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科技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黄河科技学院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诞生和壮大。1984年,因公重度烧伤的胡大白在病床上思考,河南作为人口大省,高等教育资源极为匮乏,老百姓的孩子希望上大学的愿望强烈,社会发展又急需大批专门人才;胸怀“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主义...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371-88858888,0391-3711002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民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普通本科
学校排名
9名
软科民办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武汉东湖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武汉东湖学院前身是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是全国最早设立的四所独立学院之一。2011年经教育部审核批准转设并更名为武汉东湖学院,由田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举办。学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全国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五一劳动奖状、湖北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示范点等荣誉。具有深深教育情怀的董事长周宝生是连续两届全国党代表、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企业家,学校创办初期,他就提出“办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并作为办学使命写入学校章程;2019年提出争创“教学、科研全国同类高校一流,党建、日常管理全国高校一流”的战略目标,努力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武汉东湖学院现有武汉校区和嘉鱼教学改革基地(南校区),总占地面积5083.44亩,总建筑面积101万平方米。
武汉校区坐落在武汉市江夏区大学城,位于全国最大的城中湖——汤逊湖之滨,紧临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中国光谷”,占地面积1019.21亩,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校园由著名建筑学专家何镜堂院士领衔设计,建筑古朴典雅,桥亭错落有致,一年四季花团锦簇,环境幽静雅致,绿化覆盖率达80%以上,是湖北省生态园林式学校,被誉为全国最美大学校园之一。
嘉鱼教学改革基地(南校区)距武汉校区60公里,位于武深高速公路嘉鱼东出口100米,处诗经大道与田野大道交汇口, 紧邻“神州第一组”官桥八组4a级风景区。占地面积4064.23亩,一期用地面积1435.41亩,规划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已投资26亿元,建成面积46万平方米,采用与城市“共生”的设计理念,以“楚韵叠院、流觞智谷”为主题,气势恢弘,功能完善,行政楼、教学楼、实验中心、学生宿舍、体育馆、图书馆、网球馆、游泳馆、校医院、学术交流中心等建筑由风雨连廊相串连接,小型火车方便师生校园内活动,匠心独运。
学科专业建设成效明显。学校是湖北省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首批试点院校、湖北省应用型高校联盟发起单位。设有14个教学院(部)、53个本科专业、35个专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等九大学科门类,普通本专科在校生25041人。拥有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37门省级一流课程,16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教学团队,1个省级改革试点学院,12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及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6个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习实训基地。获批10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省优势特色学科群和优势特色学科、楚天学者设岗学科。成立了网络空间安全现代产业学院、人工智能现代产业学院。学校高考招生录取分数线连续多年位居湖北省民办本科高校首位。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多家第三方机构评估,武汉东湖学院综合办学实力稳居湖北省同类高校第一名,被评为“中国一流民办大学”。
师资队伍力量雄厚。学校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1184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1%,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85.1%。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7人,博士生导师20余人,硕士生导师50余人。先后涌现出一批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影响力人物提名奖、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二等奖、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英国物理学会中国高被引文章奖、全国民办高校优秀辅导员、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全省高校平安校园建设工作成绩突出个人、全省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荆楚好老师等荣誉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人才培养质量广获认可。学校高度重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与多家头部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无缝对接。近年来,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3661项,其中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以上奖项25项。学生申请专利并获受理32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26篇,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11项,涌现出一批“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长江学子”等优秀学子。办学20余年,向社会输送了近8万名毕业生,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毕业生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率保持同类高校前列。
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学校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a类)、湖北省首批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湖北省“2011计划”)牵头高校。建有农业电子商务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9个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入选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服务体系资源分站。与多所知名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5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80余部,收录高水平论文1000余篇,专有授权专利1300余项。多项科技成果实现转化或应用,多份研究报告得到中央领导和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校园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学校持续开展“党旗领航,感恩追梦”主题活动,着力打造大学生艺术节、科技文化节、社团文化节、“5·25”心理健康节、体育文化节等校园文化平台和“一院一品”特色文化活动品牌,荣获湖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湖北省志愿服务突出贡献集体、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组织单位”、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二等奖、全国啦啦操锦标赛花球规定3级和街舞规定2级第一名等各类荣誉700余项。
国际合作交流广泛。学校采取中外合作办学、校际联合办学、交换生项目等多种形式,与美国、法国、英国、新西兰、加拿大、德国、韩国、日本等国的30多所大学建立合作。与众多海外高校实行学生游学、互派免费交换生、专升本、本升硕直通车等项目,积极引进世界一流大学线上课程,推进“在地国际化”工程,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考研、就业等提供便利条件。
