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伊犁职业技术学院位于祖国西北边陲,新疆西北边境,伊犁河谷,有“塞外江南”美誉的伊宁市。学院成立于2002年3月,由1955年创立的原伊犁农业学校(曾为新疆农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中专学校)、1956年创立的原新疆伊犁畜牧兽医...

招生电话:0999-8056441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专科(高职)

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

291名
校友会高职ⅲ类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百色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百色职业学院成立于2006年3月,是由百色市委、政府举办主管,业务上由自治区教育厅指导,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学院位于广西百色市澄碧河畔,依山傍水,绿树成荫,环境清雅,立足百色、面向滇黔桂、服务大湾区、辐射东盟,以“学会做人,学会技能”为培养目标,百色职业学院的成功创办,对百色高等职业教育起到了引领作用。近年来,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学院内涵建设,遵循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规律,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先后获得自治区安全文明校园、自治区卫生先进单位、自治区民族团结示范高校、自治区扶贫培训先进单位、广西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广西五四红旗团委、自治区第十四届运动会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等荣誉称号。
办学条件优越
近年,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年均增长30%左右,2022年学院办学规模突破万人大关,共10137人,目前已有三个校区,下辖三个中专学校,先后投资3000 多万元投入建成乡村振兴电商实训基地、思政教育虚拟体验中心、计算机融媒体直播基地、学院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学术报告厅led大屏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校园环境和教学设施,拥有区内一流的校内外实训基地134个,实训室100多间。现百东新校区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占地面积近1000亩,总投资25亿,预计办学规模达到2万余人。
人才培养水平高
创办15年来,培养和输送了上万名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学院为培养本地区社会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设置了符合学院发展、适应产业需要的学科专业,突出职教特点、办出职教特色。目前,开设有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土木工程系、教育与设计系等6个系,共23个专业,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建筑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自治区级示范特色专业。“十四五”期间,学院将实施“以群建院”的专业(群)建设战略,以“5 5 1”为建设目标,升级打造智能制造工程学院等5个二级学院,建设紧密对接百色产业链的铝业学院等5个二级学院,做好服务百色产业发展的高等职业技术培训学院,继续为百色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师资力量雄厚
学院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学校师资配备条件,高起点高要求,积极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施“双师”培养、全员培训、高技能教师引培、人才待遇保障“四大工程”,截至2022年,共有84人获自治区“双师型”教师认定。教师队伍科研成果丰硕,仅三年来学院立项课题192项,结题119项。获得国家技术专利49项,其公开发表论文 179篇,获国家级奖项 20 人次,自治区级奖项 86 人次。学院教学质量工程获自治区认可,获自治区“十四五”规划教材立项、自治区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立项、自治区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学校聘请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约100名,建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能工巧匠等组成的兼职教师资源库。
办学效益显著
学院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曾祥原、李纯先后获得2018和2020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周振侠、黄明同学先后获得2018、2021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019年广西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李昌志获2019(俄罗斯)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亚欧公开赛获铜奖,国内大赛金奖。经济管理系代表队在第七届“博导前程杯”全国电子商务运营技能大赛中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2021-2022年,学生在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中共荣获一等奖2项,获得二等5项,三等奖17项,2022学院团队代表广西进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荣获三等奖。学院优秀毕业生代表韦寿增、黄岚娇被评为“2011年感动百色十大人物”,韦寿增同志获得“全国模范国土资源所所长”称号并获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产学研相结合
学院不断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优化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先后与吉利百矿集团、百色建通集团、遨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等135家国内知名企业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共建产业学院,打造人才培养高地,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3%以上,超过自治区平均就业率,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现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南宁师范大学等20多所本科院校搭建专升本合作平台,2022年专升本学生328人,升本率近25%,位居全区高职院校前茅。为加强学生技能培训,仅2022年学院申报获批1 x证书试点19个,其中电梯维修保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为牵头学校。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当时。学院将继续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结合百色市产业布局和产业升级,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成为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单位,努力把学院打造成在桂滇黔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综合性高职院校。
