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于2000年8月组建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占地面积1883亩,校舍总面积69.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1亿元,全日制高职生1.8万余人。学院是国家骨干高职院...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710-3519666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特色(双一流/985/211等)
国家级骨干/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b档)
学校排名
4名
校友会高职ⅱ类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boda college of jilin normal university)坐落于松辽平原美丽的英雄城——吉林省四平市。
学校于1999年底开始筹建,2000年4月被吉林省教育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吉林师范大学的二级学院,当年秋季首批新生入学。2004年3月被教育部批准为独立学院。在不断探索的办学实践中,博达学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品牌优势。
理念先进。学校确立了“一切为了学生成才,为了一切学生成才”的办学宗旨;“服务社会、科学定位,立德树人、因材施教”的办学理念;“育人为中心、需求做导向、质量求生存、特色谋发展”的发展战略;“创建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特色鲜明、社会信誉高的一流独立学院”的办学目标和“博学致用、达人致远”的校训。
独立法人。实施本科层次学历教育,按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参加全国统一招生录取,学生学业期满成绩合格,颁发国家承认的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本科毕业证书,毕业生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环境优越。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66余万平方米,环境幽雅,各类教学设施齐全,教学仪器设备先进,具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新校区投资9亿元建设,分两期完成。目前综合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宿舍、食堂已投入使用,正在进行新校区二期工程建设。校园绿植丰富,花团锦簇,书声琅琅,欢声笑语。
师资雄厚。学校拥有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和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有来自英、美、俄、法、德、日、韩等10个国家的外籍教师和吉林师范大学优秀教师前来任教。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70%以上。
教学优秀。学校现设有本科专业39个,专科专业10个,涵盖了文学、理学、工学、教育、管理、法学、艺术学7大学科门类,形成了语言文学、教师教育、理工、管理、艺术传媒5大专业群。博达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强化教学管理,积极探索和建立新的培养模式。根据社会需要调整专业结构,优化课程体系,加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管理严格。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校领导班子年富力强,具有高瞻远瞩的开拓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各行政部门分工科学,权责明确,管理队伍素质高。学校遵循“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理念,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正面教育为主,严格学生管理,加强学风建设,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的能力。
社会影响广泛。建校以来,已经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思想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在校生成绩突出,知识运用能力强。毕业生就业范围广,遍及各地,学生考取研究生的比率在省内同类院校名列前茅。
学校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一致认可,先后被教育部国家语委评为“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连续2次被授予“吉林人民满意的金牌使者”称号;被授予“百姓口碑最佳单位”称号;荣获“全国学校规范化管理示范单位”称号;拥有“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训基地” 、“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在新的历史时期,博达学院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做为蓬勃发展的独立学院不断扩大对外交流,先后与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俄罗斯阿穆尔国立人文师范大学、俄罗斯东北联邦大学,日本广岛大学、日本冈山大学、日本京都信息大学、igl医疗福利专门学校,韩国世翰大学、韩国湖西大学、韩国顺天乡大学、韩国江原大学,韩国光州大学、台湾圣约翰科技大学、台湾南华大学、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德国慕尼黑应用语言大学等建立姊妹校关系。与加拿大北阿尔伯塔理工学院,韩国仁济大学,韩国韩基大学,法国普瓦捷大学、法国雷恩大学,日本长崎外国语大学,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日本东京国际朝日学院,泰国博仁大学、泰国格乐大学、马来西亚城市大学等建立交流关系。
我们将努力战胜各种挑战、紧握发展机遇,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坚定不移地朝着“建成特色鲜明的一流独立学院”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是上海市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也是上海市唯一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高职院校和上海市唯一入选国家“双高”建设计划的高职院校,由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建于1960年)与上海第二轻工业职工大学(建于1979年)于2003年联合组建。学院以工艺美术为办学底蕴和优势特色,60余年来培养了3万余名行业人才和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设计大师、工艺大师、艺术家及企业家。
学院是百所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中唯一一所艺术设计类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基地;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和育人成效50强;连续五年位列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上海第一名,连续三年位列全国艺体类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第一名;是上海市“一流高职”建设院校。2019年,学院成为上海市唯一一所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高职院校。2020年,学院联合华东师范大学获批教育部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培育基地,是上海市首所入选高职院校。
