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杉达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上海杉达学院是在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背景下,于1992年6月由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部分教授发起创办的全日制民办大学。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上海市第一所本科民办高校。2005年增列...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21-50210897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民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普通本科
学校排名
22名
软科民办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上海建桥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上海建桥学院(shanghai jian qiao university)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培养生产、技术、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营利性全日制民办高校。学校全称为上海建桥学院有限责任公司。
学校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全国高校后勤事业发展先进单位,上海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上海市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校、上海党建工作特色高校、上海市促进就业先进集体、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平安示范单位等,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学校于2013年9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9年11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还获批设立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
学校于1999年由周星增等一批热心教育和公益事业的企业家出资筹建,翌年6月正式登记设立,2001年4月,学校获批为“民办上海建桥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8月,学校更名为“上海建桥职业技术学院”,同年被列为上海市11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之一。2005年9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同意在“上海建桥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上建立“上海建桥学院”,学校逐步成为以本科层次学历教育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06年9月,首批本科学生报到入学;2010年7月,学校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秋,学校由浦东康桥整体搬迁至浦东临港。2017年5月学校入选“上海市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并于2020年9月顺利通过验收。
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15个,上海市一流本科培育项目1个,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5个,上海市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市级精品课程12门、市级优质在线课程3门、市级示范性全英语课程2门、市一流本科课程7门、市级重点课程103门、市重点教改项目16项,近年获得市级教学成果奖8项。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53.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5万平方米。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2.5万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2.2万余人;设有14个二级学院,共有49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39个,涵盖经、管、文、工、理、艺术、教育学7个学科门类。学校基本建成了一支规模适中、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57亿元,教学用计算机7380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总数19025个;目前,学校建有10个二级实验中心,各类实验室187个。图书馆座位数达到2894座,馆藏纸质图书174万册,电子图书、期刊185.6万册,各类在用中外文数据库37种。
学校是上海市首批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单位、首批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试点单位和上海市民办高校辅导员研修基地、首批上海市高校创业指导站、首批上海市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浦东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产教融合基地。学校获批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2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8项,学校机电学院的数控实训基地为国家级示范性数控实训基地。
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学校党委班子与学校决策层、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实行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学校的校训是:感恩、回报、爱心、责任;质量方针是: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依法治校,严格管理;办学理念是:民营模式、公益性质、人本观念、文化管理;办学使命是:为学生建成才之桥,为教师建立业之桥,为社会建育人之桥。
学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构建了全要素、深层次、多元化的深度产教融合体系,形成了“毕业即就业,上岗即上手,发展可持续”的应用型人才深度产教融合的培养特色。坚持广泛的校企合作和深度的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寻求与行业、企业紧密对接的共同发展理念,探索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实现校企资源共建共享和多方共赢目标。通过“四个既是又是”形成了“生产厂房既是工作车间又是实践教室,技术能手既是生产骨干又是带教师傅,见习学徒既是企业员工又是专业学生,加工订单既是生产任务又是实训项目”的学习场所与生产基地双重学习平台,教师与工程师互聘互助的双重教育主体、学生与准员工双重受教者身份的“双元性”模式,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先后与中兴通讯、迪士尼、海昌、豫园集团、东华美钻、科大讯飞、上海电气、永达汽车、临港集团、南麟集成电路、东方卫视等百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实现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学校坚持依托校际合作办学模式,借助兄弟院校优质教育资源,在双向互动的交流合作中,增强学校发展实力。学校先后与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签署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开展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合作,在合作中增强我校学科和师资队伍水平。学校加入由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19所高校共同参与的上海市西南片高校联合办学,参与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中心建设,在校生就读期间可共享跨校优质教育资源。
学校热心公益慈善事业,迄今已在全国各地捐建40余所希望小学,资助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300多名贫困生累计达1000多万元;此外,学校还多次冠名或赞助中国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国际跳棋等智力运动比赛以及全国大学生击剑比赛、全国大学生摔跤比赛等体育赛事。
学校自创办以来,累计向社会输送近 6.6 万名合格毕业生,学校的就业率始终保持较好水平,毕业生留沪就业占比高,雇主满意度高位稳定。
新时代、新征程,学校将继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应用技术大学办学定位,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依法治校,严格管理”的质量方针,紧密结合长三角、上海和浦东经济社会发展,立足临港新片区推进“产·教·城”融合发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努力把上海建桥学院办成一所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大学,力争在国内一流民办大学建设进程中实现新突破。
