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是2005年3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广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今年9月被确定为广东省域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09年5月,广州市政府批准学校加挂“广州社区学院”牌子。...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20-86375471,020-86375473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学校排名
153名
校友会高职ⅱ类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举办,隶属于江苏省教育厅的国有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地处上方山北麓、石湖之滨,是一所实力突出、特色鲜明的“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
学校办学始于1961年成立的苏州商业学校和1984年创建的苏州丝绸工业学校,2003年,两校合并成立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占地面积820亩,固定资产总值10.87亿元,建筑面积近27万平方米,设置电子商务与物流学院、纺织服装与艺术传媒学院、会计与国贸学院等8个二级教学单位,现有在校生11200余人。
学校遵循“人民性、地方性、职业性、智慧性”发展理念,立足“聚焦智慧企业,聚力智慧服务,成就智慧人生”发展定位,奋力推进“强基础、上高原、占高峰”发展战略,各项办学指标和综合实力持续提升。2023年,学校荣登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院校60强、资源建设优势院校60强、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100强、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100强全部四个榜单;在人民网发布的“gdi高职高专排行榜(2023)”排名跃升至72名,连续四年持续攀升; 2019-2022年,学校连续四年荣获江苏省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第一等次。
学校坚持专业随动产业,建有电子商务、纺织品检验与贸易、大数据与会计等8大专业群、43个专业。拥有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一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项,国家级课程11门,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规划教材43部,央财支持建设专业2个;省优秀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6个,省级课程22门,省级教材22部,省级教学资源库1项,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项目1个;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
学校坚持忠诚教育事业的队伍建设,实施“百名博士”“百名技师”引才计划,推进“成大”名师工程,完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571人,专任教师477名,博士86人,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教师占比84.49%,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3.12%。拥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新一届全国行指委委员3人;拥有省优秀教学团队9个,省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13人,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3人,省教学名师4人;获教学能力大赛国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项。
学校坚持校企合作根本路径,与地区智慧龙头企业深度合作,落实校企“双元”育人。牵头的江苏电子商务职业教育集团获得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立项培育。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3个,省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集成平台1个,省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2个,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省级二星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1个,省级实训基地7个,地市级以上科技平台12个。
学校坚持学生中心根本情怀,致力素养本位的个性化人才培养,使每一名学子拥有适合的教育。学生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金奖7项、银奖3项、铜奖2项,省赛一等奖17项;获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赛一等奖7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获“挑战杯”竞赛国赛一等奖2项、省赛一等奖10项;获毕业设计(论文)省级一等奖13项、团队优秀17项;全国“最美大学生”1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3人;2023年学生“专转本”录取人数占毕业生人数的25.91%,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96.54%以上。
学校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全面深入实施“551”发展规划,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把学校早日建设成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贡献职业教育的中国方案而努力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注
学校介绍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有东盟校区、青秀校区和平果校区三个校区,占地总面积1800余亩,总建筑面积约47万平方米,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16699人,成人教育学生1126人。学校八十余载深耕学前教育,已发展成为服务广西“幼有所育”的排头兵、广西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领跑者和广西幼儿园园长的“摇篮”,为国家尤其是广西培养了10多万名幼教人才,被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先生誉为“民族地区稚慧幼儿教师培养的领跑者”。学校坚持“拥抱小小孩,国家才有大未来”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进“双高”建设和内涵建设,努力实现建设全国领先、特色鲜明的幼儿师范本科院校的目标。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学校前身是1938年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张雪门创办的北平香山慈幼院桂林分院广西幼稚师范学校,开创了广西全日制幼儿师范教育的先河。此后,学校几度迁址,数易校名,2009年升格为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坚定“幼”“师”办学本色,围绕“一小一老一特”领域,形成了以学前教育专业为引领、师范教育专业为重点、非师范教育专业为拓展的特色专业结构布局。现有学前教育学院、托育服务与康养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和35个专业(方向),其中学前教育专业为国家骨干专业,学前教育、小学教育、音乐表演三个专业群获广西新一轮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立项。