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创立于2016年,同年正式纳入国家普通高考招生计划,颁发国家普通高校毕业证书,目前在校生超过9000人。是一所区...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769-89989999,0769-89989601,0769-89989602,0769-89989603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民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学校排名
176名
校友会高职ⅲ类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空军勤务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勤务学院始建于1954年,是一所集空军后勤与装备指挥、技术、管理于一体,覆盖军事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高等军事院校,肩负培养能打胜仗高素质新型空军后勤与装备保障人才的重要任务。
1954年10月,空军勤务学院在山西太原组建成立,在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学院先后数易其名,经过了初建、重建、调整前进和快速发展四个阶段。2003年12月更名为徐州空军学院,2012年4月更名为空军勤务学院,定位为学历教育院校,主要承担空军作战后勤和装备保障研究生、本科生教育,以及生长干部和现职干部的任职培训,是全军培训规模较大的院校之一。
学院办学环境宜人,校园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两汉”文化发源地——江苏省徐州市市区,北依九里山古战场,南临陇海铁路和黄河故道,占地1300余亩,院内绿树成荫、环境幽雅,素有徐州市“北花园”之称。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始建于1958年,前身是与共和国同龄的五〇一厂业余工学院。2004年7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为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是我国铝行业系统内唯一的一所高职院校,是国家首批“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是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行业试点院校,是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是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工继续教育基地。2012年7月,全国首个由中央企业牵头组建的紧密型、行业性职教集团——中铝职教集团在学院挂牌成立。2016年7月1日和2017年11月14日中铝集团党组依托山东企业和山东铝业职业学院分别成立了中铝党校和中铝大学。学院先后荣获全国企业管理培训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职工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职工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企业教育培训先进单位、全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进单位、中国有色金属行业职工教育先进单位、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技能优秀鉴定站等荣誉称号。2019年4月学院主办单位——山东铝业有限公司成为教育部首批24家“产教融合型企业”之一,同时学院被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院校”、公司被评为“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企业”,“校企相融、产学互动”的办学特色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
学院总占地面积1674亩,包括淄博和威海两校区,其中威海新校区总占地面积约924亩,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一期占地面积约597亩,建筑面积19.7万平方米。
学院设立了智能制造与物联网学院、商学院、互联网学院、冶金与建工学院、思政教学部等9个教学单位,拥有工业机器人、有色冶金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等39个专业,形成以有色冶金技术、有色机电为特色的专业群,其中有色冶金技术、炭素加工技术专业为山东省所独有。各类在校生2.3万余人,历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办学六十多年来,为有色金属行业和山东省地方企业培养输送了6万余名懂经营、会管理、能操作的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名符其实的铝行业技术人才“摇篮”。
近年来,学院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企业办学模式,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改革和教育教学实践,逐渐积淀并形成了“五个相融”的企业办学特色、“三个三分之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三个阶段”的实习模式及“三个维度”的素质培养模式,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落到实处。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于2002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并经国家教育部备案,是我国中部地区第一所专门培养具有外语特长的高级技术型、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普通高等职业学院。
校园占地面积610余亩,建筑面积27.21余万平方米,教学生活设施齐全。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928.56余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70.65万册,电子图书61.7万册。在校生9977人。学生寝室设有卫生间、空调、热水器,校园wifi全覆盖。教学楼
目前,学院共设有34个专业,其中“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专业为湖北省品牌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强势就业专业。
学院紧贴社会需求办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创造了优越的实习实训条件,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54个,校外实习、就业基地109个。为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学院还专门建起了功能全面的多语种外语自主学习中心(包括400余座的开放性外语自主学习室、同声传译实训室、教学录播厅、教学影视观摩厅、境外广播电视卫星接收站等)。