党建工作被誉为全国同类高校一面旗帜。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依法依规办学、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厚德、笃学、求是、创新”的校训,按照“地方性、应用型、重特色”的办学定位,立足湖北、面向中部、辐射全国,培养以思想政治素质、科学人文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为“一体”,以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两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全省、全国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推进会相继在武汉东湖学院召开,学校在教育部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推进会等会议上介绍经验。武汉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圆满完成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担任总顾问的第三批国家中医医疗队的入住及中百、中商工作人员的服务保障工作,受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指导小组、湖北省委省政府等领导的充分肯定。
十年奋斗铸辉煌,十年崛起谱新篇。武汉东湖学院坚决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历史使命,加快推进“教学、科研全国同类高校一流,党建、日常管理全国高校一流”建设,奋力开启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新征程。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武昌工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武昌工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创建于2002年,2012年由独立学院转设为普通民办本科高校,更名为武昌工学院。学校办学层次以本科为主,由国家统一下达普通高校招生计划,面向全国招生,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和普通专升本自主招生权。
学校秉承“厚德、笃学、自强、求新”的校训,践行“敬业、修身、治学、树人”的教风,培育“尊师、善学、明志、笃行”的学风,因材施教,分类教学,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知识结构合理、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2019年,学校获评“中评榜”湖北民办高校十强、广州日报应用大学排行榜——湖北民办院校十强。2020年,学校在广州日报应用大学排行榜中稳居湖北民办院校十强。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学校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中位居前列,跻身中国高水平民办大学。
学校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武汉市中心城区,西傍长江,南接黄家湖大学城,北邻被誉为辛亥革命“首义胜利的开端”的武昌起义门和武汉市地标之一——武昌火车站。武汉南大门快速通道(白沙洲大道高架)与杨泗港长江大桥在校前交汇,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学校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莘莘学子求学深造的知识殿堂。学校占地面积4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学生13000余人。
学校办学条件完善,图书馆纸质藏书128万余册,电子藏书330万余册,报刊580余种;现代教育技术装备齐全,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座位数达16000多个;学校建有综合实验中心6个,各类专业实验室100余间,校外实习基地160多个。学校拥有各类完备齐全的运动、生活设施,校园和谐有序。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兴校”战略,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精湛、师德高尚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员工800余人,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93%,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40%以上,由一批国内知名专家、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二级学院院长和学科带头人,学校聘请了200多名来自上市公司、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的高管、技术专家担任特聘教授,师资力量居于同类高校前列。
学校学科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六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学校面向区域经济发展设置专业,现有智能制造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10个学院,56个本、专科专业。学校拥有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2个,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专业2个,入选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4个、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首批重点培育本科专业1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3个,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计划”项目2个。学校拥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3门,省级教学团队1个、优秀基层教学组织5个,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6个,湖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1个,在全省同类高校处于领先地位。
学校把科研作为教学之源,学术研究氛围浓厚,科研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水平不断提高,科研项目数量和质量逐年提升,科研经费稳步增长,产学研合作成效明显,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由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全国高校北大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量排行榜中,我校北大核心发文量75篇,居湖北省同类院校首位;在2018年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各专业高校c刊(南大核心)论文发表数量排行榜中,我校设计学类专业高校c刊论文发文量位居全国第12位。我校荣获2018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是湖北唯一的获奖高校。2020年,学校参研成果《谷物加工链增效关键技术与产业化》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学校是被湖北省教育厅、财政厅批准建设的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之一。2014年3月,教育部高校实践教学装备研究中心在武昌工学院成立,该中心是全国首批14个教育装备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之一,是全国唯一一所获批的民办高校。同年11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同意授予武昌工学院等高校合作共建的实习实训基地为“湖北高校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2015年起,学校与武汉轻工大学联合培养机械工程硕士研究生。2016年,机械工程学院获批湖北省高校改革试点学院;2017年,学校4个项目获批湖北省高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立项数量居湖北省同类院校第二。
学校奖助体系完整,建有完善的“奖、助、贷、勤、补、免、减”的资助困难学生的制度体系,构建以优秀学生奖学金、专项奖学金和助学金为激励措施,以广文教育基金、董事会助学金为基本保障,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为主要渠道,以学校勤工俭学为基本途径的奖助体系,使学生困有所助、优有所奖。
学校文化氛围浓厚,育人成果丰硕。学校注重校园文化项目品牌化、特色化建设,形成了以“最美青春——感动校园人物”评选、榜样的力量巡讲、社团文化月等为代表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2011年学校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奖。近三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与开发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制造创新大赛等众多国家级的科技创新和技能竞赛中,为学校捧回480多个奖项,其中国家级奖项68个。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居在95%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08届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现已是江西省国利建设集团总经理,成为江西省建筑业佼佼者;08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现为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13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就职于美国亚马逊研发中心,任数据科学家一职。为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发展,2015年学校投入400多万元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2018年,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获评“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学校在近几年考研大潮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众多学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双一流”高校及国外大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机械工程学院还出现两个“最牛考研寝室”,两寝室8人全部考取硕士研究生。