学院认真贯彻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精神,以建设特色型高等艺术院校为目标,致力于打造深植中华文化、独具海派风貌,拥有时代特征和世界视野一流的文化传承与创意人才教育高地。近年来,学院确立“工艺美术 ”战略,努力推进工艺美术与时尚生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相融合,设置了手工艺术学院、产品设计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数码艺术学院、wpp视觉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6个二级学院,涵盖工艺美术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公共艺术设计、产品艺术设计、广告艺术设计等27个专业,为艺术创作、产品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娱乐、文化传媒等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创意领域提供优秀人才和服务。学院成立工艺美术研究中心,着力非物文化遗产传承和生产性保护。
学院抓住上海“四大品牌”建设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契机,建立了“上海市数码艺术公共实训基地”、“上海市工艺美术公共实训基地”等,汇集“东方学者团队”、国际设计师、工艺美术大师、民间特艺大师等领衔的大师工作室,逐步形成以生产型实训工场和各类工作室为主体的办学形态。
学院不断探索与国际顶级企业合作办学新途径,建立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学院教育改革项目成果《对接国际顶级企业,创新办学机制培养高端艺术设计职业人才》破解了高职校企合作的瓶颈,获得获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学院学生多次在国际四大创意设计顶级赛事之一的d&ad大赛、德国汉堡国际动漫大赛、华人世界最具规模的广告类创意奖时报金犊奖评选、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等国际、国内高水平比赛中获奖。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关注
学校介绍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坐落于东亚文化之都、著名侨乡、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洛阳江畔,是一所全日制公办的国家示范性(骨干)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在8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凝炼了“精诚惠世”的校训精神,确立了“志诚业精、尚德崇医、技以载道、济世惠民”的办学理念,为社会培养、输送了5万多名大、中专实用型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才。
学校创建于1934年,初名惠世高级护校。几经更名于1986年改为泉州卫生学校。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8年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优秀等级;2009年被确定为福建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4年通过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验收,成为全国第三所、福建省唯一一所国家示范性(骨干)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2015年顺利通过高等职业院校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20年成为福建省示范性现代高等职业院校;2021年获批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a类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有洛江、南安、惠安、北门街等四个校区,占地面积954亩,建筑面积558554平方米。校内实训基地总面积82903.68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507万元,馆藏图书总量57.63万册。拥有7所附属医院(含直属1家)及分布在全省各地的教学实习医院、实习药企共209家。现有教职员工762人,专任教师508人,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209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28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1名,省级高校教学名师2名,省级职业教育名校长1名,省级职业教育名师1名,省级优秀教师2名。“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83.67%。
学校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社科公共部、基础医学部、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健康学院、口腔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图书馆、科技中心和信息中心等12个教学教辅院部、中心、馆。专业设置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康复治疗技术、针灸推拿、医学影像技术、护理、助产、药学、中药学、药品生产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品质量与安全、公共卫生管理、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预防医学、中医养生保健、老年保健与管理、健康管理等20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文理兼收,目前有全日制大专在校生8594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设置临床医学、中医学、护理、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公共卫生管理、医药营销、康复治疗技术、中药学等10个专科专业,与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联合举办护理学、药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中医学、中药学、康复治疗学9个专升本专业,在学函授学生1405人。
学校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目前拥有1个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2个教育部、财政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4个福建省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二元制办学项目。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1个全国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3个国家骨干专业(群),12个全国1 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1个省级产业融合示范专业点a类培育项目 ,3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6个省级高职精品专业,9个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13门省级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门省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个福建省“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2个中央财政支持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教育部认证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3个省财政支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省职业院校专业群实训基地a类培育项目。1个国家高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项目,1个福建省高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建设项目,1个福建省高职院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项目,1个泉州市公共实训基地。
目前,学校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高职医学院校,为实现应用型本科医学院校目标而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院校概况】
