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科技职业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canvas,请升级你的浏览器。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漳州科技学院位于漳州市漳浦县盘陀茶文化镇天福文化产业园,国道324线(厦深高铁漳浦站)旁,是著名台商、世界茶王、天仁集团、天福集团董事局主席李瑞河先生于2007年创办的一所非营利性职业院校,占地面积1100多亩,校舍面积27....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596-3921666,0596-3184666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民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学校排名
174名 校友会高职ⅰ类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世界中医药之都安徽省亳州市中心地带,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安徽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安徽省首批全日制本科教育联合培养单位、安徽省首批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安徽省就业先进单位、安徽省创业示范点、安徽省高职扩招标杆校、国家级节约型公共示范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 学校办学层次以普通专科为主,兼有专升本、五年制大专和成人教育本、专科。目前,全日制在校生近13000人,非全日制在校生近8000人。 学校占地面积481亩,总建筑面积22.9万平方米,实验实训基地建筑面积4.2万平,学校纸质图书60余万册,纸质和电子专业期刊5000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达1.1亿余元。 学校设有药学院、医学院、教育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系、智能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继续教育学院、基础教学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9个二级教学单位,建有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站、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亳州分院、安徽省华佗中医药研究院、亳州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研究院,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省级示范实训中心和实践教学基地16个。 学校建有8个专业群,开设中药学、中药制药、药学、中医学、护理、针灸推拿、康复治疗技术、学前教育、连锁经营管理、高速铁路客运服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室内设计等36个专业,其中央财支持建设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6个。 学校拥有专兼职教师704人,其中校内教师398人,教授、研究员和主任医师等正高级职称14人,副教授、副研究员、副主任医师等副高级职称7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市政府津贴12人,省级学科与技术带头人、技术领军人才、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教坛新秀33人;“双师素质”教师327人。校外兼职教师306人,聘任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先生,国医大师徐经世、李业甫等专家、教授61人。 学校毕业生声誉良好,深受社会欢迎,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7%以上。近五年,学生荣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共15项,省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获奖共300余项。 学校2014年与安徽中医药大学联合举办专升本教育,设有中药学、护理学两个本科专业;与安徽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沈阳药科大学、蚌埠医学院开展本科层次函授教育和自学考试,在籍学生近7000人,年均培训和鉴定社会各级各类人才10000多人次。 学校始终秉承“以人为本、崇德重技”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动服务亳州“六一战略”,以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为办学目标,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省内外100多家大型知名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建有“古井管理学院”“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学院”,实行订单式培养,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将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坚持“地方性、技能型、职业化、开放式”办学定位,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加快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引领区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重庆传媒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重庆传媒职业学院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设立的国家计划内统一招生,具有独立颁发国家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高职院校。学校坐落于山川秀美、中国龙发源地的重庆市铜梁区,紧临有“全国四大古城之一”称号的安居古城、巴岳山、玄天湖、龙温泉,交通便利,区域优势显著。 学校建于2008年,占地623.60亩,是重庆市唯一一所以数字传媒为主线,以数字媒体应用和创新创业教育为特色,集文化传媒策划、制作、运营、云媒资共享信息技术和经济管理、公共服务与事业管理等多专业相互渗透,突出应用和创新特色的高等职业学校。学校设有新闻传播与影视传媒学院、数字艺术学院、智慧健康学院、数智财商学院、现代教育学院、通识教育学院、五年一贯制学院等七个二级学院;涵盖了新闻传播专业群、影视传媒专业群、数字创意专业群、艺术设计专业群、智慧健康专业群、现代教育专业群、智慧财商专业群、信息技术专业群等8大专业群,包括新闻、影视、教育、艺术,健康、财商、公共服务与管理等多专业相互渗透;设有新闻采编与制作(市级骨干专业)、表演艺术、影视编导、播音与主持、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动漫制作技术,艺术设计、学前教育、康复治疗技术、艺术教育、舞蹈表演、现代物流管理等三十个专业。面向全国各省市招生,目前在校学生有9000余人。 学校拥有一支学有专长、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占77%,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占19%,研究生以上学位占30%,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名,“双师型”教师占60%以上。