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6尊龙平台](/uploads/image/iislogo/1718.jpg)
武威职业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武威职业学院是经教育部备案、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先后融合了武威教育学院、电大武威分校、武威地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武威财贸学校、武威师范学校、武威卫生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
![](/uploads/image/_img/domain.a22df44.png)
![](/uploads/image/_img/tel.afaa642.png)
招生电话:0935-6975188,0935-6975189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uploads/image/_img/isfive.ac16c95.png)
专科(高职)
![](/uploads/image/_img/isshow.dd33c37.png)
国家级骨干
![](/uploads/image/_img/location.278adac.png)
2157名
人气值
![](/uploads/image/_img/code.ef260c5.png)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z6尊龙平台](/uploads/image/iislogo/1781.jpg)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是嘉兴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高职院校。学校是浙江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省高职高水平专业群a类建设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绿色学校、省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学校、省高校党建“四个融合”先行试点单位、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省高校智慧思政特色应用试点单位和特色应用场景建设单位、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教育部机关党性国情教育基地、全国高职高专党委书记论坛主任委员会红船精神研学基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乡村振兴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50年的浙江省嘉兴农业学校和创办于1985年的嘉兴丝绸工业学校。两校于1998年合署办学,1999年筹建高职。学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897年,1955年以浙江蚕学馆(创办于1897年)为基础发展而成的浙江省杭州蚕桑学校并入浙江省立嘉兴农业学校。
学校位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嘉兴南湖之畔,交通便利,风景秀丽,区位优势明显。学校有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180亩,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1241人,其中专任教师700余人。
学校设有航空与轨道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互联网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现代农业学院、城市建设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现代商贸学院、时尚设计学院、海盐学院等10个全日制二级学院,同时建有国际教育学院、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开放教育学院、社区教育学院、老年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嘉兴市红船精神教育实践中心)、基础教育部等教学单位。学校设有机电一体化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33个全日制招生专业,有全日制在校生14300余人。
学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专业群对接区域产业群合作发展”为核心,以“专业点 企业群”合作为基础,着力推进以现代学徒制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并形成了“点群协同、岗位成才”的现代学徒制典型案例。“十三五”以来,学生创新创强能力突出,先后获得国家级技能竞赛奖25项(其中一等奖8项)、省部级奖项554项,获得授权专利1238项,公开发表论文410篇;学校共获全国教指委教学成果奖10项,省教学成果奖4项,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23项。
学校坚定走集团化办学之路,“集群对接、合作发展”的合作模式被誉为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嘉兴模式”。学校牵头组建的嘉兴市欣禾职业教育集团成浙江省首批示范性职教集团、全国首批示范性职教集团培育单位。学校依托集团成员单位积极探索“多元参与、资产纽带、共建共享”合作模式,深入推进产学研共同体、跨企业培训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合作载体建设,建成“嘉欣丝绸学院”等41个产教融合平台,实现专业产学合作全覆盖。学校创新校企合作形式,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建设,与南湖区政府、南湖高新区管委会、中电科36所等单位合作共建“南湖智造“、”5g·北斗”等9个产业学院。
学校全面推进技术创新,以智力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以来,学校教职工累计承担各类课题120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承担横向项目450余项,累计到款2000余万元;公开发表论文1380余篇,其中sci、ei等检索论文5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18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200余项;获得市厅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120余项,其中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学校在武书连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创新能力排行榜中连续三年名列第一。
学校紧紧围绕长三角一体化、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国家战略,构建完善的政行企校多方联动社会服务体系。学校依托“一校两院双基地”优势,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大规模开展基层农技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等各类涉农培训,年培训量超过4万人日。持续规范技能认定,年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近1万人次。学校构建“三级联动、六院一体”乡村振兴责任体系,创新设计“一院对接三地”的模式,跨专业组建以博士、教授为主的管理和技术服务团队,实施“红船领航”东西协作工程、山海协作工程,开展面向嘉兴本地以及结对地区的政策咨询、技能培训、技术指导等服务行动。乡村振兴“新农人”培养案例入选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会议材料,成果被中央电视台cctv-13新闻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进行独家专访,《中国教育报》《农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做大做强、升本创大”的要求,正奋力争创全国“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努力把学校建成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红船旁高职名校,为浙江“两个先行”和嘉兴“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z6尊龙平台](/uploads/image/iislogo/3046.jpg)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是省属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由浙江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主办,始建于1979年。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示范性高职院校、浙江省人民政府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共建院校、浙江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绿色学校(高等学校),受浙江省政府委托承办浙江茶业学院。