学院组建富有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教师四百多名,其中专任教师444人,兼职教师249人,高级职称教师123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74人,拥有11位“楚天技能名师”。为加强外语教学,体现国际化办学特色,学院聘请了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十多名专职外籍教师进行外语教学。
学院坚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技术型、服务型人才为办学定位,以“外语 专业技能”为人才培养特色,积极推进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托“高级护理”和“动车乘务”专业获批两个省级名师工作室,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多次获省委高校工委和省教育厅的表彰奖励。
学生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国家级、省级的各项职业技能竞赛中争光夺奖,捧回了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湖北赛区一等奖、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湖北省翻译大赛三等奖;“用友杯”全国信息化技能大赛二等奖;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二等奖、三等奖等多项省级及省级以上荣誉。多名青年教师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微课大赛中夺得二等奖和三等奖。
为了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学院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以及武汉“8 1”城市商业圈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双方合作建立了10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采取“2 1”模式,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并在实习过程中实现就业的双向选择。学院充分发挥地处武汉光谷核心区的地理优势,与武汉市东湖高新产业开发区管理局建立密切校政合作关系,在政府人才部门主导下,学校融入区域发展,专业融入产业发展,定向为高新技术开发区企业培养配套服务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全省同类高校的前列。
2009年“武广”高铁正式运行,学院抓住机遇与铁路部门深度合作,定向培养高铁动车乘务员。目前学院与武汉铁路局、南昌铁路局、上海铁路局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已定向培养及输送了2200多名高铁动车乘务员,成为名副其实的动车乘务员培训基地。2013年5月,学院加入“湖北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与武汉铁路局合作建立的实习实训中心被批准为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学院与万豪国际酒店集团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引进国际酒店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服务理念,定向培养五星级酒店经营管理人才。日语、韩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小语种是学院的特色。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大战略逐步推进以及经济建设转型升级发展,小语种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学院的应用英语、应用法语、应用西班牙语、商务日语毕业生具有很好的发展空间,供不应求。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管理、商务、护理、汽车技术服务是学院传统优势专业,均建立有稳定的实习和就业基地,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始终保持高水平。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西班牙等国家以及台湾地区的高等院校开展合作办学,学生在校期间可选送到上述高校短期交流学习,毕业后可以申请到上述合作院校继续深造本科和硕士,已有500多名学生通过国际合作办学渠道,走出国门,提升学历层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天津艺术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天津艺术职业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经天津市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立的国办全日制艺术类高职学院,其前身是具有64年历史、被教育部、文化部评定为“国家级重点艺术中专”的天津市艺术学校(原天津市戏曲学校)和具有34年历史的文化部直属、中国唯一培养曲艺表演人才的专业学校——中国北方曲艺学校。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和服务天津文化强市发展战略为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努力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学院以戏曲、曲艺等传统技艺类专业为骨干,以音乐、舞蹈等表演类专业为支撑,以舞台技术、文物修复与保护、学前艺术教育等文化产业服务类专业为辅助。现设有戏曲系、曲艺系、音乐系、舞蹈系、文化艺术管理系、学前艺术教育系、舞美技术系、思想政治教学部等8个教学系部。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特色鲜明,办学成果显著,在校生参加历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及其他各类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毕业生中更是涌现出许多享誉国内外的优秀演员、演奏员,多人荣获各类国家级艺术大奖,其中有24人获“梅花奖”、28人获“牡丹奖”;戏曲表演、曲艺表演、文物鉴定与修复等三个专业,由文化部、教育部、国家民委授予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
