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85年11月,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在黔南州第二人民医院基础上改建成立,是当时西南三省唯一的医学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成立45年...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854-8282507,0854-8519055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学校排名
1697名
人气值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阜阳理工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是2003年经安徽省政府批准试办,2004年经教育部确认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学院位于阜阳市西清河畔,西清河纵贯其中,杨柳低垂,鸟语花香,环境宜人,是培养经、理、文、工、艺相结合的本科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摇篮。
信息工程学院依托母体学校阜阳师范大学的综合办学优势,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学院目前共开设有新闻传媒系、经济管理系、信息科学系、外语系、食品系和设计艺术系6个系共29个专业,专兼职教师500余人,面向安徽、江苏、河南、河北、福建、湖北、浙江、江西等多个省份招生,在校生7500余人。学院占地37hm2,教学生活用房15.8hm2,教学、科研设备总值5000余万元,各类图书65.51余万册,拥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等33个中外网络资源数据库。
近二十年来,学院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深化各项改革,在实践中初步摸索出具有学院特色的办学道路,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赞誉和支持。学院2005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0年7月,学院被授予“全国先进独立学院”荣誉称号;2011年起先后与韩国又松大学、日本今治明德短期大学、台湾朝阳科技大学、美国索尔兹伯里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办学;2012年经省学位办审核确定为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19年6月学校更名为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20年以来,教育部加快了全国独立学院转设工作进程。2021年6月4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发布公示公告,拟同意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转设为阜阳理工学院。
办学近二十年来,学院教学、科研发展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近五年,学院获批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00余项,省级教学团队10余个、示范实验实训中心10余个、精品课程30余项。主持省级及以上科研纵向课题60余项,出版著作、教材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取得专利授权70余项。
学院始终践行“明德、励志、求真、向学”的校训,营造优良校风、学风,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立德树人,服务社会,人才培养硕果累累。2018级工程造价专业赵宇和2017级工程造价专业赵欣宇荣获2020年度“安徽省百优大学生” 称号;赵宇荣获2020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刘晨曦荣获202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院学生会团支部荣获2020—2021学年度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师范生技能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等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共获得省级以上各类奖项1000余项。其中,2021年荣获“徕卡杯”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全国一等奖、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三等奖,2021年荣获第十二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三等奖、2020年安徽省大学生环境设计大赛一等奖,2020年安徽省机器人大赛-服务机器人一等奖等。
学院学风浓厚,积极向上,学生考研热情逐年提升。2020年更是燃出考取北京大学法律专业研究生的韦青青同学和“食品系最牛宿舍”五位男神同圆考研梦的新高度。2021年学院共计有100多名学生考取了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宁波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近三年,学院共有500多名学生考取硕士、博士研究生,为社会各行各业提供了大批优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承载着梦想和使命,学院将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立足阜阳、服务安徽、面向全国,围绕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定位,把“立德树人”作为生命线,向建设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行业有一定影响力的独立学院目标迈进!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于2001年4月18日成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学校由六所国家级、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最早办学时间为1952年。
学校是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优质专科高职学校、省教育厅和荆州市共建改革试点高职院校、湖北省高水平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是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优质省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省级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基地、全国职工教育示范基地;是全国“1 x”证书制度试点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项目牵头单位、全国高校样板党支部建设单位、荆州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荆州市域产教联合体牵头职业院校、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单位、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试点院校、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先后荣获“高职院校满意度全国20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省高校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平安校园、荆州市“开局先锋”先进集体、荆州市青年志愿者培训基地等荣誉称号,多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省级科技进步奖。
