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是嘉兴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高职院校。学校是浙江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省高职高水平专业群a类建设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绿色学校、省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学校、省高校党建“四个融合”先行试点单位、省级双创示范基地、...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573-89978123,0573-89978111,0573-89978066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特色(双一流/985/211等)
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
学校排名
67名
校友会高职ⅱ类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淮北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由原淮北教育学院、淮北矿务局职工大学、安徽电大淮北分校、淮北财政学校、淮北技工学校合并组建,是安徽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
学院位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能源基地安徽省淮北市,现有烈山、相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00余亩,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8亿余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近1亿元。
学院现有教职工561人,其中教授28人,副高以上职称199人;博士6人、硕士252人。拥有26个省级教学团队,13个示范实验实训中心,10余个长江学者、全国劳模、知名专家“大师工作室”。
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列为重点支持建设的示范性职业院校,获得“安徽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安徽省退役军人就业工作突出贡献单位”“安徽省园林式单位”“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先进集体”“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是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安徽省课程思政先行高校建设单位、安徽省第二批校企合作示范学校。
学院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五年制大专、成人高等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和岗位培训等多种办学形式齐头并进。设有医学系、机电工程系、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工艺美术系、财经系、人文社会科学系、建筑工程系、基础部、思政部、五年制大专部和应用化工产业学院等11个教学单位,50余个高职专业,其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为国家控制教育类专业;护理、学前教育、服装与服饰设计、会计、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管理、财务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为省级特色专业。
学院始终秉承“敬业笃学、崇德强技”校训,坚持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教育特色,致力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与濉溪县人民政府和淮北市六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知名企业开展订单培养,先后开设了“瑞兴班”“奇瑞班”“广达班”“世纪精信班”“美芝班”“海尔班”“中煤矿建班”等,促进了专业教育和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牵头成立的淮北市现代职业教育联盟,丰富了办学形式;与德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十余所高校开展合作,搭起了学院沟通世界的桥梁。
学院面向全国10余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各类在校生近2万人。招生形式主要有“分类考试招生”“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和“‘3 2’五年高职招生”。
学院办学20余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共培养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5万余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香港教育大学
关注
学校介绍
师范教育 享誉国际
香港教育大学是香港八所公立大学中唯一的师范类高等学府,获教育部列为提前批次录取的本科重点高校。在2023年quacquarelli symonds(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香港教育大学在教育领域位列亚洲第四、全球第二十一位,教研实力获得国际学界同仁的肯定。承传逾160年教师教育经脸,本校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与社会领袖,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教大设有研究生院及三个学院,分别为教育及人类发展学院、人文学院和博文及社会科学学院,教大提供一系列博士、硕士及本科学士学位课程,涵盖教育专业及人文学、社会科学、创意艺术与文化等多元学科,教研实力及学术成果等皆获国际推崇。
z6尊龙平台的合作伙伴 遍布全球
教大在全球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与超过200所高等院校及机构建立紧密关系。教大学生在学期间可以参加学生交换计划、暑期交流访问及实习。
毕业前景优厚
根据2020年香港教育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结果显示,就读教育荣誉学士的毕业生平均起薪点为港币31,300元(约人民币27,049元),超过95%的毕业生获得聘任或选择继续进修,足见教大的毕业生无论在专业知识、课堂体验及全人发展等方面均装备充足,具竞争优势。
丰富奖学金 欢迎内地学生就读
教大设有多项入学奖学金鼓励优秀的内地学生入读,无需另行申请,最高金额一年18.5万港币并可续领。有兴趣报读2023年本科课程的内地同学,可于环球事务处网页(https://eduhk.hk/gao/sc/)或招生网页( https://www.apply.eduhk.hk/ug/zh-hans/mainlandjee)查阅最新入学资讯,或直接登入网上系统(https://www.eduhk.hk/acadprog/online/)填写入学申请。高考生报名截止日期为2023年6月12日。
参加应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的学生
申请人必须为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应届高考生(包括复读生)。各省市并没有
固定的名额分配,教大会综合考虑申请人的高考成绩及面试表现(如适用),择优录取。
教大实行自主招生,不影响学生填报内地高校志愿。学生报读本校的同时,亦可填报其他内地
重点高校,两者并无冲突。若学生未获教大录取,会返回内地统招系统,因此仍有机会在第一批
本科录取时获其他重点高校考虑。
入学要求