学校教师分别来自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著名高等院校,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学校还聘请了十余位国内外知名教授担任我校客座教授。 学校秉承“尚美、崇真、笃学、敏行"的校训,推行项目制参与式教学,促使学生在完成项目学习过程中形成必备的工作思维习惯和方法能力;培养具有崇高价值追求、富有社会责任感、一线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发展型和创新型高级专业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建有丰富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包括手机电视台、演播室、电视节目制作室、钢琴房、录音棚、灯光室、摄影棚、新闻中心、非线性编辑室、数字媒体专业群综合实训室、艺术创意工作室、动漫画实训基地、物流与报关综合实训基地、智能财务管理实训中心、融媒体人才培养研发中心、康养实训室和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实训室(标本制作实训室、农药配制实训室、器械操作实训室)等校内专业实训平台。与世界500强企业怡亚通集团公司合作建立了以移动互联网相关技术为核心的“众创学院”,与重庆广电集团、华龙网、大渝网、上海佳吉物流建立了长期的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参与企业项目制作,实现零距离上岗。 学校打造了多元化学历提升通道,学生在校可通过专升本、专衔本等方式获得本科文凭;并与新西兰梅西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laroche大学、韩国又松大学、韩国南首尔大学、内华达山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等国外高等学府建有战略合作关系,为学生出国深造提供了各种途径。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8年2月,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56年创办的毕节市农业学校,学校于2015年加挂毕节市第一技工学校牌子,是毕节市唯一一所“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综合类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贵州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 六十余载办学路,筚路蓝缕,玉汝于成。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秉承“立足毕节、提升内涵”的发展思路,在全校教职员工奋力拼搏下,从一个规模小、底子薄的中职学校发展成为一个规模适度、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性地方高职院校,形成了以高职教育为主体的办学格局。在办学的过程中,学校着力提升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加强社会培训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工作,逐渐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和发展优势。 学校现占地面积780亩,地处毕节市金海湖新区职教城,校园环境优美,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毗邻机场、高铁站和高速公路出口,校园总建筑面积约33.26万㎡,拥有校内实验实训室(中心)87个、校外实习或就业基地83个,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1亿元,图书馆藏书73万余册,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万余人;设有电子信息工程系、工矿建筑系、农业工程系、财政经济系、旅游管理系、教育科学系、医学护理系和基础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继续教育与培训部等10个教学系部;现有招生专业29个,重点建设黔西北特色农业和智能建造等2个高水平专业群,着力打造乡村电商、旅游管理等2个特色骨干专业群和社会服务特色新兴专业群1个;现有专任教师560人,其中高级职称114人,中级职称134人,硕士学位教师110人,贵州省职教名师4人,第五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校长奖1人。 近年来,学校抢抓东西部协作机遇,加强与广东省特别是广州市和深圳市有关部门、企业、学校和工青妇等组织的对接,深入实施校际合作、校企合作、校政合作,促进双方资源互补、共建共享办学资源,积极探索人力资源协作开发“资源联用一体化、校企联办订单化、基地联建实用化、权益联保最大化、平台联创公益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五联五化”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后发地区职业院校人力资源开发的后发赶超之路,得到了《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以及贵州、广东两省多家主流媒体的持续报道。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和关于对贵州对毕节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省市重要决策部署,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历史机遇,围绕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新三大主题,紧扣“一区三高地、五个新毕节”战略部署,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深化产教融合,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引领,以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着力提升育人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毕节领军、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独具毕节示范区特色的省级高水平高职学校,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积极创造条件申报创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是一所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医学类高等职业院校。学校牢固树立“以服务云南为要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鲜明特色创未来”的理念,在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的引领下,致力于培养服务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大健康产业和康养产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现有昆明、安宁两个校区,富民新校区规划建设中,基础建设投资达6 亿余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7000多万元,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29间,拥有专业的基础实验(训)中心、口腔医学实验(训)中心、人体生命科学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多类实验实训室。 学校目前设有口腔医学、临床医学、针灸推拿等3个临床医学类专业,以及护理、助产、药学、中药学、康复治疗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20个非临床类专业。