学校主动对接湖北省“51020”和荆州市“4611”产业布局,设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新能源汽车学院、医药学院、护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国际信息技术学院)、纺织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生物化工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公共基础课部)、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创新创业学院等教学院系。学校建有优选级华为ict学院、海尔智能化学院、红叶服装学院、汽车零部件产业学院等产业学院。学校现开设47个专业,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护理、服装与服饰设计、畜牧兽医、环境艺术设计等6个国家骨干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会计等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服务产业”重点建设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环境艺术设计、电子商务等3个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会计等1个省级品牌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服装与服饰设计、旅游管理、护理、畜牧兽医、环境艺术设计等6个省级特色专业;软件技术为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数字化纺织服装专业群、汽车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与技术服务专业群被立项为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学校规划面积1996亩,建有122个校内实训室,电子商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2个国家级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机电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机电应用技术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数控技术、电工电子、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3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实训基地,以及会计电算化、服装设计2个省级实训基地。
学校现有教职工1087人,其中教育部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匠工作室主持人1人,全国行指委委员1人、专指委委员5人,教授24人、副教授201人,博士硕士505人,“楚天技能名师”18人,湖北省产业教授1人,湖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现有在校学生1.9万余人。学校师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及其他国家级赛事,获得众多一等奖等奖项。
学校秉承“厚德、强能、感恩、恒学”校训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学生可通过国内外多渠道实现专升本,毕业生就业率长期稳定在96%以上,学校多次荣获湖北省高校就业免检单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省属公办全日制高等院校,由浙江第一高级技工学校与温州冶金机械厂于1999年联合改制而成立。
学校地处温州,拥有鹿城府东路校区和瓯江口校区,占地1090亩,全日制在校学生1.5万余人,教职工700余人。学校现设有光电制造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设计与数字艺术学院、国际商贸学院、现代管理学院、人文学院、技师与继续教育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和温州知识产权学院、温州文化创意学院、温州现代物流学院、温州网球学院、眼镜产业学院等特色产业学院,开设光电制造与应用技术、人工智能、眼视光技术、电子商务、创意设计、跨境贸易、工商管理、旅游与休闲共8个专业群36个高职招生专业、1个四年制本科专业、2个“专升本”本科专业、5个中职专业。
学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国家“双高”)建设单位、浙江省高职高水平学校(省“双高”)建设单位,拥有全国优秀高职院、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浙江省高职优质建设校、浙江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浙江省课程思政示范校等荣誉。
学校主持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2个(智能光机电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源库),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双师型”培养培训基地,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骨干(重点)专业,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2014年至2020年,在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中,学校四次排名全省高职院校第一名、三次第二名。
学校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秉承“大气致远 精工诚贸”的校训精神,坚持立德树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特色办学、创新发展,开启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双高”建设,更快建成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推进“一校两区”建设,依托“三园区三基地”(国家广告产业园、浙江创意园、温州市知识产权服务园、数字经济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省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更强打造园区化协同育人示范地和产教融合集聚地;推进职教高地建设,谋划职教本科发展,更优服务区域产业与文化发展;推进办学模式与育人方式改革,更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支撑。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石家庄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关注
学校介绍
石家庄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创办于1992年,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高校,目前共有两个校区,南校区位于石家庄市红旗南大街汇丰路18号,北校区位于正定县车站北大街168号,总占地面积近500亩,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目前我校共有在校生近1.2万人。现有专任教师568人,其中高级职称146人,研究生学历教师174人。