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原名安徽省合肥粮食学校,始建于1964年,现隶属于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安徽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2002年,更名为安徽经济技术学校,2004年,原安徽省粮食干部学校并入。2007年5月,省政府批准成立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主的安徽商贸工程技师学院。2012年3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由此步入了高等职业院校的行列。学院占地340余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6.9万平方米,目前完成建筑面积15万余平方米。
学院位于合肥市新站高新区,现有在校生8000余人,教职工近270人。其中专业技术岗位教授5名,副教授58名,中级职称88名,初级94名;辅助岗位副高以上职称4人,中级职称12人。拥有“双师型”教师资格77人。研究生学历占比达60%,形成了年龄结构优化、学历层次较高、专业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我院教师在各类教学比赛、全省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和思政课说课比赛均获得好的奖项。
【机构设置】
学院设党政办公室、组织人事处(纪检监察室)、教务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处)、财务处、总务处、保卫处等7个党政管理机构,及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设粮食工程系、食品生物系、机电工程系、信息技术系、工商管理系5个系和1个基础学科部,建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图书馆)、实验实训中心。
【学院荣誉】
随着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学院办学实力不断增强,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日益提高。学院系省直文明单位、安徽经济技术职教集团牵头单位。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省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省直机关文明校园”。
学院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管”的教学方针,强化以竞赛为引领的技能培养,大力培育“工匠精神”。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大赛,连续多年荣获全国性和省级多种奖项。近年来,在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安徽省大学生原创动漫大赛、安徽省学生体育联赛——大学生乒乓球比赛、第十四届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创业大赛、第九届“衡信杯”全国税务技能大赛等各级各类大赛中,粮院学子均斩获优异成绩。
【实验实训】
学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职业技能教育体系和实践性教学设施条件。建有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粮食工程、食品加工等实训中心共119个实验实训室(含机房)、3792个实训工位。并设有隶属于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职业技能鉴定所,能够满足各专业实训实习和技能鉴定的需要。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31万余册,电子图书50万余册,报刊百余种。
【专业建设与特色】
不断优化专业设置,现有经贸旅游、智能工程、粮食工程与质量安全、建筑施工管理、食品健康、电子信息等6大专业群、34个专业,建有粮食工程技术与管理、粮油储运与质量安全、工程造价、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大数据与会计、机电一体化技术、动漫制作技术、电子商务、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计算机网络技术共11个特色(重点)专业,大幅度提高了服务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其中粮食工程技术、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等涉粮特色(重点)专业,在安徽省高职院校中属独有,主要为粮食保管企业、粮油和食品加工企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2016年,学院成功承办第四届安徽省、第四届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荣获国赛优秀组织奖,选手获国赛学生组三金一铜的好成绩,并包揽省赛学生组全部奖项。2019年,粮院选手再次包揽第五届安徽省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学生组全部奖项。
【校企合作】
学院是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校企合作委员会副主任单位,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坚持立足行业、面向区域,大力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与武汉伟创聚赢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系统技术服务,与中储粮、中粮、益海嘉里、青松食品、京东方、奇瑞等近200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充分发挥由我院牵头组建的安徽经济技术职教集团作用,大力推进“校中企”“企中校”建设。与安徽省粮食集团共建“订单班”,与青松食品建立“冠名班”。
学院还与合肥工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南京财经大学等建立了校校合作关系。
【招生就业】
学院招生类别分为两年制、三年制高职和五年制高职三个层次。学校始终面向市场设置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近年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录取新生3700余名。
近年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的工作理念,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教育,认真做好毕业生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位于全省前列。
【校园文化】
学院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校园文化技术节等大型活动为载体,强化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专题活动,突出校园文化特色,强化教育效果,以学生社团活动为依托,丰富学生课余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形成了“厚德明理、精技砺能”的校训,“尚师、尚学、尚品、尚业”的校风。学院现有学科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29个。先后选送近20项文艺作品参加安徽省直机关大中院校展演、合肥市大学生艺术节等各类演出。30余项学生作品获国家、省“三创”比赛各类奖项。
科研兴校是学院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教师发表论文437篇,获得专利29项,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116项,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7项。教师参与编写教材79部,其中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14部。
【社会服务】
学院充分利用粮食行业的传统优势,与省内外数十家国有粮食仓储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建立了专业实践性教学基地,聘用行业精英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校企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开展职工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为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学院贯彻“立足粮食行业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宗旨,近年来,承担了以粮食行业特有工种为主的各类工种考前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通过率为90%。年均开展各层次培训600余人次。
