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canvas,请升级你的浏览器。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henanvocational college of nursing简称“河护职院(hvcn)”)坐落在河南历史文化名城古都安阳,隶属河南省教育厅管理,是河南省唯一一所公办以护理为主的全日制高等医学院校。创办...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372-5365811,0372-2294330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学校排名
2002名 人气值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北海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北海职业学院坐落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始发港、美丽的滨海城市北海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于2003年8月8日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77年1月的北海市师范学校,至今已有46年的办学历史。 学校办学条件优良,先后整合北海市技工学校、北海市广播电视大学,现有校本部、北校区、工业园区校区、东校区四个校区,设有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旅游商贸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教育与康养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和1所附属实验幼儿园,有港口机械与智能控制、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应用电子技术、现代物流管理、广告艺术设计、学前教育等53个专业,有296个校内实验实训室、290个签约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在校生规模18000多人,教职工912人,专任教师727人,其中,博士、硕士286人,双师型教师285人,副高以上职称191人。目前,占地1200亩的新校区项目建设正抓紧推进,新校区建成后,学校办学条件更加优越,办学能力进一步提高。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产教融合、特色兴校、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秉承“汇流纳川、修德砺能”的校训,发扬“团结拼搏、敢于挑战、担当实干、宽容友爱”的北职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创业素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努力建设专业结构合理、海洋文化特色鲜明、办学规模适度、区域领先的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紧密对接产业需求,着力打造特色专业,构建由港口运输、电子信息、滨海旅游、财经商贸、文化创意、教育康养等专业群组成的临港专业集群。学校拥有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专业2个、自治区优势特色专业1个、广西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5个、自治区示范性实训基地2个、广西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2个、自治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建设项目1个、国家“1 x”证书制度试点20个,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等次1项、二等等次2项,建有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门,是自治区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学校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探索校企双元协同育人模式。联合政府、行业、企业,建成动漫产业学院、建筑产业学院、数字经济产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数智金融产业学院、滨海体育产业学院、北部湾托幼产业学院、乡村振兴产业学院、美心产业学院、文化创意产业学院等10个产业学院;联合北海市总工会、北海市人社局在学校挂牌建立北海市工匠学院;与京东云、惠科等行业龙头及知名企业共建了29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打造了一批“共享型教学工场”“校企合作工作站”和“校中店”,以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打通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实现学生毕业实习与就业零距离对接。 学校秉持开放办学思路,积极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着眼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未来,不断拓宽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台湾东南科技大学、马来西亚吉隆坡建设大学、柬埔寨国立理工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成功承办“2021 中国-东盟旅游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等大型活动,成立了北海职业学院“中国-东盟文旅职业教育联盟”和“柬埔寨职业教育研究所”,为学校加强与国内外院校开展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学校不断深化育人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近五年学生参加省部级以上各类竞赛成绩斐然,累计获奖470多项,其中多项国家级一等奖、省部级一等奖;玛雅啦啦队在全国啦啦操冠军赛中获3项冠军;学生男子气排球队获2019年全国大学生气排球锦标赛高职高专组冠军,刷新了广西大学生大球类项目全国比赛最好成绩。学校连年荣获“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称号,获得自治区“五一劳动奖”、自治区“高校安全文明校园”、自治区“和谐学校”、自治区“卫生学校”、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四十余载栉风沐雨,北职人砥砺前行;四十余载沧桑更迭,北职人孜孜以求。未来,北海职业学院将积极抢抓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机遇,认真落实加快建设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要求,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坚定推进“双高计划”建设,奋力谱写北海职业教育发展新篇章,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持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培育单位、全国百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简称ivt),坐落于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国家级开发区——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由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先生亲自提议,1997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学校成功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模式,形成了混合所有制办学、校企深度融合、国际合作交流三大办学特色。学校遵循“国际职教理念、本土创新实践、区域成果分享”的办学思路,依托苏州光华教育集团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优质的品牌资源,紧贴园区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立足园区,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近4万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获得企业、学生、政府、社会的广泛赞誉。 