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且在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历史发展
学校始建于1910年10月,初名直隶第三初级师范学堂,虽然中间数易其名,但办学从未中断。建校之初,学校秉持“中学为体...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315-7381911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学校排名
2139名
人气值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是一所由浙江省水利厅举办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前身是1959年成立的浙江水电技工学校和1984年成立的浙江水利职工中等专业学校,2007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立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学校是全国文明单位、浙江省首届文明校园,入选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水利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水利部水利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浙江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为水利事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坐落于美丽的钱塘江畔、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杭州,由校本部和大江东校区组成,总占地面积1136.7亩,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24亿元,馆藏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120万余册。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学生10000余人,教职工57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463人,专任教师中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84.45%,双师素质教师比例85.95%。学校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浙江省(水利部)优秀教师、职教名师、专业带头人20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水利“325拔尖人才工程”等省级人才50余名。
作为江浙沪唯一一所水利类高职院校,学校坚持“立足浙江、面向全国、紧贴行业、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宗旨,按照“立足水利、一体两翼”的专业发展定位,形成了以大土木类专业为主体、以水利为特色的五大专业群,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普融通,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开展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助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现有水利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经济与信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基础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浙江省水利水电干部学校)等8个教学单位,开设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环境艺术设计、金融科技应用等26个专业。学校按照国家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最新要求落实各项办学举措,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现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浙江省高职高水平专业群2个,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10个,全国水利职业教育优质、示范、骨干专业等建设项目11个。建有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开发课程和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33门,国家规划教材、省部级重点教材和规划教材59种,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5项。
学校注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建有21个校内实训基地、292个联系紧密的校外实习基地,牵头成立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发展产教联盟、浙江省水利行业公共实训基地;作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设有现代学徒制学院“大禹学院”,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开展教育部“1 x证书”制度试点,设有27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点;是首批省属社会评价组织,为行业培训考证提供服务。学校具备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与美国圣马丁大学开展水利工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合作办学,与美国贝茨技术学院开展机电一体化专业合作办学,入选教育部中德先进职业教育(sgave)合作项目试点院校和浙江省中德“双元制”改革试点院校;作为国际小水电联合会会员单位,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类职业技术培训,参与多个非洲国家职业标准开发,与巴基斯坦可再生能源技术署共建水电站运行与维护人才培训基地,服务中国水电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打造国际水电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学校于2008年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2011年被评为全国水利职业教育先进集体,2014年被省人社厅认定为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2016年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水利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021年入选水利部水利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022年获批浙江省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示范性继续教育(社会培训)基地和社区教育示范基地。