学院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占地面积430余亩。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9000人,教职工400余人。设有农业经济管理系、汽车技术系、经济贸易系、艺术设计系、旅游烹饪系、财会金融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学部、继续教育部、浙江茶业学院等10个教学单位。开设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会展策划与管理、烹调工艺与营养等招生专业22个,形成了以“三农”专业为特色,以现代商贸专业为主体,旅游、艺术、汽车等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
近年来,学院得到了快速发展,党的建设、教育教学成果、人才培养质量、治理能力、办学条件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综合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显著提高。主持和参与建设国家教学资源库3项,牵头制定教育部高职专业教学标准2项,拥有中央财政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资助项目3项、浙江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2个、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2个、省优势特色专业5个、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省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4项、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1项、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单项试点项目1项、农业农村部首届涉农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名课名师”资助项目1项、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第二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1项,获批教育部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sgave)试点院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1项,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1名教师获评首届省教书育人楷模,受到省委主要领导接见。多名教师入选2022年“浙江工匠”培养项目、获得“浙江金蓝领”“浙江省金牌二手车评估师”称号。
招生就业呈现两旺势头。新生录取率持续提升,生源质量持续提高,高分段学生数增长趋势明显。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8%以上,专升本升学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学院以“卧薪尝胆 励精图治”精神为内涵,以人文氛围浓郁的物质环境为依托,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载体,积极践行“四业贯通 四方满意”的办学理念,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志愿者之校”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志愿服务集体”。
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抢抓机遇、深化改革,锐意进取,全面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努力建设一所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涉农类高职院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浙江“两个先行”、绍兴“五个率先”做出农商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z6尊龙平台](/uploads/image/iislogo/2942.jpg)
广州东华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广州东华职业学院创办于2011年2月,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备案、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全国区块链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职业教育服务社区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广东省人力资源研究会、广东省校企合作与校校合作促进会副会长单位等。学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毗邻广州科学城和知识城,坐落于广州市白云区帽峰山风景区东侧,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校园占地面积758亩,基础设施完备,是读书治学、修心养性的圣地。
学校充分发挥地处大城市的区位优势,立足广州、面向湾区、服务都市新兴产业及社会发展,坚持“立德树人”、弘扬“以真·实求知,以善·美修行”校训,注重职业道德养成、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健全德技并修育人机制,致力打造“省内优质,全国知名”的综合性职业院校。
学校目前设有信息工程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艺术传媒学院、管理学院、财经学院、智能机电学院、医药健康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公共理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并成立了广州智能建筑产业学院、应急管理技术学院等一批特色产业产院;学校拥有一支由教授、博主组成的“双师型”专任教学团队,以及一批行业企业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学校开设软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电子商务、大数据与会计、建筑室内设计、工程造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护理、应急救援技术、学前教育等社会紧缺及新兴专业40多个,拥有“智能控制技术”、“市场营销”两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在校生一万余人。
学校先后与南方航空集团、美的集团、京东集团、广州地铁集团、广电城市服务集团、中科雅图、棒谷科技、东莞力合双清创新基地和肇庆高新区社保局等合作共建了200多家校外实习基地;创设了新闻社、醒狮社、书法协会等45个学生社团,营造健康、丰富的校园文化,累计为广东乃至华南地区培养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近2万人,先后获评“广东省当代优秀民办高校”、“中国民办教育百强”等。《商务谈判》教材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一等奖。学生男子篮球队在广东省第十届大学生运动会篮球比赛中荣获“男子丙组冠军”;学生男子足球队荣获2021年广东省“省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丙组八强;学生跆拳道队荣获2021年广东省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3枚金牌。