江海浩荡,百舸争流。扬帆竞进,勇立潮头。武昌工学院已迈入新的发展时期,站在新的发展节点上,学校将进一步凝练办学特色,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以工学为主、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应用型大学。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山东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山东职业学院简介
一所拥有70年办学历史的老牌工科职业院校
一所致力于打造富有人文精神的国内顶尖工科职业院校
一所积极申报山东职业技术大学的充满活力的职业院校
山东职业学院起始于1951年建校的济南铁路机械学校,1958——1963曾升格为济南铁道学院。学校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学校设有铁道机车车辆学院(铁道研究院)、城市轨道学院(城市轨道研究院)、智能制造学院(智能制造研究院)、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学院(信息技术产业研究院)、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研究院)、土木工程学院、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人文与基础课教学部、体育教学部、机场学院、港口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台港澳事务管理中心)、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乌拉尔国际轨道交通学院等教学院部,另设有独立设置的科研机构职业高等教育研究院。拥有实验实训室167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6亿元。
建校70余年来,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国家轨道交通事业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直精神文明单位”“山东省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2021——2023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多次对学校的办学成果宣传报道。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上海杉达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上海杉达学院是在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背景下,于1992年6月由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部分教授发起创办的全日制民办大学。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上海市第一所本科民办高校。2005年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20年通过审核评估。2017年列入上海市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规划、2021年列入上海高校学位点培优培育计划(2021-2025)。
“杉达”即为三大之谐音,寓意刚直挺拔、自立自强的杉树精神。杨槱院士、谢希德院士、倪维斗院士先后担纲创校前三任校长。建校31年,学校恪守非营利性公益办学原则,坚持“诚信、公平、质量”的办学理念。学校是财经类院校,定位为建设多科性、国际化、高水平的应用技术大学。学校的愿景是“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具吸引力的民办高校”,使命是“让每一位学生收获适合自己的发展增量”,为学生铺设“1 m n”(主修专业 拓展领域 实践技能)的培养路径,使学生成为“靠得住、用得上、行得远”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建有上海浦东、浙江嘉善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808亩。设有经济学、法学、文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教育学等8大学科门类、44个本科专业,建立13个二级教学单位。全日制在校生1.5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4万余人(占93.7%)。毕业生累计6万余人,近五年平均就业率超过95%。现有专任教师937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3.65%,博士学位教师占比34.79%。
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上海高校一流本科课程15门、重点课程39门、课程思政示范课6门;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市级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2022年);上海高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培育项目1个;上海市新工科、新文科教学改革项目2个;首批市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项目1个等。入选首批“大思政课”建设重点试验高校;市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获批国家社科、国家自然、上海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校外科研项目立项287项,立项科研经费2281万元(2021-2022年)。学生参加全国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内项目获一、二等奖75项(2022年),其中在上海选拔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的56个金牌中获得2项。
学校深化产教融合,与国有大型企业合办沪东工学院、时尚学院等实体学院,与头部企业共建华为ict学院、华钦学院等平台学院,与仁济等三甲医院联建教学医院。现代智慧服务产业学院、时尚消费品产业学院获批市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校内建有酒店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机械电子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现代医技综合实验中心及各类专业教学实验室160余个。学校建有上海民办高校思政类课程协同中心、上海民办高校思政课师资研修基地。学校与28个国家和地区的124所院校建立校际合作交流关系、61个国(境)外合作项目,与海外高校合作开设8个本硕连读双语教学项目。2023年获批首个海外孔子课堂(与南非中国文化和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合作)。
学校的战略目标是“打造高质量、跃升新台阶”。教育教学方面,由本科向研究生层次提升,形成标志性成果;社会服务方面,在产教融合、杉达品牌以及项目、经费、应用研发转化上取得新突破;办学效益方面,推动资源汇聚和高效利用、增强学校认同感与文化竞争力。
学校荣获全国先进民间组织、中国社会组织“aaaaa”单位、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上海市文明校园、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创建于2003年,其前身是河南大学民生学院。2009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与河南大学强强联合,共同举办民生学院。2021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转设更名为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
建校近二十年来,学校先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5万余名优秀毕业生。在软科“中国民办高校排名”中,学校排名全国第五,财经类第一。
学校秉承“明德 至善 慎思 笃行”的校训,“乐业竞进 勇争一流”的校风和“敢于超越 自强不息”的学风,培养质量赢得社会广泛认可,录取分数一直保持省内同类院校第一位置,常年保持生源质量好、录取分数高的状态。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其中:金明校区占地面积500亩,与河南大学金明校区毗邻;西校区占地1256亩,西邻中原科技城,紧依郑开科创走廊。学校办学条件相对完善,紧依郑开科创走廊。学校办学条件相对完善,建有现代化教室、图书馆和体育馆,拥有标准化餐厅、公寓和实验室,学生宿舍提供中央空调和空气能热水。
学校设置包括传播学院、融媒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设计学院、艺术学院、经济学院、商学院、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语学院、医学院、体育学院等在内的12个二级学院,拥有43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经、管、法、医、教育、艺术九大学科门类,现有在校生近2万人,全为本科生。