学校建有临床医学系、口腔医学系、中医与药学系、护理系四个系,共有临床医学、护理、助产、口腔医学、中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药学、卫生信息管理、康复治疗技术、医学美容技术、视觉训练与康复、药膳与食疗、运动健康指导等14个专业。
学校拥有独立校舍,有近百个多媒体教室和设施完备的实验实训大楼,校内建有13个实验实训基地,60个实验实训室,校外实习实训单位200多家。拥有标准塑胶跑道的体育场,学生宿舍、食堂、洗浴等设施完善。
我校是河北省教育厅授予的首批“依法诚信办学学校”,教育厅年度办学情况检查“优秀”学校,教育部发展研究中心批准建立的美国奖学金联盟“国际护理教育基地”,河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批准建立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中央财政支持的口腔实训基地”。多年来,学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每年新生报到率均达到95%;在全省临床技能考核比赛中,我校连续取得“优秀”成绩;全省辅导员技能大赛中荣获二、三等奖;学校多年来先后获得“非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人事代理先进单位”、“石家庄市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安全管理先进单位”、“餐饮卫生管理先进单位”、“消防安全达标单位”、“环境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近五年,有30多个班集体、团支部被授予省市先进单位称号,近1000名学生获省市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展望未来,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厚德立人、报国济民”的校训,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的理念,围绕“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健康中国“”健康河北“战略需求,全面对标应用型医学本科院校设置标准,紧抓战略机遇、紧抓时间窗口、紧抓政策红利,真正把政策机遇转变成高质量发展的实绩实效,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力争早日升格成为办学特色鲜明、区域影响显著的高水平应用型医学本科院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始建于1949年11月22日,前身是被誉为“广东邮电黄埔军校”的广东省邮电学校,2002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广东省内唯一的一所公办全日制通信类高职院校,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培育单位,入选教育部首批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基地、教育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全国邮政行业培训基地等全国性培训基地,是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广东省职业院校继续教育与职业培训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广东省首批推荐职业技能培训线上平台机构、中国通信服务职业教育联盟创立单位、广东通信职业教育集团(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牵头院校、职业院校培训联盟牵头单位,荣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首届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首届全国高等职业院校育人成效50强、广州市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称号。
学校分设广州、江门两个校区,现有教职员工650多人,在校生9547人。校园总面积为460亩,其中本部位于广州市天河高校文化区,校园面积为160亩;江门校区于江门市蓬江区人才岛,校园面积为300亩;学校拥有与信息通信行业企业同步的现代化教学、科研设备和先进的网络系统平台,以及配套完善的培训、教学、实验、实训、会议、食宿、文体等软硬件资源。
学校依托信息通信行业,以“培养通信英才、提升客户价值、服务终身教育”为使命,做强做优学历教育,做强做大在职培训,构建了以学历教育为基础,在职培训为支撑的多元化办学模式,逐步建成集教育、培训、服务、研发为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和在职人员终身教育的培训服务新高地。
学历教育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为核心,经、管、文、理等多学科协同发展,设有七个学院,二十个专业。学校深化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敬业度高、执行力强、精技术技能、善沟通学习”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构建了“校企一体,工学一家”、技术技能与综合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独具行业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功能,构建以在职培训为主的多元化社会服务模式,大力开展在职培训、在线学习及技术研发服务,致力于搭建服务在职人员职业学习的终身教育平台,助力客户价值提升。培训业务课程门类齐全,培训形式多样,合作客户涵盖政企事业单位,长期合作客户超460家,2022年服务培训量68.8万人日。
办学以来,学校共培养毕业生超10万人,联合名校培养在职研究生超7000人,社会培训超1000万人日,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为广东区域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是2003年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营利性全日制民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全称为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有限公司。学校占地面积498亩,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100余人,专职教师300余人。
学校秉持“相信人人有才,帮助人人成才”的育人理念,“双主体办学,多模式培养,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模式,坚持办一所有文化根基的高职院校。学校现为上海一流高等职业建设院校(上海民办高职唯一)。2021年5月,学校获评“上海市文明校园”荣誉称号。2010年至今,学校蝉联五届上海市文明单位、五届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2012年,学校荣获上海市特色(示范)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13年,以科研工作迅速健康发展的态势获评“全国高职高专科研工作先进单位”;2014年,被列入国家教育综合改革上海试点院校;2016年,以优秀等第获评上海市特色(示范)院校;2017年,因富有特色的素质教育模式获评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019年,我校入选第二批“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成为本批次仅有的2所高校之一;同年,我校成为全国首批“1 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全国少儿足球师资培训示范基地、“皇马未来之星”中国专训营上海基地。2020年我校荣获上海市a级高校创业指导站,是全市民办高校(含本科)中唯一一所进入a级的院校。2021年3月,我校获得第三批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2016-2020年)(高等院校),同年4月,我校被评为2020年度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综合考评“优秀高校”和“智慧安防先进集体”。
