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canvas,请升级你的浏览器。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由湖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学校位于长三角中心区域、太湖南岸、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浙江湖州。学校前身为1979年创建的嘉兴供销技工学校、嘉兴...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572-2363678,0572-2361230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学校排名
166名 校友会高职ⅱ类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是浙江省人民政府2002年批准设立,由上海交大教育(集团)有限公司、嘉兴市教育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浙江科技孵化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共同出资举办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是嘉兴市接轨上海战略的重要成果,校名“南洋”二字源自上海交大建校之初的“南洋公学”,寓意学校传承上海交大优良办学传统、积极发展和开拓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坚强决心和信心。学校2016年7月从嘉兴市塘汇校区整体迁建至秀洲区大德路校区,办学条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学校秉持“以人为本、服务发展、面向人人、人人出彩”的办学理念,为社会培养了3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先后荣获“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指导服务奖”“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4a平安校园”“浙江省志愿服务优秀集体”“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嘉兴市首批接轨上海重点合作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现有34个招生专业,全日制在校生(含留学生)10000余人,教职工400余人。学校建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两个省级优势专业,以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等5个省级特色专业;中德智能制造平台等8大实训基地,其中省级示范实训基地4个。近三年,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各类技能大赛奖项500余人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7%以上。 近年来,学校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与德国、英国、美国等15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所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获批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两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教育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生活技能开发”(“核心能力提升”)青少年教育合作项目试点院校。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强化党建引领、优化顶层设计,围绕“一个加强(党的建设)、四个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高水平专业群、高水平双师队伍)、五个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服务发展水平、学校治理水平、信息化水平、国际化水平)”打造“七彩南洋”——党建样板南洋、平安南洋、生态南洋、特色南洋、活力南洋、幸福南洋、品质南洋。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贵阳信息科技学院(guiyang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坐落于贵州省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思雅路8号,毗邻被誉为“高原明珠”的贵州风景名胜地花溪区和东盟国际交流周永久会址,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前身是2001年贵州工业大学创建的贵州工业大学国际合作学院;2004年更名为贵州工业大学明德学院;2004年9月贵州大学和贵州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贵州大学,贵州工业大学明德学院更名为贵州大学明德学院;2013年9月贵州大学与泰豪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举办新机制的贵州大学明德学院;2014年4月启动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新校区建设;2017年全面入住花溪大学城校区;2021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8月贵州省人民政府下文批复,正式转设为贵阳信息科技学院;2022年8月,江西省委宣传部全资企业江西文演集团与泰豪集团达成合作,共同举办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开启了学校“国有民办”的新模式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2001年创建以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注重内涵发展,秉承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模范引领“四位一体”的育人理念,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学校在校生1590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1195人,其中,二级教授1人,三级教授5人,省管专家4人,博士教授6人,客座教授54人(其中海外客座教授2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共833人,占比69.71%;副高级以上职称578人,占比48.37%。学校教学生活设施完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90.7万册,电子书10万册。各类实验实训室23个,校内外实践实训教学基地240个。 学校围绕国家和贵州省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以“3 1”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对标贵州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实施大数据、大文旅、大健康及先进制造的“三大一先”人才培养战略,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现设6个系(信息工程系、数字传媒系、健康管理系、智能工程系、土木工程系、经济管理系),1个教学部(思政教学部),40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工学、教育学、文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六大学科门类。 