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中国宝武马钢集团投资兴办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是中国宝武马钢集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前身创建于1983年的马钢职工大学,2003年6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


招生电话:0555-8325046,0555-8325080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专科(高职)

2560名
人气值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坐落于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区,毗邻国家5a级风景区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和长影世纪城。是经吉林省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学校,隶属于吉林省水利厅。学院是吉林省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吉林省“双高建设校”(吉林省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6个高水平专业群),吉林省数字经济人才培训基地,吉林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改革创新实验校,是全国水利文明单位、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办学积淀深厚,办学特色鲜明。1955年11月,吉林省人民委员会批复省水利局同意设立水利技术干部训练班,开启了我院水利职业教育之门,先后经历吉林省长春水利电力专科学校、吉林省水利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吉林省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学校、吉林省水利水电学校、长春水利电力学校等历史沿革。2016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2017年5月通过教育部审查性备案,首批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籍在校生9993人。多年来,学院始终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积累了丰富的水利专业教育经验和资源,培养水利电力专业人才2.5万多人,成为松辽流域水利电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经过全院师生的不懈努力,学院已成为一所办学特色鲜明、教育质量优良、技术服务能力较强,以水利、电力、测绘地理信息和建筑专业为主,信息类、管理经济类等相关专业协调发展的特色高职院校。
办学条件优良,师资力量雄厚。学院占地22万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扩建工程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正在施工中,2023年初投入使用。固定资产2.3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11.9万元,馆藏图书30.4万册,电子图书17.7万册。学院现有教职工21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6人、副高级职称35人,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114人,省级以上认定的“双师型”教师23人。此外,还有特聘教授19人,督学5人,全国水利行业首席技师3人,全国水利职教名师7人,省水利厅直属单位50多位专家技师,长期作为我院兼职教师。学院行业办学优势鲜明,全省水库、电站、灌区作为学院实践教学基地,水利工程施工项目作为学院实践教学的练兵场。先后与中国电建集团、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吉林省水务投资集团、吉林省水利水电工程局、吉林省天正(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等合作建立3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建有水工模型、建材检测、土工实验、工程测量、无人机应用、电气安全、高低压电器、电气控制、金工实训等2o余个专业实训室以及省内唯一的66kv电力实训基地。
教育理念先进,育人成效显著。学院历经60多年的办学与发展,形成了“依托行业、产教融合、特色发展、人民满意”的办学理念,“立足水利、服务吉林、区域一流、面向全国”的办学定位和“修身报国、水利万物”的校训精神。学院设有水利系、电力系、测绘地理信息系、管理学院、建筑系、智能工程系、松江学院7个院系,开设水利工程、智慧水利技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工程测量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计算机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健康管理、电子商务等40个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智慧水利、智能电网电力技术、现代空间信息技术、新基建工程造价、5g商务被评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智慧水利专业群全面融入大水网建设。学院是中国水利教育协会职教分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水利职业教育集团理事单位,全国水利e教育平台发起成员单位。建院以来,全校师生在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54项,受表彰师生420余人次。近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85%以上。积极开展扩招工作,工作经验获得教育部认可,全国排名第37。
产教深度融合,注重交流合作。加强校际合作与交流,与长春理工大学签订“协作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与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省外高职院校互派教师交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合作。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华为集团签约共建ict学院、与京东集团签约共建产业学院、与宁波三个阿姨有限公司签约共建家政学院,与中软国际、达内教育集团、凤凰卫视合作,分别成立面向人工智能、信创、数字媒体方向的产业学院,具有15个全国1 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与学院有长期就业合作的企业300余家,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企业90余家,其中五百强企业6家,为学生学习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院是我省家政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牵头发起单位,吉林省水利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起单位。
