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芜湖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由芜湖市产教融合发展有限公司举办、安徽省教育厅主管的非营利性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其前身为创建于2004年的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学校的办学定位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应用型水平较高、符合地方发展需要...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553-5771509,0553-5733367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民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普通本科
学校排名
75名
软科独立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北京经理学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
学校办学历史溯源于1979年成立的北京市经委职工教育师资进修学校,1984年更名为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03年,河北远东职业技术学院(原华北石油职工大学)划转并入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同年,原国家经贸委在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挂牌成立北京经理学院。2006年,学校转制为普通高等学校,更名为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2012年10月,学校隶属关系由市国资委转至市教委。
在四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秉承践行“积学求是、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创新发展“厚德强技、慎思笃行”的办学理念,坚持办学为民的价值取向,以“做对学生最好、最负责任的高职学院”为己任,紧扣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需求,着力培养德技并修、全面发展,具有首善标准、国际视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专业化技术技能人才,做北京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坚强基石。
学校现有北京望京和河北固安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287亩。设有临空经济管理学院、数字财金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外语与学前教育学院、珠宝与艺术设计学院、基础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训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及教学机构。现有教职工531人。专任教师290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35人,占比46.6%,有北京市长城学者、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高创名师、教学名师等近20人。此外,学校还聘请其他院校知名教师、行业企业专家、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等作为兼职教师,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整体优化、具有创新能力、能够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精神要求,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统筹谋划、深化改革创新,学校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开拓新局面。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压紧压实,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不断强化,“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推进。继创新高职“概论”课2 2和“基础”课1 1 1模式之后,思政课“双主体、双结合、双互动”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培育时代新人方面发挥了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课程思政、专业思政、专业群思政一体化建设切实推动,两门课程(名师团队)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学校入选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幸福学园”获评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品牌。学校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在市属高校“平安校园”考核中连续三年获评“优秀”,是连续获评“优秀”的唯一高职院校。
专业建设取得突破性成果。学校立足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及“两区”建设,紧扣数字经济发展人才需求,深化专业改革。临空经济管理、数字财金、人工智能、宝玉石鉴定与加工、国际教育服务5个专业为北京市职业院校特色高水平骨干建设专业(群),7个工程师学院、大师工作室为北京市职业院校特色高水平建设实训基地,其中“数字视效生产性实训基地”和“西门子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入选教育部认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人工智能学院试点院校、“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院校”“全国职业院校传统技艺传承示范基地”,是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牵头成立北京数字经济职业教育集团、北京永定河文化研究院,产教融合深度推进,获评“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50强”。
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新提升。近年来,学生获市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320余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家银奖1项、铜奖6项,233个项目获北京市赛区奖项;在第十二届“挑战杯”中,获国赛三等奖1项、北京市1金2银。学校获第二届“中英“一带一路”国际青年创新创业技能大赛”中国区总决赛杰出院校奖,连续两年荣获“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毕业生就业率在98%以上,专升本率、创业率居北京高职院校前列,获“北京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社会培训服务品牌优势明显。作为原国家经贸委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重点培训基地,北京市安全生产高端培训示范基地,学校坚持传承创新、育训并重,构建了培训服务新体系,年培训规模1万余人次,涵盖企业管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基层党建、对口援建、社区公益、科学实践等,培训规模、培训层次均居市属高职院校前列。2019年学校被认定为“北京市民终身学习示范基地”,2020年学校入选首批北京市高精尖产业技能提升培训机构、首批首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首批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河北省及廊坊市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基地。