在教育部备案招生的专业有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环境工程、生物工程、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数字媒体技术、土木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电子信息工程、工业工程、公共事业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行政管理、电子商务、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程管理、工程造价、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音乐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网络与新媒体、英语、地理信息科学、环境科学、休闲体育,共计40个本科专业,其中工学类专业18个。 学校办学至今,共培养了近3万余名毕业生,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学校始终将学生的就业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用就业指导招生,近年来,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均超过95%,部分工科专业就业率连续多年超过98%,在全省本科院校中名列前茅。 学校正朝着成为产教融合示范高校和一流民办大学的目标不断前行,持续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培养具有高职业素质、高专业能力和拥有较完备知识体系的创新型、应用型专业人才。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公办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由黔西南州原农业学校、水电学校、农机化学校、财贸学校、卫生学校五所中专学校合并组建,2008年10月,黔西南民族行政管理学校并入学院。 学院占地面积644.5亩,校舍建筑面积近15.5万平方米。现有在编教职工466人,其中,二级教授1人,教授12人、副教授109人、硕士及博士(含在读)168人、省级职教名师2人、州管专家3人,州科技人才5人、州级农业专家11人、“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各1人、“甲秀之光”访问学者4人,全日制在校生11370余人。 学院重点推进畜牧兽医、建筑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旅游管理、康复治疗技术、护理6个特色骨干专业建设,围绕特色骨干专业打造建筑工程技术、旅游管理、中医药康养、护理等4个特色骨干专业群,现开设有高职专业25个、中职专业3个,技工专业1个。其中:省级骨干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群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精品课程4门,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0门、课程思政项目15项,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实践课程15门以上。 学院建有省级护理开放实训基地、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医药实训中心、生命科学馆、康复治疗技术实训室、机电一体化实训室、旅游酒店实训室、建筑工程实训室、电商实训室、特色中草药种植与检测实训公共实训平台、山地生态农业开放实训基地、汽车综合实训室等86个专业实训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101个。学院成立以来,为社会输送中高职毕业生4万余人,毕业生“双证率”达到90%;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用人单位对学院的办学质量满意度均达到90%以上。 近年来,学院着重于产业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运用,获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158项、取得10项发明专利、58项实用新型专利、完成5项专利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工作,教职工发表学术论文1179篇,其中核心期刊87篇。21个项目获省质量提升工程、兴黔富民行动计划与“技能贵州”行动计划立项。2023年,师生在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中获奖84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优胜奖1项,省级二等奖17项、三等奖60项。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公开讲思政课比赛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2022–2023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建行杯”第九届“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银奖2项、铜奖10项,第五届全国兽医临床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二等奖1项,贵州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获一等奖1项,贵州省教学能力大赛获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美丽的草原钢城包头市,由包钢(集团)公司出资兴办,于2005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为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并于2007年与内蒙古冶金高级技工学校合并。2019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内蒙古冶金高级技工学校升级为内蒙古冶金技师学院,标志着包头市首家技师学院诞生,学院成为以技能人才培养为主体,融学历教育、公共实训、技师研修、竞赛集训、技能评价、职业培训、终身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机构。学院同时被命名为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自治区“草原英才”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自治区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自治区技师培训基地、自治区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训基地、自治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自治区外派劳务人员培训基地、包头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包钢青年技能培训基地。 学院现拥有近2.3万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近万平米的实训大楼和3000多平米的实习厂,实习实训设备种类齐全,质量上乘。搭建了实训、鉴定、考评为一体的实训教学平台。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建成包头市首家高技能工业控制实训基地,3d打印实训室和工业4.0实训室的建设,建立了abb(包头)工业机器人公共实训中心,带动学院实训迈向尖端。 学院教学设有11个系部,开设31个专业,涵盖冶金、机电、计算机、新能源汽车、航空、管理、护理等与当地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目前,学院在校生近6000名,教职员工4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以上教师122人,讲师112人,其他类高级、副高级职称教师48人,并有多名教师担任国家和自治区相关学术委员会理事、委员等职务。学院不断强化教育教学改革,使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相互融合,丰富了人才培养的内涵。