百色职业学院部分荣誉称号和社会职务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学校
自治区安全文明校园
自治区卫生先进单位
自治区民族团结示范高校
自治区扶贫培训先进单位
广西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广西高校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广西五四红旗团委
自治区第十四届运动会优秀志愿服务组织
广西工业和信息化教育协会理事单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北京体育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北京体育职业学院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北京市体育局于2008年6月创建的高等体育职业院校,院本部坐落于丰台区光彩体育馆西侧,木樨园训练基地内;分校区位于大兴区黄村卫星城西侧,芦城训练基地内,校园环境优美,运动场馆一流,训练设施齐全。学院现设四个专业,分别是社会体育、体育运营与管理、体育保健与康复,运动训练专业。目前在校生近千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100%,位居市属高校前列。
长期以来,学院秉承“崇德尚体,授技育人”的校训,以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定位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北京优秀运动员学生为根本任务,以提高运动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和体育职业技能为根本目标,立足北京竞技体育与体育产业发展目标,培养道德文化素质优,专项运动水平高,职业转型技能强的体育职业人才。
作为北京市唯一一所体育类高职院校,学院积极践行并彰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的功能,注重体育职业技能的培养,同时开展各类与体育职业相关的岗位资质培训,多角度、多层次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具备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各类体育职业人才,同时也为运动员退役后顺利转型就业搭建桥梁。运动训练专业的开设致力于培养具备竞技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够在运动队、业余体校等部门从事运动训练、训练管理以及相关工作的体育专门人才。
为落实北京市关于冰雪运动发展规划,即贯彻“1 7”文件精神,学院于2016年开始面向北京市、河北省首招冰雪专业,并分别与万龙度假天堂、北京世纪星滑冰俱乐部有限公司等多家冰雪企业签署了“共建冰雪专业合作意向书”及“校企合作协议”,其中与北京华星辉煌体育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开办冰球方向订单班,与芬兰凯撒卡里奥体育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拓展冰雪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交流。自2018年以来,学院根据市场需求,发挥主体优势,分别与奇趣童年运动馆、趣动旅程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格易美童趣体育有限公司合作,开设儿童体智能训练专业方向;先后与中金育能教育科技集团、亚洲康复体能学院、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医院合作,开办运动康复专业方向,填补了儿童体育教育及体育康复治疗领域专业人才长期匮乏的空白,受到考生的认可及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党和国家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把握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契机,借助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而带来的体育产业领域的高速发展,相信在市体育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教委的支持和指导下,学院将继续为北京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为北京市体育产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技能型应用人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是全国第一批独立设置,也是浙江省唯一一所主要培养残疾人高级技能人才和服务残疾人事业专业人才的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主要招收视障、听障、肢体功能障碍、言语障碍学生和有志于为残疾人事业服务的健全学生。
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93年创办的浙江省残疾人职业技术学校,创办初期主要开展残疾人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1998年5月,学校开始全日制中专学历教育,填补了浙江省特殊教育普通中专教育的空白。2000年起,学校先后与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浙江教育学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等高校合作,开展残疾人高等教育,是全国残联系统学校实施高等教育的范例。2001年12月,浙江省残疾人职业技术学校更名为浙江省华强中等职业学校。2014年4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并经教育部备案,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正式建立。
学校位于素有“人间天堂”美称的杭州,拥有小和山、天城路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77亩,总建筑面积近9万平方米。学校遵循“残健融合、协同共培”的育人理念,开设13个高职专业(含方向),专业设置以培养残疾人高级技能人才和服务残疾人事业专业人才为宗旨,康复治疗技术(推拿)、电子商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工艺美术品设计、民族传统技艺、中西面点工艺、茶艺与茶文化、音乐表演等8个专业(含方向)主要以培养残疾人高级技能人才为主,康复治疗技术、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手语翻译)、学前教育、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等5个专业(含方向)主要以服务残疾人事业为主。其中特殊教育、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和工艺美术品设计3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特殊教育专业群入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成为特殊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领跑者。此外,学校已分别与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科技学院2所本科高校开展康复治疗学、视觉传达设计两个本科专业的联合人才培养,与省内8所特殊学校和1所普通中职学校开展中西面点工艺、工艺美术品设计、康复治疗技术、康复治疗技术(推拿)4个专业(含方向)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贯通培养,在专业设置、课程衔接、三教改革和一体化建设等方面构建起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合作平台。