建有广西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广西幼儿教师培训中心、广西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挂靠学校。创办了国内首家集产、学、研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特殊儿童关爱服务中心。获批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自治区国家通用手语和盲文推广中心、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等。学校多年来领跑广西职前职后一体化幼教、特教师资培养培训,在广西乃至全国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学校师资素质优良。学校现有教职工722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53人,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400多人。1个团队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团队入选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人入选广西高校卓越学者;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次,1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人获广西教学名师称号,1人获广西特级教师称号。教师教研科研成果显著,2009年以来,获市厅级以上教研科研项目542项(省部级及以上70项);省部级教研科研成果奖39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1项和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等一批国家级标志性成果。
学校人才培养成果丰硕。学校近年来多次获得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突出单位。2009年以来,学生在技能比赛中荣获国家层面三等奖以上奖项683项,自治区级三等奖以上奖项1435项(一等奖382项),其中,在2023年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学校“桂有善育,后顾无忧”团队荣获特等奖,是本届“大挑”广西团队主赛道唯一特等奖,更是“大挑”赛事以来广西唯一主赛道特等奖,创广西“大挑”主赛道历史最好成绩。此外还获得第十八届“群星奖”、全国民族地区职业院校艺术教育展演金奖、铜奖各1项。2个歌舞节目登上中央电视台1号演播大厅。
学校社会服务优质。积极服务国家“幼有所育、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等战略部署,构建四级示范培训体系,依托9个省部级职业培训基地优势承办“国培”“区培”等,影响扩大到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年均完成职业培训3.13万人次。培训成果获得教育部优秀国培案例1个、自治区优秀国培案例8个,培训考核连年获优秀等级。深入实施“学前教育帮扶工程”,帮助54个贫困县实现“县县有示范”目标,并重点帮扶百坭村“文秀幼儿园”建设,全力服务乡村振兴。在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领域体现专业引领,为自治区“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等提供决策咨询报告,并承办广西幼儿园教师技能大赛、自治区幼儿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残疾人青少年就业创业大赛等一批行业重大活动。学前教育发展与服务中心对外合作办园9所,已开园6所,至今累计为社会提供优质学前教育学位2320个。
学校社会声誉良好。在2023软科中国高职院校排名中,我校位居师范类第一名。学校成功入选广西新一轮“双高”校建设单位、全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学校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技术支撑单位、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建设单位、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全国职业院校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校园文化先进单位、国家级幼儿教师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培训机构、国家第二批“1 x证书”试点院校、优质省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自治区示范性教师教育基地、广西学前教育教学法基地、广西学前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单位、广西职业教育表演艺术专业发展与研究基地、广西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群发展研究基地、广西第二批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学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是2002年6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省部共建”高校(国家民委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国家“双高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院校、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院校。
学院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学生16466人(含高职扩招生源),教职工942人,专任教师827人,高级职称394人(其中二级教授3人,三级教授10人),博士21人,在读博士37人,硕士406人,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人、国家级技能大师1人、省级技能大师5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辽宁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辽宁职业学院是一所致力于服务区域性现代三次产业的省属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辽宁省“兴辽卓越”高职院校、“兴辽卓越”高职专业群建设单位,始建于1956年,时名辽宁省蚕业学校,1980年更名为辽宁省铁岭农业学校,2003年独立晋升为铁岭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铁岭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与辽宁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实行教育资源整合,2006年更为现名。
一、办学条件
学校位于铁岭市,共有1个校区,占地面积3678亩,校舍建筑面积16.44万平方米,学校现有校内实训室137个、实训基地28个,校外实训基地140个,省级生产(经营)实训基地2个,是中国大学生高尔夫球国家集训队训练基地、国家汽车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辽宁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省中高职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培训基地、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基地等。
二、师资情况
学校现有教职工532人,其中,专任教师303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15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161人,“双师型”教师占比82%。现有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农业职业院校教学名师6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院校优秀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名师6人、职业教育教学名师2人、优秀教师2人、专业带头人5人、骨干教师2人、最美教师1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