(更新时间:2023年12月)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保定理工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保定理工学院,前身为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是2005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保定贺阳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2018年,转设更名为保定理工学院。
学校地处河北省保定市,校园占地面积114.12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3.4万平方米。校园林秀花香、环境幽雅。现代教学与生活设施体系完善,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环境。
学校秉承“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注重内涵、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教师为根、学生为本,专业为基、质量为魂,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办学方向,以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知识匹配、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立足京津冀,面向全国,服务社会。
学校设有资源与工程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学院、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部等7个二级教学单位。现开设地质学、土木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环境设计、学前教育等42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地学为特色,工科为主体,理、经、管、文、艺、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
学校十分重视教学队伍建设,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逐渐形成了一支能满足教学科研需要,学历学位、职称、年龄等结构日趋合理的近千人师资队伍,为人才培养提供可靠的师资保障。
学校拥有省级一流专业7个,省级一流课程立项8个,教育部产学合作育人项目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近三年,学校教师承担市厅级以上科研课题75项;承担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项目45项;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29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5余部。
学校推行“2.5 1.5”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岗位前移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实行准军校式管理,增强学生集体主义、作风纪律观念,培养拼搏进取、吃苦耐劳的精神,养成诚实守信、勤奋好学的品行,使学生们受益匪浅。
2020年学校组织参加各级赛事44项,学生获奖624人次,指导教师229人次,市级以上获奖229项,其中国家级获奖81项,省级获奖145项,市厅级3项。在第十二届全国商科教育实践教学大赛中,荣获国家级一等奖2个,国家级二等奖2个,国家级三等奖1个,学校获得最佳院校组织奖;在国青杯第四届艺术设计大赛中,喜提国家级1等奖4个,国家级二等奖7个,国家级三等奖8个,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单位奖。在第十一届蓝桥杯大赛(省赛)中,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5个,学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学校现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多年以来已为社会培养输送5万余名毕业生。考研、留学、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等高质量就业比例逐年提高。毕业生以其积极进取、拼搏奉献、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广受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好评。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武汉东湖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武汉东湖学院前身是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是全国最早设立的四所独立学院之一。2011年经教育部审核批准转设并更名为武汉东湖学院,由田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举办。学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全国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五一劳动奖状、湖北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示范点等荣誉。具有深深教育情怀的董事长周宝生是连续两届全国党代表、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企业家,学校创办初期,他就提出“办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并作为办学使命写入学校章程;2019年提出争创“教学、科研全国同类高校一流,党建、日常管理全国高校一流”的战略目标,努力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武汉东湖学院现有武汉校区和嘉鱼教学改革基地(南校区),总占地面积5083.44亩,总建筑面积101万平方米。
武汉校区坐落在武汉市江夏区大学城,位于全国最大的城中湖——汤逊湖之滨,紧临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中国光谷”,占地面积1019.21亩,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校园由著名建筑学专家何镜堂院士领衔设计,建筑古朴典雅,桥亭错落有致,一年四季花团锦簇,环境幽静雅致,绿化覆盖率达80%以上,是湖北省生态园林式学校,被誉为全国最美大学校园之一。
嘉鱼教学改革基地(南校区)距武汉校区60公里,位于武深高速公路嘉鱼东出口100米,处诗经大道与田野大道交汇口, 紧邻“神州第一组”官桥八组4a级风景区。占地面积4064.23亩,一期用地面积1435.41亩,规划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已投资26亿元,建成面积46万平方米,采用与城市“共生”的设计理念,以“楚韵叠院、流觞智谷”为主题,气势恢弘,功能完善,行政楼、教学楼、实验中心、学生宿舍、体育馆、图书馆、网球馆、游泳馆、校医院、学术交流中心等建筑由风雨连廊相串连接,小型火车方便师生校园内活动,匠心独运。
学科专业建设成效明显。学校是湖北省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首批试点院校、湖北省应用型高校联盟发起单位。设有14个教学院(部)、53个本科专业、35个专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等九大学科门类,普通本专科在校生25041人。拥有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37门省级一流课程,16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教学团队,1个省级改革试点学院,12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及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6个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习实训基地。获批10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省优势特色学科群和优势特色学科、楚天学者设岗学科。成立了网络空间安全现代产业学院、人工智能现代产业学院。学校高考招生录取分数线连续多年位居湖北省民办本科高校首位。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多家第三方机构评估,武汉东湖学院综合办学实力稳居湖北省同类高校第一名,被评为“中国一流民办大学”。
师资队伍力量雄厚。学校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1184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1%,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85.1%。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7人,博士生导师20余人,硕士生导师50余人。先后涌现出一批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影响力人物提名奖、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二等奖、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英国物理学会中国高被引文章奖、全国民办高校优秀辅导员、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全省高校平安校园建设工作成绩突出个人、全省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荆楚好老师等荣誉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人才培养质量广获认可。学校高度重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与多家头部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无缝对接。近年来,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3661项,其中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以上奖项25项。学生申请专利并获受理32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26篇,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11项,涌现出一批“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长江学子”等优秀学子。办学20余年,向社会输送了近8万名毕业生,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毕业生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率保持同类高校前列。