学校拥有省级一流专业4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品牌专业7个,省级示范资助专业10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4个。学校已成功获批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始终把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学校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上,在以饱满热情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上,主动落实省委教育工委和河南日报社党委各项要求,多措并举,推动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学校注重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根据学生个人需求、知识储备和专业特长进行应用型人才分类培养。构建以系部为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责任主体、全员参与的高质量就业体系。推出了“教师上课达标考核”“教师一人一招”等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和学生应用能力提升的有力措施。
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学校致力于特色办学。学校每学年开设小学期课程。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和成长规律,在教学内容上有所区别,促进学生个性化培养,既体现特色又凸显差异。小学期教学自2019年开始施行,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适应岗位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校面向所有学生,从新生入学起开设游泳必修课和心肺复苏课,要求“人人会游泳”“人人会急救”。学校建设环校健康步道,要求学生每天完成环校一周的锻炼任务。
学校近三年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微电影节等各类国家级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近2000项。
学校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数量、比例和质量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于领先地位。自2018年开始,学校每年考取研究生数量均超过600人。2019年考取研究生609人,2020年达到660人,2021年为666人,2022年达702人,2023年考取研究生841人,其中2023年考取双一流院校达300余人。近几年,向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兰州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输送大量优秀人才。除考取研究生外,每年都有大量毕业生考取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另有大批学生主动申请扎根基层,支教支边,参军入伍。
学校充分发挥高校社会服务功能,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库支持。2021年,学校成立乡村振兴大数据研究院,这是省内高校建立的首家运用大数据对乡村振兴进行精准研究的机构。学校教师设计的文化项目成为地方网红打卡处。
适应媒体融合时代、科技创新时代需求,科传学院正在积极向“科技底色,传媒特色,全国一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阔步前行,努力培养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是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南开大学和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按照新的模式和机制合作创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天津市滨海新区中部高教园区内。
学院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举办的独立学院,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院拥有近千亩校园和万人规模,总建筑面积23万余平方米,面向全国招生,学生毕业后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南开大学滨海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滨海学院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开大学时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国家、天津市有关高等教育特别是独立学院的指示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学生培养,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扎实提高教学质量,主动适应国家特别是天津市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凝练学院核心竞争力,促进学院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与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滨海学院整体办学实力迈上了新的台阶,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院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分别授予“中国最具竞争力独立学院”“中国十大名牌独立学院”和“2015中国综合实力十强独立学院”称号。学院党委分别被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南开大学党委授予“天津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红旗党组织”称号。
滨海学院秉承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校训,弘扬“爱国、敬业、创新、乐群”传统,传承南开大学优良学风、校风,坚持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多样化成才需求为前提,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导,促进学生“公能”兼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着力打造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基础,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先导,以科学研究和国际化为支撑,以培育塑造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的具有滨海学院特色的高水平独立学院。
滨海学院紧密依托南开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和滨海新区区位优势,紧密结合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及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需要设置专业。现设有经济管理、金融学、外语、法政学、艺术、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电子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9个系,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艺术学7个学科门类的43个专业及专业方向。
滨海学院先后从南开大学聘任20余位年富力强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学术、学科带头人,担任系主任、专业主任。学院教师队伍以南开大学雄厚的教师资源为依托,以自有专任教师为骨干,以优质外聘教师为补充,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为构建支撑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人才保证。
滨海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把跨文化观念融入教学和校园文化之中,体现了国际化的办学理念。目前学院已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圣克劳德州立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克鲁斯汀分校和日本函馆大学等35所国际(地区)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院在金融学、软件工程、环境管理、心理学、会计、市场营销等领域不断深入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院建有一流的教学楼和拥有逾百万册藏书量的图书馆,针对各学科和专业特点建设有96个专业实验室和6个公共教学计算机实验室、10间语音实验室、1个外语自主学习实验室、1个电子阅览室,并有近百间多媒体教室和2个学术报告厅,配备有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和设施,同时建设有室内外体育场馆、公能素质教育中心、学生公寓等教学、生活配套设施以及先进的校园“一卡通”系统,为莘莘学子在校安心学习、生活提供了良好环境。学院校园环境幽雅、学术氛围浓厚。学院距市区27公里,交通便捷。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齐鲁医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学校坐落在历史悠久的齐文化发祥地——山东省淄博市,其前身为山东万杰医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现隶属于山东省属国有企业——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商集团),属社会力量办学范畴中的“国资公有高校”。学校始建于1995年,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民办山东万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8年升格为本科高校——山东万杰医学院,2015年更名为齐鲁医药学院。目前是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立项支持单位。