三、人才培养
学校现有全日制高职专科在校生8336人,开设专业43个,其中,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园艺技术专业群为辽宁省高水平特色专业群;省级“兴辽卓越”高职专业群5个、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范专业10个、专业数字化升级改造示范专业2个、现代学徒制示范专业5个。近五年,获得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1门,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1项、1 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2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8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8门、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培育项目1项;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荣获省级及以上荣誉300项,毕业生年均就业率96.28%,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6.67%。
四、社会服务
近五年,全校获批专利333个,服务企业横向课题20项,育成作物品种20项,开展职业院校教师、高素质农民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等培训23451人次,开展车工、农产品食品检验员等职业技能鉴定5377人次;承办中国大学生高尔夫球锦标赛、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省青少年单板滑雪平行项目锦标赛等重要赛事活动14次,提供裁判员和志愿者服务2148人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项目95项、定点帮扶贫困村1个。
五、办学特色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产教融合为主线,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及产业发展需求,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努力走出一条以服务谋发展、以服务提质量、以服务求支持的特色化、高质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协同发展之路。
——构建“五育并举”新模式,融合育人成效显著。坚持“以德为先、以智为本、以体为重、以美为贵、以劳为基”的育人理念,完善“全专业推进、全课程融入、全过程贯穿、全方位保障”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深化“多方联动、精准推动、产教互动、创业带动”的就业创业工作体系。成立美育中心,加强美育课程建设,实现“美育化德”和“以德润美”的双向统一。强化劳动教育,实施校园美化、绿化、净化工程,开展“三产三阶段递进式”劳动教育实践,打造“辽职特色”校园文化。近五年,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荣获省级及以上奖励300项。
——积极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深化产教融合社会服务取得实效。以提升关键能力为基础,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与华为、京东等企业深度合作,共建冰雪产业学院、京东产教融合学院、华为ict学院、休闲运动产教融合学院、派美特宠物科技学院、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学院等6个涵盖专业教学、技能培训、实习就业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功能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学院。2021年,冰雪产业学院、京东产教融合学院被确定为辽宁省职业教育兴辽产业学院。2022年,辽阳弓长岭温泉滑雪场——辽宁职业学院冰雪产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被确定为辽宁省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牵头成立辽西北职教联盟,探索实体化运作,2021年6月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第二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近五年,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6955人。
——紧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一核两翼”专业群建设效果突出。紧密围绕服务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和乡村振兴等战略任务,主动对接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链,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增强服务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支撑能力,积极打造以现代农业技术类专业群为核心,以现代装配制造加工技术类专业群和现代信息与服务技术类专业群为两翼的“一核两翼”专业群。2021年5月被农业农村部和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原:上海新侨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93年,是市首批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民办非营利高职院校之一(1999年),市首批依法自主招生的高校之一(2005年)。2014年7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复更改为现名。现由上海海外联谊会、上海市海外交流协会、上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中国民主建国会上海市委员会等统战系统的社会团体及民主党派共同举办。
学校现有嘉定、青浦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330余亩;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基础学院、大唐信息技术学院、教育学院、pich现代服务学院、珠宝与艺术设计学院、商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等8个学院、1个马耳他国际学院;2023年招生专业27个,现有中高贯通专业19个,高本贯通专业1个,高职专业26个,其中国家骨干建设专业4个,市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高水平专业1个、一流专业2个、产教融合型专业1个。现有在校生7462余名,教职工445人,专任教师395人,专任教师中硕士占比49%,博士占比1%,其中高级职称占比19%,中级职称占比37%,双师素质教师占比63%;拥有上海市级教学团队5个、上海市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4个、上海市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2个,上海市级高职院校工科类技术技艺创新平台及团队1个;上海市高等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1个、上海市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