目前,学院有自治区级品牌专业4个,精品课程12门;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8个,院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5名自治区级教学名师和6名自治区级教坛新秀;18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学院黑色冶金专业被评为自治区骨干专业,拥有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19年学院成功申办护理专业,是包头市唯一一所开设护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同时,学院已开通与内蒙古科技大学、呼伦贝尔学院、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合作办学的专升本绿色通道,可以让更多的学子享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学院坚持“情商重于智商,技能重于知识”的办学理念,从企业和社会需求出发,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大力推进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冠名培养”、“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机制,促进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努力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学生稳定就业、高质量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6%以上,居内蒙古自治区同类高校前列。毕业生以“综合素质高、敬业精神好、动手能力强、上岗适应快”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学院不断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实训平台资源,面向包钢(集团)公司和包头市企业以及毕业年度大学生开展培训,年培训能力达12000人(次)以上,可对28个工种开展职业技能等级鉴定,同时可为企业考证人员提供考前培训服务。 学院被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确定为自治区职业技能竞赛集训基地,为包头市、自治区、全国和世界级职业技能竞赛提供培训服务,充分发挥实训平台作用。在2018年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内蒙古选拔赛工业控制项目比赛中,学院推荐参赛的两名选手分获第一名、第四名,代表内蒙古参加全国选拔赛工业控制项目比赛,并取得良好成绩;在2019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包头选拔赛工业控制项目比赛中,学院推荐参赛的两名选手分获第一名、第二名。2019年,学院推荐三名教师参加自治区青年教师课堂技能教学竞赛,分获二等奖、三等奖;在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学院机械系团队获专业课程三等奖;在2019年包头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技能大赛中,学院推荐参赛的两名学生获得文化艺术类(服务类英语口语)二等奖,两门课程《plc自动控制系统》和《数控加工技术》荣获自治区精品在线课程。2020年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 (仿真实训)中,火法炼铜项目荣获两个一等奖,转炉炼钢项目荣获两个三等奖。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学院前身为始建于1979年的贵州省电子工业学校,于2016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贵阳贵安产业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占地面积近1000亩,规划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投资规模超20余亿元,现有教职工近500人,在校学生12000余人。 学校三大优势凸显。一是政策优势。我们坐落于国家第八个新区--贵安新区,在科研、人才、双创等方面享受国家级新区优惠政策,贵安新区投资建设了一个现代化的新校园。二是区位优势。学校地处贵安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毗邻“华为”、“腾讯”等七大数据中心,周边有高端装备制造园、数字经济产业园、苏贵产业园,校园选址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三是专业优势。学校深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专业43年,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有特色的培养模式。学校有五大专业群,25个专业,与贵州大数据战略和贵阳贵安“强省会”战略产业需求高度契合。2021年,学校“大数据技术”专业群被省教育厅立项为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学校的办学理念:立足贵阳贵安,根植电子信息,助力协同制造,锻造黔匠数才。发展目标:力争到2024年,建成特色鲜明、全省有影响的高职院校,2035年全面建成中国特色“双高”校,达到职业本科办学内涵要求。 学院全面深化与华为公司的合作、做大做优做强做特华为大数据学院,全力推进全球数据中心运维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华为ict产教融合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单位建设。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汽车工业技师学院(以下简称“两院”或分别简称为“职业学院”、“技师学院”),其前身是成立于1985年的安徽省汽车工业技工学校,原由江汽集团出资举办,现划转合肥市人民政府举办。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层次,打造汽车类职业教育品牌,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2007年安徽省汽车工业技工学校升格为安徽汽车工业技师学院。期间学校于2000年与合肥工业大学联合成立合肥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jac校区),开始培养具有大专学历的高技能人才;在此基础上,2010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正式成立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三十多年来,两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才兼备、素质过硬、技术精良的汽车行业高技能人才为宗旨,不断深化职教改革,不断创新教科研方式方法,逐步形成了具有比较优势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已成为学历学制教育、职前教育、职业技能鉴定、就业服务与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教育学院。 两院坐落在综合实力居全国中西部之首的国家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合肥滨湖新区毗邻。花园式的校园、错落有致的建筑楼群以及高标准的配套设施,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 两院以合肥产业升级及江汽集团等大型骨干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主要开设了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智能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与维护、数控加工、广告设计与制作、商务礼仪、物流管理、仓储物流技术、幼儿教育、护理等专业。现有专业不仅覆盖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设计与制造、检测与维修、营销与服务等汽车行业产业链,而且在不断创新和拓展。