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canvas,请升级你的浏览器。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是199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辽宁省第一所以“职业技术学院”命名的综合性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其前身为原辽宁省电大盘锦分校、盘锦师范学校和省政府批准筹建的盘锦师专。第一任院长由全国知名教育家魏书生担任。2000...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427-2936777,0427-2936004,0427-6952899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学校排名
171名 校友会高职ⅱ类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是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设立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坐落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的故乡、以黄果树和龙宫而享誉世界的贵州省安顺市。1956年创建于安顺凤凰山麓,2001年8月由安顺农业学校、安顺财政学校、安顺卫生学校、安顺工业学校合并组建。2013年11月,以学校为依托成立安顺技师学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2018年3月,成为贵州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22年1月,成为贵州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栉风沐雨,玉汝于成。近7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德能俱厚、有业乐业”的校训,传承“明理自强、知行合一”的校风,弘扬“教喻有节、修业不倦”的教风,发扬“笃行苦练、日臻新境”的学风,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办学条件完善优越 学校新校区位于安顺西秀产业园区蔡官镇交椅湖畔,于2016年建成投用。校园规划布局恢宏大气,林木葱翠环境优美,是安顺市“园林式单位”,2022年入选全国首批“节水型高校典型案例”,学校图书馆入围“多彩贵州·书香高原”首届最美图书馆名单。校园占地面积约1200亩,校舍建筑面积37万多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1.5亿元。学校设有旅游、经济管理、应用医药、护理、现代农业工程、现代工程、信息工程、学前教育等8个系,其他教学机构5个。建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个,建成全域旅游开放性实训基地、vr虚拟现实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7个。 ——专业建设成果丰硕 学校始终坚持教学中心地位,突出质量立校,打造了服务于全域旅游、大健康医药、商贸物流等六大类共38个专业,建成了医学影像技术、会计、护理3个国家级骨干专业,在全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中获得优质项目26个,建成了省级骨干专业6个、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人才培养基地8个,正在建设旅游管理、健康服务技术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获“技能贵州”项目6个,与贵州医科大学、安顺学院联合举办专升本专业5个。现代工程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入选教育部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智能制造领域试点名单,应用医药系“深化学生实习(实训)考核改革”项目入选全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 ——师资力量持续增强 学校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把提升教师队伍能力素质作为办学治校的重点,拥有一支具有教授和副教授、工程师和技能大师、博士和硕士等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师队伍760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60%,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超过20%。学校现有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大师名师工作室5个;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级职教名师2人;市管专家8名、市级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10名、市级产业扶贫技术专家30余名。教师近年获省级以上表彰13人次,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技能比赛共获奖97项。 ——科研与社会服务并进 近年来,学校科研能力不断提升,教师获得省市级科研项目48项,获得专利授权和著作权124项,公开发表论文190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298部,出版专著16部;建成“虚拟现实开发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安顺山地型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30余个。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3名教师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新华社两次对学校脱贫攻坚工作作专题报道;积极助力乡村振兴,与市乡村振兴局联合成立安顺市乡村振兴技术服务中心,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实施“村干部育苗工程”,帮助关岭自治县沙营镇养牛村“关岭牛”产业形成规模,教师参与制定平坝灰鹅生产技术规程标准和安顺有机茶标准体系;依托具备的国家第98鉴定所、省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中心等资质,近年来完成各类社会培训、社会服务和技能认定63000余人次,有效助推地方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产教融合特色彰显 学校地处安顺市西秀产业园,面向贵安新区、安顺高新区、安顺经开区,产教融合区位优势明显。结合军民融合、大健康、大旅游、数字经济等产业发展需要,学校与市军民融合办、农业农村局、文广旅游局、工信局、商务局、卫健局等市直部门签订合作协议,专业设置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学校先后与德康集团、百灵集团、贵州酒店集团、广州黑格等150余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引企入校、引企入教,共同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精准对接产业升级。学校与企业共同推行现代学徒制,共建“一院两店三园八中心”,共建产业学院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开发黄果树瀑布、龙宫旅游vr实训等教学软件,共同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对外交流不断突破 近年来,学校抢抓东西部协作重大机遇,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和对外交流取得突破。学校承办了2022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文 职业技能”国际汉语师资培训暨来华留学质量研讨会,参加交流周巡展获“最受欢迎奖”,举办“黔中屯堡、共话丝路”国际学生职业教育屯堡文化之旅活动,加入了中国东盟护理联盟。