学校被评为“2015-2016年度上海市十佳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并授予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2015—2016年度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文明单位”“2016—2017年度上海高校信息评议工作优秀单位”“2017年度高校治安安全示范点”“2017—2018年度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文明校园”“2020年度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综合考评优秀高校”“2021年度获上海市垃圾分类百佳学校”“2021年度上海高校征兵工作优异单位”;连续多年被评为“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2013年至2021年连续九年荣获“上海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在2022年上海高校分类评价工作中,学校在应用技能型高校中排名第9名,位居上海市民办高职第二名;在武书连2022中国1302所高职高专综合实力排行榜中,较前一年上升47位,上海市第7名。2022年度学校当选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党建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职业教育新商科国际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在中国教育在线“榜样力量·2022年度教育盛典”中荣获“2022年度上海市最受中学信赖高职院校”荣誉称号。
2023年,学校当选上海市学校国防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单位,被授予教育部职业教育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先进集体”称号,荣获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十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特别贡献奖”和“优秀组织奖”。
特色鲜明的办学思路,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内涵建设为抓手,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中心,持续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方针;形成“理想素养有境界,知识技能有特点,创新创业有实践,终身发展有潜力”的新型工商“四有”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断探索与实践;以“建设成若干专业成为市级重点、若干专业特色鲜明的面向企业、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上海市示范性特色民办高职院校”为目标;明确“稳定数量、提高质量、不求做大、但求做精”的办学定位;坚持公益办学,秉承“诚信办校、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学校主动对接上海市及嘉定区产业发展,科学制定专业发展战略和规划、优化专业布局,认真做好面向三大先导产业领域、急需紧缺领域和社会需求强的领域的招生结构规模动态调整,扩大对应的招生规模,压缩文化艺术类、财经商贸类、教育与体育类、旅游类等控制领域的专业点布控和招生指标,加强专业内涵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更加匹配。构建了以移动互联网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珠宝与艺术设计、现代服务、大数据与商务管理、学前教育等 7个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群,为国家和社会培养3万多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突出技能培养的鲜明特色。学校现有校内实训场所12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27个。含教育部认定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生产性实训基地”“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群‘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移动互联网产教研协同基地、上海市移动互联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上海市智能制造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汽车技术”“数控铣”“珠宝加工”“网络系统管理”“移动应用开发”和“餐厅服务”等6个集训基地为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海市集训基地。学校被认定为“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珠宝加工”“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区块链应用操作”和“家政服务(整理收纳)”等5个项目为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国赛精选项目上海市集训单位;“珠宝加工”“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家政服务(整理收纳)”等3个项目的上海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的z6尊龙平台的技术支持单位;“汽车电器维修工(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技术方向)、汽车整车装调工(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方向)、首饰设计师”等3个赛项的全国行业技能竞赛上海市集训单位,是上海市民办高校唯一一所集训基地;“汽车维修工”“育婴员”和“互联网营销师(直播销售员)”等三个项目的嘉定区第十八届职业技能大赛赛前训练单位,是上海市民办高校唯一一所集训基地。学校紧密结合区域、行业发展,不断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建设大唐信息技术产业学院、pich现代服务学院(产业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产业学院、珠宝产业学院,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大力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切实提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效性,积极争取承担市人社项目,开创我校职业培训新局面。2023年8月,学校和上海嘉捷通电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依托上海嘉定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外冈镇政府、上海市软件行业协会,成立了上海市十四个市域产教联合体之一的上海嘉定区产教联合体,建立了政府、园区、企业、学校共建共管的治理模式,构筑服务嘉定工业区“汽车智能化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芯片与信息技术”及“高端医疗器械”四大专业集群。将全面促进嘉定区2000家企业与院校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形成共商人才需求、共享优势资源、共研领先技术、共建学科专业、共管人才培养的“五共一体”协同育人机制。