学校设有智能制造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商学院、人文与国际学院五大学院,面向区域紧缺和新兴产业需求,开设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电气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药品生物技术、工程造价、现代物流管理、大数据与会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等53个专业,覆盖了苏州地区主要的产业领域,充分满足所有学生的就业需求。 学校拥有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工程经验足的师资队伍和生产型、产业化、研发性的专业教学实训基地,先后与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苏州通富超威半导体有限公司、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及航天航空、生物医药、建筑装饰、现代物流等行业的领军企业合作共建了108间校内实训室。持续创新育人模式,“教学工厂”“24人小班化教学”“项目化教学”“现代学徒制”、“1 x证书制度”“宽基础 活模块”“活页教材”等“三教”改革稳步推进。 办学绩效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学校相继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全国职业教育师资专业技能培训示范单位”、“全国动漫游戏人才培养特色院校”、“江苏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江苏省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高等工科教育和产业合作教席”研究基地;连续多年获得江苏省教育厅授予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办学经验多次被cctv、《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专题报道。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介绍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国家教育部于2007年3月16日正式批准成立的一所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在宁古塔(现宁安市)两等小学附设的师范学堂。1990年以后,牡丹江师范学校、宁安师范学校、牡丹江幼儿师范学校三所学校合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高等学府,是全国最早组建的三所幼儿师专之一。 学校现有主校区和东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 17.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1.27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4908.2万元,图书馆藏书42.14万册。学校现有学前教育系、外语系、初等教育系、音乐舞蹈系、美术系、早期教育与特殊教育系、信息与电化教育系、思想政治教育部和体育部等9个教学系部。开设学前教育、早期教育、特殊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舞蹈教育、体育教育、小学教育、小学语文教育、小学数学教育、小学英语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等13个师范类专业,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艺术设计、钢琴调律、舞蹈表演、美术(书法),社区管理与服务、计算机网络技术、旅游英语和休闲体育等10个非师范类专业。现有教职工383人,其中二级教授1人,四级教授37人,副教授121人,博士及在读博士10人,硕士154人,双师型教师163人。全日制专科生5506人,其中高中起点4913人,初中起点593人。 学校升专14年来,在黑龙江省教育厅、牡丹江市委、市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各项改革和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学校党委自觉扛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政治责任,落实立德树人的政治任务,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努力为党育才,为国育人。全面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班子成员意识形态工作“一岗双责”,定期召开党委会和意识形态工作研判联席会议,形成全校齐抓共管的意识形态工作新格局。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调整充实了思政课教师队伍,实行辅导员和全员班主任制相结合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通过每周的升国旗仪式、每月的主题班团会、每年的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青马工程”、书法绘画比赛、社团活动等,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党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同时举办读书月、高雅艺术进校园、节能宣传周、寝室系列文明评比创建、保密教育讲座、启动垃圾分类等活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勤奋向上的校园氛围正在形成。 二、综合办学实力稳步提升。一是专业及课程建设成效显著,学校现有央财支持重点专业2个,省级骨干专业6个,其中学前教育专业经过多年建设,被评为省级高水平专业,形成了师范和非师范类专业并行发展、相互支撑的专业布局。实施“互联网 ”,积极引进了210门精品慕课,课程结构不断优化。加强精品在线课程建设,截止到2020年末,学校共有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11门。二是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师参加省级以上各类教学比赛共获得奖项88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并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是师资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硕士学历以上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36%,现有省级名师5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市级领军人才梯队8个。四是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升专以来,共承担国家级立项课题2项,厅局级以上课题148项,教师发表省级以上科研论文2195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论文95篇,出版教材及论著148部。 三、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一是深化招生改革。实行单招和扩招,扩大了生源渠道,生源质量不断改善。二是坚持“五育”并举。以培养“合格加特长”、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学分制改革取得较好成效。强化教育督导,有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稳步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扩大校企合作,加大实践教学比例,科学安排学生见习、实习和顶岗实习,将文化知识学习、创新思维培养、专业技能培训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选派学生参加全国和全省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共获奖33项。参加全省第十七届学生运动会,共夺得11枚金牌、8枚银牌、7枚铜牌,取得全省高职高专组第四名的好成绩。三是抓好就业创业。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和多元化帮扶,通过顶岗实习招聘会,每年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2000个以上,平均首次就业率达到85.13%,平均对口就业率77.6%,就业竞争力不断增强。黑龙江日报、生活报、东北网、今日头条等多家媒体纷纷报道了我校学生还未毕业就被抢光的火爆态势。