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坐落于山水秀美、人文荟萃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河北省承德市,是河北省唯一以旅游命名的综合性公办全日制高职院校。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热河省农林专科学校,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矢志追求,200...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314-2376888,0314-2376882,0314-2376899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学校排名
145名
校友会高职ⅲ类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79年,原由国家电力工业部举办、广西电力工业局主管,现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直管。是广西唯一一所公办电力类高校,是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
校现有两个校区,五象校区位于国家级新区南宁市五象新区,科园校区位于南宁市高新区核心地带。办学43年来,学校秉承“厚德笃学 砺能敏行”的校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全日制高职在校生将近17000余人,成为全国电力类高职院校中办学规模最大、实力较强、办学前景好的高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666人,专任教师501人,“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64.67%,兼职教师644人。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刘吉臻教授担任学校高级校事顾问,拥有2个国家级样板党支部、1个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课程思政团队、2名自治区优秀教师、2名广西教学名师,1名自治区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广西三八红旗手,2名广西技术能手、1名南宁市首席技师。近三年,教师在省部级以上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各类奖项81项 。
学校设置有电力工程学院、能源动力与环境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财经与管理学院、智能制造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设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等51个专业,拥有4个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国家级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产教融合专业合作试点专业,6个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建成“建-造-发-输-变-配-用-管”全电力产业链的专业体系。与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广西科技大学、广西警察学院合办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建成3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6个自治区级示范特色实训基地。建成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1个,主持自治区级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拥有省部级教学成果18项。
学校积极融入“数字中国”,对接“数字广西”,与清华大学深入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与中关村软件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知名高科技企业共建智能化、虚拟化实训教学环境,与中国移动在多校区高速互联、5g 覆盖等方面开展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协同推进“教学应用全覆盖、学习应用全覆盖、数字校园建设全覆盖”的“信息化 电力职教”新生态,入选全国职业院校学生信息化职业能力提升和认证项目院校,成为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实验校。
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理念,大力实施学校对接地方产业、专业对接行业企业、教师对接职业岗位的“三层对接” 教改工程,深入推进资本融合、技术融合、标准融合、人才融合、创新融合的“五融合”模式,牵头组建中国-东盟能源电力职教集团,与南方电网、中国大唐、中国能建等世界500强电力企业和宝钢、柳钢、南宁轨道交通集团等用电大户在培养电力技术技能人才和研发电力技术等方面形成长期战略z6尊龙平台的合作伙伴关系,服务电力行业转型升级。学校成为全球知名跨国公司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与中国大学共勉”项目广西唯一的合作高校,是“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在广西唯一的合作办学高校。是清华大学在广西合作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的首个高职院校,是上海电力大学在华南地区对口支援进行全方位战略合作的首个高职院校,是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在广西颁发电力行业火电、变电仿真培训基地资质唯一的高职院校。学校依托6个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和“双高三优两特”7大特色专业群建设,成立智能电力产业学院、新能源产业学院、北斗产业学院、中关村智酷产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机器人产业学院、数字贸易产业学院、智慧建造产业学院、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学院等9个产业学院,全面启动以产业学院为载体的新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新能源产业学院成功入选自治区级示范性产业学院。
学校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先后与美国、俄罗斯、德国、芬兰、英国、泰国、新加坡、老挝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高等院校、教育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交换、学者互访研修、专业共建等实质性的交流合作。依托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等平台,已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企业举办多期定制式职业培训,实现了标准打造、技术输出、科学研究及师生交流等多维度的深入合作。2021年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归国华侨联合会共建海外华裔青少年“中文 技能”职业教育基地;2022年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云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在老挝校企共建“中老电力丝学院”“中老电力工场”,实现学校海外办学零的突破;2023年与泰国乌汶技术学院共建“中泰电力丝路学院”“中泰新能源工场”,联合培养第一批“2 1.5”项目国际学生。成功入选第五批“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并获批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人文交流经世项目。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面向东盟、衔接欧美、对接港澳台的多层次开放合作办学格局。