学校总占地面积1875亩,总建筑面积59.99万㎡。设有临床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口腔医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部),本、专科在校生21529人。教学、科研设备总值2.11亿元,图书馆藏纸质图书总量200.72万册,电子资源总量434.54万册。学校拥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10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48家。
学校现有临床医学、药学、健康服务与管理等32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学五大学科门类。现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优势特色专业10个,驻淄高校品牌专业6个,省级一流课程、精品课程24门。形成了医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2015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21年临床医学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有效期五年,同年学校获批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2023年学校作为山东省三所试点高校之一顺利完成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学校现有教职工1382人,其中专任教师106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776人,占比72.8%,副高级以上职称的393人,占比36.87%;“双师型”教师578人,兼职硕士生导师14人。现有院士工作站2个、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工作站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本科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
学校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8项,建有数字口腔产业学院、健康管理产业学院等7个市级产业学院,获得淄博市校城融合项目11项。构建了医教协同、产教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教科研项目210项,其中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级项目63项,国家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5项,省级教研教改课题110项。获得省市级教科研成果奖励110项,其中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7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6篇,核心期刊论文130篇;申请专利24项,获授权17项。学校获得山东省民办高校基础能力建设提升项目14项,淄博市校城融合项目11项,共获得省、市财政专项资金3500余万。2020年,学校微生物研究团队发现的假暗盘菌新种获得国际基因库认定,该新种为世界第12个、中国第3个。
近三十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本专科毕业生7万余人,打造了“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品牌。学校先后2次被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等次项目办”,是省内唯一获此殊荣的民办院校;学校先后荣获“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山东省民办本科人才培养特色名校”。2020年获评省属企业文明单位,同年入选山东省公费医学生选拔培养单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遵照“创医学本科名校,施优教服务人民”的办学宗旨,坚持公益性办学原则,坚持“建设应用型本科名校”的办学定位,秉承“允理允能、精益求精”的校训,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抓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内涵建设,强化特色发展,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向着建设“医药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目标砥砺奋进!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南通理工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南通理工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创始于2000年。目前学校有南通和海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599余亩,建筑面积70万平米。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2万余人,设有机械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商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与能源工程学院、健康医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基础教学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设置本科专业38个。
江海门户 核心区位
南通位于江苏东南部,长三角北翼,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东抵黄海,南望长江,与上海、苏州灯火相邀,西、北与泰州、盐城接壤,“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被誉为“北上海”。南通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优势于一身,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南通理工学院主校区坐落在风景秀丽、经济发达的南通市区。学校距离南通火车站7公里、南通机场17公里、距离南通西高铁站约8公里(乘坐高铁约40分钟抵达上海虹桥枢纽),交通十分便利。学校毗邻万达广场、欧尚、华润苏果、山姆会员店、迪卡侬等大型商业综合体,生活配套设施齐全。新校区——海安校区位于国家级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距离主校区约45分钟车程。我校现代化的校园,教学条件、生活环境均按高标准规划设计并打造,融校园、花园为一体,校园内鸟语花香、小桥流水、一步一景,是莘莘学子读书学习、陶冶情操、放飞梦想的理想家园。
设施先进 条件优越
学校建有高标准现代化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实验中心、实训中心、图书馆、体育馆、运动场、大学生活动中心、科技创业园等教学文体设施。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亿元,校园网实现了“多链路出口、双万兆主干、千兆到桌面”和全覆盖,满足了教育教学和师生工作生活的需要。
学校除了对学生的知识学习高要求外,还非常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应用技能、创新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购置了技术含量高、性能先进的仪器设备,充实和加强了机械、数控、船舶、汽车、电工电子、建筑、软件、新能源、物流、财务和公共基础类的共121个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学校内建成了国内一流的3d打印实验室、国内领先的机械加工、数控技术、机器人、汽车维修、电子电工、风力发电、船舶、建筑、物流、财务、软件设计等实验室。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00多万册,电子图书255万种,纸质期刊1575种,电子期刊18568种。
名师荟萃 人才强校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制定特殊政策引进高素质人才,聘请了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大学、扬州大学、南通大学等高校的一批知名专家、教授担任教学和管理工作。学校师资队伍中博、硕士学位教师占比达85%以上,高级职称占比达45%以上。现有省教学名师4名,市教学名师4名,省“青蓝工程”人才19名。为充分利用优秀人才资源,加快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促进教学和科研水平提高,学校还特聘了160多名行企业高管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学校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校奉行专家治校的原则,先后成立了由专家、教授、企业家组成的“教授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招生就业指导委员会”,成立了由南通市政府主导的“产教研合作委员会”,对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教学质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招生就业等工作进行研究和指导,对教育教学质量定期进行考评,确保了高水准的学科建设和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并使教学与生产、教学与科研、教学与地方经济社会紧密结合。