学校坚持打造属于自己的办学特色。在广东省应急管理厅的指导下,在广东省应急产业协会、广州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构建应急救援体系平台、组建专家团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政产学研精密结合、主动服务社会等措施,致力打造具有“应急救援技术”元素的、集“育训结合、科普教育、社会志愿服务”为一体的特色高职院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z6尊龙平台](/uploads/image/iislogo/2009.jpg)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教育部备案、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业务由教育厅主管的一所公办全日制高职院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5200余人,在6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全国输送10万余名信息通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被誉为“湖南邮电黄埔军校”,是信息通信行业大国工匠的摇篮,深受社会赞誉。
学校构建以现代通信技术为主体,以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和邮政快递运营管理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现代邮电特色专业群布局(其中现代通信技术专业群、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获批省级“楚怡”高水平专业群)。对接信息通信业和现代邮政业,学校设有信息通信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现代邮政学院和通识教育学院4个学院,开设现代通信技术、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电信服务与管理、邮政快递运营管理等19个专业及方向。 近年来,学生参加全国各类专业技能竞赛,获得国家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达60余项,省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达270余项。
学校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大力开展在职培训、在线学习、继续教育及技术研发服务。近年来,培训各类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120万人,荣获“全国优秀培训教育机构”称号。
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建设“特色鲜明、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高职院校为目标,以培养 “家国情怀深、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让人放心”新时代大学生为根本,聚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需求,服务数字中国、网络强国、邮政强国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z6尊龙平台](/uploads/image/iislogo/1154.jpg)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六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校。办学20多年来,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江苏省优秀考点”“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创先争优先进集体”“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普通高等学校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的省级特色专业、重点建设专业群以及一批优秀教学成果奖、技能竞赛奖、优秀毕业设计奖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独特的区位优势
学校占地面积540余亩,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学校区位优势明显,位于南京东郊风光秀丽的国家5a级中山陵园风景区,交通十分便利。沪宁高速、南京二桥高速、宁杭国道、南京绕城公路在这里交汇,地铁2号线和多条公交线路抵达“钟山学院”站。
★先进的办学理念
学校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坚持“顶天立地”发展战略,实施“钟山2.0”理念,努力构建健康钟山、创新钟山、人文钟山、和谐钟山,培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于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内重点打造钟山康复医院和钟山颐养园大健康人才实训基地,校外加强与兄弟院校、知名企业和行业协会合作,强化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
★全新的z6尊龙平台的合作伙伴
2019年8月,央企华润置地成为学校的控股股东,学校成为国有资本为主体、混合所有制、按民办机制办学的学校。国有资本的进入不仅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同时还将在办学条件、专业建设、学生就业等方面,为学校提供更大的政策收益。
★特色的专业设置
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和服务地方经济,构建了大健康为主体、多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重点打造医养融合老年服务、财经商务专业群,开设涵盖理、工、文、经、管、医、艺等7个门类30多个专业。会计与审计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财经商务专业群为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群;我校是经省教育厅和原卫生厅批准开设的首家民办高职院校医学类专业,目前开设护理、康复治疗技术、药学、康复工程技术等专业,护理专业学生护士从业人员资格证书通过率名列全省前茅;机电一体化技术、艺术设计等传统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学前教育专业、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专业特色鲜明,社会美誉度逐年提升。
★优良的师资队伍
学校有专兼职教师近50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4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近70%,逐步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校企互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双师型”教学科研团队。
★广阔的“升本”渠道
学校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兄弟院校、知名企业和行业协会合作,强化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满足学生学业发展需求。每年都有数百名学子通过“专转本”“专接本”等方式进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学校与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无锡太湖学院合作开展康复、护理专业高职与普通本科“3 2”分段培养合作项目,为学生搭建了专本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直通立交桥。
★优异的就业质量
学校紧扣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要求,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强化实践教学,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就业有保障。建校2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3万多名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涌现了一大批就业创业明星,多次被省教育厅评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和谐的育人环境