申请人必须在应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中的成绩达到以下要求:
1.总分(不含加分)达到所属省市的一本线以上或特殊类型招生控制分数线*;及
2.高考英语分数达120分或以上(满分为150分)。而以中文作为主要授课语言的专业
(包括中国语文教育荣誉学士及语文研究荣誉文学士 - 中文主修),英语分数最低要求为110分
(满分为150分)。
*不同省市的入学分数线名称或有不同,以大学要求为准。
个别专业或要求申请人提交作品集(例如:视觉艺术 / 音乐主修专业)及 / 或参加面试,作为
甄选的参考。面试安排会于6月上旬公布。需要参加面试的申请人会收到有关的面试通知。
内地非高考学生^
申请人通常需要完成12年的全日制学习,并符合语文要求和课程特定要求(如适用)。
持有认可高中学历的非高考申请人,请浏览https://www.apply.eduhk.hk/ug/nonlocal,参考
其他国家或地区认可学历详情。
收生要求或会有所修订,以本校教务处网页公布为准。
个别课程或有特定入学要求,请参阅相关课程网页。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隶属阿克苏地区行署管理的全日制普通综合高等职业院校,始终秉持“厚德爱土、重技笃行”的校训,恪守“改革创新、科学发展、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精神,坚持“以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的理念,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2020年10月成功申报并成为南疆唯一一所自治区“优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2022年,学院“东西部对口交流”暑期社会实践团获评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传承柯柯牙精神、铸稳疆兴疆与人工程》《柯柯牙精神研究》两项课题分别获批全国高校思政育人精品项目与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赓续红色血脉,弘扬柯柯牙精神”研习品牌喜获新疆第二届社会科学普及奖“十佳作品奖”,并成为阿克苏地区唯一一家入围“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的高等院校。
学院是教育部等国家六部委指定的西北五省首批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培训基地,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自治区选拔赛承办基地、自治区第二批开设“4 0”和“3 2”应用型本科试点院校、中组部首批“组团式援疆”试点单位;是南疆唯一一所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地区职业教育研究中心、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思政教育研究中心、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中小学美育教育基地、“浙-阿职教发展联盟”牵头单位。先后获得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次等国家级荣誉称号6项、自治区示范性高职院校等自治区级荣誉称号36项。
在地委、行署的关心重视下,阿克苏地区于2019年3月投资9亿余元实施了学院新校区迁建项目,新校区坐落于阿克苏大学城,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峻工、当年投用、当年招生,展示了自治区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阿克苏速度。校园占地面积1162亩,建筑面积17.87万平方米。设有医药卫生、农林牧、文化教育、机电工程、艺术等12大类34个高职专业,中高职五年一贯制贯通培养专业10个,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本科专业7个,形成了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试点,高职教育为主体,中职、职业培训及鉴定、成人继续教育并存的完备职业教育体系。全日制在籍学生12718人,其中本科生近300人。
1.办学历史久远。学院成立于2002年,由原阿克苏地区农业学校等6所学校合并组建,其中阿克苏专区合作干部学校创建于1958年,1970年更名为阿克苏地区农业学校;阿克苏地区农业机械学校创建于1974年,阿克苏地区财贸学校创建于1979年,阿克苏专区人民医院医士班创建于1958年,1985年更名为阿克苏地区卫生学校;阿克苏地区文艺班创建于1974年,1989年更名为阿克苏地区文化艺术学校;阿克苏地区体育学校创建于1988年,1998年更名为阿克苏地区体育运动学校。
2.师资力量较强。学院专任教师405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123人,高级职称94人,中级职称164人,“双师型”教师178人。同时,还聘请一大批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作为兼职教师。
3.招生就业形势良好。2022年,学院在新疆、甘肃、河南、宁夏、陕西、湖南、湖北、贵州、四川等省招生3504人。成立至今,已累计培养3万余名毕业生,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5%以上,其中2022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9.17%,学院就业工作案例荣获中国青年报社“2021高职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案例”。毕业生中85%在南疆就业,为稳疆兴边、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服务区域发展到位。学院专业设置与新疆,特别是南疆及阿克苏地区优势产业紧密对接,广泛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建立了156个校外实训基地。同时学院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广泛开展成人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技术服务、技能鉴定与社会经济文化服务活动,获评“自治区级高素质农民培训机构”。
2019年,阿克苏地委提出“打造区域性职业教育高地”决策部署,支持学院建成区域性高水平职业技术学校,并将学院转设为本科职业院校列入了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
强国建设,未来可期。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正以坚定的信心、昂扬的斗志、奋进的姿态、务实的作风砥砺前行,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阿职院”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泉州海洋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泉州海洋职业学院是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福建省双高计划立项建设职业高等院校,2005年开工建设,2009年正式招收全日制学生。学校以涉海专业为特色,打造“本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能交流”的本科层次海洋职业大学为愿景,开设海洋工程类、交通运输类、智能制造类、电子信息类、现代服务类、护理保健类、财经商贸类、艺术体育类等40个高职专业。具备经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批准的含无限航区的船长、轮机长等在内的各类普通、高级船员、特种船船员等24项培训资质,另有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授权的海上交通安全技能培训项目资质。现有各类在校生近1.8万人,每年各类培训生超4.5万人次,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学历教育和船员培训规模均位列全国前列。