学校积极拓宽“朋友圈”,与贵州大学、青岛酒店管理职院、广东科贸职院、广州番禺职院、广州卫生职院、广州市技师学院等开展广泛交流合作,与广州番禺职院、青岛职院等联合申报成为“贵州省东西部协作示范校”。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何泓博士工作室”在我校挂牌成立,东西部协作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师资培训示范基地在我院挂牌成立。 ——育人质量广受好评 现有在校生14557人,其中高职生12571人。学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成了贵州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学生近来年获得国家级创新创业奖项1项、省级奖项7项,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共获奖971项,其中国家级81项、省级175项,旅游服务类专业连续10年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国家级奖项14项。建校以来,共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10余万名技术技能人才,全省50%以上的放射技术骨干、全市80%以上的护理人员均毕业于我校,现代服务类专业80%左右的毕业生服务于全省旅游、商贸物流等领域一线岗位,工程技术类专业70%以上的毕业生成为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农业类专业为全市农村基层培养了90%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高于全省高职院校平均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党的旗帜高高飘扬 学校坚持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院23个党支部均已完成达标建设,机关第四支部等四个党支部被评为“市级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积极推进教师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双带头人”比例达100%。信息工程系教师党支部被评为首批“全国样板党支部”;现代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入围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单位名单;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文章荣获全国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三等奖;经管系《会计职业岗位实践》课程和教学团队入围了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名单,该系还入选了全省高校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砥砺奋进新时代,凝心聚力再出发。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推进“双高”建设、提升办学质量,优化类型定位、服务产业发展,涵养校园文化、培育时代新人,全力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特色教育强省,奋发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作出安职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介绍 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坐落于享有“月亮之都”、“亚洲锂都”之称的中国生态宜居城市——宜春市。宜春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拥有高铁、高速公路、机场的“铁公机”式立体交通,6条铁路、11条高速公路、1个机场(明月山机场)途经宜春。宜春底蕴深厚,初唐四杰之一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其人其事均典出宜春;唐代韩愈写下了“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的诗句赞美宜春。宜春文风浓厚,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曾在袁州创办昌黎书院,江西第一个状元卢肇、第二个状元易重都是宜春人,鼎盛时期宜春有“江西进士半袁州”的美誉。宜春环境优美,先后获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是赣西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学校的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创办于1906年的高安师范传习所,办学110多年来先后为社会各界培养了6万余名毕业生。1946年更名为江西省立高安师范学校,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被誉为“赣中师苑一杆旗”。2005年并入宜春学院,进入普通高等学校行列,独立培养大专生。2014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为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江西省第一所、全国较早设立的公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位于宜春花博园“熊出没”水世界乐园前,宜居、宜学、宜乐,出行便利,距宜春高铁站约20分钟车程,距袁州高速路口不到5分钟车程,距明月山机场约3分钟车程,市内1路、28路、29路、37路公交车途经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019亩,建筑面积40.4万平方米,硬件设施一流,建有6栋教学楼、6栋学生宿舍、4栋实训楼、2个标准运动场和图书馆、体育馆、美术教育中心、音乐教育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教育培训中心等,是一所特色鲜明的花园景区式校园。宿舍内生活设施齐全,配有独立卫生间、空调、热水、洗衣机、吹风机、直饮水等。 学校设有学前教育学院、初等教育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9个学院,开设了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音乐教育、空中乘务、美术教育、中文、社会体育、商务英语、大数据技术等近3 0个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大专生13000余人。师资雄厚,专兼职教师600余人,副高以上职称150余人,博士(含在读)20余人。学风浓厚,近三年,近2000名毕业生成功考取专升本,学生在全国、全省各类竞赛比赛中获奖300余项;2023年,学校5个师范专业被江西省教育厅授权为教师资格证免试认定试点专业,是省内获授权专业数最多的师范专科学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江苏省教育厅。学校创办于1963年,原名常州市机械职业学校,2002年6月独立升格,现坐落于常州科教城。 学校始终秉持“知行并进”的校训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崇尚技术、开放共享、追求卓越”办学理念,坚持“敬业 爱生 言传 身教”的教风、“谦虚 好学 严谨 创新”的学风,根植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致力于培养适应智能制造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2010年获批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2015年通过教育部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8年获批为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2019年获批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2022年在“双高计划”建设中期绩效评价中获“优秀”等次。 