学校秉承“厚德 笃学 修能”的校训,不断深化文明校园建设。以周恩来班、邓颖超班创建为载体的“伟人文化”和“承大禹之志、传治水精神”的“治水文化”为核心,打造职业教育一流育人品牌,作为主任单位牵头成立全国水利行指委课程思政专委会,涵养校园文化精神,引领学校和谐发展。展望未来,学校将按照省委坚持“创新深化 改革攻坚 开放提升”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推进各项事业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为建成国内一流、行业领先、水利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院校而努力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茅台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茅台学院(moutai institute)是由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举办,2017年5月23日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非营利性全日制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2017年招收首届本科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961人。
学校坐落于“中国酒都”贵州省仁怀市南部新城,占地1076.2亩,建筑面积25.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施设备先进,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校园信息化智慧化程度高,学习生活环境条件舒适便捷。
学校围绕酿酒产业链建设学科专业,现设有白酒酿造工程、酿酒工程、葡萄与葡萄酒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包装工程、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种子科学与工程15个本科专业。其中,白酒酿造工程专业为教育部目录外专业;轻工技术与工程和社会学获批省级重点支持学科;酿酒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获批进入省级一流专业建设行列。
学校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围绕酿酒、酒文化、酒营销、资源循环等领域开展课题研究,获建省部级科研平台4个,获立国家级科研项目20项、省部级项目36项、市厅级项目253项。
学校拥有一支专兼结合、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509人,其中,博士113人。学校还聘请了酿酒大师、酿造师,以及国家级、省级评酒委员担任实习实训教师;特聘了相关学科专业的院士、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专家和行业大师为特聘或客座教授。
茅台学院秉承“德才兼备、承创并举、酿理通融、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坚持“小、精、高、特、开”的办学策略,以“厚德、博识、善酿、笃行”为校训,致力于培养基础实、能力强、适应快、后劲足的酿酒产业及相关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建设成为与茅台品牌相称的“行业一流、世界知名”的大学。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56年的渤海船舶工业学校,先后隶属于原第一、第三、第六机械工业部和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主要为国家船舶工业和军工产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2001年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渤海船舶工业学校与葫芦岛电视大学、葫芦岛市师范学校合并设立渤海船舶职业学院。2004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优秀”等级院校。2014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2017年,被中央军委、教育部批准为士官定向培养院校,同年被省教育厅、财政厅确定为辽宁省“双高计划”立项建设学校。2019年,学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群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国家“双高”计划)。2021年,学院被确定为辽宁省“兴辽卓越”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学院校园占地728亩,建筑面积23.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1.1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69亿元。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168人。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98%,企业满意率连年达到95%以上。
学院现有教职工626人,其中专任教师528人。有正高级职称73人,副高级职称227人。有博士9人(含在读),硕士319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省级专业带头人9人。辽宁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人、千人层次4人、万人层次18人。学院建有院士工作站、大师技能工作站和材料专家工作站。
学院开设了53个专业及专业方向。拥有辽宁省示范专业3个、品牌专业7个,全国机械行业特色专业2个。与船舶制造相关的5个军工特色专业群均属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集群范围。拥有国家精品课1门,辽宁省精品课10门。拥有4个国家级实训基地,4个省级(行业)研究培训基地,5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4个工程技术中心、141个实训室,以及11个校外教学型实训基地。
长期以来,学院坚持立足船舶、面向军工、服务社会的办学定位,为国家输送了6万余名合格毕业生。先后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状、辽宁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平安校园、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先进集体等30多个荣誉称号。学院被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评为“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和“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职业院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注
学校介绍
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由原铁岭师范学校、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铁岭职工大学合并而来,从1949年建校至今已走过70年的光辉历程。
学校原校址为银州区岭东街,2009年9月搬入现校区,校区占地面积507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现有多种类型和功能的实验室72个,综合性校内实训基地4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8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600万元。