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的50%,专任教师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占48%,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58%。学校积极引进各大高校、医院的教授、博士、主任医师等高层次人才到校开展教学科研工作,以科研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学校教师获各级各类科研基金项目、授权专利、产学研项目等共128项。 学校奉行医教协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理念,积极开拓校外实习基地并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是全国医养结合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目前已经和233家单位建立了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其中实习医院111家,实践基地112家,产学研合作单位5家,非直属附属医院1家——玉溪市江川区人民医院,教学医院4家——云南省精神病医院、广南县人民医院、华坪县人民医院、云南平安中西医结合医院。学校与河口县人民医院、景东县人民医院、通海县人民医院、昆明市盘龙区人民医院达成共建非直属附属医院协议,与宣威市第一人民医院、砚山县人民医院、曲靖口腔医院、昆明市口腔医院北市区分院、罗平县人民医院达成共建教学医院协议,为学生实训、实习、就业提供了可靠保障,现已形成了“校院一体、医教融合”的办学特色,在同类院校中独树一帜。 学校为在校学生搭建良好的升学平台,广大学子在获得优质教学资源的同时,可通过“专升本”、“成教本科”和“出国留学”等方式提升学历。目前已开展出国学历提升项目、出国就业实习项目、出国前语言培训、跨文化适应能力课程教学、短期海外游学、培训等。 学校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关于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及支持建设高水平职业学校的目标,结合云南省开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新局面发展规划,积极探索“专业+非通用语”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就业选择,真正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同时,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保障毕业生实现就业。学校还提供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大学生医保等奖助医保服务,并设立“翰文教育助学金”,为品学兼优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资助。 站在新征程新起点上,学校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科学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现代医学发展趋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创品牌、以创新谋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医学类高职院校而努力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
学校介绍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以下简称学校)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校前身是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在原金华城乡建设学校和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东阳学院基础上组建,2003年4月,经浙江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正式建校。2019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校名暂定为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本科)。2020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2021年8月,学校举办者变更,办学体制改为国有民办。2022年6月,学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全国首批职业本科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地处浙中金义都市区,坐落在素有“教育之乡、建筑之乡、工艺美术之乡”美誉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东阳市。现下设14个学院,在校生1.5万余人。学校环境优美、设施一流,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实训室、篮球馆、田径场、文体中心、图书馆和各类生活设施,校园信息化条件优良。根据中国科教评价网2023年全国民办职业本科院校综合竞争力排行榜显示,在全国22所民办职业本科高校中,学校综合实力位列第4位。根据2022年中国高职院校科研与社会服务竞争力评价动态排行榜显示,学校科研与社会服务整体实力位列全国第99名,位列全国职业技术大学第2名,发明专利竞争力从位列全国高职院校第27位。 办学以来,习近平、张德江、夏宝龙等领导同志先后视察学校。学校获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全国特色教育示范单位、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5a单位、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平安校园、浙江省教科研先进集体及浙江省高校实验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优秀民办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等称号,先后入选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浙江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学校、浙江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试点建设单位。同时被教育部和建设部列为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培训基地,并设有建设行业特有工种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学校坚守“服务区域发展,培育一流技术人才”的办学使命,秉承“自强不息、执着攀登”的精神,坚持“学生为本、育人为要、质量至上、特色为重”的办学理念。紧密依托区域产业的优势,形成了以土木建筑大类专业为龙头,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类、财经商贸及文化艺术大类等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现开设专业37个,其中,本科专业18个,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省十三五优势特色专业7个;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入选浙江省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名单。现有18个职业本科专业中有13个服务于建筑产业,形成覆盖“决策、设计、施工和运营”全产业链的建筑类专业群。学校主持和参与8个职业本科专业国家教学标准的制订,立项教育部规划教材2部、住建部规划教材10部、省新形态教材25部、省重点教材7部。