教育教学成果斐然,各级各类竞赛成绩突出。学校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梳理每一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专业课程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动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频共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现拥有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2项、上海市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项、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1门、市级精品课程10门、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4门、校级精品课程41门;市级及国家级教育教学优秀奖13个。2023年,《学前儿童游戏》和《商务礼仪》分别获批国家级和上海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机械设计基础》(第4版)、《环境艺术制图autocad》(第二版)等4本教材入选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荣获上海职业教育重点教改项目1个(立项);《“联强聚优,辐射带动”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新能源汽车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等9个案例分别获得上海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一、二、三等奖;《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技术》等3项教学标准被确定为上海市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教学标准。学校在上海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珠宝加工(国赛)、家政服务(整理收纳)(国赛)、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国赛)等3个赛项比赛中12名师生获得金牌一项,银牌五项,铜牌五项;全国技能大赛中我校3个国赛集训基地培养选手获2铜3优胜奖,在2023年上海高校辅导员团队拓展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在上海市大中小学国防教育知识竞赛总决赛获得一等奖;在“2023年外语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交流活动”中获得全国一等奖;学校获批上海市首批职业教育现代产业学院立项,获批上海市高等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1项、技能大师工作室1项;在“首届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活动”中获三个二等奖;在2023年上海市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教学改革优秀案例评选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在上海市大学生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中获团体二等奖;在第六届全国职业院校跨境电商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2023年在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十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海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上海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国赛精选赛项中,学校获得69个一、二、三等奖。在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等其他各级各类大赛成绩优异,获奖122人次。
加强就业创业指导与宣传工作,确保较高的就业率和签约率。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和签约率一直保持在全市高校前列。2023届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8.47%,签约率 95.45%。学校大力推动全校师生专业创新的新思维,在实践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上下功夫,积极组织师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依托嘉定区就业促进中心、外冈镇人民政府支持及资源共享,已成功举办7届“创飞扬”创意创业集市,并募集善款25万余元,捐于云南楚雄扶贫基金会、嘉定区慈善基金会;“工商杯”创新创业大赛已举办11届,孵化落地项目40余个;在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过国赛铜奖2名,入围奖2名,上海市金奖6名,银奖9名,铜奖56名,优胜奖64名,并连续6年获优秀组织奖;第八届“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具有百余年办学历史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入选国家首批“双高计划”建设高水平专业群c档、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湖南省“双高计划”建设学校a档、湖南示范性高职学院和湖南省卓越高职学院。世界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曾任学院名誉院长。
学校前身始创于1903年的“湖南私立修业学堂”,由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周震麟为了“教育救国”而创。后受“实业报国”思潮影响,于1918年改办农业实业教育。民主革命先驱黄兴、教育家徐特立、开国领袖毛泽东等曾在学校任教,革命先烈毛泽覃、“国歌之父”田汉、国家领导人王首道等曾在学校求学,学校所倡导的“救国报国”、“习劳耐苦”、“泥脚腿子”等“修业”农职精神日久弥新,与“楚怡”工业职教精神一并,是湖湘职教的宝贵精神财富。
2001年5月,学校由原长沙农校和省机电工程学校合并升格为高职学院以来,始终坚持农职办学定位,助力乡村振兴,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现辖有东湖、马坡岭两个校区和一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超级杂交水稻生产示范与人才培养基地,占地面积1300多亩,设有植物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车辆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信息技术学院、人文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艺课教学部等8院1部,以及3个对外开展社会培训、国际交流、“双创”教育的继续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和创新创业学院,构建了对接湖南十大农业千亿重点产业、覆盖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的6大专业集群,开设以农业类专业为主体的各类专业45个,全日制在校生近1.6万人,非学历培训与全日制办学规模大体相当,是我省农职办学历史最长、专业门类最全和学生规模最大的高职院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1076人,其中正高45名、副高187名,“双师型”教师占90%以上。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6名、国内访问学者30人、芙蓉学者1人,徐特立教育奖1人。2011年以来,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4项,省科技进步奖14项,全国农业丰收奖7项,专利501项。
学校是中国现代农业装备职教集团、中国现代宠物职教联合体、中国宠物产 业职教集团、中国生猪产业职教产学研联盟、武陵山罗霄山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科教联盟、中国都市农业职教集团劳动教育专业委员会6个国字号和湖南现代农业职教集团、湖南现代农业职教教学指导委员会2个省字号办学集团(联盟、委员会)发起组建单位,湖南现代农业职教集团为全国首批示范性职教集团、湖南省楚怡示范性职教集团。
