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坐落于“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是一所创办于1984年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由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举办。学院突出“专精特优”办学,统筹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两种资源”,专业设置突出姓“电”...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595-28005628,0595-22778858,13860712890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学校排名
1723名
人气值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北京培黎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北京培黎职业学院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在原北京培黎职业大学基础上设立,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市属全日制民办普通高校,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学院设置9个系,29个高职教育专业,在校生2000余人。 2017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我院回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北京培黎职业学院以‘手脑并用,创造分析’为校训,心系国家,艰苦奋斗,传承发扬老校长艾黎和何克倡导的职业教育思想,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精心培养了大批人才。”2008年4月12日,温家宝总理在日理万机中为我院亲书校训“手脑并用,创造分析”和给同学们复信。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和嘉勉指明了新时代学院的办学方向和历史使命,给予全院师生极大的教育、鼓舞和鞭策。 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83年5月的培黎职业大学,系我国改革开放中最早创立的民办大学之一。其历史源于上世纪抗战时期路易·艾黎创办的培黎学校。 培黎职业大学的创办和建设,得到了国际友人、著名社会活动家路易·艾黎的大力支持,他提议并经北京市主管部门批准,更改校名为培黎职业大学,并和马海德一起担任我校首任名誉校长。1984年,艾黎亲自把我校校名确定为培黎职业大学,之所以命名为“培黎”,一是为纪念其先贤约瑟夫·培黎,二是含有为中华的黎明培养人才之意。路易·艾黎1927年来华,参加了第一个国际性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并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联系,其住所成为党的地下工作碰头点和避难所,为中国的抗战和新中国的建设、教育、宣传做了许多工作,邓小平同志称他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人民的一位老战士、老朋友、老同志. 学院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投放统招招生指标,按照各省、市(自治区)高校招生办公室规定统一录取学生。学院专业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特色鲜明,为有志报考的同学提供适合的教育。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先后与西班牙、日本、英国、美国等多个国家高等院校建立校际交流合作关系,签订校际合作协议,开展和实施国际合作项目。 学院国际化转型获得新突破,成立路易·艾黎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国际人才培养基地、出国留学英才班,倾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家文化教育和交流平台。学院获批招收国际学生资质,契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招收2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我院接受学历教育或语言培训。 开展“国内” “国际”双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 积极推进“高端化、特色化、国际化”的职业人才培养,促进国际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学院与西班牙、英国、日本等国家对口院校合作开展专升本、专升硕国际项目合作,以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竞争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立足点,国际合作项目取得新成果,每年都有一批学生在日本、西班牙、英国攻读本科学位、硕士学位,或赴美国等国家带薪实习。 学院以“为黎明而培训”、“教书育人”为宗旨,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目标,坚持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建设和产业发展,立足北京、依托中关村、服务基层;坚持依法治校、诚信办学、规范管理,以“为国家分忧,为家长解难,为青年学生成才铺路”为己任,实践“社会公办、平民大学、以人为本、民主管理”的办学理念;以高端服务为宗旨,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发展道路,坚持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院学生参加北京市专升本考试的录取率超过60%,居本市同类高校前列;学院形成了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主体,工程、文化艺术类专业相互支撑、财经商贸、双语学前教育、信息技术、艺术传媒和民生服务5个专业群协调发展的格局,奠定了学院内涵发展、特色立校、品牌强校的坚实基础,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 学院迄今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数万余名实用型人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学院历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左右,就业质量高,每年均有一批毕业生被多家大型企业和商业银行录用。从2001年起,学院举办六届“春蕾”大专班,自筹或吸纳社会资金资助品学兼优、家庭贫困女生完成大专学业,改变了生活命运。多次受到全国妇联和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的表彰。 为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学院建设了52个校内实训室,满足各专业学生的实训需要。同时大力加强学生在校期间充分接触社会的实践锻炼,学院各专业先后与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联想集团、招商证劵股份有限公司、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骏腾达商贸有限公司、沃尔玛、明经堂中医馆、枫叶国际学校、长富宫饭店、清华大学科教仪器厂、利星行汽车集团公司等单位建立了52个校外实训基地。 建院以来,学院办学成绩卓著,多次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表彰奖励。2004年11月被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评为“2004年度北京市民办教育先进单位”;2005年11月被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评为“北京市依法治校示范校”;2005年被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社团管理办公室评为“先进民间组织”;2006年被北京市民办教育安全稳定工作委员会评为“北京市民办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被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等授予“首都教育系统奥运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5月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中国儿童慈善奖”; 2009年11月被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先进单位”;2010年11月获得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授予的“全国民办教育先进单位”;2011年6月被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评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2011年7月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授予“中国儿童慈善奖”;2012年12月被北京市民政局评为北京市“5a级社会组织”,2013年2月荣获市民政局“北京市社会组织示范基地”。 2017年,学院党组织被树立为北京市教育领域党建工作示范点;2019年7月1日,学院党委被评为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系统先进党组织等。 初心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北京培黎职业学院牢记习总书记嘱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发扬传承艾老“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精神,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前身为1954年创办的湖南省粮食学校和1978年创办的湖南省对外经济贸易学校,2003年7月两校合并升格组建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2010年10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更为现名,2023年11月起,由湖南省商务厅转隶省教育厅。
