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东湖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武汉东湖学院前身是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是全国最早设立的四所独立学院之一。2011年经教育部审核批准转设并更名为武汉东湖学院,由田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举办。学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全国创建“平安...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27-81931188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民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普通本科
学校排名
19名
软科民办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关注
学校介绍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始创于1948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一后方医院卫生学校。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首批“双高”建设学校,拥有一流师资队伍,建有现代化实训基地,专业精度高竞争力强,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75年来,学校培养了近20万名医药卫生人才。2015年以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学校,充分肯定了学校的办学水平。
学校现有大学城、沙坪坝和九龙坡3个校区,总建筑面积40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10亿元,教学仪器设备值2亿元。2021年铜梁新校区建设项目签约落地,新校区占地1300亩,总投资25个亿。
国家首批“双高”建设学校
学校系首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建设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全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50强单位、全国唯一一家为部队定向培养士官的医药卫生院校、全国“青爱工程”十大标杆学校、国家卫生职业技能鉴定站、3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牵头建设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重庆市高职高专首家)、国家首批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基地培育单位、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1 x”药物制剂生产职业技能证书考核全国总站点和师资培训总基地、全国课程思政示范研究中心,拥有首批国家级示范职教集团、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系教育部“专科临床医学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学校、教育部“中医学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教育部网络空间应用优秀学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教育部高职高专6个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基地,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中国护理职业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系重庆市高水平高职院校、重庆市示范性高职院校、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重庆市绿色学校建设示范学校、重庆市文明校园。先后荣获重庆市“五一劳动奖”、重庆市职业技术教育先进集体、重庆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重庆市智慧校园优秀单位等荣誉。
拥有一流师资队伍
学校有教职工800余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超30%,博士占比近20%。拥有全国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工作室专家、国家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校院合作专委会主任委员、国家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食品药品教学指导委员会药物制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二届全国名中医、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青少年培养导师、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奖获得者、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重庆市名师、重庆市中青年医药高端人才、重庆市名中医指导教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十佳教师”、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重庆中医药学会会长、重庆市全科医学会会长、重庆市社区与农村卫生协会会长等为代表的优秀教师;拥有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首批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首批全国优秀马克思主义教学科研团队,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建设团队等为代表的教师团队。
学校教师208人次担任国家、省级一级行业协会、全国行业或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70人次担任全国教材主编(近3年数据),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三大检索论文数,均居全市高职高专前列。近3年授权专利364项,其中发明专利137项。2022年发明专利授权列全国高职院校第23,医药类院校第1。科研社会服务持续排列全国高职院校前列,2022年定级为a 。
学校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全国卫生行指委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重庆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2项,重庆市人民政府社会科学成果奖2项。在2022中国高等职业院校改革活力指数排行榜,位居医药类院校第一。
建有现代化实训基地
学校拥有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应用技术推广中心1个,市级重点学科3个,市级重点科研实验室3个,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市级众创空间1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拥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gmp模拟药品生产工厂、数字解剖实训室、sp等现代化实训基地;拥有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有地方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有校内实验实训室74个,校外实习基地112个,直属附属医院1所、共建共管附属医院1所、非直管附属医院17所、教学医院20所及大中型制药厂、医药公司、医院等校外实习基地100多家。其中学校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重庆市中毒控制中心)是一所以职业病防、治、研及中毒处置为特色,以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学校牵头成立的重庆医药职业教育集团,获首批国家首批示范职教集团,拥有200多家成员单位,为学生提供了一流的实习条件。与辉瑞集团、江苏恒瑞、山东鲁南等国内外知名药企成立“辉瑞学院”“恒瑞学院”“鲁南学院”“荣恩学院”“迈克学院”等产教深度合作学院16个。学校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机制,携手川渝40余家单位,牵头成立成渝双城经济圈大健康职业教育产教协同育人联盟;联合成渝55家单位,牵头成立成渝双城经济圈产教融合发展联盟,校院企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深度融合的新格局。
专业精度高竞争力强
学校开设有药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医学检验技术、中医学等25个专业,形成了以药学、护理、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等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主干专业优势突出、行业特色鲜明。其中临床医学、中医学、口腔医学、针灸推拿、预防医学是国控专业;药学、中药学、护理学、药品生产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是国家级骨干专业。“金平果”首次高职专业排行,学校医药卫生大类专业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一,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专业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七。在gdi高职专科专业评估榜(2023),学校获评a 档专业5个,a档专业11个,排名全国医药类高职院校第一。
