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是广东省第一批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与岭南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实行一校两牌办学。学校是广东省粤西乡村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建设单位,广东省博士工作站设站单位,粤港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湛江分中心筹建单位,广东省学前教...


招生电话:0759-2729123,0759-6606023,0759-7600813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专科(高职)

75名
校友会高职ⅲ类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全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中国唯一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合肥,是全国“印刷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数字出版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及“全媒体采编人才培养基地”;“长三角新闻出版职教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学院始建于1999年7月,先后历经合肥中德印刷技术培训中心、安徽新闻出版学校,至2004年升格为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12月,学院转隶安徽省委宣传部,业务受教育厅指导。
办学特色鲜明,教育理念先进。多年来,学院秉承“厚德力行 博学勤思”的校训,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立校、立足产业、面向市场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之路,通过学习和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形成了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发展为规模适度、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产业教育培训基地。在教育教学中,遵循知行合一、工学结合、产教融合,不断加强学生技术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专业内涵深厚,育人成效显著。学院紧扣专业对接产业(链)的专业建设思路,建有新闻传播系、艺术设计系、机电信息系、经济管理系,开设新闻出版、印刷包装、艺术设计、经济管理、影视表演、文化教育、信息技术等37个专业,其中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9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6个、省级专业试点改革专业4个、全国新闻出版行业示范专业1个、骨干专业2个。秉承“以德立人、以质强校、服务经济社会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近年来,学院在各类省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竞赛中共获得奖项1000余个,其中国家级技能竞赛中,荣获一等奖7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25项。
师资力量雄厚,教育资源优良。学院现有教职工304人,专任教师239人,教授、副教授56人,博士、硕士150人,“双师型”教师89人,全国新闻出版领军人才1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人、省宣传文化领域拔尖人才3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省级专业带头人6人、省级教坛新秀14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7个。学院现有8700余名学生,建有工业设计、商业摄影、影视后期制作、财务链仿真、定格动画、跨媒体创意设计、智能制造、机电一体化、虚拟演播、数字音频、广告策划与制作、音视频综合等82个专业实验实训室,仪器设备达3500余台(套)。
校企深度合作,产学优势突出。学院坚持走外向型发展之路,与新闻、传媒、设计、印刷、包装类企事业单位开展密切合作。近年来,先后与省内外80余家大中型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与中国声谷、安徽新媒体集团等省内传媒业龙头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设立了一批人才培训中心和教学实训基地。通过聘请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教师、引入企业生产实际案例等方式,实现了实践教学与经营生产深度融合。
人才培养优质,广受社会赞誉。学院坚持以服务宣传文化领域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需要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改革,强化内涵,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多次被评为“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一批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能发展”的优秀毕业生活跃在各条战线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7.65%,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学院主动对接服务社会建设项目、开设文化产业订单班、开展行业培训,充分发挥服务社会功能。
学院将紧跟文化产业市场需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产教融合机制,为建设成为国内知名、行业领先、省内一流的技能型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努力。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于2006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正式建校,是一所由省体育局主管,接受省教育厅指导,以竞技体育类专业为特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一流竞技体育人才为根本任务的省属全日制高职院校。学院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秉承“育人创佳绩”的办学宗旨,践行“明德、睿智、尚勇”的校训,弘扬并不断加强以“金牌文化”为核心的多元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并不断完善“训学融合”的育人模式,致力于人才培养、训练、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
学院设有学院办公室、党委工作处、组织人事处、训练处、教学与学生管理处、科研处、计划财务处和综合管理处(保卫处)等8个党政管理机构,9个教学(训练)机构(包括6个竞技体育系和体育系、附属体校和继续教育中心)和3个教辅机构(图书信息中心、附属体育医院、体能训练与科研中心)。
竞技体育系按运动项目及项目群分设,分别负责田径(含部分冬季项目)、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体操(艺术体操)、蹦床技巧、篮球、排球(沙滩排球)、拳击、举重、跆拳道、柔道、武术(套路、散打)、摔跤等省级优秀运动队的训练、竞赛管理和运动员学生的术科教学及日常管理工作;体育系、附属体校和继续教育中心分别负责包括高职(大专层次)、中职(高中层次)、初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层次)和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多层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并以不同的方式与浙江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省内外高校联合培养本科生。