学校秉承“创新、协同、开放、共享”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岗位创新和就业创业需求为导向,与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等共建精益式就业创业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就业创业能力,铸就“‘电’亮青春·酷创精彩”的就业创业教育品牌。学校是自治区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广西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理事长单位,连续15年荣获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连续8年在广西电网校园招聘录取人数位居全国第一,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40%以上的毕业生被南方电网、中国大唐、中国能建、中广核等世界500强企业和广西50强企业录用,用人单位满意度高达98%。学校拥有广西创新创业示范基地3个,自治区级创新创业学院1个。近三年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双创竞赛国家级铜奖3项、区赛金奖14项。培养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唐劲军,“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琼,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电力行业技术能手获得者巩晓阳,广西工匠、“自治区劳动模范”获得者兰海,自治区90后人大代表马宁等一批典型的优秀毕业生,许多毕业生现已成为企业技术骨干,为学校赢得了良好声誉。
学校建成工业控制、移动机器人、电气装置3个自治区世界技能竞赛平台。近三年在校生在省部级以上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各类奖项368项。在各类文化、体育赛事活动中取得骄人成绩:学校龙狮队荣获全国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高桩冠军、世界华人狮王争霸赛暨水上狮王挑战赛铜奖,并受教育部邀请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慰问演出;学校乒乓球队荣获全国高职院校乒乓球锦标赛亚军、广西学生运动会冠军;学校足球队荣获广西校园足球联赛冠军并进入全国总决赛;学校篮球队荣获广西高等职业院校篮球锦标赛冠军。
学校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转化、技能鉴定与培训等方面的优势,有力服务了国家电力行业转型升级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学校建成了广西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广西电工作业实操考试示范基地,开发广西电工作业考评员等培训标准5个,配套开发电力行业职业技能认定培训、电工作业考评员培训等培训资源包41个,承办了全国消防管理电气火灾防范培训、广西电网公司职工技能认定培训等各类培训年均达10多万人日。同时,学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全力支持南宁市上林县、河池市环江县等地开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成为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主持单位、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全国职业院校学生信息化职业能力提升和认证项目院校、教育部工业机器人职业教育项目合作院校、教育部首批“1 x ”证书制度试点学校、广西应用型本科人才产教融合协同培养试点院校,加快推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目前,学校围绕国家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正汇聚全国能源电力行业和区域优质资源,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努力建成人民满意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能源电力高等院校,更好地服务广西乃至国家能源电力产业以及广西经济社会发展。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吉林省交通学校,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与吉林省交通职工大学合并成立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第一批、吉林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国家百所骨干高职院校之一。建校60多年来,学校坚持“立足交通行业、面向区域经济、服务吉林发展”和“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形成了办学有企业互动、教师有高尚师德、教学有质量保障、育人有良好氛围的人才培养局面。
学校始终秉承“崇实 尚善 弘毅 求精”的校训,作为吉林省交通类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为我省交通行业培养出大批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共培养出各层次应用型高技能人才6万余人,其中有15人次获得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及国家级设计大师称号,被誉为吉林交通事业的“黄埔”,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6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3年通过教育部的验收。同年10月,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6年被吉林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单位。2017年评为吉林省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和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2019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单位,高质量通过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和吉林省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学校验收;同年,我校被确定为吉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被遴选为教育部“人文交流经世项目”首批“经世国际学院”院校。学校两次被省政府授予“吉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省政府授予“法律进校园”先进单位、省教育厅授予“依法治校示范校”,学校现为吉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吉林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诊断与改进主任委员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11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935万元。校内实训室和实训基地81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243个。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474人,教职员工453人,专任教师274人。目前,有教授42名,副教授105名, 博士、硕士225名,引进高技能人才4名,“双师型”教师245名;全国交通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带头人2人,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突出贡献人员3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2人,吉林省优秀教师1人,长白山学者1人,长白山技能名师19人;省级优秀团队8个。2人获吉林省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1人获吴福—振华交通教育奖。
学校下设10个学院、2个部和2个校企合作分院共14个教学部门。开设33个专业,建有国家级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省级示范专业8个,省高水平专业12个,省级品牌专业群5个、特色专业群6个,吉刚学院“前厂后校”办学模式评为吉林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机械工程学院的“冠名订单”模式被评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物流管理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物流人才培养基地;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着眼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装备、交通管理、交通服务四大领域构建对接交通产业的大交通专业群格局。学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积极推进职业技术素质教育。近5年,学生参加全国、省级技能大赛获各级奖励200余项,参加各类文体比赛获金牌180余项。毕业生综合素质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