招生就业供需两旺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7000余人。多年来,学校录取分数稳居重庆市高职高专最高,录取新生中有超过60%在本科线以上,专升本通过率居重庆市前茅,在中国教育在线高职高专报考热度调查中连续3年全国排名前10。近3年,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均在97%以上,学生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双证获取率97%以上,毕业生就业综合指数等在全市排名前列。根据重庆市教育评估院连续多年就业年度报告显示,我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均位列全市高职高专前茅。
国际合作成效显著
学校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英、美等国家和地区20余所学校、机构开展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先后接待国(境)外高校或机构50多个团组、200余人次来访或学术交流,组织教师国(境)外交流、培训31个团组,共计180余人次。建立国际学院,与加拿大圣力嘉应用艺术与技术学院合作举办护理专业专科教育项目,建立国际持照护士考试基地。与爱尔兰斯莱戈理工学院合作举办药学高等专科教育项目。与法国iso视光高等学校、美国埃尔金社区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英国斯旺西大学等学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教师双向交流、师资境外培训、学生互换学习等合作项目。
打造医药职业教育名校
在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奋力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加速推进“双高”建设,立足重庆、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精准对接健康服务、智慧医疗和药学服务等大健康产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医药职业素养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开展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引领产业发展。以药学专业群、护理专业群为龙头,推进医养、医技、医工、医管等专业群协调发展,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主干专业优势突出、行业办学特色鲜明、国内领先、国际可交流的医药职业教育院校,推进学校办学层次提升。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江西科技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江西科技学院是一所以工学、管理学、艺术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具有颁发国家承认的统招本、专科学历资格,并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94年的江西省高级职业学校,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普通高职院校,改名为蓝天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改名江西蓝天学院,2009年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2年更名为江西科技学院。
学校坐落在享有“英雄城”美誉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省会城市——南昌。校园占地面积2000余亩,建筑面积90余万平米,有3.3万平方米的数字化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300多万册,数字资源总量1000余万册。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教职员工2千余人。建有汽车技术中心等200多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实验实训设备先进。学校环境优美,田径场、体育馆、剧场、音乐厅等学生活动场所齐备,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
学校设有人工智能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管理学院、财经学院、外国语(国际教育)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医学院、教育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博雅国际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共14个二级学院和理学教学部。开设了统招本科专业51个,统招专科专业35个。着力加强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重点打造有实力、有影响、有特色的“三有”学科专业集群。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9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一流专业1个、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省级一流课程8门,建有省级科研平台10个、市厅级科研平台7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
学校创办人于果是第九、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二、十三届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委员,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自强模范”“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建校近30年来,学校始终秉承“以科教兴国为己任,为振兴中华而办学”的宗旨,恪守“自强不息,求真务实”的校训,践行“乐学善思,知行合一”的学风,传承“自信、自强、创业、创新”的江科精神,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了近30万多名应用型人才,办学实力和办学影响力不断增强。学校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肯定,连续十年位居中国民办高校排行榜前列,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中国十大品牌民办高校”“江西人民满意十大品牌大学”和“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迈步新时代,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朝着特色鲜明、国内领先的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目标坚定前行。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关注
学校介绍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是一所公办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其前身是1993年创建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6月,教育部批准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整合资源设立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学校成为教育部印发实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以来,第一所以优质“双高”学校为基础设置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建校以来,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定职教本色,坚持深圳特色,深入对接国家所向、深圳所需,秉持“德业并进、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不断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教育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创造了中国高职教育的多个第一,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被誉为中国高职教育的一面旗帜。 学校现有西丽校区、华侨城校区、深汕校区等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4000余亩。现有教职工28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学校设有本科教育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传播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商务外语学院、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食品药品学院、数字创意与动画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未来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教学单位,学校紧跟深圳重点产业布局建立15个专业群,2023年全日制本科招生专业6个、全日制专科招生专业86个。 