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隶属福建省教育厅,1920年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历经集美学校水产科、集美高级水产航海学校、集美水产专科学校和福建省集美水产学校(国家级重点中专)等办学阶段,为我国最早培养水产航海技术人才的摇篮...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592-7769322,0592-7769288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学校排名
11名
校友会高职ⅲ类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本科层次独立学院。坐落于世界著名道教文化圣地武当山北麓、汉江秀水之滨、南水北调源头、中国商用车之都的湖北省十堰市。自2003年建校以来,紧紧依托东风汽车公司大工程背景和举办院校的人才与学科基础,发展比较优势,笃志、创新、务实,践行教学、管理育人的理念,秉承“求是创新”校训,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严格管理,坚持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学生优良的工程意识和综合素质,为区域经济建设和汽车产业发展造就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专业特色鲜明。学院注重围绕“汽车产业链”逐步扩展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发展学科特色,形成以汽车、材料、电子、机械为主干,以管理、信息、人文为支撑的学科专业布局。学院不断锤炼核心竞争力,在现有的23个本科专业中,“电子信息工程”和“产品设计”获批为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车辆工程”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获批为省级重点培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车辆工程”获批为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教育部“1 x”项目试点专业。目前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近6000人。
办学理念先进。学院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充分利用东风汽车公司和地方企业的智力资源和工程环境优势,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不断强化师资队伍的工程背景和行业背景,形成了一支崇尚实践、勇于创新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学院坚持“夯实内涵求特色,立足创新促发展”,以“1 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为抓手,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深化复合型技术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构建了“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全程监控”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切实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学科竞赛成绩斐然。学院以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为契机,以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为支点,以科技创新活动和各类学科竞赛为载体,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实践与创新、文化与素质的交融。学院大力支持本科生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pocib”全国外贸从业能力大赛等117项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近些年,3700多名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与创新实践活动,共获国际、国家级和省级奖励1400多项。
思政教育守正创新。学院在内涵式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推行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为核心的“四自”教育模式,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坚持“育人为本,育德为根”。突出思想政治引领,积极搭建成长平台,打造精品文化活动,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竞争力。近年来,学院多次获评“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基层单位”、“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在校生屡获嘉奖,如长江学子、大学生自强之星、大学生创业之星、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志愿者等国家和省市级荣誉。
桃李芬芳欣欣向荣。学院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面向生产经营、管理一线的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迄今已为汽车行业和社会发展培养了17000余名毕业生。学院紧紧依托全国各大汽车企业就业资源,同时加强拓展信息技术、金融、教育等行业就业市场,面向湖北,辐射全国,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3%以上,稳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以其大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显著深受社会欢迎。涌现出一批像“兵王”徐志方、“基层骨干”潘平、“开拓创新”闵二标、“创业之星”赵梦竹一样的优秀毕业生。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是一所工程能力突出、专业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学校地处长江之南、太湖之滨——常州,毗邻人文荟萃、历史悠久的春秋淹城,坐落在集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内。
学校始建于1958年,已有60余年办学历史,前身为1958年建校的常州市民办青山初级中学和1963年建校的常州市轻化工中等技术学校,二校合并后曾使用过常州市轻工业技术学校、常州轻工业学校等名称,2002年6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由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并于2019年5月通过教育部备案。
学校秉承“诚信、笃实、勤俭、创新”的校训、“爱生、敬业、厚技”的教风和“立志、勤学、践行”的学风,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明确“立足常州、面向苏锡常都市圈、辐射长三角”和“根植江苏制造、服务江苏工业”的办学定位,秉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赋能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增值成长,引领长三角区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助力区域中小微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办学使命,建设“专业特色鲜明、对接区域产业、支持江苏制造、服务技能社会”的高水平高职名校。
学校在2019年、2020年、2021、2022年省属高校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中连续四年获第一等次。学校是全国首批“1 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教育部第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建设单位、教育部批准工业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建设单位、全国轻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全国轻工模具行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学校、江苏省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试点院校。先后获得全国高职高专“育人成效50强”和“国际影响力50强”、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全国共100所高校,其中仅有15所高职院校)、第二批、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各1个、江苏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首批,全省高等职业院校唯一)、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院校、全国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全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100强”(首批31所)、全国轻工行业先进单位、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地方普通高校领导班子考核优秀等次单位、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技能人才摇篮奖单位、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全省教育信息报送工作表扬单位、江苏省教育新闻舆论工作表扬单位、江苏省智慧校园、江苏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制度落实情况考核先进单位、江苏省外国文教专家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学生资助绩效评价荣获“优秀”等级等荣誉称号。在2022年广州日报gdi高职高专排行榜中,排名全国第85位、江苏省第16位。“十三五”技能大赛成绩单,我校排名全国第46位,江苏省第4位。根据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2020年“院校满意度”评价,我校位居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第15位,江苏省第4位。