学校占地842亩,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设有9个二级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模具技术学院、车辆工程学院、轨道交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创意设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3个部(文化基础部、专业基础部、体育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4个教学部门。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600余名,教职工760余名。 学校先后获高职院校育人成效50强、服务贡献50强、产教融合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入选《2021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服务贡献典型学校、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获第七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两院院士路甬祥,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等领导先后到学校视察。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强基固本铸魂育人。学校构建“政治引领、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执行有力”党建工作机制,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持续推进“三全育人”改革,构建一体化育人格局。建有全国样板支部1个,培育单位1个,1个党总支获评省“强基创优”培育创建单位,1个书记工作室入选常州市党员教育“3211”工程书记工作室,1个党支部获评市教育局“秋白党支部”。先后获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一校一品”学校、全国机械行业“十三五”思想政治工作50强、江苏省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教学中心地位突出,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校创新“立德与强技目标合一、学生与员工身份合一、学习与劳动项目合一,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三合一、全过程”育训模式,打造人才培养高地。完善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构建了“多元主体、双线运行、三化管理”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变革课堂学习模式、开展立体化学习评价,形成了基于项目学习的高职“全人格”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成果丰硕。构建了“三位一体、三定协同、三赛联动”的专业技能竞赛体系,促进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精神有机融合、螺旋提升。学校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7项;获国家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1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十四五”江苏省职业教育首批在线精品课程18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十二五”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31部、国家精品教材2部、“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29部、“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31部、省“十四五”规划教材9部;主持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并全部通过教育部验收。学生先后获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3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9项;获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1项,“挑战杯-彩虹人生”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大赛国赛一等奖1项,“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铜奖2项。 产教深度融合赋能,校企协同育人增值。学校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链、技术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技术,主动对接长三角、江苏省及常州市智能制造、机器人、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中高端技术与人才需求,共建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工业中心和“共享工厂”等产教融合集成平台;行业指导、校企协同,牵头成立全国机械行业工业机器人职教集团、江苏模具智造人才培养联盟等智能制造领域5大职教集团(联盟);内外联动、校企融通,共建智行机器人产业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等5大产业学院;多点布局、功能集成,持续打造高水平“立体化”校企合作基地,博士工作站、大师工作室等产教融合平台和载体。全面升级“校内智能制造产教园 校外校企合作工作站”内园外站产教合作功能,推进“一群一行业、一专一名企、一师一方案、一生一专项”四维一体产教合作模式与创新实践,形成“内园外站、四维一体”产教融合常州新模式,建设“人才共育、基地共建、人员互聘、信息共享、协作服务和文化交融”产教融合六大运行机制,全面构筑校企命运共同体。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水平整体提升。学校创新“师德立基、能力固本、激励助推、引领全国”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实施“匠心师德”工程,完善建设体系;实施高端人才引培、“双师型”教师培养、“高水平团队”建设等三项计划,分类分级培育工匠型教师;实施以分类管理为核心的教师评价综合改革计划,创设“1 n”教师评价新模式;创建“4211”教师发展平台,搭建校际、校行、校企间常态化的教师高端交流学习机制。学校现有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3个,机械行业智能制造技术(华东)师资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全国技术能手3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5人,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省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个,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1个,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6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1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9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双创博士”2人,江苏工匠2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0人,省“领航•扬帆”计划培养人选2人,六大人才高峰资助对象2人,省五一创新能手5人,省五一巾帼标兵1人。 