截至目前,学校共有教职工282人,其中专任教师173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及以上专任教师3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0%;全日制在校生3059人,其中残疾学生1510人。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超98%,有就业意向的残疾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在校就读的残疾学生和接受职业培训的残疾人,一律免收学费、住宿费和培训费,同时还享受国家和学校的奖助学金政策。
近些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做专做强、彰显特色、共享融合、争创一流”为目标,以服务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为宗旨,立足浙江,面向全国,培养出了一大批全国自强模范、奥运会冠军、最美浙江人——红十字感动人物、全省技术能手、聋人画家等残疾人高级技能人才和残疾人事业专业人才,成为浙江打造“重要窗口”的特殊风景。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地处春城昆明滇池之滨国家旅游度假区,占地200亩,校舍建筑面积9万多平方米。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64年的云南省青少年体育学校,1978年组建为云南省体育运动学校,2004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为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700余人,教职工245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53人,硕士研究生以上教职工143人,拥有云南省兴滇人才、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政府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员、云南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云南省“万人计划”文化名家、云南省教学名师等一大批优秀教师。
学校目前设有体育教育学院、运动训练与教练员学院、社会体育与体育管理学院、体育传媒与艺术学院、竞技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6个二级学院,共开设有运动训练、体育教育、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体育保健与康复、健身指导与管理、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康复治疗技术、休闲服务与管理、无人机应用技术、运动健康指导、运动数据分析、飞行器维修技术等21个专业,设有田径、游泳、体操、排球、柔道、拳击、网球、武术、跳水、击剑、足球、篮球14个运动项目。学校现有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运动训练),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骨干专业4个(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育保健与康复、园艺技术)。目前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达46家,共建实习实训基地40个,其中省级实习实训基地3个。
历经几代体院人的奋斗,学校教学、科研、竞训、管理等方面快速发展,服务云南体育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学校连续三年获得全国技能大赛团体第一名,处在全国体职院校第一梯队。在2023年软科中国体育类高职院校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二位。学校连续16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评定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输送的后备人才中,有3人获得奥运会冠军,有7人获世界冠军,12人获亚洲冠军,160余人获全运会及全国冠军,培养学子在省级以上竞赛中共计获得奖牌675块,2021年东京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均有我校学生参赛。在2023年云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大学组比赛中,学校获得团体冠军,以金牌77枚、银牌40枚、铜牌24枚的成绩排名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一。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业余训练先进单位”“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等称号,被誉为云南竞技体育的“人才库”“输送站”和“优秀选手的摇篮”。2021年12月,我校运动训练专业群获省级“双高”a档建设专业群,成为省级“双高”学校培育单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坐落于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区,毗邻国家5a级风景区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和长影世纪城。是经吉林省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学校,隶属于吉林省水利厅。学院是吉林省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吉林省“双高建设校”(吉林省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6个高水平专业群),吉林省数字经济人才培训基地,吉林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改革创新实验校,是全国水利文明单位、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办学积淀深厚,办学特色鲜明。1955年11月,吉林省人民委员会批复省水利局同意设立水利技术干部训练班,开启了我院水利职业教育之门,先后经历吉林省长春水利电力专科学校、吉林省水利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吉林省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学校、吉林省水利水电学校、长春水利电力学校等历史沿革。2016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2017年5月通过教育部审查性备案,首批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籍在校生9993人。多年来,学院始终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积累了丰富的水利专业教育经验和资源,培养水利电力专业人才2.5万多人,成为松辽流域水利电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经过全院师生的不懈努力,学院已成为一所办学特色鲜明、教育质量优良、技术服务能力较强,以水利、电力、测绘地理信息和建筑专业为主,信息类、管理经济类等相关专业协调发展的特色高职院校。