现有国家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1门、省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7门;8门课程上线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学校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 学校始终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循职业教育发展宗旨和规律,强化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行现代学徒制,深入开展“1 x”证书试点工作(已取得21本“1 x”证书试点资格)。坚持以产业学院为载体,构建政校企新型育人共同体,学校联合政府部门和区域龙头企业,推进智慧建造产业学院、脉链数智产业学院、工程咨询产业学院等8个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其中,智慧建造产业学院入选浙江省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名单。 学校拥有国家级生产实训基地3个,国家级大师工作室1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1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4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1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省级双创示范基地1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以及各类校内外实训基地242个。近5年,学校获得厅级及以上纵向科研项目276项,其中,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97项。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93项。学校开设有多样的创业创新课程,每年组织校级“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并在校内设有学生创业园,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充分发挥孵化和扶持功能。2022年,学生在省级及以上学科技能竞赛获奖90项,其中省级学科技能78项,国家级学科技能竞赛12项。 学校坚持内涵提升,特色发展,整体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全力争取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加快国际化办学进程,打造国际化办学品牌,开创国际交流与合作新局面。先后与英国、西班牙、爱尔兰、韩国等多所知名大学建立了国际合作办学关系。2022年7月,学校首届21名刚果(布)留学生顺利完成4年的中文和木雕专业学习,全部毕业回国。2022年12月,第二批29名刚果(布)留学生到校进行为期5年的学习。 学校以培养合格建设者、可靠接班人为指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严格落实从严治校方针,坚持人性化管理与从严治学相结合,开展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通过开展“始业教育”“四想四对照”等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活动,激发学生内在情感和动力,强化学生道德观念,培养学生感恩意识、责任意识。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从学习、生活的各个细节入手,培育“工匠精神”。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我校每年发放各级各类奖助学金1300多万元,用于奖励、资助品学兼优和经济困难学生。其中,国家奖学金(8000元/学年)、浙江省政府奖学金(6000元/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学年)、国家助学金(浙江省:一档4500元/学年,二档2700元/学年)、退役士兵国家助学金(3300元/学年)以及校级各类奖助学金。 学校注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崇学大讲堂”“鲁班文化节”“读书节”“公寓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主题活动。现有“蛋雕社”“绿军社”等50余个学生社团,各类活动精彩纷呈。组织多个学生志愿服务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和暑期实践等活动,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学校历届毕业生以尊师长、守纪律、能吃苦、善合作、专技能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超97%,创业率全省排名从第20位上升至第9位,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6.78%。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全力打造全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浙江样板”,在办学条件、科教产出、双师力量、学校声誉等关键领域持续实现突破,综合实力跻身全国民办职业本科大学前列,为申报硕士点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建成国内一流、特色鲜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职业本科学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和著名企业万向集团合作举办、坚持国际型、现代型、创业型办学定位,坚持公益非盈利办学原则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迄今已拥有近70年的办学历史,为社会培养了4万多名各行各业的人才。 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市,处在杭州市重点打造的西溪谷之中,毗邻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交通便捷,环境宜人。学院建有3个校区,共占地面积约260亩,总建筑面积18万多平方米,目前全日制在校生6600余人。 学院围绕“服务新智造,赋能康养旅” 的专业定位,以国家骨干专业服装设计与工艺、省(市)特色专业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康复工程技术等专业为引领,重点打造培养应用智能网联、人工智能新技术运用到智能制造、交通运输管理和车辆制造高素质人才的智能技术专业群;培养服务于大健康、大旅游产业的,在康、养、旅等多个方面具有国际视野高端人才的康养旅游专业群;培养契合打造杭州时尚之都、品质之城的国际化战略,服务并引领时尚与创业产业链的发展,具备有创意、善设计、会创业、懂经营的时尚创客的设计创意专业群;培养服务国际化,具有创造性运用数字能力,复合型、外向型的国际新型商务人才的数字贸易专业群等四大专业群,共设置有22个高职专业(含专业方向)。 2020年,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群获“浙江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立项,这是我院“十三五”期间专业建设与发展成绩的见证,标志着我院进入了全省职业教育“双高”建设的先进行列。此外,学院还拥有省级优势建设专业2个,省级特色建设专业4个,市级特色(重点)建设专业5个,市新型专业群和新型专业各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省级示范(重点)建设实训基地6个,市级重点建设实训基地5个。