2016年至今,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联合发布了两届中国专科院校排行榜,学校均位列500强,上海地区民办高职院校办学综合实力第一。2014年至今,麦可思研究院连续六年给出的“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毕业生培养质量年报》”显示,毕业生就业率、专业相关度、岗位稳定率、初岗起薪等专业核心指标均达到或部分超过国家示范性、骨干院校的标准。2016-2020年连续四年获得上海十大专科院校民办高职院校排名第一。在武书连2019中国一流民办高等职业学院名单中,学校为唯一一所上海院校进入27所中国一流民办高等职业学院行列。截止到2021年9月,学校在职业教育领域内最富有学术含金量以及有影响力的质量工程获评层次与总量、国家级及省市级教学成果奖获评层次与总量均在民办高校中占一、二位,并跻身于上海高职院校先进行列。
学校基本形成了与现代服务业、传统制造业等产业结构分别对接的工、商、管、医、艺多门类相融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结构,下设卫生技术与护理学院、国际商务与管理学院、建筑与工程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数字技术与设计学院等5个二级学院和1个直属系,现有专业(含方向)35个。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100余人,教职工427名,具有高级职称占32.79%,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62.99%,拥有1个国家级示范专业,3个上海市一流专业(含1个培育专业),5个骨干专业,2个专业引进国际专业认证标准、华为共建专业1个,1 x专业18个,上海市级精品课程19门,上海市优秀教学团队14个,上海市教学名师5名,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奖14项,国家级规划教材7本。“健康技术与服务专业群”“智能建造专业群”获上海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立项。部、市两级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名师总量连续四年位居上海民办高职一、二名。
学校重视基本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现有土地面积498亩,建筑面积近15万平方米。数字化校园建设已实现万兆核心全光纤网络、千兆到桌面的接入能力,出口带宽1200m,无线网络教学校园全覆盖。拥有校内实践教学基地28个,其中3个中央财政重点资助建设项目、8个上海市财政重点资助建设项目,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9889.71万元。图书馆纸质图书近58万册,电子文献资源总量近122万册,并拥有上海高职院校首个数码图书馆(室)。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实习就业质量。校企协同创建“实习与就业一体化”校企合作实训基地200余家,其中驻企驻校工作站12个,产学研合作企业128个,建校以来已为社会培育各类专业人才2.5万余名,学生报到数连续6年位居民办高职第二位,就业率连续9年保持在98%以上,近两年就业率位居同类院校前列。据第三方调研机构麦可思评估,学校连续四年“毕业生就业率、专业相关度、岗位稳定率、初岗起薪”等专业核心指标均达到或部分超过国家示范性院校、骨干院校标准,企业满意度和毕业生满意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双主体合作育人成效显著。
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学生生涯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学院构建了“全面育人”教育模式,系统设计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人文素质、通用能力、行为素养协调发展的实施方案。通过实施“专业基础 专业核心 专业复合 专业拓展”的专业课程教育体系和“常识性经典教育 养成性人格教育 实践性价值教育 超越性心灵教育”的职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强调“从基础技能、单项技能、专业技能到综合技能递进”的系列实训模式、已形成传统的六大主题教育活动系列以及持续进行的志愿者服务基地与社会实践基地的开拓和运行,从而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技能、必备的专业理论、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中央新闻媒体采访团、上海电视台财经频道、《新民晚报》、《中国教育报》及数十家网络媒体对我院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作了报道,评价积极、影响较好。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贵州开放大学原名贵州广播电视大学,成立于1979年,是贵州省人民政府举办,经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的高等学校。2008年在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创办了贵州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贵州广播电视大学更名转型为贵州开放大学。贵州开放大学与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一套人员”的管理模式,是一所集开放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为一体的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新型大学。
办学理念和格局
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紧紧围绕“德技并修 开放融合”的理念,秉持自强、求知、力行、有为的校训,统筹规划、协同创新,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坐落于省会贵阳,现有八鸽岩路、云潭南路和延安西路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500.2亩(预计2023年校园占地面积将达981.2亩),建筑面积近25.5万平方米。全校现有在编教职工579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62人,博士、硕士355人。学校下设有32个党政部门、教学部门和教辅部门。学校党委下设1个机关党委和8个党总支,共计46个党支部、753名党员。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近44万余册、电子图书1.96万gb。建有标准化的体育场和会堂,及先进的远程教育信息化平台、交互式教学平台、丰富的在线教学资源和完备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学校在全省市、州和行业建立了10所开放大学分校和71个工作站,现开设有开放教育本专科专业91个;有航空学院、商业与贸易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5个二级学院,现开设专业25个,拥有电子商务1个国家级骨干专业,重点聚焦民航安全技术管理、电子商务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着力打造建筑工程技术、旅游管理(航旅服务)2个省级特色骨干专业群,强力培育电子商务、建筑工程技术、旅游管理、软件技术4个省级骨干专业。学校建有校内实训基地33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63个。学校为2022年贵州省第一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可开展19个职业(工种)的认定工作。现有各类学历在校生近10万人,其中高职学生近1.5万人。建校以来,已累计培养本专科毕业生超46万余人。