优越的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1105亩,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学校是国内同类院校中唯一拥有独立码头、港湾、沙滩、岛屿,并具备开展滩涂登船紧急出航、登岛、荒岛求生、反海盗、海上救生、水下智能装备、海洋工程等优越训练条件的高校。拥有国内最先进的360°全视景航海船舶操纵模拟器和vlcc全任务轮机模拟器;校园内湖水域宽广,校内水上训练中心配置国内高校唯一的千吨级可实际航行的特种船舶。学校整体实验实训面积达3.5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超1.1亿元;图书馆面积2.3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和电子图书超百万册;拥有教学实验楼7栋,学校宿舍楼13栋,船员培训综合楼1栋,可以同时满足2.5万全日制在校生的教学生活需要。学生公寓拥有优良的住宿条件,每间宿舍均配备空调、热水器、独立卫生间、阳台和洗衣机等设施;学校建有4栋食堂,上百个档口,船员综合楼(四号食堂)可满足于1000人同时用餐,六七层建有全海景单人间和双人间,可提供品种多样的风味美食;校内配备电影院、超市、医务室(医保定点)、警务室。学校办学条件十分优越,设备设施完善,建有可满足学生文化生活需要的学生街,肯德基、伍氏特香包、瑞幸咖啡、7-eleven便利店等高端品牌入住。
雄厚的师资团队
学校开设航海交通学院、海洋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艺术体育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防教育学院等二级学院,以及船员综合培训学院、游艇帆船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多个产业学院与培训单位。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专业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和年富力强、精干高效的管理团队。拥有专任教师78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占比为50.5%。具有高级职称占比为32.7%,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人数为39人。“双师型”教师占比61%,来自行业企业一线兼职教师占比26.7%。
优美的校园环境
学校坐落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市、“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的泉州湾南岸,依山面海,风景秀丽,毗邻全国五大中心渔港之一——祥芝中心渔港,紧邻石湖港保税物流中心,主校区距离海岸仅280米,拥有海边训练基地94亩,自拥千米专属海岸线。在校园附近有宽广、优美的沙滩,是击水搏浪的好去处。你能感受到来自台湾海峡那时而波涛汹涌,时而浪花轻柔又充满变幻的玄妙。在校园里你可以在全海景图书馆读书遨游书海,可以休闲在闽南特色学生街品尝美食,可以漫步在七星湖畔与音乐喷泉共舞,可以在观海岭前欣赏闽南海洋文化景观瀑布。校园社团繁多,共济同侪互助最优,这里是学生的舞台,可以演绎最美青春,可以翱翔追梦未来。
和谐的校园文化
学校以传承海洋文化为使命,结合泉州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市的海丝文化要素,创建了突出海洋文化教育特色的校园建筑与布局,建有国内首屈一指、长达2公里的海丝文化石雕景观长廊,以及世界特种船展示厅、海洋文化展示厅、海洋科技影视展览馆、以拥军爱国为主题的国防科技展厅,展厅科技感十足,分设为序厅、沉浸式互动空间、先进武器装备展示、自主学习平台和学校光荣榜五个展区,采用开放式单流线形式和错落有致的布局,以国防教育为主,军事知识、军事科技科普为辅,充分运用集成控制与目标捕获及自动跟踪功能、沉浸式空间立体成像技术、数字流水屏等高科技现代化技术,通过视频、图片、文字、模型、vr互动等方式,展示国防与科学、战争与和平等方面的知识。建有国防军事训练场,总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内设有400米障碍场、单双杠、泥水坑、极限训练场、小型战术场(轮胎墙、油桶、小土坡、战术街区)、特色猎人训练场、心理行为训练器等多个项目设施设备。,配置有专业的战术对抗模拟装。建有以海权为主题的党建思政成果馆——海权红馆。在展馆的中央设直径8米的圆形电子沙盘,重点展示我国近三百万平方公里蓝色国土的壮阔景象,特别展示我国南海九段线、以及出海口岛链、钓鱼岛、台湾等主要岛屿。用历史的视角贯通过去、现在和未来,led沙盘上郑和下西洋船队、“山东号”航母舰队和最先进的国产商船、海上特种设备等模型,跨越时空,让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现代海洋强国之路交相呼应。依托校内35亩自然山体,结合泉州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市元素,建设“闽南海洋文化园”室外教育基地。学校十分注重大学生的人格培养,“感恩怀天下,励志铸英才”的校训已经成为全体泉海人的集体共识。矢志不渝地坚持“人之儿女,己之儿女”教育理念,真心诚意地呵护“校友皆兄弟姊妹”校风,竭尽所能地帮助学生铸魂造梦。学校已成为泉州市社科普及基地、泉州市国防教育基地、石狮市社科普及基地、石狮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石狮市科普基地、石狮市研学基地、石狮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等,学校结合海洋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推进学生素质的全方位提升,构建了具有鲜明海洋特色和优质文化品味的人文校园、和谐校园,获福建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奖。
广阔的就业渠道
学校坚持“以赛促学”“课证融合”的教学理念,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比赛,提升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学生不仅在全国、全省“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崭露头角喜获银奖、铜奖;在福建省教育厅组织的职业技能大赛和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中,也频频获得一二三等奖和优秀组织奖。学校被海事局授予“船员适任评估示范点”称号,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连续多年被福建海事局评定为a级。学校与国内外200余家知名企业签订了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协议,学生就业渠道广阔,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89%,用人单位满意度超过97%,在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指数排列中,学校位居百强行列。在福建省教育厅公布的毕业生平均起薪排行榜中,学校常年位列全省高职院校首位。麦可思研究院发布了《2023年全国高职毕业生月收入top100排行榜》,为福建省唯一入榜2023年全国高职毕业生薪酬排行百强的高职院校。教育和培训已累计为社会输送人才超10万,校友、学员遍布全球各地。
卓越的办学成就