建校以来,学院运动员在国内外体育赛事上屡创佳绩,自2006年建院以来,共获得13块奥运会金牌,世界冠军83项,亚运会冠军72项,共获得全运会冠军113项,捍卫了浙江自1984年中国恢复参加奥运会以来届届奥运有金牌的殊荣。省政府先后给予学院记集体一等功4次,一批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和体育工作者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表彰嘉奖。
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193名(其中高职学生593名),高职专业6个,其中,运动训练专业为省高校“十三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社会体育、体育保健与康复、体育运营与管理等3个专业为省高校“十三五”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共建校内外实习(训)基地26个,浙江省“十三五”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1个。完成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31项、厅局级课题108项、其他类别课题10项,获得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奥运攻关课题三等奖1项和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与浙江大学合作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2021年获得浙江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11-2021届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1%以上,2021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现已达到96.4%。
学院现有体育教练员155名、高职专任教师83名(28人同时为教练员),其中,国家级教练24名,高级教练73名;教授2名,副教授18名;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63名;浙江省高职专业带头人9名。6名教练员先后入选国家体育总局“精英教练员双百培养计划”,1名医生入选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
学院总占地面积约706.5亩,总建筑面积约34.24万平方米,设有萧山、教工路两个校区和千岛湖、长兴、象山等多个教学点以及古荡、珊瑚沙等体育场所,建有国家体育总局游泳项目等训练基地和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科学重点实验室,拥有国内一流的体育训练场馆,省内体育文献收藏最为丰富、系统和藏书富有体育学科特色的图书馆,以服务竞技体育为宗旨兼顾社会服务功能的体育医院,专业化的体能训练与康复中心等竞技体育科技研究服务机构。
地址:杭州萧山高教园区
邮编:311231
电话:(0571)83871107
传真:(0571)83871070
网址:https://www.zjcs.net.cn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是由浙江吉利控股集团1997年创办的第一所学校民办浙江经济管理专修学院发展而来,现由临海市人民政府和吉利控股集团联合办学,是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办学二十多年以来始终坚守“走进校园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的办学宗旨,以创建与吉利品牌相匹配、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全国一流汽车类职业院校为目标,不断努力创新发展。 以“坚持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为育人理念,以“三好两强一优”为培养目标,遵循“德技双馨、自强不息”的校训,立足汽车产业,依托吉利集团跨越式发展,以汽车产业链专业为特色,服务于浙江及台州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企业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截止目前开设有交通运输、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商贸、新闻传播等五个专业大类,建有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制造与技术、新能源汽车等为核心专业的四大专业群,共21个专业,现有在校生6000余人。 其中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等4个专业为浙江省高校“十三五”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汽车检车与维修专业群、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群为台州市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电子技术实训基地等3个实训基地是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是浙江省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吉利汽车集团“最佳校企合作单位”、“卓越贡献单位”,曾获得民办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创新奖。 学校以加强高水平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依托吉利集团,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优势,不断完善“一体办学、一体育人、一体就业、一体发展”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办学体制机制,不断加大投入提质增效,积极改善软硬件教学条件,积极优化内部治理体系,创新校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人才培养改革。首创“校校企”,推行“中高职一体化 企业”合作模式,逐步实现了校企人才共享、设备共享、技术共享、校企文化互补、校企管理互通的办学模式,构建了产业与教学相互支撑、企业与学校共同发展的生态系统雏形。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一体、以岗育人”为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学校依托吉利及旗下企业,大力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合作共建八大实训中心。其中汽车实训中心为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示范性实训基地,并被国家教育部确认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学校背靠吉利产业优势,在人才培养中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学校还聘请吉利汽车研究院及吉利旗下各生产基地的诸多资深专家、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与管理干部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充分利用校企教育资源,按照企业岗位标准,让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施校企双育人,为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培养了大量人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是全国五所之一、福建省唯一的公办工艺美术高职院校。