办学特色和成效
经过40多年的建设,学校在全省市、州和行业建立了覆盖全省的三级开放教育办学体系,持续打造开放教育办学品牌,先后荣获“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学校”“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评估优秀学校”“全国电化教育先进学校”等称号,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放远程教育姊妹大学网络”成员单位;学校高职教育后发赶超,先后被评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省级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单位、省级“双高”高职院校建设单位、省级产业学院建设单位、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储备院校,是“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全省就业先进工作单位”“贵州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贵州省教育系统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和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四十多年来,学校致力全省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人数超过150万人次,是全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省级试点单位,2017年“贵州省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挂牌我校后,已在全省范围内基本构建起社区教育办学网络;“贵州老年大学开放学院”“国家开放大学(贵州)老年开放大学”落户我校,为全省老年教育开拓出新空间。
办学目标和规划
学校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尤其在贵州发展的“黄金十年”中,学校在助力脱贫攻坚、文明创建、安全稳定等方面充分发挥办学功能,取得累累硕果,成功迈进“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贵州省绿色大学”“贵州省平安文明校园”“贵州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学校”“贵州省高校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等行列。
立足新时代,踏进新征程,学校将巩固“一体两翼,多元并举”办学格局,以党建为引领,以高质量为主题,积极推动“互联网 教育”,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推动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跨越发展,为建设贵州有特色、全国有影响的新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是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古都西安,与陕西省团校两块牌子、一套机构,既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又承担陕西省共青团干部及其他青少年工作者的教育培训任务。
学院由1952年创办的陕西省团校发展而来。1984年在团干部短期培训的基础上正式举办大学专科教育;1994年建立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为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秉承共青团院校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内涵,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2003年开始独立举办高等职业教育,2005年正式转制成立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自建校以来,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大力培养青年人才,为共青团事业发展、陕西省及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省内外拥有良好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学院现有含光、长安两个校区。含光校区位于西安市中心,毗邻明代古城墙,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精巧雅致;长安校区位于长安区常宁新区,南依终南山,青山绿水、设施完备、功能齐全,为莘莘学子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院近年先后荣获西安市文明单位、省级园林式单位、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学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按照“对接产业、服务陕西、错位发展、争创一流”的建设思路,紧贴市场和产业设置专业,紧密围绕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以“双高”专业为龙头,构建了与区域经济匹配度高、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设计传媒、文化教育、数字经济和交通服务等四大专业群。设有文化传媒系、交通运营服务系、数字经济与数字技术系、小学教育系、学前教育系、艺术教育系6个教学系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课教研部、继续教育中心、培训部共10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三年制高职招生专业31个,五年制高职招生专业2个,拥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两项,省级“一流专业”培育项目两项,省级重点专业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院级重点专业6个。在陕西高职教育系统具有独特优势、占有独特地位。
学院坚持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对接行业职业标准。建有54个高标准实训室,其中采编与制作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国家级实训基地,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实训室、旅游管理综合实训室为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推行“产教融合”,先后与180余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确保每个专业都有3个以上校外实践基地与顶岗实习地点,保证每位学生在校期间都有不少于半年时间开展顶岗实习。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鼓励学生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融合。