平台建设树立样板,服务能力大幅跃升。学校作为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构建“多方位、立体化”社会服务体系,形成“技术超市”服务模式,催生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建有7个科研团队、95个社会培训项目团队、28个科技服务平台,积极推进科技平台与地方对接,面向企业推广应用技术和科研成果。“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创新团队”等被教育厅认定为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常州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应用技术研究中心”获科技部立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近20项,授权专利超3000件,校企合作科研成果获科学技术奖20余项。2020年,学校获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学校荣获全国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中国最具社会影响力高校和江苏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等荣誉称号。 国际合作不断深入,校企共创国际品牌。学校构建“四式一化”国际化范式,打造特色鲜明的国际化办学格局。与境外优质大学合作,开展专升本、专升硕项目。建设10个校级外国专家工作室(4个市级、1个省级)。入选“江苏德国高职教育合作联盟”和“江苏美国高职教育合作联盟”,创建“vi”教育资源中心,建成1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校级全英文课程,40门双语课程,为南非高教部建设9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累计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600多名留学生,连续三年获得江苏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电子商务专业、模具设计制造专业被立项为江苏省“十四五”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建设项目。与企业共建“常州机电—德龙镍业印尼知行学院”,开展职业汉语培训;与东非国际大学、埃及中国大学、吉尔吉斯坦经济贸易大学、泰国坦亚武里皇家理工大学共建海外知行学院,推出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软件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标准,联合培养留学生;与印度尼西亚smk 职业学校共建“师资培训中心”,开展3d打印技术、数控技术等师资培训。 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科技日报等主流媒体先后报道学校办学成果,吸引了数百个国内外职教机构及兄弟院校来校交流。 知行并进、智造未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正以更创新、更国际、更包容的姿态砥砺前行,努力为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常机电”方案。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由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与怀化机电工程学校于2003年合并组建而成,学院办学始于1939年,距今80余年历史,实行湖南省农业农村厅与怀化市人民政府“厅市共建、市管为主”的管理体制。著名科学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校工作和生活37年,曾长期担任名誉院长。学院是闻名世界的杂交水稻发源地、国家首批特等发明奖获得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科教兴农先进单位、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教育部评估优秀高职高专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湖南省楚怡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文明高校、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湖南省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学院占地面积1000余亩,有怀化和安江两个校区,校园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4.8亿元,馆藏图书36万册,教学仪器总值8000多万元。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员工457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136人,硕士及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176人。设有思政课部、基础课部、农学园艺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信息与设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商贸旅游学院9个二级学院(部),开办32个高职大专专业,面向全国14个省市区招生,学生规模10000余人。学院已成功入选湖南省楚怡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种子生产与经营、畜牧兽医、旅游管理三个专业群成功入选湖南省楚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计划。建有农业生物技术、畜牧兽医、机械制造、建筑工程、计算机实训、商贸管理等9个实训中心及62个实训室,拥有中央财政支持专业3个(种子生产与经营、畜牧兽医、建筑工程技术)、省级特色和精品专业1个(种子生产与经营),省级骨干专业2个(种子生产与经营、畜牧兽医),是中国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湖南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 办学80余年来,培养了以李玉才、李必湖、向其柏、陈锦屏、邓华凤等为代表的10万余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高素质技能人才和管理精英,研究出“南优2号”“y两优263”等杂交水稻新品种46个,选育出金秋梨、大红甜橙、安江早香柚、安锦一号葛、雪峰乌骨鸡等果树作物新品种和禽畜良种30多个,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学院开展的科技服务、培训及各种农业新品种推广,为武陵山区产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先后获得以国家首批特等发明奖等为代表的国家级奖8项、省部级奖25项。 学院将紧紧围绕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托市场办专业,办好专业兴产业,兴旺产业促就业”的办学思路,坚持走“内涵式、有特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定不移推进申办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工作,凝心聚力为“办一流职院、育一流人才”而努力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创建于2007年,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山东省菏泽卫生学校,至今已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占地744亩,建筑面积10余万平方米。实验(实训)室100余个,实验仪器设备2000余台(套)。教职工487人。全日制在校生近15000人,面向全国20个省(自治区)招生。