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学院拥有国家教指委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在线精品课程)9门、市级精品课程20门;省高校重点建设教材10部;省级教改项目(含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十三五教学改革项目)30项。获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 学院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注重文化育人,“爱心课堂”于2019年入选浙江省首批高校党建特色品牌;行政党总支第一党支部、康养旅游系党总支第二党支部被中共浙江省教育工委评为“样板党支部”,三创教育与研究中心荣获2019-2020年度“浙江省三育人岗位建功先进集体”。学院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用三创精神做有意义的教育,逐步培育了国际化教育、全人发展教育、美好教育、三创教育四张“金名片”。学院为学生搭建了彰显才华的有效平台,学生在科技创新、文体竞赛、技能展示等活动中多次获奖,充分展示了我院学生强劲的实力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近三年来,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共获省级以上奖励185项。其中,国家级奖励9项,省级一等奖以上33项。 共有教职工约300人,其中专任教师180人,具有高级职称60人,占33.3%;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143人,占79.4%;“双师素质”教师140人,占专任教师77.8%。并且拥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高校优秀教师3名,省级专业带头人12名,省教坛新秀5名,市优秀创新团队1个,市优秀教师11名。 学院承担中美国家元首计划“十万人留学中国”对外交流项目,8年时间已接待了58个研习团1409位美国师生。万向集团在学院设立“鲁冠球教育奖”,用于奖助优秀师生。学院每年派出大量教师与管理骨干赴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及美国等地进行标杆考察;选送优秀学生赴美国、英国、新加坡、香港等地学习,并接收新加坡等地学生来我院访学。 在2014年启动的浙江省教育厅主办的毕业生跟踪调查中,学院连续4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职位胜任度及创业前景、对母校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等五个维度的综合评价在浙江省民办高职院校中排名第一。其中《2015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报告》显示,学院在全省47所高职院校中,职业胜任度及创业前景排名第4位,就业质量排名第9位。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8%以上。 2020年,在省教育厅组织的教学质量年度考核中被评为“b”等级,进入了全省高职院校的第二方阵。 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院秉承“明德、慎思、崇实、创新”的校训,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全面贯彻“实施科研兴校战略,着力打造精品学院”的基本方针,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运用“第一性原理”,全面对标“双高计划”,全面推进“提质培优”,全面深化“三教”改革,全面启动“3 n”达人计划,全面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学院先后荣获“浙江省文明单位”、“杭州职业技术教育十佳学校”等荣誉。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是2010年3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其前身为始创于1958年的首批国家级重点全日制中专学校----安徽省六安卫生学校。学院坐落在山川锦绣、人文荟萃的六安市。这里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享有“红军摇篮,将军故乡”之美誉。 学院办学成绩突出,是原国家卫生部确定的全国六个教改联系学校之一,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确定的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教育部、财政部认定的中央财政支持的护理实训基地,卫生部、香港华夏基金会确定的社区护理骨干培养项目资助学校。同时,是安徽省乡村医生培训中心,六安市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省级培养基地,六安市卫生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执业医师临床实践技能考试基地。2017年学院顺利通过安徽省教育厅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9年市二院整建制设置为学院直属附院;2020年学院获批安徽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学院教师、六安市蓝天救援队队长陶成诚获评“中国好人”,获评第三届市级文明校园;2021年学院获批安徽省高校“三全育人”院校综合试点建设单位;2020、2021、2022年学院获评六安市卫生先进单位;2021年5月学院裕安分校260名学生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的一幕“急行军”,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光明日报》等多家中央媒体报道;2022年学院获批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工信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和与安徽医科大学联合专升本培养学校,获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医学国控专业;2023年学院通过省级教学诊改评估、办学条件达标核查,获批安徽省“三教”改革示范校建设单位、安徽省大别山医学教育联盟牵头单位、安徽省“双高”建设单位(高水平专业群护理建设单位)、安徽省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和安徽省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培育单位,被核准为安徽省健康服务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入选第二批安徽省绿色学校单位、第二批省级创业研究院单位,课程思政成功入选安徽省首批“六百工程”项目建设库;2024年学院成功入选安徽省首批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培育建设项目名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顺利通过总结验收,获批省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立项8个。 学院规划面积1075亩,现有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4亿元,基础及专业实验实训室105个,实验实训室建筑面积7.02万平方米,实验室设备总值1.17亿元,成立中药、药学、护理、口腔、眼科、外科、影像、中医、预防医学、临床技能、基础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美容技术和康复治疗技术共14个实训中心(基地),同时建有全省一流、市内唯一的生命科学馆和西山药库博物馆。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70万余册,中外文全文电子图书30万余册。