设有材料工程学院、机械与交通学院、智能控制学院、数字商务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旅游与康养学院、艺术创意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海外教育学院与基础教学部、体育工作部合署,马克思主义学院,邓建军工匠学院等直属教学单位。办学专业56个,覆盖装备制造、电子与信息、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等专业大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籍学生一万五千余人,教职工近700人,副高以上职称比例近40%,硕、博士学位比例80%以上,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比例90%以上。
学校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了以全国劳模邓建军为杰出代表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十万余名。学校构建“德育铸魂、智育塑才、体育强身、美育润心、劳育励志”五育并举的培养格局,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培育和最大增值,在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落实落细落小”成效明显,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全国及省市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近年来,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获一等奖21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7项,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获一等奖43项、二等奖66项、三等奖88项。在2018年第四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获金奖,全国仅有两所高职院校获得金奖,实现了高职院校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金奖零的突破,2020年、2021年获得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江苏“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共获一等奖9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23项。在“挑战杯”“黑科技”专项赛国赛获“行星级”作品奖1项,“挑战杯”省赛中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9项。据江苏省教育厅公布的就业率数据,学校近十年毕业生年终就业率稳居98%以上,苏锡常就业率70%以上,为促进苏锡常都市圈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获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17项,立项数居全国高职专科院校第一。
学校高度重视高水平双师队伍建设,加强高层次人才引培工作,特别是聚焦高职教育特色,大力弘扬“工匠文化”,强化教师“双师型”内涵建设。在以邓建军为代表的15位江苏省产业教授和17位常州市产业教授的引领下,形成了以“江苏工匠”韩迎辉、周晶为代表的一批“工匠教师群体”,以及以“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李昆益老师为代表的一批“爱生善教教师群体”。拥有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劳动模范2人、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校长1人、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1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新一届全国行指委委员2人、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5个、省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1个、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江苏省技能状元1人、江苏省技术能手10人、江苏省教学名师1名、“省333工程”项目培养对象7人、江苏教育科研先进个人1人、省轻工行业提名工匠1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4人、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19人、高级技师35人、技师89人。5位教授入选常州市政府智库,为服务地方产业结构与升级建言献策。
学校积极服务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国家战略,紧扣常州532发展战略,对接智能制造装备、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专业之间相互支撑、协同发展。聚焦聚力,以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2个省级品牌专业为核心打造智能装备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培育特色鲜明的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积极融入数字化技术,大力支持管理、艺术、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专业群建设。聚焦专业群创新发展主线,加快推进专业的“智改数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通教育链与产业链,根据市场需求和就业育人质量,持续完善专业建设动态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和培养规模,增强专业服务产业的发展能力。建有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2个、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7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数控技术专业群)、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群3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成人高等教育重点专业2个。获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国家资源库子项目6个、省级在线开放课程29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25本、教育部“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1本、省级重点教材27本、十四五”职业教育江苏省规划教材10本。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参与教育部1 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28个。学校综合实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学校紧密结合行业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建有首批国家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国家级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基地、江苏省家电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实训基地、现代制造装备控制与维护实训基地、江苏省高校电工电子实验示范中心、化学基础课教学实验中心、江苏省数字化设计与研发中心、江苏省led应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100多个实验实训中心。智能制造生产线实训平台和“互联网 ”商务场景实训平台2个江苏省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生产线实训基地。协作机器人开发应用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国家协同创新中心。2019年立项省级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智慧制造产教融合集成平台。