办学条件优良,师资力量雄厚。学院占地22万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扩建工程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正在施工中,2023年初投入使用。固定资产2.3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11.9万元,馆藏图书30.4万册,电子图书17.7万册。学院现有教职工21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6人、副高级职称35人,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114人,省级以上认定的“双师型”教师23人。此外,还有特聘教授19人,督学5人,全国水利行业首席技师3人,全国水利职教名师7人,省水利厅直属单位50多位专家技师,长期作为我院兼职教师。学院行业办学优势鲜明,全省水库、电站、灌区作为学院实践教学基地,水利工程施工项目作为学院实践教学的练兵场。先后与中国电建集团、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吉林省水务投资集团、吉林省水利水电工程局、吉林省天正(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等合作建立3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建有水工模型、建材检测、土工实验、工程测量、无人机应用、电气安全、高低压电器、电气控制、金工实训等2o余个专业实训室以及省内唯一的66kv电力实训基地。
教育理念先进,育人成效显著。学院历经60多年的办学与发展,形成了“依托行业、产教融合、特色发展、人民满意”的办学理念,“立足水利、服务吉林、区域一流、面向全国”的办学定位和“修身报国、水利万物”的校训精神。学院设有水利系、电力系、测绘地理信息系、管理学院、建筑系、智能工程系、松江学院7个院系,开设水利工程、智慧水利技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工程测量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计算机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健康管理、电子商务等40个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智慧水利、智能电网电力技术、现代空间信息技术、新基建工程造价、5g商务被评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智慧水利专业群全面融入大水网建设。学院是中国水利教育协会职教分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水利职业教育集团理事单位,全国水利e教育平台发起成员单位。建院以来,全校师生在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54项,受表彰师生420余人次。近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85%以上。积极开展扩招工作,工作经验获得教育部认可,全国排名第37。
产教深度融合,注重交流合作。加强校际合作与交流,与长春理工大学签订“协作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与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省外高职院校互派教师交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合作。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华为集团签约共建ict学院、与京东集团签约共建产业学院、与宁波三个阿姨有限公司签约共建家政学院,与中软国际、达内教育集团、凤凰卫视合作,分别成立面向人工智能、信创、数字媒体方向的产业学院,具有15个全国1 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与学院有长期就业合作的企业300余家,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企业90余家,其中五百强企业6家,为学生学习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院是我省家政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牵头发起单位,吉林省水利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起单位。
立足行业发展,积极服务社会。学院在开展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继续教育、职业资格培训,负责河湖长培训、河湖长制相关政策理论研究及学术交流等。2018年8月,吉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同意加挂吉林河湖长学院牌子,是全国首家经编制部门批准成立的河湖长学院,与河海大学合作共建的河海大学东北河湖长培训中心在我院挂牌,与浙江河(湖)长学院开展吉浙对口合作项目,河湖长学院工作得到了省领导的批示表扬。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实现全省1.8万余名河湖长培训全覆盖。学院是人社部、水利部认定的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累计开展“三类人员”、吉林省水库防洪调度等行业培训和鉴定2.5万余人。与河海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3所学校合作函授教育,累计毕业近万人,不断为社会输送高质量技能人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院将继续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服务社会能力,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力争为东北振兴、吉林振兴和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培养和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前身为石狮市私立育青学校,创办于1994年,由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先生题名揭牌。1999年开始申办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并由国立华侨大学托管。2001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泉州育青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更名为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是教育部备案的具有独立颁发高等教育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也是福建省唯一一所以“纺织服装”命名的高职院校。
学校位于东亚文化之都、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著名侨乡、“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福建省泉州市,坐落在泉州湾南岸、滨海城市石狮宝盖山风景区旁,校园占地面积350余亩,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8000余人,教职工350余人。学院紧贴市场需求,设立了纺织服装学院、艺术学院、教育学院、医学护理/管理学院、数字经济学院、乡村振兴学院、社会管理学院9个二级学院。开设了纺织服装、文化艺术、财经商贸、交通运输、学前教育、电子商务、医药护理等34个专业。建校至今已培养毕业生2万余人,就业率超过98%,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地方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中国纺织工业部)授予“中国纺织行业人才建设示范院校”。
学校与大中型企业合作成立华宝学院、大帝学院等产业学院;与企业合作联合开展教学培训和毕业设计,与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及专业教学实验室等,形成“主体多元、模式灵活、相互作用、社会满意”的产学合作教育格局。在校企紧密合作的基础上,学校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联合帝牌集团、柒牌男装、卡宾服饰、华宝集团、凤竹集团、信泰集团、祥华集团等80多家企业,扎实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工作。当前,学校共有“捆绑式”纺织服装现代学徒制试点、电子商务现代学徒制试点及酒店管理现代学徒制试点等3个省级试点项目,试点专业在校生2000余人,教育教学成效明显,深受企业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