现有在校生1万余人,教职工349人,学院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21人,占比达34.67%,“双师型”专业教师比例达66.1%,其中正高职称15人,副高职称106人,博士研究生7人(含在读),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省级教学名师15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坛新秀25人,院级教学名师19人,院级专业带头人22人,学术带头人13人,骨干教师35人,教坛新星47人。外聘兼课教师100余人,新挂职副教授2人,其中博士1人。 学院实行院、系两级管理,拥有“四系三部两中心二附院”即护理系、临床医学系、药学系、医学技术系、公共部、基础部、思政部、图文信息中心、实验实训中心、学院附院和市公立口腔医院。开设有护理(不含中韩护理)、高职护理、助产、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临床医学、中医学、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医学美容技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化妆品经营与管理、中医养生保健、药学、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生产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中药学、统计与会计核算、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健康管理等23个专业,覆盖医药卫生、食品药品与粮食、财经商贸、公共管理与服务等四大学科领域。护理、药学、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均为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护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和省级综合实训基地建设专业,现有10个非直属附属医院,108个实践教学医院、医药企业等实习单位。新生报到率、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分别在97%、96%以上。 学院大力推进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017年至今,学院教师在安徽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奖34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5项,分别在2017年、2018年、2021年三次获得国赛二等奖、在2023年获得国赛三等奖;在省级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获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21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7项,尤其是2021年申报的《一体化实施,实战化引领,层次化推进,专业化育人》课题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之后,2023年联合申报的《协作贯通、育训并举、五术赋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被评为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成为学院标志性成果;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2门,其中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11门,示范金课6门;建成课程思政云平台项目,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上线国家新华网课程12门;2023年入选教育部国家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1门;近5年承担安徽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大项目3项、重点项目54项;承接教育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12项任务,共18个项目。教师承担主编、副主编及编者编写教材100余部,其中2023年成功入选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近500余篇,其中sci文章10篇。 学院建校以来为国家输送了数以万计的医疗卫生专业人才。护理专业已经连续8年获得省级护理技能大赛一等奖,并代表安徽参加国赛。2014年以来,在全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中共获金奖7项,学院多次荣获“优秀组织奖”;在安徽省学科和技能竞赛中获奖89项,一等奖15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42项,优秀奖2项。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a类赛事)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的优异成绩。其中,2019年,在全省第五届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3项银奖、4项铜奖;在全国中药传统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实现了安徽省同类院校本专业国赛金牌零的突破,填补了我省空白;2020年,在安徽省第六届“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3项银奖、12项铜奖;2021年,在安徽省第七届“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省赛5项金奖,5项银奖,其中三个获得国赛资格,创造了学院历史纪录,在省内同类院校中获奖总数排名第三,并获得安徽省教育厅第七届“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教赛道优秀组织奖;2022年,在全省中华职教社杯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第十八届“振兴杯”全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获得金奖1项,并在第十七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获得金奖1项;在安徽省第八届“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7项金奖、6项银奖,11项铜奖,并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获得1项铜奖;2023年,在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中喜获金奖10项、银奖4项、铜奖12项,该成绩位于安徽省高职院校第2名,“斩金率”高达83.3%;在安徽省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获团体一等奖2项,并在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获团体三等奖1项;在全国中药传统技能大赛荣获二等奖1项;在第九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获健康照护项目金奖1项、健康与社会照护项目银奖和铜奖各1项;在第十届“挑战杯·华安证券”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银奖1项、铜奖5项;在安徽省第二十届“振兴杯”全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金奖1项、银奖7项、铜奖2项,并在第十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中获银奖1项、铜奖1项;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中斩获铜奖4项,获奖排名并列全国第十一、全省第二;2024年,第十七届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暨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安徽省区决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的优异成绩 学院附院(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六安市精神病医院)是集医疗、教学、预防、保健、康复和急救于一体的三级综合医院;同时设置六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市康复医院和安徽高诚司法鉴定所。