2005年5月,由泉州德化技术学校、德化职业中专学校、德化成人中专学校及德化矿物质分析中心合并组建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3年3月福建省政府批准更名为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2014年4月更名获教育部备案,2017年通过第二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学院坐落在“世界陶瓷之都”“中国瓷都”“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大学生最佳旅游目的地”“福建省最适宜人居住地”和“福建省最佳旅游目的地”——泉州德化,是“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素质教育先进示范院校”“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职业院校非遗教育传承示范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创新设计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院校”“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和培养基地”“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工作‘一校一品’示范基地” “中国白国际艺术家驻地创作交流基地”“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福建省产创融合教育实践基地”“福建省进出口培训基地”“福建省花园式学校”“福建省陶瓷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中心”“泉州市示范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泉州市美育·陶艺培训基地”“泉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泉州市产业实训基地”“泉州市平安单位”“泉州市‘5a’级平安校园”。
校园占地面积305亩,总建筑面积9.24万平方米;设有11个党政管理机构、8个教学机构和2个教学辅助机构;设置20个全日制专业和成人教育专业,面向全国17个省份招生。学院拥有一支综合素质好、专业技术水平高、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其中教授7人,高级职称45人,“双师型”教师133名,省级名校长1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专业带头人7人,全国技术能手、全国轻工技术能手5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9人、省级陶瓷艺术大师12人、高级工艺美术师16人,另有外聘兼职教授、行业大师40多人,教师作品获得省级以上专业奖项180多项。
学院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走特色办学之路,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持续落实“一系一特色,一群一品牌”建设思路,优化专业群建设。已建设“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和工艺品商贸”三大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和“数字创意、陶瓷智造”两大地方特色专业群,涵盖学院所有专业,服务工艺美术产业材料研发、产品创意、设计、制(创)作、管理、营销、鉴赏、品鉴等全产业链,初步形成“专业生态链服务工艺美术全产业链”办学格局。工艺美术专业群培养“三创型”现代新工匠,文化创意专业群培养“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工艺品商贸专业群培养“发展型”现代经营管理人才,数字创意专业群培养“复合型”创新技术技能人才,陶瓷智造专业群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技能人才。
现有2个“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重点建设专业、4个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4个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1个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人才培养项目、1个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项目、3个国家级职业教育资源库子项目、1个省级高水平高职专业群、3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4个省级职业教育信息化和产教融合重点项目、4个省级高职教育示范专业、6个省级实训基地、7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4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0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1项省级中高本衔接试点项目。学院积极探索“二元制”“大师班”“‘大师 名师’工作室”、“跨界培养”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奖励160多项,在国家级高职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9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18项。已培养4万多名工艺美术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已有200多名毕业生获评省级及以上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
学院坚持服务地方产业的宗旨,传承传统工艺美术文化和发展现代工艺美术创意产业。与100多家大型工艺美术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设100多个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全省首个陶瓷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双机构”、福建省陶瓷产业技术开发基地、陶瓷新材料应用技术工程中心、陶瓷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陶瓷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中心、福建省高级技师培养基地、福建省陶瓷智造协同创新中心。主持或参与国家、省、市科研项目110个,国家教学资源库项目4项,合作企业研发技术项目40多个,研发陶瓷釉水110多种,出版著作10余部,校本教材20多种。学院坚持开放合作创新,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培训学院泉州分院、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承训学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学实习基地、阿里巴巴跨境电商人才培育基地,组建“泉州市文化创意职业院校联盟”,全方位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已有10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外国友人到学院体验学习陶瓷文化。
