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传媒职业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canvas,请升级你的浏览器。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江西传媒职业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隶属江西省广播电视局。建校30多年来,为国家和江西新闻出版广电传媒行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专业人才,是目前全国培养新闻出版及广播影视专门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   ...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791-88264288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学校排名
2413名 人气值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哈尔滨城市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哈尔滨城市职业学院是经黑龙江省政府批准,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主管,国家教育部备案是以医药卫生专业为主的综合性普通高校。学校设有中专部、大专部、专本衔接管理中心、重点专业建设科研中心和中医药研究院大学创业基地。学校位于哈尔滨市,坐落在国家著名旅游区金上京新华开发区,办学基础雄厚,校园文化气息浓郁。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图书47万册,拥有现代化的阅览室、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中心、计算机电教中心、多媒体教室、形体训练室、空中乘务训练舱、护理实训室、护理仿真模拟医院、护理助产实训室、口腔医学技术实训室、牙齿修复与美白实训室、中医康复实训室、中医养生实训室、医学美容护理实训室、会计实习室、电子商务实验室、美术设计工作室、动画工作室、微电影拍摄产业园、婚纱摄影拍摄基地影视编辑工作室、影视合成工作室、影视调色工作室、影视后期制作工作室和汽车实习车间等实训场地。其中校内实训基地21个,校外实习基地26个。在《2018-2019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我校教学质量排名位列前茅,在全省87家高校排名中名列高职高专排名第17位。学校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占地面积425.4公项,其中教学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图书47万册,现有教师281人,教授24人,副教授41人,校级名师81人;省校级精品课7门、省市级重点建设专业3门学校共设7个分院,31个专业及方向。学校施行特色培养方案,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学科基础教育。专业布局合理,师资力量雄厚,育人成效显著,现面向全国招生。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一、学校概况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深化内涵建设,把技术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融合,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稳步上升,社会、家长、学生认可度不断提高。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学校下设“六院一部”,分别是工程技术学院、经济信息学院、教育学院、医学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学部,共设置护理、口腔医学技术、工程造价、建筑室内设计、高速铁路客运服务、学前教育、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技术等51个专业,涵盖了土木建筑、医药卫生、装备制造、电子与信息、文化艺术、交通运输、教育与体育、水利、财经商贸、资源环境与安全、公共管理与服务、能源动力与材料、新闻传播等专业大类,建有汽车与机电技术实训中心、经济信息技术实训中心、建筑工程与管理实训中心、建筑施工实训基地、学前教育管理实训中心、高铁、空中乘务实训模拟舱和医学基础综合实验实训室、口腔修复工艺技术实训室等,设施先进齐备。 经过多年的办学沉淀,学校办学成果丰硕。2014年,被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文明办评为“云南省文明学校”。2015年,被云南省民办教育协会评为“云南省民办教育优秀高等院校”,2015年,经云南省教育厅审定,学校顺利通过“内涵与特色”评估。2016年,成为云南省特色骨干民办高职院校建设单位,获批云南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考点资格,每年组织近1000人的“专升本”考试。2017年,经过云南省教育厅批准,获得云南省高职(专科)单独考试招生资格。2017年1月,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017年10月,经过云南省教育厅批准,学校被立项为云南省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17-2018年,学校连续两年荣获“云南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9年,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被云南省教育厅评为“云南省职业院校学生管理15强案例”;学校荣获云南省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是云南省民办院校中唯一一家获得此项荣誉的院校;学校被评为“云南省民办教育优秀高等院校”,建筑工程学院荣获云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生工作部德育教学团队被评为“云南省民办教育高等院校优秀教学团队”;2020年,云南省特色骨干民办高职院校项目、云南省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通过验收;2020年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中《2020中国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评价》课题范围1299所学校,学校蝉联云南省民办专科第一,云南省专科(含公办)第8名,全国1299所学校中排名第429名。2021年1月,被安宁市人民政府授予“花园式单位”。2021年12月,被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工商业联合会授予云南省2021年“铭鼎杯”大学生模拟求职大赛“优秀组织奖”。