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学校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a类)、湖北省首批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湖北省“2011计划”)牵头高校。建有农业电子商务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9个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入选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服务体系资源分站。与多所知名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5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80余部,收录高水平论文1000余篇,专有授权专利1300余项。多项科技成果实现转化或应用,多份研究报告得到中央领导和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校园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学校持续开展“党旗领航,感恩追梦”主题活动,着力打造大学生艺术节、科技文化节、社团文化节、“5·25”心理健康节、体育文化节等校园文化平台和“一院一品”特色文化活动品牌,荣获湖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湖北省志愿服务突出贡献集体、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组织单位”、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二等奖、全国啦啦操锦标赛花球规定3级和街舞规定2级第一名等各类荣誉700余项。
国际合作交流广泛。学校采取中外合作办学、校际联合办学、交换生项目等多种形式,与美国、法国、英国、新西兰、加拿大、德国、韩国、日本等国的30多所大学建立合作。与众多海外高校实行学生游学、互派免费交换生、专升本、本升硕直通车等项目,积极引进世界一流大学线上课程,推进“在地国际化”工程,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考研、就业等提供便利条件。
党建工作被誉为全国同类高校一面旗帜。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依法依规办学、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厚德、笃学、求是、创新”的校训,按照“地方性、应用型、重特色”的办学定位,立足湖北、面向中部、辐射全国,培养以思想政治素质、科学人文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为“一体”,以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两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全省、全国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推进会相继在武汉东湖学院召开,学校在教育部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推进会等会议上介绍经验。武汉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圆满完成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担任总顾问的第三批国家中医医疗队的入住及中百、中商工作人员的服务保障工作,受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指导小组、湖北省委省政府等领导的充分肯定。
十年奋斗铸辉煌,十年崛起谱新篇。武汉东湖学院坚决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历史使命,加快推进“教学、科研全国同类高校一流,党建、日常管理全国高校一流”建设,奋力开启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新征程。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武昌工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武昌工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创建于2002年,2012年由独立学院转设为普通民办本科高校,更名为武昌工学院。学校办学层次以本科为主,由国家统一下达普通高校招生计划,面向全国招生,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和普通专升本自主招生权。
学校秉承“厚德、笃学、自强、求新”的校训,践行“敬业、修身、治学、树人”的教风,培育“尊师、善学、明志、笃行”的学风,因材施教,分类教学,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知识结构合理、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2019年,学校获评“中评榜”湖北民办高校十强、广州日报应用大学排行榜——湖北民办院校十强。2020年,学校在广州日报应用大学排行榜中稳居湖北民办院校十强。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学校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中位居前列,跻身中国高水平民办大学。
学校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武汉市中心城区,西傍长江,南接黄家湖大学城,北邻被誉为辛亥革命“首义胜利的开端”的武昌起义门和武汉市地标之一——武昌火车站。武汉南大门快速通道(白沙洲大道高架)与杨泗港长江大桥在校前交汇,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学校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莘莘学子求学深造的知识殿堂。学校占地面积4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学生13000余人。
学校办学条件完善,图书馆纸质藏书128万余册,电子藏书330万余册,报刊580余种;现代教育技术装备齐全,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座位数达16000多个;学校建有综合实验中心6个,各类专业实验室100余间,校外实习基地160多个。学校拥有各类完备齐全的运动、生活设施,校园和谐有序。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兴校”战略,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精湛、师德高尚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员工800余人,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93%,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40%以上,由一批国内知名专家、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二级学院院长和学科带头人,学校聘请了200多名来自上市公司、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的高管、技术专家担任特聘教授,师资力量居于同类高校前列。
学校学科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六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学校面向区域经济发展设置专业,现有智能制造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10个学院,56个本、专科专业。学校拥有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2个,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专业2个,入选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4个、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首批重点培育本科专业1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3个,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计划”项目2个。学校拥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3门,省级教学团队1个、优秀基层教学组织5个,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6个,湖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1个,在全省同类高校处于领先地位。