学院重视发挥全国中小学爱粮节粮教育实践基地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作用,定期开展爱粮节粮教育宣传活动。
学院将持续推进“十四五”事业发展,内抓质量夯基础、外立形象树品牌,坚持内涵建设与规模发展并重,努力创建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成立于2000年1月,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确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是浙江省首批应用型建设试点本科院校。学院以近代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先生的名字命名,秉承先生“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以“进德修业”为院训,培养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应用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院地处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绍兴,坐落于市区镜湖科教园区,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校园占地1094.6亩。图书馆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拥有纸质图书103.72万册,拥有《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超星期刊数据库》等各类数据库50余个。
学院现有本科专业32个,其中,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十二五”省级新兴特色专业3个,“十三五”省级特色专业1个。现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市级重点创新团队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5个。设有语言文学分院、经济管理分院、建筑工程分院、信息与机电工程分院、医药与健康分院、纺织服装与艺术设计分院、马克思主义分院、梁柏台法学院、公共基础教育分院等9个分院,在校生8141人。学院拥有一支德才兼备、专兼职相结合、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其中,专任教师中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比62.89%,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6.39%。
学院积极对接市场需求,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围绕绍兴支柱、新兴产业,构建了10个“1 n”专业群,重点加强纺织服装创意设计专业群、建筑工程专业群、先进制造技术专业群以及工商管理专业群等4个特色优势专业集群建设。先后与浙江震元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南方测绘科技有限公司、绍兴市中小企业纺织促进会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成立“震元医药班”“南方测绘班”“泰隆银行英才班”等以企业名字命名的特色班。先后成立浙江省首家“腾讯云互联网学院”“哈工海渡机器人学院”“广联达数字建筑学院”“新道数智云财务学院”等4个产业学院。同时,学院分别与浙江图胜科技公司、绍兴市委宣传部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了“东盟经济研究院”“绍兴市文化产业研究院”等一批科研服务平台和新型智库。近年来,获批省级教学内涵建设项目184项,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4项,获授权专利517项。
学院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着力打造教育国际化特色。先后与德国、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境)外2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院积极搭建师生出国深造、交流学习平台,与日本武藏浦和日本语学院开展“名校升硕项目”合作,与韩国庆熙大学合作开展“3.5 2.5”mba项目,与英国多所高校签订了3 1本硕连读项目,与马来西亚砂劳越大学等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长短期学生交流、教师互访、博士层次师资培养等项目合作。
学院牢固树立“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工作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第一、第二与第三课堂的融合,关注学生所思、所忧、所盼,积极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环境条件,促进学生“成人、成长、成才”。近年来,获浙江省公共艺术教育各类奖项18项、绍兴市德育创新成果奖12项,两次荣获“卡尔·马克思杯”浙江省大学生理论知识竞赛一等奖。办学综合实力日益增强,2023年在全国397所独立学院和民办大学中排名第50位。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2%左右,学生考研上线人数及录取率大幅提升。大学生科技竞赛成绩保持全省独立学院前列,特别是在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等赛事上优势明显。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大学生创业园是绍兴市第一个率先通过验收的a类大学生创业园,被认定为第四批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元·创空间”先后被评为市级、省级“众创空间”;学院也是省内独立学院中唯一一所入选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培训示范班承办高校。
目前,学院正处于跨越式发展新阶段,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绍兴大地,加快高水平应用型内涵建设,致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朝着建设一所理工优势明显、多学科协调发展、区域知名的地方应用型大学目标稳步前行!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长江水长,太湖水广;学府宏开,桃李芬芳。
这里,先后涌现了全国劳动模范邓永久,全国行业劳动模范吴长美,中国著名西服工艺大师印柏林,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唐炜、胡继华、曹阳,江苏省十佳服装设计师向文君、卞嘉伟,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王亚平,青年雕塑家、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得主杨湛,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留青竹刻传承人徐枫······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融理工文艺多学科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地处经济发达、现代化企业密集、办学腹地广阔、人才需求旺盛的长三角地区,位于国家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实验区常州科教城内。
学校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依托纺织产业起步、顺应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2001年由国家级重点中专独立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2011年均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2021年学校成为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