2021年12月,被昆明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评为“无烟学校”; 2022年,学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队,荣获2022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优秀团队”称号,并得到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以及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的联合表扬。2022年8月,学校《以“三教”改革为抓手推进民办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得云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此外,学校还积极与境内外各高校共建合作交流平台,先后与泰国正大管理学院、泰国博乐大学、韩国培才大学、泰国商会大学、泰国吞武里大学等开展合作交流,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校发展。 二、办学定位及亮点 学校坚持 “立足滇中产业核心区,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工科专业为主、多专业协调发展,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职业综合素养高、专业基础知识扎实、职业技能强、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不断深化产教深度融合,加强校企紧密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建立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密切对接、与加快教育现代化要求整体契合的培养模式,铸造大国工匠精神。通过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的体系化建设,深化现代学徒制和“1 x”证书制度,不断提高学生职业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深度,打造学生专业能对口、岗位能明确、职业能发展的就业竞争力,切实落实“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行动计划”,教授学生生存技能,为学校打造毕业生“就业名片”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三、发展愿景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提升办学层次,彰显办学特色。遵循“识好歹、知进退、懂感恩、守本分、有专才”的校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宗旨,秉承“先成人后成才”的办学理念,始终把为云南培养品行道德高、职业素质优、动手能力强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学校的培养目标,实现办一流的民办高职院校办学愿景。 校训 识好歹、知进退、懂感恩、守本分、有专才 校风 礼貌、整洁、朴实、勤奋 教风 敬业、笃学、严教、善导 学风 勤学、多思、精技、创新 办学愿景 办一流的民办高职院校 办学宗旨 以学生为本 办学理念 先成人后成才 办学定位 立足滇中产业核心区,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工科专业为主、多专业协调发展,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综合素养高、专业基础知识扎实、职业技能强、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培养目标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综合素养高、专业基础知识扎实、职业技能强、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阿坝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阿坝职业学院(原四川民族职业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四川藏区公办综合型高职学院,招生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计划。 学校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富集的阿坝州,坐落于中国古羌城—茂县,距成都157公里,国道213线、成兰铁路(成都—兰州)、茂北路(茂县—北川)、茂绵路(茂县—绵竹)等交通干线贯穿全境,已融入成德绵“2小时”经济圈。校园环境优美,地势平坦宽敞,空气清新,文化气息浓厚,是广大学子求学深造的理想场所。 学校占地面积26.3万㎡,已建成校园面积13.4万㎡,校舍建筑面积10.2万㎡,校外实训基地1000余亩。建有功能齐全的教学大楼和实训大楼,舒适温馨的学生公寓,开阔标准的运动场,藏书15万余册的图书馆。学校设6系3部,即农牧系、教育系、医学系、工程技术系、艺体系、经济与管理系、基础课教学部、继续教育部和中职部,开设高职专业:生态农业技术、畜牧兽医(高原畜牧业方向、藏兽医方向)、民族表演艺术(藏羌歌舞方向)、民族传统技艺(唐卡绘画方向)、旅游管理、大数据与会计、小学教育、护理、软件技术、休闲体育、音乐表演、舞蹈表演、学前教育、导游等14个专业,开设中职专业:幼儿保育。 学校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深化产教融合、校地、企合作和产、学、研、用一体的发展方向,按照精准脱贫的总体要求,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特点、民族地区特色的民族高职院校,培养合格的适应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高技能型人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上海民远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上海民远职业技术学院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唐镇唐陆路3892号,与现代职业教育奠基人黄炎培故居为邻,南靠迪士尼乐园,西临张江高科技园区,区位优势明显。学院为营利性民办高校,全称为上海民远职业技术学院有限公司。是纳入国家正式招生计划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制三年,独立颁发国家承认的大专文凭。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小桥、凉亭、草坪、湖水,相映成趣。富有现代化气息的教学楼、图书馆、实训中心、专家楼、学生公寓,鳞次栉比,矗立在川杨河畔,是读书求学的理想场所。 学校占地120余亩,建筑面积6万多平米,生源遍及上海及江浙皖等全国10多个省市。现有教职工92人,专任教师52人,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所占比例为61.54%,专兼职教师近百人。正副教授及讲师占71%以上,具有高级职称教师所占比例为21.15%,具有双师素质教师所占比例为59.62%。 