附院现有院本部、康复医院、河西院区三个综合院区和皋城路门诊部,其中院本部占地141亩,现有总建筑面积17.35万平方米(含面积10万多平方米的新综合病房大楼);康复医院院区占地20亩,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河西院区占地约218亩,规划建筑面积近9万平方米的一期工程正在建设中;皋城路门诊部占地约20亩,建筑面积约7600平方米。附院编制床位1500张,开设63个临床和医技科室,其中省重点专科2个(普外科和精神科),市级重点建设学科13个;正在建设的重大疫病救治中心,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床位800张。现有职工15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302人;兼职教授、副教授50余人;“江淮名医”3人,省首届卫生健康“杰出人才”4人,省首届卫生健康“骨干”人才4人,“皖西名医”16人,“六安市拔尖人才”6人,市学科带头人及后备人选2人,“百优医护人员”6人,获得市政府特殊津贴6人,多人先后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先进个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省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附院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皖南医学院、蚌埠医学院教学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中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大兴安岭南麓乌兰浩特市。乌兰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成立的地方,素有“内蒙古延安”之美称。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于2001年整合区域内7所大中专院校、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兴安盟唯一一所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是自治区级示范校,也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全区脱贫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 2017年被评为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学院现占地面积35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正在建设的新校区位于兴安盟行政新区,用地面积1515.2亩,总建筑面积19.8万平方米,估算总投资12.51亿元,采用ppp模式进行融资建设。现有教职工610人,有正高级职称36人,副高级职称213人,内设党政管理机构14个、教学机构16个、教辅机构3个。 2015年以来,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自治区扶贫开发脱贫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中国摄影函授学院兴安盟函授站挂牌成立。建有国家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1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6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8门、自治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现与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等院校合作办学,设有本科招生专业12个,开设文、理、农、工、医五大类52个专业,其中绝大多数专科专业均有升本机会。与蒙古国东方省联合互派留学生,牵头组建了中蒙俄三国(区域)职教联盟,依托中外9所学院成立了“中蒙俄东北亚国际旅游商务学院”,较好地遵循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适应需求、有效衔接、多元立交的基本要求。在校学生规模11629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42%。学院主动承担起兴安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技能培训任务,依托学院建立的自治区东部脱贫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每年承担各级各类培训任务15000余人。学院大力推行“双证书”制,每年职业技能鉴定培训4000余人。 学院秉承“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学生即学徒、教师即师傅、课堂即车间、毕业即就业”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先后与包商银行、北方汽修、富特宝足协、华西希望集团特驱集团、莱德马业等著名企业签约合作培养人才,已基本形成“一个院系一个行业规范引领、一个专业一个龙头企业衔接、一项技能一个企业师傅带领、一个学生多项特长保障就业”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发展格局,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人才支撑基地。服务新时代中小学研学旅行的需要,学院在著名旅游胜地阿尔山市建立了研学旅行基地,努力打造新形势下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研学旅行品牌。 学院本着立足兴安、面向兴安、服务兴安,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努力办好新形势下的适应社会需要、办学特色鲜明、创设自主品牌、服务地方发展的应用技术型高校,把学院建设成为兴安盟职业教育的龙头、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基地、成人继续教育基地和地方社会事业名片。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国有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前身是凤阳师范学校,始建于1908年。2010年、2014年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滁州卫生学校和滁州艺术学校相继并入学院。 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学校曾先后荣获“全国百所先进师范学校”、“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红十字模范校”、“安徽省一类师范学校”、“安徽省优秀师范学校”、“安徽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教育部“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安徽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安徽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自2000年以来,学校连续9次获评安徽省省级文明单位。 