国际化办学特色显著。作为国内最早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高职院校之一,学校自1984年开始探索国际化办学。学校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已与英国博尔顿大学、英国德比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学院等近30所境外优质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展联合贯通培养、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职教资源交流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合作项目和交流活动,构筑多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国际化办学体系。已累计对来自约100个国家的1万余名留学生进行了汉语培训、商务汉语专科教育及中国文化特色课程培训。学校获评“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连续两年获“中泰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突出贡献奖”。
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政策环境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市“两区”建设等重大战略的加快推进,为学校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提出了更高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学校将紧抓机遇、乘势而上,以改革创新的胆识和气魄,以勇于争先的精神和智慧,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激发体制机制活力,向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人民满意的高职学院”的发展目标不断迈进。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武警后勤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是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的主体基础上,武警工程学院后勤专业并入而成,是武警部队惟一的高等医学院校,编制为副军级,隶属武警部队后勤部。学院位于天津市河东区成林道,占地面积703.8亩,总建筑面积21万余平方米。
建院二十多年来,学院在武警部队党委和后勤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全面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由分散办学到集中办学,由卫校、医专到医学院,由中专教育、大专教育、本科教育、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教育到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教育,由单纯的全日制普通教育到全日制普通教育与不同类别的继续教育并举。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于2009年成立,是东莞市唯一一所公立高等职业院校。建校以来,学校依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办成具有东莞特色的全国一流职业技术学院”为发展目标,凝练了“政校行企协同,学产服用一体”的办学模式,确立了“服务学生成长,支撑东莞制造”的办学理念,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实现了三年一大步、九年三大步,从高职新秀到全省第一梯队、再到国家第一方阵的跨越式发展:2013年成为“省示范校”建设单位、2016年成为“省一流校”建设单位、2019年成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创造了广东省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东莞速度”,开创了东莞职教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据武书连2023年高职高专排行榜,学校在全国高职院校中排第100位。
学校拥有松山湖、大岭山、道滘3个校区,校本部位于松山湖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校园总面积75.0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4.02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899人,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各类成人学历教育在校生6100余名。学校主动融入大湾区发展战略,围绕东莞“科技创新 先进制造”城市特色,对接东莞现代产业体系构建需求,完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电商物流、数字创意、康养护理等“1 7 2”的专业群布局,开设了电子信息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58个专业。现有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7个,中央财政支持高职建设专业2个、省重点(品牌)专业6个、高水平建设专业6个、国际工程认证专业2个。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效。立项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9本、省级精品在线课程15门。建校以来,学校累计培养全日制毕业生3万多名,毕业生就业率始终稳定在98%左右,东莞本地就业率保持在60%左右,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5%以上。近年来,学生各类竞赛获奖累计近1100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00余项。
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主动融入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推动产教科城融合发展。牵头成立东莞市职业教育“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指导委员会,按照混合所有制模式与行业企业和政府部门共建虎彩数字印刷产业学院、力嘉包装产业学院,与华为、北京精雕、安世半导体等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合作,先后开办3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专业试点、18个省级现代学徒制专业试点。建有23个省级大学生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305个校外实训基地、276个校内实训室和55个校内实训基地。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注重引育并举,培养德技双馨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72人,其中有双师素质教师456人,高级职称217人,中级职称333人,博士75人。现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1人、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广东省教学(创新)团队6个,南粤优秀教师5人、省技术能手8人、省专业领军人才2人、省优秀青年教师4人,东莞市优秀教师12人、市特色人才6人。教师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在省级以上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中累计获奖56项。2020年,学校被广东省教育厅确立为广东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学校发挥应用科研优势,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先后建成2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鼓励15个科研创新团队充分发挥在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决策咨询、政府智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学校获省科学技术奖1项、省农业技术推广奖1项、东莞市科技进步奖1项、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1项。主持和参与制订国家行业标准18项。获发明专利授权94件、实用新型专利301件。获市级以上项目立项390余项,其中,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6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8项。据神针评价,学校在2023年中国高职院校科研与社会服务竞争力排行榜中排名全国第59位、全省第6位。据高职发展智库统计发布,在首轮(2019-2023年)双高计划建设期间,学校获科研与社会服务国家级标志性成果5项,在国家高水平专业群(c档)建设单位中排名第5位。