学校聘请了一批学术造诣深、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知名教授担任学术带头人,其中有3位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学校围绕上海“五个中心”“四大品牌”建设,立足服务“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人才需求,紧贴科技前沿,着眼长远发展,重点发展大数据技术、跨境电商、国际航运、旅游、财经管理、智能制造、艺术设计等一批就业前景好、市场需求量大的品牌专业。 学校遵循“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的职业教育思想,实施“名师聚合、产教融合、校企联合、育训结合”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以培养“技能精、素养高、能力强、国际化”人才为目标,以德树人,严格管理,规范教学,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学校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与名企合作,资源共享,建立了一批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职业教育基地。开展了“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优秀职教生校园分享”、“职业教育校园体验日”等职业教育系列主题活动。 现有经济管理学院、智能工程与技术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新媒体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公共基础部等五院一部。设有电子商务、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方向)、大数据与会计、集装箱管理(集装箱多式联运实务方向)、关务与外贸服务、现代物流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智能医疗装备技术、应用韩语(国际导游方向)、应用英语(国际导游方向)、酒店管理、艺术设计(室内软装饰设计方向)、艺术设计(数字传播艺术方向)、艺术设计(广告视觉传达方向)等十六个专业及方向。 学校面向全国10多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投放招生计划,开放招生专业及方向18个。 学校还与国外高校交流,合作办学,引进国外先进教材,聘请外籍教师授课。学生毕业后除享有国内院校专升本的机会外,亦可到国外合作院校继续深造。 近年来,我校师生积极参与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成绩喜人。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教学团队荣获市级优秀教学团队,1名教师荣获首届上海市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1名教师荣获上海市新长征青年突击手,4名教师荣获上海市育才奖,2名教师荣获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称号,1名教师具有国赛裁判员资格,1名教师荣获上海市职业院校物流管理教师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一等奖,2018年全国职业教育技能大赛高职组上海赛区荣获“智慧物流储配作业优化设计与实施”项目选拔赛团体二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奖,“2018长三角教育协作发展研究中心首届全国职业院校跨境电子商务技能大赛"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6名学生荣获第五届“iecc”报关业务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 学校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上海市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退役士兵教育资助、勤工助学、特殊/临时困难补助等奖助学金。针对中西部地区新生,学校还开辟有“绿色通道”。 近几年来,各类专业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眯,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稳居上海市同类高校前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沙洲职业工学院
学校介绍 · 底蕴深厚的办学历史: 沙洲职业工学院创建于1984年,是一所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全国第一所县办大学,被载入中国高等教育史。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寄语“沙工有如扬子水,不尽人才滚滚来。”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自开办之初长期担任名誉院长,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胡厥文题写校名,知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勤奋、求实、开拓、进取”的校训。 · 独具优势的外部环境: 学院坐落于苏州·张家港市,地处上海、苏州、南京一小时城际圈,区位优势明显。张家港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带,是上海大都市圈重要功能性节点城市,经济繁荣、城市宜居、生态文明、民生幸福,综合实力一直保持全国同类城市前三甲,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联合国人居奖、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创新型县市等一系列荣誉。产业发达、人杰地灵的综合优势,为学院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 实力不凡的办学条件: 学院由政府投资12亿元,占地530亩,校舍面积23万平方米,建筑风格现代、基础设施先进、环境生态秀美、文化气息浓郁,教学、实训、科研等设施设备先进,拥有多个国家级、省级实训基地、科技服务平台。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学位的占75.4%,有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近40人。 · 服务发展的专业设置: 设有建筑工程与设计学院、纺织服装与材料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数字化与微电子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35个专业,其中有5个省高水平骨干专业、1个省高水平专业群。建有1个央财重点建设实训基地、2个省高职实训基地、1个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获国家教育成果奖1项,省部级教育成果奖8项。