学校是国务院扶贫办在全国高校唯一批准设立的“全国扶贫就业创业培训基地”,2023年7月8日,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第二届二次会员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为全国首批8个“中国乡村振兴产业带头人培养工程·培训基地”授牌,我校以第一名的成绩入选。是第一批全国水产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项目第一批实验校、福建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福建省首批“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单位、福建省产业学院试点单位(连续三年获批立项)、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水产技术推广定点培训基地、福建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校“、福建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地、泉州市国防教育基地,泉州市军分区国防后备班试点院校,福建省精准征兵试点院校、退役军人事务部和交通部海事局全国退役军人高素质船员教育培训“浪花联盟”发起校和首期承办校等。建有省级双高专业群1个,省级示范专业1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人,省级产业学院试点项目3个,省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省级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四轮驱动”素质教育模式荣获福建省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奖。《中国教育报》专题报导学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恩教育;2017年、2018年和2020年连续三年荣获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6年至今连续七年直招士官和参军入伍人数均超过泉州市高校总数的50%,三次获得福建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是福建省内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民办高校。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进入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全国高职高专排行榜民办院校前100名,获2020年度全国民办百强校荣誉称号。2021年学校以“优良”的成绩通过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航海教育培训质量评估,是十所接受质量评估院校中唯一的一所民办高职院校。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认可我校组织开展的全日制航海专业高职学生三副(含gmdss通用操作员)、三管轮部分科目理论考试成绩和基本安全培训、专业技能适任培训考试成绩(其中三副免考科目为《船舶管理》、《船舶结构与货运》、《gmdss》及6门专业培训合格证;三管轮免考科目为《船舶管理》、《轮机英语》及6门专业培训合格证)。
智慧校园建设更上新台阶
学校以打造全国智慧校园示范校为目标,全面推进提高信息化大数据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管理服务、教育教学、师生发展的深度融合,建成智能化、数字化、物联化校园。学校加强智慧校园顶层设计,确定116项建设内容,计划于2024年全部完成建设,投入使用后学校的信息化程度将实现质的飞越,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应用能力,有效支撑学校教育教学创新与管理创新。同时全校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为学校管理决策和教育改革提供准确实时的数据支撑,为学校的内涵建设和创新发展提质增效。
十四五期间,学校全面发力,奋楫争先,抢抓机遇,乘势而为,正在不断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以更加自信自强的豪迈英姿,向着升格职业本科大学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江西工程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江西工程职业学院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79年创办的江西省森林工业技工学校和江西开放大学(原江西广播电视大学)1983年开始举办的全日制普通专科。2003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江西省森林工业技工学校成建制并入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在此基础上,2004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江西工程职业学院。学院秉承“厚德敏行、博雅精工”的校训,弘扬“自强、求知、有为”的校风,以有效满足学生成长、成才、成功需要为原则,搭建多条“通本”通道,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院现有抚河校区、青云谱校区两个校区。抚河校区位于南昌市西湖区安石路69号,东沿抚河公园、王府井购物中心,南临象湖公园,西靠洪城大市场,北望名楼滕王阁。青云谱校区位于迎宾北大道1356号,毗邻历史名胜“八大山人”纪念馆和象湖、梅湖公园景区。两个校区周边均具有丰富优质的社会资源,校园环境幽雅,设施完善,是学习生活的理想场所。
学院致力于“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开放融合为手段,培养‘工、商融通’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专业与市场有机相融、证书与行业紧密对接、教学与生产有效结合。“工、商融通”就是充分发掘学院教育资源,以辅修专业、开通识课等形式培养“就业领域广、发展空间大、可持续性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院的办学理念得到中国科学院院士潘际銮、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全国著名高等教育评估专家胡显章等专家的充分肯定,并为学院题名题词。
学院是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高校,教学手段现代化,建有全省最先进的现代化远程开放教学系统,拥有教育部、财政部计算机应用实训中心1个,教育厅、财政厅计算机技术实训中心1个,教育部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重点建设专业(建筑工程技术)1个,省职业教育技能实训基地4个(电子商务、数控技术、建筑工程和物联网应用技术)。学院依托远程开放教育网络,建有20多个仿真实训室和集学生实训、技能鉴定、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实训体验中心。
学院拥有一支以全国优秀教师、江西省教学名师、江西省学科带头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师傅)为骨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31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8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江西省学科带头人3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
学院设有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学院三个专业学院。专业门类以工科类为主,兼有管理、财经、旅游、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类等专业共30余个。几年来,学院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已建成教育部专业服务产业重点建设专业1个,江西省省级特色专业1个,江西省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9门。就业渠道畅通。学院与全国60多家企业成立“校企合作联盟理事会”,为学生提供优质、便利的实习实训和顶岗就业。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稳居全省中上水平,就业质量名列全省前列。