学院是教育部“1 x”老年照护、母婴护理、失智老年人照护、婴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单位、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研究中心、省精神文明单位、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家政师培训示范基地、省外派劳务培训机构、省工友创业实训基地。 办学体系健全完善。学院扎实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了权责明确、科学有效的院系二级管理体制。现设党政办公室、组织人事处、宣传统战部、纪委、教务处、学生工作处等15个行政处室,护理系、助产系、家政管理系、医学康复系、医药技术系、早期教育系,思政部、继续教育部、中专部9个教学单位和图书馆、信息中心、实验中心、家政研究中心、家政服务中心、附属医院6个教辅单位,在菏泽市牡丹区职教园区设立教学点。2020年10月,市政府研究通过将我院迁址菏泽城区办学。 专业设置优势突出。现开设护理、助产、口腔医学、针灸推拿、康复治疗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医学影像技术、药学、药品生产技术、家政服务与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空中乘务、高速铁路客运乘务、早期教育等26个大专专业和13个中专专业,涵盖了医药卫生公共服务、药品制造、交通运输、文化艺术、财经商贸、教育等专业大类,打造了医药卫生、医养结合、现代服务和早期教育四大专业群,构建了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立交桥。其中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为“三•二”专本贯通培养专业,护理、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康复治疗技术、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为国家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省级特色建设专业,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全国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 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学院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引智入校”工程、“人才振兴”计划和“教师名优”战略,引进和培养了一批在国内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专兼结合、富于创新的新时代教师梯队,其中教授、副教授109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150人,“双师型”教师189人,市级以上优秀教师3名、教学名师5人,县级以上拔尖人才8人。 人才培养成绩斐然。学院狠抓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因材施教,育训结合,在省级以上护理、助产、康复、口腔、家政等专业技能竞赛中成绩名列前茅,累计向医药卫生、社会服务等一线行业培养输送了近10万名高素质技能人才,累计完成省级以上科研项目65项,主编参编教材著作100余部,各级各类期刊杂志发表论文500余篇,打造省级精品课程5门、院级精品课程13门,成为鲁西南职业教育战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建立了“就业办公室、系部专干、辅导员”三级就业服务网络,定期开展就业创业指导,积极组织线上、线下就业推介会,为毕业生牵线搭桥,与省内外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连续三年毕业生就业率达86%以上。 合作交流广泛深入。学院不断拓展对外合作交流,与苏州二叶制药有限公司、北京东方蒙特梭利信息科学研究院、山东凌燕航空有限公司、水发集团有限公司等开展深度合作,构建了“专业共建、教材共编、师资共训、人才共育”人才培养新体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学院、韩国南首尔大学、济州大学、菲律宾圣保罗大学、台湾大仁科技大学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教师培训、科研合作、就业创业、学生互派研修等方面开展了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先后选派15名学生赴国外就业。 文化育人特色鲜明。坚持育训结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职业道德熏陶和职业素质养成为核心内容,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武装师生、教育师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组建了35个学生社团组织,建立了红色文化走廊和校园文化长廊,塑立了南丁格尔塑像,把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纳入人才培育全过程,构建了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促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了大批职业素养高、理论知识实、业务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 “十三五”以来,学院党委确立了“‘一校两区’办学、创建区域特色鲜明的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的奋斗目标,学院将立足鲁西南、服务山东、辐射全国,坚持以学历教育为主体,以科技开发、社会服务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办学格局,大力实施提质培优、特色发展、校企融合、人才强校、全面开放的发展战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着力深化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山东省职业教育创新高地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是辽宁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坐落于风光秀丽、钟灵毓秀的大连市大黑石国家旅游度假区。背倚青山、面朝大海的花园式海景校园,为培养莘莘学子具有海一样豁达、坚韧、拼博的品格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学院现有在校生10000余人,设有财经商贸系、现代服务系、信息工程系、装备技术系、医养康护系,大连新港通关技工学校——“五系一校”,开设44个社会急需及热门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多渠道升本、读研,出国留学,全方位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含金量。 学院办学理念超前,以“提高质量、创建品牌、建设特色鲜明的职业院校”为办学目标,实施“素养 能力 知识”教育工程。强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形成了“教、学、做、创”一体的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华为共建“枫叶—华为云学院人工智能中心”,为学生提供覆盖全国的实践基地和就业网络。为辽宁省“1 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学生学习始终,入学即创业,自食其力上大学。多年来,学院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深受社会及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高达98.87%,在辽宁省名列前茅,毕业生供不应求。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上海兴伟学院