狠抓内涵 提升质量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南通理工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确立了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优校、顶天立地、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六大战略,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之路。学校以“厚德强能、知行精进”为校训,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开展与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近三年来,学校获批江苏省“十三五”、“十四五”一级重点建设学科2项(机械工程、工商管理),省高校品牌专业1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省一流专业5个,省在线开放课程7门,省一流课程5门,省级产教融合一流课程1门,省级重点建设教材6部。2019年以来,我校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共获得国家级奖项597项,省级奖项2077项,获奖学生达4888人次。
学校两度荣获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获“2018年全省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专项督查考核优秀单位”“全省202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督导a等高校”。学校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近三年毕业生的年终去向落实率平均为95%以上。
构建平台 服务社会
学校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积极打造各类平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校是国家级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江苏省新能源应用技术实训基地、江苏省汽车运用技术实训基地、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产业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风力发电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3d打印装备及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高校通沪产业协同发展研究基地、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机械工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江苏省科技创业园、江苏省机动车维修人员从业资格考试点等,完备的办学条件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还设有10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点),可以为28个工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并获得国家、省市鉴定中心颁发的职业资格及专项技能证书。学校是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质量管理体系gb/t 19001在教育组织中的应用指南》的起草单位之一。升本以来,学校教师共主持市厅级及以上纵向科研项目63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第二单位4项)、省部级项目125项,获横向项目267个,到账经费38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004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496篇;出版专著128部,教材160部;获专利及软件著作授权143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15件;获市厅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41项,其中省部级奖13项;科技成果转让(化)166件(项),获转让(化)到账经费1830万元。
真心办学 美誉八方
建校以来,学校坚持“真心办学、良心育人”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把“立一等品格、学一等技能、创一等事业”作为育人目标,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办学业绩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赏。2022年初,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成为硕士学位建设单位。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文明校园”、 “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 “江苏省民办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 “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模范教职工之家”、“江苏省高校‘文明宿舍’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文明食堂’”、“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机械工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先进集体”和“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全国汽车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全国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建设点”等。学校是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等。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等10余家媒体记者曾集中走进校园,多角度采访报道了学校的办学成绩。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南昌理工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南昌理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二本)高校。1999年5月创建;2001年4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高职院校,定名为江西航天科技职业学院;2005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江西省首批民办本科高校,定名为南昌理工学院;2009年4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江西省首批民办高校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2年11月,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是江西省首批第一所一次性通过合格评估的民办高校,专家组一致评价:南昌理工学院是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2016年4月,学校与华东交通大学开始联合培养研究生;2017年4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列为“十三五”硕士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2月,被教育部命名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018年11月,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南昌理工学院是全国示范性民办高校,国防教育特色鲜明,军魂育人成效显著。2021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列为“十四五”硕士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位于江西省英雄城市——南昌,以“航天科教,兴我中华”为办学宗旨,秉承“科学、求实、厚德、创新”的校训,立足江西,面向全球,着眼社会产业结构发展,关注社会人才需求,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
南昌理工学院校舍建筑面积90余万平方米。下设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航天航空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财经学院、人文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传媒学院、体育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8个教学学院,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