学校把科研作为教学之源,学术研究氛围浓厚,科研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水平不断提高,科研项目数量和质量逐年提升,科研经费稳步增长,产学研合作成效明显,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由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全国高校北大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量排行榜中,我校北大核心发文量75篇,居湖北省同类院校首位;在2018年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各专业高校c刊(南大核心)论文发表数量排行榜中,我校设计学类专业高校c刊论文发文量位居全国第12位。我校荣获2018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是湖北唯一的获奖高校。2020年,学校参研成果《谷物加工链增效关键技术与产业化》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学校是被湖北省教育厅、财政厅批准建设的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之一。2014年3月,教育部高校实践教学装备研究中心在武昌工学院成立,该中心是全国首批14个教育装备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之一,是全国唯一一所获批的民办高校。同年11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同意授予武昌工学院等高校合作共建的实习实训基地为“湖北高校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2015年起,学校与武汉轻工大学联合培养机械工程硕士研究生。2016年,机械工程学院获批湖北省高校改革试点学院;2017年,学校4个项目获批湖北省高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立项数量居湖北省同类院校第二。
学校奖助体系完整,建有完善的“奖、助、贷、勤、补、免、减”的资助困难学生的制度体系,构建以优秀学生奖学金、专项奖学金和助学金为激励措施,以广文教育基金、董事会助学金为基本保障,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为主要渠道,以学校勤工俭学为基本途径的奖助体系,使学生困有所助、优有所奖。
学校文化氛围浓厚,育人成果丰硕。学校注重校园文化项目品牌化、特色化建设,形成了以“最美青春——感动校园人物”评选、榜样的力量巡讲、社团文化月等为代表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2011年学校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奖。近三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与开发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制造创新大赛等众多国家级的科技创新和技能竞赛中,为学校捧回480多个奖项,其中国家级奖项68个。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居在95%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08届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现已是江西省国利建设集团总经理,成为江西省建筑业佼佼者;08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现为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13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就职于美国亚马逊研发中心,任数据科学家一职。为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发展,2015年学校投入400多万元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2018年,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获评“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学校在近几年考研大潮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众多学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双一流”高校及国外大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机械工程学院还出现两个“最牛考研寝室”,两寝室8人全部考取硕士研究生。
江海浩荡,百舸争流。扬帆竞进,勇立潮头。武昌工学院已迈入新的发展时期,站在新的发展节点上,学校将进一步凝练办学特色,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以工学为主、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应用型大学。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山东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山东职业学院简介
一所拥有70年办学历史的老牌工科职业院校
一所致力于打造富有人文精神的国内顶尖工科职业院校
一所积极申报山东职业技术大学的充满活力的职业院校
山东职业学院起始于1951年建校的济南铁路机械学校,1958——1963曾升格为济南铁道学院。学校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学校设有铁道机车车辆学院(铁道研究院)、城市轨道学院(城市轨道研究院)、智能制造学院(智能制造研究院)、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学院(信息技术产业研究院)、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研究院)、土木工程学院、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人文与基础课教学部、体育教学部、机场学院、港口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台港澳事务管理中心)、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乌拉尔国际轨道交通学院等教学院部,另设有独立设置的科研机构职业高等教育研究院。拥有实验实训室167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6亿元。
建校70余年来,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国家轨道交通事业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直精神文明单位”“山东省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2021——2023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多次对学校的办学成果宣传报道。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创建于2003年,其前身是河南大学民生学院。2009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与河南大学强强联合,共同举办民生学院。2021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转设更名为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
建校近二十年来,学校先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5万余名优秀毕业生。在软科“中国民办高校排名”中,学校排名全国第五,财经类第一。
学校秉承“明德 至善 慎思 笃行”的校训,“乐业竞进 勇争一流”的校风和“敢于超越 自强不息”的学风,培养质量赢得社会广泛认可,录取分数一直保持省内同类院校第一位置,常年保持生源质量好、录取分数高的状态。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其中:金明校区占地面积500亩,与河南大学金明校区毗邻;西校区占地1256亩,西邻中原科技城,紧依郑开科创走廊。学校办学条件相对完善,紧依郑开科创走廊。学校办学条件相对完善,建有现代化教室、图书馆和体育馆,拥有标准化餐厅、公寓和实验室,学生宿舍提供中央空调和空气能热水。
学校设置包括传播学院、融媒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设计学院、艺术学院、经济学院、商学院、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语学院、医学院、体育学院等在内的12个二级学院,拥有43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经、管、法、医、教育、艺术九大学科门类,现有在校生近2万人,全为本科生。
学校拥有省级一流专业4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品牌专业7个,省级示范资助专业10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4个。学校已成功获批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始终把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学校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上,在以饱满热情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上,主动落实省委教育工委和河南日报社党委各项要求,多措并举,推动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学校注重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根据学生个人需求、知识储备和专业特长进行应用型人才分类培养。构建以系部为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责任主体、全员参与的高质量就业体系。推出了“教师上课达标考核”“教师一人一招”等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和学生应用能力提升的有力措施。