学校充分发挥电商专业的优势,围绕市政府打造的“超千亿规模的电商网红区域中心”的战略目标,依托学院资源优势,通过招企入校、校企合作、共建直播基地等一系列措施,积极搭建平台,以项目带动教学,推进联办企业计划,与森马电商达成战略合作,与京东教育研究院达成校企合作,每年实现电商销售额4000多万。为规范、提升直播电商行业人才职业技能,商务部培训中心(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联合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在我院成功举办了“直播电商行业人才职业技能培养暨首期产业带头部企业直播电商培训班”,为学员们提供最前沿的行业直播电商知识以及实操技能,为直播电商领域输送人才。
学校立足实际,着眼未来,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特色化办学、规范化管理、为地方经济服务、让每个学子成才”为办学理念,以“立德、弘美、笃学、精艺”为校训,以“敬业、爱生、严谨、文明”为教风,坚持因材施教,强化管理,引导学生自信、自强、自立,毕业学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办学30年来,办学成果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和社会的好评,被评为国务院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福建省模特行业先进单位、泉州市纺织服装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泉州市纺织鞋服职业院校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直播电商产业发展联盟副主席单位、泉州市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基地等,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群被省教育厅评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学校前身是1958年设立的新会县卫生学校,1984年更名江门卫生学校,1992年更名为广东江门中医药学校,2017年3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核准、江门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始终坚持“立足广东,依托中医药行业,以侨都为纽带,以粤港澳为依托,面向农村、基层、中医药产业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中医药特色技术技能型人才;始终坚持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始终坚持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始终坚持突出中医药特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中医药人才,为区域人民群众健康事业、为广东省中医药强省发展战略、为传承创新中医药文化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是广东省第一所中医药高职院校,是第一所由广东省中医药局和江门市共建的高职院校,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的中医药高职院校。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服务侨乡的办学理念;坚持育人为本、传承创新、特色发展、质量第一的办学方针;坚持“立足广东,依托中医药行业,以侨都为纽带,以粤港澳为依托,面向全国,培养高素质中医药特色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以中医药特色文化为载体,构建以“守正创新、德艺双馨”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体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具有岭南中医药特色与侨乡文化并俱的高等中医药职业院校,为粤港澳大湾区基层医疗机构和健康产业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的上”的高素质中医药技术技能型人才。
校园总体规划用地946亩,校区建设总投资10亿元,学院现有拥有31个校内实训中心,已建成数字化图书管理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本着“人有我专、人无我优”的建设理念,学院建设有价值7000万的科研平台;学院投资3500多万元,设有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建成了“一馆一园一区四基地“。“一馆”即中医药展览馆,占地1400多平方米,拥有具有二维码的中药标本1600多种。“一园”即岭南药用植物园,占地面积约30000平方米,种植中草药700多种,每一种植物都有标识牌和二维码。“一区”即中医药文化体验区,与江门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建。“四基地”即“江门市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江门市人文社科普及基地”“广东省人文社科普及基地”。现有教职工人数714人,专任教师648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92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171人,双师型教师326名。
学院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紧贴行业发展,准确定位,突出“中医产业”和“南药产业”发展优势,构建了涵盖健康产业链的专业结构完整体系,现设9个二级学院:基础医学院、护理学院、临床医学院、中医学院、南药学院、医学技术学院、食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31个专业:中医学(国控专业)、针灸推拿(国控专业)、中药学、药学、护理、中医康复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医学美容技术、中医养生保健、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经营与管理、中药制药、中药材生产与加工、食品质量与安全、助产、健康管理、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老年保健与管理、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临床医学(国控专业)、预防医学(国控专业)、口腔医学技术、生殖健康服务与管理、呼吸治疗技术、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眼视光技术、智能医疗装备技术、食品智能加工技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31个专业,其中中药学被认定为省级二类品牌专业。目前学院正在大力推行中药学、中医康复技术、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药学、医学影像技术等5个具有鲜明中医药特色的专业群,为国家、省、粤港澳大湾区以及行业产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是江苏省财政厅直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地处一带一路交汇点及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连云港,位于风景秀丽的花果山西麓,是财经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学校前身为连云港市会计职业学校,始建于1964年9月2日。