学校现有46个专业,涵盖了11个专业大类,23个专业类,设有管理学院、文学院、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外语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9个二级学院,全日制在校生6835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604人,其中专任教师398人;教授84人、副教授106人,具有硕士学位183人,博士学位2人。现有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省级高水平特色专业群1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1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教指委精品课程1门,全国教育科研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教材3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3项,省级创新型实训基地4个。
学校夯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深度转型发展的基点,创新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以会计专业为核心的二级学院——“铁岭师专新道会计学院”;与达内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为核心的二级学院——“铁岭师专达内信息学院”,努力实现人才供给侧与企业需求端的无缝对接。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承载着铁岭三百万人民的厚望,全校师生员工正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秉承“修德、博学、勤奋、创新”校训,为实现内涵发展、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一流职业院校而努力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湖南省唯一的电力类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隶属于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教育业务由湖南省教育厅管理,与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技术技能培训中心(以下简称“技培中心”)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模式。
学院始建于1956年,原名为湖南省电力技工学校、长沙电力学校,2005年升格为高职院校,现有在校生3245人。学院座落于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校园占地面积395.29亩,建筑面积13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78亿元。
学院坚持“立足电网、服务公司、奉献社会”的办学定位,突出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驱动发展,借助企业办学优势,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以来,共为电力行业及社会输送了5万余名各类技术技能和管理人才。
专业特色突出。学院先后开设电力类、动力类、经管类和计算机类等30多个专业。目前,学院核心专业包括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供用电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输配电工程技术、热能动力工程技术、发电运行技术、分布式发电与智能微电网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以此为基础构建的供用电技术专业群、发电运行技术专业群入选湖南省“楚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计划a档。
师资力量雄厚。学院现有教职工300余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18人。近年来,学院依托企业办学优势,持续开展校企人才双向交流,师资队伍能力素质显著增强,20余名教师获得湖南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奖项,2个团队分别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一等奖、二等奖。同时,学院常年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现场专家、知名教授为兼职教师。
设施设备齐全。学院建有覆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全环节、与生产现场同步的实训场地90余个,拥有智慧教室及多媒体教室100余间,设有国家电网公司输电带电作业基地,中电联电力电缆附件安装基地、中电联调度评价基地等。同时,学院校园环境优美,拥有标准化田径运动场、风雨篮球场、体育馆,现代化学生餐厅、学生公寓、学生活动中心。
人才培养一流。学院践行“四个双元”模式(学院与用人单位“双主体”、专业标准与岗位标准“双面向”、课堂教学与一线实习“双场所”、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双认证”),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先后荣获“挑战杯”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特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等荣誉。同时,设有经国家批准的职业技能鉴定站,积极参与“1 x”证书制度试点。
就业前景广阔。学院设有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全院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建立了广泛的毕业生就业网络。毕业生就业率稳居全省高校第一方阵(保持95%以上),对口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高,对口就业率达80%以上,毕业生大多推荐到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核、中广核、大唐、华能等大型国有骨干企业,以及各类新能源技术和新兴行业企业。
2018年以来,学院大力实施以“教育 就业”帮扶为主的“电力励志工程”,持续为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定向培养供电服务职工,累计帮助1482名贫困家庭学子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学生毕业后直接到属地乡镇供电所工作。2022年8月,湖南省“雨露计划 ”就业促进行动推进会暨示范签约仪式在学院成功举行,“电力励志工程”获毛伟明省长批示肯定。
近年来,学院先后获得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电力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电网公司文明单位、国家电网公司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先进集体,以及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平安高校”、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等荣誉。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西藏藏医药大学
关注
学校介绍
西藏藏医药大学坐落在雪域高原、世界屋脊、阳光之城的拉萨市,是一所医教研于一体的民族传统医药高等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唯一单独设置的藏医药高等学校,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藏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单位,教育部构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藏医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单位和藏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教育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的“藏医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学校现任党委书记鞠明兵,校长米玛。