学校坚持“合作互赢、服务区域”的理念,积极拓展社会服务平台,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先后与星宇车灯、常发集团、今创集团、江苏恒立液压等行业头部企业紧密合作,牵头成立全国智能化钣金制造职教集团。与恒立液压等头部企业共建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2个、省级及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22个、产业学院6个、企业学院9个;建设重点区域产教融合区校联盟4个、混合制智能制造跨企业培训中心1个、智能制造产学研合作创新联盟1个;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典型案例8个。近五年,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5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厅第七批教育改革发展战略性与政策性研究重点课题1项;立项教育部“协作机器人开发应用协同创新中心”;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奖三等奖1项;获江苏省社科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三等奖1项;发表核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为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教育主管部门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学院坚持“立足首都,面向全国,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秉承“立德、修业、求知、笃行”的院训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及北京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为主线,主动适应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京津冀协同发展、城乡一体化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为导向,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以深化管理改革、创新驱动和内涵建设为抓手,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撑、科研支持与社会服务。
学院溯源于1958年建校的北京市农业学校,有着60年的办学历史,现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中国都市农业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现代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农业部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科技部和北京市科委星创天地首批授牌建设单位、中央组织部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村党支部书记培训基地、北京市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北京市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是北京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北京都市农业职教集团和北京高校“引智帮扶”联盟理事长单位,学院荣获“北京新型农民培养先进单位”、“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院的教学改革成果《都市型现代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在《2018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学院入围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和服务贡献50强。成功入选第六届“中国高职50强”。
学院总占地81.22公顷,建筑面积30.34万平米,固定资产10.66亿元。下设园艺、畜牧兽医、食品与生物工程等9个系部以及清河校区(机电工程学院)、北苑校区(国际教育学院);拥有全日制在校生及学院所属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学生近8000人,面向河北、山东、山西、湖北、福建等13个省、自治区招生。
学院现有教职工817人,其中专任教师395人,教授48人,教师高级职称占比59.7%,其中,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1人,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个人1人,全国产业导师资源库技术技能大师3人,全国农业职业院校教学名师3人;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选1名,北京市优秀教师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7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职教名师7人,北京市职业院校专业带头7人,北京市职业院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3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10人,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计划8人,北京市职业院校特聘专家3人;北京市专业创新团队9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4个;聘请能工巧匠、行业名家116人为兼职教师。
学院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北京市城市定位、都市现代农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具有首都特点、北京特色、农业特征的建设格局。学校专业设置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契合,学院拥有36个专业,包括园艺技术、动物医学、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管理、设施农业与装备、农产品流通与管理等14个涉农专业,覆盖了现代都市一、二、三产业。学校对接北京乡村振兴和都市农业产业升级,形成与都市农业产业契合度高、总体规模适合、布局结构合理的园艺技术、动物医学、食品安全、水利工程、智慧农业、现代服务、农村经营管理7个专业集群。打造园艺技术国家级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引领全国都市现代农业专业群发展。建设动物医学等5个北京市特色骨干专业群。服务都市绿色农业发展、食品安全,都市休闲生活,智慧农业、美丽乡村建设和高效节水等产业发展,直接为乡村振兴战略、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需求服务。
学院院中有场,场中有园,校内实践场所建筑面积15075.6平方米。建有彩色苗木繁育中心、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中心、教学动物医院、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等31个综合性校内实训基地、164个实验(训)室;连同384个校外校企合作基地,为有效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十年达到98%以上。
学院充分发挥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职能。全力推进“科技项目带动、科技人才支撑、大学生科技创新”三大计划,强化“以服务引领科研、以科研支撑服务、科研与服务融合”工作理念,开展科学研究,注重成果积累,提高服务质量。“十三五”期间,学院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21项,科技成果超过1500个,在教育部统计全国1432所高职院校中“科研与社会服务”位居第45位,2018-2019连续两年荣获“社会服务贡献50强”。学院发挥人才及科研资源优势,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开展科技挂职,建设科技小院,实现精准帮扶,建设南繁基地,搭建科研育种创新平台。2022年荣获“北京市农村工作(2017-2021年)低收入帮扶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在人才支撑方面,学院围绕北京都市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开展的各类培训及中高职学历教育,相继开展了中组部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市委组织部农村两委班子培训班和村务管理专业大专学历教育、北京市中学生学农教育。进一步构建并完善了育训并重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分别与俄罗斯沃罗涅日国立农业大学、德国宁堡农学院、韩国富川大学、尼泊尔阿尼哥协会、毛里求斯福尔肯公民联盟等27所职业院校和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际交流关系,开展教师科研项目交流、专业交流、学生海外实习、学生互换交流等项目;在泰国披集农业技术学院设立海外分院;学院具有接待国外留学生来华留学资质,先后招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新加坡、韩国和泰国等国留学生来院学习汉语、进行农业专业实习培训。
“十四五”期间,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将以党的领导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立足北京、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学院建设成为都市农业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培养大批具有家国情怀、首都气派、工匠精神、担当自信的高素质农业技术技能人才。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稻田南里5号(102442)