立足行业发展,积极服务社会。学院在开展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继续教育、职业资格培训,负责河湖长培训、河湖长制相关政策理论研究及学术交流等。2018年8月,吉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同意加挂吉林河湖长学院牌子,是全国首家经编制部门批准成立的河湖长学院,与河海大学合作共建的河海大学东北河湖长培训中心在我院挂牌,与浙江河(湖)长学院开展吉浙对口合作项目,河湖长学院工作得到了省领导的批示表扬。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实现全省1.8万余名河湖长培训全覆盖。学院是人社部、水利部认定的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累计开展“三类人员”、吉林省水库防洪调度等行业培训和鉴定2.5万余人。与河海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3所学校合作函授教育,累计毕业近万人,不断为社会输送高质量技能人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院将继续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服务社会能力,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力争为东北振兴、吉林振兴和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培养和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伊犁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伊犁职业技术学院位于祖国西北边陲,新疆西北边境,伊犁河谷,有“塞外江南”美誉的伊宁市。学院成立于2002年3月,由1955年创立的原伊犁农业学校(曾为新疆农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中专学校)、1956年创立的原新疆伊犁畜牧兽医学校(曾为国家农业部a等三级学校)和1965年创立的原伊犁农牧机械化学校(曾为伊犁州政府重点中专学校)合并升格而成,是一所以农科为主,以畜牧兽医类专业为特色,文理兼备,以培养高素质少数民族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的伊犁州地方政府举办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是伊犁州唯一一所高等职业学校,有西、东、北三个校区。学校坐落在伊宁市北郊,校本部地址为新疆伊宁市胜利路179号。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382人,其中专任教师270人,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63人,中级职称教师137人,“双师型”教师91人,研究生48人,其中博士2人。现有在校生7051人,其中高职4086人,中职2965人。少数民族教师和学生占比分别为65%和89%。
学院以“品正技强”为引领,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之路”的职业教育方针,坚持“服务区域经济,培养基层人才”的办学方向。确立了立足伊犁,面向全疆,服务西部的办学服务区域定位。明确了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掌握就业岗位(群)所需知识、技能、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学院开设有适应伊犁经济发展需要的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与检疫、园艺技术、植物保护、现代设施农业、电气自动化、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等36个高职专业和25个中职专业,构建了以农科为主,以畜牧兽医、园艺技术为特色的专业结构体系。形成了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继续教育、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为辅的办学格局。
学院图书馆馆藏图书24万册;建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14个,校外实训基地173个,校外厂中校基地1个;有各类实验(训)室48个,拥有价值2388.95万元的教学仪器和设备;有自治区级特色专业3个(畜牧兽医、园艺技术和植物保护专业)、自治区精品课程6门(养牛及牛病防治、农林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养禽及禽病防治、养羊及羊病防治、兽医诊疗技术、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自治区级教学团队2个(畜牧兽医、植物保护专业教学团队),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农业部教学名师1人、新疆“天山英才工程”高层次人才1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2人、自治区级教学能手2人,自治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1人,伊犁州拔尖人才2人。
学院是新疆北疆草原畜牧业示范性培训基地(伊犁基地)、伊犁马规范养殖技术培训基地、自治区“三煤”人才培养基地;设有农业部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256站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第一职业技能鉴定站,专事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
学院已走过十五个春秋,凝练成了“以稳疆兴疆、富民固边为己任,以主要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特点”。学院合并成立以来,为伊犁及新疆社会经济建设培养各类人才一万余名,遍布天山南北。多年来,在伊犁州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关怀下,学院快速发展,办学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质量和水平得到社会认可,享有较高声誉,是自治区农科类职业教育最具实力的院校之一。2008年学院通过国家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4年通过自治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督导评估,并于当年先后被评为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和“自治州文明单位”,2015年通过自治区德育“示范校”评估验收,在引领伊犁州职业教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学院面向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伊犁州及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发展与伊犁州直支柱产业相适应、比例协调的现代农业类、新型工业类和现代服务类的专业体系,逐步向满足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综合性高职院校发展,为社会培养品德优良的高技能人才,努力建成一所疆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职院校。
(1)服务定位:立足伊犁,面向全疆,服务西部。
(2)专业定位:优化巩固农牧业类专业,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类专业、努力拓展现代服务类专业,形成多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3)层次定位:坚持培养技能型人才,以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为主体,兼顾中职层次,积极发展职业培训和社会服务。
(4)类型定位:培养思想品德好,职业素质高,学习与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创新精神,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前身为石狮市私立育青学校,创办于1994年,由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先生题名揭牌。1999年开始申办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并由国立华侨大学托管。2001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泉州育青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更名为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是教育部备案的具有独立颁发高等教育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也是福建省唯一一所以“纺织服装”命名的高职院校。
