间”的现代化文明校园,是孜孜求学、养性修为,实现职业追求和人生梦想的理想场所。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235人(高职11454人、中职2781人),教职工总数429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位或学历150人(含博士研究生8人)、副教授以上教师80人,专任教师数共365人;聘请校外教师81人,聘请行业导师382人。 学校对标惠州“2 1”产业集群,坚持“农业有特色、工科有优势、商科有精品”的办学发展定位,不断优化专业布局,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设置落实前瞻性规划部署,紧紧贴合产业需求,现有“智能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生态工程学院、财经商贸学院、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开设“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工业设计、建筑室内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园艺技术、园林技术、动物医学、畜牧兽医、电子商务、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大数据与财务管理、财富管理、宠物医疗技术”等23个专业,其中工科专业14个、涉农专业5个、辅助类商科专业4个,理工科专业占比82.6%;拥有应用电子技术、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等2个省级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和电子与信息技术1个省级中职“双精准”专业,实训实验场地总面积62843 平方米,已建成具备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校内综合实训基地1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一体化标准实训场馆100余间。 学校始终坚持立足惠州,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服务高端制造、服务乡村振兴,以“厚德、博学、立业、报国”为校训,致力弘扬“吃苦耐劳、淳朴厚道、臻技敬业、进取创新”的学校精神,努力将学校建成理工科优势突出的国内一流高水平职业院校,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学校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创新人才培养高地、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示范高地、科研及培训服务高地,为惠州加快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和广东省及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长沙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以下简称学校)位于湖南省会长沙,地处长沙市万家丽路、地铁5号线北段。学校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和应急管理部(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共建共管,是全国第一所以“安全”命名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两种体制、一体化运行”的办学方式。 1984年,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与我国政府共同创建长沙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2005年,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向湖南省人民政府推荐,在长沙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基础上成立了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200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签订了“省部共建协议”,共同加强对学校的领导和建设。2019年,湖南省核工业技工学校整体并入学校。 学校是全国安全生产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全国烟花爆竹人才培养基地、全国煤矿安全培训示范基地、国家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执法综合实训中南基地、国家烟花爆竹生产“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综合实验中心、国家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湖南专业中心、湖南省烟花爆竹重大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全国职业院校传统技艺传承示范基地。校园面积近500亩,总资产5.22亿元,固定资产总额3.46亿元,高水平实验(训)室105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75亿元。现有教职工425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07人,“双师型”教师201人,全国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名,全国和省级应急管理专家39人,省级专业教学团队2个,省级专业带头2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及各级访问学者31名。 学校面向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下设4个二级学院、3个教学部、13个党政管理机构、2个群团组织、1个教辅机构,开办了涉及工、文、经、管4个门类的29个高职专科专业,开设有应急救援技术、安全技术与管理、烟花爆竹技术与管理、测绘工程技术、职业健康安全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软件技术、大数据与会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等33个专业(方向),目前有全日制在校学生9400余人。学校连续多年获评湖南省文明高校、省直机关文明标兵校园、湖南省普通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 学校是国家一级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和国家一级煤矿安全培训机构,主要开展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金属冶炼等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工贸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企业特种作业从业人员取证培训;应急管理部门的执法能力实训、专题业务培训;全国安全培训机构师资培训;国际组织有关合作项目的培训等,年培训规模达到15000人次以上。 学校秉承“服务安全生产、培养应用人才”的办学宗旨,“立德为先、强技为本、面向人人、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以“卓越高职院校、一流培训机构”为统领,以“居安思危”为校训,弘扬“公诚勤勇”的精神,以观念转变为先导,以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条件建设为依托,以规范管理为保障,统筹推进学历教育与培训教育,积极传播应急安全文化,努力开展技术研发与服务,着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致力培养服务应急管理、安全生产以及区域经济建设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河北正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介绍 河北正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zhengding advanced normal college of hebei),简称为“河北正定师专”,是经教育部批准、由石家庄市政府主办的一所全日制国办普通高等专科院校。学校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石家庄综合保税区——正定,这里是三国名将赵云赵子龙的故乡,元曲发祥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源地、实践地、启航地。文化底蕴深厚,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资讯发达。 学校创建于1924年,始称“直隶第八师范学校”,1933年以地名命名,改称“河北省立正定师范学校”,1953年更名为“河北正定师范学校”。1999年开始培养专科层次师范生,2001年改称“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正定分校”;2007年改建为“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实施高等职业教育。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河北正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遵循“沉毅果决、敦厚温和、勤苦砥砺、切磋琢磨”的校训,践行“万众一心,攻坚克难,追求卓越,奉献担当”的河北正定师专精神,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各项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学校是教育部现代学徒制第二批试点单位、中国轮滑示范学校、河北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单位、河北省劳动教育试点学校、河北省2022年度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实施单位、石家庄市教师“三支队伍”(教师、学校管理者、教育管理行政人员)培训基地等;荣获“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省会平安高校建设先进单位”“河北省教育系统优秀志愿服务先进单位”“河北省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石家庄市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等荣誉称号。 