学校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积极拓展学历进修、职业培训等服务项目,打造继续教育品牌。建成中国印刷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广东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广东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东莞乡村振兴学院、东莞市城市管理培训学院等一批高水平培训平台。立项建设省级示范性继续教育基地1个、省级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2个、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基地5个。与松山湖管委会共建松山湖社区学院,打造集“终身教育、志愿服务、双创服务、教育研究”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教育服务平台。连续10年承办东莞市新生代产业工人“圆梦计划”,资助5000多名产业工人提升学历层次。十多年来,学校累计培养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员2.8万余人,努力为东莞打造“技能人才之都”培养量足质优的现代产业工人。
学校积极响应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化办学彰显活力。与美、英、加等20多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30多所高校(机构)交流合作,开设中外合作办学、留学生教育、海外基地建设、师生交流、专业认证等合作项目。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理工学院(bcit)合作举办“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高等专科学历教育项目”;与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大学合作举办学分互认项目。在英国拉夫堡学院设立教学基地,面向英国学子开设文化课堂。引入英国“学徒制”和德国“双元制”培训团队,开展教师理念和教学技能培训。成立了“互联网 ”中泰国际学院,累计招收学历留学生80名。学校大力推进“中文 技能”和“鲁班工坊”建设,不断提升国际化内涵式发展水平。
多年来,学校的办学成绩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先后荣获“全国大中城市社科先进工作单位”、“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教育后勤工作先进集体”、“广东高校优秀后勤服务实体”、“世界莞商大会志愿者服务工作先进集体”、“东莞市社科先进工作单位”、“东莞市园林式单位”等荣誉称号。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北京培黎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北京培黎职业学院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在原北京培黎职业大学基础上设立,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市属全日制民办普通高校,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学院设置9个系,29个高职教育专业,在校生2000余人。 2017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我院回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北京培黎职业学院以‘手脑并用,创造分析’为校训,心系国家,艰苦奋斗,传承发扬老校长艾黎和何克倡导的职业教育思想,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精心培养了大批人才。”2008年4月12日,温家宝总理在日理万机中为我院亲书校训“手脑并用,创造分析”和给同学们复信。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和嘉勉指明了新时代学院的办学方向和历史使命,给予全院师生极大的教育、鼓舞和鞭策。 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83年5月的培黎职业大学,系我国改革开放中最早创立的民办大学之一。其历史源于上世纪抗战时期路易·艾黎创办的培黎学校。 培黎职业大学的创办和建设,得到了国际友人、著名社会活动家路易·艾黎的大力支持,他提议并经北京市主管部门批准,更改校名为培黎职业大学,并和马海德一起担任我校首任名誉校长。1984年,艾黎亲自把我校校名确定为培黎职业大学,之所以命名为“培黎”,一是为纪念其先贤约瑟夫·培黎,二是含有为中华的黎明培养人才之意。路易·艾黎1927年来华,参加了第一个国际性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并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联系,其住所成为党的地下工作碰头点和避难所,为中国的抗战和新中国的建设、教育、宣传做了许多工作,邓小平同志称他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人民的一位老战士、老朋友、老同志. 学院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投放统招招生指标,按照各省、市(自治区)高校招生办公室规定统一录取学生。学院专业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特色鲜明,为有志报考的同学提供适合的教育。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先后与西班牙、日本、英国、美国等多个国家高等院校建立校际交流合作关系,签订校际合作协议,开展和实施国际合作项目。 学院国际化转型获得新突破,成立路易·艾黎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国际人才培养基地、出国留学英才班,倾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家文化教育和交流平台。学院获批招收国际学生资质,契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招收2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我院接受学历教育或语言培训。 开展“国内” “国际”双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 积极推进“高端化、特色化、国际化”的职业人才培养,促进国际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学院与西班牙、英国、日本等国家对口院校合作开展专升本、专升硕国际项目合作,以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竞争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立足点,国际合作项目取得新成果,每年都有一批学生在日本、西班牙、英国攻读本科学位、硕士学位,或赴美国等国家带薪实习。 