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402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现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86.5%,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比29.1%,“双师”素质教师占比81.3%。近年来,1名教师获教育部微课竞赛一等奖,2名教师获全国教师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1名教师获“全省高职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名教师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称号,1名教师获“陕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称号,1名教师获“陕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称号。学院教师累计参与并完成各类科研项目1000多项,其中获奖项目230多项,累计公开发表论文3500多篇。
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特色鲜明。全面系统实施学生“自律、诚信、明礼、敬业、坚韧”为主要内涵的“五大核心素养”教育,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在足额配备专职学生辅导员的基础上,从专任老师和管理干部中严格选配班主任,培养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学工队伍。深入开展“知心青苑”工作,常态化开展师生“一对一、面对面”谈心谈话,推行处级干部联系班和院领导接待日制度,搭建师生沟通平台,形成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实行学生假期去向登记制度,严肃考勤和请销假制度,推行学工干部走访学生宿舍和联系学生家长制度,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四级”工作网络,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积极营造人人关注心理健康、人人关注自我成长的良好氛围。
学院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着力传承团校品牌,凝练共青团工作特色。坚持“至诚至坚”校训,塑造“爱生乐业、德教双馨”的教风和“慎思敏行、学以致用”的学风,形成了“朝气蓬勃”的校风。现有宿莽文学社、精武协会、博雅传统文化协会等21个学生社团,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社团活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特长;举办读书励志实践活动、社团文化节展演活动、大学生艺术节等多个有影响的品牌活动,使学生受到了熏陶和感染,并荣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设立专门机构,健全长效机制,夯实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方位服务就业工作模式,着力保障毕业生充分顺利就业,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充分调动合作办学单位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生岗位锻炼、技能提升和吸收、推荐学生就业中的重要作用,着力落实毕业生顶岗实习结束后直接受聘入职;持续加强与行业、知名企业联系,为学生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和空间;丰富就业指导课程,强化就业思政教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应聘入职;加强学院就业信息网站建设,不断提升线上就业指导、信息供给、政策咨询等服务功能。举办高职教育以来,已累计向社会输送了3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陕西和西北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坚持将育人与助人相结合,按照“经济上予以资助,生活上予以照顾,思想上予以引导,学习上予以帮助”的思路,不断加大学生资助工作力度和受益面,形成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院奖学金、学院特困补助金、生源地助学贷款、义务兵学费补偿、生活补贴、社会资助、校内勤工助学、绿色通道等全方位、多渠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2023年,学院通过奖、贷、助、补、减方式惠及学生达63%以上,总计金额达2860万元,全方位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
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始终备受各级领导的关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亲笔为学校题词:“实事求是,勤奋学习,把青年培养成为四有新人”;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克强、王兆国、刘延东、李建国、陈宗兴、周强等先后来校视察,对学校改革、建设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70余年来,学院始终紧扣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主题,从单纯的团干部教育培训发展为目前以团干部培训、管理服务类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2010年顺利通过教育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当前,按照新的规划和战略思路,全体师生正为创建省内一流高等职业院校而努力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始创于1985年的广东粤北理工专修学院,于2009年3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地处广州市从化区,毗邻京港澳和大广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地铁四通八达,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校园银墙绿瓦浑然天成,亭台楼榭错落有致,古典现代完美融合,湖光山色美不胜收。教学设备设施一流,办学条件十分优越,是一所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大学。
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教职工1000余人。学校设有9个二级学院,专业建设成绩斐然,现有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部级产教融合试点专业、1个省重点专业、2个省二类品牌建设专业及6个省民办专项资金资助专业。
2023年开设58个专业,10个在建专业群,覆盖12个专业大类。建有华夏-德鑫医疗技术等2个产业学院,22个校内实训基地(170间实训室),213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1个中药科普种植基地,1个省级科普基地一一华夏急救教育中心。
学校经过10余年的发展,目前综合排名在全国317所民办高职院校中位居第9位。综合办学实力连续多年稳居全国民办高职学校前列。
9个二级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建筑与艺术传媒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车辆与自动化学院、卫生健康学院、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