学校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省、市主导产业,重点围绕师范教育、人工智能与智能装备、现代服务业等经济社会文化三个重要领域开设专业,设有学前教育系、初等教育系、人工智能系、服务管理系、经济系、艺术与建筑工程系、护理学院等7个教学系(院),开设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小学教育等6个师范教育类专业和工程造价、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等27个职业类专业。其中工程造价为国家级骨干专业,小学教育为省级骨干专业,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建筑室内设计为市级骨干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市级重点专业。建设省级在线精品课程4门,主持完成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群教学资源库、专业教学资源库、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等省部级以上项目建设10余项。 高度重视学生实习就业工作,与上海安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紫光集团——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石家庄分公司、河北乐仁堂健康科技开发公司、河北旅投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等13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实习就业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持续在9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一直保持在90%以上。 建立了完善的“奖、贷、助、补”多元化资助体系,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学校特有的张伯谨奖学金、校级奖学金及月伙食补贴,对经济困难学生予以资助。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23.0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达14.92万平方米。建有多功能图书馆、体育馆、艺术楼、标准运动场等。建有校内实践教学基地112个,“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场地2.75万平方米;校外实训基地123个。现有各类学生12829人,其中全日制专科在校生8044人,专科层次成人学历教育学生4785人。现有教职工300余人,副高以上职称95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43人;其中国家督学1人,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3人;近三年教师各类比赛获省级奖项50项,发表论文137篇,出版论著4本,完成省级以上科研课题26项,申报国家专利2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4项。建有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立足石家庄,面向河北,辐射京津,全面实现由职业教育为主向师职并重、高质量发展转型,形成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并举、职前学历教育与职后岗位培训并存的人才培养格局,建成全国知名、区域一流、具有鲜明师范特色的综合性高水平学校。 电 话:0311—83706100 83706111 传 真:0311—88022125 地 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华安西路29号 邮 编:050800 网 址:http//www.sjzkg.edu.cn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江西科技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江西科技职业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经国家教育部备案(国标代码13419),纳入国家统招计划,面向全国招生,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的专科学历和单独招生资格的现代化、多学科、综合性民办普通高等院校。 学院坐落于全球十大动感都会——英雄城——南昌。校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80余万册。校园内绿树成荫、花草茂盛、生态宜人;风格各异的现代建筑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教学、生活、体育、健身设施一应齐全,是读书、修性的好地方! 办学三十余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依法办校、专家治校、人才兴校”的理念,拥有一支热爱高等教育、专业强、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和一批国内外知名教育、教学及管理专家担任管理和教学骨干。 按照“学院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要求,学院设有机电工程分院、信息工程分院、建筑工程分院、艺术分院、经济管理分院、护理分院、教育分院,40余个市场热门专业。其中:护理、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空中乘务、应用电子、数控、机电一体化、建筑工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物流管理、会计、艺术设计等专业方向具有很强的就业竞争力。 在办学过程中,我院始终以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劳动市场、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为标准,为培养“综合素质高、敬业精神好、动手能力强、上岗适应快”的毕业生,创建了电子商务、建筑、计算机、数控、通讯、护理、钢琴、舞蹈、多媒体、语音、自动化、汽车、材料、激光加工、cad等50多个科技含金量高的实验、实训(室)及基地,以培养他们技能操作与岗位适应能力。同时,学院与全国数百家百强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完善的“订单式”、“双证制”就业保障与输送体系,从而使我院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名列榜首,并多年荣获“江西省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科院人决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方位夯实基础、加强内涵建设,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管理水平,努力实现升本目标,为实现学院新一轮的历史性跨越而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是自治区唯一一所以培养轨道交通类人才为主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隶属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管理。 学校现有乌鲁木齐北京路校区、天津路校区和哈密校区三个校区,总面积940余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7600余人,每年完成各类培训鉴定6000人次。 现有专任教师近300人,副高职称以上近100人,行业企业兼职教师100余人。拥有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铁道行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1个,全国优秀教师1人,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2人。 学校图书馆藏书26万余册,有电子文献5t、期刊107种。建有千兆校园主干网和网络中心,校园网覆盖学校的各个办公、教学场所。 学校设有运输管理工程学院、信息管理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和公共基础学院6个二级学院和一个思政(基础预科)教学部,开设2个本科专业、26个轨道交通类高职专业和7个中职专业,形成了以轨道交通“车、机、工、电、辆和供电”专业群为主体,先进制造类和现代服务类专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专业格局。 学校拥有铁路、城轨、机电、旅游服务专业实习(训)室(场)140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个、教育部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建有占地5.2万平方米,西北唯一、连接正线、列车开进校园的高铁实训站场,是集专业实践教学、社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比武、项目研究于一体的铁道综合生产性实训基地。 