教育理念先进,育人成效显著。学校坚持“进德、立业、敏学、笃行”为校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命,以“促进学生充分发展”为核心价值观,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以推动普职融通为关键,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设有创意设计学院、智能纺织与材料学院、服装与时尚设计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数字商贸学院、人文与健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部、通识教育部等教学单位。坚持纺织服装行业特色,服务产业链,设置了39个专业,构建以高端纺织为主体的“时尚设计类、数字创意类、智能织造类、数字商贸类、健康管理类”五大专业集群,形成高端产业引领、文化创意赋值、智能织造支撑、数字商贸服务、健康管理伴生的具有“科技、时尚、绿色”特征的专业集群发展新生态。拥有中央财政支持资助发展专业、省高水平专业群、省级重点专业群、省级品牌专业、省级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特色专业。获国家级、省部级(含全国行业协会)教学成果奖100余项,全国优秀教材、国家规划教材、江苏省规划教材、江苏省精品教材、江苏省重点教材50余部。主持或参与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制定5项、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10余项。现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1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30门,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学校是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参与院校之一。近年来,学生获国家级奖项及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共计30余项,教师获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国家级奖项及省级一等奖10余项。学生连续3年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连续4年获省最美职校标兵。
办学条件优越,师资力量优良。学校占地1051.8亩,建筑面积33.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9.01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22亿元。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000余人,教职工67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55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200余人,江苏省各类人才项目160余人,江苏省市产业教授40余人,国内、省内高级访问学者、高级访问工程师60余人。拥有省级优秀专业教学团队、江苏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江苏省职业教育高端特种功能纺织品设计“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同时培养了“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个人”“江苏省品牌专业儒雅领军者”“亚太地区竹工艺名匠”等一批在行业有影响力的优秀教师。拥有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等十大部委联合定向支持建设、区域内唯一的国家动画无纸化公共技术教育服务平台,国家级、省部级实训基地(含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省级产教融合集成平台,省级创新实训基地,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省级工程中心,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省技术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省级高等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省级开放性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学校还是中国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纺织服装产学研示范基地、首批国家新闻动漫传播示范平台实训基地。
深化产教融合,服务经济建设。学校积极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探索政校企行联动,产教深度融合、多方协同育人。牵头组建现代职业教育科教融汇共同体并成为理事长单位,牵头组建“全国职业院校美育联盟”“全国托育服务与管理职业教育集团”“新能源材料产教融合共同体”“江苏纺织服装产教联盟”。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数字创意设计、生态纺织技术研究、时尚服装设计研究、节能环保染料助剂开发、智能纺织装备研发、现代服务业开发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对外服务能力及市场竞争力,“服装技术与管理”培训享誉全国,形成了显著的对外辐射与示范的品牌效应。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教育部行指委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专项课题、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完成了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支持项目、江苏省教育厅教育教改研究重中之重课题、江苏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重大项目,市级及以上自科项目立项50余项。立项高端特种功能纺织品产业学院、高端纺织服装产业学院、牵头成立常州市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教融合共同体、现代职业教育科教融汇共同体、常州市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教联合体,创新性地开展了乱针绣数字化处理技术、三维人体动态数据动画制作技术、碳纤维复合材料产品设计开发等研究工作。“江苏服饰文化研究院”获批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苏省特种功能纺织材料工程研究中心”获江苏省发改委立项,“江苏省碳纤维先进材料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获江苏省高职院校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立项,“丰衣做实”纺织科技文化职业体验中心、常州民艺职业体验中心分别获批江苏省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学校还被中国工程学会评为学会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被中国检验检测学会评为学会科普基地。科研成果先后获中国纺织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国新产品三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苏省水利厅科技成果奖、江苏纺织技术创新奖、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等。
实施专创融合,构建双创体系。学校把专创融合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纳入系统课程体系,纳入教学模式改革,形成了基于以学业为基础,以职业为依托,以产业为纽带,以就业为保证,以创业为拓展的“五三三”创新创业体系,并全面系统推进,构建了教学—培训—竞赛—实践—研究“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教学体系、打造了创意—创新—创业“三创融合”的实践平台、建立了校企协同—校地协同—校校协同“三个协同”的育人机制。获“挑战杯”竞赛国家级、省级各奖项近30项,获江苏省“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各奖项近30项,多个创业项目先后荣获江苏省大学生创业优秀项目。学校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创业学子。