学校位于长沙市望城区外贸路1号,占地面积673亩,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校园硬件设施完善,校园环境整洁优雅。现设有国际商务学院、商务外语学院、会计学院、电子商务学院、旅游学院、艺术学院、援外培训学院、继续教育与国际合作学院、思政课部、公共课部10个二级学院(部)。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大数据与会计、电子商务、旅游管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等31个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跨境电商为湖南省楚怡“高水平”专业群。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0400余人,教职工500余人。
学校秉持“诚信立身,勤奋立业”的校训,紧扣“以国际视野办学,育高端商务人才”的办学理念,紧密对接湖南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凸显“外贸 外语”为主的“外”字办学特色,打造“政行园企校”协同育人体系,建立以“三诚精神”(对党和国家要忠诚、为人言行要诚实,职场交际要诚信)为内核的校园文化,培养“外语 技能 文化素养”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学校是首批湖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商务部首批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基地、全国创新创业示范高职学院、全国外经贸教指委委员单位、全国高职研究会副会长单位、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外经贸会计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全国外经贸行业外向型人才培养基地、全国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基地、全国职业院校“非遗教育传承示范基地”、湖南省电子商务教学指导委员会牵头单位、湖南省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湖南省旅游教育培训示范院校。学校牵头成立了中非经贸合作职业教育产教联盟、湖南国际经贸职业教育集团、湖南省跨境电子商务产教联盟、湖南省职成学会外经贸类专委会等多个平台。
学校现有教授 24 人,副教授 98 人,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258 人;“芙蓉学者”特聘教授1 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五一劳动奖章 2 人,省级“楚怡”教学名师2人。拥有6 个省级创新教学团队,2个省级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团队,3个“楚怡”教学名师工作室,2个“楚怡”工作坊,17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近五年,教师荣获省级、国家级职业能力竞赛奖91项,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共立项省级、国家级重点项目100余个,承担省级、国家级课题120余项,发表sci、ei、cssci等核心期刊论文110余篇。
办学以来,学校累计为社会输送了10万多名各类商务行业人才,已发展成为外经贸类行业内的一所优质高职院校,被誉为“湘商摇篮”。从事进出口贸易、跨境电商、国际物流业务等的优秀校友遍布全国各地。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均稳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连续5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达9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95%以上。近五年,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获奖207项,其中国家级竞赛获奖31项,省级竞赛获奖176项。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各发展中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训一万余人,涉及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援苏丹恩图曼培训中心、布基纳法索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等技术合作项目,是全国唯一一所具备承担国家对外援助技术合作项目资质的高校,是全省13所具有招收全日制留学生资格的职业院校之一。学校牵头成立的“中非经贸合作职业教育产教联盟”,被湖南省委、省政府纳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的配套机制举措之一。学校荣膺第五届世界职业教育大会中非教育合作与人文交流优秀单位,国际经贸职业教育集团立项为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
在建设高质量高职教育的新征途上,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继续秉持开放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湖南“三高四新”发展战略,聚焦质量,聚力创新,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打造外经贸行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高地,成为党建引领的示范者、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行者、外经贸行业发展的推进者、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的引领者,最终把学校建成省内一流、行业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学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芜湖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芜湖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由芜湖市产教融合发展有限公司举办、安徽省教育厅主管的非营利性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其前身为创建于2004年的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学校的办学定位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应用型水平较高、符合地方发展需要的大学,深耕芜湖,厚植长三角,融创全国,重点打造以工学为主、文理渗透、多学科交叉,新工科、新文科、新艺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努力建成“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高水平综合性应用型大学。
学校拟设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微电子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材料与化学学院、人文与社会学院、音乐学院、体育学院、数字创意与设计学院等9个二级教学单位,现有本科专业65个(其中有42个专业在招生),涵盖工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等7个学科门类,初步形成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类、集成电路类、汽车工程类、智能制造类、材料化学类、财经管理类、人文教育类、艺术设计类”八个应用型专业集群。现有在校学生8336人,专兼任教师518人,自聘教职工335人。
立德树人二十载,“皖江”弦歌不辍;赓续前行启新程,“芜湖”芳华待灼。自办学以来,学校以高水平的师资、规范的教学、严格的管理、优质的服务和多彩的校园文化,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近三年各专业录取线均超本科二批次线20分以上,2023年新生报到率达到99.16%;考研录取率长期稳定在10%左右;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3%左右。在教育部高校招生阳光工程、艾瑞深和武书连等公布的大学排行榜中,学校综合实力一直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面对新的发展征程,学校将以转设更名为契机,开新局、谋新篇、启新程,聚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学科布局,打造优势和特色专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精心构建学子成长平台,努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举办,常德市人民政府主管、湖南省教育厅业务管理的一所综合型高等职业院校,2003年4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常德农业学校、常德卫生学校和常德机电工程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学院办学最早可追溯到1905年(清 光绪三十一年)在长沙建立的湖南农业学堂。学院在2006年“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等级,2011年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第二次评估;2012年成为湖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2014年成为湖南省来华留学生招生单位;2017年成为全国数字校园实验校和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2018年成为湖南省第一批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2020年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和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是国家首批1 x证书试点院校。2022年成功入选湖南省楚怡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单位,2023年被遴选为湖南省“楚怡工匠计划”试点学校,开展农学本科生培养。