省教育厅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2017年7月,我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18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我校学生过级率名列全省高等职业院校第1名。升专以来,共有626人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到本科院校学习深造。 四、校园文化建设精彩纷呈。一是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学校文化宣传教育,用学校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熏陶师生,提高师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师生的人文精神,增强全校师生的文化自信,大大激发了全校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加强主题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以“兰”为核心的主题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完善“五四”兰花校园文化艺术节、“兰圃”讲坛、“兰墨”迎春笔会、兰心志愿者服务队、兰花艺术团等校园文化品牌,每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师生参与人数3000多人,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影响力。三是定期举办学术大讲堂,邀请了阎崇年、郦波、马瑞芳、曾永义等著名学者到学校讲学,拓展了师生的学术视野。 五、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一是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了运动场、供水泵房和变电亭、改造了供水管线、供热管线和供电线路,更新了食堂和浴池老旧设施,消除了安全隐患,对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公寓楼、东校区进行了保温、防水和内部改造修缮,更新了学生公寓生活设施,改善了师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加强校园硬化、绿化、美化、亮化,校容校貌整体提升,增强了环境育人功能。二是加大教学设备投入。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建设了全国一流的学前教育实习实训中心、80个多媒体教室、1个精品课录播室、4个数码钢琴室、沉浸式教室、科学启蒙实验室、科学启蒙发现室、标本馆、东校区实验室、9个舞蹈室、100个钢琴实训室和拥有600多台电脑的核心机房。投入资金200万元建成了教学监控中心,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随时监控,确保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三是加强智慧校园建设。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建成融合门户、统一身份认证、数据中心的三大智慧校园核心软件平台,完成学生缴费大厅及18个应用的设计和建设工作,大大提升了服务能力和水平。四是建设平安校园。加大技防建设投入,建设了拥有473个监控摄像头的学校安全技防系统,做到了校园安全监控无死角。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完善各类预案。每年组织至少2次安全教育活动和2次消防疏散演练,与属地公安机关合作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与相关部门合作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维护了校园安全稳定。五是建设和谐幸福校园,持续开展送温暖活动,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每年对家庭困难学生开展资助,并对“双特”学生开展专项资助,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六、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作为一所有着百余年办学历史的师范院校,建校以来我校培养了6万多名优秀毕业生,为地方教育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升专以来,我校积极发挥服务社会功能,为牡丹江市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发展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开展继续教育培训。作为全省承担“国培”、“省培”任务的唯一一所专科学校,学校充分发挥继续教育功能,积极开展学前教育“国培”、“省培”和“市培”工作,共培训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1951人,有力促进了我省学前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注重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衔接,在全国建立了哈尔滨卓越幼儿园、大庆启点幼儿园等200余家顶岗实习和就业基地,在牡丹江市建立了牡丹江市幼教中心等50余家实习实训基地,每年有1500多人次到幼儿园和小学见习实习,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教学经验。三是提供智库服务和决策咨询。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早期教育等领军人才梯队发挥自身的科研和人才优势,承担了省市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转岗教师、新入职教师的培训工作,配合市残联加强残疾人康复网络建设,使区、镇、村三级康复中心、康复站、康复点的功能进一步完善,同时与市残联、民政、卫生部门合作开展牡丹江残疾儿童早期康复工作,利用广播、电视、晨报、公众号、网站等多种媒体和宣传手段,向全社会推广和普及育儿知识和理念等等,深受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四是推动我市文化和社会事业的繁荣发展。充分发挥学校的艺术教育特色和优势,组建了师生艺术团,参与全市大型艺术展演活动,平均每年参加活动5—7次,参与师生1000多人次。仅2017年以来,就参加了牡丹江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省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等演出活动,举办了庆祝建党95周年、建国70周年专场文艺演出,学生社团编排的经典剧目《马兰花》在牡丹江大剧院举行了公益演出,有力促进了地方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组织全校师生开展无偿献血,践行垃圾分类,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建设。全校近3000名师生志愿者每年走进社区、街道开展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厦门东海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厦门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纳入全国高考统招计划,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坐落在国际花园城市—— 厦门。校园环境优美,教学与生活条件优越,配套设施完善。学校目前设有健康产业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商学院、航空旅游学院、公共教学部、思想政治教学部9个二级院部。 在专业建设方面,共设有34个紧贴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高职招生专业,其中“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省级示范专业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市级重点专业3个,市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1个,市级高水平专业1个,校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22门;获得省级以上科研课题立项38项,省市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6项。 在技能竞赛方面,2016年学校在全国金融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全国金融与证券投资模拟实训大赛”和“全国大学生投资理财规划大赛”中荣获2个团体一等奖,1个个人一等奖。