学院自成立以来,积极践行“知行并重、德艺双馨”的校训,整合艺术教育资源,提升办学综合实力,现已成为与天津国际港口城市和中国北方经济中心地位相匹配的艺术人才培养基地。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是湖南省唯一一所公办综合类艺术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前身是1923年创立的湖南第一所专门培养艺术人才的学校——私立华中高级艺术职业学校(简称“华中艺专”或“华中高艺”)。1951年,“华中艺专”更名改制为湖南省艺术学校,先后经历了湖南省戏曲学校、湖南艺术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湖南省戏曲艺术学校、湖南省戏剧学校、湖南省艺术学校等发展阶段。2002年,湖南省艺术学校与1979年成立的湖南省电影学校合并升格为湖南艺术职业学院。2018年,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南、北校区整体搬迁至新校区,坐落在国家级生态湿地公园松雅湖东岸,总占地面积380亩,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校园硬件设施完善,校园环境典雅别致。
华中艺专自创办以来,培养了周令钊、陈国钊、李昌鄂、王正德、刘迪耕、李立、欧阳笃才、陈白一、易图境、谢凯等一大批杰出美术人才。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更是培养了一大批文艺界名人名家:表演方面有李谷一、龚谷音、左大玢、王永光、刘赵黔、贺小汉、黄卓、张也、雷佳、王丽达、瞿颖、沈伟、吴军、周浩、甘萍、杨霞、赵双午、万茜、沈梦辰、刘赛等,美术方面有聂南溪、黄铁山、张方白、冯放、朱辉、毛光辉等,舞台、影视编导方面有李雄辉、刘江、徐瑛、王珂等,他们都是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学校因此被誉为“文艺湘军的摇篮”。
目前,学校是湖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湖南省文明高等学校、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基地、全国文化干部培训基地、全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基地,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
学校坚持艺术为本,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德艺双馨,敢为人先”的校训和“围绕舞台,造就人才;立足文旅,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道路,加强产、学、研融合,拓展职业教育的新理念、新视野,大力弘扬文艺“工匠精神”,积淀了深厚的人文艺术底蕴,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多样化的文化艺术人才。
学校现有5万余名校友、数十位“文华奖”“梅花奖”获得者活跃在国内外文化艺术领域。十多年来,先后创排了湘剧《秦王遣将》《书香天下》、花鼓戏《玩不啰》《五十二家别墅》、音乐剧《同一个月亮》《风华正茂》、话剧《永不凋谢的姊妹花》、革命历史题材花鼓戏《徐特立》等大型原创剧目,获历届湖南艺术节金奖(田汉大奖)、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校园戏剧节优秀剧目金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艺术表演、艺术教育、艺术创作的辉煌,为湖南乃至全国文艺事业繁荣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现设有戏剧、音乐、舞蹈、数字产业、设计艺术、文化旅游6个专业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教学部(体育部)、湖南省艺术学校(中专部)等教学机构;共开设30个专业,构建了以表演艺术专业群为核心,舞台艺术设计专业群、广播影视专业群、文化旅游专业群为支撑的四大特色专业集群,是湖南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单位(a档)。
学校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招生,在高职招生的同时,招录五年制、六年制中专学生进行长期艺术教育培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820人;全校教职工531人,其中专兼职教师422 人,正高职称 37人,副高职称 112人,多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文化部优秀专家、文化和旅游部百名优秀戏曲专业教师、全国档案系统青年档案业务骨干、全国技术能手,多人入选湖南省“121人才工程”、湖南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湖南省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项目、湖南省“芙蓉计划”湖湘青年英才项目、湖南省职业教育“楚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楚怡”名师工作室,获评省级教学名师、湖南省芙蓉教学名师、湖南省中青年骨干人才专家、湖南省职业教育“楚怡”教学名师、湖南省技术能手、湖南省文旅行业标兵、湖南省直系统五一劳动奖等。同时,学校聘请了一大批国内外艺术名家、行业导师来校任教授艺,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升。
新时代,新征程。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将以建设本科大学为目标,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办学特色,以建设高水平专业群为契机,以更加开放的办学理念,勇立文化和科技融合潮头,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非遗保护和文化传承发展,打造具有湖湘特色的全国文化艺术行业高水平示范院校,为湖南建设全国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先行区示范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创立于2016年,同年正式纳入国家普通高考招生计划,颁发国家普通高校毕业证书,目前在校生超过9000人。是一所区位优势明显、办学条件良好、充满年轻活力、朝气蓬勃的学校。
地理区位优越,校园环境优美。学校坐落在粤港澳大湾区科创经济带核心区域——东莞市,位处香港、深圳、广州半小时生活圈,紧邻世界名企华为、广东现代国际会展中心等人才需求旺盛的国家级产业园区,具有独特的区域地缘优势和高新产业发展基础。学校占地面积908亩,主体建设面积52万平方米,投资总额近20亿元。校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何镜堂主持规划设计,以“低碳环保 绿色清新”为建设理念,建筑格调高雅,空间布局和谐,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精髓。教学设施完善,有充足的教学、实训资源,图书馆藏书近32万册,电子图书50万册。生活环境舒适,学生公寓配置优于全国同类高校,教师公寓按星级酒店标准配置管理,是求学和工作生活优选之地。