学校先后入选国家首批“双高计划”建设高水平专业群c档、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教育部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单位、全国第一批示范性职教集团培育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国家示范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全国教科研先进单位、全国十佳优秀农民创业培训基地、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团学改革示范单位。获省卓越高职学院、文明标兵校园和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湖南省楚怡高水平高职学校等省级荣誉资质。立项建设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样板支部1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1 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先后与东帝汶纳塔波纳职业学院、埃塞俄比亚最大的农业职业院校alage学院等签订协议,开展国际合作办学;与隆平高科、湖南省商务厅等合作,成功申报并连续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国家援助埃塞俄比亚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孟加拉国肉禽业生物安全政策与实践研修班等援外项目;与隆平高科共建境外杂交水稻技术推广中心、联合挂牌成立菲律宾杂交水稻协同创新中心,为“走出去”湘企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本土化技能人才提供有力支撑。《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湖南日报》等主流媒体广为报道学校办学特色优势。
学校与华为机器、富士康、中兴通讯、远大集团、隆平高科、新五丰、中联重科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层次校企合作关系,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均在95%以上。近年来,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就业现状满意度、教学满意度、学生工作满意度和生活服务满意度等指标,均高于全国“双高计划”平均水平。
学校扎根于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上,遵循“为时养器,器为时用”办学宗旨,励练“务本崇实,修德精业”校训,办学特色和示范作用日益凸现。当前,正在努力建设一流职院,朝着全国一流高职院校的目标稳步迈进!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兰州外语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兰州外语职业学院创建于1998年,是教育部批准、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普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建有和平、兰州新区两个校区。和平校区位于兰州市和平开发区,占地面积近300亩,建筑面积13.5万多平方米,在校学生11900余人,教职工400多人。
学院新校区坐落在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占地1350亩,规划建筑面积86万多平方米,新区校区主要以全日制高等职业学历教育本科层次为主体,辅以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新校区建成后,将成为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硬件一流、环境和谐优美的全日制职业大学。
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紧紧围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为己任,结合甘肃省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通过不断优化结构,专业特色日益凸显。学院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设有7个二级学院,现开设学前教育、小学英语教育、护理、药学、现代物流管理、大数据与会计、计算机应用技术、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空中乘务、应用英语、应用日语等51个专业(方向)。
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教育公益性原则,以“12345”专业建设技术路线为抓手,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以“人才培养方案升段晋级”、“课程建设升段晋级”为改革创新点,努力打造优秀教学团队、持续培育办学特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声誉持续提升。20多年来共培养各类专业人才4万多人,奋斗在甘肃乃至全国生产、管理、建设第一线,为经济社会发展奉献着青春和力量。
学院连续多年在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职业技能大赛等赛事中荣获40多个重要奖项。2009年6月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2年、2018年两年在甘肃省民政厅社会组织规范化评估中获得5a级称号;2015年12月,通过甘肃省教育厅专业抽查评估;2017年4月接受省教育厅对学院基本办学条件的全面核查,核查组对学院的基本办学条件给予充分肯定。2018年荣获甘肃省首届“文明校园”荣誉称号。2021年学院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高校共青团新媒体重点建设工作室”。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陇原建业人才的摇篮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省内唯一一所建筑类公办高等职业院校。
办学历史悠久。学院始建于1958年,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晏家坪三村200号,原隶属于甘肃省建筑工程总公司。2001年由原甘肃省建筑职工工程学院、甘肃省建筑工程学校、甘肃省建筑职工中等专业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成立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底学院整建制划转甘肃省建设厅管理,成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2009年移交甘肃省教育厅管理,2010年批准为“甘肃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3年底顺利通过教育部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和省示范校建设项目验收,现为“甘肃省示范性高职院校”。2017年荣获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018年学院入选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并成功入选“甘肃省13所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培育学校”行列。2020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入选省级“双高专业群”建设。