其中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是省级特色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是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两院不断完善校内技能训练条件,建立了新能源汽车、汽车营销、汽车维修、汽车整车装配、数控加工、计算机、物流、智能控制、电气控制、安全技术和形体训练等校内实训中心。同时建立了以江汽集团所属企业为主要实习场所的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两院充分发挥企业办学的优势,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引进企业技术专家和高技能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已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业务能力过硬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开发了具有企业特色、有效适用的核心课程。同时学院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多形式的素质教育和品格育成培训,在教学过程中强化中国传统文化与尊龙凯时手机版的文化的结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思政教育体系,为立德树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两院重视拓展对外合作与国际交流。职业学院分别与澳大利亚国际工商学院合作办学和与合肥工业大学等开展成人本科学历教育。同时,职业学院还积极组织应届毕业生参加“专升本”考试,鼓励学生进入全日制本科院校继续深造。技师学院不仅培养二年制中级技工、三年制高级技工、四年制预备技师和高级技师,还鼓励在校生参加合肥工业大学等举办的学历教育。 两院自成立以来,为安徽汽车工业培养了大批技术、管理、营销和制造等高技能人才。由于两院毕业生具有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突出等优势,得到了广大用人单位的充分认可,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5%以上。2006年经安徽省劳动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2008年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定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2010年被授予国家级“安徽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企业创新人才培训基地”; 2012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定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并多次被评为安徽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企业培训先进单位。 新阶段,两院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紧紧围绕安徽“三个强省”以及“制造大省”、“技工大省”的重大战略需要,按照合肥市政府“深入推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高水平建设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提升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水平,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工程师、高技能人才”的定位和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走精品化、特色化、集约化发展之路,努力为广大学子做好服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专业化、技能型人才,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作出更大的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79年,历经贵州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贵州省建设学校等时期,2014年定名为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院是贵州省教育厅直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以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为主,中等职业教育、非学历教育为辅,是贵州省以培养建设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占地500余亩,在校中高职学生13000余人。学院设有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设备学院、建筑设计学院、信息管理学院、贵州省建设学校和继续教育学院6个教学单位。学院现有教职工500余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31%,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占21%,“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65%。 学院秉持“厚德、精技、乐学、善教”的校训,凝练了“学鲁班精神、做大国工匠”的育人理念,以“山地建楼宇、智慧筑黔城”为专业特色,形成了“双主体”育人模式和“12345”育人体系。学院打造以建筑工程专业群和建筑设备专业群为代表的五大专业群,开设有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经济信息化管理、新型建筑材料工程技术等25个专业。建有建筑工程实训基地、建筑材料工程实训基地、工程测量实训基地、建筑装饰实训基地、建筑设备综合实训基地、信息技术实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等实习实训场所,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奠定坚实基础。 学院是国家建筑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高职院校融媒体影响力50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第三批试点验收单位、1 x证书试点建设单位。省级“文明校园”,省级“社科联学术先锋号”,省级优质高职院校,省级32个产业链(新型建筑建材业)专业建设牵头单位,全省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贵州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全省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高职高专)设在我院。学院牵头领办的“贵州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是全省首批六大职教集团之一,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学院建设有国家级智能建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bim生产性产教融合基地、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国家级建设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国家级楼宇智能化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知行贵州”丝绸之路青年交流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学院积极抢抓机遇,加大对外交流合作力度,将合作办学理念与教学实践创新作为重点,利用合作办学经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以实现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随着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和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已吸引加拿大、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多个院校开展交流访问和合作办学。