聚焦现代服务业,构建特色优势一流专业群,目前设有酒店与旅游学院、餐饮与粤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康养与艺术学院等5个二级学院。学校秉持“品牌做优、品质做强、品类做特“的专业发展思路,锚定粤港澳大湾区专业人才需求,持续构建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旅游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电子商务、大数据与会计、计算机应用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护理、音乐表演等9大类专业群,涵盖33个专业,形成了以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引领、5个校级品牌和1个特色专业不断共同发展的态势,有效对接了粤港澳大湾区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
广纳英才,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36人,副高及以上职称88人,硕士学位以上107人,正高职称35人,博士5人。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构建了以具有国际留学背景或具备行业一线工作经历教师为骨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其中酒店管理专业教师60%以上具有海外留学经验,48%教师具有3年以上行业工作经历。
夯实基础,建设高水准实训基地。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办学主线,不断改善实训条件,已建实训基地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实训设备总值3000多万元。建成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设备齐全、可满足“学做一体”和职业培训需要的现代化高仿真实训室62个,工位3053个,包括实训教学酒店、粤菜师傅培训基地、护理助产实训基地、新商科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室、3d动漫实训室、旅行社实训室、会展实训室、餐饮实训室、中式面点制作实训室、钢琴实训室、茶艺实训室、调酒与品酒鉴赏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金融管理实训室、空乘服务实训室、形体与舞蹈实训室、健身与形象设计实训室等。除满足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外,还能提供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和技能考核等社会服务。
校企合作,建设产教融合高端平台。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办公室,为校企深度融合搭建了平台。积极探索校企深度合作途径,在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教育资源共享、教师挂职锻炼、学生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办学等方面成效显著,与腾讯广告、慧科教育科技集团三方共建腾讯数字营销产业学院、腾讯广告创意设计产业学院,与万豪、洲际、凯悦、希尔顿等国际品牌酒店集团建立了 6 个不同类型的校企合作共同体,稳步推进与万豪酒店合作共建的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校企合作项目,与广州市茂名商会、广东万讯网共建广酒-万讯创新创业学院,与睿文教育及南航集团合作共建的空乘实训基地项目,与鼎胜餐饮公司、九毛九集团太二酸菜鱼的订单班项目,与广东贤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签订ai工作大师战略合作,与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以及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签订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项目等,形成了多种合作模式校企合作专业覆盖面达 100%。结合行业特点,与珠海长隆、香港大学、万豪国际等国内外168家知名企业达成战略合作,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卓越班、订单班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
专本有效对接,连通海内外。构建起顺畅的专插本升学路径,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省属本科学校展开高本衔接合作。同时,紧跟“一带一路”战略,围绕“国际化学校、国际化教师、国际化学生”的战略目标,全面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与香港大学space学院、澳大利亚国际酒店学院、tafe西南学院、新西兰科技教育集团、马来西亚泰来大学、泰国商会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与香港理工大学酒店与旅游业管理学院、台湾弘光科技大学等境外大学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为学生留学深造提供多元选择。
学生成长成才,措施保障得力。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学以致用为导向,设立了完备的奖助学贷和创新创业扶持机制,保障学生基本权益,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学校倡导“阳光广酒 释放正能量”的校园文化,推行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潜能的扬长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开展社会实践和文化社团活动。目前,学校已组建读书社、篮球社、琵琶社、话剧社、创新创业协会、英语协会等近30个社团,积极开展篮球赛、演讲比赛、技能大赛等系列竞赛活动,为学生提升素质、发挥特长、完善个性创造了广阔的舞台。近年来,学生在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蓝桥杯、世界咖啡冲煮大赛、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多个赛事中荣获佳绩,共获全国性各类奖项236个,国家级奖项31个,省级奖项99个,市厅级奖项88个。
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就业率位居全省前列。学校与2000多家企业进行长期就业合作,根据企业人才需求推荐优秀学生,让学生实现精准就业。2020届毕业生面向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初次就业率98%以上,专业对口率为6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超过90%。2021届、2022届连续两年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情况在广东省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起薪点4000元/月以上,持续保持了较高的就业质量。2021年广东省创新强校工程排名提升7位。