学校加强教学科研工作,获国家、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2项,其中国家二等奖1项,省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16门、省级优秀课程40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53门,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寒冷环境交通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寒区新能源汽车运用工程实验室”被省发改委批准为省级科研机构。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先后与英国、韩国、德国等大学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友好往来与合作关系。社会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充分发挥我校人才优势,依托学校牵头成立的吉林交通运输职教集团平台,建成了面向社会进行职业培训的“一个基地、四个中心、一个实验室”。大力开展面向寒区的交通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技术服务,年平均培训22000人/天;积极参与通梅高速、鹤大高速、长春市“两横三纵”快速路等工程质量检测评价80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继续不断强化内涵和外延建设,不断提升办学规模、质量、效益,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政府满意、社会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满意和教职工满意的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高职院校目标而努力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广州,是广东省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著名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钟南山担任名誉院长。
学校地理位置优越,校园环境优美,立足于服务广州市及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与商贸两大板块,以番禺校区(毗邻广州大学城)为中心,北进广州开发区、南拓南沙自贸区,形成“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0人,开设12个二级学院,八大专业群,共32个专业,其中国家级重点专业6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6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3个。现为国家教育部现代学徒制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应急教育试点学校、全国校园文化一校一品学校、全国工商联人才中心产教融合示范实训基地建设单位,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学院职教联盟牵头单位,拥有全国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全国教师实践流动站、全国校企协同就业创业示范基地、广东省大功率智能控制电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省级平台基地30余个,获全国科技服务案例20强,全国校企合作就业竞争力50强,2022年列入省域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注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坚持走“科技助推产业,商贸服务经济”的发展路子,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建设发展,为区域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达七万余人。深度对接属地、产业需求,构建“入园建院、课岗融合”产业学院育人模式,牵头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学院职教联盟,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广东省高职院校零的突破,获全国校企合作“双百”典型案例,全国综合治理典型案例,得到了国家省市、媒体等多方关注好评。
学校大力实施创新强校工程,推进“政校行企”协同创新,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现代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了设备先进、特色鲜明的校内外实践基地300余个,省级以上基地21个。近三年参加技能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400余项。
学校努力创建省内知名、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水平高职院校,不断提升办学质量,打造特色品牌专业,得到社会广泛认同。招生就业连续多年保持两旺,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超过98%,企业满意度超过95%,中小企业就业学生占75%,为培养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院有普通高考招生、学考招生、自主招生、中高职贯通三二分段招生等四种招生类型,其中普高录取批次为第三批专科,面向理科、文科、美术类、音乐类、3 证书招生,欢迎广大高中、中职应往届毕业生踊跃报读!
招生咨询电话:(020)84560708、84560798、84567663
咨询qq:1963854464
qq群:202167065、247871628、367455017
学院网址:http://www.gzkmu.edu.cn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香港城市大学
关注
学校介绍
一所致力提供专业教育及从事应用研究的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简称“城大”)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资助的八所大专院校之一,是一所年轻向上、富于进取的国际化多科性大学。大学恪守「敬业乐群」之校训,致力提供专业教育及从事应用研究,每年为约25,000名学生提供超过180项不同层次及专业的优质本科及研究学位课程。建校至今,城大已建立了其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发展为尊重学术自由、重视学术成就、学术氛围浓厚的大学。大学现设有商学院、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院、科学及工程学院、创意媒体学院和法律学院
一所高度国际化的大学
城大拥有一支雄厚的、具有国际教育和教学背景的师资力量。在现有约1,100位分别来自25个国家的教师中,当中包括1位菲尔兹奖及沃尔夫奖得主、8位世界级院士、58位讲座教授、逾500名持有海外知名学府的博士学位、150名曾于海外的大学长期担任专职教研工作。
城大教学理念与方法国际化,教学语言为英语,实施研讨式教学,采用学分制。课程内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课程设计与时俱进,强调与国际社会及市场接轨,注重市场导向和就业前景。
城大全方位地拓展对外交流,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关系,迄今已与41个国家和地区约29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460多项合作交流项目。城大学生可以参加学生交换计划、暑期交流访问及实习。
一所属于香港、面向大中华的大学
东方之珠,气蕴风云;国际都会,身负日月。香港为城大发展提供环境和便利,城大为香港增添姿彩和实力。