电话:010-89909015
传真:010-80358822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天津市教委,是获得国家和天津市财政支持、教育部备案、天津市政府批准的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是天津市国内一流高职院校、天津市示范性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也是当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辖两所具有学历教育办学资质的高校之一。
学院成立于1976年,地处“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占地1447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逾2.73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54.3万余册,建有文化活动中心、标准塑胶草坪田径运动场、大学生真人cs训练基地等文体活动场馆,在校生规模11000多人。
在中石油、天津市教委领导下,经教职工共同努力,学院被教育部、天津市政府评为“滨海新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被河北省委、省政府评为“文明单位”,被天津中华职教社、天津职成教学会评为“天津市第二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被中石油评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及企业直属培训基地”“重点培训基地”“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单位”……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殊荣三十余项。
学院开设有石油工程类、智能制造类、电子信息类、化工技术类、资源勘查类等高职专业25个,其中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石油工程技术和石油化工技术专业被教育部认定为骨干专业,油气储运技术、工程测量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等专业是获得天津市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或骨干专业,石油工程专业群获批天津市职业教育创优赋能高水平专业群。
学院已建成集教学、培训、生产、科研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9大类120多个校内实训室(场)。其中1个被教育部认定为生产性实训基地,4个获得中央财政支持,52个获得天津市财政支持。学院还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地挂牌校外学生实习基地50多个。学院全面推进1 x证书制度试点建设,优化课程体系,深化课证融通,实施教学改革,全力提升学生技能水平;拥有全国化工、机械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站,天津市人社局备案的自主评价考试站等多渠道培训鉴定考核资质,可鉴定职业(工种)34类,具备工信部教育考试中心“全国信息化应用能力考试”55项,为学生砺能强技和企业员工培训搭建了平台。学院依托行业办学优势,创立并大力实施“工学交替、分段递升”“学训赛”一体化等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与上级主管单位华北油田公司联手构建了“一二三”学徒制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产教融合、校企双赢。近五年来,学院300多人次学生在国家和省部级技能大赛中获奖,70多名学生因大赛成绩优异被保送本科。学院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就业薪酬、待遇水平始终位于同类院校前列。学院与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及天津航空航天火箭制造、海尔集团、天津三星视界移动有限公司、方正宽带网络服务有限公司等100多家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固的用人合作关系。
建校47年来,学院始终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已累计为石油石化行业和社会培养输送了45000多名毕业生。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还有很多毕业生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其中,走上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等石油石化系统局处级以上领导岗位的有600多人,走上科级领导岗位的有4000多人,成为省部级、市局级技术专家、技术能手的有5000多人,学院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的“英才摇篮”和华北油田的“黄埔军校”。
岁月更始、春华秋实。大庆的奋发精神在此延续,铁人的昂扬血脉在此传承。肩负着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承载着八方莘莘学子的梦想,焕发出新时代继往开来的活力,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将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探索实践新时代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改革,全面推进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建设,铸就职业教育新的辉煌!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
关注
学校介绍
大连理工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是大连理工大学“一校、两地(大连市、盘锦市)、三区(大连凌水主校区、开发区校区、盘锦校区)”办学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大连理工大学与辽宁省盘锦市合作共建,于2012年12月30日获得教育部批复,并于2013年9月5日正式启用,由学校按照“统筹规划、错位发展、坚持标准、创新模式”的指导思想和“高起点、新模式、国际化、合作共建”的办学方针建设发展。校区办学定位是,打造国际化办学为主要特色的校区,成为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支撑,服务国家战略、助力辽宁和东北振兴的重要支点,立足盘锦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
盘锦校区已建校园占地面积56.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3万平方米;现有各类编制教职工325人,其中教学科研专任教师159人,包括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3人,正高级职称28人,副高级职称99人;现有在校学生5769人,包括全日制本科生5146人,研究生623人;已毕业九届研究生、七届本科生。
盘锦校区以建设一流国际化校区为目标,紧密结合服务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和辽宁、盘锦产业发展需要,引进汇聚优质资源,重点发展化工、海洋、生命医药等特色学科方向及专业,打造国家及区域对外开放办学高地。大连理工大学在盘锦校区设立莱斯特国际学院、化工海洋与生命学院、商学院、公共基础学院四个学院,以及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工业生态和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分室、分子识别与成像辽宁省重点实验室、辽东半岛河口-海岸带生态系统野外科学研究观测站实验中心等重要平台。校区深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荣获国家级和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0余项,产出系列标志性成果——加氢催化制备高性能树脂和轻烃回收项目转化创造了显著经济效益,冰区海洋工程结构相关成果填补了国际空白,柔性管道相关研究成果服务大国工程……
盘锦校区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师生同欲,建设幸福大工。校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为学生提供一流育人环境。中外一流教师授课,“学院-书院”协同育人模式,丰富的高水平讲座、高雅艺术和智慧教室、智慧图书馆、运动场馆等一流的学习生活环境,保障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校区着力以“在地国际化”办学新范式培养学生国际视野,设有中英合作办学机构大连理工大学莱斯特国际学院,以国际一流的全英语专业课教学环境和教学品质,培养国际化人才,本科毕业生八成左右进入国内外知名学府深造。
面向新征程,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正全面加强建设,主动融入新时代东北振兴,奋力谱写一流国际化校区建设新篇章!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学院性质
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江西省唯一公办信息类专科层次普通高校。学校起源于1956年10月江西省气象局举办的气象干部培训班,1977年设立南昌气象学校,1980年学校归中国气象局管理,2000年划归江西省气象局管理,1994年被评为全国重点中专。2002年南昌气象学校成为省内首批升格为大专层次的普通高校,并更名为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成为全国首批解放军定向直招士官试点院校。2021年与江西农业大学联合培养专升本学生。