立足本土,放眼国际。学校秉承“砺志 笃行 求实 致远”的校风,遵循“德能并进,学以致用”的校训,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一流民办高等职业院校为发展目标,致力打造一所兼具本土化特色与国际化视野的行业领军高职院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是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台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专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前身是始建于1937年的浙江省台州农业学校和始建于1921年的浙江省黄岩师范学校,2003年6月两校合并筹建,2007年2月正式成立。学校为浙江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和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实验校,先后获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4a等级平安校园、浙江省治安安全示范单位、浙江省双创示范基地、浙江省绿化模范单位、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等称号,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学校座落在“山海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台州,永宁江碧水三面环绕,生态环境优越,交通便捷。校园占地525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规划用地760亩。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上亿元,纸质图书83万余册,电子图书资料42万余册,报刊560种。下设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乡村振兴学院)、机电与模具工程学院(长鹰无人机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贸管理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人文教育学院、公共基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业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开设园艺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现代物流管理、大数据与会计、学前教育等30个专业,其中国家骨干专业1个,省高水平专业群2个。在校生近万人。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工程,全面实施“1551”人才计划,全力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在编教职工575人,其中副高及以上人才123人,博士、教授49人,“双师”素质教师287人。拥有全国技术能手1人,省级荣誉称号人才10人,市级荣誉称号人才54人。
学校坚持“职教性、地方性、高教性”的办学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互利共赢“双元”育人平台。共建凯华模具产业学院、精雕产业学院、施耐德产业学院、正保智慧财税产业学院、台州湾产业学院等5个实体化运行的产业学院。牵头成立了长三角模具产教联盟、台州市现代农业产教联盟、温台学前教育产教联盟、台州市网络空间安全产教联盟、温台小微金融产教联盟、温台供应链管理产教联盟,其中长三角模具产教联盟成功入围省级产教融合联盟。与三门技师学院合作开展职技融通改革试点。建有绿翼环保检测有限公司、模具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训基地等10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高精模具生产性实训基地被评为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立项省产教融合项目16项(其中省“五个一批”10项),立项市“五个一批”33项。拥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超300个,紧密校企合作单位370余家。积极践行中国特色学徒制,1个案例入选教育部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案例,6个案例入选2021年浙江省学徒制典型案例。
学校秉承“厚德强技”校训,弘扬“老黄牛”精神,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领班”人才。实施“四化教学”,构建“三课联动”,“领班”人才培养探索与创新获得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连续多年学生就业率稳定在97%左右。毕业生留台率逐年提升,2022年已达44.34%。据不完全统计,学校为社会培养了4万余名人才,不少校友成为著名企业家和党政机关的主要领导。
学校坚持育训并重,面向在校学生和社会开展成人专科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可鉴定职业(工种)16个,等级可鉴定职业(工种)10个,获批34个1 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建有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中国模具高级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浙江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浙江省小微企业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基地(模塑产业)等。
新时代要有新事业和新作为。当前,学校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抓住职业教育发展新机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主动服务省委“两个先行”和市委“三高三新”建设,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加快建设浙江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院校接续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烟台黄金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烟台黄金职业学院是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属于大型国有企业招金集团投资兴办(国企办学,公益大学),执行国家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计划,面向全国招生,颁发教育部统一印制的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学历证书,学生毕业时享受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待遇。目前,在校生近12000人。