西藏藏医药大学始建于1989年9月,前身是西藏藏医学院。2018年更名为西藏藏医药大学。学校现有藏医学博士一级学科授予单位和授权点1个,是中医学(藏医)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单位,西藏自治区藏医药事业发展“四个一流”之一流西藏藏医药大学建设单位,2019年作为总理工程投资10亿元的新校区正在建设当中,新校区占地500亩。
西藏藏医药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全力发展藏医药学高等教育,率先开启了中国藏医药学现代高等教育的先河,构建起了藏医学、藏药学两个特色学科和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协调发展的多层次教育体系,编写了全国第一套藏医学、藏药学本科教材、《藏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大纲》,建成6个省部级及以上基地平台,培养了中国第一批藏医药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建校33年来,为国家培养了7000余名政治合格、业务精湛、勤于创新、勇于奉献的藏医药专业人才,并禀承圣贤雄风,成就藏医气韵,形成了“厚德、勤学、笃行、利众”的人文品质。
学校现有在校生2063人,其中研究生273人。现有在编在岗教职工275人,其中专兼职教师及各类专技人员209人,管理人员45人,工勤人员21人。现任专兼职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达到36%,硕博士学位比例达到58%,其中中青年教师比例达到84.7%。学校现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江南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5所对口支援高校援藏干部8人。
学校有30多年培养藏医药学本科经验,有20多年独立培养藏医学硕士研究生经验。学校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医学-藏医)、2个学术硕士学位点(中医学-藏医、中药学-藏药)、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中医学-藏医)以及1个藏医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藏医学、藏药学、护理学、市场营销、中(藏)西医结合、中(藏)药制药6个本科专业,1个中医药类高职专科专业以及各级各类函授学历教育。
学校目前拥有国医大师1名,全国名中医1名,岐黄学者1名,全国中医药教学名师1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6名,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名,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 1名,万人计划国家教学名师1名,973项目科学家3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6名,全国优秀教师3名,全国师德标兵 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全国中医、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国家教学名师1名,全国中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全国藏医药医师资格考试命题首席专家1名,国家和自治区药品评审专家8名,西藏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名,自治区学术带头人4名,自治区名藏医3名,自治区教学名师2名,自治区“四有”好老师1名,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4人。
西藏藏医药大学充分利用对口支援高校优势资源,先后建成藏医药基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藏医药与高原生物科技部重点实验室、传统藏药炮制及质量控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验室、藏医药防治糖尿病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共建基地、藏医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西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形成了藏医药九大研究领域,初步建成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建设学科2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8个,自治区重点学科2个,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培育学科2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单位1个,在医教研领域逐步取得了相关成果。在学校发展的新时期,5所对口支援高校明确了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和产业开发、实验室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援助,全力支持一流藏医药大学建设。
学校培育建设自治区精品课程8门、校级精品课程10门。主编和参与21世纪藏医本科教育规划教材26部,获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主编《21世纪藏药本科教育规划教材》10部,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编全国藏医专业本科教学大纲2部,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编21世纪藏医本科教育规划教材课程教学大纲1部,获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近两年获得互联网 大学生就业创业全国比赛铜奖1项,西藏赛区金奖1项,铜奖2项。
学校先后承担“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西藏自治区科技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十三五”期间,学校组织申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西藏自治区科技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承担国家级项目总数17项,总批准经费为929.90万元;省级(自治区级)项目总数为190项,总批准经费为4456.00万元;校级科研项目总数为62项,总批准经费为137.35万元;合计项目为269项,总批准经费为5523.25万元。2018年以来,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共1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特别奖和藏文专著类一、二等、三等奖共6项,自治区科技技术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学校现有直属附属医院1家,非直属附属医院4家,教学医院5家、实习医院12家、教学药厂2家、实习药厂1家。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多次派遣专家赴美国、英国、南非、巴西、日本等30个国家访问讲学,先后为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讲授藏医药学,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的藏医药学,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大力推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始终坚持以藏医药专业和学科建设作为推动学校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不断完善“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融为一体,着力提升教学质量,推进创新教育,走内涵发展、特色强校的跨越式发展之路,践行“质量立校”的发展理念,全力提升学生的传承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现在绝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推动全国藏医药事业发展的骨干。