学院将秉承“博学精艺 厚德善行”校训和“特色立校、质量强校、研发兴校、联企活校”办学思路,弘扬崇尚美教育本质,造就彰显美、传递美、创造美的美院特质,让学院和师生因美而名,让崇尚美成为学院的名片,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服务工艺美术全产业链发展的现代特色高职院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民办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是2002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设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坐落于合肥市核心区域——滨湖新区。毗邻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紧邻安徽省委省政府办公新区,区位优势明显,是一所宜住、宜学的花园式学校。
一、学院概况
学院占地面积562亩,校舍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50万册,电子图书32万册,校内外实验实训室和实训基地100多个,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达2600万元。经过十几年快速发展,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师资队伍、学历结构、职称机构、年龄结构,“双师型”教师结构布局合理,适用于各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学院目前有专任教师284人,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16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58.8%、副高职称以上7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27.5%,其中有多名教授、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坛新秀,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三等奖8个,在校学生总数7000多人。
学院确立了“立足合肥,面向安徽,为现代服务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掌握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和目标,牢固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育人为根本,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夯实内涵建设,逐步形成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形成了职业院校应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近几年学院参加全国、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取得好成绩,共获得各类奖项:二等奖10个,铜奖8个、三等奖22个。学院办学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
学院目前设置五个二级学院和两部一中心,即管理科学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建筑工程与设计学院、商旅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基础教学部、思政教学部和实验实训中心。开设了34个应用型技能型专业,经过十几年建设发展,学院发展规模适度,质量较高,应用特色鲜明,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高等学校。近几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被安徽省教育厅授予“安徽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先进集体”称号。
二、专业建设特色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永恒主题,专业建设水平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近几年学院加大了专业建设水平上台阶的一系列举措,除了积极申报新专业外,还积极从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和国有大企业中引进教授级的管理人才、教学人才、“双师型”人才,充实二级学院各专业教师队伍,确保了每个专业至少有1-2名学科带头人,引领专业教师队伍水平快速发展,同时每年向社会公开招聘硕士研究生以上毕业生来校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专业建设力度,保证专业建设水平可持续、健康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发展,学院基本形成了五大特色专业模块。即:
汽车电子类:拥有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营销与服务,新能源汽车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特色专业,专业建设实验室投入500多万。2016年至2019年学院参加安徽省职业技能大赛取得2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建筑设计类:拥有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建筑监理、建筑设计等特色专业。专业实验室建设共投入800多万元。2017年至2019年参加安徽省职业技能大赛获得4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名列职业院校前茅。
经济管理类:拥有会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工商企业管理等特色专业。各类专业实验室建设投入260多万元。
商旅烹饪类:拥有空中乘务、高速铁路客运乘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烹调工艺与营养等特色专业。专业实验室建设投入300多万元。2015年至2019年在参加省级和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共获得二、三等奖共18项。
学前教育类:拥有学前教育、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现有形体房6个、音乐教室8个、钢琴50架、语音实训室2个、专用画室和美术室8个、现代教育技术实训室3个以及手工实训室、奥尔夫实训室、科学发现实训室、幼儿保健实训室、幼儿园仿真模拟教室等多个校内实训室,共投入500多万元。并在校外与合肥市多家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机构签订实习实训基地协议,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求。2019年,在芜湖市参加了安徽省高校首届国际标准舞(体育舞蹈)比赛,并在乙组摩登队列舞的比赛中荣获了三等奖。2019年,在参加安徽省大学生体育联赛乙组啦啦操比赛中又荣获三等奖,同时获得大赛“体育道德风尚奖”。
三、招生与就业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把学生就业工作放在第一位,实行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对毕业生实行全程化就业指导与服务,招生就业处积极联系用人单位,每年举办两场以上招聘会。由于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十分欢迎。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被安徽省教育厅授予“安徽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先进集体”称号。
四、校园建设与校园文化