学校位于东亚文化之都、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著名侨乡、“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福建省泉州市,坐落在泉州湾南岸、滨海城市石狮宝盖山风景区旁,校园占地面积350余亩,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8000余人,教职工350余人。学院紧贴市场需求,设立了纺织服装学院、艺术学院、教育学院、医学护理/管理学院、数字经济学院、乡村振兴学院、社会管理学院9个二级学院。开设了纺织服装、文化艺术、财经商贸、交通运输、学前教育、电子商务、医药护理等34个专业。建校至今已培养毕业生2万余人,就业率超过98%,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地方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中国纺织工业部)授予“中国纺织行业人才建设示范院校”。
学校与大中型企业合作成立华宝学院、大帝学院等产业学院;与企业合作联合开展教学培训和毕业设计,与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及专业教学实验室等,形成“主体多元、模式灵活、相互作用、社会满意”的产学合作教育格局。在校企紧密合作的基础上,学校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联合帝牌集团、柒牌男装、卡宾服饰、华宝集团、凤竹集团、信泰集团、祥华集团等80多家企业,扎实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工作。当前,学校共有“捆绑式”纺织服装现代学徒制试点、电子商务现代学徒制试点及酒店管理现代学徒制试点等3个省级试点项目,试点专业在校生2000余人,教育教学成效明显,深受企业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
学校充分发挥电商专业的优势,围绕市政府打造的“超千亿规模的电商网红区域中心”的战略目标,依托学院资源优势,通过招企入校、校企合作、共建直播基地等一系列措施,积极搭建平台,以项目带动教学,推进联办企业计划,与森马电商达成战略合作,与京东教育研究院达成校企合作,每年实现电商销售额4000多万。为规范、提升直播电商行业人才职业技能,商务部培训中心(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联合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在我院成功举办了“直播电商行业人才职业技能培养暨首期产业带头部企业直播电商培训班”,为学员们提供最前沿的行业直播电商知识以及实操技能,为直播电商领域输送人才。
学校立足实际,着眼未来,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特色化办学、规范化管理、为地方经济服务、让每个学子成才”为办学理念,以“立德、弘美、笃学、精艺”为校训,以“敬业、爱生、严谨、文明”为教风,坚持因材施教,强化管理,引导学生自信、自强、自立,毕业学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办学30年来,办学成果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和社会的好评,被评为国务院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福建省模特行业先进单位、泉州市纺织服装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泉州市纺织鞋服职业院校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直播电商产业发展联盟副主席单位、泉州市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基地等,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群被省教育厅评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学校前身是1958年设立的新会县卫生学校,1984年更名江门卫生学校,1992年更名为广东江门中医药学校,2017年3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核准、江门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始终坚持“立足广东,依托中医药行业,以侨都为纽带,以粤港澳为依托,面向农村、基层、中医药产业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中医药特色技术技能型人才;始终坚持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始终坚持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始终坚持突出中医药特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中医药人才,为区域人民群众健康事业、为广东省中医药强省发展战略、为传承创新中医药文化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是广东省第一所中医药高职院校,是第一所由广东省中医药局和江门市共建的高职院校,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的中医药高职院校。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服务侨乡的办学理念;坚持育人为本、传承创新、特色发展、质量第一的办学方针;坚持“立足广东,依托中医药行业,以侨都为纽带,以粤港澳为依托,面向全国,培养高素质中医药特色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以中医药特色文化为载体,构建以“守正创新、德艺双馨”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体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具有岭南中医药特色与侨乡文化并俱的高等中医药职业院校,为粤港澳大湾区基层医疗机构和健康产业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的上”的高素质中医药技术技能型人才。
校园总体规划用地946亩,校区建设总投资10亿元,学院现有拥有31个校内实训中心,已建成数字化图书管理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本着“人有我专、人无我优”的建设理念,学院建设有价值7000万的科研平台;学院投资3500多万元,设有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建成了“一馆一园一区四基地“。“一馆”即中医药展览馆,占地1400多平方米,拥有具有二维码的中药标本1600多种。“一园”即岭南药用植物园,占地面积约30000平方米,种植中草药700多种,每一种植物都有标识牌和二维码。“一区”即中医药文化体验区,与江门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建。“四基地”即“江门市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江门市人文社科普及基地”“广东省人文社科普及基地”。现有教职工人数714人,专任教师648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92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171人,双师型教师326名。