学院占地1070亩,建筑面积36.5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3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8亿元,馆藏图书120.17万册。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788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70人,高级职称245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56人;全日制在校生15678人。
学院设有护理系、医学系、药学系、农业与经济系、机电与信息工程系、土建系、国际教育学院、基础医学系、公共课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培训部、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教学教辅机构,开办高职专业26个,是一所集农林牧渔、医药卫生、机械制造等专业大类为主的综合型职业院校。学院建有1所二甲附属医院和司法鉴定中心,设有高职教育研究所、桃花研究所、济世药物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学院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崇实重用”的办学理念,恪守“砺志、笃学、厚德、创新”的校训,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以“服务产业、引领产业、提升产业”的整体思路加强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学院先后获评“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平安高校”“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司法鉴定先进集体”“湖南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常德市文明单位”等称号。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全日制航空类高职院校,在校学生20000余人。学院由泛美教育集团重点投资打造,占地近1000亩,总投资23亿余元。校园建设集“人文、科技、梦幻、经典”于一体,被誉为“童话城堡”,并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目前正在申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学院专业设置覆盖航空全领域,坚持与民航行业标准无缝对接,聘请来自航空安全、民航飞行、空中乘务、机务维修、机场管理等领域拥有数十年行业经验的专家任教,并与国际国内民航顶尖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确保学院师资水平行业领先。近年来,学院聚焦人工智能、康养、新电商等前景行业,开设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大数据与财务管理、智慧康养养老服务与管理、民政服务与管理、播音与主持、影视编导、网络直播与运营、电子商务等专业,拟开设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动漫制作技术、消防救援技术专业,向多学科综合性高校发展。
学院不断创新教育模式,以“以人为本、突破文本主义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跨岗作业能力,塑造现代绅士与淑女”为办学理念,实施“三原色”职教理念,围绕人文及通识教育、三力培养(营销力、演讲力和领导力)、技能训练,让学生们实现“完善自我,创造生活”,培养面向科技文明的现代公民。同时,学院积极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要求,对标民航业人才需求标准,定制了“标准的军人、高度职业化的民航员工、现代绅士与淑女”三张标签的培养目标,将素质教育作为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抓手,注重以各类文化活动、校园经典活动、社团活动、主题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为突破口,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年龄及时代特点,不断探索“健康文明、阳光自信、包容多元”的素质教育活动课程体系,让学生绽放青春、展现自我。
学院拥有领先实训基地,投资百亿元建立六大飞行训练基地,100余架训练飞机,具备各类飞行训练资质;投资3亿元打造实训中心,包括成都航空西南培训中心、无人机实训基地、航空油料实训基地、智慧安检实训室、应急救援实训中心、消防救援实训中心、艺术与传媒实训中心,设施先进、配置齐全,满足各类专业的实训需求。此外,空乘专业所有实训设备均通过中国民航局乘务员培训资质评审,是中国民航局公安局航空安全员训练机构,具备ccar-91部、61部、141部(直升机、定翼机)飞行执照,初级安检员,航空安全员初训、复训,ccar-147部、ccar-66部民航维修基础执照等各类行业权威培训资质,为学生毕业后顺利进入民航业打好基础。
学院坚持聚合育人资源,强化产教融合体系构建,创建了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航空教育体系,为高质量推进职业教育提供了本质保障,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撑。学院联合标杆企业共建专业,与中国商飞、成都航空共建商用飞机产业学院,培养和造就适应民航持续健康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民航人才;与泛美星程集团共建泛美星程产业学院,建立了“人才共育、就业共担、资源共享”的深度合作模式;与中国移动5g研究院、泛美智飞无人机公司共建中国移动5g网联无人机产业学院,实现资源共享、实训基地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公制,培养学生成才;与人工智能领域知名上市公司科大讯飞共建西航-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学院,切实共促人工智能应用人才培养;与头部mcn机构共建泛美网红谷新电商产业学院,在岗位中学习,实现入学即入职,学习的同时赚取人生第一桶金,在项目中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学院坚持全员完善的就业服务,与国内外航空公司、民航机场等民航单位以及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校企合作单位超过500 ,;毕业生主要就业于飞行、空乘、空保、无人机驾驶、飞机维修、安检、航空物流、贵宾服务、值机等各类民航岗位以及行政管理、高端服务等岗位,平均月薪5000-20000元不等。近年来,学院平均就业率超过96%,国际就业取得新突破,毕业生不断走向世界。
学院所属的泛美教育集团专注航空教育近30年,旗下拥有十大航空院校,在校生超6万人。秉承“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集团化办学思路,以“公益教育、精品教育”为宗旨,实施 “校中有企、企中有校、校企同质、融合发展”的特色产教融合模式,专业引领产业、产业促进专业,创建了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航空教育体系。布局“一体两翼”战略,即以航空教育为“一体”、以航空相关产业及新科技产业为“两翼”,按照“教育 实业”的发展路径,大力推动通用航空、航空服务、航空制造与维修、人工智能、新电商、无人机及新文旅等相关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坚持服务于中国建设民航强国的发展战略,前瞻新科技动向、紧抓新时代机遇、构建新发展格局,学习世界之美、成就中国之美,打造中国理念最新、实力最强、产业链最全的现代企业集团。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南通职业大学
关注
学校介绍
南通职业大学(nantong vocational university)办学始于1973年,坐落在江海交汇的“中国近代第一城”——江苏省南通市,1983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举办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全国首批公办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秉持“厚德远志、格物致知”校训,弘扬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坚持“根植南通、服务南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半个世纪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9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是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优秀院校、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校团委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建有崇川和海门两个校区,设有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药品与环境工程、建筑工程、汽车与交通工程、艺术设计、经济管理、国际合作教育(外国语)、技师、海门、继续教育、马克思主义等12个学院。校园总面积1000多亩,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800多人、各级各类在校生近18000人。面向江苏、山西、山东、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河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等14个省份招生。