学校积极构建“技能 知识 修养”三位一体的培养平台,通过志愿服务、文化艺术体育、社会公益等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现有大学生艺术团、话剧社、书法协会等学生社团20多个,学生课余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公寓设施齐全、温馨舒适,配备空调、直饮水机和独立的卫生间等设施,接入千兆宽带网络,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年奖学金等多种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在校期间可参加学校组织的勤工助学活动。
面向十四五,站在“钟山2.0”转型升级的起点上,学校继续坚持“面向就业、面向市场、面向学生”,进一步强化改革创新意识,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把学校建成高水平大健康专业为主,多专业协调发展的高职名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z6尊龙平台](/uploads/image/iislogo/979.jpg)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973年的广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和创办于1976年的广州市体工队,1996年更名为广州市伟伦体育运动学校。2004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升格为广州市政府举办的全国首家省会城市、全日制高等体育职业院校——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以“培养为国争光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体育人才”为办学目标,坚持竞技体育与高职教育融合发展,形成“人才强校、金牌荣校、文化兴校”的办学理念,确立“崇德、善搏、求实、勤学”的校训,明确“立足广州、面向全国、辐射海内外,打造拔尖运动员孵化哺育基地、优秀体育人才终身教育园区和体育多元文化交流平台”的办学定位,实施“校队合一”的办学体制,凝炼“体教融合、学训一体”的办学特色。 学院于2010年1月通过教育部“国家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9年底通过验收,成为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目前全国20所体育职业院校中仅有的两所省级示范院校之一,是唯一一所由省会城市举办的体育院校,是全国首批国家综合体育训练基地之一,连续4个周期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院构建了贯穿小学、初中、高中、高职4个学段的“十四年一贯制”人才培养体系,在全国独树一帜,得到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省教育厅肯定,《“校队合一”、“六个环节”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是目前全国体职院校唯一获得的最高奖项。 学院位于广州市东北面,毗邻天河高校区。目前占地面积约271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7.9万平方米,拥有全国一流、亚洲领先的训练实训场馆和设施,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图书馆、学生公寓、综合餐厅等,并设有实训、科研、医务等配套机构和设施,全方位满足教学训练和生活的需要。现设有9个管理机构、6个教学机构、8个教辅机构、1个附属机构以及14个项目运动队,在读高职、中职和运动员近4000人。学院拥有一支由专任教师与专项教练员组成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加强“双师”队伍建设,现有高级职称97人、中级职称146人;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以上146人,本科学历277人。 学院坚持体教融合,培养拔尖竞技体育人才。先后培养了杨维、张洁雯、杨景辉、杨伊琳、雷声、张雁全、陈艾森、刘诗雯、樊振东、全红婵等10名奥运冠军,谢杏芳、刘婷婷等40名世界冠军,获得世界冠军133人次,向上级运动队输送运动员1100多人,享有“冠军摇篮”的美誉。获得北京奥运会突出贡献集体,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先进集体,全国业余训练先进单位,广州市集体二等功,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等荣誉。学院不断推动竞技体育和职业体育人才培养双翼齐飞,培养的人才荣获2019年世界军运会9枚金牌,樊振东、郭子愿荣立个人一等功。 学院推动协同创新,加快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现有体育运动系、体育产业系、体育保健与康复系共3系12个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4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1个;现有3个体育特色专业群,运动训练专业群立项省级高水平专业群;成立了广州体育职业教育联盟,构建校政行企协同育人平台;积极拓展“专升本”办学渠道,与广州体育学院合作开展运动训练专业“三二分段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项目”。通过构建“学训交替、技术引领”“课堂 俱乐部”“系所一体、学工结合”“校企联动、岗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生职场竞争力居全省前列,体育生招生成绩、高职本科三二分段招生最低录取分均位居全省第一。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达96%以上,学生自主创业比例连续4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成为最受欢迎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源之一。 学院服务区域发展,拓宽国际合作办学与交流。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坚持开放办学,广聚国(境)内外优质体育教育资源,实施“一系一国际合作项目”,体育产业系与芬兰哈格-赫利尔应用科技大学合作开办全国体职院首个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体育与休闲管理方向”,体育运动系与西班牙埃尔切大学建立合作,体育保健与康复系和美国春田大学共建体育康复医院。学院积极与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开展友好交流,为国内外体育院校、体育团体、机构及青少年运动员提供训练竞赛、医疗康复、餐饮住宿等一体化服务。2017年承办由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金砖五国运动会武术比赛,长期与韩国忠北体育高中开展运动员、教练员交流项目,被列入广州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学院凝炼冠军文化,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以“顽强拼搏、团结协作、超越自我、爱国奉献”为内核,弘扬“冠军精神”,加强“冠军讲坛”、“冠军林”、校史馆、国旗护卫队等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坚持文化育人,深化爱国主义情怀、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文化特色为一体的“冠军文化”内涵,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将专业培养与尊龙凯时手机版的文化、体育文化相融合,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体育文化传承与创新。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十四五”发展的新阶段,学院将全力以赴打造国内领先的高水平运动训练基地,保持竞技体育全省领先、全国列前、国际大赛金牌榜上有位;努力建设国内一流体育高职院校,勇当全国体育职业教育的排头兵,推动体育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一流学校、冠军摇篮”,为广州建设世界体育名城,推动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z6尊龙平台](/uploads/image/iislogo/3361.jpg)