区位优越、环境怡人。学校坐落于国家4a级风景区琅琊山脚下,北与千年名亭醉翁亭隔山相望,南有中央湖、花博园,西侧紧邻长城影视基地,区位优越、环境优美,是读书治学,涵养德性的佳地。学院规划总占地1127亩,建筑面积35万㎡,目前已建成占地785亩,建成教学、实训、图书、行政中心等,建筑面积27万㎡。 办学定位、发展理念。学校以文化教育类和卫生类专业为主体,大力发展城市服务类专业,立足皖东,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力图建成安徽乃至全国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高水平高等职业学院。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任务,把改革创新作为学院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把办出特色作为立校兴校的战略重点;把提高质量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设备先进、资源丰富。学校拥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91个,国家级校企创新发展项目1个。馆藏图书34万余册,电子图书51万多册,数字资源总量达9580gb,还拥有省级普通话测试站1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4个,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站1个。 专业优秀、结构合理。学校现设有七院两部两中心,即:教育学院、管理与信息学院、护理学院、医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公共教学部、体育教学部,信息技术中心、实验实训中心。开设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早期教育、音乐教育等教育类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药学、医学美容技术等医学类专业,会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高铁乘务等城市服务类专业。其中,学前教育、护理和小学教育等5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 师资雄厚、育人卓著。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万人,专兼职教职工487人,硕士学位以上222人,博士生3人,高级职称以上130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64.4%,全国优秀教师2人,安徽省优秀教师2人,安徽省先进教育工作者1人,市师德先进个人3人,省级教学名师15人,省级教坛新秀19人,省级教学团队11个。学院建有实验实训室218个,面积近3.9万平方米,设备值4622万,为学生提供模拟环境、实施情景教学。学生在安徽省师范生技能大赛、护理技能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重要赛事中多次获得金奖、一等奖,银奖,2018-2019年分别荣获全国护理技能大赛三等奖、二等奖,近三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智慧校园、服务社会。学校以智慧校园建设为抓手,推进实施无线wifi全覆盖,实现了电子办公oa系统、学生工作业务系统、“一卡通”校园系统、图书馆管理、青果教务管理系统全面对接,信息化建设卓有成效。学校普通话测试站年均培训、测试3000余人次,另设旅游文化研究中心,为滁州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22年初,学校顺利获批安徽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将始终秉承“文明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恪守“修德立身,精技立业”的校训,弘扬“尚德启智,敬业爱生”“勤学明理,慎思笃行”的教风学风,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全面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师资队伍提升、社会服务提升、文化校园提升、管理创新等五大工程早日实现,为早日建成一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辽宁商贸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辽宁商贸职业学院成立于2005年4月,前身是始建于1984年的辽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是公办省属普通高等职业学院。   学院位于中国东北中心城市沈阳,毗邻世界文化遗产清福陵,周边地区教育科研单位集中,校园环境幽雅,学术气氛浓郁,是求知治学的理想之地。   学院拥有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主导,以优秀中青年教师为骨干,以双师型教师为特色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中,副教授以上职称56人,注册会计师、律师、经济师、土地评估师等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8%以上。   学院设有商务贸易系、财务管理系、商务外语系、技术经济系、信息技术系、公共管理系、素质教育教研部等教学机构,开设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物流管理、会计电算化、法律事务等23个切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普通高职专业和专业方向,现有在校生4500人,是培养商务贸易类和现代服务业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摇篮。   学院针对高职教育特点和社会人才需求,创建了“基础理论平台 个性技能模块 全面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各专业都建有强化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设施和模拟仿真的实践训练场所,具备先进的网络教学环境。毕业生在取得毕业文凭的同时,与社会职业资格鉴定相衔接,可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院在140家企业建有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以提高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与用人单位合办多个订单式培养班,为就业创造条件。毕业生能迅速适应工作需要,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在同类院校位居前列,是辽宁省就业工作优秀单位。   2014年,我院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会计电算化、会计与统计核算、金融管理与实务、财务信息管理、文秘、法律事务、国际商务、市场开发与营销、连锁经营管理、物流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商务英语、旅游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建筑工程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等23个专业和专业方向面向全国招生,欢迎广大考生踊跃报考。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