不断培养国际化师资、国际化学生和外国留学生,推动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通过培育“职教文化姊妹项目”和“职路黔行”两个品牌,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切实提高贵州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 站在新时代,面向新未来。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为把学院建成建筑类高水平高职院校而努力奋斗,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是2001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办高职院校,由国家级重点中专黔南民族行政管理学校、省级重点中专黔南州民族财政学校、黔南州民族农业学校和黔南州民族工业学校4所中专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6年开办的黔南州农业学校,至今已有近70年的历史。学院始终坚持以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开展高、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同时举办成人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 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过学校视察,特别是2021年8月,贵州省委书记谌贻琴到学校调研考察,对学校的办学理念、模式和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学校占地面积1200多亩,校园内山水相连、绿树成荫,享有“花园式学校”美誉。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教育部命名的首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省高校预征班建设试点学校、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教育部首批“1 x”证书试点院校、贵州省优质高职院校和省级“双高”校建设立项学校、贵州省安全文明校园,是全省乃至全国唯一的4a级研学景区高校。学校秉承“扎根基层,服务黔南,辐射贵州”的办学理念,主动对接和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办学特色鲜明,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水平在全省第一方阵。 学校现有教职工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300余人。教授、副教授100余人,“双师型”教师300余人。兼职教师200余人。目前,在校生140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 学校现设“七系(二院)”,即管理系、会计系、大数据与电子商务系(黔南互联网营销学院)、现代山地农业工程系、汽车工程系、旅游与茶产业系(都匀毛尖茶学院)、建筑工程与设计系,共25个专业,涉及农林牧、建筑、大数据和电子商务、财经商贸、装备制造、旅游和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 学校内设第25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站、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考试报名点、普通话水平测试点等职业技能鉴定、考证机构,是贵州省建筑行业现场管理人员培训机构和建筑职业工人培训考核机构,“都匀毛尖茶制作”非遗传承人培训基地,黔南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基地、黔南电子商务人员培训基地、黔南大数据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广州“粤菜师傅”培养基地,也是贵州省毛尖茶、刺梨产业发展的牵头学校。 学校获互联网营销开放实训基地、黔南功能性农产品协同创新中心、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大数据应用技术、建筑室内设计、会计、畜牧兽医、现代学徒制试点等8项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建筑室内设计特色骨干专业群、建筑室内设计、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黔匠工坊、汽车电子电气与空调舒适系统技术、乡村旅游、互联网营销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大数据技术、畜牧兽医、住宅环境适老化改造设计、省级示范性职教联盟、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生态畜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省级高水平高职学校等11项贵州省兴黔富民行动计划项目;贵州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项目26项。 现有建筑室内设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大数据应用技术、大数据与会计、畜牧兽医、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等6个国家级骨干专业,互联网营销开放实训基地是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黔南功能性农产品协同创新中心是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是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会计专业群是省级重点专业群,有畜牧兽医、大数据应用技术、会计、建筑室内设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5个省级骨干专业;有会计和建筑室内设计创艺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有贵州省高等职业院校张西林都匀毛尖茶和机械加工2个省级大师工作室;有省级职教名师5人、省级技术能手2人、省级精品课程6门;有家装设计与效果图制作、会计电算化、民宿设计、都匀毛尖茶加工、汽车电子电气与空调舒适系统技术、乡村旅游、住宅环境适老化改造设计、网络应用系统开发、家装设计、规模化养猪、旅游接待、餐厅楼面管理、投资与理财等1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有都匀毛尖茶和互联网营销2个省级开放实训基地;有互联网营销和生态畜牧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有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 近三年,全院师生获各类标志性成果400余项,例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全省基层先进党组织”“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州基层先进党组织”;学院党委书记罗俊获“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高校校长书画摄影作品篆刻一等奖;3个教师团队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二等奖。