学院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紧贴行业发展,准确定位,突出“中医产业”和“南药产业”发展优势,构建了涵盖健康产业链的专业结构完整体系,现设9个二级学院:基础医学院、护理学院、临床医学院、中医学院、南药学院、医学技术学院、食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31个专业:中医学(国控专业)、针灸推拿(国控专业)、中药学、药学、护理、中医康复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医学美容技术、中医养生保健、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经营与管理、中药制药、中药材生产与加工、食品质量与安全、助产、健康管理、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老年保健与管理、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临床医学(国控专业)、预防医学(国控专业)、口腔医学技术、生殖健康服务与管理、呼吸治疗技术、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眼视光技术、智能医疗装备技术、食品智能加工技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31个专业,其中中药学被认定为省级二类品牌专业。目前学院正在大力推行中药学、中医康复技术、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药学、医学影像技术等5个具有鲜明中医药特色的专业群,为国家、省、粤港澳大湾区以及行业产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是江苏省财政厅直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地处一带一路交汇点及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连云港,位于风景秀丽的花果山西麓,是财经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学校前身为连云港市会计职业学校,始建于1964年9月2日。在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历经“连云港市会计学校”(1965年)、“连云港市财经学校”(1973年)、“七•二一财经大学”(1976年)、“连云港财经学校”(1982年)、“江苏省连云港财经学校”(1986年)、“江苏省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财经分院”,2004年)等发展阶段,2015年学校升格为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学校秉承“至诚守正”的校训,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实干担当”为行动指引,以“五向五解”为工作思路,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3万余名各级各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被誉为“江苏财经人才摇篮”。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财政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价格诚信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先进集体、江苏省高职院校后勤行业先进单位等称号。
学校占地576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设有会计学院、金融学院、商学院、财税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育学院、融媒体学院。学校紧紧围绕“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要求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业已形成以会计专业群为龙头,以电子商务专业群、软件技术专业群为主体,行业与区域品牌特色和优势并存的专业群体系。学校共开设25个专业 , 5个专业群,其中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6个1 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项目。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教室均配备多媒体互动教学设备。实训场室建设日臻完善,已覆盖每个专业群,建有大商科智慧教育实训中心、现代服务业实训中心、二期教学实训中心等现代化实训中心,拥有会计实践教学智慧教室、cpa审计智慧教室、纳税申报智慧教室、智慧录播教室及vbse实训室等数十个实训场所,其中现代商务实训基地和现代物流实训基地为省级实训基地。图书馆业务全部采用rfid智能化管理,现有纸质图书37万余册,引进人民网思政教育课程库、艺术美育数字图书馆、万方、知网、维普等国内知名电子资源数据库。
学校具有高级职称103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85%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教师251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3人、省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2人;连云港市“521”工程人才13人。
学校始终坚持高质量办学,推进素质教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三引领、六融合”能动发展型财经类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拥有与南京审计大学、江苏理工学院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项目“4 0”专业2个,高职本科分段培养项目“3 2”专业2个,贯通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层次;与南京审计大学、徐州工程学院、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开设“专转本、专接本”的本科教育,为学生升学拓展了渠道。不断强化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模式,学校通过引企入校、工学交替,探索与实践现代学徒制培养机制,多年来与苏亚金诚会计师事务所等知名企业开办订单班,实现学生优质就业。2020年以来,学校先后与深圳希施玛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创新金融产业学院,与江苏京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建京东电商产业学院,与四季沐歌科技集团签约共建四季沐歌产业学院,与江苏双元集团签约共建融媒体产业学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发挥校企各方优质资源,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提高人才培养产业适配度与学生职业能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更高更广的平台。
学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能力,在各类教学竞赛、技能比赛中实现更高突破。2022年荣获江苏省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2021年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0年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2019年荣获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会计技能大赛一等奖第一名,2020年获得江苏省教学能力大赛两个一等奖,2022年荣获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9项。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求,大力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瀛洲葫芦”创业项目成功摘取2020年第十一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多年来,学校狠抓毕业生就业工作,在连云港、长三角等地区建立了一批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基地,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在98%以上。