学院坐落于美丽的合肥滨湖新区,是一所花园式的高等学校。学院内教学区与生活区被望月湖分隔成两大功能区域,全部有沥青道路贯通。学院塑胶跑道、篮球场、健身房等各类学生体育活动场所齐全。新建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可容纳1500人左右的大型文艺活动。学院社团25个,社团组织的学生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各种文艺演出,体育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学生课外活动每学年安排井井有条,多方面、多渠道的校园文化发挥了育人功能,为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了和谐的育人环境。
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观与指导。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黄山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黄山职业技术学院是2010年3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正式设立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也是黄山市唯一一所公办高等职业院校。2012年4月、2013年11月、2016年8月,黄山卫生学校、黄山茶业学校和黄山市中华职业学校相继整建制并入。
学院是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是安徽省“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单位,安徽省绿色学校培育单位,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参与高校,省非遗教育传习基地,省校企合作示范学校,省师资培训基地,黄山职业教育集团牵头高校。先后荣获安徽省无偿献血先进集体、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特别奖),第一批“节水型高校”,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黄山市第三届文明校园、安徽省第二届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学院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部)、国际护理学院、医学系、工业与财贸系、旅游与建筑园林系、教育系6个教学院系以及图文信息中心、继续教育中心2个教辅机构。2023年11月,经安徽省教育厅批准,学院成立黄山民宿产业学院。
学院校园占地面积430亩,总建筑面积21.57万平方米,拥有校内实训室138个、校外实验实训基地143个。现有护理、临床医学、大数据技术、旅游管理、学前教育等10大类共24个专业,重点打造旅游管理、医护康养、非遗传承、数字经济四大专业群,拥有黄山市中医医院1家直属附属医院,黄山市人民医院、歙县人民医院2家非直属附属医院。
近年来,学院始终秉承“立德树人、崇技强能”的校训,近三年获省部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奖项29项,2023年,医学系学生何淑雯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临床技能”赛项一等奖,2019年旅建系学生郑权斩获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建筑石雕项目金牌,实现了安徽省世赛金牌零的突破,为安徽为中国赢得了荣誉。
过往皆华章,扬帆再起航。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学院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定位,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努力为加快建设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提供智力支持和高素质技能人才,奋力谱写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新篇章。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安徽公安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安徽公安职业学院是省公安厅主管的全省唯一一所全日制公安高等院校,也是安徽省唯一一所由中央编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公务员局联合发文(人社部发〔2015〕106号)认定的招收公安专业学生的公安类普通高等学校。 学院创建于1949年,始名为皖北、皖南公安干部学校,之后历经省公安学校、省政法干校、省人民警察学校、安徽大学公安学院等时期。2004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置安徽公安职业学院。学院素有“安徽公安警官摇篮”之称,建校以来,共培养2万余名全日制毕业生,培训政法干警8万多人次,完成成人学历教育1万余人。毕业生中涌现出“时代楷模”张劼;全国公安二级英模任飞、吴立军、傅文鸿、张劼、张宁海、孙长江等;朱晓云、汪雪艳、张万党分别当选为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目前全省公安机关基层一线科所队长中学院毕业生占38.21%,县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中占40.76%,市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中占30%,荣立三等功以上荣誉的5267人次。 学院地处合肥市高新区,紧邻风景优美的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占地面积约165亩,校舍建筑面积7.5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227万,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场所2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6个,图书40万册,电子图书60余万册。 学院现有公安专业在校生3000余人,每年培训在职民警6000余人次,继续教育1500余人。学院专业布局合理,现有12个专业,其中7个公安专业,建有侦查、治安管理、道路交通管理、刑事科学技术和信息网络安全监察等5个高水平公安专业(原省级特色专业),刑事技术、交通管理、侦查等3个省级骨干专业。学院办学特色鲜明,坚持“围绕实战、服务实战、实战检验、实战引领”原则,强化公安实践教学,积极推行“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以忠诚为警魂的警察职业精神和令行禁止的纪律作风,各专业突出“一个精神,三个基本”即“警察职业精神、基本公安业务、基本法律知识、基本警务实战技能”综合培养,合理构建专业课程模块。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专兼职教学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229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务教师55人,省级高水平教学团队9个,省、厅、院级专业带头人12人,省部级教学名师13人。学院现有省级精品课程10门,曾多次荣获省、部级教学技能大赛和教学成果特等、一、二、三等奖。学院依托校局合作平台,强化实训教学,现有刑事侦查实训基地、公安法学教育实训基地、治安管理专业校局合作实训基地等三个省级实训示范基地项目。2012年顺利通过了教育厅组织的人才培养办学水平评估,在公安部举办的两届全国公安院校教学技能大赛中,学院先后荣获团体二等奖、个人一等奖优异成绩。 下一步,学院将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推进实战化教学改革,提升科研服务实战能力,强化公安办学特色,为安徽公安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注
学校介绍