在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历经“连云港市会计学校”(1965年)、“连云港市财经学校”(1973年)、“七•二一财经大学”(1976年)、“连云港财经学校”(1982年)、“江苏省连云港财经学校”(1986年)、“江苏省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财经分院”,2004年)等发展阶段,2015年学校升格为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学校秉承“至诚守正”的校训,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实干担当”为行动指引,以“五向五解”为工作思路,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3万余名各级各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被誉为“江苏财经人才摇篮”。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财政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价格诚信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先进集体、江苏省高职院校后勤行业先进单位等称号。
学校占地576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设有会计学院、金融学院、商学院、财税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育学院、融媒体学院。学校紧紧围绕“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要求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业已形成以会计专业群为龙头,以电子商务专业群、软件技术专业群为主体,行业与区域品牌特色和优势并存的专业群体系。学校共开设25个专业 , 5个专业群,其中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6个1 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项目。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教室均配备多媒体互动教学设备。实训场室建设日臻完善,已覆盖每个专业群,建有大商科智慧教育实训中心、现代服务业实训中心、二期教学实训中心等现代化实训中心,拥有会计实践教学智慧教室、cpa审计智慧教室、纳税申报智慧教室、智慧录播教室及vbse实训室等数十个实训场所,其中现代商务实训基地和现代物流实训基地为省级实训基地。图书馆业务全部采用rfid智能化管理,现有纸质图书37万余册,引进人民网思政教育课程库、艺术美育数字图书馆、万方、知网、维普等国内知名电子资源数据库。
学校具有高级职称103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85%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教师251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3人、省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2人;连云港市“521”工程人才13人。
学校始终坚持高质量办学,推进素质教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三引领、六融合”能动发展型财经类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拥有与南京审计大学、江苏理工学院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项目“4 0”专业2个,高职本科分段培养项目“3 2”专业2个,贯通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层次;与南京审计大学、徐州工程学院、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开设“专转本、专接本”的本科教育,为学生升学拓展了渠道。不断强化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模式,学校通过引企入校、工学交替,探索与实践现代学徒制培养机制,多年来与苏亚金诚会计师事务所等知名企业开办订单班,实现学生优质就业。2020年以来,学校先后与深圳希施玛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创新金融产业学院,与江苏京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建京东电商产业学院,与四季沐歌科技集团签约共建四季沐歌产业学院,与江苏双元集团签约共建融媒体产业学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发挥校企各方优质资源,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提高人才培养产业适配度与学生职业能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更高更广的平台。
学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能力,在各类教学竞赛、技能比赛中实现更高突破。2022年荣获江苏省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2021年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0年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2019年荣获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会计技能大赛一等奖第一名,2020年获得江苏省教学能力大赛两个一等奖,2022年荣获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9项。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求,大力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瀛洲葫芦”创业项目成功摘取2020年第十一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多年来,学校狠抓毕业生就业工作,在连云港、长三角等地区建立了一批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基地,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在98%以上。
学校精准对接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成立了乡村振兴研究所、自贸试验区研究中心、财税研究所、中国乡村财会监督研究中心,开展自贸区发展研究、电商新农人职业培训、乡村财务人员业务培训等工作,积极服务地方智库建设和经济发展。学校设有国家技能鉴定所,组织多种技能证书考核,面向各类党政干部和企事业单位开展职工素质更新提升培训,承接财政、人社等部门的各类社会考试,学校的社会责任担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学校注重对外合作交流。与英国bpp大学合作开办acca精英班;与台湾致理学院、醒吾科技大学、澳门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并开展师生互访等学术交流活动;与英国桑德兰大学、诺桑比亚大学合作开展“3 1”专升硕国际人才联合培养项目;与韩国明知大学、大邱大学合作开展“3 1韩国本科班项目;与韩国庆熙大学合作开展“3 2”“4.5 1.5等留学项目;与日本武藏野大学合作开展“2.5 1 2”专升硕项目,为学生提供提升学历的绿色通道。2018年起与老挝琅南塔省教育厅合作开展留学生学历教育项目,招收来自于老挝的学历留学生。此项目已成为连云港地区规模最大、特色最明显的留学生学历教育项目。