坚持开放办学,加快国际化发展。先后与意大利、英国、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等国家合作,现有国(境)外签约院校、企业和协会24家。学校成功加入了江苏德国高职教育联盟和“一带一路”国际艺术教育联盟,将德国、意大利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标准引进来,引入国际职业技能认证5项,建设了一系列传统文化国际化特色课程。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成立常纺丝路学院,服务走出去企业,输出“常纺标准”、课程和教材,创新推进产教融合。坚持“兼容并蓄,德学并进”的国际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常纺气质、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率先在全省高职院招收和培养学历留学生。连续两次获得“江苏省教育合作交流先进”学校荣誉称号,现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试点”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案例成功入选世界职业技术教育产教融合博览会展示材料经典案例和省质量年报。留学生先后荣获“外教社杯”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三菱电机杯”全国大学生电气与自动化大赛二等奖和江苏高校外国留学生创意作品展示活动十佳绘画作品奖等,教师获省留学生教学观摩比赛二等奖等省市级荣誉多项,学校获第四、第五届国际大学生新媒体节优秀组织奖和“我爱常州”2023外国留学生汉语演讲比赛优秀组织奖等。
办学成效显著,社会认可度高。先后获得教育部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单位,全国纺织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全国纺织/化工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纺织服装教育先进单位、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恰佩克奖“中国高校产教融合50强”,大学生kab创业教育示范基地、全国职业院校美育工作先进单位、2023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大学校园物业管理典型案例”、江苏省高等学校能源管理先进单位,江苏省首批“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江苏省首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省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国际服装节特别贡献奖、江苏省社会教育培训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教育信息化先进集体、江苏省高职院校后勤行业先进单位、首批“江苏省绿色学校(高校)”、常州市文明单位(标兵)、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状单位等众多荣誉称号。毕业生广受社会好评,学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8%以上,连续多年获评“江苏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督导a等高校”。
站在新时代追赶超越的历史起点上,面向“十四五”与2035年远景目标,学校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抢抓职业教育发展新机遇,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三全育人”为抓手,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提高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围绕创建“现代化、国际化、智慧型、创业型”的高水平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由长沙市人民政府主办、教学业务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坐落于湖南湘江新区。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前身是由谭嗣同夫人李闰等人于1902年创办的浏阳驻省师范学堂。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杨勇等同志都曾在我校就读,原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谭仲池是我校杰出校友。学校在校学生约11000人,教职工近600人,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57.57%。学校是教育部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学校、全国雷锋精神职业教育联盟理事长单位、全国高职高专党委书记论坛主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央财政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单位、中央财政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单位。学校设置有智能制造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信息工程与商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开设有智能控制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智能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跨境电子商务、大数据与会计、建筑工程技术、园林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管理、视觉传达设计、工程造价、特殊教育、学前教育、早期教育等28个专业。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认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特殊教育专业为骨干专业。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技术等8个专业入围教育部1 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新能源汽车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2个专业入选工信部首批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单位。现代装备制造与服务、智慧商务服务、特殊教育专业群被立项为湖南省一流特色专业群;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群、特殊教育专业群入围湖南省“楚怡”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单位a档。特殊教育团队立项第三批国家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建设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省级教学团队3个,“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库——雷锋精神传承与创新”等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2本教材入选“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近些年,学校高水平通过了教育部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有效”通过教学质量诊改省级复核。 学校坚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致力建设“园中校,校中厂”,推进“园企校、产学研”有机对接。牵头组建了长沙产业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并被立项为“楚怡”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国家关键领域信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与拓维信息、开鸿智谷共建新一代信息技术公共实训中心。与中联重工、三一集团、腾讯云计算(长沙)等200余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立120余个实训基地,校企共建“比亚迪标杆产业学院”“长沙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山河智能—工程机械现代产业学院”“长职远大住工产业学院”“欧马可产业学院”。工程机械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立项为“楚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学校是省内唯一举办高职层次特殊教育专业的学校,开设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工艺品设计与制作等3个残疾人高职教育专业。