办学实力雄厚。学院以全日制职业高等教育为主,兼有成人高等教育、岗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等办学形式。学院现占地面积312亩,建有兰州和康乐两个校区,现有教职工479人、专任教师445人、省级“双师型”教师229人,教授及副教授117人、正高级工程师及高级工程师28人,全日制在校学生11000余人。学院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筑工程系、交通工程系、环境与市政工程系、建筑系、建筑经济管理系、测绘地理信息系、基础课部、信息中心9个教学部门。图书馆藏书44.85万余册,电子图书1705gb。省级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7个,省级各类教学创新团队4个,甘肃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非遗文化传承创新工作室7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建成国家级骨干专业5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4个,国家应用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省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双高”专业群1个、省级骨干专业6个,特色专业7个,省级示范院校重点专业5个,省优质校重点建设专业(群)8个,甘肃省高校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甘肃省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甘肃省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1个、甘肃省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3个;建成省级职业教育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2个,职业教育信息化提升建设项目3个。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建成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14个,校内实验室和仿真模拟实训室34个,其中校企合作大型实验室4个;建立了64个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成立了全国建筑业企业建造师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甘肃省建筑业企业农民工业余学校、甘肃省外派劳务培训中心、甘肃省建筑行业特种作业培训基地、甘肃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工人培训基地、甘肃省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无纸化考试考点等教育培训基地,兰州市直单位工勤技能线上培训试点单位,建成了甘肃建院教育培训实训平台,面向建设行业开展职业培训、特殊工种培训和技能鉴定等社会服务工作。
办学成果显著。学院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宗旨和“质量立校、全员育人、特色办学、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立足服务“四建、七业、三规”,聚焦新型建筑工业化、智能建造技术、智慧城市建设行业发展需求,坚持依托甘肃省教育厅,由学院牵头组建成立 “甘肃省建筑职教集团”和“甘肃省测绘地理信息职教集团”, 甘肃省测绘地理信息职教集团获批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近年来,学院屡获国家级和省级荣誉,共有2个机关党支部获评“样板党支部”、2个系部党总支获评“标杆院系”、1个系部获评“标杆院系培育对象”,4名教师获评“优秀党务工作者”,获批成立了3个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获评甘肃省“园丁奖”教师4人,陇原青年英才2人,国家级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1人,省级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1人、杰出教师奖3人,省级技术标兵3人、技术能手4人、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4人、甘肃省思想政治教育骨干教师3名;获得省厅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7项,建成国家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1门,省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26门,省级一流核心课程(线下)1门;入选“十四五”规划教材3本;近五年,教师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1项,甘肃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20项;近两年,学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五年来师生获得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8项、二等奖61项、三等奖92项、优胜奖15项。以“促进产教融合、加强社会服务,助力专业建设、服务人才培养”为科研工作目标,近三年学院立项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103项,其中重大科研项目14项。
建校60多年来,秉承“志高,笃学,有为,创新”校训,突出品牌建设,基于专业性,艺术性,融合性,数字化特征,以建筑文化为根,以有巣文化为魂,以工匠精神为行,立意精技筑梦,匠心致远,打造“精筑”校园文化品牌。几十年来为祖国建设事业培育输送了6万多名高素质、受欢迎的建筑人才,毕业生遍及全国,在甘肃省内形成了“哪里有建筑工地,哪里就有建院毕业生”的良好局面。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星海音乐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星海音乐学院前身是1957年10月创建的广州音乐学校;1958年9月设置为广州音乐专科学校;1966年1月与广东舞蹈学校合并为广东艺术专科学校;1970年10月与广州美术学院合并为广东人民艺术学院;1978年3月复名为广州音乐专科学校;198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设为广州音乐学院;1985年12月为纪念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更名为星海音乐学院。
学校现有广州大学城校区和沙河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86292平方米。学校设有20个教学院系部和1所附属中等音乐学校(附中),拥有教育部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省级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省级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形成了教学、创作、表演与研究四位一体的办学模式,附中、本科、研究生相衔接的办学层次。截至2024年3月,学校在校普通教育本科生5772人,研究生440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366人,附中学生819人。
学校全力建设一流学科专业,“音乐与舞蹈学”是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已招生的11个专业中,共有音乐表演、音乐学、录音艺术、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表演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艺术管理、艺术与科技、舞蹈编导、舞蹈学、表演(音乐剧)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音乐与舞蹈学”学科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得跨越式提升,进入全国一流行列;全国第一轮专业硕士水平评估排名艺术类院校前列。学校加强一流课程建设,2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课程入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8个项目被认定为省级课程思政项目。学校成为广东省新一轮博士点建设重点单位。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拥有一支结构较合理、素质优良、锐意创新的师资队伍。截至2024年3月,教职工719人(含附中),其中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14人,外籍教师21人。学校还聘请了叶小纲、诸大明、陆威、胡胜男等一批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担任特聘教授,引进了陈晓勇、王云鹏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018年以来,立项国家级科研项目36项、省级项目153项。在本学科领域重要期刊发表论文共879篇,其中被cssci 等权威期刊收录的论文170篇;获得专利7项。2019年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2020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近5年来,教师获得省(市)级以上其他奖励500多项。