专业建设精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形成了“以工为主,文、管、艺并举”的专业格局,现有50多个专业,其中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1个、国家骨干专业5个、国家级重点专业5个、省政府立项品牌专业1个、省高水平骨干专业4个、省重点专业群4个,省品牌(特色)专业9个、省示范建设重点专业(群)4个。拥有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0门,国家规划教材11部、省级精品(重点)教材41部,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教育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省“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有一支师德好、素质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2019、2020连续两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现有专任教师511名,其中正、副教授比例达到51.58%,青年教师中硕、博士研究生比例达到83.73%,“双师”素质教师占89.65%。现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五一劳模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技术能手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支、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3支、省产业教授15人、省级教学名师9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江苏工匠3人、江苏大工匠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2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2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48人。
学校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科教融汇,是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学校开创性提出了“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课堂与车间、科研与生产、实习与就业、培训与工种、老师与师傅、校长与厂长”八个对接的理念,积极推进产业学院建设,是南通建筑产教联盟理事长单位,与中兴通讯、上汽通用、阿里巴巴、施耐德等知名企业合作建有教育部ict行业创新基地、教育部上海通用汽车asep项目、阿里巴巴数据中心培训学院和施耐德电气南通培训中心等。建有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通分中心、江苏省高职院校社科应用研究协同创新基地“当代苏商企业家精神研究基地”、省级科普教育基地、江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培育点“通州湾江海联动发展研究院”,拥有高浓度有机磷农药废水预处理及回收、预制式装备建筑施工技术等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每年面向社会培训各类人才6万人次。
学校积极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开展高职本科“4 0”联合培养、“3 2”分段培养和中高职“3 3”分段培养,架立了中职、专科、本科互联互通,学历教育与技工教育、职业培训交互并行的人才培养“立交桥”。“专转本”考试上线率、录取率及高分考生人数一直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学校是国家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江苏省产业人才培训示范基地、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第三批江苏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学生技能证书获证率达到99.8%。连续获得2021、2022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一等奖,2022年获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银牌、2022年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国际银牌、全国一等奖。在挑战杯、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级各类赛事中成绩优异。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93%以上,累计8次获评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学校努力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与加拿大、美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印尼、纳米比亚建有海外职业教育中心。与纳米比亚政府合作的留学生项目被列入该国“总统振兴计划”和江苏省外国留学生优才计划。与中航国际等“走出去”企业合作共建“海外鲁班工坊”,打造实训实习平台,服务海外通商企业。是江苏省十家高校 “为侨服务工作站”之一、 “南通侨之家职业人才培育基地”、“江苏省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和“江苏省外国文教专家管理先进单位”。
聚力高质量,跑赢新赛程。学校将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对标“双高计划”,着力提质培优,建设学习型、服务型、交互型、研究型、质量型“五型职大”,潜心营造正、匠、融、安、家等“五文化”,提升办学层次,提升办学水平,为加快建设本科职业大学而努力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时尚大连、浪漫之都——滨城大连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贸易、港口、工业和旅游城市,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是著名的服装城、足球城、旅游城和宜居城,被评为“国际花园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拥有五十八年职业教育辉煌历程的辽宁轻工职业学院,位于钟灵毓秀、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大连市金普新区。她的前身为大连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8月,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学院独立设置,成立辽宁轻工职业学院,是辽宁及东北地区唯一一所轻工类高等职业院校,大连地区唯一一所省属公办高职专科院校,辽宁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辽宁省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建设单位(优秀),大连市高水平学校、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建设单位,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首批试点院校,辽宁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辽宁省1 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辽宁省兴辽卓越院校,兴辽卓越专业群“双a校”建设单位,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单位。
学院隶属于辽宁省教育厅,占地面积20余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14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284人。拥有各类专业工作室、教学实训中心共141个。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及毕业生顶岗实习基地307个。固定资产总值2.69 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56.61万册。