在第九届、第十届外研社杯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福建赛区)、外研社杯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总决赛均荣获省级特等奖和国家级三等奖。2019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养老服务技能赛项中,荣获国家级二等奖,在中国零售新星大赛华东二区区域赛、中国零售新星大赛总决赛均荣获团体赛一等奖,在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企业沙盘模拟经营赛项中荣获团体赛一等奖。2020年在厦门市职业技能竞赛市场营销赛项、建筑cad赛项中均获得团体一等奖。2021年荣获国家级行业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省级行业赛中银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始终坚持走“育人为本,素质为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道路,与厦门航空有限公司、泉舜集团、厦门公交集团、用友新道、厦门好慷家政服务有限公司、上海豪生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厦门天鹅国际大酒店、大唐移动、宗城(厦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国际大酒店有限公司、泉州酒店、厦门市第三医院、厦门市伍心养老院(连锁)等知名企业联合建立长期稳定的紧密型合作办学关系,合作共建二级学院,实行校企“合作招生、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办学模式,将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第一指标,为社会输送大批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型人才,实现毕业生高就业率和高质量就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毕业生工作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校园建设方面,学校已在数字化校园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超星学习通智慧教学平台、超星数字图书馆、校园一卡通系统、青果教务管理系统、学院网上办公系统、学院网站群系统、校园消防监控中心系统、网上心理测评系统等主要信息化平台投入使用;教学资源库有厦门东海学院 vr 课程资源库和厦门东海学院校本资源库。学校办公及教学骨干网络带宽达万兆,出口带宽800m(电信600m、移动200m),共计1600 余个信息点。教学楼及宿舍楼的每个房间都有无线ap接入,校园无线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全校wifi全覆盖。建设云平台,资源池包含cpu核心数356个,内存总量952gb,总存储容量约为32tb,云桌面用户110个,虚拟主机42个。学校构建了优质课程资源库,提供大量的电子图书资源供师生阅读,其中包括文学、经济、计算机等五十余大类,630万册电子图书,500 万篇论文,全文总量13亿余页,超16万集的学术视频等,数据总量达100万gb。 办学二十年来,学校连续荣获“市民最喜爱的厦门职业院校”和“市民最喜爱的教育培训机构”两项荣誉,并在厦门市综治考评中获“5a级平安校园”的称号。作为福建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学校在积累办学经验,巩固办学成果的基础上,以改革为主线,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心,坚持“致知力行,崇真至善”的校训,倡导“为师生谋幸福、为社会担责任”的办学理念,做有担当的教育,扎扎实实办学,为厦门经济特区,特别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培养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初步形成了“以高职教育为主,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为补充”的办学格局,学校知名度不断扩大,是莘莘学子深造成才的理想学府。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于1998年3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建立,是全国第一批14所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之一,是江苏省第一所冠以“职业技术学院”名称的院校,也是地级泰州市第一所普通高校。学校隶属于泰州市人民政府。 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8年成立的泰州医学专科学校(后更名为泰州卫生学校);1985年6月,三所行业局办职工大学合并成立泰州市职工大学;1998年3月,成立泰州职业技术学院;2000年8月,泰州卫生学校整体并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校现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是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储备院校,江苏省诊改试点院校,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考核a等次院校,连续四年荣获泰州市骏马奖,连续两年位居在泰高校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第一等次第一名。学校先后获江苏省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园林式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先进集体和高质量平安校园建设等荣誉称号。 学校坐落在泰州市国家级医药高新区核心区域——中国医药城,占地面积1061亩,建筑面积28.75万平方米,是全国高职院校一流的现代化校园、生态校园和智慧校园。设有医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技术学院、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基础科学部等9院1部,8个专业群40个专业。现有教职员工685人,专任教师539人,高级职称教师187人,其中正高教师28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396人,双师素质教师占85.08%。全日制在校生10883人,成人学历教育在校学生6468人,每年开展社会培训近20000人次。办学65年来,学校为泰州和长三角地区培养各类优秀人才8万余人,被誉为“孵化工程技术、管理人才的基地;培养白衣天使、口腔卫士的摇篮”。 学校建有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群3个、省级骨干专业3个、省高水平专业群1个;建有国家级实训中心2个、省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2个,省级智能制药产教融合集成平台1个,校内实践实训中心64个,与企事业单位共建校外实践实训基地285家,校企双主体学院5个。建有江苏省固体制剂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省、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0个。学校是“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中兴通讯claa(中国lora联盟)物联网示范基地,教育部国家级“工业机器人开放式公共实训基地”暨“abb/新时达工业机器人研发应用中心”建设单位,全国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培训机构),中国高校继续教育优秀函授站,全国首批1 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全国护理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江苏省首批面向社会人员开展全日制学历教育院校,江苏省产业人才培训基地,泰州市双拥学院,泰州网格学院。 多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奖400余项。近三年(2021-2023年),师生在国家级、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共获三等奖以上奖项61项,其中,国家级大赛获一等奖1项;省级大赛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38项。毕业生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度、校友对母校总体满意度均达98%左右。 