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学校致力于特色办学。学校每学年开设小学期课程。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和成长规律,在教学内容上有所区别,促进学生个性化培养,既体现特色又凸显差异。小学期教学自2019年开始施行,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适应岗位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校面向所有学生,从新生入学起开设游泳必修课和心肺复苏课,要求“人人会游泳”“人人会急救”。学校建设环校健康步道,要求学生每天完成环校一周的锻炼任务。
学校近三年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微电影节等各类国家级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近2000项。
学校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数量、比例和质量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于领先地位。自2018年开始,学校每年考取研究生数量均超过600人。2019年考取研究生609人,2020年达到660人,2021年为666人,2022年达702人,2023年考取研究生841人,其中2023年考取双一流院校达300余人。近几年,向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兰州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输送大量优秀人才。除考取研究生外,每年都有大量毕业生考取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另有大批学生主动申请扎根基层,支教支边,参军入伍。
学校充分发挥高校社会服务功能,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库支持。2021年,学校成立乡村振兴大数据研究院,这是省内高校建立的首家运用大数据对乡村振兴进行精准研究的机构。学校教师设计的文化项目成为地方网红打卡处。
适应媒体融合时代、科技创新时代需求,科传学院正在积极向“科技底色,传媒特色,全国一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阔步前行,努力培养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黄河科技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黄河科技学院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诞生和壮大。1984年,因公重度烧伤的胡大白在病床上思考,河南作为人口大省,高等教育资源极为匮乏,老百姓的孩子希望上大学的愿望强烈,社会发展又急需大批专门人才;胸怀“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崇高理想,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拿出仅有的30元钱创办了郑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班。1985年,经郑州市教委批准,郑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班更名为黄河科技专科学校。1989年,经河南省教委批准,黄河科技专科学校更名为郑州黄河科技大学。199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建立民办黄河科技学院,学校成为全国第一所实施专科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1997年成立党委,成为全国第一所建立党委的民办高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第一所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2008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称“震惊、震撼”。2013年,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首批“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单位”。2015年,学校被批准为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2017年,学校被河南省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被专家组赞誉“情怀大、格局大、手笔大、作为大”。2021年,学校获批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入选河南省“十四五”时期重点建设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学校发展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称为“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两次被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商学院写进教学案例。办学业绩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内外著名媒体多次报道。
学校创办人、董事长胡大白教授,首届“中国当代教育名家”,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监事会主席、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现任名誉会长。校长杨雪梅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博士后,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学校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学校始终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改革与发展、学科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政治保证和力量源泉,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品牌。作为全国第一所建立党委的民办高校,建校初期积极寻求建立党的组织,创办人胡大白“十年找党”传为佳话。在探索实践中,形成了“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参与学校重大决策”的工作机制,创建了“以党建为核心,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政模式,创立了“以党校和校卫队为抓手,积极培养发展学生党员”的组织格局。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职业化、专业化的思政工作队伍,坚守思政课堂主阵地,挖掘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形成思政合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样板党支部”“教育部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工作室”“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称号。
学校持续优化办学条件。学校现有五个校区,占地28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140多万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占地40%,被评为“河南省绿化先进单位”“河南省高等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单位”“河南省高等学校标准化学生食堂”等。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30000余人。教职工2200多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近50%,青年教师中80%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拥有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教学名师等150余人,拥有工程师暨教师、律师暨教师、高级经济师暨教师、会计师暨教师等各类“双师型”教师800余人。学校建有河南省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研发基地、重点实验室、国际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高层次教学科研平台50余个。各科类实验室138个,实验分室441个,校外实训基地226个;教学科研仪器总值4.89亿元;馆藏图书384万册。
学校注重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学校着力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形成了工科优势突出、学科链与产业链关联度高、学科布局对地方主导产业支撑度强的办学优势。学校现有工学部、艺体部、商学院、医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部),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材料、机械、自动化等一批优势学科专业,凸显了对区域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重点打造信息工程、文化创意等6个特色专业集群和8个现代产业学院。现有省级重点学科5个,河南省特色专业6个,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10个,河南省品牌专业14个。学校拥有的省级重点学科、特色品牌专业数量居全省民办高校首位。河南省本科高校专业建设管理服务中心落户我校,承办了河南省本科专业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暨上线发布会,受到社会高度评价和省教育厅的高度肯定。