学院以“为黎明而培训”、“教书育人”为宗旨,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目标,坚持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建设和产业发展,立足北京、依托中关村、服务基层;坚持依法治校、诚信办学、规范管理,以“为国家分忧,为家长解难,为青年学生成才铺路”为己任,实践“社会公办、平民大学、以人为本、民主管理”的办学理念;以高端服务为宗旨,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发展道路,坚持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院学生参加北京市专升本考试的录取率超过60%,居本市同类高校前列;学院形成了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主体,工程、文化艺术类专业相互支撑、财经商贸、双语学前教育、信息技术、艺术传媒和民生服务5个专业群协调发展的格局,奠定了学院内涵发展、特色立校、品牌强校的坚实基础,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 学院迄今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数万余名实用型人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学院历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左右,就业质量高,每年均有一批毕业生被多家大型企业和商业银行录用。从2001年起,学院举办六届“春蕾”大专班,自筹或吸纳社会资金资助品学兼优、家庭贫困女生完成大专学业,改变了生活命运。多次受到全国妇联和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的表彰。 为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学院建设了52个校内实训室,满足各专业学生的实训需要。同时大力加强学生在校期间充分接触社会的实践锻炼,学院各专业先后与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联想集团、招商证劵股份有限公司、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骏腾达商贸有限公司、沃尔玛、明经堂中医馆、枫叶国际学校、长富宫饭店、清华大学科教仪器厂、利星行汽车集团公司等单位建立了52个校外实训基地。 建院以来,学院办学成绩卓著,多次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表彰奖励。2004年11月被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评为“2004年度北京市民办教育先进单位”;2005年11月被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评为“北京市依法治校示范校”;2005年被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社团管理办公室评为“先进民间组织”;2006年被北京市民办教育安全稳定工作委员会评为“北京市民办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被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等授予“首都教育系统奥运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5月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中国儿童慈善奖”; 2009年11月被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先进单位”;2010年11月获得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授予的“全国民办教育先进单位”;2011年6月被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评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2011年7月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授予“中国儿童慈善奖”;2012年12月被北京市民政局评为北京市“5a级社会组织”,2013年2月荣获市民政局“北京市社会组织示范基地”。 2017年,学院党组织被树立为北京市教育领域党建工作示范点;2019年7月1日,学院党委被评为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系统先进党组织等。 初心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北京培黎职业学院牢记习总书记嘱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发扬传承艾老“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精神,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前身为1954年创办的湖南省粮食学校和1978年创办的湖南省对外经济贸易学校,2003年7月两校合并升格组建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2010年10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更为现名,2023年11月起,由湖南省商务厅转隶省教育厅。
学校位于长沙市望城区外贸路1号,占地面积673亩,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校园硬件设施完善,校园环境整洁优雅。现设有国际商务学院、商务外语学院、会计学院、电子商务学院、旅游学院、艺术学院、援外培训学院、继续教育与国际合作学院、思政课部、公共课部10个二级学院(部)。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大数据与会计、电子商务、旅游管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等31个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跨境电商为湖南省楚怡“高水平”专业群。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0400余人,教职工500余人。
学校秉持“诚信立身,勤奋立业”的校训,紧扣“以国际视野办学,育高端商务人才”的办学理念,紧密对接湖南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凸显“外贸 外语”为主的“外”字办学特色,打造“政行园企校”协同育人体系,建立以“三诚精神”(对党和国家要忠诚、为人言行要诚实,职场交际要诚信)为内核的校园文化,培养“外语 技能 文化素养”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学校是首批湖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商务部首批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基地、全国创新创业示范高职学院、全国外经贸教指委委员单位、全国高职研究会副会长单位、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外经贸会计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全国外经贸行业外向型人才培养基地、全国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基地、全国职业院校“非遗教育传承示范基地”、湖南省电子商务教学指导委员会牵头单位、湖南省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湖南省旅游教育培训示范院校。学校牵头成立了中非经贸合作职业教育产教联盟、湖南国际经贸职业教育集团、湖南省跨境电子商务产教联盟、湖南省职成学会外经贸类专委会等多个平台。
学校现有教授 24 人,副教授 98 人,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258 人;“芙蓉学者”特聘教授1 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五一劳动奖章 2 人,省级“楚怡”教学名师2人。拥有6 个省级创新教学团队,2个省级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团队,3个“楚怡”教学名师工作室,2个“楚怡”工作坊,17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近五年,教师荣获省级、国家级职业能力竞赛奖91项,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共立项省级、国家级重点项目100余个,承担省级、国家级课题120余项,发表sci、ei、cssci等核心期刊论文110余篇。