学院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逐步形成了“规模适度、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质量一流”的办学理念,紧密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根据辽宁省及大连市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特色,有针对性地调整专业结构,明确培养方向,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辽宁省轻工和消费产业高等职业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现有六系三部。即纺织服装系、艺术设计系、经贸管理系、航空服务系、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教学部、体育部。开设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人物形象设计、市场营销(服装品牌管理)、服装表演、纺织品检验与贸易、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艺术设计、建筑室内设计、商务英语、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财务管理、会计、休闲服务与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连锁经营管理、移动商务、空中乘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等艺、文、工、管四大类37个专业,已形成纺织服装类、艺术创意类、现代服务类、电子信息类、先进制造类五大专业群。学院现代学徒制示范专业8个,数字升级改造示范专业2个,省级产业学院2个。现代纺织服装专业群、智能制造专业群被批准为辽宁省高水平特色专业群立项建设项目,服装设计与工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服装与服饰设计三个专业被认定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被评为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试点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获批辽宁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范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获批辽宁省“订单、定制、定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范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媒体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控技术、酒店管理等8个专业被评为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或品牌(特色)专业,这些专业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教职工411人,现有副高职称以上85 人,双师素质教师188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39 名,省级教学名师7人,省级专业带头人7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4人,省级青年教育科研骨干教师2人,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全国十佳服装制版师2人,国家青年服装设计师1人,辽宁省十佳服装设计师、十佳版型师12人,大连市十佳服装设计师2人,大连市十佳服装设计成就奖4人。学院拥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基地1个,省级虚拟仿真项目9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项、辽宁省财政支持的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3项、辽宁省发改委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项、辽宁省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3项;辽宁省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6项;省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4个;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79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7项;主持省级纵向课题24项;主持省级以上教研项目260余项;4项服装类加工贸易单耗标准通过国家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鉴定;为企业提供产品研发、设计以及技术服务项目71项,到款额255万;获国家专利380余项,软件著作权5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17项,到款额27万;教师主编国家级精品教材、省级精品教材及国家级规划教材31部;教师参加信息化大赛、课件大赛获省级以上奖项150余项。
学院独立办学以来,有500余人次的学生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获奖,其中获国家级竞赛一等奖、金奖共计40人次,学生在“互联网 ”“挑战杯”“学创杯”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全国、省级奖项60余项,其中在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银奖1项、铜奖1项;辽宁省“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4项,银奖2项。我院服装专业学生在大连服装节举办的省市服装院校擂台赛中已连续7年获得团体冠军,实现“七连冠”。获得“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特别组织奖”、“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特殊贡献奖”等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团体奖近60项。
学院的办学特色和整体实力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率稳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先后荣获全国青年创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辽宁省文明校园、辽宁省平安校园、环境友好学校、辽宁省花园式单位、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纺织服装教育先进单位、辽宁省服装行业优秀人才培养院校奖、辽宁省高校文明食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等称号。
未来的辽宁轻工职业学院将站在更高的起点上,秉承“自立自强、砺能笃行”的校训精神,弘扬“厚德善学,务实创新”的校风,进一步深化教学内涵、优化教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在建设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示范性轻工高职院校征程中,扬帆远航,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关注
学校介绍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坐落在“古皖大地,此地宜城”的安庆市,位于长江之畔,大龙山下。是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也是省内专科学校中首批“专升本”培养单位,与安徽医科大学联合举办了4个“专升本”本科专业,入选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省级培养基地。学校办学80年来,坚持“科学定位,错位发展,提升内涵,彰显特色”的办学理念,秉承“仁德 笃学 精业 济世”的校训,累计培养了5万余名高级应用型技能人才。
办学历史悠久
学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43年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安徽省“省立立煌高级助产护士职业学校”。1945年,开办药剂专业,开安徽省药学教育之先河,易名“安徽省立煌高级医事职业学校”。1946年,迁至合肥,改名“安徽省立高级医事职业学校”,后又迁至安庆,更名“安徽省立安庆高级医事职业学校”。1952年,定名“安徽省安庆卫生学校”。1958年至1962年,经安徽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成立安庆医学专科学校,与安庆卫校两校一址,统一管理并独立举办专科教育。1993年作为安徽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安庆教学点开展专科教育,同年,以全省中等卫生学校评估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迎来建校50周年。2002年,独立举办护理和药学高职专业,2007年升格为专科学校。2011年至今,学校积极响应党中央支援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团结的号召,承办内地新疆中职班,2015年,作为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安庆学习中心,承办药学、护理学本科专业。2020年,学校获批安徽省首批“专升本”培养单位。80年来,学校四易校址、五处办学、六更校名,是大别山革命老区3省64县(区)唯一一所公办医学高专。
发展定位清晰
学校立足皖西南地区、大别山片区,面向安徽,服务全国,立足医,突出药,走“医 药”并举、中西医结合之路,培养“仁德 笃学 精业 济世”的医药卫生类应用型人才,把学校办成省内知名、国内有影响的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
办学特色鲜明