学校精准对接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成立了乡村振兴研究所、自贸试验区研究中心、财税研究所、中国乡村财会监督研究中心,开展自贸区发展研究、电商新农人职业培训、乡村财务人员业务培训等工作,积极服务地方智库建设和经济发展。学校设有国家技能鉴定所,组织多种技能证书考核,面向各类党政干部和企事业单位开展职工素质更新提升培训,承接财政、人社等部门的各类社会考试,学校的社会责任担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学校注重对外合作交流。与英国bpp大学合作开办acca精英班;与台湾致理学院、醒吾科技大学、澳门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并开展师生互访等学术交流活动;与英国桑德兰大学、诺桑比亚大学合作开展“3 1”专升硕国际人才联合培养项目;与韩国明知大学、大邱大学合作开展“3 1韩国本科班项目;与韩国庆熙大学合作开展“3 2”“4.5 1.5等留学项目;与日本武藏野大学合作开展“2.5 1 2”专升硕项目,为学生提供提升学历的绿色通道。2018年起与老挝琅南塔省教育厅合作开展留学生学历教育项目,招收来自于老挝的学历留学生。此项目已成为连云港地区规模最大、特色最明显的留学生学历教育项目。
今天的江苏财会职业学院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财院人将秉承“至诚守正”的校训,弘扬“厚德人本、敬业强能”校风,继续发扬“明理博学、爱生善导”的教风,“知行合一、理实并重”的学风,着眼于办出特色和争创一流的远景,我们明确了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一所立足行业、服务区域,财经主体、会计特色,管理精致、社会满意的高等学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共青科技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共青科技职业学院是2012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的非营利性普通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学校位于全国闻名的“青年创业之城”“鄱阳湖畔的明珠、京九线上的名城”共青城市。秉承“励志、博学、厚德、创新”的校训,坚持“工科为主,航运为特”的办学特色,以航运类专业为特色,紧贴江西省水上运输、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等产业发展,“聚焦航运,服务需求,协调发展”,坚持“用航运特色专业带动和促进相关专业的协调发展”,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国内航运等业界的高度认可。
学校是中央团校培训基地、第四届中国民办教育百强职业院校、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核心能力培训双百工程“示范培训机构”、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首批“产教融合课程改革试点学校”、江西职业教育十佳示范学校、“中国社会组织评估5a级单位”“2020年度全省民办高校年度检查优秀学校”“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测评为a等次学校”“省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江西省平安校园”“江西省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赣江新区“新区级众创空间”“江西省创业孵化基地”、江西省首家华为1 x书证融通试点基地、中软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学校在长江海事局辖区考证通过率第一、全国第三,连续两届长江海事局辖区技能大比武学校均获得团体第一和多项第一的好成绩;是江西唯一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批准具备“海船船员培训资质”的高等院校;2017年获长江海事局“a级”海船船员培训机构称号,是长江海事辖区九省二市唯一连续4年皆获评“五星级船员培训学校”;亦获评“船员最信赖的培训学校”“长江好船员团队”,是江西省特色且优质的船员教育与培训基地。时任江西省副省长孙菊生赞誉学校:“围绕海洋强国、海运强国的目标,不断强化和聚焦办学特色,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和办学成效。”长江海事局称赞学校“近年航运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为长江片区航运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共青城市政府连续2年授予学校“支持地方发展贡献奖”。
学校现有省级教学创新团队、智能制造大师工作室、校企合作“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等省级教学团队,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民办高校优秀辅导员、省百千万工程人才、省青年岗位能手、省教学名师、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九江市会计领军人物等41人。学校参与开发机电设备维修工、工业设计工艺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项,《铸造机械 再制造 通用技术规范》等国家行业标准3项。荣获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及以上精品课程4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中心和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各1项、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师图学与机械课程示范教学与创新教学法观摩赛二等奖、第十二期应用型课堂建设说课展示活动二等奖、省级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3项、高校公共安全教育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展示活动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省高校vr课件设计与制作大赛三等奖、全国民办高校辅导员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省高校劳动教育典型案例评选活动二等奖、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三等奖、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三等奖。学校积极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于2022年通过省级验收。
2023年3月22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专家工作组发布《2022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学校在2018-2022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名第139位,在2018-2022全国一般高职院校大学生竞赛排名第43位,在2018-2022全国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竞赛排名第5位,在2022年全国高校大学生竞赛排名第29位。
学校现有甘露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336亩,校舍建筑面积36.2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及行政用房面积24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9.4万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144910.43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14422.42万元。图书馆现馆藏纸质图书85.23万册,电子图书120万册,在校大学生10000余人。