办学理念
学院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秉承六十多年的职业教育办学经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特色立校,凝练形成了办学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方针,坚持“诚信、博学、创新、求实”的院训,坚持“育人为本,铸造精品”的办学理念,以及“文明、和谐、创业、奉献”的校风,“厚德、严谨、协作、躬行”的教风,“明理、勤奋、励志、践行”的学风。
学科设置
学院设7系1院,共开设33个面向市场需求的热门专业,2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其中软件技术专业被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等六部委确认为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软件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有省级示范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其中软件技术专业获批“江西省特色专业”财政支持项目。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青云谱校区和共青校区两个校区,共占地710亩。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000多人,教职员工500余人。其中15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80余人,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45.9%,有兼职教师200余人。现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2人。
国际交流
学院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加拿大社区学院、日内瓦wmo、韩国全州大学、韩国国立交通大学、西班牙卡塔赫纳理工大学等机构,在师资培训、互派学者、学生培养等方面进行了长期合作。
基础设施
学院教学、生活设施齐全,有各类实验、实训室73个,其中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等一批能与市场接轨的高水平的实训室;图书馆藏书40余万册,配有多个电子阅览室。学院拥有稳定高速的校园网,出口带宽充足,运行有学院网站及处系网站、数字教学资源库、教务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等信息应用系统。
近年来,学院又新建多栋教学楼、学生公寓、食堂等。校园全方位进行美化亮化改造,校园环境卫生常年保持良好状态。强化了食品卫生安全的量化分级管理,师生就餐环境和餐饮质量大为改善,并获得卫生部门表彰。实行了24小时值班巡逻,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院治安管理。
助学体系
学院建立院奖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减免学费等助学体系。开辟“绿色通道”,帮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办理入学手续。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力求建设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着力改善校园硬环境,打造校园软环境。在美化、亮化、优化校园环境基础上,积极支持和引导全院大学生的社团活动,形成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学院现有体育类、艺术类、科技应用类等20多个学生社团,活动日益丰富。每年举办全院范围内的大学生社团文化节、社团文化巡礼周活动,文艺晚会和舞蹈、礼仪、歌手大赛等各类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科技与艺术节、社团文化节、职业生涯规划月、心理健康宣传月、读书节等活动成为学生展示才华、陶冶情操、全面提高能力和素质的平台。继续开展了青年志愿者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赞誉。针对高职生成长发展的特点,通过知识传授和实践锻炼并重的方式,对学生责任意识、价值取向、职业规划、社交技能、管理知识、心理素质、品质意志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阶梯式的塑造和熏陶,提高了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学生中多人获国家级、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国家奖学金等表彰和奖励。
就业渠道
学院突出了办学特色、专业特色,与一批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知名度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学院坚持产学研结合,开拓就业渠道,形成就业网络,采取“订单式”培养新模式,为教育与社会的“无缝对接”创造良好条件,解除了毕业生就业的后顾之忧。学院近年来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位列省内同类院校前列。
办学成效
学院办学成果显著。近年来,学院及师生获得厅级以上荣誉、奖项500多项。其中,学院获得的主要荣誉及称号有:国家计算机应用软件技术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全国“三下乡”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预征兵工作先进集体;解放军总参谋部“士官生”定向培养单位;江西省信息技术人才培训基地;江西省首批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江西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优秀单位等。近年来,在各类技能竞赛中取得的主要成绩有:国家级比赛获奖共14人次,省级比赛获奖共732人次。
在各类技能竞赛中取得的主要成绩有:全国职业院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flash动画设计全国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全国数学建模大赛江西赛区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b级一等奖;全国高职高专大学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三等奖;中国大学生高尔夫邀请赛团体总杆亚军;全国首届大学生高尔夫邀请赛男子个人冠军;全国首届大学生高尔夫邀请赛男子个人第三名;全国首届大学生高尔夫邀请赛女子个人第三名;江西省历届大学生电子电脑大赛多项目、多人次获团体、个人一等奖;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江西省第七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男女团体亚军;江西省第十二届运动会田径比赛大专组团体亚军;江西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田径比赛大专组团体冠军;江西省教育系统演讲大赛金奖;三人获江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佳技术标兵”和“技术能手”称号 ;23人获得省级教学成奖。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办学目标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全国首批启动的高职院校之一。2001年国家级重点中专张家口市农业机械工程学校、2004年省部级重点中专张家口工业交通学校先后并入学院。2010年被确定为河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先后被评为河北省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和张家口市文明单位,是国家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在2020、2021、2022年“金平果”中国高职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连续三年在综合和地区排名中保持上升。
学院坐落在美丽的塞外名城张家口市主城区,校园风光清新雅致,风景如画,是一座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书香气的文明校园。当前,学院拥有怀安分院、崇礼分院、宣化分院,设有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财经旅游学院、土木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等五个教学院系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部)、基础部。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3万余人,教职工521人。
学院立足张家口,面向京津冀,以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坚持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和特色兴校战略。紧紧围绕张家口市六大主导产业定位,逐步形成以新能源与智能制造类专业集群为主体,交通与建筑工程类专业集群为特色,信息工程与艺术设计类专业集群、财经与旅游管理类专业集群为两翼协同发展的专业布局。学院在办37个专业,其中有2个省级示范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河北省骨干专业2个,32个“1 x”证书制度试点。建有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省级实训基地和2个获批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发展能力项目专业。拥有9个校内实训中心,74个校内实践基地,拥有领克汽车等75个校外实训基地。拥有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中国汽车人才培养工程授权教学基地、专项技能认证培训和考核基地。是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基地。