设有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基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以及全国首创的临床试验科技学院(双生谷临床实验科技学院)8个教学部门,有直属附院、非直属附院、教学医院共21所,以及近200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医学类专业齐全,开设临床医学、中医学、预防医学、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治疗技术、公共卫生管理、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品生产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中药学、药物制剂技术、生物制药技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护理、助产、老年保健与管理、视觉训练与康复、眼视光仪器技术、生殖健康管理、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药膳与食疗、化妆品质量与安全、医用材料与应用等31个普通专科专业,与安徽医科大学联合开设护理学、药学、康复治疗学和中药学4个专升本本科专业。近年来,学校招生就业两旺,本专科在校生达1万余名。
师资力量雄厚
校本部有高级职称95人(其中,正高18人),硕士以上学历169人(其中,博士5人)。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8个,省级教学名师12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省级教坛新秀22人,省级专业带头人3人,省级高校拔尖人才38人。获全国职院技能大赛高职组“化学实验技术”赛项三等奖一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其中特等奖1项),省级辅导员大赛特等奖1项,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骨干训练营“优秀风采奖”1项。省级以上教研、科研项目260余项。有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药品质量与安全),省级示范特色专业5个(药学、护理、康复治疗技术、临床医学、药物分析技术),拥有“三全育人”试点学院2个,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医师培养试点院校,省级第二批校企合作示范学校和第三批校企合作示范基地。
校园环境优美
山水杏林的医学文化浸润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望闻问切”教学楼,“梅兰竹菊”宿舍楼,教学、科研、工作、生活等设施齐全,四季如画。至善广场恢弘大气,慧山秀湖钟灵毓秀,杏林大道绿树成荫,衡兰芷若曲径通幽,百花亭前四季风华。
综合实力跃升
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中华全国总工会“模范职工之家”、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建有国家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训示范基地、国家基层“西学中”能力建设工程带教基地、国家首批“一站式”学生社区、省级医学工程中心,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主导的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怀宁县政府、安庆市立医院等共建安庆市精准医学中心。
开放合作广泛
学校不断推进开放办学,积极融入长三角,拓展国际交流、校际交流、校企(院)合作。与韩国加耶大学校、俄罗斯楚瓦什大学、英国兰开夏大学、加拿大圣克莱尔学院等国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学生访学留学、教师互访进修、中医中药文化推广、中外人文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与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第十人民医院、苏州卫生职院、广州卫生职院等相关高校、医院开展合作交流活动。与宜秀区、潜山市、望江县、市卫健委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省内外相关医院、药企、科研院所等开展“双主体”“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长三角高等药物研究院共建“现代医药产业学院”,与市高新区共建“药学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新阶段,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总结过去工作,谋划未来发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实现建设政治过硬校园、特色鲜明校园、开放包容校园、绿色文明校园、和谐品质校园的目标!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直属安徽省教育厅归口管理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始建于1935年的安徽私立内思工业职业学校,先后历经了芜湖电力学校、芜湖电机制造学校、芜湖电机制造专科学校等,并划归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领导。1972年,改属安徽省机械厅领导,更名为安徽省芜湖机械学校。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安徽省芜湖机械学校基础上成立安徽机电学院(现为安徽工程大学)。1986年,安徽机电学院迁出,安徽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原址恢复安徽省芜湖机械学校,归属省机械厅领导。2003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安徽省芜湖机械学校独立升格为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迄今为止,已拥有88年的办学历史。
2019年,学校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职学校建设基础上,入选教育部、财政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水平专业群(a档)建设单位。2021年,在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与芜湖市繁昌区人民政府正式签约,建设占地面积1049亩的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繁昌校区,预计于2025年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地方性、行业类、技能型、特色化”的办学定位,坚守“立德树人、培育匠才、创新求实、服务社会”的办学使命,以“修德、练技、立业、报国”为校训,是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第三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安徽省首批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安徽省课程思政建设示范中心和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安徽省中职思政课教师培训基地,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机械行业骨干高职院校、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全国高职高专创新创业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高专创新发明教育基地、全国心理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机械行业“十三五”思想政治工作50强、全国机械行业政治思想文化建设先锋榜守正创新单位和文化建设单位,以及安徽省校企合作典型示范学校、首批绿色学校、首批创业学院、线上教学示范校、第一届文明校园、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标兵单位)、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劳动竞赛先进集体、教育外事工作先进单位、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五四红旗团委”、高职发展标杆校、高职扩招标杆校、技能大赛标杆校。学校文化育人成果入选第五届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团委获中国青年社授牌“校园通讯社通讯站”,青年媒体中心获评“全国影响力高校可视化融媒团队”及“安徽十大影响力校园媒体”。
学校设有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航空与材料学院、互联网与通信学院、汽车与轨道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公共基础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教学单位。目前各类在校学生12000余人,开设招生专业45个,覆盖安徽省智能装备、汽车制造、信息技术等主要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现有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1个、国家骨干专业8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7个、教育部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点1个、央财支持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高水平专业4个,特色专业14个、骨干专业12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4个;全国机械行业骨干专业2个;28个专业获批教育部“1 x”证书制度试点。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3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33.5%,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比72.38%,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占比82.70%。