河南林业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河南林业职业学院位于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市,是省属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创建于1951年4月,是全国兴办最早的五所林业院校之一。建校初期称“河南省洛阳农林中等技术学校”,1953年8月改名为“河南省洛阳林业学校”,1958年8月升格为“河南省洛阳林业专科学校”,1963年8月称“河南省洛阳林业学校”;1966年停止招生,1974年恢复招生;1998年2月更名为“河南省林业学校”,2002年与河南科技大学联合办学,成为其二级学院,称“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学院”,与“河南省林业学校”两个牌子同时存在。2013年4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独立设置为专科层次的“河南林业职业学院”。目前是河南省唯一的一所林业类高等职业院校,被誉为“河南林业人才的摇篮”。
学院位于洛阳市瀍河区中州东路2号,校园占地面积340亩,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4.2亿元。综合教学楼、实验楼、实训楼、图书馆、学生公寓、餐厅、校园超市、学生活动中心、标准田径场等基础设施齐全。学院图书馆面积1.65万平方米,馆藏图书、期刊52.3万册。学院有“河南省果园特种机器人”“河南省古树名木复壮”“河南省森林康养”“河南省林果资源高效利用”等四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河南省林业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2个;拥有野生动物标本馆、洛阳市文化创意实训平台、洛阳市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实训平台、园林实训中心、汽车组装维修实训中心、智能制造实训中心、旅游实训中心等实验实训科研平台,以及组织培养、财会模拟、网络安全、软件工程、动画制作、影视后期制作、电子商务、数控加工、电子电器技术应用等实验实训室93个,教学用计算机2500余台,教学及实验设备总价值1.2亿元。拥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30个。学院有学生社团93个,常年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保持在5000人以上。完善的教学设施和丰富多彩的社团组织为学生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学院2021年底在校生8300人。目前设有生态工程与旅游系、园林系、信息与艺术设计系、经济贸易系、汽车与机电工程系、基础教育部6个教学系部,开设专科专业44个,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国家级骨干专业;园林技术、园林工程技术、园艺技术、数控技术、森林生态旅游、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为河南省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会计、电子商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省级教学示范专业。2020年园林技术专业群被河南省教育厅认定为高水平专业群,学校跨入河南省高职高专“双高”校行列。北京林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河南分院设在学院,目前开设有林业、园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本科专业,在校生200余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436人,其中有教授、副教授75人,双师型教师160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210人。教职工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河南省职教专家2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河南省高层次人才5人,河南省教育厅学科带头人15人;洛阳市劳动模范2人,洛阳市优秀教师13人,洛阳市青年科技专家1人,洛阳市优秀专家1人。
近10年,学院教师获国家专利104项,编制并发布林业行业标准5项、河南省地方标准18项,培育林木新品种3个。承担国家省市重点教科研项目55项,其中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1项、国家林业与草原局948项目3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项。教师主参编教材200余部,在各种正式刊物上发表论文2000余篇。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实践性教学和技能大赛工作,在园区网互联及网站建设、企业网搭建与应用、综合布线、电脑平面广告设计、动画片制作、数字影视后期制作、机器人大赛、插花艺术、园艺植物修剪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会计技能、网络营销等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中,均获得一、二等奖,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毕业生当年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4%以上。
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学院多次派教师赴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职业教育考察和交流,并邀请国内外专家、教授来学院讲学或任教,拓宽了学术研究范围,加强了与国内外院校的交流与合作。
悠久的历史、严谨的学风、良好的办学条件、雄厚的师资力量,使学院成为享誉中原的品牌职业院校,建校7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5.5万名合格毕业生。学校先后被确定为“工业和信息化部it职业技术教育工程定点院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首批机电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中国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才培养基地”“河南省电子行业特有工种实训基地” “河南省全民振兴师资培训基地”“河南省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先后荣获“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河南省最具影响力的十佳职业院校”“河南省诚信规范招生示范院校”“河南省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教育品牌”“河南省首批行业示范性职业学校”“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省级节水型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单位”“河南省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随着国家“五位一体”发展战略全面实施,生态文明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林业类职业院校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向未来,学院将进一步聚精会神抓内涵,改革创新谋发展,积极完成规模向质量、一般向特色、普通向精品的根本性转变,实现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办学模式、办学层次的实质性突破,努力把学院建成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高等职业院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z6尊龙平台](/uploads/image/iislogo/1567.jpg)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是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设立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坐落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的故乡、以黄果树和龙宫而享誉世界的贵州省安顺市。1956年创建于安顺凤凰山麓,2001年8月由安顺农业学校、安顺财政学校、安顺卫生学校、安顺工业学校合并组建。2013年11月,以学校为依托成立安顺技师学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2018年3月,成为贵州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22年1月,成为贵州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栉风沐雨,玉汝于成。近7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德能俱厚、有业乐业”的校训,传承“明理自强、知行合一”的校风,弘扬“教喻有节、修业不倦”的教风,发扬“笃行苦练、日臻新境”的学风,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办学条件完善优越