学院在互联网 、挑战杯、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国家级奖励5项,省级以上奖励120余项。2018年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荣获江西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9年,学院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电子商务”赛项二等奖;获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商务”赛项一等奖;2020年共获省级以上奖项37项,其中全国性竞赛三等奖以上6项,全省性竞赛三等奖以上31项。教师荣获省级奖项5项。
学院打造了较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现校企之间深度合作、专业之间有机融合,以专业为背景搭建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重点打造电子商务、软件技术、工程造价三个专业群,着力打造信息、人工智能、建筑、健康产业类特色专业,精心打造了电子商务、软件技术、会计、建筑等多个创新创业工作室,成立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社团。近年来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明显,获得国家级、省级等各类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多项。
学院正以优质的办学资源,优秀的教学质量,优良的毕业生就业,建设“综合性、特色化、高水平、开放融合式”现代高等职业学院。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是省属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由浙江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主办,始建于1979年。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示范性高职院校、浙江省人民政府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共建院校、浙江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绿色学校(高等学校),受浙江省政府委托承办浙江茶业学院。
学院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占地面积430余亩。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9000人,教职工400余人。设有农业经济管理系、汽车技术系、经济贸易系、艺术设计系、旅游烹饪系、财会金融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学部、继续教育部、浙江茶业学院等10个教学单位。开设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会展策划与管理、烹调工艺与营养等招生专业22个,形成了以“三农”专业为特色,以现代商贸专业为主体,旅游、艺术、汽车等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
近年来,学院得到了快速发展,党的建设、教育教学成果、人才培养质量、治理能力、办学条件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综合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显著提高。主持和参与建设国家教学资源库3项,牵头制定教育部高职专业教学标准2项,拥有中央财政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资助项目3项、浙江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2个、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2个、省优势特色专业5个、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省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4项、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1项、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单项试点项目1项、农业农村部首届涉农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名课名师”资助项目1项、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第二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1项,获批教育部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sgave)试点院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1项,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1名教师获评首届省教书育人楷模,受到省委主要领导接见。多名教师入选2022年“浙江工匠”培养项目、获得“浙江金蓝领”“浙江省金牌二手车评估师”称号。
招生就业呈现两旺势头。新生录取率持续提升,生源质量持续提高,高分段学生数增长趋势明显。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8%以上,专升本升学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学院以“卧薪尝胆 励精图治”精神为内涵,以人文氛围浓郁的物质环境为依托,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载体,积极践行“四业贯通 四方满意”的办学理念,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志愿者之校”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志愿服务集体”。
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抢抓机遇、深化改革,锐意进取,全面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努力建设一所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涉农类高职院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浙江“两个先行”、绍兴“五个率先”做出农商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广州东华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广州东华职业学院创办于2011年2月,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备案、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全国区块链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职业教育服务社区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广东省人力资源研究会、广东省校企合作与校校合作促进会副会长单位等。学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毗邻广州科学城和知识城,坐落于广州市白云区帽峰山风景区东侧,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校园占地面积758亩,基础设施完备,是读书治学、修心养性的圣地。
学校充分发挥地处大城市的区位优势,立足广州、面向湾区、服务都市新兴产业及社会发展,坚持“立德树人”、弘扬“以真·实求知,以善·美修行”校训,注重职业道德养成、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健全德技并修育人机制,致力打造“省内优质,全国知名”的综合性职业院校。