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学院为学生搭建国际交流学习、专转本、专接本等平台,促进进一步深造。 · 令人瞩目的办学成就: 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师生在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的技能大赛以及教学成果技能评比中取得系列佳绩。办学39年来,学院累计培养全日制大专毕业生近4万名,举办多种类型的成人本专科学历教育及企业员工培训。近80%的毕业生留在张家港,成为本地主体产业、重点企业中的骨干,数千人走上高层管理岗位或成功创业。学院服务地方等案例入选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 以生为本的育人设施: 学院为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高水准的技能训练助力学生在全国大赛中摘金夺银;高品位的创业园和众创空间成为地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张靓丽的名片;一流的图书馆、体育馆、大学生活动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等,丰富了学生的课外学习、创新创意、文艺娱乐、健身锻炼等业余活动;学生公寓、美食广场的优良服务营造“家的感觉”。 · 再创辉煌的办学愿景: 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根植张家港、融入张家港、服务张家港”的办学理念,抓住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机遇,努力打造人才培养高质量、服务社会高效能、管校治校高水平的新时代地方职业院校,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作出新贡献、创造新辉煌。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沈阳北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沈阳北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北软)是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2012年3月)备案、以工科为主的全日制民办高职学院,前身是成立于2001年的首批省级示范软件学院——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北方软件学院。学院坐落在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沈北路53号。 建院以来,形成了集研究开发、人才培养、成果产业化为一体的产、学、研人才培养和就业基地,紧密结合专业实际,打造多个教学实践平台即格微协同翻译生产线(国家级教学实践平台)、航空发动机知识化设计支撑平台(国防专项教学实践平台)、工艺规程协同编制平台(国防专项教学实践平台)、专题情报平台(省级专项教学实践平台)、格微协同协作平台(省级专项教学实践平台)、数字生态校园平台(省级专项教学实践平台)、智能巡检云平台(省级专项教学实践平台),形成了特色的计算机与安全专业群(省级示范专业)、航空与智能制造专业群(计算机 数控 航空)、大数据与商务专业群(计算机 外语 商务)、数字设计专业群(计算机 创意设计)、软件与人工智能专业群(智能 软件)。 培养了万余名深受国防、兵工、航空航天、装备制造、软件“互联网 ”应用等行业领域的大中型国有企业、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型工业化企业欢迎的计算机、航空、数控、电子商务、外语和数字媒体类专业人才,是辽宁省技能型领军人才和实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作为辽宁省唯一具备航空特色的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国航空企业急需人才的输送基地。作为软件开发和软件服务产业的领头羊,是辽宁省软件开发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作为国家两化融合排头兵,是沈阳经济区两化融合的重要基地。承接多个国家重大项目,是国内最大工程资料协同翻译基地。毕业生考取专升本比例高,是为省内高校输送专升本人才的优质生源基地。北软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青春号 众创空间”,是大学生众包众创的综合性的服务平台。 学院自创办以来,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办学体制优势,始终秉持“爱的教育”和“快乐学习”的教育理念,紧密结合国家和辽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和高职类学生身心特征,锐意改革,全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并重,技能为要,多措并举,注重质量。 建院以来,秉承“格物致知 见微知著”的校训,始终坚持依法治校,规范办学。以“资源共享、多元开放、高效实用、争创一流”为发展目标,形成了“感恩爱国 求实创新”的校风、“笃学乐教 静思翔远”的教风、“崇德尚学 践行励志”的学风。学院以“爱的教育”理念引领构建的“感恩、爱国、励志”三位一体递进式德育工作体系和以“快乐学习”理念引领构建的“开放式”教学管理工作体系已成为鲜明的办学特色,彰显了新学校、新体制、新理念、新模式、新实践、新成效的巨大优势。办学实践已经取得优异成果,先后获得全国高校互联网应用创新大赛一等奖,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两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五项,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两项、二三等奖十余项,沈阳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十余项;辽宁省党史学习在线答题荣获“优秀组织奖”,辽宁省高校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荣获“优秀组织奖”,辽宁省高校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荣获“三等奖”,沈阳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荣获“三等奖”等奖项。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2014年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计算机专业群2017年入选辽宁省职业教育高水平特色专业群,成为省内民办高职院校唯一的代表。2021年10月,辽宁省教育厅发布《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对职业教育2021年现代学徒制示范专业评审结果的公示》,我院申报的软件技术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双双入选“现代学徒制示范专业”。