学校介绍 上海兴伟学院坐落于上海浦东新区临港自由贸易区,是一所非营利性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由上海兴伟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举办。 学校前身为“上海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始建于2001年4月,是一所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12月,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上海兴韦信息技术职业学院”;2014年2月,经上海市政府批准,改制为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更名为上海兴伟学院。 学校占地23.1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3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3.83万平方米,教学设施齐全。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图书馆、田径场、体育馆、室内健身房、多媒体实验室、学生活动中心、数字化校园等,满足师生学习生活需要。 现开设英语和国际商务两个本科专业。英语专业2014年开始招生,国际商务2017年开始招生。2020年6月和2021年6月,学校分别被增列为英语专业和国际商务专业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以“小规模,高水平、非营利”为办学定位,坚持立德树人根本要求,主动融入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同时,秉承“自由、激情、致良知”的校训,坚持“德育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的办学理念,培养知行合一、有国家意识、社会责任、国际视野、创新创业精神、终身学习能力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责任意识和综合能力培养,坚持小班化教学、项目化教学和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感受,实施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化差异、注重学生不同阶段发展需求,通过具体的教学模块,搭建学生自我设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发展平台。 学校聘请国外知名大学教师、文化学者、社会贤达和企业管理者,组成学校的教学团队、教练员团队;与多所国内外著名的高校、教学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开展教育教学合作,实行跨校选课、课程共享、学分互认,共建实践类课程基地,深度推进博雅教育办学特色。 学生来自不同家庭和社会,但都会有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梦想。兴伟正在努力打造年轻人追逐自己人生目标的教育环境,全体教师将和你们一起去试错、去尝试、去寻找。当你离开兴伟时,最大的收获就是对生活充满信心,成为更好的自己。兴伟也会给你留下一段与众不同而令人羡慕的大学生涯,这里的博雅教育将会使他/她终身受益。 委员会简介 为更好地践行“德育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办学理念,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等为教练的学生委员会,让学生最大程度介入学校的日常管理和运行工作,学校特别设立了行政事务委员会、宣传委员会、教学事务委员会、学生事务委员会、招生委员会、人事委员会、财务委员会、后勤委员会和信息与图书管理委员会等9个学生委员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学生自我设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制度机制。 coc:院办委员会 协助办公室参与学校日常行政事务管理;汇总各学生委员会会议记录;收集和储存学院的资料、档案;完成上报材料的归口管理;完成会议安排、公务接待等。 pc:宣传委员会 协助办公室负责学校的宣传工作,收集学校发生的重大事件、各学生委员会重要信息;及时更新学校网站、宣传栏、文化墙内容;负责学校的官媒报道内容。 eacc:课程安排委员会 协助教学处负责学校课程建设与教学安排工作;负责制订和完善相应的教学制度;负责选课系统populi的管理;跟踪分析课程教学执行情况。 sac:学生事务委员会 协助学生处、团委负责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组织开展各学生社团活动,组织开展各类学生团建活动和学校重大节点活动;负责制订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和学生活动制度。 ac:招生委员会 协助招生办负责学校的招生工作,建立招生工作渠道、负责招生宣传、考生咨询、考生面试、新生录取、登记报到、家长接待等工作;拜访和联系其他高校;参加现场咨询会和宣传品制作。 hr:人事委员会 协助人事处参与学校的人员管理;参与签订全职教师、兼职老师、短聘教师等人事合同;制订和完善相应的人事管理制度;跟踪分析教师教学情况。 fac:财务委员会 协助财务处参与学校财务管理,负责统筹全年学校年度资金预算安排,协调各学生委员会的财务管理工作;制订和完善学校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合理分配学校资金的使用。 lc :后勤委员会 协助后保处负责学校的后勤、安保、物业、维修、客房、食堂宿舍等管理;参与签订学校与第三方的保洁、绿化、虫控、基建项目的合同和管理;制订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itl:信息与图书管理委员会 协助信息与图文中心负责全校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实施;参与学校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维修、维护;负责图书馆的图书、电子信息资源的采购;负责图书馆的日常运行管理和服务。 学生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若干名,成员人数不等。主任任期一年,每年10月份进行换届。学生委员会是学院实践类重点建设课程,学生完成委员会工作是领导力课程的重要内容,纳入课程考核,并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大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大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2009年,是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独立设置的以工科为主的民办高职学院。 学院设有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汽车工程、管理工程共4个系,以及基础课程教学、思想政治教学部。涵盖机械设计、机电设备、自动化、汽车制造、轨道交通、电子商务和海上乘务等7个专业类别。并在校生近5000人,目前学院已发展成为一所办学特色鲜明的职业院校。 海滨城市 风光旖旎。 学院坐落于风光旖旎的海滨城市,大连。大连,依山傍海、气候宜人,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学院位于大连的金普新区,这里东临迅速崛起的装备制造业园区,西靠风光秀丽的金渤海岸现代服务业发展区,“市”外桃源,独有静谧,是莘莘学子实现梦想的第一高地。 设施先进 条件优越。 学院占地1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建有高标准的现代化教学楼、学生宿舍、实验中心、实训中心、图书馆以及体育场等教学设施。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193.12万元;学院非常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应用技能和创新素质的培养。为此购置了技术含量高、性能优越的仪器设备,学院投资2800万元建设实习实训中心,中心涵盖数控技术、机械加工、汽车维修、电子电工、焊接技术、钳工技术等六个实训基地,可同时容纳500多人实习实训。 群贤荟萃 名师强校。