学校聘请企业兼职教师255人,立项国家级、行业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1人,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个人典型案例1人;省级优秀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2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1人,省级教学团队29个,省级高校教学名师16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省级教坛新秀24人,省级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1人,省级科教文卫系统师德先进个人2人,省级技术能手6人,江淮工匠2名;聘请市级产业教授29人。学校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在省级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各1项。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逐年加大对教学、实习实训、科研等仪器设备的投入,现有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级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建有安徽省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1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9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个、省级知名工匠培养基地2个、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4个、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培育基地1个。建有安徽省aa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芜湖市创业富民孵化基地各1个,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习基地、芜湖铁画锻制技艺职业教育基地、芜湖铁画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各1个。拥有设备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室)177个,建筑面积7万余平方米,同时拥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38家。学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2.06万元。学校现有各类纸质图书66万余册,电子图书72万余册,中文报刊300余种,中外文数据库17种。
学校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获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5项;获评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4门,联合主持建成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门;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校企共建科研平台,获批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芜湖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累计承担各级各类教科研课题1300余项,其中省级及以上项目9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出版、编著、编写各类学术专著、著作、教材120余部;累计授权各类专利15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近三年居全国高职院校前30名,四次入围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排行榜。
学校坚持以赛促教,学生竞赛成绩持续保持省内领先水平。多次成功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相关赛项,5次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累计获得一等奖21项、二等奖27项、三等奖43项;2016年至今,在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累计获得一等奖70项、二等奖82项、三等奖80项。学校积极探索“专业 创新创业”改革,创新创业导师团队不断优化,组织创新创业精英班,开展创业模拟实训和优质创业项目孵化,创新创业优质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果显著,学生多次在全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意、创新创业”挑战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a类赛事中摘金夺银,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赛金奖1项,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累计获奖600余项。
学校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牵头成立全国机械行业数字化设计与增材制造职业教育集团,联合芜湖国家级工业机器人产业园31家企业共同组建皖江智能制造产教融合联盟。推动政行校企合作,积极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共同体,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专精特新产业学院”1个,立项全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个,入选机械行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2项。学校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探索科教融汇特色发展的典型做法在2023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专题交流发言。
学校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提升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水平,先后与德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知名院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加拿大圣劳伦斯学院开展合作办学,成立“中加班”,联合培养学生155名;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招收培养俄罗斯、柬埔寨、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国家学历教育留学生37名、短期语言进修生24名。学校通过实施“中文 职业技能”培训,多举措服务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区域、行业领先企业“走出去”发展。学校开展的对台交流项目入选教育部对台交流项目以及安徽省台办对台交流重点项目。
学校依托安徽省安全生产培训机构、芜湖市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评价机构、芜湖市企业员工在岗定点培训机构等,整合各类办学资源广泛开展社会培训与服务,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力推进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面向社会开展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面向企业在岗职工、社会下岗人员开展多工种多层次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特种作业操作培训,面向区域企事业单位开展教育培训、政策建议、决策咨询、技术策划、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等多类服务项目。学校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认定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学校开展的“特种作业人员和设备安全知识培训项目”获批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实施精准服务,推进高质量就业。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就业岗位专业对口率、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均处于全省同类高校前列。荣获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标兵单位)、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突出激励单位等荣誉,是芜湖市首批高校人才工作站。多年来,学校招生录取分数线处于全省同类高校前列,率先在全省开展本科人才培养试点。先后培养了全国“第五届汽车装调工职业技能竞赛冠军”及“十大操作技术能手”徐本盛,中国冶金矿山科学技术一等奖获得者、安徽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舒云峰,上海市“高技能人才”王从信,全国“技术能手”、安徽省“劳动模范”及“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飞,安徽省“技术能手”及“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川,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谭言松,安徽省“青年岗位能手”及2022年度百名“安徽工匠”王德伟,安徽省“双创之星”杨杰、徐文杰、骆鹏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典型。