辽宁省教育厅发布《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对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兴辽卓越院校和兴辽卓越专业群立项建设单位评审结果的公示》,我院申报的计算机专业群和航空智能制造专业群双双入选“兴辽卓越专业群建设项目”。2022年,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一等奖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有一名教师获省级教学名师(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2023年,我院信创产业学院获批辽宁省兴辽产业学院。 学院设有信创产业学院、数字媒体系、航空工程系、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劳动教育教研部、军事与体育教研部、美育及艺术教研部、就业指导教研部,纪委监察处,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党政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学生工作处(武装部)、保卫处、教务处、教学督导组、招生就业处、发展规划处、后勤管理处、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办公室、产教融合办公室,实践中心、信息与网络中心,团委,图书馆等单位。 学院现设有30个专业及方向,分别是民航安全技术管理、无人机应用技术、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机械设计与制造、移动商务、跨境电子商务、云计算技术应用、农村电子商务、建筑室内设计、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空中乘务、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电子商务、数字媒体技术、飞机机电设备维修、动漫制作技术、应用英语(涉外事务)、移动应用开发、数控技术(工业软件应用)、建筑动画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工业软件开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信息安全技术应用。 学院与其举办者沈阳格微软件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格微公司)深度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面向全院所有专业实施双元育人。格微公司是以两化融合、产教融合为核心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经历了从大学研究室、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软件学院和产业园区近30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集研究开发、人才培养、成果产业化为一体的产、学、研基地。格微公司作为多语言协同翻译技术国家与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创新平台)和教育部批准列入的先期重点建设培育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国家级),是面向北软和市内、省内其它高校及有关行业的软件与大数据人才及两化融合应用人才培养和创新人才孵化基地、机器翻译产业基地和翻译人才培养基地。 在工业互联网进入发展快车道的关键时期,学院的产教融合单位沈阳格微公司的“链上辽宁”产业服务平台打造了跨企业数据共享服务平台,集聚了辽宁30余万户工业企业资源,万家规模以上企业同北软进行深度“产教融合”,设置订单定向培养班,确保北软学子好就业、就好业。目前,我院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在全省专科、本科共100余所院校中排名第三,我院所有招生专业均100%推荐就业单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2年,总占地面积1200余亩,拥有两个校区,15个二级学院。目前开设了15个专业大类下的45个高职专业,5个高本衔接的本科专业,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技术、现代纺织技术、园艺技术专业群为龙头,旅游管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油气智能开采技术专业群为骨干,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学前教育专业群为补充的专业群建设体系。现有全日制高职、中职在籍学生14328人(高职14103人,中职228人),教职工725人(含援疆教师12人),其中专任教师617人,认定的具有“双师”资格教师128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254人、博士学位教师5人、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141人、国家行业指导委员会教学名师3人、自治区高层次人才3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人,自治州优秀专家8人,专家人才库专家8人。 现为第三批自治区优秀高等职业学校立项建设单位、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典型案例单位、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职工模范之家、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自治区依法治校示范校、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示范校、自治区首批工匠学院、自治区教育系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与实践基地”培育单位;自治区机电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自治区“1 x”特殊焊接技术组长单位、自治区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研究会科研统计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纺织服装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煤炭煤电绿色发展产教融合共同体、新疆汽车职教联盟、新疆电子信息职教联盟、新疆智能制造职教联盟、河北—巴州纺织服装职教联盟和巴州职业教育联盟理事长、秘书长单位,新疆旅游教育联盟、新疆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研究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成功申报全国“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平台、国家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院校、自治区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试点、被认定为2023年度自治区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贵州工贸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贵州工贸职业学院是2015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位于风景秀丽、百鸟之都、阳光之城的贵州省威宁县草海之滨,是非常典型的低纬度、高海拔、多民族地区高校。