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为充分发挥大连区位优势、人才优势,学院制定特殊政策引进高素质人才,并聘请了大连高校的知名教授、行业专家来校任教,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具有“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目前,学院有教职工328人,专任教师168人。专任教师中副高职以上职务41人,占专任教师数的24%;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47人,占专任教师数的28%; 内涵建设 特色强校。 学院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办学之路,学院以现代企业升级转型为契机,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确立了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整体推进“理实一体化”、工程任务课程化、教学环节模块化等改革策略。学院坚持校企合作,课证融合,开展中级工证、高级工证、cad证、计算机证等十多个工种的考证工作,学生的获证率为96%。学院与省内外大型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60余个,为学院校外实训、顶岗实习和学生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拓宽渠道 高质就业。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建立了全程指导教育、全程跟踪管理、安置全员就业、重点帮困的“四全一重”的就业管理模式。拓宽了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的对接、订单班直接就业、政、校、企合作就业、学院推荐就业、企业招聘就业等“五种”就业途径。我院毕业生年均就业率达95%以上,中央电视台、大连电视台多次对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做了特色报道。 立德树人,服务为本。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宗旨。积极推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开展突出时代精神、健康向上、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助困与扶志”、“助困与自强”、“助困与育人”相结合,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人格品质,通过开展“四个文明”、“校园十佳”、“励志模范”、“勤工助学”、“先进个人”等评比活动,激励学生励志成才,完善人格,关爱心灵,构建温暖包容的心理健康氛围。 诚信办学 美誉八方。 学院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依法办学,施“以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经过全院师生努力拼博,学院先后获得“全国德育教育管理先进学校”、“全国十大诚信单位”、“全国十大最具就业竞争力学校”、“辽宁省平安校园”、“辽宁省高校文明食堂”等荣誉称号;2012年学院顺利通过省教育厅专家组对我院人才培养的工作评估;2014年完成了辽宁省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和机辽宁省对接产业集群省级职业教育示范专业的建设任务,获辽宁省财政厅拨付项目建设资金200万元。2015年1月,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获教育部批准,为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成为全国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百所首批试点院校之一。在辽宁省首批试点的4所高职院校中唯一的一所民办高职院校。2015年8月,学院被确定入选大连市公共实训基地。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是一所国办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艺术职业院校,办学近70年来,培养了大批文化艺术专门人才,为社会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是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基地、文化和旅游部浙江培训基地、全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传承基地、浙江省文明单位,也是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学校办学特色鲜明,教学水平较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异,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是唯一一家连续三届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高职艺术院校,是高职表演艺术类国家级14个专业教学标准拟制工作总领衔单位。学校2012年被授予“浙江省示范性高职院校”,2017年被列入“浙江省优质高职校”建设计划。2019年学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单位”。2020年学校入选“浙江省高职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 学校分滨文路本部校园和东冠校区,占地 230 多亩,建筑面积 11 万余平方米。目前全日制在校生5197人,教职工563人,设有戏曲、音乐、舞蹈、设计、戏剧影视、手工艺、演艺与教育等七大二级学院和附属中专(浙江艺术学校)、基础教学部(公共体育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实践中心、继续教育学院。共开设29个专业,其中戏曲表演专业为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戏曲表演、戏剧影视表演、音乐表演、舞蹈表演、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声像工程技术和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戏曲表演、音乐表演、舞蹈表演、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是省级优势专业,戏剧影视表演、舞蹈编导、文物修复与保护、舞台艺术设计与制作、声像工程技术为省级特色专业。 学校名师荟萃、人才辈出,为浙江文化事业培养了大批文化艺术人才。文艺教育家黄源、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越剧表演艺术家姚水娟、昆剧表演艺术家周传瑛、王传淞、竹笛艺术大师赵松庭、音乐教育家周大风等先后在校任教;培养出越剧艺术家茅威涛、戏剧导演杨小青、央视主持人董卿、影视演员周迅、舞蹈家山翀、民族器乐演奏家詹永明、吴蛮、形象设计师毛戈平等大批杰出校友。兴办高等职业教育以来,又培养出享誉全国的戏曲新秀陈丽君、王恒涛、青年舞蹈家殷硕、沈徐斌、青年歌唱家钟丽燕以及戏剧影视演员、舞美设计师和音响灯光青年专家等一批优秀校友。学校现有文旅部优秀专家1人,省文旅厅优秀专家5人,省级专业带头人及培养对象12人,入选省舞台艺术“1111”人才计划教师4人,省级文化创新团队11个,聘任行业名家名师特聘教授34人,成立专家工作室12个。 学校积极服务地方文化发展,在文化和旅游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教育厅等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长期广泛面向全国和全省各地开展形式多样、层次各异、内容丰富的文化艺术培训工作,形成了社会培训的浙江品牌;浙江公共文化管理学院在整合表演艺术、视觉艺术和非遗保护等相关教学资源及行业企业优质资源基础上,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学历教育和文化队伍培训“双轮驱动”。学校紧密围绕文旅深度融合战略部署,助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文艺方针,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坚持改革创新,深化内涵发展,强化办学基础保障,全面增强核心竞争力,全力推进“双高”院校建设,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艺术职业院校,树立中国艺术高职教育浙江样本,为“重要窗口”建设增添艺术职业教育成色。