学校新校区位于安顺西秀产业园区蔡官镇交椅湖畔,于2016年建成投用。校园规划布局恢宏大气,林木葱翠环境优美,是安顺市“园林式单位”,2022年入选全国首批“节水型高校典型案例”,学校图书馆入围“多彩贵州·书香高原”首届最美图书馆名单。校园占地面积约1200亩,校舍建筑面积37万多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1.5亿元。学校设有旅游、经济管理、应用医药、护理、现代农业工程、现代工程、信息工程、学前教育等8个系,其他教学机构5个。建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个,建成全域旅游开放性实训基地、vr虚拟现实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7个。
——专业建设成果丰硕
学校始终坚持教学中心地位,突出质量立校,打造了服务于全域旅游、大健康医药、商贸物流等六大类共38个专业,建成了医学影像技术、会计、护理3个国家级骨干专业,在全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中获得优质项目26个,建成了省级骨干专业6个、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人才培养基地8个,正在建设旅游管理、健康服务技术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获“技能贵州”项目6个,与贵州医科大学、安顺学院联合举办专升本专业5个。现代工程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入选教育部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智能制造领域试点名单,应用医药系“深化学生实习(实训)考核改革”项目入选全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
——师资力量持续增强
学校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把提升教师队伍能力素质作为办学治校的重点,拥有一支具有教授和副教授、工程师和技能大师、博士和硕士等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师队伍760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60%,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超过20%。学校现有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大师名师工作室5个;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级职教名师2人;市管专家8名、市级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10名、市级产业扶贫技术专家30余名。教师近年获省级以上表彰13人次,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技能比赛共获奖97项。
——科研与社会服务并进
近年来,学校科研能力不断提升,教师获得省市级科研项目48项,获得专利授权和著作权124项,公开发表论文190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298部,出版专著16部;建成“虚拟现实开发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安顺山地型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30余个。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3名教师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新华社两次对学校脱贫攻坚工作作专题报道;积极助力乡村振兴,与市乡村振兴局联合成立安顺市乡村振兴技术服务中心,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实施“村干部育苗工程”,帮助关岭自治县沙营镇养牛村“关岭牛”产业形成规模,教师参与制定平坝灰鹅生产技术规程标准和安顺有机茶标准体系;依托具备的国家第98鉴定所、省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中心等资质,近年来完成各类社会培训、社会服务和技能认定63000余人次,有效助推地方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产教融合特色彰显
学校地处安顺市西秀产业园,面向贵安新区、安顺高新区、安顺经开区,产教融合区位优势明显。结合军民融合、大健康、大旅游、数字经济等产业发展需要,学校与市军民融合办、农业农村局、文广旅游局、工信局、商务局、卫健局等市直部门签订合作协议,专业设置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学校先后与德康集团、百灵集团、贵州酒店集团、广州黑格等150余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引企入校、引企入教,共同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精准对接产业升级。学校与企业共同推行现代学徒制,共建“一院两店三园八中心”,共建产业学院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开发黄果树瀑布、龙宫旅游vr实训等教学软件,共同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对外交流不断突破
近年来,学校抢抓东西部协作重大机遇,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和对外交流取得突破。学校承办了2022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文 职业技能”国际汉语师资培训暨来华留学质量研讨会,参加交流周巡展获“最受欢迎奖”,举办“黔中屯堡、共话丝路”国际学生职业教育屯堡文化之旅活动,加入了中国东盟护理联盟。学校积极拓宽“朋友圈”,与贵州大学、青岛酒店管理职院、广东科贸职院、广州番禺职院、广州卫生职院、广州市技师学院等开展广泛交流合作,与广州番禺职院、青岛职院等联合申报成为“贵州省东西部协作示范校”。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何泓博士工作室”在我校挂牌成立,东西部协作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师资培训示范基地在我院挂牌成立。
——育人质量广受好评
现有在校生14557人,其中高职生12571人。学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成了贵州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学生近来年获得国家级创新创业奖项1项、省级奖项7项,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共获奖971项,其中国家级81项、省级175项,旅游服务类专业连续10年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国家级奖项14项。建校以来,共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10余万名技术技能人才,全省50%以上的放射技术骨干、全市80%以上的护理人员均毕业于我校,现代服务类专业80%左右的毕业生服务于全省旅游、商贸物流等领域一线岗位,工程技术类专业70%以上的毕业生成为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农业类专业为全市农村基层培养了90%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高于全省高职院校平均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党的旗帜高高飘扬