学校目前设有信息工程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艺术传媒学院、管理学院、财经学院、智能机电学院、医药健康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公共理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并成立了广州智能建筑产业学院、应急管理技术学院等一批特色产业产院;学校拥有一支由教授、博主组成的“双师型”专任教学团队,以及一批行业企业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学校开设软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电子商务、大数据与会计、建筑室内设计、工程造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护理、应急救援技术、学前教育等社会紧缺及新兴专业40多个,拥有“智能控制技术”、“市场营销”两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在校生一万余人。
学校先后与南方航空集团、美的集团、京东集团、广州地铁集团、广电城市服务集团、中科雅图、棒谷科技、东莞力合双清创新基地和肇庆高新区社保局等合作共建了200多家校外实习基地;创设了新闻社、醒狮社、书法协会等45个学生社团,营造健康、丰富的校园文化,累计为广东乃至华南地区培养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近2万人,先后获评“广东省当代优秀民办高校”、“中国民办教育百强”等。《商务谈判》教材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一等奖。学生男子篮球队在广东省第十届大学生运动会篮球比赛中荣获“男子丙组冠军”;学生男子足球队荣获2021年广东省“省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丙组八强;学生跆拳道队荣获2021年广东省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3枚金牌。
学校坚持打造属于自己的办学特色。在广东省应急管理厅的指导下,在广东省应急产业协会、广州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构建应急救援体系平台、组建专家团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政产学研精密结合、主动服务社会等措施,致力打造具有“应急救援技术”元素的、集“育训结合、科普教育、社会志愿服务”为一体的特色高职院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教育部备案、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业务由教育厅主管的一所公办全日制高职院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5200余人,在6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全国输送10万余名信息通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被誉为“湖南邮电黄埔军校”,是信息通信行业大国工匠的摇篮,深受社会赞誉。
学校构建以现代通信技术为主体,以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和邮政快递运营管理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现代邮电特色专业群布局(其中现代通信技术专业群、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获批省级“楚怡”高水平专业群)。对接信息通信业和现代邮政业,学校设有信息通信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现代邮政学院和通识教育学院4个学院,开设现代通信技术、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电信服务与管理、邮政快递运营管理等19个专业及方向。 近年来,学生参加全国各类专业技能竞赛,获得国家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达60余项,省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达270余项。
学校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大力开展在职培训、在线学习、继续教育及技术研发服务。近年来,培训各类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120万人,荣获“全国优秀培训教育机构”称号。
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建设“特色鲜明、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高职院校为目标,以培养 “家国情怀深、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让人放心”新时代大学生为根本,聚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需求,服务数字中国、网络强国、邮政强国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六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校。办学20多年来,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江苏省优秀考点”“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创先争优先进集体”“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普通高等学校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的省级特色专业、重点建设专业群以及一批优秀教学成果奖、技能竞赛奖、优秀毕业设计奖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独特的区位优势
学校占地面积540余亩,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学校区位优势明显,位于南京东郊风光秀丽的国家5a级中山陵园风景区,交通十分便利。沪宁高速、南京二桥高速、宁杭国道、南京绕城公路在这里交汇,地铁2号线和多条公交线路抵达“钟山学院”站。
★先进的办学理念
学校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坚持“顶天立地”发展战略,实施“钟山2.0”理念,努力构建健康钟山、创新钟山、人文钟山、和谐钟山,培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于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内重点打造钟山康复医院和钟山颐养园大健康人才实训基地,校外加强与兄弟院校、知名企业和行业协会合作,强化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
★全新的z6尊龙平台的合作伙伴
2019年8月,央企华润置地成为学校的控股股东,学校成为国有资本为主体、混合所有制、按民办机制办学的学校。国有资本的进入不仅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同时还将在办学条件、专业建设、学生就业等方面,为学校提供更大的政策收益。
★特色的专业设置