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62年,前身是长春市第36中学,1985年起开办幼师专业,1989年更名为长春幼儿师范学校。2002年开始与长春师范学院合作,开办“3 2”五年制专科学前教育。2015年10月,经吉林省政府批准,原长春幼儿师范学校与原长春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合并,组建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隶属长春市教育局管理,学校性质为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目前是吉林省唯一一所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位于吉林省长春农安经济开发区(合隆镇)长春职教园区内,占地面积34.2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06万平方米,建有高标准的教学楼、艺术楼、体育馆、学生公寓、餐饮中心等教学、生活场所。拥有舞蹈室、画室、排练厅、琴房、实习实训模拟室等馆(室)180余间,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655.9万元。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270人,教职工342人,正副教授106人,省市级双师型教师115人,市级骨干教师26人,省市级专业带头人和省级高等教育专家6人。学校设有5个学院,开设24个专业。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升质量为主线,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秉承“知行合一,匠心大爱”的校训精神,坚持“职业 师范”双重属性,立足长春、服务吉林、辐射全国,专注培养幼儿启蒙的教育者,重塑特殊儿童生命的工程师,是吉林省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师资的主要培养培训基地,被誉为“新时代的摇篮师”的成长殿堂。学校先后成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教学研究基地校”、全国首批“医教结合”实验基地、吉林省中华职教社改革创新实验校、吉林省特殊教育融合发展研究中心、吉林省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科研创新示范基地、全国高职专科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全国婴幼儿保育与早期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吉林省乡村振兴高校联盟理事单位、吉林省特殊教育学会理事单位、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保卫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长春市人社局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学校被授予全国国防教育特色校、吉林省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吉林省改革创新实验校、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状、长春市文明校园、长春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围绕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立足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创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38所中职学校合作实行“3 2(3 3)”中高职贯通培养;与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大学、吉林动画学院等多所高校开展校校合作,与日本神户亲和大学合作办学;与吉林省金太阳教育集团、上海赫行教育集团、汽开区和净月区教育局等开展校企(区)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96个。毕业生就业工作连续三年获吉林省教育厅表扬。
三年来,学校在教育教学成果方面获得省级科研创新平台2项,省级科研基地2个,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1 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3个,省市级品牌示范专业和特色高水平专业(群)7个,省级课程思政优秀案例1个,市级在线课程和精品课程7门。在教育部主办的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和学生技能大赛中获国赛2金、1银、3铜,在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赛奖项 6项,省赛奖项 54项。
两代师表,同步塑造。新时代师专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升本目标,提升办学质量,努力把学校建成省内著名、国内知名的地方性、开放性、应用技术技能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建设技能型社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为实现吉林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师专力量。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大美青海、湟水之滨的高原美丽城市——西宁。学院作为青海省唯一的建筑通信类高等职业院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作出贡献。
学院始建于1978年,2002年经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为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建成省级重点高职院校;2018年荣获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2019年建成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20年建成全省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全省首家“节水型高校”,荣获青海省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记大功集体、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2021年获批青海省“双高”建设计划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
学院占地面积141.3亩,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770人、教职工269人。学院专任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比例达37.26%,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比例达47.71%、拥有二级教授1名,双师素质比例达69.93%。现有省级教学团队6个、青海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135高层次人才”4名、省级优秀专家人才1名、省级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名,青海省“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项目“领军人才”、“教学名师”各1名、全国先进工作者1名。