学校现设有航海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艺术学院、教育学院、护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公教部等二级教学院部。学校坚持“工学为主,航运为特”的办学特色,充分发挥轮机工程技术、现代物流管理(港口物流)2个专业群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建设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技术应用2个骨干专业群,建筑工程技术、数智商贸、康体教育、艺术设计等4个基础支撑专业群,构建“2 2 4”专业群体系。发挥专业群集聚效应,推进资源共建共享,实现所有专业群的整体提升。
学校坚持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道路,联合企业设立了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智能制造研究中心等7个研究平台;打造了集“教学实训、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技能大赛、创新创业”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特色鲜明的实训场所,建有校内实训中心和实训室192个,有与省内外企业共建共享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69个。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全校教师共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36项;发表学术论文419篇,其中核心刊物论文77篇;出版论著38部,获批专利和软著共计330项;为企业和政府发展提供各类咨询报告36篇,获省级优秀社科奖2项。2016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全国高职院校评估。2022年8月,学校线上参展由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天津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世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博览会,充分展示了学校职业教育产、学、研、用、创成果。学校十分重视国际化办学,与泰国博仁大学、马来西亚林肯大学、俄罗斯萨马拉国立技术大学等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2022年9月,成功举办了2022年船舶、海洋工程与航海技术国际学术会议,促进了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的交流共享。
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学校已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及教育教学模式,以“共青精神”育人,遵循职教规律,坚持“国家放心,行业满意、企业好用”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思想好、技术硬、身体棒、上岗快”的人才培养标准,坚持服务国家航运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坚持“校政行企”协同育人,依托长江海事局和九江市政府,通过“书证融通、教考分离”“学用结合、赛训一体”“教培合一、工学衔接”,为社会和航运企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社会急需、企业急用、行业好评”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新的发展阶段,顺应新的发展趋势,贯彻新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办学质量,为建设航运特色鲜明的职业院校不懈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一、历史沿革
学院始建于1974年,前身是农七师师范学校,历经5校合并,7次更名,2012年,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学院转型为一所独立设置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2020年11月获批第二批自治区优质高等职业学院建设计划项目单位。2021年6月,自治区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区域职业教育高地的工作方案》,学院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经过五十年发展,培养了各类学生9万余名,为新疆和伊犁州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曾先后获得“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第三批“1 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全国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全国顶岗实习管理优秀单位、全国职业院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项目“第二批实验校”等荣誉称号。
二、基本情况
学院布局为“一主一区一基地”,即1个主校区、1个特色校区、1个产教融合基地。占地面积1411.25亩,校舍面积47.23万平方米。教职工659人,其中专任教师558人;副高级以上职称127人,特聘教授27人,客座教授60人,产业教授11人,柔性引才21人次。在籍在册学生19959人。近五年就业率均在90%以上。
学院设有高职专业41个,与塔里木大学、新疆财经大学联办“4 0”园林技术、“3 2”旅游管理本科专业2个。学院积极对接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不断调整专业结构,构建“4321”专业群布局(4个自治区重点骨干专业群、3个学院重点专业群、2个特色专业群、1个培育专业群),建有132个校内实习实训室和140余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图书107.7万册。
三、主要成果
近三年,学院师生获得自治区级及以上成果1315项,其中国家级232项,自治区级1083项,形成了以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代表的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学院自主研发的“天山祥云”“天山霞光”抗寒月季新品种分获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铜奖;两个产教融合案例代表自治区参加“世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博览会”;郭润华教授获评全国第六届黄炎培杰出教师奖,被纳入自治州“伊犁英才”专家工作室并授予“优秀专家工作室”;何欢欢副教授获批自治区“天山英才”“新疆工匠”;周钰教授获批自治区天山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隋云吉教师团队获得自治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培育团队。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海南健康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海南健康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国标代码:14639),是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教育部备案的全国第一家独立设置、社会力量举办,面向全国高考招生的健康管理类高职院校。
学院位于省会海口市桂林洋大学城。这里高校聚集、文化氛围浓郁,是海口高新文化的“摇篮”。已具备全方位办学条件的学院分校位于有“世界长寿之乡”之称的澄迈。
学院以海南创建国际教育创新岛为契机,开设有健康管理、护理、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养生保健、老年保健与管理、药学、云计算技术应用(数字医疗技术方向)、食品检测检验技术、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保险实务(医疗保险经办)、酒店管理(康养方向)等专业。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由中国工程院士领衔的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学术造诣深的师资队伍,高级职称占比29.5%,硕博占比50%,双师教师占比62.5%。