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全国、全省和全市教育大会精神,立足泰州、面向江苏、辐射长三角,紧扣江苏省“强富美高”总目标,增强“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使命担当,围绕泰州市“一个产业体系、四个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新格局,恪守“厚德尚技,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全面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致力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实施人才强校、数字兴校、开放办校三大战略,打造品质泰职、红色泰职、智慧泰职、开放泰职、幸福泰职五大品牌,戳力实现进入全国一流地方高职院校奋斗目标,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泰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做出积极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介绍 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其前身哈尔滨市幼儿师范学校是黑龙江省最早开展幼儿教育的师范学校,始建于1952年,至今已有70年办学历史。 学校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香东街9号,校园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0404平方米。校内建有综合楼、实验实训楼、演艺中心、图书馆、体育馆、附属幼儿园等,采用欧式建筑风格,环境优美、视野开阔、精致典雅、布局合理,不仅彰显了学校60余年的文化底蕴,也传承了哈尔滨“东方巴黎”一个多世纪的欧陆建筑精髓。 学校固定资产总值5916.82万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679.97万元,图书41万册。现有教职工270人,其中专任教师202人,教职工中获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89人,中级职称教师90人,获硕士学位及以上教师121人。 学校形成以师范教育为主、艺术与现代服务为辅的专业体系,设有学前教育、早期教育、英语教育、音乐教育、音乐制作、空中乘务、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和美术八个专业,其中学前教育专业是黑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高水平建设项目专业,空中乘务专业是市级重点示范专业。是哈尔滨市幼儿园教师及幼儿园园长培训基地,哈尔滨教师资格认定人员培训基地,哈尔滨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哈尔滨市示范性高职院校。 学校始终坚持以生为本,践行为学为师,至真至美的培养理念,依托以骨干教师、教学名师为龙头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倾力培养“文质同修、内外兼美”的新时期高水平幼教人才,多年来为社会输送数万名幼教精英,目前哈市95%以上的幼儿园园长和幼儿园特级教师均毕业于该校,就业率在全省同类院校居于前列,就业单位对毕业生满意率达到95%以上。 学校大力加强通识教育,夯实学生文化基础,引进慕课、微课、网络通识课等教育模式,全面促进学生整体文化素养的提升。同时深入关注学生个性和艺术特长的培养,以各种校内外文艺汇演和大型文化展示活动为依托,为学生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多年来,学校注重发挥艺术教育特色,积极为本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服务,在众多省市大型活动中都留下了幼专学子的翩翩倩影。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认可,毕业生以过硬的专业技能、全面的综合素质、精湛的文艺功底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深受各界好评。 连续多年荣获哈尔滨市教育系统“三育人”工作先进集体、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荣获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哈尔滨市第35届劳动模范大会模范集体、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等奖项。 今天,历经半个多世纪沧桑的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崭新的形象崛起于北国冰城,作为龙江幼教事业的领军者,学校将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立足龙江、面向东北三省,辐射全国,为促进省市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服务,为争创全国一流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而不懈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由央企——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举办,是全国唯一的桥梁高等职业学院。 学院地处中国建桥之都(武汉),坐落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风景秀丽的马影河畔,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学院占地面积341亩,建筑面积9.4万平方米。 学院依托企业办学,突出桥梁特色育人,以交通运输类和土木工程类专业为主干,形成了以全日制职业教育为主、职业培训与继续教育为辅的“一体两翼”办学格局。现设有桥梁工程系、建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材料工程系、铁道运输系、思政课部、公共课部等教学系部,开设铁道桥梁隧道工程技术、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土木工程检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管理、工程造价、道路工程检测技术、机电设备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电子商务、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14个专业。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群成功入选湖北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c档)”立项建设名单。铁道桥梁隧道工程技术专业被列为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被列为湖北省高职特色建设专业。 学院现有校内任课教师180人,其中专任教师138人,兼课教师42人,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85人、“双师型”教师72人;客座教授6人,“楚天技能名师”5人。 学院建有建筑技术、工程测量、土建工程检测、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钢筋工程、桥梁装吊、桥梁施工模拟、工程机械模拟、建筑cad及数字化成图、铁道运输管理、新能源汽车12个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其中建筑工程技术(工程测量)为国家级实训基地,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实训基地和土建工程检测实训基地为省级实训基地。同时,学院全面推进产教融合,深度开展校企合作,与中铁大桥局、中铁上海工程局、中交三航局、武汉地铁集团、东风本田汽车公司等单位共建校外实训基地35个。 学院前身为1958年创办的武汉桥梁工程学院,为国家铁路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了3万余名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校友中走出了46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423位业绩卓著的高级工程师。他们主持的建筑工程先后荣获17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3项“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18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8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6项国家及省市“优质工程奖”;他们中先后有28人次获国家和省市级“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荣誉,134人次获国家“优秀企业家”“优秀项目经理”称号,58人次获“火车头奖章”,7人次获“湖北工匠”“大国工匠”称号;他们中先后有5人受到习近平、江泽民、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有1人接受温家宝总理的邀请参加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宴和天安门阅兵观礼,有7人先后受到李鹏、朱镕基、温家宝总理的接见。