学校持续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持续创新“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数字化改革,推进翻转英语、翻转体育和其他核心课程改革,建设“智慧校园”,多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学生获得省区级以上奖励60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800余项,在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2银5铜好成绩,荣登“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结果(本科)top300”,学校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30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7%以上,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涌现出以“全国优秀县委书记”郑灏东、“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段志秀、“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田源、“全国优秀乡村医生”魏国胜、“全国优秀大学生村官”靳利现、“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标兵”李威、赵杰,“河南省最美大学生”马维祥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学子,优秀校友、北京卫戍区国旗中队队长杜林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学校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获首批“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本科)top300”榜单;学校连续五年位居武书连中国民办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第一名,连续四年在广州日报全国应用型大学排行榜位居民办高校第一名,在全国872所本科高校(非博士培养单位)综合排名中位居第87名。学校学校围绕创新创业,广泛开展校企、校政深度合作,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创业人才教育模式,搭建了多元化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构建了立体化创新创业支持体系,学校“黄河众创空间”被科技部备案为全国首批众创空间,并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体系;大学科技园被科技部认定为优秀(a类)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园入选团中央首批“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获批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学校入选教育部“互联网 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建设院校,荣获教育部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河南省学分制改革试点高校”等。
学校注重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学校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以应用型科研为主导,开展与中科院软件所、中关村软件园、华为、惠普等单位的紧密合作;建有省市级应用型科研创新团队7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8个,地厅级科技创新平台27个,校级科研平台29个;在河南省民办高校中首个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国际联合实验室,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截至目前,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0项,省部级项目400余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奖等省部级奖励2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2万篇,最高影响因子为27.398;获专利近5000项,连续四年在全省高校专利授权量上名列第二,入选“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十强十快高校”,位居中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发明专利排行榜第四名、民办高校第一名。学校成立了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新型智库和人工智能研究所、现代农业工程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院等20余个研究机构,连续出版《河南双创蓝皮书》《河南民办教育蓝皮书》等,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咨询,受到省领导专门批示。
学校注重国际交流合作。学校主动搭建中外教育文化友好交往的合作平台,积极开展对外人才培养、学术、科技和文化交流,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众多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学校与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合作开办金融学、软件工程、社会工作等中外本科课程合作项目;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日本东京福祉大学、丹麦葛莱运动学院等开展暑期游学、交换留学生等项目,招收来自美国、韩国、日本等14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先后聘请外国专家200余人到校任教、开展学术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学校充分利用教育优势和人才资源,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发起成立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协会,已有近百所高校参加,推动高校、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和参与创新创业;与二七区政府共建“u创港”创新创业综合体,打造“创客工厂—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满足大学生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需求;自筹资金1.5亿元,设计建造智慧逐梦体验馆被认定为“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和“河南省网络安全教育基地”;发挥学校中国民办教育博物馆的功能,免费接待参观达12万多人次;免费举办下岗工人、大学生村官、创新创业等培训1万多人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是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南开大学和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按照新的模式和机制合作创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天津市滨海新区中部高教园区内。
学院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举办的独立学院,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院拥有近千亩校园和万人规模,总建筑面积23万余平方米,面向全国招生,学生毕业后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南开大学滨海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滨海学院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开大学时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国家、天津市有关高等教育特别是独立学院的指示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学生培养,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扎实提高教学质量,主动适应国家特别是天津市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凝练学院核心竞争力,促进学院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与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滨海学院整体办学实力迈上了新的台阶,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院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分别授予“中国最具竞争力独立学院”“中国十大名牌独立学院”和“2015中国综合实力十强独立学院”称号。学院党委分别被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南开大学党委授予“天津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红旗党组织”称号。
滨海学院秉承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校训,弘扬“爱国、敬业、创新、乐群”传统,传承南开大学优良学风、校风,坚持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多样化成才需求为前提,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导,促进学生“公能”兼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着力打造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基础,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先导,以科学研究和国际化为支撑,以培育塑造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的具有滨海学院特色的高水平独立学院。