学校现有在校学生9000余人,教职工628人,校园占地750亩,建筑面积23.69万平方米,馆藏图书87万册,教学仪器设备6118.08万元。 学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学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健全人格 复合知识 实践能力的“三元育人”校本理念,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铸校、特色兴校”发展战略,开展抓规范、抓特色、抓成果、抓“两服务”贡献度(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四抓”工作范式,不断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学校依托集团化办学优势,对接区域产业发展,强化资源配置,优化专业布局,围绕“新能源”“智能制造”“现代商务”“健康服务”“高雅艺术”五大行业,设置了智造工程学院、现代商务学院、国防教育与体育学院、生态医药与康养学院、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基础教学部等7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了机械设计与制造、工业机器人技术、大数据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药学、中医康复技术、艺术设计、音乐表演等31个专业,配套建设了工业机器人、电子技术、机械数控、大数据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光伏工程技术、汽车服务工程、会计、电子商务、护理、中医康复、药学、健康管理、绿色食品加工、健身体育、音乐表演、舞蹈表演、艺术设计等29个校内实验实训基地,还有广播电视中心、图文信息中心、体育运动中心、民族艺术中心、大学活动中心和创新创业中心等大学生文化活动场所。 学校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注重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实施引企入校、开放办学,赋能产业升级、乡村振兴。先后与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威宁金元智慧能源有限公司、深圳 风向标产教融合科技有限公司、用友集团、湖南工控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一品鲜食品有限公司、乌撒阳光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等省内外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开展校企深度合作,组建了乡村振兴产业学院、新能源产业学院,实行校企联合招生、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校企共建共享集企业生产经营基地、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以及技术研发、协同创新等功能为一体的黔货出山电商中心、现代食品产教融合中心、光伏电站实训基地等一系列校内生产经营型实习实训基地,作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创设学校人才培养的真实职业环境,开展浸润式实景、实操、实地的项目化、任务式实践教学,构建“专业共设、方案共制、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培、基地共建、项目共研、成果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工作机制,探索实施“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课赛结合、课证融合”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聚焦“岗、课、赛、证”综合育人。 学校遵循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坚持内涵式高质量特色发展。依托低纬度高海拔地域特点,创办了“高原预征班”“高原体训队”,为高原部队输送更多对党忠诚、素质过硬、作风扎实、能打胜仗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开展“双养工程”(即教师养德修为和学生素质养成教育),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及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完善立德树人工作体系,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办学模式和育人特色,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适应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的能工巧匠和爱岗敬业的“工贸之星”,学校获得“教实学、育真才、严管理、优就业”的良好赞誉。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广元中核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广元中核职业技术学院是由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全额出资举办,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核工业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学校是中国核工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首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秉承“两弹一星”精神和“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践行“强核报国 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为中国核工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高技能技术人才。 