2个部级产教融合试点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
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
1个省重点专业:工程造价。
2个省二类品牌建设专业:现代物流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
6个省民办专项资金资助专业:工程造价、软件技术、建筑室内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护理。
二、招生就业
学校坚持以“促进就业乐业”为导向,以“充分就业”为基础,以“提升就业质量”为重点,构建了专业的就业指导与服务管理体系,就业创业工作做到了既有“深度”又有“温度”。
毕业生就业充分、质量高,学校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茅,用人单位满意度98%以上,毕业生平均起薪远高于全省高职院校平均水平。学校每年举办各类专业特色招聘会,参会企业超过400家,提供15000多个岗位。
三、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学校以产教融合为教学建设的重要方针,坚持“企进校、校融企”合作机制,深耕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与200余家优质企业、政府机构、社会组织等单位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学生实习实训、实践教学、就业指导等工作,合作企业深度参与学校办学育人、教学改革工作,加快育人成果向产业需求转化,共同打造人才供需储备池。
学校与德鑫科技合办华夏-德鑫医疗技术产业学院,联合招生,实现全面企业化培养;与吉利汽车、国信蓝桥等企业共建校企协同育人班,定向培养企业技术技能人才。9个省、校级高水平专业群分别与全国土木工程双碳、全国智慧冷链等10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进行深入合作。打造1800㎡的广州华夏急救教育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获得广东省教育厅800万专项建设资金支持;共建300㎡的国元证券-广州华夏职业学院投资者教育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设立国元证券金融教育实践专项经费。与京邦达供应链共建华夏-京东智慧物流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以学徒制模式共育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学校充分发挥企业育人引领作用,携手企业,为莘莘学子构筑实习就业平台、铺设通往职场的快速通道,为区域经济发展培育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四、交流合作
学校与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等省内名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专升本”合作关系;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港澳台地区等国(境)外高校合作,开展交流项目,为广大学子拓宽视野、继续深造创造了良好条件。
五、校园生活
学校坚持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校园生活。学生生活条件舒适便利,学生公寓(6人/间)的空调、宽带、独立卫生间、冲凉房、衣柜、电脑台、写字台等设施配置齐全。教室、图书馆、饭堂等场所均配备空调。塑胶跑道的标准田径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学生活动中心等文体活动场所一应俱全。
学校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校内成立了各类学生社团组织49个,涵盖了文化艺术、体育健身、专业研习三大类。每个社团均配有专业的指导老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个社团的特色活动。让同学们能在社团活动中丰富大学生活、丰富人生经历、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学校每年举办社团文化节,学生社团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涌现出尚武堂、街舞协会等一批特色社团、省级优秀社团。
六、办学成绩
短短十余年时间,学校办学规模取得跨越性发展,专业建设对接市场需求,多措并举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教育教学管理科学高效,教学科研硕果累累,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信任与赞誉。
科研项目硕果累累
近5年承担省级以上课题84项;获得专利授权证书170件(其中发明专利31件);公开发表论文793篇(其中核心期刊34篇)。“2020年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国发明专利授权数量排名”中我校位列第44位,是广东省入围全国50强的唯一一所民办院校。
在国家及省级各类竞赛项目中屡获殊荣
学校特色教育成果显著,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仅2022-2023学年,师生参加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数学建模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广告艺术设计大赛等省级及以上竞赛获奖183项,其中: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19项,二等奖53项,三等奖108项。
党建工作捷报频传
学校是广东省“两新党组织”示范点、广东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研究基地、广东省“党建工作示范校”,近五年来,学校党建工作共获得省级以上奖项70项,其中党委获省级以上荣誉共42项,党建工作案例论文评比获奖共20项,党建类科研项目获奖共9项。省级以上“双创”培育创建单位10项(2项全国),获评数量位居全省民办高校前列。
七、所获荣誉
学校采取“以党建为引领,半军事管理和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三合一”的育人模式;遵“厚德、重能、敬业、善事”的校训、重“承华夏文明,育寰宇英才”的教育理念,循“诚信、勤奋和感恩”的树人标准,扬“一日华夏人、终身华夏情”的校园文化,在华夏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先后获得了“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广东省党建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民办非企业5a级单位”“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广东省模范职工之家”“广东省民办教育最具竞争力提升院校”“广东省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研究基地”“广东省民办教育四十周年‘突出贡献单位’”“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广东省红十字标准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州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始终坚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立德树人”作为我们的根本任务,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创建中国最好的职业教育”是我校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千年古都、牡丹花城、丝路起点洛阳,是洛阳市政府举办和管理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东望夏都遗址,西览龙门石窟,南依万安山麓,北临伊洛河畔,主校区位于洛阳市伊滨区科技大道6号,另有高新、西工、瀍河等校区,总占地面积近2800亩,教学仪器设备价值1.8亿元,馆藏图书108.97万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53个。拥有直属附属医院1个,教学附属医院2个。目前在校生24000余人。