办学以来,学校累计为社会输送了10万多名各类商务行业人才,已发展成为外经贸类行业内的一所优质高职院校,被誉为“湘商摇篮”。从事进出口贸易、跨境电商、国际物流业务等的优秀校友遍布全国各地。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均稳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连续5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达9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95%以上。近五年,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获奖207项,其中国家级竞赛获奖31项,省级竞赛获奖176项。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各发展中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训一万余人,涉及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援苏丹恩图曼培训中心、布基纳法索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等技术合作项目,是全国唯一一所具备承担国家对外援助技术合作项目资质的高校,是全省13所具有招收全日制留学生资格的职业院校之一。学校牵头成立的“中非经贸合作职业教育产教联盟”,被湖南省委、省政府纳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的配套机制举措之一。学校荣膺第五届世界职业教育大会中非教育合作与人文交流优秀单位,国际经贸职业教育集团立项为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
在建设高质量高职教育的新征途上,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继续秉持开放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湖南“三高四新”发展战略,聚焦质量,聚力创新,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打造外经贸行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高地,成为党建引领的示范者、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行者、外经贸行业发展的推进者、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的引领者,最终把学校建成省内一流、行业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学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举办,常德市人民政府主管、湖南省教育厅业务管理的一所综合型高等职业院校,2003年4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常德农业学校、常德卫生学校和常德机电工程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学院办学最早可追溯到1905年(清 光绪三十一年)在长沙建立的湖南农业学堂。学院在2006年“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等级,2011年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第二次评估;2012年成为湖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2014年成为湖南省来华留学生招生单位;2017年成为全国数字校园实验校和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2018年成为湖南省第一批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2020年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和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是国家首批1 x证书试点院校。2022年成功入选湖南省楚怡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单位,2023年被遴选为湖南省“楚怡工匠计划”试点学校,开展农学本科生培养。
学院占地1070亩,建筑面积36.5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3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8亿元,馆藏图书120.17万册。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788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70人,高级职称245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56人;全日制在校生15678人。
学院设有护理系、医学系、药学系、农业与经济系、机电与信息工程系、土建系、国际教育学院、基础医学系、公共课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培训部、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教学教辅机构,开办高职专业26个,是一所集农林牧渔、医药卫生、机械制造等专业大类为主的综合型职业院校。学院建有1所二甲附属医院和司法鉴定中心,设有高职教育研究所、桃花研究所、济世药物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学院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崇实重用”的办学理念,恪守“砺志、笃学、厚德、创新”的校训,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以“服务产业、引领产业、提升产业”的整体思路加强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学院先后获评“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平安高校”“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司法鉴定先进集体”“湖南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常德市文明单位”等称号。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全日制航空类高职院校,在校学生20000余人。学院由泛美教育集团重点投资打造,占地近1000亩,总投资23亿余元。校园建设集“人文、科技、梦幻、经典”于一体,被誉为“童话城堡”,并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目前正在申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学院专业设置覆盖航空全领域,坚持与民航行业标准无缝对接,聘请来自航空安全、民航飞行、空中乘务、机务维修、机场管理等领域拥有数十年行业经验的专家任教,并与国际国内民航顶尖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确保学院师资水平行业领先。近年来,学院聚焦人工智能、康养、新电商等前景行业,开设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大数据与财务管理、智慧康养养老服务与管理、民政服务与管理、播音与主持、影视编导、网络直播与运营、电子商务等专业,拟开设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动漫制作技术、消防救援技术专业,向多学科综合性高校发展。
学院不断创新教育模式,以“以人为本、突破文本主义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跨岗作业能力,塑造现代绅士与淑女”为办学理念,实施“三原色”职教理念,围绕人文及通识教育、三力培养(营销力、演讲力和领导力)、技能训练,让学生们实现“完善自我,创造生活”,培养面向科技文明的现代公民。同时,学院积极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要求,对标民航业人才需求标准,定制了“标准的军人、高度职业化的民航员工、现代绅士与淑女”三张标签的培养目标,将素质教育作为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抓手,注重以各类文化活动、校园经典活动、社团活动、主题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为突破口,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年龄及时代特点,不断探索“健康文明、阳光自信、包容多元”的素质教育活动课程体系,让学生绽放青春、展现自我。