98级校友王中美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校友秦环兵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全国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校友王国英荣获中华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校友刘琴梅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功勋工匠”;校友杜操被评为湖北“荆楚工匠”、武汉市“技术大师”。 学院被誉为“桥梁建设者的黄埔军校”“土建工程人才的摇篮”,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湖北省文明单位(校园)”“湖北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湖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北桥梁产业工人培训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是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 学院将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秉承“立足中铁、面向社会、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方向,弘扬“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学院精神,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致力于大专层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面向铁路建设、铁路运营管理及基础设施建设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技术技能人才,打造中国建桥之都(武汉)和中国中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实现“省内一流、业内领先、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的奋斗目标。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昆明传媒学院
学校介绍 2002年,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应运而生,学校地处云南省昆明市,与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的阳宗海毗邻而居。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确认为独立学院,201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21年6月,教育部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关于拟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拟同意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转设为昆明传媒学院。 2013年至今,学校连续8年在全国独立学院艺术学a等学科排名中稳居前三位。获得第六届云南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七届、第八届云南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 一路走来,学校逐渐形成了以艺术学为特色,文学、管理学、教育学多学科协调发展,在云南及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民办本科高校。现有音乐与舞蹈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戏剧学院、影视传媒学院、教育学院、国际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共7个教学单位,开设了36个本科专业。已为社会输送毕业生10000余人,现有专、兼职教师500余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30%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70%以上。超强师资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名师治教、大咖云集,让学生爱上学习。 截止目前,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的音乐表演、录音艺术、舞蹈表演、环境设计、雕塑、数字媒体艺术、绘画等7个专业通过了教育部“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点的评选审批。获得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资格。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发挥学院党委政治核心作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有效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学院的健康有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立足地方、开放办学,全面推进应用型、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积极为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实践平台,形成了“田野+课堂+舞台+双创教育”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师生独立创作、编排、演出的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艺术作品多次在中国舞蹈荷花奖、中国音乐金钟奖等中国文学艺术界艺术门类最高奖项中摘金夺银;先后受邀参加第十三届亚洲艺术节开幕式演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开幕式、上海世博会云南馆常态演出等省市乃至全国性大型演出。 学校依托北方国际大学联盟资源,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英国埃克塞特大学、伦敦城市大学,美国纽约电影学院,加拿大皇家大学等100余所院校建立了合作机制,让每一个学子都有机会牵手世界名校。 站在新的起点,踏上新的征程,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将紧紧围绕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个核心内容,以教学为中心、以内涵建设为抓手,切实推进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继续秉承“包容、厚德、尚美、创新”的校训,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担当,勇攀高峰,迈向新的辉煌!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是黑龙江省唯一一所民族院校,也是国家民委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学院坐落在北国冰城哈尔滨,其前身可追溯到1928年张学良创办的东北蒙旗师范学校。办学90余年来,学院忠实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办学职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和民族团结的种子,为科教兴国、兴边富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推动黑龙江边疆文化大省建设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学院凭借着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高度重视民族教育的强劲东风,扬帆起航,破冰前行,走出了一条扩容与提质并重的快速发展之路。