滨海学院紧密依托南开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和滨海新区区位优势,紧密结合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及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需要设置专业。现设有经济管理、金融学、外语、法政学、艺术、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电子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9个系,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艺术学7个学科门类的43个专业及专业方向。
滨海学院先后从南开大学聘任20余位年富力强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学术、学科带头人,担任系主任、专业主任。学院教师队伍以南开大学雄厚的教师资源为依托,以自有专任教师为骨干,以优质外聘教师为补充,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为构建支撑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人才保证。
滨海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把跨文化观念融入教学和校园文化之中,体现了国际化的办学理念。目前学院已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圣克劳德州立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克鲁斯汀分校和日本函馆大学等35所国际(地区)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院在金融学、软件工程、环境管理、心理学、会计、市场营销等领域不断深入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院建有一流的教学楼和拥有逾百万册藏书量的图书馆,针对各学科和专业特点建设有96个专业实验室和6个公共教学计算机实验室、10间语音实验室、1个外语自主学习实验室、1个电子阅览室,并有近百间多媒体教室和2个学术报告厅,配备有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和设施,同时建设有室内外体育场馆、公能素质教育中心、学生公寓等教学、生活配套设施以及先进的校园“一卡通”系统,为莘莘学子在校安心学习、生活提供了良好环境。学院校园环境幽雅、学术氛围浓厚。学院距市区27公里,交通便捷。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齐鲁医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学校坐落在历史悠久的齐文化发祥地——山东省淄博市,其前身为山东万杰医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现隶属于山东省属国有企业——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商集团),属社会力量办学范畴中的“国资公有高校”。学校始建于1995年,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民办山东万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8年升格为本科高校——山东万杰医学院,2015年更名为齐鲁医药学院。目前是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立项支持单位。
学校总占地面积1875亩,总建筑面积59.99万㎡。设有临床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口腔医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部),本、专科在校生21529人。教学、科研设备总值2.11亿元,图书馆藏纸质图书总量200.72万册,电子资源总量434.54万册。学校拥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10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48家。
学校现有临床医学、药学、健康服务与管理等32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学五大学科门类。现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优势特色专业10个,驻淄高校品牌专业6个,省级一流课程、精品课程24门。形成了医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2015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21年临床医学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有效期五年,同年学校获批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2023年学校作为山东省三所试点高校之一顺利完成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学校现有教职工1382人,其中专任教师106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776人,占比72.8%,副高级以上职称的393人,占比36.87%;“双师型”教师578人,兼职硕士生导师14人。现有院士工作站2个、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工作站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本科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
学校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8项,建有数字口腔产业学院、健康管理产业学院等7个市级产业学院,获得淄博市校城融合项目11项。构建了医教协同、产教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教科研项目210项,其中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级项目63项,国家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5项,省级教研教改课题110项。获得省市级教科研成果奖励110项,其中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7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6篇,核心期刊论文130篇;申请专利24项,获授权17项。学校获得山东省民办高校基础能力建设提升项目14项,淄博市校城融合项目11项,共获得省、市财政专项资金3500余万。2020年,学校微生物研究团队发现的假暗盘菌新种获得国际基因库认定,该新种为世界第12个、中国第3个。
近三十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本专科毕业生7万余人,打造了“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品牌。学校先后2次被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等次项目办”,是省内唯一获此殊荣的民办院校;学校先后荣获“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山东省民办本科人才培养特色名校”。2020年获评省属企业文明单位,同年入选山东省公费医学生选拔培养单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遵照“创医学本科名校,施优教服务人民”的办学宗旨,坚持公益性办学原则,坚持“建设应用型本科名校”的办学定位,秉承“允理允能、精益求精”的校训,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抓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内涵建设,强化特色发展,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向着建设“医药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目标砥砺奋进!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南通理工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南通理工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创始于2000年。目前学校有南通和海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599余亩,建筑面积70万平米。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2万余人,设有机械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商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与能源工程学院、健康医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基础教学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设置本科专业38个。
江海门户 核心区位