如今,步入西藏藏医药大学如同走进藏医药文化发展的历史长廊,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博大精深的浩瀚典籍、科学规范的炮制工艺、堪称瑰宝的天然药品标本历历在目,充分展现着藏民族特有的文化底蕴、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创造力,诠释着藏医药学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深厚哲学思想。
面向未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重点,以社会服务为依托,以藏医药文化传承为载体,医教研协调发展为办学思路,以“秉承传统、开拓创新”为办学理念,聚焦一流藏医药大学建设目标,拓展相关学科建设群。立足西藏,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为人类健康、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服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教育部备案、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安康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
办学历史悠久。学院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05年的关南书院,诞生在原安康师范学校的兴安支部是安康第一个红色革命组织。学院于2004年由安康师范学校、安康卫生学校、安康第二师范学校合并组建,安康卫生学校创建于1960年,安康第二师范创办于1985年。2016年,一次实质性整合安康技师学院、安康市技工学校、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安康分校、安康工业学校、安康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安康市军转培训中心、安康市供销培训学校、安康市农广校等市直8所职业教育院校,实现集中统一办学。百余年薪火相传,发展成为一所高等与中等职业教育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互补、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兼顾的具有综合功能的现代高等职业院校。
育人环境优良。学院地处汉江之滨的安康市国家级高新区。占地面积630亩,校舍面积28万平方米。校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是省级平安校园、文明校园、智慧校园。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建筑美观、错落有致,体育馆规范标准,功能完善。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100余万元,有校内、外专业实验实训室、实践基地各100多个,教学用计算机1500余台,馆藏图书50余万册。文化交流中心、图书信息中心、学术交流中心,为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专业体系完备。学院全日制五年制、三年制高职教育共开设医药卫生、师范教育、工程技术等九大类44个专业,形成了医药卫生、师范教育、工程技术、经贸管理、现代服务等多类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护理专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护理、临床医学、学前教育3个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2022年护理专业群、学前教育专业群入围省级“双高计划”建设名单。有1 x证书试点项目7个。全日制高职在校学生1.5万人。成人高等教育(开放教育和远程教育)开设30多个本、专科专业,在册学生8000余人。社会培训项目、职业资格(等级)鉴定工种各30多个,年培训和鉴定近万人次。学院是省教育厅批准的省级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指导中心,是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项目培训机构,是省人社厅批准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继续教育每年近万人次。学院是安康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设安康市职业教育中心,在引领全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师资队伍精良。现有教职工680人,专任教师497人,其中:正高职称14人、副高职称122人;硕士学位150人,“双师型”教师210人。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各1人,国省级技能大师、技术能手、教学名师12人,荣获全省师德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优秀教师5个,市级突出贡献专家4人。近年来教师获得省级及以上教育教学和科研奖励50多项,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连续两年获全市党风政风行风评议优秀单位。
管理规范科学。学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院内设党政办公室等13个管理机构,设技师学院、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医学院、护理学院、师范学院、工程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基础教学部、思政部、信息技术中心、图书馆等4个教学、教辅机构,有附属小学1所,安康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安康市综合培训中心各1个,附属医院3个。近年来,学院秉持“学生第一、教师优先”的办学理念,突出“练一技之长、修一身厚德”的培养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体系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教学诊改高质量通过省级复核,建立完善现代职业院校治理体系,推动内涵发展不断深化,追赶超越迈出坚实步伐。“十三五”时期,累计培养毕业生2.1万人、社会培训4万人、技能鉴定3.4万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4.3万人,为安康打赢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绿色崛起做出应有贡献,为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四五”时期,是学院追赶超越创建区域一流职业院校的关键时期。学院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和《职业教育法》,以服务地方为办学定位,以改革创新为第一动力,以深化内涵发展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实施“四个五”战略(实施创新驱动、特色发展、开放合作、质量提升、人才强院五大战略),抓好提质培优、固本强基、产教融合、扩容赋能、文化提升五类项目,深化办学和培养模式、教育教学和评价、成人教育改革、社会培训、管理服务五项改革,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创新激励、教师发展、绩效考核、成本核算五大体系,努力打造秦巴一流、省级“双高”、西部知名、全国有影响力的职教名校,为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和聚力建设幸福安康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四川现代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四川现代职业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设立的非营利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四川首批民办高校之一,2008年开始举办普通高等职业教育,人文荟萃,底蕴深厚。