学校总资产达28.43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2397亿元。拥有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省级实验示范教学中心3个,建有263个实验室,263个实习实训基地。学校图书馆总面积为5.46万平方米,其中图文信息中心3万平方米,阅览座位5757席,馆藏图书文献资料324.6453万册,电子图书190余万种,有中国知网、超星、万方、emerald等各类中外文数据库16个,图书及数字资源丰富。
科学规划学科专业布局,突显特色发展。学校以“科教兴赣、科技强省”为目标,主动对接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63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九个学科门类。学校为了错位发展,积极培育新的学科专业增长点,申报了直升机驾驶技术、飞行技术、航空航天工程等航空类专业,我校飞行技术专业被评为省级一流特色建设专业;学校为了特色发展,积极申报了一批新兴专业,如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等新工科专业,金融科技、金融工程等新商科专业,护理学、康复治疗学等新医科专业。目前,学校形成了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支持先进制造业和航空产业发展,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支持文化及创意产业发展,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的5大具有比较优势的学科专业集群。学校专业建设成效显著,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军事法学2个学科被列为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45项,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 3个“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双师教师培训基地,省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共享育人课程及一流课程30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4项。
注重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培养质量。学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加强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构建了“3平台 接口”的培养方案,设计了“课程实验 每学期的集中职业技能实训 教学环节实践 第二课堂实践”的“四实”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校长总管,副校长分管,三线监控,多点支持,基层落实的质量保障体系”和“管、监、评分离的三线质量监控体系”。近5年,学生在全国和全省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各级各类赛事中获奖3835项,其中国际级:一等奖9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29项;国家级:特等奖5项、一等奖113项,二等奖236项,三等奖413项。 在世界航天模型锦标赛中,我校师生代表中国队夺得四金一银四铜的好成绩,特别在火箭高度纪录项目和回收项目上,完胜俄罗斯队和美国队,赢得冠军。由于我校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及适应能力强,从事的岗位与所学专业符合度高,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每年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均高出全省毕业生就业平均水平,连续5年被评为“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办学20余年来,我校已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19.8万余名优秀毕业生,其中,部分毕业生在中国航天科工、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员训练中心和华为集团等军事单位和企业工作;学校还培养了江西中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雍芝君董事长,上海赚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张其一董事长,维珍天使集团黄平新董事长等一大批资产过亿的优秀创业者。近年来,学校形成了“进口旺、出口畅、中间质量有保障”的喜人局面。
大力实施人才兴校工程,彰显强校战略。结合学校战略发展的目标,提出大力实施人才兴校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初步建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教学科研能力强、能够满足学校事业发展的师资队伍,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学校专任教师163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高级职称教师66.8%。学校专任教师中,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的10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2人,省赣鄱英才555工程专家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9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还聘请了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科院欧阳自远院士为学校荣誉校长,中科院王梓坤院士为学校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南昌理工学院坚持以专家治校,专家治学,专家治教的理念,学校校领导中,博士8人,教授11人;现任党委书记、督导专员许基南教授、博士是江西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现任校长范彦斌教授、博士是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原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各专业带头人均为高级职称,具有20年以上教学管理经验和优秀教学经历者担任。同时,还聘请一批来自行业、企业具有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来校任教,为我校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搭建科研产业对接平台,加强成果转化。近年来,学校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平台,科研水平快速提升,科研能力明显增强,科研成果转化卓有成效,服务地方的能力不断提升。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科研平台建设,现建有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平台,其中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江西省太阳能光电材料重点实验室),文化艺术科学省级重点研究基地1个(江西赣剧音乐研究中心),省级科学普及教育基地1个,市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校级研究所(院)20个。特别是江西省太阳能光电材料重点实验室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会议答辩和实地考察验收,获得“江西省十佳省级重点实验室”荣誉称号,是全省民办高校零的突破。
近年来,学校科研能力显著提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全国重大研编出版项目1项,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数近百项;江西省“双千计划”长期人才项目1项;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0余项,省部级以上立项900余项,国家专利、软件著作权1000余项,教师共出版专著和教材580部,发表学术论文9480篇,其中中文核心649篇,被sci、ei、istp和cssci收录694篇。2019年,我校邱小林教授和张传军高工共同编著的《嫦娥巡天看中华》科普作品荣获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为江西省唯一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民办高校;傅修延教授申报的《the ante-narrative on bronze wares and the chinese narrative tradition》荣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也是全省唯一获得一等奖的民办高校。