“位于城市、用于城市、回馈城市”正好描述了我们城大的特色。如今,“城市”的围墙也在不断扩大。近年来,城大致力拓展与内地的教育与科研机构的深入合作关系,特别是结合香港和内地科研力量共同开发高新科技产业及提高两地高等教育素质,为中国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城大于2005年9月与深圳市政府签约,正式入驻国家大学科技园「香港院校产学研基地」,并成立城大深圳研究院,作为在内地发展应用研究、孕育产业项目和推动教学培训的据点;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联合高等研究中心(苏州)于2005年10月在苏州工业园区正式运作,两校联合培养硕士和博士生项目正在运作之中;
(3)城大于2008年获国家科技部批准,成立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香港首家在工程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4)城大于2005年获教育部列入国家第一批录取重点高校名单,按照内地重点高校招生的程序和办法招收内地优秀高中毕业生。四年来,分别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福建、广东、湖北、湖南、重庆、四川、天津、辽宁、广西、陕西、河南、海南、云南、贵州、江西、安徽、山西、吉林、河北和黑龙江25个省市录取了782名内地优秀高中毕业生。
一所为“城大人”开办的大学
为社会培养栋梁人才是城大办学的宗旨。在“全人发展”计划下,城大重视学生在德性、智能、体能、社群、美育、事业及情绪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并为年青学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了丰富、高雅、活泼、向上的校园文化。
城大校园精致,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齐备,资讯科技发达,学生课外文化体育活动设施一应俱全,是一个突显高科技优势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学府。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澳门科技大学
关注
学校介绍
澳门科技大学建校于2000年,发展迅速,已成为澳门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大学。根据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的2023年度世界大学排名,澳科大成功跻身全球250强之列1。大学致力为社会培养各类高质素人才,推行教研并重政策,注重办学特色,追求卓越,使学术发展不断踏上新台阶。2022年5月,大学成为了澳门第一所成功全面通过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局(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qaa)高等教育素质评鉴——院校认证(institutional accreditation)的高校。大学坐落澳门凼仔岛,校园占地面积约二十一万平方米,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学子求学及从事研究的理想之地。
1 《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2023年度“世界大学排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是一所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2000年开始面向浙江省招收本科生,2004年通过教育部专项检查和确认,2006年西迁杭州仓前办学,201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7年9月,整体东迁绍兴上虞办学。2019年通过浙江省独立学院规范设置省级验收。2022年9月学生规模突破万人。
一、办学设施完善
学院坐落于绍兴市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550亩,总建筑面积26.2万平方米。学院新校区一期由上虞方投资约13亿元建设完成,为“交钥匙工程”,新校舍二期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总投资1.8亿元人民币,2022年9月投入使用,为学院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奠定坚实基础。
校区内的主要单体建筑有图书馆、训练馆、田径场、学生活动中心楼、报告厅、行政楼、教学楼、实验楼、科学楼、艺术楼、钟楼、校史馆、公寓楼等。教学区设有117个多媒体教室,6个智慧教室,总座位数12417个;5个语音实验室,总座位数187个;17个通用机房,总座位数1106个;建有包括浙江省本科院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浙江省本科院校省级合格实验教学中心在内的10个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和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完善。学院用于体育教学、训练、师生活动的场馆有室内训练馆、标准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教室、武术教学房、体育舞蹈教室等运动场地及设施。学生公寓建有独立洗衣房、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独立的直饮水系统、智能化门卫管理系统和用电管理系统。学院与杭州湾新区派出所共建校园警校站。
图书馆舍建设面积1.9万平方米,共10层,设有图书、期刊、工具书、电子阅览室等各类阅览室10个,另设有信息共享空间、3d艺术空间、休闲书吧、研讨室等特色服务区。现有馆藏纸质图书110万册,中外文期刊588种,共享浙江理工大学图书馆的所有数字资源,可访问中外文数据库45个。
二、机构设置健全
学院现有内设机构有:办公室(发展规划部、国际交流合作部)、组织部(统战部、机关党总支)、宣传部(教师工作部)、纪检监察室(审计部)、学生工作部(招生与就业指导办公室、人民武装部、校友工作办公室)、教务部(教育教学发展中心)、科研部(校地合作办公室)、人事部、计划财务部、资产与实验室管理部(采购中心)、信息技术中心、公共事务管理部(保卫部)、后勤服务中心、工会(妇联)、团委等15个职能部门,设有纺织服装学院、信息与控制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创业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人文与国际交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体育教研部(军训工作部)、继续教育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部),以及图书馆1个直属单位。
三、师资力量雄厚
学院现有教职工517余人,其中专任教师429人,辅导员47人。高级职称132人,博士学位16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占比86.87%。近年来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省高校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5人,浙江省优秀教师2人,浙江省优秀辅导员2人,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1人,绍兴市高级专家1人,绍兴“名士之乡”特支计划教育拔尖人才2人。获得省“教坛名师”、“教坛新秀”、“三育人先进个人”等厅局级及以上奖励共20余人次,3名教师荣获德国红点奖、国际if产品设计奖。
四、学科门类齐全
学院现有31个本科专业(方向),涵盖了理、工、艺、经、管、法、文等七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纺织、服装、艺术设计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本科专业总体布局与结构。其中,电子信息工程、工商管理、产品设计、动画、纺织工程为省一流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产品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为省新兴特色专业,艺术与设计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设计学两个学科成功获批省一流学科b类。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获批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点建设项目。近年来,学院主持国家级教学研究项目3项,国家双语示范课程1项,教育部教指委课程项目1项,省部级及以上教改项目40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项目10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8门,省精品课程2门,省重点教材建设项目5项,10部教材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0项、浙江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项目45项;拥有浙江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绍兴市高等教育产教融合示范基地1个;主持各级各类课题38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41项,厅局级项目97项;各类成果及获奖105项;出版著作或教材17部,获得授权专利133项,软件著作权53项。实现成果转化8项。