风雨沧桑,拼搏奋进,铸就光辉灿烂的奋斗历程;同心协力,荣辱与共,实现振奋人心的历史突破。学院自建校以来,10万余名大中专毕业生成长为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从菁菁校园走向工作岗位,活跃在祖国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的第一线,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在全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规划推进“首都两区”建设中,学院第二次党代会确立了改革创新、拼搏竞进,创建新时代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奋斗目标。全院上下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聚焦内涵、拓展外延,优化办学环境,专注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对外交流,学院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各项事业快速稳定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院正步入内涵建设和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全校师生将秉承“修德砺能 知行合一”的校训,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为创建新时代高水平高职院校而努力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金肯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金肯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由全国三八红旗手鲍莉萍女士投资创建,并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省属全日 制民办普通高职院校。 2000年开始招生,2011年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培育建设单位,2013年顺利通过国家高职高专院校人才 培养工作评估。建校二十年来,学院先后荣获“全国先进社会组织”、“江苏省5a级社会组织”、“江苏省平安校园”、 “江苏省首批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坚持“办适合的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办学理念,秉承“自强、诚信、创新、奉献”的校训,弘扬 “严谨、务实、勤奋、笃行”的校风,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与服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办学使命。
在专业设置上,学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原则。现已拥有汽车、机械、建筑与土木、电子信息、经济管理、人文社 科、数字艺术类专业30余个,形成了“以工科类专业为主导,经、管、理、文类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建有省级建筑工程技术重点专业群1个,省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特色专业1个,省级数控高职实训基地1个,省级汽车 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已在“十三五”期间建成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学院拥有院级重点专业群5个,院级品牌专业5个;建有8个校级实训中心,30多个技能教学模块实训室,校外实训就 业基地70多个;拥有省级精品教材2部,省级重点教材3部,省级在线课程5门,校级精品课程12门;建有金肯国家职业技 能鉴定所、南京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拥有数控、机械、汽车、电子、信息、服务等6大类17个职业的100多项职业技 能培训与认证资质。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学院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现有专兼职教师36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所占比近33%,具有研究 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达60%以上,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8%。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学院坚持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引领。现与企业共建了“京东电商学院”、“金肯建科建筑工程学院”、 “金肯电竞学院”等产业学院,实施以“校企双主体 培育双主线”为基础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各具 特色的“双师引领、协同育人”、“厂室合一、学做交替”、“课程嵌入、双证融通”等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学 生的岗位竞争能力,实现了毕业生高就业率和高就业质量,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
学院办学环境宜人,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六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南京,背靠优美旖旎的铜山,环绕亭台楼阁倒映的春涛湖,风景秀丽,校园优美,空气清新,为莘莘学子们营造出恬静而闲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学院毗邻南京空港枢纽经济区,紧靠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地铁s9号线直达“铜山站(金肯学院站)”,交通便利。在喜庆校庆二十周年之际,全校师生在董事会的领导下,正聚焦国家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和南京创新名城建设,依托长三角区域和产业优势,努力建设以服务为宗旨、市场为导向、校企深度合作为主要特色的非营利民办高等职业院校,为建成一所特色鲜明的百年民办大学而努力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辽宁工程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辽宁工程职业学院是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专科学校。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持“崇德尚技 励志笃行”的校训,传承“严谨治学 知行合一”的校风,弘扬“诚信明礼 勤学精技”的学风,着力提升技能人才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工匠精神、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
地理位置·区位优势
学院坐落于国家园林城市——铁岭新城教育园区。南临凡河,北倚凤冠山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学院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总投资4.08亿元。
师资队伍·专业设置
学院现有教职工440人,其中正高级教师10人,副高级教师91人,讲师145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教师82人,专任教师334人,在读博士3人,双师型教师137人。通过绩效管理、招聘引进、规范制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学院初步打造出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学院设有机械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电气工程系、财经管理系四个系,开设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机械设计与制造(3d打印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混合动力汽车维修技术)、汽车车身维修技术、通信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系统维护、机电一体化技术、风力发电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器人控制技术)、物流管理、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电信服务与管理等十九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
教学实习·实训设备