学校十分重视科研成果和专利的转化,紧紧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工程、智能机器人、航天食品等重点产业,建设了50余项前沿科技项目的知识产权及技术成果库。我校研发的通讯通信、音视频系统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品定点采购,成为各军种列装的首选品牌及航空航天系统等项目的配套产品;我校研究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石墨烯导电剂浆料项目,获得江西省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本项目完成后,将推动石墨烯在国防领域的应用价值;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平台和设备,已实现成果转化;研发的光伏电站可调控支架系统设计与开发、光伏电站电路智能检测装备、光伏电站检测漏电设备开发、可清洁防风智能型支架系统设计与开发等太阳能电站装备相关器件已实现转化,我校科研成果和专利不断地转化为生产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校创始人邱小林、杨秀英夫妇,两位教授热衷教育,为国担当,倾力办学,高瞻远瞩,思想深邃,率领全校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创造了民办高校的辉煌,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学校的办学成就,受到中央、省部领导的高度赞扬和社会的肯定,时任国家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莅校视察,称赞学校办学方向对头、宗旨正确、思路清晰、理念好、特色强、带头人好。时任江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烟台理工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烟台理工学院原名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该校创建于2003年,2021年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转设为独立建制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现有在校生15030人,其中本科生11687人、专科生3343人。2005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专项检查;2006年在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21号令)落实情况的检查中得到专家一致好评;2012年顺利通过山东省独立学院综合检查和山东省学士学位授予考察评审。学校先后获“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普通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优秀单位”“山东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校园绿化与管理先进单位”“年度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年度招生宣传最具公信力高校”等荣誉称号,获批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第三批支持;2021年荣获烟台市“市级文明校园”荣誉称号,2022年入选第二批“山东省绿色学校”;先后8次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山东赛区优秀组织奖”。
学校东临黄海,西依青山,环境优雅,气候宜人,是育人治校的理想场所。我校具有独立的、设施齐全的办学条件和完善的学生综合服务设施。已建成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宿舍楼、餐厅等建筑;拥有多媒体教室、大型计算机网络教室、语音室、各类实验室等现代化的教学基础设施;还有大学生文体中心及完备的体育场、网球场、排球场、篮球场等体育活动场地及设施;图书资料、实验室仪器设备等均能满足教学需求。现有馆藏纸质图书百余万册,收录电子图书370余万种。
学校设经济管理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基础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
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跨境电子商务、经济与金融、投资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法学、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英语、日语、朝鲜语、商务英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金属材料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自动化、机器人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2021年新增机械电子工程、软件工程、药学、酒店管理、数字媒体艺术5个本科专业,共42个本科专业,及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中德合作办学)本科,涵盖七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学和管理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
开设建设工程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大数据与会计、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商务英语、应用韩语、现代文秘共11个专科专业。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经验、较强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学校特有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作为教学发展的引擎和教师成长的乐园,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方面发挥了特殊功能。现有教师824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88.1%,高级职称占比37.1%。拥有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现有博士后合作导师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7人。
学校倡导校本教研,以教研促教改,教科研水平稳步提升,服务社会,服务地方能力加强。现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2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2项,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专业3个,省级一流教材1部。近年来,我校教师获得全国高校微课竞赛三等奖1项;在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等7类比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2项、省级二等奖10项、省级三等奖7项、省级优秀奖20项;另获得外研社“教学之星”等奖项3项。科研方面获国家级立项1项、省部级15项、市厅级75项。建校以来共发表学术论文649篇,其中核心论文141篇、sci21篇、ei15篇、cssci4篇、istp2篇、cpci7篇;国家专利24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出版编著137部。
学校坚持“以生为本,以师兴校,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以服务社会为己任”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基于职业胜任力目标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搭建多元平台,构建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近五年来,学校人才培养成果显著。近五年,有1331名学子考取了研究生,其中2021年考取研究生297人。近年来,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全省各类学科竞赛,获得世界级一等奖1项,国家一等奖75项、国家二等奖263项、国家三等奖412项、国家优秀奖15项、国家优胜奖16项、省特等奖27项、省一等奖155项、省二等奖249项、省三等奖266项、省优秀奖52项、省优胜奖10项等,合计奖励1558项。
为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2021年4月成立了学校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院校研究所、信息技术产业学院等机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定制、双师共导的深度合作办学新模式。成立校企协作理事会,以校企合作促就业促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实现企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近年来,学校与校外企业、研究所建立了162个成熟稳定的实习基地。大学生就业创业试验园作为特色鲜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充分融入地方经济支柱产业与新兴行业发展,为在校生提供“双创”平台,先后有71家学生创业项目入驻试验园,孵化30个项目注册成立公司。
随着教育改革与开放的不断深入,学校加快了对外交流、开放办学的步伐。2008年学校经省教育厅批准获得接收外国留学生资格;2010年经国家外专局批准获得聘请外国专家资格;2017年成立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整合校内中德合作办学项目、工商管理国际班项目和留学生教育等资源,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国际化发展空间。目前已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28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为在校生创造了到合作院校进行交流学习、专升本、本升硕等机会。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以“十四五”规划调研与制定为契机,全面加强顶层设计,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更加创新的视角,把握时代脉搏,探寻教育规律,力争把学校建成有灵魂、有温度、有责任、有特色的全国同类院校水平领先的地方性应用型创业型大学。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