学校立足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近三届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6项、省级一等奖及以上教学成果奖26项,2018年获国家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实现了广东省各级各类教育在特等奖上零的突破。入选“十三五”“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10部,获全国教材建设奖3项,其中特等奖1项。建成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5个、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8门。近五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40项,近两届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奖牌4枚,国家级技能竞赛获奖数位居全国职业院校前列。建成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中累计获奖牌29枚,其中金牌12枚,金牌数、奖牌数均位居全国职业院校第一位。与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院校联合培养硕博研究生300余名。累计培养全日制毕业生18万余名,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平均起薪超过全国本科生平均水平。 学校积极推进多元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华为牵头共建的深圳市域产教联合体入选首批28家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建成全国首家经华为认证授权的ict学院支持中心,联合世界500强或行业领军企业、行业协会建设特色产业学院18所,校企共同制定行业标准106个、专业教学标准81个、课程标准2100余个,总结形成的产教深度融合模式被国家发改委作为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向全国推广。 学校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65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教师占比46.19%,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占比43.9%,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166人,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90%以上。现有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500余人次,拥有诺贝尔奖团队1支,教育部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专家4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专家2名,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3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全国技术能手18名。 学校坚持“立地顶天”的应用科研导向,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近五年,学校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5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8项;累计科研到账经费超7亿元,横向技术服务与培训年均到账经费6200余万元;获国家发明专利和pct专利381件,制定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及团体标准106个,参与解决“卡脖子”技术3项,技术研发和服务覆盖中小企业近2500家;获国家级科研奖励3项,省部级科研奖励11项,1部作品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批省部级科研平台29个,引进组建诺奖团队实验室1个、院士工作站和实验室6个,成立13个应用技术创新中心、10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0个高端智库。自然指数排名连续两年位于全国前200名。 学校全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与 40个国家和地区的 190 所院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建成10个海外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和语言文化中心,与香港职业训练局共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特色职业教育园区”。学校是国内首批获得招收海外留学生资质和面向港澳台单独招生考试资质的高职院校,先后开办4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开展5个深港人才联合培训项目,培养2200余名来华留学生。学校积极参与全球职教治理,2006年以来,先后获批成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教联系z6尊龙平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教育计划亚非研究与培训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职教创新中心,2022年,获批成立国内首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数字化教席,创办国内第一本职业教育国际期刊《vocation, technology & education》,“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世界职业院校和技术大学联盟教师专业发展委员会、现代职业教育中国实践百人论坛等交流平台先后落户学校。 学校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积极构建立足湾区、辐射全国的社会服务体系。现已形成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面向职业教育开展师资培训,面向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东西协作,面向退役士兵、新型农民、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开展继续教育,面向全体市民开展终身学习服务的工作格局。持续对口帮扶全国15个省、自治区的211所中高职院校转型升级,组团式对口支援建设新疆理工职业大学。入选国家级职业学校校长培训基地、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培养基地,获评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先进单位”。全面服务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连续七年驻点河源开展对口帮扶。服务市民技能提升需求,建成8个行业培训学院、3个社区学院,年均开展各类非学历培训7万人次。 学校肩负改革攻坚和创新突破使命,取得一系列示范性建设成果。2001年通过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评估,2006年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09年通过首批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国家级示范校评估,2016年入选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19年入选首批“双高”计划10所a档建设单位、首批“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建设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等荣誉。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上海建桥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上海建桥学院(shanghai jian qiao university)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培养生产、技术、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营利性全日制民办高校。学校全称为上海建桥学院有限责任公司。
学校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全国高校后勤事业发展先进单位,上海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上海市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校、上海党建工作特色高校、上海市促进就业先进集体、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平安示范单位等,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学校于2013年9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9年11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还获批设立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