学院拥有领先实训基地,投资百亿元建立六大飞行训练基地,100余架训练飞机,具备各类飞行训练资质;投资3亿元打造实训中心,包括成都航空西南培训中心、无人机实训基地、航空油料实训基地、智慧安检实训室、应急救援实训中心、消防救援实训中心、艺术与传媒实训中心,设施先进、配置齐全,满足各类专业的实训需求。此外,空乘专业所有实训设备均通过中国民航局乘务员培训资质评审,是中国民航局公安局航空安全员训练机构,具备ccar-91部、61部、141部(直升机、定翼机)飞行执照,初级安检员,航空安全员初训、复训,ccar-147部、ccar-66部民航维修基础执照等各类行业权威培训资质,为学生毕业后顺利进入民航业打好基础。
学院坚持聚合育人资源,强化产教融合体系构建,创建了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航空教育体系,为高质量推进职业教育提供了本质保障,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撑。学院联合标杆企业共建专业,与中国商飞、成都航空共建商用飞机产业学院,培养和造就适应民航持续健康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民航人才;与泛美星程集团共建泛美星程产业学院,建立了“人才共育、就业共担、资源共享”的深度合作模式;与中国移动5g研究院、泛美智飞无人机公司共建中国移动5g网联无人机产业学院,实现资源共享、实训基地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公制,培养学生成才;与人工智能领域知名上市公司科大讯飞共建西航-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学院,切实共促人工智能应用人才培养;与头部mcn机构共建泛美网红谷新电商产业学院,在岗位中学习,实现入学即入职,学习的同时赚取人生第一桶金,在项目中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学院坚持全员完善的就业服务,与国内外航空公司、民航机场等民航单位以及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校企合作单位超过500 ,;毕业生主要就业于飞行、空乘、空保、无人机驾驶、飞机维修、安检、航空物流、贵宾服务、值机等各类民航岗位以及行政管理、高端服务等岗位,平均月薪5000-20000元不等。近年来,学院平均就业率超过96%,国际就业取得新突破,毕业生不断走向世界。
学院所属的泛美教育集团专注航空教育近30年,旗下拥有十大航空院校,在校生超6万人。秉承“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集团化办学思路,以“公益教育、精品教育”为宗旨,实施 “校中有企、企中有校、校企同质、融合发展”的特色产教融合模式,专业引领产业、产业促进专业,创建了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航空教育体系。布局“一体两翼”战略,即以航空教育为“一体”、以航空相关产业及新科技产业为“两翼”,按照“教育 实业”的发展路径,大力推动通用航空、航空服务、航空制造与维修、人工智能、新电商、无人机及新文旅等相关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坚持服务于中国建设民航强国的发展战略,前瞻新科技动向、紧抓新时代机遇、构建新发展格局,学习世界之美、成就中国之美,打造中国理念最新、实力最强、产业链最全的现代企业集团。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坐落于“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是一所创办于1984年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由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举办。学院突出“专精特优”办学,统筹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两种资源”,专业设置突出姓“电”,主动适应行业企业人才需求,集中力量加强专业质量建设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形成了以电力技术类、新能源发电工程类等为核心的专业群。
学院现有2个校区(丰泽校区、洛江校区)2个实训基地(清源基地、乐峰基地),校园面积近500亩,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素有“花园式校园”美誉,曾被授予“省级绿色单位”、“平安校园”等称号,蝉联十届福建省“文明学校(校园)”荣誉。
坚持质量立校,深化校企合作。学院依托行业优势,走产学研结合发展之路,大力推进内涵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获批教育部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首批试点和省级智能输配电产业学院试点、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参与组建国网职业院校联盟,共建省电力行业职业教育集团,重点推进“二元制”教学和企业定单制培养,设置有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供用电技术、输配电工程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等多个15个专业,面向全国13个省(市、区)招生。充分发挥行业办学优势,建设了与生产现场一致,部分适度超前的输配电、变电检修、继电保护、变电运维、电网调度自动化等一批实训基地,用于学生实训实践和职工培训,使学生在校内能直接接触生产一线的先进设备设施,同时建立了27家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在校期间技能锻炼提供了坚实基础。学院现有全日制学生3100多人,年培训量达18万人/天以上。
一直以来,学院秉持“厚德强技 求是拓新”校训,坚持技能立身,强化学生技能实践培养。学院按做优做精教学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把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放在首位,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培养适应电力行业发展和电力企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主动参与各类技能竞赛屡获佳绩,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全省高校前茅。建校39年来先后先社会输送各类毕业生27000多名,为电力行业及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积淀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和丰富的办学经验。
学院以“为社会培养输送合格有用的人才”为己任,努力为学生实现对理想职业、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目标服务,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就业、就好业。将继续发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精神,深化改革,精益求精,努力打造一所集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职后教育培训与鉴定、电力行业先进生产技能实训基地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等职业教育学府,以更加显著的办学特色向社会展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魅力!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南通职业大学
关注
学校介绍
南通职业大学(nantong vocational university)办学始于1973年,坐落在江海交汇的“中国近代第一城”——江苏省南通市,1983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举办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全国首批公办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秉持“厚德远志、格物致知”校训,弘扬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坚持“根植南通、服务南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半个世纪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9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是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优秀院校、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校团委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建有崇川和海门两个校区,设有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药品与环境工程、建筑工程、汽车与交通工程、艺术设计、经济管理、国际合作教育(外国语)、技师、海门、继续教育、马克思主义等12个学院。校园总面积1000多亩,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800多人、各级各类在校生近18000人。面向江苏、山西、山东、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河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等14个省份招生。