随着学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8年,坐落在“中国绿城”广西首府南宁市美丽的相思湖畔、邕江之滨,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是全国首批、广西首家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国家示范性高职建设重点培育8所院校之一,国家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优质校。
学校占地776亩,校舍面积5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7.8亿元。现有在籍在校学生30398人,是广西第一所全日制在校生超过万人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18年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就业质量逐年提高,涌现了一批以卓君(2011年中国达人秀冠军)、周本飞(广西政协委员、桂林政协常委,桂林国际电线电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澳大利亚电线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获“全国机械工业劳动模范”称号)和张锦成、丘德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为代表的杰出校友,培养了一批批高技能人才毕业生在各条战线上不断创造出辉煌的业绩,为社会建设和广西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满意度达98%以上,位居广西高职院校首位。
学校现有教职工1231人,其中专任教师950人,其中:双师素质教师874人,具有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高级职称的教师436人,其中二级教授14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665人。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0人,全国技术能手14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6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3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5人,全国劳动模范2人,国务院督学、大国工匠、全国模范教师各1人;广西技术能手25人,广西五一劳动奖章12人,自治区优秀专家6人,八桂名师1人,广西工匠5人,广西劳动模范4人,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学2人,八桂学者1人;入选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 5人,广西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3个,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建有10个大师校内工作室。拥有一支对接产业链、大师引领、工匠支撑、名师指导、德技双馨、业务精湛、结构优良的高水平跨界复合型 “双师”型队伍,雄厚的师资力量为学生成才圆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经过一代又一代机电人的不懈追求与努力,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已成为广西乃至全国拥有“二级教授” “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和“全国技术能手”数量最多的高职名校,其独领风骚、阵容超强的师资队伍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正在引领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潮流,享誉广西乃至全国!
学校紧扣广西及北部湾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动态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体系,积极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专业。学校现设有10个教学部门,59个专业(含方向),其中,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全国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2个,全国职业院校交通运输类示范专业1个,国家示范性高职骨干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6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全国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专业3个,广西教改试点专业4个,广西优质专业14个,广西特色专业9个,服务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专业21个,服务做大做强做优广西工业专业23个,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专业8个,自治区示范特色专业5个。学院拥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1门、自治区精品课程14门、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12项。
目前,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4.2亿元,拥有22个在同类院校中装备最优、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校内实训中心、158个实训实验室和21个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是国家高技能人才(机电项目)培训基地、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中国模具人才培训基地、中央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实训基地、it职业技术教育工程定点院校、广西中职师资培训基地等国家级和省级职业培训基地。已在广西玉柴机器、上汽通用五菱、广西华银铝业等区内外近500家企业建成校外实训基地,并在柳州、玉林、桂林、北海等广西产业集群优势区域设立了校企合作工作站
2005年,学校在全国同类高校中率先同时通过gb/t19000质量管理标准和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认证,按该标准建立健全了一套完整的教育质量监控保障管理体系,加强了教育质量和安全稳定工作的过程控制,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持续提高,管理成效明显。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规范管理,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方针,以学生需求为根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学院学生在国际、国内、区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比赛中屡获大奖,在广西同类高职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学院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充分发挥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广西乃至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并辐射至东盟地区。面向社会以及东盟国家有针对性地开设各种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及各种短期培训;为企事业单位提供直接技术服务;与东盟国家30多所院校建立合作交流关系;与国内10余所职业院校结成了对口支援关系。
学校先后被评为首批广西高端应用型本科人才联合培养改革试点单位、广西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和谐学校、广西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广西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突出贡献奖、广西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广西高校安全文明校园、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优秀奖。
九万里鲲鹏正举,北部湾风生水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院师生员工将继续秉承 “自强弘毅 知行合一”的校训,以一流的教育服务,一流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一流的师资力量,培养一流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不忘初心再出发,解放思想再起航,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和“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奋斗姿态,把学院建成“广西领先 全国一流 国际水准”高职名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