学校位于成都市,校园占地 511.8亩,校内环境优美,设施设备齐全。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2400余人,专兼职教师600多名,高级职称占比26%,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60%。面向四川省、成都市重点产业布局,构建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大数据与会计、机械设计与制造、数字媒体技术、建筑室内设计、金融服务与管理、家具设计与制造、法律事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生物医药(医疗器械)10个专业群。现开设有38个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省民办重点特色专业3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学校牵头组建了“双流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产业人才培训联盟”,与13家工业园区和16家行业协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建立了“中电锦江”等4个产业(企业)学院。建立校企业合作基地900余个,深度合作企业485家,其中行业龙头企业40余家;每年合作开展现代学徒、技术专项、产教融合、订单、工学等300多个项目。校内建有95个实训室、1个藏书92.3万余册的图书馆、2个标准塑胶运动场以及灯光网球场、篮球场和相应的健身设施。学生公寓配备热水器、空调等基本生活设施,校园网络实现wifi全院覆盖。
学校践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息息相通的陶行知教育思想,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行知合一”的基本办学原则,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人人成才;以人才培养为主,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依托四川天府新区腹地的地理优势,构建了“园区、企业、学校”和“协会、企业、学校” 两个三位一体办学模式,形成了基于“学做、工学、实习就业”三个合一的“1234”人才培养思路,实施“分级分段分岗工学交替的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以“明德、致远、博雅、健康”四大育人工程为载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学生职场能力培养为落脚点,构建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创业创新教育”四维一体的课程体系,落实全方位育人理念;以课程融通为工作思路,全面推行双证教育,目前学生双证获取率达到89%;以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竞赛为抓手,助推学生职业技能提高,近年来,1000多名学生参加了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其中330多名学生获取了100多个项目的不同奖项;29名教师获得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办学成效日益明显,就业率持续上升,近三年毕业生平均一次性就业率为98.1%,成都就业率达到78.44 %,专业对口率达到93%,顶岗实习就业转化率89.03%,多家企业对我院毕业生给予了高度评价。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高职高专top100第27位、国家教育部1 x证书试点院校、国家级骨干专业院校、中央财政支持项目高校、四川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学院、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高新技术考试典型单位、四川省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生产性实训基地项目高校、四川省教育厅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现代学徒制项目高校、四川省优秀科研成果奖高校、四川省高校后勤管理先进集体、四川省民办高校重点特色专业质量提升计划项目高校、四川省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高校、四川省民办骨干专业高校、四川省民办教学成果奖高校、成都十大最美高校” 等称号。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位于美丽的太湖之滨、苏州湾畔,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唯一的公办高职院校。
学院原名南京邮电大学吴江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前身之一的江苏省吴江师范学校成立于1922年,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
学院以“养德、修能、精技”为校训,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锚定高质量发展、内涵式建设的战略方向,深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各项改革创新工作,致力德技并修、学用并举的教学理念,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学院现设有智慧财经学院(经济贸易系)、现代商务学院(管理工程系)、通信电子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系)、智能制造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系)、大数据与互联网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人文社科学院(基础课部、外语系、体育部),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机构。全日制在校生6000余人,教职工285人,高级职称教师79人,开设专业25个,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是江苏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
学院致力建设多层次办学体系,设有本科教育、专科教育、继续教育等不同教育类型。其中,3 2本科专业2个,海外本科专业1个。学院面向全国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招生,设有高招、社招、3 3、对口单招、注册入学等不同招生方式。
学院大力实施“三教”改革、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推进“岗课赛证”育人机制变革,创新打造“四有”课堂,强化“双师型”人才培养,形成了教学能力大赛、学生技能大赛的独特品牌优势和综合竞赛实力,多次获评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大赛最佳组织奖。