学院代表队在全省首届职业院校田径运动会上斩获7金1银3铜,取得男子、女子团体总分和奖牌数3个第一;国旗护卫队获省第二届大中学校国旗护卫队技能大赛高职高专组一等奖和最佳人气奖;2个团队在全国第二届大学生智能建造与管理创新竞赛中分别获团体二、三等奖;在全国首届数字建筑百万人才职业技能挑战赛“高手挑战”赛中斩获特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2个团队在全省“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并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大赛;学院连续两年位列贵州高职高专学生满意度测评第二名。 特别是大数据与电子商务系学生杨远华同学,在“2022 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之 web 技术赛项国内赛”(设计开发网站能力)中斩获一等奖,在代表中国队参加金砖国家大赛中获铜奖,这是黔南职业教育界的首次、更是黔南职院的首次。 学校党委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发扬“黔南职院一家人”的人文精神和“团结一心,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工作精神,探索形成了“三级书记”抓党建为统领,以“三职教育”(职业道德培养,职业技能习得,职业形象塑造)为方向,以“七个育人”(红色文化基因育人、工匠精神操守育人、传统文化滋养育人、民族文化和谐育人、生态文化山水育人、军旅文化纪律育人、典型标杆示范育人)为路径,课程思政“五分钟”为抓手,育“三好”红心工匠(一个好品行,一副好身体,一手好技能)的“33753”育人体系,育人成效显著。学生参加由团省委、省学联主办的2021年贵州省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服务学生项目大赛中荣获一等奖,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高职院校。培养了大批优秀毕业生,其中有全国技术能手冯丹绘、贵州“十大创业英雄”罗心华、登上“中国好人榜”王开菊和“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残奥会亚军刘道敏等。 学校围绕“四新”服务“四化”,围绕产业建专业,对接市场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建成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茶旅一体化专业群、大数据与电子商务专业群,形成了山地特色农业、建筑工程技术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一是对接产茶叶生产、加工、营销和配套服务产业链,牵头成立“贵州省茶产业职教集团”、“都匀毛尖茶产教融合平台”,引领贵州省茶产业链专业建设。二是与黔南州建筑业协会、黔南州室内装饰协会合作,共建建筑室内设计协同创新中心,承接建筑装饰设计项目,推动成果转化、地方标准制定。三是联合省内外科研、教育机构,成立了跨界的“乡村振兴研究院”,聘请省内外业界知名专家80余名组成专家智库团队,促进学术界、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间的深度合作,为乡村振兴提供政策咨询、产业的规划服务、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的支持。四是紧盯“黔茶”“黔菜”等系列品牌产品,组建由教授领衔、骨干教师参与的专题团队,开展调查研究和产品开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区域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四川省首批高等职业院校 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优秀单位 全国冶金行业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 四川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第三方评价机构 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国家技能培养工作突出贡献单位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始于1973年创办的冶金工业部攀钢冶金工业学校。50年来,学校不断整合攀钢、原攀矿职教资源不断发展壮大,各办学类型、层级均成为国家级重点,或被评为国家最高等级;50年来累计培养了11万余名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为攀西钒钛钢铁资源综合开发、区域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2001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审核备案,成立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四川省首批8所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之一;2016年,学校跻身100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行列,是川西南滇西北办学规模最大的公办高职院校。2023年11月,由学校牵头组建了四川机电职业教育联盟(集团),学校产教融合、合作办学迈出了的坚实步伐。 学校现有马家田、金江两大校区,占地近1000亩。有智能制造学院、自动化学院、冶金与材料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拥有以教授、副教授、产业导师为骨干的优秀教师团队;建有设施设备先进的100余个校内实训中心和200余个校外实训基地,国家财政投资的攀枝花技能培训公共实训基地落户学校;现有在校学生11000余人。 学校建成40余个专业(不含专业方向),常年招生专业有37个(不含专业方向),覆盖12个大类;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钢铁智能冶金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6个专业为国家级重点专业;同时,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钢铁智能冶金技术等4个专业还被列为四川省级重点专业。 学校坚持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并重,除完成全日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外,还根据攀钢需要全方位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平均每年完成培训、鉴定学员40000余人次,培训办班1000余个。在完成攀钢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党员干部培训和经营管理人员培训任务的同时,面向社会人员开展全日制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全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学校坚持技能培养与素质教育并重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育人为本思想和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育人模式,培养国家重点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已成为全国大中型钢铁冶金及钒钛生产企业高技能人才的首选,毕业生因“用得上、留得住”广受赞誉,攀钢集团、中国宝武、成铁集团、宁德时代、京东方、紫金矿业、龙蟒矿业等200余家效益好、信誉高、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是学院稳定的就业基地,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95%以上,就业好,好就业是学校显著特色。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荆州理工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荆州理工职业学院是全国最早开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之一。