学院开设涵盖“装备制造”、“交通运输”、“电子与信息”、“财经商贸”、“能源动力与材料”、“土木建筑”、“旅游”7个专业大类,14个专业类的25个专业。实习实训设备先进齐全,获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辽宁省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具有包括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控制项目国家集训基地;世界技能大赛电气装置项目辽宁省集训基地;由中国报关协会、辽宁诚宇教育集团和学院共同组建的国际关务人才培养基地在内的9个现代化大型实训车间,6个一体化教室,63个各类实训室,2562个实践教学工位,有数控加工中心、数控车床、铣床、普通车床、焊接、汽车检测与维修、电气自动化、楼宇智能化、会计电算化、工业控制等实验实训设备2809台(套),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4900余万元。
校企合作·就业保障
学院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开放式”办学理念为先导,深化校企合作,与沈阳圣凯龙机械有限公司、辽宁诚宇教育集团等企业开展校企联合办学,学生入校即入企,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与开原市人民政府开展战略合作,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打造校、地、企共育人才模式。 现建有160个校外实训基地,与海尔集团、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顺丰速运有限公司等500余家中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保障学生就业;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卫华集团(辽宁华原重型装备有限公司)、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沈阳万企财税服务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双向培养人才,实现学生高端就业。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企业与学生对接双选活动,实现学生理想就业。对接用人单位5000余家,合作用人单位2000余家,利用“互联网 就业”新模式,准确掌握毕业生求职意愿和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信息,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更大的平台,为毕业生职业发展提供更广的空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以上,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国际合作·办学成果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先后与德国吉夫霍恩第二职业学校、新加坡工艺教育局、俄罗斯校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工业冶金学院开展校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资源,开启双元制育人模式,培养国际化技能人才。获批国家“高端外国专家项目”,高端专家法国卢瓦尔河谷国立应用科学院教授提斯布达与我院共同进行了为期3年的服务企业的项目研究。
学院被人社部确定为第44届、45届、46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控制项目中国集训基地牵头基地,是东北地区唯一一家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牵头基地,培养了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金牌选手、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铜牌选手,第46届世赛即将在上海开赛,目前,国手集训正在我院紧张进行。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建设的引领下,学院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的办学理念,探索基于世赛内容的全新课程体系,真正提升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层次和水平。
以赛促训·教学科研双丰收
学院树立以赛促训、以赛促教的教学改革新理念,用世赛标准引领专业建设。以承办世赛中国集训基地为契机,积极与世赛研究中心开展深入合作,将工业控制项目与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相融合,大胆尝试基于世赛的专业建设试点改革。组件教学改革团队,探索基于世赛内容的全新课程体系,真正提升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层次和水平,机械、电气、汽车等相关专业毕业生双证率(毕业证书及职业技能证书)达到100%,几年来学院共获得21项国家新型实用专利,承担国家,省、市多项科研项目。学生在国家、省市组织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奖,多位教师被国家、省市有关部门授予“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骨干教师”、“教育教学专家”、“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2017年4月,我院电气工程系王林同学凭借着在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控制项目中国区选拔赛中出色表现,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据悉,2016年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的388名选手中仅有36名选手获此荣誉。2018年6月,我院教师王林,光荣成为共青团十八大代表人选。
2017年2月13日上午10点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控制项目中国集训基地揭牌仪式暨第二阶段集训启动仪式在我院举行。8月25日,人社部副部长汤涛一行到我院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控制项目国家集训基地视察备战情况 。10月20日凌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在阿联酋阿布扎比闭幕,我院工业控制项目中国集训基地选手袁强在工业控制项目中,经过4天共22小时的奋力拼搏,战胜了来自世界21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勇夺金牌。
学院先后获得“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辽宁省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辽宁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辽宁省外派劳务培训基地”、“辽宁省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铁岭市‘市长杯’职业技能大赛基地”、“铁岭市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基地”等国家、省市各级荣誉称号30多项。(更新时间2018年6月8日)
辽宁工程职业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专业为主体,经济贸易类专业为补充,全日制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科研技术服务并重发展的高职院校。学院先后获得全国人社系统先进集体,第44届、45届、46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控制项目中国集训基地(牵头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辽宁省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辽宁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辽宁省外派劳务培训基地,辽宁省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铁岭市“市长杯”职业技能大赛基地,铁岭市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基地等国家、省市各级荣誉称号30多项。
学校从2007年建校到如今,14余年砥砺奋进、主动作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实现了规模发展、特色发展、品牌发展、内涵发展,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努力书写着职业教育“奋进之笔”。
规模发展扬帆奋进
辽宁工程职业学院坐落于国家园林城市——铁岭新城教育园区。南临凡河,北倚莲花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站在“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职教就是抓发展、抓职教就是抓民生”的高度,持续推动我市职业教育提档升级。2007年市委市政府整合铁岭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铁岭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铁岭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铁岭市粮食技工学校、铁岭市商业技工学校、铁岭市交通技工学校6所技校筹建铁岭技师学院。2007年5月26日在铁岭市凡河新区开工建设,2008年9月29日迁入新校区,2009年5月15日辽宁省人社厅正式批复成立铁岭技师学院,办学层次为中等职业教育,同年,学院提出申办高等职业教育,2010年3月10日获得辽宁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6月3日辽宁工程职业学院正式揭牌,自此,学院同时具有中、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层次。