学院由大型国有企业--山东招金集团投资兴办。招金集团成立于1974年,产业覆盖“黄金矿业、非金矿业、黄金交易及深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房地产和金融业”六大产业,形成集上市公司、全资、控股、参股等公司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集团公司,总资产600多亿元,招金品牌价值近900亿元。
学院校园规划占地总面积1700亩。图书馆6000多平米,藏书40.2万册,数字资源46.6万册,引进万方黄金专题数据库,已成为功能齐全、管理科学,能最大程度满足读者需要、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有效服务的文献信息中心,实现了图书馆文献资源管理现代化,读者服务个性化,馆员素质综合化的工作目标。
学院设9系(院)1部,各专业学术带头人均为黄金行业知名专家教授,配备专兼职教师近500人,其中具有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历的占教师总数83%以上,高级以上职称教师占32.29%。企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近百名,建立了一支学术水平高、专业技能强、素质优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学院坚持“育人校企一体化、师资多元化、教学项目化、开放办学国际化”办学理念。人才培养以服务区域发展和学生就业为导向,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与黄金行业产业链及技术工种精准对接,开设了财务管理、金融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云计算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电气自动化、机械设计与制造、矿业装备维护技术、首饰设计与工艺、宝玉石鉴定与加工、艺术设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运动健康指导、商务英语、矿产地质与勘探、矿山地质、测绘工程技术、环境工程技术、矿物加工技术、金属与非金属矿开采技术、矿井通风与安全、机电一体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软件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数字媒体等41个专业,成为国内首家黄金专业齐全、文管财经协调发展的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获批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2项,山东省一流核心课程2门,山东省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2023年,获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项目1项,山东省髙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研究专项课题4项,省级其它教学科研项目12项;获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获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三等奖3项;获第一届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铜牌1项,“山东省技术能手”2人;获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项;获烟台市职业院校教师全员教学大比武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累计有22人获“烟台市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称号。
学院积极营造尊重技能、创新、创造的良好氛围,培养在校生的“职业自豪感”。学院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省级等大型比赛,成果丰硕。近三年共获奖200余项,其中国家级93项,省级98项。
校园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升级。积极实施“美丽金院、绿色金院”建设理念,基本建设、绿化美化、后勤服务水平进一步提档升级,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评估,学院获“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学院本着“以人为本,德育先行”的教育思想,努力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探索和完善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学院定期组织篮球比赛、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等系列文体活动;创办的地质科创社、测量协会、音乐话剧社团、黄金跑团、琼华汉服社等100多个优秀社团开展特色的社团活动,以此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组织力、策划力和社交力,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感恩教育、经典诵读等书香校园主题活动,培育德育之花,让每个学生心性向善,用善美善行启迪心智,滋润心田,成为德高技精的新时代大学生。
学院努力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科学和谐的育人环境,形成了“笃信好学 盛德日新”的校训、“自信 阳光 认真 专业”的校风、“尚德厚生 教以养正”的教风和“笃学精术 果行育德”的学风。
学院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黄金行业发展为宗旨,与企业联姻、与产业融合,积极探索“产学研融合,校企岗直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校内已建成93个专业实验实训室和1个综合性金工实习车间,可同时满足近4000名学生同时进行实习实训,已建成15个校外实训基地。学院珠宝黄金首饰、宝玉石鉴定、艺术设计等特色专业,测绘工程、装备制造智能化、矿山地质、采矿等优势专业均配备了设备完善的实验实训室。