40余年的办学历程,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特色亮校、文化建校”的发展战略,凝炼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守正创新、追求卓越”的新铁职院精神,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己任,始终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培养了一支扎根边疆,奉献铁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一批又一批新铁职院的莘莘学子,如同大漠胡杨、戈壁红柳,扎根在天山南北、戈壁荒原,奋斗在千里铁道线上,为边疆的繁荣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已建成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自治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中铁集团机车驾驶员培训基地、国家铁路局全国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考试考点、中铁乌鲁木齐局集团公司职工培训基地,是新疆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哈密职业教育联盟理事长单位、自治区第二产业职教园区副理事长单位、新疆物流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单位、新疆地方铁路协会副理事长单位,被誉为中铁乌鲁木齐局的“黄埔军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坐落于美丽温馨的海上花园城市——厦门,学校创办于2002年,2004年2月经福建省教育厅批准、教育部备案正式建校,具有面向全国高考统一招生的全日制高等院校。学校是以工科为特色,同时注重实用专业技能教育的综合性高职院校。2006年9月迁入厦门市翔安区文教园;2009年12月通过首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6年10月以优良的成绩通过高等职业院校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学校规划占地面积524亩,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000余人。学校专业(群)与厦门十大千亿产业链对接,设有32个专业(群),分布在机电工程学院、信息技术学院、教育艺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海丝烹饪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包含了航空旅游学院、健康管理学院、海外学院等三个校企合作学院),另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部2个公共基础课程教学部门。   学校恪守“至诚至善、唯真唯美”校训,坚持“以人为本、德技双馨、产学融合、国际视野、共赢典范”的办学理念,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特色鲜明。学校是首批厦台职业教育合作交流示范校、ybc大学生创业教育基地、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沙盘模拟经营实训示范中心、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厦门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厦门市“5a级平安校园”、厦门市“巾帼文明岗”、厦门市总工会“四星职工之家”等。   学校立足厦门,面向福建,助力两岸融合。以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宗旨,瞄准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确立主动对接厦门市和福建省重点产业集群,构建新工科、现代服务业及创意艺术为主体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人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相结合的办学格局,加快对外合作交流,实现“福建领先、厦门一流”高职强校的目标,打造闽台合作办学特色“厦门职教”范式,为厦门市打造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和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地方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服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
学校介绍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坐落在美丽的北部湾滨海城市——广西北海市。前身为2000年创办的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广西分校,2003年创建北海艺术设计职业学院。2014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更名为北海艺术设计学院,是北海市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高校。 办学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和公益性、非营利办学性质,秉持“道德为本、艺术求精”的办学理念,营造“务实笃行”的学校文化,确立“育人为本、文化为根、应用为基、能力为重”的人才培养思路,积极探索西部边疆欠发达地区民办高校的办学模式与发展之路,向社会输送了12000多名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 学校设有8个二级学院,在校普通本科生13637人,办有20个本科专业,涵盖艺术学、文学、教育学、哲学等学科门类。其中,自治区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自治区级重点专业2个,自治区级专业转型示范点1个,自治区级民办高校优势特色专业2个,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3门。 学校现有教职工1023人,自有专任教师637人,外聘教师445人,折合教师869人,生师比15.69∶1。双师双能型专业课教师占比34.38%。自有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占比80.38%。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八桂名师”1人、“自治区优秀教师”2人、广西“最美资助人”1人、自治区课程思政教学名师7人。学校聘请了120余位名校名师和业界大师引领专业发展,参与人才培养,破解了边疆民族地区优质高教资源短缺的难题。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落实“五育并举”教育方针,依据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针对边疆民族地区高教资源短缺的难题,探索北海 北京双城培养、学校 企业协同育人机制,初步形成了“5562”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和普遍赞誉。近三年,学生在自治区级以上各类竞赛获奖1556人次,特别是2021年,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全国银奖;2022年8月,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首次对外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艺术类竞赛总榜单》中,我校以获奖数158项进入等级a,在全国1098所本科高校中排名第33,名列全国民办高校第2。2022年11月,参与研制全国首个艺术类赛事团体标准《普通高校数字艺术类赛事组织与管理通用要求》(标准号t/cas672—2022)。2017—2019年连续三年获“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荣誉称号,获“2022年度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突出单位”称号。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被认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学校”。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5.67万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8.82平方米;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256.63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5321.28元;校内建有实验场所152个,校外实践实习实训基地168个;校园文化育人实践基地1个;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19.70万册,生均纸质图书87.77册,电子图书140.00万册,电子期刊9.33万册,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满足需求。 学校以服务社会为己任,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地方政府及企业完成项目咨询、项目设计等200多项。与广西阔迩登文化传媒公司联合创作的3d动画片《海上丝路南珠宝宝》,获广西第十四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北海市高德镇赤西村食用菌产业品牌提升项目》《艺术遇上美丽乡村——北海三角梅旅游扶贫项目》入选全国高校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创新案例。 学校的改革发展得到了社会关注和充分肯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5%左右,先后获广西民办教育协会“突出贡献奖”“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连续数年被评为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人民网、新华网、学习强国、《中国教育报》、广西新闻网、北海广播电视台和《北海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我校的教学建设与改革经验。学校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赢得了地方政府、相关企业及主流媒体的高度赞誉。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