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和服务地方经济,构建了大健康为主体、多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重点打造医养融合老年服务、财经商务专业群,开设涵盖理、工、文、经、管、医、艺等7个门类30多个专业。会计与审计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财经商务专业群为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群;我校是经省教育厅和原卫生厅批准开设的首家民办高职院校医学类专业,目前开设护理、康复治疗技术、药学、康复工程技术等专业,护理专业学生护士从业人员资格证书通过率名列全省前茅;机电一体化技术、艺术设计等传统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学前教育专业、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专业特色鲜明,社会美誉度逐年提升。
★优良的师资队伍
学校有专兼职教师近50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4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近70%,逐步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校企互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双师型”教学科研团队。
★广阔的“升本”渠道
学校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兄弟院校、知名企业和行业协会合作,强化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满足学生学业发展需求。每年都有数百名学子通过“专转本”“专接本”等方式进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学校与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无锡太湖学院合作开展康复、护理专业高职与普通本科“3 2”分段培养合作项目,为学生搭建了专本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直通立交桥。
★优异的就业质量
学校紧扣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要求,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强化实践教学,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就业有保障。建校2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3万多名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涌现了一大批就业创业明星,多次被省教育厅评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和谐的育人环境
学校积极构建“技能 知识 修养”三位一体的培养平台,通过志愿服务、文化艺术体育、社会公益等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现有大学生艺术团、话剧社、书法协会等学生社团20多个,学生课余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公寓设施齐全、温馨舒适,配备空调、直饮水机和独立的卫生间等设施,接入千兆宽带网络,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年奖学金等多种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在校期间可参加学校组织的勤工助学活动。
面向十四五,站在“钟山2.0”转型升级的起点上,学校继续坚持“面向就业、面向市场、面向学生”,进一步强化改革创新意识,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把学校建成高水平大健康专业为主,多专业协调发展的高职名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武威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武威职业学院是经教育部备案、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先后融合了武威教育学院、电大武威分校、武威地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武威财贸学校、武威师范学校、武威卫生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始建于1915年的武威师范学校。学校立足职业教育,坚持厚德长技、守正创新,已成为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甘肃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甘肃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甘肃省“双高计划”立项建设学校、甘肃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甘肃省课程思政示范高校、甘肃省职业教育红色文化研学旅行示范基地、甘肃省新时代语言文字示范校、甘肃省大学生就业工作示范性高校、甘肃省文明校园。2018年甘肃省教育厅、武威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在学校联合设立“中科低碳新能源技术学院”,是中科院在全国首次、也是唯一与高职院校的联合办学,为服务“大国重器”钍基熔盐堆第四代核能系统及其产业链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有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科教融汇的样板”。与武威重离子中心合作培养重离子方向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全国重离子治疗系统产业集群发展。
学校占地面积1646亩(包含光伏电厂面积),建筑面积42.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2.8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45亿元,图书馆藏书154万册。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现有专任教师662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282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316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8人,甘肃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6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专业带头人91人,骨干教师187人,“双师型”专任教师379人,省级“园丁奖”5人、“青年教师成才奖”12人,市级“园丁奖”10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建成省级各类名师工作室4个。柔性引进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博士14人。
紧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学校紧密对接甘肃省着力打造“一带一路”五个制高点、武威市“四大工程”和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形成有效对接核能、氢能等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光伏工程技术、设施农业、医学类等10个专业群,招生专业63个。申报获批的国家目录外全国首个氢能技术应用专业填补了国内空白,牵头实施国家氢能技术应用、核与辐射检测防护技术、光伏工程技术与应用3个专业的简介和教学标准制定。建成国家级重点专业7个、骨干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特色专业2个、骨干专业5个、优质专业8个、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1个。在建省级“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2个、优质骨干专业群8个。形成了以核能、氢能等清洁能源类专业为特色,国家级重点专业为引领,农、医、经、文、艺等综合发展的专业布局。全日制专科在校学生12919人。