学校成立于2011年,由原洛阳市职工科技学院、洛阳市卫生学校和洛阳高级技工学校合并成立,2018年合并洛阳市财经学校、洛阳市财会学校、洛阳市文化艺术学校和洛阳市第二卫生中等学校。现是河南省首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河南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河南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院校、河南省卫生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河南省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
学校紧密对接地方产业经济发展需求,专业结构持续优化。坚持“立足洛阳市、服务都市圈、建好双高校、助力新引擎”的办学定位,按照“巩固提升医科、做大做强工科、打造特色人文社科”的专业建设思路,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点,开设有医药卫生、装备制造、财经商贸、文化艺术等12 个大类60 个专业,聚焦河南省“十大战略”和洛阳市经济产业发展,重点打造智能制造、智慧养老、文物考古、文旅融合、宠物与人类健康等专业群,实现专业发展助推产业发展的目标。拥有国家级实训基地——全科医师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是全国健康照护师培训基地、河南省养老人才培养基地。护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国家级骨干专业;护理、机械设计与制造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妇产科护理学为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学校坚持引培并举,师资队伍不断加强。现有专任教师900人,博士学历教师35人,硕士学历教师469人,河南省领军人才、省级高层次b类人才、河南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中原千人计划”中原领军人才各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享受省级特殊津贴1人,省级拔尖人才、省级高层次c类人才2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河南省职业教育专家3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省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中原大工匠1人,河洛大工匠2人,洛阳市优秀专家、洛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洛阳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40余人。兼职高水平专家57人,其中,中原学者2人、省级b类人才7人、省级c类人才7人。
学校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质量发展之路,聚焦区域经济产业需求,按照“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工作思路和“一专一企、一学院一产业学院”的工作目标,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先后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颐城康养产业集团等知名企业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型项目,分别与洛阳市“四区三县”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开展校地深度合作对接,将学校专业特色与地方产业优势相结合,服务县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牵头成立“河南省戏曲艺术职业教育集团”,与河南安装集团等4家企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下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与正大集团等4家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初步形成了“产学研创一体化”的合作模式和“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校坚持科技创新,以应用型科研为导向,助力地方经济发展。近三年,承担国家、省部、市厅级课题450余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军事医学创新工程专项1项、洛阳市科技核心攻关项目1项,签订横向课题6项,发表论文sci、北大核心百余篇,主编、参编国家和省大中专规划教材专著50余部,申请专利120余项。设有河南省动物疫病与公共卫生工程研究中心、洛阳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马金凤舞台艺术研究中心”“国际人文交往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建设有毛书歌中医正骨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李树建大师工作室”“王飞河洛工匠”工作室、“牛恒林大师工作室”等大师工作室,建有“马金凤戏曲艺术博物馆”“生命科学与健康教育馆”等特色鲜明的博物馆。
学校不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拓展国际合作领域,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区域经济“走出去”战略,促进沿线国家教育合作。近年来,先后与英国、法国、意大利、新西兰、白俄罗斯、马来西亚、韩国、泰国、菲律宾、日本等20余所国外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多形式、全方位开展交流合作。与白俄罗斯等国外高校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将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学校。积极拓展中外合作交流平台,加入中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中文 职业技能”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北方校企协作机制委员会、中非职业教育联盟等。发起并成立“中意文物修复与保护研究中心”,搭建中国与意大利高校之间文化遗产事业合作交流的平台。在泰国建设海外培训基地,举办“汉语桥”等活动,助力构建“中文 职业技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体系。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强化使命担当,厚植特色优势,加强内涵建设,传承工匠精神,以党建高质量推进教育事业发展高质量,全面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区域现代化职业高等院校努力奋斗,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洛职绚丽篇章。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