学校于1999年由周星增等一批热心教育和公益事业的企业家出资筹建,翌年6月正式登记设立,2001年4月,学校获批为“民办上海建桥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8月,学校更名为“上海建桥职业技术学院”,同年被列为上海市11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之一。2005年9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同意在“上海建桥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上建立“上海建桥学院”,学校逐步成为以本科层次学历教育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06年9月,首批本科学生报到入学;2010年7月,学校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秋,学校由浦东康桥整体搬迁至浦东临港。2017年5月学校入选“上海市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并于2020年9月顺利通过验收。
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15个,上海市一流本科培育项目1个,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5个,上海市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市级精品课程12门、市级优质在线课程3门、市级示范性全英语课程2门、市一流本科课程7门、市级重点课程103门、市重点教改项目16项,近年获得市级教学成果奖8项。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53.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5万平方米。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2.5万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2.2万余人;设有14个二级学院,共有49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39个,涵盖经、管、文、工、理、艺术、教育学7个学科门类。学校基本建成了一支规模适中、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57亿元,教学用计算机7380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总数19025个;目前,学校建有10个二级实验中心,各类实验室187个。图书馆座位数达到2894座,馆藏纸质图书174万册,电子图书、期刊185.6万册,各类在用中外文数据库37种。
学校是上海市首批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单位、首批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试点单位和上海市民办高校辅导员研修基地、首批上海市高校创业指导站、首批上海市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浦东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产教融合基地。学校获批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2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8项,学校机电学院的数控实训基地为国家级示范性数控实训基地。
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学校党委班子与学校决策层、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实行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学校的校训是:感恩、回报、爱心、责任;质量方针是: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依法治校,严格管理;办学理念是:民营模式、公益性质、人本观念、文化管理;办学使命是:为学生建成才之桥,为教师建立业之桥,为社会建育人之桥。
学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构建了全要素、深层次、多元化的深度产教融合体系,形成了“毕业即就业,上岗即上手,发展可持续”的应用型人才深度产教融合的培养特色。坚持广泛的校企合作和深度的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寻求与行业、企业紧密对接的共同发展理念,探索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实现校企资源共建共享和多方共赢目标。通过“四个既是又是”形成了“生产厂房既是工作车间又是实践教室,技术能手既是生产骨干又是带教师傅,见习学徒既是企业员工又是专业学生,加工订单既是生产任务又是实训项目”的学习场所与生产基地双重学习平台,教师与工程师互聘互助的双重教育主体、学生与准员工双重受教者身份的“双元性”模式,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先后与中兴通讯、迪士尼、海昌、豫园集团、东华美钻、科大讯飞、上海电气、永达汽车、临港集团、南麟集成电路、东方卫视等百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实现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学校坚持依托校际合作办学模式,借助兄弟院校优质教育资源,在双向互动的交流合作中,增强学校发展实力。学校先后与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签署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开展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合作,在合作中增强我校学科和师资队伍水平。学校加入由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19所高校共同参与的上海市西南片高校联合办学,参与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中心建设,在校生就读期间可共享跨校优质教育资源。
学校热心公益慈善事业,迄今已在全国各地捐建40余所希望小学,资助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300多名贫困生累计达1000多万元;此外,学校还多次冠名或赞助中国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国际跳棋等智力运动比赛以及全国大学生击剑比赛、全国大学生摔跤比赛等体育赛事。
学校自创办以来,累计向社会输送近 6.6 万名合格毕业生,学校的就业率始终保持较好水平,毕业生留沪就业占比高,雇主满意度高位稳定。
新时代、新征程,学校将继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应用技术大学办学定位,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依法治校,严格管理”的质量方针,紧密结合长三角、上海和浦东经济社会发展,立足临港新片区推进“产·教·城”融合发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努力把上海建桥学院办成一所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大学,力争在国内一流民办大学建设进程中实现新突破。
(更新时间:2023年12月)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保定理工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保定理工学院,前身为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是2005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保定贺阳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2018年,转设更名为保定理工学院。
学校地处河北省保定市,校园占地面积114.12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3.4万平方米。校园林秀花香、环境幽雅。现代教学与生活设施体系完善,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环境。
学校秉承“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注重内涵、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教师为根、学生为本,专业为基、质量为魂,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办学方向,以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知识匹配、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立足京津冀,面向全国,服务社会。
学校设有资源与工程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学院、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部等7个二级教学单位。现开设地质学、土木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环境设计、学前教育等42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地学为特色,工科为主体,理、经、管、文、艺、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
学校十分重视教学队伍建设,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逐渐形成了一支能满足教学科研需要,学历学位、职称、年龄等结构日趋合理的近千人师资队伍,为人才培养提供可靠的师资保障。