今天的江苏财会职业学院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财院人将秉承“至诚守正”的校训,弘扬“厚德人本、敬业强能”校风,继续发扬“明理博学、爱生善导”的教风,“知行合一、理实并重”的学风,着眼于办出特色和争创一流的远景,我们明确了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一所立足行业、服务区域,财经主体、会计特色,管理精致、社会满意的高等学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中国宝武马钢集团投资兴办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是中国宝武马钢集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前身创建于1983年的马钢职工大学,2003年6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2009年8月,马钢为有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将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安徽马钢技师学院整合,成立马钢教育培训中心,整合后的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优化了教育资源,增强了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学院目前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安徽省中高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国家级)、安徽省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基地、安徽省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安徽省第十期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马钢拥有a h股上市公司1家、新三板上市公司2家,具备2000万吨钢配套生产规模,创造了我国钢铁行业的诸多第一:我国第一个车轮轮箍厂、第一套高速线材轧机、“中国钢铁第一股”(a h股上市公司)、第一条大h型钢生产线、第一条重型h型钢生产线先后诞生在这里,是中国宝武优特长材生产基地。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不仅可为学院提供优秀的教师和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而且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训基地。学院与宝武集团下属多家单位开展校企合作。2019年4月,协助马钢公司成功申报国家发改委、教育部推荐的国家首批24家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2020年8月协助公司成功申报安徽省产教融合型建设培育企业。
学院坐落在长三角地区风景秀丽的全国文明城市——马鞍山市。学院占地330亩,现有南、北两个主功能校区,南校区为学历教育和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区,北校区为实习实训和公司操作维护人员培训区。学院具有较完备的教育教学与生活设施。建校以来,始终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针,秉承“打造金色蓝领”的价值追求,以“崇德 尚能 笃学 践行”为校训,为马钢及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金色蓝领”,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学院建有8个计算机机房、2个多媒体语音室以及炼钢仿真、数控、汽车、现代电气控制、传感器、物联网、机械、会计电算化、erp、基础护理等60多个实验实训室;在省内外、马钢及马鞍山市建有冶金、轧钢、数控机床、汽车维修、酒店管理、护理等31个实习、实训、就业基地。还设有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可以组织冶金、机械、计算机等近100个工种的中高级技能鉴定。学院图书馆安装了图书计算机管理系统,建有电子阅览室,纸质藏书22万册。学院建成了千兆宽带校园网和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学院具有全国大学四、六级英语(cet-4、6)、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etco)、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水平考试考点资格。《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具有cn和issn刊号的正式刊物。
学院具有一支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专职教师 141人,其中高级职称50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36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46%。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建设新生人才培养基地、员工岗位赋能培训基地、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党性教育阵地的办学定位,牢记为党育人的初心,坚定为国育才的立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积极调整专业设置,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建设,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培育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共青科技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共青科技职业学院是2012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的非营利性普通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学校位于全国闻名的“青年创业之城”“鄱阳湖畔的明珠、京九线上的名城”共青城市。秉承“励志、博学、厚德、创新”的校训,坚持“工科为主,航运为特”的办学特色,以航运类专业为特色,紧贴江西省水上运输、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等产业发展,“聚焦航运,服务需求,协调发展”,坚持“用航运特色专业带动和促进相关专业的协调发展”,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国内航运等业界的高度认可。
学校是中央团校培训基地、第四届中国民办教育百强职业院校、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核心能力培训双百工程“示范培训机构”、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首批“产教融合课程改革试点学校”、江西职业教育十佳示范学校、“中国社会组织评估5a级单位”“2020年度全省民办高校年度检查优秀学校”“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测评为a等次学校”“省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江西省平安校园”“江西省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赣江新区“新区级众创空间”“江西省创业孵化基地”、江西省首家华为1 x书证融通试点基地、中软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学校在长江海事局辖区考证通过率第一、全国第三,连续两届长江海事局辖区技能大比武学校均获得团体第一和多项第一的好成绩;是江西唯一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批准具备“海船船员培训资质”的高等院校;2017年获长江海事局“a级”海船船员培训机构称号,是长江海事辖区九省二市唯一连续4年皆获评“五星级船员培训学校”;亦获评“船员最信赖的培训学校”“长江好船员团队”,是江西省特色且优质的船员教育与培训基地。时任江西省副省长孙菊生赞誉学校:“围绕海洋强国、海运强国的目标,不断强化和聚焦办学特色,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和办学成效。”长江海事局称赞学校“近年航运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为长江片区航运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共青城市政府连续2年授予学校“支持地方发展贡献奖”。