学校坚持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院23个党支部均已完成达标建设,机关第四支部等四个党支部被评为“市级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积极推进教师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双带头人”比例达100%。信息工程系教师党支部被评为首批“全国样板党支部”;现代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入围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单位名单;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文章荣获全国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三等奖;经管系《会计职业岗位实践》课程和教学团队入围了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名单,该系还入选了全省高校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砥砺奋进新时代,凝心聚力再出发。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推进“双高”建设、提升办学质量,优化类型定位、服务产业发展,涵养校园文化、培育时代新人,全力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特色教育强省,奋发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作出安职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z6尊龙平台](/uploads/image/iislogo/3327.jpg)
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注
学校介绍
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坐落于享有“月亮之都”、“亚洲锂都”之称的中国生态宜居城市——宜春市。宜春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拥有高铁、高速公路、机场的“铁公机”式立体交通,6条铁路、11条高速公路、1个机场(明月山机场)途经宜春。宜春底蕴深厚,初唐四杰之一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其人其事均典出宜春;唐代韩愈写下了“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的诗句赞美宜春。宜春文风浓厚,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曾在袁州创办昌黎书院,江西第一个状元卢肇、第二个状元易重都是宜春人,鼎盛时期宜春有“江西进士半袁州”的美誉。宜春环境优美,先后获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是赣西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学校的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创办于1906年的高安师范传习所,办学110多年来先后为社会各界培养了6万余名毕业生。1946年更名为江西省立高安师范学校,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被誉为“赣中师苑一杆旗”。2005年并入宜春学院,进入普通高等学校行列,独立培养大专生。2014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为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江西省第一所、全国较早设立的公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位于宜春花博园“熊出没”水世界乐园前,宜居、宜学、宜乐,出行便利,距宜春高铁站约20分钟车程,距袁州高速路口不到5分钟车程,距明月山机场约3分钟车程,市内1路、28路、29路、37路公交车途经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019亩,建筑面积40.4万平方米,硬件设施一流,建有6栋教学楼、6栋学生宿舍、4栋实训楼、2个标准运动场和图书馆、体育馆、美术教育中心、音乐教育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教育培训中心等,是一所特色鲜明的花园景区式校园。宿舍内生活设施齐全,配有独立卫生间、空调、热水、洗衣机、吹风机、直饮水等。
学校设有学前教育学院、初等教育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9个学院,开设了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音乐教育、空中乘务、美术教育、中文、社会体育、商务英语、大数据技术等近3 0个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大专生13000余人。师资雄厚,专兼职教师600余人,副高以上职称150余人,博士(含在读)20余人。学风浓厚,近三年,近2000名毕业生成功考取专升本,学生在全国、全省各类竞赛比赛中获奖300余项;2023年,学校5个师范专业被江西省教育厅授权为教师资格证免试认定试点专业,是省内获授权专业数最多的师范专科学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z6尊龙平台](/uploads/image/iislogo/2214.jpg)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江苏省教育厅。学校创办于1963年,原名常州市机械职业学校,2002年6月独立升格,现坐落于常州科教城。
学校始终秉持“知行并进”的校训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崇尚技术、开放共享、追求卓越”办学理念,坚持“敬业 爱生 言传 身教”的教风、“谦虚 好学 严谨 创新”的学风,根植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致力于培养适应智能制造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2010年获批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2015年通过教育部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8年获批为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2019年获批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2022年在“双高计划”建设中期绩效评价中获“优秀”等次。
学校占地842亩,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设有9个二级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模具技术学院、车辆工程学院、轨道交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创意设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3个部(文化基础部、专业基础部、体育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4个教学部门。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600余名,教职工760余名。
学校先后获高职院校育人成效50强、服务贡献50强、产教融合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入选《2021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服务贡献典型学校、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获第七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两院院士路甬祥,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等领导先后到学校视察。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强基固本铸魂育人。学校构建“政治引领、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执行有力”党建工作机制,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持续推进“三全育人”改革,构建一体化育人格局。建有全国样板支部1个,培育单位1个,1个党总支获评省“强基创优”培育创建单位,1个书记工作室入选常州市党员教育“3211”工程书记工作室,1个党支部获评市教育局“秋白党支部”。先后获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一校一品”学校、全国机械行业“十三五”思想政治工作50强、江苏省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教学中心地位突出,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校创新“立德与强技目标合一、学生与员工身份合一、学习与劳动项目合一,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三合一、全过程”育训模式,打造人才培养高地。