学校拥有省级一流专业7个,省级一流课程立项8个,教育部产学合作育人项目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近三年,学校教师承担市厅级以上科研课题75项;承担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项目45项;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29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5余部。
学校推行“2.5 1.5”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岗位前移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实行准军校式管理,增强学生集体主义、作风纪律观念,培养拼搏进取、吃苦耐劳的精神,养成诚实守信、勤奋好学的品行,使学生们受益匪浅。
2020年学校组织参加各级赛事44项,学生获奖624人次,指导教师229人次,市级以上获奖229项,其中国家级获奖81项,省级获奖145项,市厅级3项。在第十二届全国商科教育实践教学大赛中,荣获国家级一等奖2个,国家级二等奖2个,国家级三等奖1个,学校获得最佳院校组织奖;在国青杯第四届艺术设计大赛中,喜提国家级1等奖4个,国家级二等奖7个,国家级三等奖8个,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单位奖。在第十一届蓝桥杯大赛(省赛)中,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5个,学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学校现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多年以来已为社会培养输送5万余名毕业生。考研、留学、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等高质量就业比例逐年提高。毕业生以其积极进取、拼搏奉献、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广受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好评。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武昌工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武昌工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创建于2002年,2012年由独立学院转设为普通民办本科高校,更名为武昌工学院。学校办学层次以本科为主,由国家统一下达普通高校招生计划,面向全国招生,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和普通专升本自主招生权。
学校秉承“厚德、笃学、自强、求新”的校训,践行“敬业、修身、治学、树人”的教风,培育“尊师、善学、明志、笃行”的学风,因材施教,分类教学,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知识结构合理、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2019年,学校获评“中评榜”湖北民办高校十强、广州日报应用大学排行榜——湖北民办院校十强。2020年,学校在广州日报应用大学排行榜中稳居湖北民办院校十强。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学校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中位居前列,跻身中国高水平民办大学。
学校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武汉市中心城区,西傍长江,南接黄家湖大学城,北邻被誉为辛亥革命“首义胜利的开端”的武昌起义门和武汉市地标之一——武昌火车站。武汉南大门快速通道(白沙洲大道高架)与杨泗港长江大桥在校前交汇,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学校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莘莘学子求学深造的知识殿堂。学校占地面积4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学生13000余人。
学校办学条件完善,图书馆纸质藏书128万余册,电子藏书330万余册,报刊580余种;现代教育技术装备齐全,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座位数达16000多个;学校建有综合实验中心6个,各类专业实验室100余间,校外实习基地160多个。学校拥有各类完备齐全的运动、生活设施,校园和谐有序。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兴校”战略,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精湛、师德高尚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员工800余人,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93%,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40%以上,由一批国内知名专家、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二级学院院长和学科带头人,学校聘请了200多名来自上市公司、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的高管、技术专家担任特聘教授,师资力量居于同类高校前列。
学校学科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六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学校面向区域经济发展设置专业,现有智能制造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10个学院,56个本、专科专业。学校拥有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2个,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专业2个,入选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4个、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首批重点培育本科专业1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3个,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计划”项目2个。学校拥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3门,省级教学团队1个、优秀基层教学组织5个,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6个,湖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1个,在全省同类高校处于领先地位。
学校把科研作为教学之源,学术研究氛围浓厚,科研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水平不断提高,科研项目数量和质量逐年提升,科研经费稳步增长,产学研合作成效明显,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由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全国高校北大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量排行榜中,我校北大核心发文量75篇,居湖北省同类院校首位;在2018年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各专业高校c刊(南大核心)论文发表数量排行榜中,我校设计学类专业高校c刊论文发文量位居全国第12位。我校荣获2018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是湖北唯一的获奖高校。2020年,学校参研成果《谷物加工链增效关键技术与产业化》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学校是被湖北省教育厅、财政厅批准建设的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之一。2014年3月,教育部高校实践教学装备研究中心在武昌工学院成立,该中心是全国首批14个教育装备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之一,是全国唯一一所获批的民办高校。同年11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同意授予武昌工学院等高校合作共建的实习实训基地为“湖北高校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2015年起,学校与武汉轻工大学联合培养机械工程硕士研究生。2016年,机械工程学院获批湖北省高校改革试点学院;2017年,学校4个项目获批湖北省高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立项数量居湖北省同类院校第二。
学校奖助体系完整,建有完善的“奖、助、贷、勤、补、免、减”的资助困难学生的制度体系,构建以优秀学生奖学金、专项奖学金和助学金为激励措施,以广文教育基金、董事会助学金为基本保障,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为主要渠道,以学校勤工俭学为基本途径的奖助体系,使学生困有所助、优有所奖。