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18号 邮编:310053 电话:0571-87150009 传真:0571-87150043 网址:www.zjvaa.edu.cn email:bgs@zjvaa.edu.cn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隶属自治区供销合作联社。学校现有:青山、明秀、五合(在建)三个校区,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万余名。 学校设有商贸管理学院、财会金融学院、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文化旅游学院、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智慧商务产业学院8个二级学院,构建以商贸类专业为核心,以服务农村现代流通为特色的专业发展格局,重点建设财会金融、现代流通、商务信息化、艺术设计和旅游服务五大专业群,开设电子商务、服装与服饰设计、会计、烹调工艺与营养、市场营销等39个高职专业。 学校遵循“立德弘商、兴贸致远”的校训,形成了“秉商崇商、学商精商、为商研商、融商弘商”的办学理念,凝炼了“商学合一、德才双馨”的人才培养理念,扎根桂商文化沃土,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学校成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国家首批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入选广西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10项,中央财政支持专业4个,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3个,广西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获得各类荣誉100多项。 profile guangxi economic and trade vocational institute (gxetvi), a public full-time vocational college approved by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in 2004, is affiliated with the federation of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gxetvi has currently set up three campuses, namely qingshan campus, changgang campus, and wuhe campus (under construction). it has over 10,000 full-time students. gxetvi has set up 8 secondary colleges, including school of business management, school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e, school of intellig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chool of culture and tourism, school of art design and architecture, school of general education, school of marxism, and digital business college. on this basis, it forms a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attern with commercial and trade majors as core and serving rural modern circulation as a featur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five major groups of finance and accounting, modern circulation, business information, art design, and tourism service; and establishes 39 higher vocational specialties, such as e-commerce, apparel and accessories design, accounting, cooking technique and nutrition, and marketing. following the motto of "establish moral sentiments, carry forward business, and prosper trades with high aspirations", gxetvi has formed the schooling concept of "stay true to business, master the knowledge of business, conduct research on business, and integrate and promote business", and the talent training concept of "cultivate talent who integrate business with knowledge and possess both virtue and ability". rooted in guangxi's business culture, the institute serves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guangxi and obtains fruitful education results. the institute has been included in the mode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national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 the second batch of national pilot units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project construction units of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s of teacher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guangxi project construction units of the high-level specialty construction plan. gxetvi has won two national teaching achievement awards, 10 teaching achievement awards in the autonomous region, four majors supported by central finance, and three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projects of characteristic specialties and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guangxi, six construction sites of advantageous and characteristic special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guangxi, three demonstration training bases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autonomous region, and more than 100 honors of all kinds.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