五、人才培养体系完整
学院面向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学生10700余人。学院以培养“基础实、能力强、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实施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个性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学分制;实施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4年,弹性学习期限为3至6年。在学院规定的学习期限内达到毕业学分和学位授予条件要求,颁发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设置创新创业模块,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设置实践教学、选修课和分层分类课程以及第二课堂学分。开展导师制优秀生培养工作,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修读辅修专业。学院培养毕业生3万余名。
六、各类竞赛硕果累累
学院每年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学科竞赛中获奖数均过百,2013年被评为“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工作先进集体”,2015年被列为“浙江省加强应用型建设试点本科院校”,浙江省大学生摄影竞赛、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浙江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获奖成绩多次在全省独立学院中名列前茅。挑战杯系列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29项,国家级1项;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成效显著,得到主流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艺术体育成绩斐然,院女子足球队、体育舞蹈队、乒乓球队、田径队、武术队等在省内外多项比赛中喜报频传。全院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提高,在全省本科院校中列中上水平。
七、党建引领校地融合扎实推进
自迁建上虞以来,校地双方始终坚持双向赋能、双向培养、双向合作、双向互动。学院紧密结合地方产业需要,优化专业布局,新增应用化学、酒店管理、数字媒体艺术、行政管理专业4个专业,新增服饰品设计方向。拟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新专业。近五年累计立项校地社会服务类项目125项,研究经费突破1900万。与陈溪乡人民政府等50家属地单位合作共建了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上虞区在专业转型建设、人才引进、教职工待遇等方面给予学院大力支持。
2022年,学院入选省高校党建“四个融合”试点单位,党建引领校企地协同育人的治理创新和实践工作获得绍兴市德育成果一等奖,入选《中国教育报》 学校党建创新案例。学院党委与上虞区委召开高规格推进会,签订“虞理共进”党建引领校地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发布“虞理共进九联建”行动,推出共建项目82项,开展活动100余场,获省级媒体报道20余次。
学院正秉承“厚德致远,博学敦行”的校训,遵循“规范办学、提升质量、培育特色、塑造品牌”的办学思想,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练特色办学,深化内涵发展,推进改革创新,大力推进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建成具有一定省内影响力、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坐落在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厚重,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美誉的南京。学院创办于1953年,办学历史悠久,2001年6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独立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立德树人六十余载,成就江苏交通“黄埔军校”。学院占地921亩,建筑面积36.9万平方米,资产总值近11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8亿元,全日制在校生规模12600余人。
学院秉承“知行合一,明德致远”的校训,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05年以优秀等次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被确定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2010年牵头组建江苏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2021年该职教集团获批教育部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2012年成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院校、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院校,2016年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院校,2018年入选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近年来,学院连续保持江苏省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称号,并先后荣获江苏省政府高技能人才摇篮奖、省五一劳动奖状、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省体育特色高校等荣誉称号,多次入选“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全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50强”。学院办学主要核心指标和综合实力位居全省高职院校第一方阵。
68年的深厚积淀和创新探索,学院硕果累累:国内首个服务全国公路水运工程的基桩检测培训基地,交通运输部支持的国家级现代物流实训基地,华东地区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长安福特培训中心,全省公路、汽车行业从业人员职业培训、资格鉴定中心等。学院为江苏交通运输行业输送了8万多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了1000余名交通土建类企业总工程师、总经理,60%的全省公路交通建设项目经理和技术骨干、60%的全省交通运输系统财务干部、60%的全省汽车4s店高级管理人员均来自我校,为江苏打造交通建设品牌工程、交通服务品牌项目提供了重要支撑。
对接综合交通转型升级趋势,助推江苏交通率先发展。按照专业群结构逻辑性和对接产业吻合度的要求,重组建设交通土建、汽车服务、物流管理、轨道交通、智能交通、建筑工程等6个省高水平专业群,培育发展轨道交通类专业、新能源汽车、智能交通技术、地下与隧道工程等11个交通及紧缺专业。努力推动专业社会服务能力从“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向“提升产业、引领产业”转变。初步建成紧密对接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产业体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特色专业群布局为特征的大交通人才培养体系,专业设置与行业发展契合度提升至70%,成为全省唯一一所覆盖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高职院。学院拥有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示范性专业2个、国家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专业2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国家级骨干专业9个、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4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6个、省级品牌专业建设一期工程项目2个、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项目5个、省级示范重点建设专业5个,江苏省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建设项目1个,参与“1 x 证书”项目试点25个。汽车专业群、交通土建专业群、运输管理专业群办学实力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实施“4 0”“3 2”“3 3”等9个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打通江苏交通职业教育人才成长通道,建立横向联通、纵向贯通的江苏交通人才培养立交桥。先后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教学成果奖13项,其中一等奖7项。