学校文化氛围浓厚,育人成果丰硕。学校注重校园文化项目品牌化、特色化建设,形成了以“最美青春——感动校园人物”评选、榜样的力量巡讲、社团文化月等为代表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2011年学校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奖。近三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与开发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制造创新大赛等众多国家级的科技创新和技能竞赛中,为学校捧回480多个奖项,其中国家级奖项68个。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居在95%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08届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现已是江西省国利建设集团总经理,成为江西省建筑业佼佼者;08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现为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13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就职于美国亚马逊研发中心,任数据科学家一职。为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发展,2015年学校投入400多万元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2018年,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获评“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学校在近几年考研大潮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众多学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双一流”高校及国外大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机械工程学院还出现两个“最牛考研寝室”,两寝室8人全部考取硕士研究生。
江海浩荡,百舸争流。扬帆竞进,勇立潮头。武昌工学院已迈入新的发展时期,站在新的发展节点上,学校将进一步凝练办学特色,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以工学为主、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应用型大学。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山东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山东职业学院简介
一所拥有70年办学历史的老牌工科职业院校
一所致力于打造富有人文精神的国内顶尖工科职业院校
一所积极申报山东职业技术大学的充满活力的职业院校
山东职业学院起始于1951年建校的济南铁路机械学校,1958——1963曾升格为济南铁道学院。学校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学校设有铁道机车车辆学院(铁道研究院)、城市轨道学院(城市轨道研究院)、智能制造学院(智能制造研究院)、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学院(信息技术产业研究院)、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研究院)、土木工程学院、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人文与基础课教学部、体育教学部、机场学院、港口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台港澳事务管理中心)、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乌拉尔国际轨道交通学院等教学院部,另设有独立设置的科研机构职业高等教育研究院。拥有实验实训室167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6亿元。
建校70余年来,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国家轨道交通事业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直精神文明单位”“山东省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2021——2023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多次对学校的办学成果宣传报道。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上海杉达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上海杉达学院是在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背景下,于1992年6月由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部分教授发起创办的全日制民办大学。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上海市第一所本科民办高校。2005年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20年通过审核评估。2017年列入上海市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规划、2021年列入上海高校学位点培优培育计划(2021-2025)。
“杉达”即为三大之谐音,寓意刚直挺拔、自立自强的杉树精神。杨槱院士、谢希德院士、倪维斗院士先后担纲创校前三任校长。建校31年,学校恪守非营利性公益办学原则,坚持“诚信、公平、质量”的办学理念。学校是财经类院校,定位为建设多科性、国际化、高水平的应用技术大学。学校的愿景是“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具吸引力的民办高校”,使命是“让每一位学生收获适合自己的发展增量”,为学生铺设“1 m n”(主修专业 拓展领域 实践技能)的培养路径,使学生成为“靠得住、用得上、行得远”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建有上海浦东、浙江嘉善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808亩。设有经济学、法学、文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教育学等8大学科门类、44个本科专业,建立13个二级教学单位。全日制在校生1.5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4万余人(占93.7%)。毕业生累计6万余人,近五年平均就业率超过95%。现有专任教师937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3.65%,博士学位教师占比34.79%。
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上海高校一流本科课程15门、重点课程39门、课程思政示范课6门;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市级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2022年);上海高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培育项目1个;上海市新工科、新文科教学改革项目2个;首批市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项目1个等。入选首批“大思政课”建设重点试验高校;市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获批国家社科、国家自然、上海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校外科研项目立项287项,立项科研经费2281万元(2021-2022年)。学生参加全国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内项目获一、二等奖75项(2022年),其中在上海选拔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的56个金牌中获得2项。
学校深化产教融合,与国有大型企业合办沪东工学院、时尚学院等实体学院,与头部企业共建华为ict学院、华钦学院等平台学院,与仁济等三甲医院联建教学医院。现代智慧服务产业学院、时尚消费品产业学院获批市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校内建有酒店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机械电子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现代医技综合实验中心及各类专业教学实验室160余个。学校建有上海民办高校思政类课程协同中心、上海民办高校思政课师资研修基地。学校与28个国家和地区的124所院校建立校际合作交流关系、61个国(境)外合作项目,与海外高校合作开设8个本硕连读双语教学项目。2023年获批首个海外孔子课堂(与南非中国文化和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合作)。
学校的战略目标是“打造高质量、跃升新台阶”。教育教学方面,由本科向研究生层次提升,形成标志性成果;社会服务方面,在产教融合、杉达品牌以及项目、经费、应用研发转化上取得新突破;办学效益方面,推动资源汇聚和高效利用、增强学校认同感与文化竞争力。
学校荣获全国先进民间组织、中国社会组织“aaaaa”单位、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上海市文明校园、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创建于2003年,其前身是河南大学民生学院。2009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与河南大学强强联合,共同举办民生学院。2021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转设更名为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
建校近二十年来,学校先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5万余名优秀毕业生。在软科“中国民办高校排名”中,学校排名全国第五,财经类第一。