完善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构建了“多元主体、双线运行、三化管理”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变革课堂学习模式、开展立体化学习评价,形成了基于项目学习的高职“全人格”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成果丰硕。构建了“三位一体、三定协同、三赛联动”的专业技能竞赛体系,促进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精神有机融合、螺旋提升。学校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7项;获国家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1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十四五”江苏省职业教育首批在线精品课程18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十二五”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31部、国家精品教材2部、“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29部、“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31部、省“十四五”规划教材9部;主持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并全部通过教育部验收。学生先后获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3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9项;获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1项,“挑战杯-彩虹人生”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大赛国赛一等奖1项,“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铜奖2项。
产教深度融合赋能,校企协同育人增值。学校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链、技术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技术,主动对接长三角、江苏省及常州市智能制造、机器人、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中高端技术与人才需求,共建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工业中心和“共享工厂”等产教融合集成平台;行业指导、校企协同,牵头成立全国机械行业工业机器人职教集团、江苏模具智造人才培养联盟等智能制造领域5大职教集团(联盟);内外联动、校企融通,共建智行机器人产业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等5大产业学院;多点布局、功能集成,持续打造高水平“立体化”校企合作基地,博士工作站、大师工作室等产教融合平台和载体。全面升级“校内智能制造产教园 校外校企合作工作站”内园外站产教合作功能,推进“一群一行业、一专一名企、一师一方案、一生一专项”四维一体产教合作模式与创新实践,形成“内园外站、四维一体”产教融合常州新模式,建设“人才共育、基地共建、人员互聘、信息共享、协作服务和文化交融”产教融合六大运行机制,全面构筑校企命运共同体。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水平整体提升。学校创新“师德立基、能力固本、激励助推、引领全国”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实施“匠心师德”工程,完善建设体系;实施高端人才引培、“双师型”教师培养、“高水平团队”建设等三项计划,分类分级培育工匠型教师;实施以分类管理为核心的教师评价综合改革计划,创设“1 n”教师评价新模式;创建“4211”教师发展平台,搭建校际、校行、校企间常态化的教师高端交流学习机制。学校现有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3个,机械行业智能制造技术(华东)师资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全国技术能手3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5人,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省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个,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1个,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6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1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9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双创博士”2人,江苏工匠2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0人,省“领航•扬帆”计划培养人选2人,六大人才高峰资助对象2人,省五一创新能手5人,省五一巾帼标兵1人。
平台建设树立样板,服务能力大幅跃升。学校作为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构建“多方位、立体化”社会服务体系,形成“技术超市”服务模式,催生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建有7个科研团队、95个社会培训项目团队、28个科技服务平台,积极推进科技平台与地方对接,面向企业推广应用技术和科研成果。“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创新团队”等被教育厅认定为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常州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应用技术研究中心”获科技部立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近20项,授权专利超3000件,校企合作科研成果获科学技术奖20余项。2020年,学校获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学校荣获全国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中国最具社会影响力高校和江苏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等荣誉称号。
国际合作不断深入,校企共创国际品牌。学校构建“四式一化”国际化范式,打造特色鲜明的国际化办学格局。与境外优质大学合作,开展专升本、专升硕项目。建设10个校级外国专家工作室(4个市级、1个省级)。入选“江苏德国高职教育合作联盟”和“江苏美国高职教育合作联盟”,创建“vi”教育资源中心,建成1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校级全英文课程,40门双语课程,为南非高教部建设9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累计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600多名留学生,连续三年获得江苏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电子商务专业、模具设计制造专业被立项为江苏省“十四五”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建设项目。与企业共建“常州机电—德龙镍业印尼知行学院”,开展职业汉语培训;与东非国际大学、埃及中国大学、吉尔吉斯坦经济贸易大学、泰国坦亚武里皇家理工大学共建海外知行学院,推出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软件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标准,联合培养留学生;与印度尼西亚smk 职业学校共建“师资培训中心”,开展3d打印技术、数控技术等师资培训。
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科技日报等主流媒体先后报道学校办学成果,吸引了数百个国内外职教机构及兄弟院校来校交流。
知行并进、智造未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正以更创新、更国际、更包容的姿态砥砺前行,努力为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常机电”方案。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