专业建设精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形成了“以工为主,文、管、艺并举”的专业格局,现有50多个专业,其中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1个、国家骨干专业5个、国家级重点专业5个、省政府立项品牌专业1个、省高水平骨干专业4个、省重点专业群4个,省品牌(特色)专业9个、省示范建设重点专业(群)4个。拥有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0门,国家规划教材11部、省级精品(重点)教材41部,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教育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省“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有一支师德好、素质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2019、2020连续两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现有专任教师511名,其中正、副教授比例达到51.58%,青年教师中硕、博士研究生比例达到83.73%,“双师”素质教师占89.65%。现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五一劳模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技术能手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支、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3支、省产业教授15人、省级教学名师9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江苏工匠3人、江苏大工匠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2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2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48人。
学校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科教融汇,是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学校开创性提出了“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课堂与车间、科研与生产、实习与就业、培训与工种、老师与师傅、校长与厂长”八个对接的理念,积极推进产业学院建设,是南通建筑产教联盟理事长单位,与中兴通讯、上汽通用、阿里巴巴、施耐德等知名企业合作建有教育部ict行业创新基地、教育部上海通用汽车asep项目、阿里巴巴数据中心培训学院和施耐德电气南通培训中心等。建有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通分中心、江苏省高职院校社科应用研究协同创新基地“当代苏商企业家精神研究基地”、省级科普教育基地、江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培育点“通州湾江海联动发展研究院”,拥有高浓度有机磷农药废水预处理及回收、预制式装备建筑施工技术等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每年面向社会培训各类人才6万人次。
学校积极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开展高职本科“4 0”联合培养、“3 2”分段培养和中高职“3 3”分段培养,架立了中职、专科、本科互联互通,学历教育与技工教育、职业培训交互并行的人才培养“立交桥”。“专转本”考试上线率、录取率及高分考生人数一直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学校是国家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江苏省产业人才培训示范基地、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第三批江苏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学生技能证书获证率达到99.8%。连续获得2021、2022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一等奖,2022年获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银牌、2022年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国际银牌、全国一等奖。在挑战杯、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级各类赛事中成绩优异。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93%以上,累计8次获评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学校努力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与加拿大、美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印尼、纳米比亚建有海外职业教育中心。与纳米比亚政府合作的留学生项目被列入该国“总统振兴计划”和江苏省外国留学生优才计划。与中航国际等“走出去”企业合作共建“海外鲁班工坊”,打造实训实习平台,服务海外通商企业。是江苏省十家高校 “为侨服务工作站”之一、 “南通侨之家职业人才培育基地”、“江苏省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和“江苏省外国文教专家管理先进单位”。
聚力高质量,跑赢新赛程。学校将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对标“双高计划”,着力提质培优,建设学习型、服务型、交互型、研究型、质量型“五型职大”,潜心营造正、匠、融、安、家等“五文化”,提升办学层次,提升办学水平,为加快建设本科职业大学而努力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时尚大连、浪漫之都——滨城大连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贸易、港口、工业和旅游城市,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是著名的服装城、足球城、旅游城和宜居城,被评为“国际花园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拥有五十八年职业教育辉煌历程的辽宁轻工职业学院,位于钟灵毓秀、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大连市金普新区。她的前身为大连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8月,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学院独立设置,成立辽宁轻工职业学院,是辽宁及东北地区唯一一所轻工类高等职业院校,大连地区唯一一所省属公办高职专科院校,辽宁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辽宁省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建设单位(优秀),大连市高水平学校、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建设单位,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首批试点院校,辽宁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辽宁省1 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辽宁省兴辽卓越院校,兴辽卓越专业群“双a校”建设单位,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单位。