学校秉承“明德 至善 慎思 笃行”的校训,“乐业竞进 勇争一流”的校风和“敢于超越 自强不息”的学风,培养质量赢得社会广泛认可,录取分数一直保持省内同类院校第一位置,常年保持生源质量好、录取分数高的状态。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其中:金明校区占地面积500亩,与河南大学金明校区毗邻;西校区占地1256亩,西邻中原科技城,紧依郑开科创走廊。学校办学条件相对完善,紧依郑开科创走廊。学校办学条件相对完善,建有现代化教室、图书馆和体育馆,拥有标准化餐厅、公寓和实验室,学生宿舍提供中央空调和空气能热水。
学校设置包括传播学院、融媒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设计学院、艺术学院、经济学院、商学院、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语学院、医学院、体育学院等在内的12个二级学院,拥有43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经、管、法、医、教育、艺术九大学科门类,现有在校生近2万人,全为本科生。
学校拥有省级一流专业4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品牌专业7个,省级示范资助专业10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4个。学校已成功获批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始终把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学校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上,在以饱满热情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上,主动落实省委教育工委和河南日报社党委各项要求,多措并举,推动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学校注重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根据学生个人需求、知识储备和专业特长进行应用型人才分类培养。构建以系部为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责任主体、全员参与的高质量就业体系。推出了“教师上课达标考核”“教师一人一招”等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和学生应用能力提升的有力措施。
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学校致力于特色办学。学校每学年开设小学期课程。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和成长规律,在教学内容上有所区别,促进学生个性化培养,既体现特色又凸显差异。小学期教学自2019年开始施行,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适应岗位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校面向所有学生,从新生入学起开设游泳必修课和心肺复苏课,要求“人人会游泳”“人人会急救”。学校建设环校健康步道,要求学生每天完成环校一周的锻炼任务。
学校近三年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微电影节等各类国家级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近2000项。
学校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数量、比例和质量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于领先地位。自2018年开始,学校每年考取研究生数量均超过600人。2019年考取研究生609人,2020年达到660人,2021年为666人,2022年达702人,2023年考取研究生841人,其中2023年考取双一流院校达300余人。近几年,向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兰州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输送大量优秀人才。除考取研究生外,每年都有大量毕业生考取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另有大批学生主动申请扎根基层,支教支边,参军入伍。
学校充分发挥高校社会服务功能,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库支持。2021年,学校成立乡村振兴大数据研究院,这是省内高校建立的首家运用大数据对乡村振兴进行精准研究的机构。学校教师设计的文化项目成为地方网红打卡处。
适应媒体融合时代、科技创新时代需求,科传学院正在积极向“科技底色,传媒特色,全国一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阔步前行,努力培养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黄河科技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黄河科技学院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诞生和壮大。1984年,因公重度烧伤的胡大白在病床上思考,河南作为人口大省,高等教育资源极为匮乏,老百姓的孩子希望上大学的愿望强烈,社会发展又急需大批专门人才;胸怀“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崇高理想,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拿出仅有的30元钱创办了郑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班。1985年,经郑州市教委批准,郑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班更名为黄河科技专科学校。1989年,经河南省教委批准,黄河科技专科学校更名为郑州黄河科技大学。199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建立民办黄河科技学院,学校成为全国第一所实施专科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1997年成立党委,成为全国第一所建立党委的民办高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第一所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2008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称“震惊、震撼”。2013年,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首批“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单位”。2015年,学校被批准为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2017年,学校被河南省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被专家组赞誉“情怀大、格局大、手笔大、作为大”。2021年,学校获批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入选河南省“十四五”时期重点建设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学校发展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称为“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两次被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商学院写进教学案例。办学业绩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内外著名媒体多次报道。
学校创办人、董事长胡大白教授,首届“中国当代教育名家”,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监事会主席、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现任名誉会长。校长杨雪梅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博士后,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学校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学校始终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改革与发展、学科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政治保证和力量源泉,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品牌。作为全国第一所建立党委的民办高校,建校初期积极寻求建立党的组织,创办人胡大白“十年找党”传为佳话。在探索实践中,形成了“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参与学校重大决策”的工作机制,创建了“以党建为核心,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政模式,创立了“以党校和校卫队为抓手,积极培养发展学生党员”的组织格局。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职业化、专业化的思政工作队伍,坚守思政课堂主阵地,挖掘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形成思政合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样板党支部”“教育部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工作室”“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称号。