学院深入推进“一系一品牌”卓越计划、“一师一企、一专业一产业”深耕计划,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基地”、“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三大特色基地,做大做强产教融合影响力和贡献度。建成华为5g 数字化人才产教融合基地、江苏省工匠学院(吴江)、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研究院、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文旅融合人才培养基地、大中小学立德树人教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重大合作项目,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品牌建设、特色建设,提升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
学院着眼国之大者,各方面取得长足发展,获评江苏省园林式单位、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文明宿舍、江苏省高校文明食堂、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建设单位、江苏省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苏州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湖南体育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湖南体育职业学院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于2002年5月由湖南省体育运动学校(创办于1958年)和湖南职工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创办于1984年)合并组建而成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院,2007年接受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达到“优秀”等级,2015年建成为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学院被评为“省直文明校园”“全省平安高校”“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训基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军士人才培养基地”“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体育行业特有职业(国家级)培训基地”,先后培养了熊倪、龚智超、杨霞、龙清泉、王明娟、田卿、向艳梅、侯志慧、谌利军等9名奥运冠军,唐九红等45名世界冠军以及200余名亚洲和全国冠军,被誉为冠军的摇篮。
办学条件优越。学院占地面积约500亩,现有教职员工368人,在籍在校学生近6000人,设置有军士学院等七院一校8个教学机构和3个教辅机构。设有运动训练、体育教育等11个专业;拥有40个校内实习实训室(基地)和1个校企共建“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各实训中心、实验室实物设备、教学系统、实训系统等设备精良,功能齐全,设施设备水平均达到国内乃至亚洲一流。此外,在长沙、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建立了74个稳定的与专业教学相配套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理实一体、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a类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牵头制定了3个国家级专业教学标准和1个国家专业实训条件建设标准。专业建设在金苹果2022高职院校分专业类竞争力排行榜中名列体育类专业榜首。
办学特色鲜明。学院坚持“办人民满意大学、育卓越体育工匠”的办学目标,凝炼了“让兴趣在学习中产生、让知识在研究中掌握、让能力在训练中提高、让素质在竞赛中养成、让才干在产业中历练”的卓越体育工匠育人理念,构建了“五格五能”目标环、“政行企校社”机制环、“学研训赛融”教学环、“真善美实创”活动环、“行企社校生”评价环五环相扣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大批卓越竞技体育人才、小学体育教师、军事体能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保健康复人员、体育经营管理人员等体育行业企业急需的卓越体育工匠,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体育竞赛屡创佳绩。学院在第26-32届奥运会和7-14届全运会上连创辉煌,为湖南竞技体育跻身和巩固全国前列做出了重大贡献,先后荣获“全运会完成任务先进集体”“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光荣称号。2016年以来,除4名奥运冠军以外,总计有17人次获得世界冠军,32人次获得亚洲冠军,183人次获得全国冠军。2021年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为湖南体育代表团以25金、13银、9铜共47枚奖牌创造了历史最佳作出了突出贡献。
校企合作深化拓展。学院依托湖南体育职业教育集团与省内外一批知名体育企业或教育机构签订合作办学及就业协议,大力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实施了“梅山武术”现代学徒制项目,先后与湖南壹比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新引擎)、湖南安踏体育用品公司、江苏直尚电竞科技有限公司等签订了产教深度融合协议;并与湖南农业大学、衡阳师范学院、怀化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开展专升本合作办学;与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工业大学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搭建了毕业生继续教育平台。多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
人才培养质量突出。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宗旨,遵循“厚德、强能、尚勇、创新”的校训,营造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用人单位四方联动的育人机制;学生专业技能和毕业设计抽查合格率为100%,学生在各类技能大赛中斩获众多奖项,特别是在2019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学生体育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3个,团体二等奖1个,学院被评为“优秀组织奖”;学生参加湖南省黄炎培创新创业大赛荣获一等奖,在第四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学院在2019 年广州日报高职高专职场竞争力排行榜中居全国第 2位,在教育部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指定平台“阳光高考”2021年开展的“院校满意度”评价排行榜中位居全国第25位、湖南省第1位;在中国教育在线“榜样力量·2022 年度教育盛典”评选中,荣获"2022年度湖南省最受中学信赖高职院校"荣誉称号。
铆足干劲谋发展,扬鞭奋蹄启新程。学院将继续坚持“根植行业、育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开放融校、创新亮校”的办学战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内涵发展、注重特色发展、注重科学发展”的办学方针,为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体育职业院校而努力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