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立“工学结合,一体三通”育人模式、构建政院校企“四位一体”联合育人新机制,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有效实现新形式,创新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新路径,为高新技术产业落地所需人才培养提供范式。现有20兆瓦光伏扶贫电厂(生产性实训基地)1所、“三级甲等”附属中医医院1家、教师实践基地100家、校内实验实训基地25个(实验实训室135个)、校外实践基地188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武威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1个、市级“创青春通用性众创空间”1个、市级工程中心1个。建有国家级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2个、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与江苏顺丰通讯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顺丰学院,与山东蓝海集团共建蓝海学院。组建职教集团2个,加入省级职教集团6个。
师生技能水平全面提升。学校积极搭建竞赛平台,全力推进学生专业能力、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二等奖1项、全国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教师技能大赛三等奖2项,获甘肃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8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9项,省赛获奖率达100%。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实现了该赛项国赛“零”的突破,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黄炎培杯非遗创新大赛、“互联网 ”等各类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项、铜奖4项,省市级一等奖98项、二等奖98项、三等奖201项,在全国职业高等院校校长联席会议获优秀案例1项、技术研发与应用成果奖2项。每年向社会输送5000名左右毕业生,累计培养大中专学生17.6万人。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满意度达95%以上,85%以上的毕业生对就业岗位、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升职空间满意,为甘肃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科研与社会服务成效明显。学校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1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教育规划项目36项、教育厅科研项目77项、科技厅等省级科研项目9项、市级科研项目156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5项、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2项,申报技术成果转化10项,创建科研平台10个,甘肃省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3个,出版《武威职教理论与实践》112期。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4篇,出版专著86部、教材331本,获得专利162项、发明专利5项。依托乡村振兴学院,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扶贫点古浪县黑松驿镇建成“一林一屋一基地”乡村振兴特色项目,有力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近五年累计完成社会培训14万余人。
数字化智慧校园建设提质赋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数字化的重要论述,持续推进教育数字化,升级数字校园平台,着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利用教育数字化助力“技能甘肃”“双高计划”学校建设。开展“互联网 ”云平台建设,建成校园云数据中心,实现云计算、云存储、云服务;实施“互联网 ”智慧服务,建成高标准、现代化考试中心,满足教育教学及社会考试需求;推进“互联网 ”智慧教学,建成开放共享的智慧教室,实现智能课堂,资源共享;实施“互联网 ”智慧安防,建成校园监控系统,全力保障校园安全。
合作办学持续加强。着力推进“中科低碳新能源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工作,完成国家氢能技术应用、核与辐射检测防护技术、光伏工程技术与应用3个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和专业简介研制项目,通过教育部验收并发布。牵头主持全国氢能技术应用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研制项目、第二批坦桑尼亚国家职业标准开发项目新能源工程师6级职业标准的研制。为国家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项目建设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干得优”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积极落实甘肃省与天津市签署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协议,成立天津职业大学(西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天津职业大学辅导员职业能力研学基地,开展全方位实质性合作,推进两校间深度合作,不断提升育人质量,共同发展。按照《关于支持培黎职业学院建设发展的工作方案》,学校与培黎职业学院签订发展协议,全面对口帮建旅游管理专业。与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在改革成果、学校治理、联合招生、贯通培养、内涵建设、产教融合等方面建立互帮共建协作机制,助推兰州——西宁城市圈建设。与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发展协议》,双方将在学校高质量发展上建立协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留学生16名。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新要求,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高质量完成“双高计划”建设任务,抢抓申办创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大好机遇,以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建设为抓手,辐射带动特色骨干专业群建设,全面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建设“六个新武威”“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新局面”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努力建成“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