产教融合校企共赢,引领交通职教创新发展。学院是江苏省交通运输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单位和江苏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组长单位。学院牵头组建江苏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江苏汽车职业教育联盟、南京交通高职教育联合体,形成“政校行企”集团化办学范式,引领带动全省交通运输职业教育共同发展。学院先后成立了“江苏交工学院”、“万宇学院”、“康众学院”等10余个校企联合学院,探索实践“双主体”和混合所有制办学,组建了“舍弗勒班”“宏信班”“江苏交工班”等20余个具有现代学徒制特色的企业订单班,辐射带动全省交通运输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南京交职院拥有省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集成平台1个,2个协同创新中心被列入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认定项目。建有“江苏省道路交通节能减排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新能源与无人驾驶汽车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省级和地方科技研发中心6个、“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所”“路桥工程新技术研究所”等7个研究所。2019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生培养工作站、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以及江苏省退役士兵教育培训基地等3个省级培训中心、苏宁培训中心等10个区域性行业培训中心。自2012年起每年承办汽车类专业国家级和省级职业技能竞赛,承担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汽车、公路水运类等职业资格考试,承办全国、全省公路水运高职路桥、汽车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等大型活动。近3年开展技术服务项目近1000项,年均培训30000余人次,年均技术服务产值近6000万元,居全省高职院前列。
综合办学实力雄厚,铸就交通人才培养高地。实训实习条件先进,建有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4个、省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3个,交通运输部重点支持的实训基地1个、省交通运输厅实训基地10个。2021年“绿色智慧交通建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获评教育部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单位。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1 个,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4个、优秀科技创新团队4个,国家“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3个。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市厅级以上教学名师18人。入选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2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333人才工程”、省“青蓝工程”、省交通“100人才工程”等人才工程45人,江苏省产业教授20人。拥有世界500强企业培训师67人,一级注册结构师、一级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注册设备工程师、试验检测工程师79人,90%专业教师具有交通重点工程建设或企业一线顶岗实践经历。兼职硕士生导师42人。建有523名企业技术骨干组成的兼职教师库。教学资源丰富,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精品课程19门、国家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部、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6部,省部级重点教材35部、开发建成学校优质核心课程150门。投入3000多万元建设“数字化校园”,推动“云班课”“云教材”等信息化教学改革,开发“云教材”25部,获国家级、省级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含信息化教学大赛)奖项近20项。
以生为本广育英才,保持招生就业进出两旺。学院新生投档线、报到率保持全省高职院校前列,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高出全省平均10个百分点,用人单位满意度超90%,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和就业期待吻合度高出全省平均10个百分点,毕业生就业月收入和就业竞争力指数处于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建立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体系,建有“天印大讲堂”“交院大舞台”等素质教育平台,实施“一院(系)一品”行业文化、“一人一艺”训练计划和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文化育人品牌,形成“三进三走”校园特色文化活动。创新实施“8s”素质教育,推进“理想引航、职涯起航、价值导航、标杆领航、解困助航、关爱护航、数字云航、朋辈共航、科创远航”九大育人工程,实现“100%师生参与、贯穿学生在校千日、满足万名学生人人有效发展”的育人素质教育目标。建立“赛教融合”培养机制,构建“基本技能—核心技能—综合技能”能力递进的实践训练体系。学生参加全国性职业技能竞赛、学科竞赛获奖年均近100项,获奖级别、数量、含金量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2020年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和学科竞赛中,获一等奖12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10项。
坚持开放合作发展,拓展国际化办学新空间。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和交通大型企业“走出去”战略,与中江国际、省交工集团、苏交科集团等开展深度国际合作,选派师生参与中国阿联酋“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园区建设,以及赞比亚、安蓬等10余个海外项目工程。联合东南大学申报获批教育部、交通部“中非友谊”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项目,每年培养30名非洲地区交通运输行业的从业者。坚持深化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院校合作,新增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工业大学、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等4所友好院校。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新模式、新路径,新增英国考文垂大学“3 1 1”升本升硕、马来西亚马拉工业大学“3 2”升本项目、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创新理工学院汉语培训项目等联合培养、交换生和短期游学项目4个。