学校持续优化办学条件。学校现有五个校区,占地28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140多万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占地40%,被评为“河南省绿化先进单位”“河南省高等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单位”“河南省高等学校标准化学生食堂”等。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30000余人。教职工2200多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近50%,青年教师中80%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拥有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教学名师等150余人,拥有工程师暨教师、律师暨教师、高级经济师暨教师、会计师暨教师等各类“双师型”教师800余人。学校建有河南省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研发基地、重点实验室、国际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高层次教学科研平台50余个。各科类实验室138个,实验分室441个,校外实训基地226个;教学科研仪器总值4.89亿元;馆藏图书384万册。
学校注重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学校着力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形成了工科优势突出、学科链与产业链关联度高、学科布局对地方主导产业支撑度强的办学优势。学校现有工学部、艺体部、商学院、医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部),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材料、机械、自动化等一批优势学科专业,凸显了对区域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重点打造信息工程、文化创意等6个特色专业集群和8个现代产业学院。现有省级重点学科5个,河南省特色专业6个,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10个,河南省品牌专业14个。学校拥有的省级重点学科、特色品牌专业数量居全省民办高校首位。河南省本科高校专业建设管理服务中心落户我校,承办了河南省本科专业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暨上线发布会,受到社会高度评价和省教育厅的高度肯定。
学校持续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持续创新“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数字化改革,推进翻转英语、翻转体育和其他核心课程改革,建设“智慧校园”,多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学生获得省区级以上奖励60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800余项,在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2银5铜好成绩,荣登“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结果(本科)top300”,学校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30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7%以上,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涌现出以“全国优秀县委书记”郑灏东、“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段志秀、“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田源、“全国优秀乡村医生”魏国胜、“全国优秀大学生村官”靳利现、“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标兵”李威、赵杰,“河南省最美大学生”马维祥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学子,优秀校友、北京卫戍区国旗中队队长杜林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学校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获首批“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本科)top300”榜单;学校连续五年位居武书连中国民办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第一名,连续四年在广州日报全国应用型大学排行榜位居民办高校第一名,在全国872所本科高校(非博士培养单位)综合排名中位居第87名。学校学校围绕创新创业,广泛开展校企、校政深度合作,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创业人才教育模式,搭建了多元化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构建了立体化创新创业支持体系,学校“黄河众创空间”被科技部备案为全国首批众创空间,并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体系;大学科技园被科技部认定为优秀(a类)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园入选团中央首批“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获批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学校入选教育部“互联网 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建设院校,荣获教育部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河南省学分制改革试点高校”等。
学校注重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学校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以应用型科研为主导,开展与中科院软件所、中关村软件园、华为、惠普等单位的紧密合作;建有省市级应用型科研创新团队7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8个,地厅级科技创新平台27个,校级科研平台29个;在河南省民办高校中首个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国际联合实验室,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截至目前,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0项,省部级项目400余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奖等省部级奖励2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2万篇,最高影响因子为27.398;获专利近5000项,连续四年在全省高校专利授权量上名列第二,入选“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十强十快高校”,位居中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发明专利排行榜第四名、民办高校第一名。学校成立了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新型智库和人工智能研究所、现代农业工程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院等20余个研究机构,连续出版《河南双创蓝皮书》《河南民办教育蓝皮书》等,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咨询,受到省领导专门批示。
学校注重国际交流合作。学校主动搭建中外教育文化友好交往的合作平台,积极开展对外人才培养、学术、科技和文化交流,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众多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学校与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合作开办金融学、软件工程、社会工作等中外本科课程合作项目;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日本东京福祉大学、丹麦葛莱运动学院等开展暑期游学、交换留学生等项目,招收来自美国、韩国、日本等14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先后聘请外国专家200余人到校任教、开展学术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学校充分利用教育优势和人才资源,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发起成立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协会,已有近百所高校参加,推动高校、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和参与创新创业;与二七区政府共建“u创港”创新创业综合体,打造“创客工厂—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满足大学生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需求;自筹资金1.5亿元,设计建造智慧逐梦体验馆被认定为“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和“河南省网络安全教育基地”;发挥学校中国民办教育博物馆的功能,免费接待参观达12万多人次;免费举办下岗工人、大学生村官、创新创业等培训1万多人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