学校位于女皇故里---四川省广元市,占地300余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建有与各专业配套的核电建造实训中心、焊接加工实训中心等教学实习实训中心40余个,校外实训基地100余家;现有职工数100余人,副高职称以上教师41人,硕士学历教师19人;中国核工业集团特聘专家32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中核集团首席技术专家8人。 学校开设有全国独有的核电站动力设备运行与维护、机电设备安装技术(核工程方向)、电气自动化技术(核工程方向)、焊接技术与自动化(核工程方向)、工程测量技术(核工程方向)、安全技术与管理(核工程方向)等专业,满足了核工业事业发展和适应“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战略需要,填补了中国高等教育在核工业行业的空缺。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核集团)是经国务院批准组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我国战略技术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集团。作为全球率先进入世界500强的核工业企业,中核集团拥有1400余家成员单位,现有职工约16万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3人,资产规模超万亿元,连续17年国资委考核a级,党建责任制考核、脱贫攻坚考核、董事会建设考核等均名列央企前列。学校作为核工业技能人才定点培养单位,与中核集团“协同育人、订单培养、定向就业”,学生毕业后定向就业到中核集团。 迈入新时代,谱写新篇章。学校将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为核工业和区域经济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贡献力量,发挥品牌优势,重视社会服务,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以坚定的信心、豪迈的气魄、百倍的努力,全面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以“强核报国,创新奉献”为己任,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创造新辉煌!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为始建于1936年的省立佛海简易师范学校。2001年7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原西双版纳州民族师范学校、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大学、西双版纳教育学院三校合并成立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2年,建成首批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2013年,通过云南省高职院校特色评估;2016年,入选“2016年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2019年,“中泰‘一带一路’应用型泰语人才培养项目”入选第二批“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 2022年获得澜沧江—湄公河职业教育联盟“服务卓越奖”。截至2022年底,在“梦空间”发布活动数连续六期登上全国高校第二课堂活动发布数量前50名。 学院分新老校区两部分。老校区座落于风光旖旎,景色优美,享有“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具影响力旅游目的地”的著名旅游城市西双版纳州首府景洪市中心,占地158亩,建筑面积63551㎡;新校区位于勐腊县勐仑镇,地处澜沧江-湄公河支流罗梭江江畔,毗邻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距离国家级口岸磨憨172㎞、国家级口岸关累68㎞,占地1232.02亩,建筑面积253808.42㎡,投资17.4亿元,规划在校生规模为13000人。新校区的建成并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学院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层次,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办学特色鲜明、区位优势突出的边境“国门”高职院校提供了基础保障。 截至2022年1月,学院全日制在校生12308人。在职教职工414人(其中教师299人、管理教辅人员101人、工勤人员14人、)。具有博士后、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历和在读博士、硕士136人;高级职称75人,“双师型”教师113人。有基层党组织14个,其中党委1个、党总支部1个、党支部12个;现有中共党员305人,其中在职党员213人、离退休党员66人、学生党员26人。 学院设国际交流学院、师范学院(公课部)、医学院、旅游财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中等职业教育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开放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部、中心)。设置大专专业43个(常年招生22个),其中省级特色和省级重点建设专业5个(学前教育、应用泰国语和傣医学3个专业为云南省高水平骨干专业)。“十四五”期间,学院拟新增护理、园林工程技术、文秘、傣医学、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等24个专业,将为社会培养提供更多更好的职业技能人才。 建有多个实习实训基地,形成了“校内、校外、跨国”三结合的实训体系,具有较为完备的实验实训条件。自2001年以来,学院培养各类人才4万余人,培训各类人员8万余人,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95%以上。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对外合作交流,以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富民兴边、睦邻安邦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发挥着重要作用。数以万计的毕业生成为西版纳及周边地区各行各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学院的办学经验及办学成绩得到了西双版纳及周边地区的广泛认可。李岚清、刘延东等领导先后来校视察,对学院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亲切关怀。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创新党建工作新路径,探索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引领学院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奋进。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