与英国考文垂大学、马来西亚吉隆坡大学、韩国清州大学、中国澳门科技大学师生开展了多项实质性合作与交流活动,2021年44名学生、5名教师赴境外学习交流。系统推进专业课程体系与国际标准接轨,汽车工程学院建成6个专业国际标准化体系,学院入选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经世国际学院”首批学校,在泰国兰纳皇家理工大学举办“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经世学堂项目,开展境外本科层次留学生培养。 12个专业人才培养标准、54门专业课程标准、2门实训课程标准通过德国工商大会、舍弗勒公司、英国考文垂大学、马来西亚马拉工业大学认证。学院被表彰为“国际货代培考‘双证’工作先进单位”。海外本科直通车项目团队连续第6年获省级优秀教学奖。加强境外留学生招生工作,新增中亚地区留学生生源基地1个,在校全日制国际留学生82人。面向留学生开放特色专业,找准留学生培养定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由昌平区人民政府举办,市教委主管、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学院于1984年成立,前身为北方交通大学昌平分校,1999年更名为北方交通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1月,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独立设置为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同时开展继续教育、技能培训与鉴定等教育服务。
学院占地面积约1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设有路桥系、轨道交通系、汽车系、管理系和基础部五个教学系(部),开设普通高职专业27个,形成数字城市建设与管理类、轨道交通类、数字艺术类、汽车计算机类、城市服务类5大专业群,其中,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获批北京市特色高水平骨干专业群。2019年学院成为教育部首批“1 x”证书项目试点院校,并获得教育部第一批“1 x”证书。
学院大力支持实践教学设备现代化建设,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拓展就业竞争力,强化专业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坚持教育与专业证书培训有机结合的“双证书”培养方式,提高了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现建有专业群实习实训中心11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专项实训中心3个,地方财政支持专项实训中心2个;就业创业中心1个,实训室49个;拥有2个北京特色高水平实训基地和1个北京市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校外产学合作企业实习基地52个。
学院目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38.1%,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88.89%,具有一线生产实践经验的双师素质专业课教师占80.85%,拥有北京市教学名师1名、北京市职教名师1名、北京市专业带头人1名、北京市优秀教师3名、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6名、北京市青年英才培养计划3人,市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
学院坚持“立足昌平,面向北京,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交通行业”的办学定位,为首都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院不断加大校企合作,先后与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润置地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阿里巴巴国际站等27个企业的深度合作。几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重点专业就业率达到100%,实现了学院、学生、企业和社会的多方共赢。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湖北美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湖北美术学院作为我国中部地区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府,学校自创办之日起已有百年办学历史。学校前身是由蒋兰圃、唐义精、徐子珩等创办于1920年的武昌美术学校。1923年,增设专门部本科,改校名为武昌美术专门学校。1930年,增设音乐学科,更名为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简称“武昌艺专”)。1938年学校毁于日军轰炸后举校西迁,几经辗转宜都古老背、四川江津圣泉寺,择址四川江津德感坝五十三梯坚持办学。1945年抗战胜利后复员回汉。1949年武昌艺专由中原大学接办,此后历经多次变迁,绵延承续直至1958年的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1985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同意,报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独立组建湖北美术学院。
蔡元培先生曾为学校题词“推行美育”。学校办学期间一大批知名艺术家、教育家先后在校任教。作为中国近现代最早开办的艺术专门院校之一,我校是中国近、现代高等美术教育的重要发源地,百年办学之路,铸就了“兼收并蓄”的学术精神和“兼容互动”的教学理念,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崇德、笃学、敏行、致美”服务社会的优秀人才,为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学校有藏龙岛和昙华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44万余平方米,其中昙华林校区近6万平方米,藏龙岛校区38万余平方米,现有在职教职工700余人,各学历层次在校生8000余人。目前学校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9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1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3人,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科学奖、楚天园丁奖获得者各1人,“湖北产业教授”3人,特聘教授21人、客座(兼职)教授及高层次专门讲学人选270余人。
学校有15个本科教学单位,29个本科专业,36个专业方向,涵盖美术学类、设计学类、艺术学理论类、戏剧与影视学类、教育学类、工商管理类、机械类和建筑学类8个专业类,形成了以艺术学学科门类专业为主,工学、管理学、教育学学科门类专业相互支撑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我校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成为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的院校之一,2005年成为国家首批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授权点。2010年起,学校与武汉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21年获批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艺术、文物与博物馆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近年来获省级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个,拥有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3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4个。2018年,我校被省政府列入“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美术学被列为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学校本科教学现建有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1门,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6个,省级教学团队9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改革试点项目”1个,中央部委属高校与地方高校支持合作计划项目1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1个,“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3项。历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共获国赛银奖1项,铜奖3项,入选奖1项,并获批设立“武汉大学生创业学院”。“学校五十三梯”漫评团队获“2021年湖北省十佳基层网评阵地”称号,《画说马克思》项目入选教育部2023年度“高校原创文化精品”。学校本科教学实行1年通识艺术基础教育、3年不同专业(方向)教育的“1 3”视觉艺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获批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设立“致美拔尖创新人才培育提升计划”,实行“视觉艺术基础通识教育平台 跨学科(专业)教育平台 学科大类教育平台 专业方向教育平台”的培养模式。