学院与20余处大型金矿山同处一城,依托周边黄金行业的资源优势,将招金集团拥有世界顶尖级的黄金开采、冶炼、首饰设计制作技术用于学生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学中练,练中学”的技能提升路径。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学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要求,坚持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赢合作;理论实训一体,实习就业联动,与企业联姻,积极探索“产学研融合,校企岗直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河北华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华为5g网络技术专业。与统信国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信创产业学院。与山东招金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梦金园黄金珠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金银精炼有限公司、山东康泰实业有限公司、山东赛菲尔珠宝首饰有限公司、上海黄金交易所、深圳翠绿首饰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百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同心珠宝首饰有限公司、广西黄金投资有限公司等200多家省内外知名企业签订校企共建实习和就业基地协议。与梦金园黄金珠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金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华特磁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烟台鑫泰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签订订单班合作协议。与招远市检察院、山东黄金矿业(玲珑)有限公司签订德育基地合作协议。
学院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业务培训机构认证,成为国内唯一一所拥有以“上海黄金交易所认证培训机构”名义开展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交易从业水平考试相关业务培训、优先参与上海黄金交易所各项业务联合推广资格的高职院校。学院与中国国检珠宝培训中心合作,成为指定的彩色宝石鉴定师和钻石分级师的培训机构。
作为黄金行业第一校,学院为充分保障学生就业,与全国近200家大型企业签订学生就业合作协议。学院2023届毕业生线下双选会用人单位近300家参会,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1万余个。学院在山东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多次公布的150多所高校就业去向落实率排名中均位于前列,连续3年排名榜首。
学院优势明显、特色鲜明,职业工匠精神培育效果明显,先后荣获“山东省培育工匠精神优秀院校”、“烟台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连续3年)、“烟台市工匠孵化基地”、“招远市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招远市工匠孵化基地”等荣誉称号,同时获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业务培训机构认证,成为山东省唯一具备上海黄金交易所授权黄金交易员培训资质单位,也是全国唯一具有黄金交易认证资格的高校。
学院实施“十四五”发展规划,并将“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确定为学院强化内涵建设、攻坚爬坡、特色发展、崛起超越,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声誉的关键期。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紧紧抓住黄金行业和地方产业的发展以及山东职教高地建设的机遇期,主动对接需求,有效融入黄金行业和地方发展,充分盘活和利用各方资源,将行业转型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旺盛需求转化为自身发展的新机遇,做到借力发展、快速发展,实现由“快上规模”到“规模质量双提升”转变,逐步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在育人机制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科学研究、学生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
实施“十二大工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创新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施“十二大工程”即教学名师培育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教育教学研究与应用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校企合作推进工程、品牌专业建设工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工程、卓越工匠培育工程、科技服务水平提升工程、书证融通工程、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工程、“三全育人”体系建设工程。
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高擎社会主义办学旗帜,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黄金行业发展为宗旨,以培养黄金行业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牢固树立质量为先的导向,充分利用“中国金都”的城市品牌影响力和山东招金集团有限公司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及实训条件等方面的行业办学优势,优化育人方式,建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将学院和企业融为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培养学习本领强、职业素质高、专业技能硬,具备终身发展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大国工匠”式人才,努力践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发展创新四大职能,为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全省全国的黄金行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河南推拿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河南推拿职业学院是公办专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其前身是始建于1959年的“河南省针灸推拿学校”及2001年与河南中医学院联合组建的“河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职业学院”,2011年独立升格为河南推拿职业学院。学院是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院校,也是全国唯一以推拿命名的高等职业院校,主要培养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等技能型人才,同时举办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现开设有针灸推拿、中医骨伤、中医学、康复治疗技术、护理、中药学等专业。