学院改革办学模式,注重实践教学,着力发展食品工程、生物产业、经济管理、电子信息等实用专业,使学院成为培养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求的各类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学院坚持高位发展,突显品牌效应,着力发展教育、艺术、护理等特色专业,使学院成为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传承和创新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基地。学院作为黑龙江省高教强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之一,跻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紧缺人才的高校行列,步入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流行列。 发展定位明确,办学特色鲜明 学院坚持以民族为根本,以特色求发展,不断解放思想,注重历史传承,把凝练办学精神、明确发展定位作为学院崛起的首要文化内涵储备。学院以“发展民族教育、振兴民族经济、传承民族文化”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为创校使命;以“遵循高等教育一般规律、遵循民族教育特殊规律、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为办学准则;形成了以民族教育为立校之本,以高职教育为强校之路,以传承和创新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为办学特色,以创造民族团结经验为特殊使命,以服务少数民族、服务民族地区、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为办学宗旨,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水准的具有我国北方鲜明民族特色的应用型、多科性、开放式的民族高校的办学定位。此外,学院在几十年来艰苦奋斗的历程中,孕育出了“兼爱并育,行健自强”的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精神;确立了“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的育人理念;“动脑动手,尽心尽力”的学生成长理念和“造峰填谷,守正出新”的阶段性发展理念。这些精神理念与边疆各民族不屈不饶的奋斗精神和开拓精神一脉相承,是光荣办学传统与现代大学理念的完美融合。 地理位置优越,办学实力雄厚 学院是入驻哈南工业新城核心区的首家高校,毗邻全国特大型国有军工企业哈飞集团、东安集团、东轻集团等,国家级云计算数据基地和国家云计算产业示范基地——哈尔滨国际数据城与学院毗邻而建。学院占地面积30.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学院建有各类公共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含实训车间)70个,公共、专业计算机室15个,语音室5个,精品录播室1个,网络多媒体教室146个,琴房32间,舞蹈教室3间,电钢琴教室2间,幼儿园模拟实训室1间。拥有食品实训中心、护理康复实训中心、民族百草园、宠物医疗教学实训基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中心、少数民族图书馆、少数民族博物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等大型实践教学场所。国家级研究机构——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学院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黑龙江省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师培训中心、黑龙江省宠物职业技能考评中心、黑龙江省普通高等教育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与创新基地、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宗教)干部培训基地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相继落户学院。 学科门类齐全,就业前景广阔 学院构建了食品工程、生物产业、经济管理、学前教育、文化艺术、电子信息、护理康复等实用型专业学科体系。食品加工技术、药品生产技术等2个专业入选“国家重点专业建设项目”;食品检测技术、宠物养护与驯导、会计等3个专业入选“省重点专业建设项目”。音乐教育(民族音乐与舞蹈)、艺术设计(民族工艺品设计与制作方向)2个专业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和“全省高职院校骨干专业高水平建设项目”,被列入《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名单。畜牧兽医、动物医学等2个专业入选“黑龙江省卓越农业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电子商务专业入选“黑龙江省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项目”,物流管理专业入选“黑龙江省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试点项目”和“省级行业合作项目”。学前教育、护理等新增专业,办学规模持续攀升,成为“三区三州”生源的主要选择方向。学院实验实训中心,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项目”和“黑龙江省高职实训基地项目”,获得中央财政专项支持。2018年8月,学院入选教育部公布的全国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名单。 学院高职专业多数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合作企业签约,学生学成毕业进入企业工作,且都作为高技能人才实现高薪就业。食品加工技术、食品检测技术专业是学院与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面向全国乳品生产企业实施“订单”式“校研企”“1 1 1”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毕业后进入国内知名乳品企业工作。会计专业与会计中介合作,面向省内外企业实施“订单”式“校介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毕业后进入各个企事业单位财会部门工作。物流管理专业与大型物流企业合作,实施“订单”式“2.5 0.5”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现代物流管理和营销人才。畜牧兽医、动物医学、宠物养护与驯导、宠物临床诊断技术、生物制药技术、药品生产技术采用“2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订单企业有甘李药业、艾吉宠物医院等50余家企业。应用韩语专业与釜山外国语大学、顺天乡大学、韩国新罗大学、大真大学合作,学生学成毕业后能可进入韩国大学读本科,不收取留学中介费。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与北京中软国际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实行“1.5 1 0.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联合培养适合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发展急需的应用型计算机及软件技术人才。学前教育、音乐教育等师范专业,与哈尔滨市多家幼儿园、平房区中小学共同建立了见习实习基地。 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优良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23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7人,副高级职称52人,博士学位7人,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106人,教育部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2010年,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院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5244人,由34个民族成分组成,生源遍布黑龙江、吉林、贵州、山东、河南、河北、安徽、内蒙古、新疆等十一个省区。办学以来,学院共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民族优秀毕业生10万余人,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社会反响强烈,倍受关怀重视 学院作为全国首所跻身“省部共建”行列的民族高职院校,一直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黑发〔2010〕17号)提出“办好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充分发挥其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作用”。