学院隶属于辽宁省教育厅,占地面积20余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14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284人。拥有各类专业工作室、教学实训中心共141个。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及毕业生顶岗实习基地307个。固定资产总值2.69 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56.61万册。
学院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逐步形成了“规模适度、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质量一流”的办学理念,紧密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根据辽宁省及大连市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特色,有针对性地调整专业结构,明确培养方向,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辽宁省轻工和消费产业高等职业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现有六系三部。即纺织服装系、艺术设计系、经贸管理系、航空服务系、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教学部、体育部。开设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人物形象设计、市场营销(服装品牌管理)、服装表演、纺织品检验与贸易、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艺术设计、建筑室内设计、商务英语、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财务管理、会计、休闲服务与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连锁经营管理、移动商务、空中乘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等艺、文、工、管四大类37个专业,已形成纺织服装类、艺术创意类、现代服务类、电子信息类、先进制造类五大专业群。学院现代学徒制示范专业8个,数字升级改造示范专业2个,省级产业学院2个。现代纺织服装专业群、智能制造专业群被批准为辽宁省高水平特色专业群立项建设项目,服装设计与工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服装与服饰设计三个专业被认定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被评为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试点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获批辽宁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范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获批辽宁省“订单、定制、定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范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媒体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控技术、酒店管理等8个专业被评为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或品牌(特色)专业,这些专业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教职工411人,现有副高职称以上85 人,双师素质教师188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39 名,省级教学名师7人,省级专业带头人7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4人,省级青年教育科研骨干教师2人,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全国十佳服装制版师2人,国家青年服装设计师1人,辽宁省十佳服装设计师、十佳版型师12人,大连市十佳服装设计师2人,大连市十佳服装设计成就奖4人。学院拥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基地1个,省级虚拟仿真项目9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项、辽宁省财政支持的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3项、辽宁省发改委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项、辽宁省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3项;辽宁省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6项;省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4个;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79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7项;主持省级纵向课题24项;主持省级以上教研项目260余项;4项服装类加工贸易单耗标准通过国家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鉴定;为企业提供产品研发、设计以及技术服务项目71项,到款额255万;获国家专利380余项,软件著作权5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17项,到款额27万;教师主编国家级精品教材、省级精品教材及国家级规划教材31部;教师参加信息化大赛、课件大赛获省级以上奖项150余项。
学院独立办学以来,有500余人次的学生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获奖,其中获国家级竞赛一等奖、金奖共计40人次,学生在“互联网 ”“挑战杯”“学创杯”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全国、省级奖项60余项,其中在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银奖1项、铜奖1项;辽宁省“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4项,银奖2项。我院服装专业学生在大连服装节举办的省市服装院校擂台赛中已连续7年获得团体冠军,实现“七连冠”。获得“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特别组织奖”、“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特殊贡献奖”等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团体奖近60项。
学院的办学特色和整体实力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率稳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先后荣获全国青年创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辽宁省文明校园、辽宁省平安校园、环境友好学校、辽宁省花园式单位、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纺织服装教育先进单位、辽宁省服装行业优秀人才培养院校奖、辽宁省高校文明食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等称号。
未来的辽宁轻工职业学院将站在更高的起点上,秉承“自立自强、砺能笃行”的校训精神,弘扬“厚德善学,务实创新”的校风,进一步深化教学内涵、优化教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在建设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示范性轻工高职院校征程中,扬帆远航,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