学院位于千年帝都、牡丹之乡、历史文化旅游名城--洛阳。北依洛河,南望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东邻洛阳体育公园,西接洛阳理工学院,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酒店、商场、饭店、公园遍布周围,是莘莘学子求学、生活的理想园地。
中医推拿起源于洛阳,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记载:“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这里的“中央”即指洛阳一带,“按跷”即推拿。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针灸推拿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运用银针或手法刺激人体的经络腧穴或特定部位,通过经络感传,调和气血、调整脏腑,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广泛应用于骨伤科、内科、妇科、儿科等疾病的治疗。
中华医学,博大精深,针灸推拿,绿色疗法。60年弦歌不辍。学院充分利用中医推拿起源于洛阳这一得天独厚的中医文化资源优势,继承并发扬光大了中医推拿这个既古老又具有无限生机的特色疗法,打造出了“河洛推拿”金字品牌,在全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目前,学院已形成了以高职、中职、职业培训为主,医疗、保健产业协调发展的多层次办学格局,其办学历史、占地面积、基本设施、办学规模、专业建设、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校园环境及辐射带动能力均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学院占地近400亩,在校生6000余名,环境优美,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楼、体育场、附属医院等教学生活设施完备,图书馆藏资源丰富,教科研设备总值近3000万元。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0多名,省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行业协会知名专家等40余名,涌现出了“感动中原”年度教育人物王建华、硕士研究生导师宋朝功等一批名师、名医。近年来,学院教师先后主持编写了一整套全国高职统编及校本教材,出版学术专著50余部,荣获省、市级教学科研成果奖60余项,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多项,自主开发了具有知识产权的与针灸推拿专业教材配套使用的一整套手法实训视频教程,具有较高的教科研水平。
建校以来,学院秉承“以人为本、承古创新、突出技能、注重质量”的办学理念,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医疗卫生专业人才。他们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技能,稳固立足于北京、上海、广州、杭州、重庆等城市的医疗服务市场,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和社会欢迎,毕业生长期供不应求。
学院积极推动中医文化的国际传播,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先后与美国、德国、瑞士、意大利、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开展学术交流和项目合作,接待了数十个国家的学术代表团参观考察,为中医走向世界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学院的办学成果得到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1999年,时任河南省省长的李克强同志为学院建校四十周年题词。原国务委员司马义·艾买提,原民政部部长崔乃夫、多吉才让;河南省副省长徐继超等领导多次亲临学院视察指导。学院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学校”“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随着我国健康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迫切需要发展、利用好中医药,继承、弘扬好中医药文化。带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沐浴着河洛文化的恩泽,河南推拿职业学院正以奔跑的姿态,朝着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质量高职院校奋斗目标阔步前行!
学院地址:河南省洛阳市新区学府街10号
邮 编:471023
招生专线:0379—65234003、65232020
电 话:0379—65232088、65232001
学院周边环境
一、交通
铁路——陇海、焦枝铁路交汇于洛阳,设有洛阳站,乘68路公交车到校。
高铁——郑西高铁在洛阳设龙门站,乘28路公交车到校。
公路——连霍、二广高速途经洛阳。进入市区——王城大道(开元大道)——学府街——学院
二、宾馆、购物、餐饮
宾馆——学院周边有雅香金陵、钼都利豪、中和酒店、金凯悦酒店、汉庭快捷酒店等。
购物——学院设有小型超市,供应日常生活用品。周边有大张购物广场、丹尼斯百货及众多便民超 市。
餐饮——王府九号会馆、宴天下酒店、宜洛轩酒店、伊盛祥饭庄、中和湘鄂人家、信阳菜馆等高、 中、低档餐饮服务遍布周边。
三、休闲
学院东——洛市体育公园,有体育场、篮球馆、游泳馆、网球、乒乓球馆、射击馆及人工湖等。
学院北——洛河、洛浦公园、西苑公园等。
学院南——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
洛栾快速路通往陆浑水库,嵩县、栾川县等众多自然风景区。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西湖大学
关注
学校介绍
西湖大学是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高等学校,前身为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由施一公、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等发起创办,于2018年2月14日正式获教育部批准设立,举办方是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首任校长由施一公教授担任。
学校按照“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办学定位,致力于集聚一流师资、打造一流学科、培育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努力为国家科教兴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突出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