《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黑发〔2015〕11号)提出 “加强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黑政发〔2016〕21号)提出“加强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学院的育人工作,得到了全国政协、国家民委、教育部和黑龙江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同志的批示肯定。学院的办学治校成绩和教学改革成果得到了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教育部、文化部的瞩目,受到了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网等主流媒体的持续关注。 文化魅力独特,办学成就斐然 学院坚持文化育人,坚守校园文化的民族底色,积极推动边疆文化大省建设。学院建立了大师工作室,开辟“非遗”展厅,满族剪纸、赫哲族鱼皮画、鄂伦春族桦树皮画等民俗工艺品开发成果不断涌现。这些作品,不仅在各级各类展示活动及大赛中屡获佳绩,而且还被送往民族旅游销售商场进行展销。2018年,学院入选全国民族技艺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单位;作为唯一入选单位,学院承担全国民族技艺类专业行业指导、课程标准建设、师资培养等重要职能。学院成立了民族歌舞团,入围“黑龙江省高雅艺术进校园”艺术团体行列,参加各级各类文艺汇演及比赛;集中力量编排出两台反映我省10个世居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原生态歌舞剧,多次获得省内外各级奖项,先后登上了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哈尔滨国际啤酒节、松花江湿地旅游文化节和五大连池火山圣水节等舞台,展示了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魅力。民族歌舞团作为国家对俄战略的文化品牌,参加了中俄大学生音乐文化交流系列活动,还远赴俄罗斯进行演出。2019年,我院荣获“省级文明校园标兵”;我院民族预科学院2015年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7年获得省民委(宗教局)系统先进党组织; 荣获“2019年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食品学院在2019年黑龙江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高职组)“岛津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大赛农药残留检测和重金属污染检测2个赛项中分获三等奖。电子信息工程系在2019年“中软国际杯”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获一等奖;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在2019年“福思特杯”黑龙江省大学生会计手工技能大赛中获奖;生物产业学院学生在2019年省职业院校“医药类”专业微生物技能大赛中获奖;教育系学生2019年在黑龙江省(师范类)教学技能大赛中获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由学院8名教师和教育系25名少数民族学生代表队在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我院教师先后荣获“黑龙江省学校体育工作先进个人”“2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创建于1952年,为公办全日制高等院校。现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国家首批1 x证书制度试点学校、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校。 学校位于郑州中牟,占地面积1915亩,新校区1350亩(一期工程已动工)。学校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实训设备总价值19673万元,图书馆藏书198万余册;现有教职工1178人,其中教授53人,副教授285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505人。校外兼职教师400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职教名师、省政府特贴专家、省职教专家、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优秀教师等110人,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职教名师工作室2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师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级成果一等奖等教研科研成果奖励428项。学校现设有洛阳分院和农业工程、园艺园林、牧业工程、食品工程、信息工程、机电工程、经济贸易、财会金融、旅游管理、人文教育等10个二级学院,61个全日制高职专业,涵盖现代农业、食品加工技术、信息技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旅游业等领域,其中,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国家骨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建成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省级2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4门;建成国家级示范性实训基地4个,省级3个。全日制在校生19688人。 学校是中国职教学会农村与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国都市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单位、河南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河南省农业教育协会会长单位、河南省农业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牵头单位。学院实训基地是“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中国科学院农业高新技术河南示范基地”、“河南省农业高新科技园”、“河南省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基地”。近年来,学校利用高新科技园平台,研发农作物及蔬菜、果品新品种30余项,获得食品、饲料、兽药等新产品专利67项,通过示范、推广,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并在示范推广中形成了“园区 基地 农户”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建校70年来,学院累计为国家培养大中专毕业生16万余人,培训各类学员30万人,毕业生中涌现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著名玉米育种家程相文(国家十大功勋育种家)和小麦育种家茹振钢等一批知名校友,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粮食生产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各级领导对学校发展给予了厚望,李克强同志为学校亲笔题词,寄语学校“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张德江同志到学校调研,对学校的发展建设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学院分别被教育部、农业部、省政府、省教育厅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农业职业院校产学研结合先进单位、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优秀培训机构、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河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职教攻坚先进单位、河南省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学校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已跨入全国职业教育先进行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