2021年与荆州教育学院(荆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合并,是一所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合并后实行“一校三区”办学。全日制在校学生2万余人,非全日制学生一万五千余人。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校风严谨、管理规范、特色鲜明。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战略和“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要求,深度对接全市4个千亿产业和4个过五百亿产业打造特色专业(群)。已形成机械、建筑、电子信息、化工、管理、初等教育、学前教育等7大类传统优势专业群,智能制造、文化创意、互联网金融等3大类新兴产业专业群,打造了“美的产业学院”“照明工坊产业学院”“店长学院”3个现代产业学院。共开设45个专业,其中工业机器人技术、电子商务为国家骨干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湖北省品牌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智能光电技术应用、保险实务、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为湖北省特色专业。智能光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已入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学校拥有13个国家级“1 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建有包括中央财政支持智能光电技术应用实训基地在内的11个国家级重点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有包括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光电技术项目湖北省集训地在内的8个省级重点建设基地以及10个市级重点建设基地。2021年学校获批国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学校承担“国培”“省培”培训项目,为全市乃至全省基础教育的师资培训和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学校教育教学成果丰硕,在国家级、省级、市级技能大赛中累计获奖600余项,其中在2020年全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光电技术应用赛项中,学校学子获得全国第四名,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在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电光源制造工(光电信息与技术)总决赛,学校教师获全国第四名。现拥有光电技术项目国家队技术指导专家和教练各1名。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2022年,荆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学校荆州新发展阶段“开局先锋”科教创新先进集体称号。 学校将始终遵循“厚德、励学、笃行、立业”的校训;弘扬“自强不息、乐道笃行”的理工精神。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并举之路,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加快建设“双高”职业院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成立于2003年,是由始建于1980年的平顶山广播电视大学和创建于1996年的河南省质量工程学校携手升格而来,是全国唯一以质量教育和质量服务为主要特色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是省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省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省现代学徒制示范点立项建设单位、省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全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学院设有食品与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技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人文艺术学院、五年制大专部9个二级学院(部)。开设有食品营养与检测、建筑材料检测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54个专业(含方向)。现有普通类全日制在校生近1.4万人,成人类在校生11000余人;教职工810余人,具有中、高级职称468人,拥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教师378人,拥有2个省级教学团队,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等10人、省级教学名师、省级青年骨干教师等20人,省级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建有智慧物流、虚拟现实(vr)、工业机器人、电器产品检验等95个校内实验实训室(中心);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实训基地4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5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5个、省级示范性综合实训基地1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9门、获批“省级十四五规划教材”3部,荣获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拥有37.38万册纸质图书、28万册电子图书;建有功能完备的校园网、数字化校园平台、网上教学平台等信息系统,实现了教学、管理和服务的现代化。 由学院牵头组建的河南质量工程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已成为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多种功能的“产、学、研”联合体,职教集团理事会成员120多家,校企合作单位达220多家,校地校企共建尼龙新材料产业学院、电气装备产业学院。以应用研究和技术服务为重点,大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建有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和1个市级检验检测科研中心。 学院始终严守“质量重于泰山”的校训,弘扬“科学精准、法制规范、责任诚信、创新卓越”的质量文化理念,坚持内涵式发展,建院以来共为社会培养4万多名有质量素养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学院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升,办学特色和办学成就获得社会广泛认可。先后获中国教学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教育改革先进单位、省文明校园、省级平安校园、省园林单位、省卫生先进单位、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省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在国家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和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精神指导下,学院正朝着综合办学实力高质量进入全省职教队伍第一方阵,建成“特色鲜明、中原著名、全国知名”髙水平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聚力汇智、奋勇争先,努力与中原共同出彩。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