学院坚持“立德至善 崇技至精”校训,被认定为“海南省首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第三方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和“海南省第九十八职业技能鉴定所”,可在全省培养健康管理师等14项职业技能及专项技能工种的培训工作。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先后在全省大学生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电视竞赛、第五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海南自贸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第六届中国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中,获得奖项10余个。
学院与广发证券合作开设“广发励志班”,资助两届84名海南省建档立卡户子女免学费完成学业。学院除执行国家规定的奖、助学金制度外,还另外设立了相关奖、助学金,覆盖率达到50%以上。学院为贫困生开启入学绿色通道,协助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事宜,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形成奖、勤、助、贷等多种助学机制,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保障。
学院围绕“健康中国2030”、海南建设自贸港等国家重大战略,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推进产教融合、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以“自主学习、工学交互、德技渗透”的特色教育方法,融入“在健康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健康生活”的特色校园文化,追求“学生就业率高,学用符合度高,岗位价值高,工作收入高,个人满意度高”的特色办学效益。目前已成为美国哈佛大学与微医联合建立的“21世纪赤脚医生平台”实践基地,并与微医集团(浙江)有限公司、海南省干部疗养院(海南省老年病医院)、澄迈县人民医院、海南正生堂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五指山任商基业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企业单位签订校企合作框架协议,为学生的实习就业提供有力保障,为社会培养合格接班人。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娄底潇湘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娄底潇湘职业学院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列入国家统招计划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系省属民办优秀高职院校和精神文明单位。
学校起源于1989年,2018年由中国企业500强之一的大汉控股集团独资举办,是一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占地面积548亩,总建筑面积18.6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540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57人,双师型教师186人,博士10人、硕士研究生82人,全日制在校在籍学生1万余人。
拥有全省民办高职专科学校中唯一的市级院士专家服务站。近年来,师生参加省、市级以上技能比赛获奖112项,其中一等奖20余项;发表论文346篇,出版专著、教材49部。
有信息工程学院、汽车机电工程学院、学前教育与军体学院、商学院、应用教育学院五个二级分院和31个专业。汽车工程技术专业群立项为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培育项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是由湖北十八匠文化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举办、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湖北省教育厅主管的一所民办非营利性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职业学校。校内建有3a景区荆州市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
现有学生7800人(2021年9月)。学校围绕传统手工技艺和现代智造服务业,开设有艺术工程类专业群、互联网 物联网类专业群、新能源汽车类专业群、经济管理类专业群、健康照护类专业群等5大专业群40多个专业。
学校是全国唯一的手工技艺特色的高职学院,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文化和旅游部在学校设有国家级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12所高校为驻站共建单位。
学校举办者湖北十八匠文化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是以职业教育和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为主要业务的特色民营集团公司,以雄厚的财力人才和全新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将学校打造成“艺术特色鲜明、湖北知名、全国有影响的高水平高职院校”。
学校建有荆州市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是荆州地区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遗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传习基地,江汉平原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共享平台。已有20位国家、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签约入驻,相应建立了楚式漆器髹饰、楚式斫琴等20个项目的非遗展示、保护、传承、教学和生产的工作坊。获颁“湖北省人才创新创业平台”。
2020年9月,占地1000亩、总投资12亿元的学校新校区投入使用。新校区秉承“工匠小镇、非遗大学”的建校理念,通过“公共实训工程”“职教学府工程”“非遗保护工程”“千匠万徒工程”“产业孵化工程”和“游学接待工程”,建成“校、镇、产、创、文、旅、贸”一体化的综合体。
学校依托湖北十八匠公司和荆楚非遗传承院,实行“职业教育 非遗传承 产业开发”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坚守“立足荆州、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战略定位,致力于振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产业,专注于培养高素质创意型技术技能人才,力争将学校建设成为世界手工非遗传承教育的知名学府。
产学研深度融合,全面打造“美而精”的特色大学
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依托校内文化教研所——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的引领,融合文化技艺传承与专业技能教育,创新特色的办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定位“创意型传习大学”升级大学教育模式,以服务产业升级、引领中国创造为价值导向,打造一所世界一流、体现文化传承之美的创意型大学;整合湖北十八匠文化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创业职教集团和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三方资源,融合产业、教育、科研领域的优势资源,打造一所引领产业发展、培养技艺精湛的创意型专才的特色大学。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