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深入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2017年以来,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战略,牵头成立“粤港澳大湾区音乐教育与艺术发展联盟”,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音乐季”“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艺术节”“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音乐展演”“音乐‘家’音乐季”“周文中国际音乐学术研讨会”“首届国际音乐文献翻译研讨会”“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2021赵宋光学术研讨会”等国际国内高端学术研讨会及艺术交流活动。邀请世界著名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名家前来讲学、举办音乐会和大师班,近几年,来访及受聘为荣誉教授、名誉教授、特聘教授的中外音乐家包括:马友友、阿什肯纳齐、芮内•弗莱明、王健、林昭亮、宁锋、郎朗、殷承宗、鲍蕙荞、储望华、刘诗昆、和慧、迪里贝尔、吴碧霞、戴玉强、廖昌永、沈洋、叶小纲、莫华伦等。学校派出演出团体到国(境)外交流访问演出。学校与欧美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41所知名艺术院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
学校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秉持质量兴校。始终以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为己任,遵循“求真、尚美、崇德、敬业”的校训,弘扬“星海精神”,培养了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德艺双馨高素质艺术专门人才。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三万三千余名艺术类人才。近五年来,学生在各类专业比赛中,获得省(市)级以上奖励2000余项,包括金钟奖、桃李杯、荷花奖、文华奖、多明戈国际声乐比赛奖、中国器乐电视大赛奖等;多次受文化部、中央电视台等邀请参加国家重大文艺演出活动,并受嘉奖。学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连续三年在全省高校排名前三。
学校历经60余载几代星海人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立足广东及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音乐舞蹈教育中心,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赞誉,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充分肯定。进入新时代,学校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十八大以来的历次全会精神,以“中国格局、世界眼光、岭南文脉”谋划和推进学校事业的改革发展,积极响应和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文化强省战略,坚持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和国际化发展,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培养一流音乐舞蹈人才、推出一流标志性成果,建设一流学科,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中国一流、世界知名、岭南特色的高水平音乐学院而努力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哈尔滨石油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哈尔滨石油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03年创办于大庆,前身为东北石油大学华瑞学院,2012年获教育部批准转设为哈尔滨石油学院。2020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坐落于国家级哈尔滨新区,占地总面积89.06万平方米,在校生万余人。设有石油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自动控制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与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数理教研部、体育教研部、工程训练部等13个教学部门。开设34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体,经、文、管、艺、教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其中“机械电子工程”学科被评为黑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石油工程专业被评为黑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校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秉持“承大庆精神立德,以铁人榜样树人”的校风,遵循“博学求实、励志创新”的校训,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文明誉校,管理强校”的办学理念。曾被授予“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全国最具影响力民办高校”、“黑龙江省高校系统文明校园”、“黑龙江省师德师风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校师资队伍力量雄厚。既有来自国内著名高校的专家学者,也有来自知名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和国外学习归来的青年才俊,更有一批由博士硕士构成的中青年教师队伍;既有二级教授、省级教学名师,也有国际国内各类科技大赛的冠军得主及指导教师。
学校教学基本设施齐备。配置有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构建了完备的基础和专业实验室,建立了先进的实训基地,并与大庆油田、胜利油田、浙江石化、黑龙江广播电视台等众多大型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实习就业基地。鼓励学生自主进行科学实验探索,开展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
学校注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读书节”“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为载体,为学生提供了兴趣激发与才华展示的舞台。
学校建立政校企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学院,创新人才培养,实施“3 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四年级学生全年在企业进行综合实习。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适应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国际化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已与多所国外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实施本硕直通车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全球招收汉语进修生,为广大中外学生提供广阔的国际化交流平台。
当前,学校立足新形势,抓住新机遇,紧扣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要求,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推进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