学校现有省级教学创新团队、智能制造大师工作室、校企合作“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等省级教学团队,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民办高校优秀辅导员、省百千万工程人才、省青年岗位能手、省教学名师、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九江市会计领军人物等41人。学校参与开发机电设备维修工、工业设计工艺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项,《铸造机械 再制造 通用技术规范》等国家行业标准3项。荣获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及以上精品课程4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中心和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各1项、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师图学与机械课程示范教学与创新教学法观摩赛二等奖、第十二期应用型课堂建设说课展示活动二等奖、省级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3项、高校公共安全教育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展示活动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省高校vr课件设计与制作大赛三等奖、全国民办高校辅导员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省高校劳动教育典型案例评选活动二等奖、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三等奖、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三等奖。学校积极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于2022年通过省级验收。
2023年3月22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专家工作组发布《2022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学校在2018-2022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名第139位,在2018-2022全国一般高职院校大学生竞赛排名第43位,在2018-2022全国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竞赛排名第5位,在2022年全国高校大学生竞赛排名第29位。
学校现有甘露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336亩,校舍建筑面积36.2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及行政用房面积24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9.4万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144910.43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14422.42万元。图书馆现馆藏纸质图书85.23万册,电子图书120万册,在校大学生10000余人。
学校现设有航海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艺术学院、教育学院、护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公教部等二级教学院部。学校坚持“工学为主,航运为特”的办学特色,充分发挥轮机工程技术、现代物流管理(港口物流)2个专业群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建设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技术应用2个骨干专业群,建筑工程技术、数智商贸、康体教育、艺术设计等4个基础支撑专业群,构建“2 2 4”专业群体系。发挥专业群集聚效应,推进资源共建共享,实现所有专业群的整体提升。
学校坚持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道路,联合企业设立了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智能制造研究中心等7个研究平台;打造了集“教学实训、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技能大赛、创新创业”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特色鲜明的实训场所,建有校内实训中心和实训室192个,有与省内外企业共建共享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69个。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全校教师共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36项;发表学术论文419篇,其中核心刊物论文77篇;出版论著38部,获批专利和软著共计330项;为企业和政府发展提供各类咨询报告36篇,获省级优秀社科奖2项。2016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全国高职院校评估。2022年8月,学校线上参展由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天津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世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博览会,充分展示了学校职业教育产、学、研、用、创成果。学校十分重视国际化办学,与泰国博仁大学、马来西亚林肯大学、俄罗斯萨马拉国立技术大学等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2022年9月,成功举办了2022年船舶、海洋工程与航海技术国际学术会议,促进了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的交流共享。
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学校已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及教育教学模式,以“共青精神”育人,遵循职教规律,坚持“国家放心,行业满意、企业好用”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思想好、技术硬、身体棒、上岗快”的人才培养标准,坚持服务国家航运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坚持“校政行企”协同育人,依托长江海事局和九江市政府,通过“书证融通、教考分离”“学用结合、赛训一体”“教培合一、工学衔接”,为社会和航运企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社会急需、企业急用、行业好评”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新的发展阶段,顺应新的发展趋势,贯彻新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办学质量,为建设航运特色鲜明的职业院校不懈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