开办紧贴行业需求的建筑通信类专业30个(含方向),建成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4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为我省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呈现“进口旺、出口畅”的良好态势,先后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建设人才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是青海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通信行业人才培养基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被国家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建设行业紧缺型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砥砺奋进四十载、牢记使命育新人。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学院将永葆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在省教育厅、建设厅的坚强领导下,砥砺“三牛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科学谋划“十四五”,立足省级“双高”建设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快推进校区迁建工作,立足新目标、踏上新征程,共同谱写学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是浙江省唯一、全国极少专注“数字安防”领域人才培养的公办全日制高职院校,由温州市人民政府联合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和浙江省公安厅共同发起创立。学校始终秉持“崇德尚能 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秉承“错位发展、特色取胜”的办学理念,以赶超跨越发展之姿推进学校内涵建设,入选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教育部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工信部第一批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单位、教育部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位于温州市瓯海区,背靠华亭山脉,毗邻温州高铁站,规划占地约1000亩,总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1亿元,馆藏图书110万册。现有在编教职工520余人,高级职称占22.52%,硕士在专任教师中占比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拥有省“151”、浙江工匠、市d类等高素质人才,拥有一批省级中高职一体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省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设有安全管理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应急技术学院、创意设计学院、新能源装备学院、智能建筑学院、公共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二级学院,开设30个专业,在校生超万人,拥有省“十三五”特色专业3个和省市级重点专业(群)9个。根据金平果2023高职院校排行榜,安全智能监测技术排名全国第2,在安全专业类高职院校排名跃升至全国第5。
学校全面加强党建引领,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了“思政课程 课程思政”的思政教育全域化大格局,课程思政覆盖率达100%,成功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省高校党建标杆院系、省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工作室,入选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第二批研究基地,培养了一批省市“两优一先”、担当作为好书记等荣誉获得者。2023年,学校荣获亚运会先进集体、市机关万人双评议满意单位、在温高校党建述职优秀。
学校打造人才培养高地,以培养“数字工匠”“安防专家”为目标,是唯一入选应急部首批“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场”暨应急管理学院建设试点高职院校,获评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承办物联网技术应用、矿井灾害应急救援大赛、消防灭火系统安装与调试等多项省级一类职业技能大赛,承办大数据集群运维管理、无人机、室内设计等多个专业的省级及以上行业赛事,其中学生职业技能竞赛获奖国家级14项、省一类一等25项,毕业生去向落实率稳定在98%以上,毕业生三年后就业竞争力排名跃升至全省第8。双创教育逐步迈入全省前列,建成省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省级众创空间、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省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地。
学校研发水平实现跃升,进入2023年中国高职院校科研与社会服务竞争力排行榜全国高职院校前15%。牵头建设全国智慧安防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参与建设16个产教融合共同体,担任6家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设立了温州市自然灾害遥感监测预警重点实验室、温州市天空地态势感知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市级科研平台和2个市级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市级科普基地、26个校级科研机构,发表各级学术论文近1000篇,其中sci近100篇,获得各类专利软著超500件,市厅级及以上项目立项超400项。
学校赋能地方产业发展,紧密围绕新能源、数字经济、数字安防等战新产业,牵头打造温州市新能源学院、温州数据学院等赋能地方发展的“安防矩阵”。积极投身数字中国、平安浙江建设,近3年来横向项目技术服务到账年均额超1000万,创新平安温州安全生产标准建设和管理体系,承担了温州市智慧应急一张图、天地空一体化态势感知场景建设等省市县数字化项目73项,其中列入省市数字化改革“一本账”重大应用11项,入选省市级试点、最佳实践或最佳应用9项,荣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优秀工程奖4项,在温州市空间治理和城市安全领域参与的数字化改革项目占比达60%以上。连续主办4届温州国际设计双年展,影响面达30个国家和地区,累计2.9万余件作品参赛,助推温州创建全球时尚产业“设计之都”。精准回应企业行业、政府机关等多主体人才培养需求,开展社会培训8.5万余人次,成为全省唯一的1 x“物联网工程师实施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全国师资培训基地。
学校突出特色育人内涵,打造了“准警务化、准军事化”特色育人品牌,建立“校警军企”四主体联动机制,成立“安防飞鹰连”,培养具有“忠于祖国、勇于担当、善于执行、严于纪律、敢于创新”五强特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退役学生斩获国家奖学金特别奖、“浙江省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之“军营大学生战士典型人物”。2021年以来承接了温州大学等52所学校的军训,首开全国非军警类高职院校为本科院校开展军训的先河,学校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自主试点单位、国防部军训试点单位,获评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学校、省4a级平安校园、省绿色学校、省征兵工作成绩突出高校,国防教育特色鲜明。
未来,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发扬“安防精神”,发挥“安防力量”,全力向建成一所地方离不开、省内有地位、国内有特色的安防领域头部院校目标进发。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