南通位于江苏东南部,长三角北翼,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东抵黄海,南望长江,与上海、苏州灯火相邀,西、北与泰州、盐城接壤,“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被誉为“北上海”。南通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优势于一身,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南通理工学院主校区坐落在风景秀丽、经济发达的南通市区。学校距离南通火车站7公里、南通机场17公里、距离南通西高铁站约8公里(乘坐高铁约40分钟抵达上海虹桥枢纽),交通十分便利。学校毗邻万达广场、欧尚、华润苏果、山姆会员店、迪卡侬等大型商业综合体,生活配套设施齐全。新校区——海安校区位于国家级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距离主校区约45分钟车程。我校现代化的校园,教学条件、生活环境均按高标准规划设计并打造,融校园、花园为一体,校园内鸟语花香、小桥流水、一步一景,是莘莘学子读书学习、陶冶情操、放飞梦想的理想家园。
设施先进 条件优越
学校建有高标准现代化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实验中心、实训中心、图书馆、体育馆、运动场、大学生活动中心、科技创业园等教学文体设施。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亿元,校园网实现了“多链路出口、双万兆主干、千兆到桌面”和全覆盖,满足了教育教学和师生工作生活的需要。
学校除了对学生的知识学习高要求外,还非常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应用技能、创新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购置了技术含量高、性能先进的仪器设备,充实和加强了机械、数控、船舶、汽车、电工电子、建筑、软件、新能源、物流、财务和公共基础类的共121个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学校内建成了国内一流的3d打印实验室、国内领先的机械加工、数控技术、机器人、汽车维修、电子电工、风力发电、船舶、建筑、物流、财务、软件设计等实验室。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00多万册,电子图书255万种,纸质期刊1575种,电子期刊18568种。
名师荟萃 人才强校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制定特殊政策引进高素质人才,聘请了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大学、扬州大学、南通大学等高校的一批知名专家、教授担任教学和管理工作。学校师资队伍中博、硕士学位教师占比达85%以上,高级职称占比达45%以上。现有省教学名师4名,市教学名师4名,省“青蓝工程”人才19名。为充分利用优秀人才资源,加快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促进教学和科研水平提高,学校还特聘了160多名行企业高管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学校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校奉行专家治校的原则,先后成立了由专家、教授、企业家组成的“教授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招生就业指导委员会”,成立了由南通市政府主导的“产教研合作委员会”,对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教学质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招生就业等工作进行研究和指导,对教育教学质量定期进行考评,确保了高水准的学科建设和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并使教学与生产、教学与科研、教学与地方经济社会紧密结合。
狠抓内涵 提升质量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南通理工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确立了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优校、顶天立地、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六大战略,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之路。学校以“厚德强能、知行精进”为校训,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开展与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近三年来,学校获批江苏省“十三五”、“十四五”一级重点建设学科2项(机械工程、工商管理),省高校品牌专业1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省一流专业5个,省在线开放课程7门,省一流课程5门,省级产教融合一流课程1门,省级重点建设教材6部。2019年以来,我校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共获得国家级奖项597项,省级奖项2077项,获奖学生达4888人次。
学校两度荣获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获“2018年全省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专项督查考核优秀单位”“全省202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督导a等高校”。学校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近三年毕业生的年终去向落实率平均为95%以上。
构建平台 服务社会
学校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积极打造各类平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校是国家级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江苏省新能源应用技术实训基地、江苏省汽车运用技术实训基地、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产业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风力发电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3d打印装备及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高校通沪产业协同发展研究基地、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机械工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江苏省科技创业园、江苏省机动车维修人员从业资格考试点等,完备的办学条件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还设有10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点),可以为28个工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并获得国家、省市鉴定中心颁发的职业资格及专项技能证书。学校是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质量管理体系gb/t 19001在教育组织中的应用指南》的起草单位之一。升本以来,学校教师共主持市厅级及以上纵向科研项目63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第二单位4项)、省部级项目125项,获横向项目267个,到账经费38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004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496篇;出版专著128部,教材160部;获专利及软件著作授权143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15件;获市厅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41项,其中省部级奖13项;科技成果转让(化)166件(项),获转让(化)到账经费1830万元。
真心办学 美誉八方
建校以来,学校坚持“真心办学、良心育人”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把“立一等品格、学一等技能、创一等事业”作为育人目标,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办学业绩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赏。2022年初,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成为硕士学位建设单位。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文明校园”、 “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 “江苏省民办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 “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模范教职工之家”、“江苏省高校‘文明宿舍’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文明食堂’”、“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机械工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先进集体”和“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全国汽车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全国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建设点”等。学校是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等。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等10余家媒体记者曾集中走进校园,多角度采访报道了学校的办学成绩。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