学校现有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3个,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1个,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2个;近五年来,学校获批各类纵向科研项目近50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近40项;各类创作、设计获奖共计1000余项。在已举办过的三届“中国美术奖”评选中,我校教师作品均获最高奖项,包括创作奖(全国美展)金奖2项,理论评论奖1项。179人次获湖北省美术人才培养工程专项资助;120余件作品获全省美术创作重点项目扶持工程资助。
学校与欧洲、北美洲和亚洲十多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27所院校签署合作协议,开展教师讲学、中青年教师访学、艺术家驻留、交换留学、短期游学、工作坊教学、国际展览等活动。经教育部批准,自2013年起,学校与韩国韩瑞大学合作举办动画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学校每年举办、承办国际、国内大型会议和专业展、名家作品展、师生作品展等30余项。近年来,“名师丹青——“湖北三老”作品展”“学院的视野·2012年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精品展”“驱遣云烟到笔端——近代美术教育先驱贺良朴诞辰160周年特展”“极目楚天——湖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专题美术作品研究展”等9项馆藏展连续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项目,“大江·观澜——第二届昙华林国际版画邀请展”“‘东 西’国际设计周暨‘东 西’十周年特别展”“心智地图的异像——马库斯·吕佩尔茨在中国”和“俯仰天地——周韶华”双个展、“千年织锦 五彩经纬——土家织锦艺术展”等四项国际国内展览先后荣获全国美术馆优秀展览项目或提名;“寻找武汉记忆 保护城市文化遗产”公共教育项目获全国美术馆优秀公共教育项目;“女红——从传统民间布艺到当代软雕塑艺术研究展”入选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初评)。此外,在学校办学一百周年华诞,2020年学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世纪美育——湖北美术学院办学100周年艺术文献作品展”,在湖北美术学院昙华林艺术区美术馆举办了“美在湖北——中国美术馆藏湖北艺术家作品展”,两项展览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学校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推动湖北和武汉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积极强化与各级地方政府的合作,在扩大合作领域、丰富合作项目、深化合作内涵、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实践。学校先后承接中国驻乍得大使馆艺术品工程项目、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武汉体育中心主场馆多项大型创作项目、湖北武汉、江西南昌、浙江温州轨道交通公共艺术品项目、武汉园林博览会、北京大兴机场艺术墙等一大批艺术设计项目,获得多个相关领域重大奖项。学校连续六年获武汉地铁建设立功单位和先进单位称号,文化发展公司被授予五一劳动奖状。昙华林艺术区被授予“湖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是文旅部、教育部、人社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计划”培训基地,常年开设湖北省、河南省多项美术教师专业培训、综合类高级研修班等项目,2019年承办“非洲青年设计师培训计划”项目培训。学校作为中国武汉工程设计联盟、武汉设计之都促进中心副理事长单位,积极参与武汉市文化艺术建设,为武汉成功申报和建设设计之都贡献着智力与艺术支持。2015年至今,学校连续被授予“湖北省文明单位(校园)” 荣誉称号。
学校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和武汉unesco设计之都的未来畅想,砥砺奋进,阔步前行,在文化艺术中传承,在育人革新中发展。学校在“兼收并蓄”的学术精神、“兼容互动”的教学理念的引领下,对标高等艺术教育“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要求,全面深化高等艺术教育改革,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着力推进多元视觉人才培养模式体系改革,为建成“特色鲜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一流高等美术院校”而努力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行政主管部门为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主管部门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学校于1985年成立,2006年改制更名为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其前身是北京市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和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2010年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院校,2014年通过教育部组织的国家骨干校建设验收并获得“优秀”,2015年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获批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第二主持单位,2019年入选国家双高校、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入选第一批北京市特色高水平骨干专业,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成为国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主持单位。2020年学校牵头组建的北京人力资源服务职教集团获批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承接教育部提质培优项目。
学校拥有南北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68亩,设有劳动经济管理学院、民生福祉学院、城市安全学院、基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开设普通高职专业近20个。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保持在99%以上,重点专业就业率100%,专业对口就业率达94.47%,被北京市评为“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就业中心”。学校开展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学生接受两年北京市十一学校的优质高中教育后,再进行三年职业教育,前往北京工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等高校就读本科,同时学生可选择前往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台湾树德科技大学等多所继续深造,并且可以为学生推荐到欧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知名大学深造。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