学院自成立以来,累计投资4.1亿元,按照高标准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标准配套的定位,在办学条件、内部设施、师资力量和教学管理上不断提升质量,做大做强,也助力我市实现了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目前学院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000余人。学院拥有一流的教育教学设施,建有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控制项目中国集训基地等9个现代化大型实训车间,6个一体化教室,各类实训室62个,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实践教学工位2512个,有数控加工中心、数控车床、铣床、普通车床、焊接、汽车检测与维修、电气自动化、会计电算化、工业控制等实验实训设备2259台(套),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4700余万元。
创新发展彰显办学特色
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秉承“崇德尚技 励志笃行”的校训,积极创新办学思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倾力打造职教品牌。
学院专业建设成效显著,重视专业发展。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结合学院实际,明确专业建设目标、周期和建设重点,适时调整专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紧贴市场、产业、职业的合理的专业布局。开设涵盖装备制造、交通运输、电子信息、财经商贸、能源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学院始建于1979年,是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政法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目前黑龙江省唯一一所培养司法专门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是黑龙江省司法行政系统人民警察的培训基地。多年来,学院经历了不断的探索改革和发展,规模由小到大,由最初的中专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以及现今的司法行政人民警察招录便捷机制改革阶段。学院曾先后被司法部授予集体一等功;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校、部级重点学校和省级重点学校;全国“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全国教育管理创新示范院校、省高职高专教育法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这些都奠定了学院在全省法律类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龙头地位。
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是:稳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在职继续教育,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始终坚持从严治警、从严治校,强化养成教育、强化素质教育。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新模式,打造了以“能文能武、又红又专”为校训、以“五化”教育为管理模式、以“双基地”建设为实战环节、以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为“双轮驱动”的办学格局,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和办学优势,办学治校取得了显著成绩,为黑龙江省司法行政系统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院地处高校云集的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拥有综合配套的教学楼、实验实训楼、学生宿舍、办公楼共12座,有学术报告厅、教学录播系统、图书馆、室内体育馆、游泳馆、警体训练馆、实弹射击训练馆、刑事影像处理实训室、痕迹检验实训室、现场勘查实训室等现代化的教学基础设施。学院紧密结合专业实际,设有41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和包括全省24个监狱、14个强制隔离戒毒所、多家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司法鉴定机构等15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正在筹建无人机应用与研发实训室、监狱信息化管理实训室。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1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92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90人,“双师”素质教师109人,校外行业、企业兼职教师111人,拥有一支适应现代高等职业教育需要,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双过硬”,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和职称结构比较合理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学院多名教师参加全国司法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刑事执行、刑事侦查技术、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司法警务、法律事务、司法信息安全等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制定工作、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教材编写工作。
学院设置刑事执行、刑事侦查技术、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司法信息安全4个司法行政警察类专业和司法信息技术、司法警务、法律事务、法律文秘4个普通类招生专业,8个招生专业中有3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
学院始终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相结合,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打造培养学生高素质、多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始终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强化学生养成教育,实施以“五化”(德政教育体系化、警容风纪标准化、警体训练常态化、学习生活制度化、内务卫生规范化)为内涵的学生警务化教育管理。
学院注重发挥英语协会、美术协会、舞蹈协会、足球协会、文学社等学生社团的作用,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高品位校园文化活动,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特长,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院拥有集餐饮、超市、游泳、洗澡、理发、照相、洗衣、储蓄、卫生医疗救助等配套的学习生活综合服务体系,有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的后勤服务队伍,能够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优质高效的后勤服务。
学院为有志升入大学本科层次继续学习和深造的学生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每年按省教育厅统一规定的报考比例推荐应届毕业生参加专升本考试,符合录取条件者可升入专业对应的省内本科院校学习,毕业时颁发全日制第一学历本科文凭,并授予相应学位。
学院是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批准的首批高职高专院校 “专本衔接”考试的试点院校。学院与黑龙江大学联合举办本科自考助学班,专科生在校期间可同时参加自考本科学习和考试,考试合格可以获得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证书。参加学位考试外语合格者,同时可以获得本科学士学位。
学院毕业生是黑龙江省司法行政机关招录监狱、戒毒人民警察的主要来源。黑龙江省司法厅按照2023年省直司法行政系统公务员招录计划数的30%-40%左右,面向当年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和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司法行政警察类专业应届毕业生进行招录,学院普通类(非司法行政警察类)专业应届毕业生可参加省直司法行政系统面向社会招录的公务员考试。
学院实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导师制,主要采取对学生进行全程个性化指导与培养,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发展创新创业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旨在提高学生核心能力和素养,进一步提升就业竞争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专业对接率。通过师生之间一对一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塑造了省内高职院校独一无二的个性化培养和就业指导模式。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