学校提出的“有限隔离,无限融合”的教育模式,得到了国内特殊教育界的广泛认同。学校累计培养特殊教育以及残疾人高职教育专业人才5000余人。学校是湖南省唯一的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中残联“特殊教育学校二期建设”项目单位。 学校依托地处雷锋故乡的独特优势,在全国教育界率先提出培养“雷锋式职业人”的育人理念,建立了“雷锋职业精神研究基地”,建成全国首个雷锋精神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发起成立全国雷锋精神职业教育联盟。《雷锋精神“四融四长四通”培养模式》获湖南省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雷锋式职业人培育工程”育人经验纳入湖南省为改革攻坚献策“金点子”。 学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党建与事业发展“一融双高”,立项全国样板支部、省级“标杆院系”、省级“样板支部”。近些年,学校办学水平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学生参加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综合成绩稳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十;2023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数据应用开发赛项一等奖1项、数字艺术设计赛项一等奖1项,获国赛组织优秀单位荣誉称号。学生综合就业率达90%以上,对口就业率超过70%,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1项。获评湖南省高职院校“育人成效20强”“教学资源20强”。获湖南省“文明校园”、湖南省“平安建设示范校”、湖南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湖南省“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新时代,新征程,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以人为本、以工为主、以质为重、特色发展、服务社会”的办学思路,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推动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长沙新篇章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努力建设理念先进、治理科学、质量一流、省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职院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悠悠旌城,崇德尚阳;勃勃警院,杏坛之光。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始建于1982年,属公办政法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四川省司法厅。
发展区位显要 服务功能拓展
学院位于成都半小时经济圈、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园林城市——四川省德阳市,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学院是全国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院校,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德阳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重点项目之“德阳职教服务区域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工程”牵头建设单位。同时,司法部藏汉双语培训基地、四川律师学院、四川省司法厅党委党校、四川省律师行业党校和德阳市干部培训高校基地也建在学院。此外,学院还分别依托行业和企业,建有四川司法职业教育基地(金盾学院)和四川安防职教联盟两个合作办学平台。
学院面向四川、重庆、西藏、福建、青海、贵州、河南、内蒙、陕西、甘肃、广西11个省(市、区)招生,常年在校生4500人左右。同时面向四川、西藏、青海、甘肃、贵州等省(区)司法行政系统,开展警衔晋升、实习律师、藏汉双语、司法行政工作业务、警务实战技能等培训,年均培训规模6000人次以上。
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教书育人使命,以“全省一流高职院校、全国一流司法警官院校”为总目标,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为抓手,不断丰富内涵建设,持续打造特色亮点,切实提升办学质量,加快建设四川司法行政系统的“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干警教育培训基地、理论和实务研究基地”,为全面依法治省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专业特色鲜明 师资力量雄厚
学院现有法学系、刑事司法系、侦查系、司法信息管理系、思政课教学部、警察体育训练部等教学机构,开设刑事执行、行政执行、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社区矫正、法律事务、司法警务、刑事侦查技术、安全防范技术、司法信息技术、司法信息安全等专业,其中刑事执行、行政执行、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刑事侦查技术、司法信息安全和司法警务六个专业属于司法行政警察类专业。拥有全国政法院校改革试点专业4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2个、省级质量工程建设专业和省级重点建设专业5个,同时省部级精品课程13门、院级优质课程30余门,并主持建设有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子项目4个。
学院拥有一支德才兼备、充满活力、结构合理、教育观念新、科研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教授、副教授职称以及博士、硕士学位教师百余人。学院建有“人才双向交流”、“访问学者”制度,长期聘请来自政法机关的实务骨干、办案能手、知名律师、资深法官、检察官和相关企业的技术专家、能工巧匠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
学院建有与各专业建设发展相适应的校内实验实训室47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77个,综合教学楼、实验实训楼、学术交流中心、警体馆、图书馆以及指挥中心、模拟监狱、模拟法庭、室内射击靶场、监所突发事件处置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安全防范系统生产性实训基地等一应俱全,为满足司法职业教育教学实验实训需求、强化学生实践实战能力、培养输送高素质应用型法治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育人目标明确 警字特色鲜明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院秉承“政治建校、警魂塑校、人才强校、质量兴校”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司法行政、面向政法系统、服务社会治理”的办学定位,践行“忠诚尚法、重能强警”的校训,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紧贴经济社会和政法事业发展实际需求,以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应用型法治人才为目标,全面推行“教学练战一体化”、“1 x证书”人才培养新模式,按照“行为规范化、生活制度化、内务标准化”的要求,对学生实行严格的警务化管理。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同时,还定期组织学生深入实战实务部门进行实践锻炼,以培养学生过硬的职业技能和优良的作风纪律。
近年来,学院学子先后获得全国司法职业院校法律实务技能大赛团体三等奖,全国高校军事课教学大赛女子团体一等奖、男子团体二等奖,四川省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大赛二等奖,全国司法警官院校首届散手比赛团体冠军,全国高职院校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女子团体季军,四川省高职高专大学生篮球赛女子冠军,四川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节舞蹈一等奖和合唱甲组一等奖、四川省教育厅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舞蹈甲组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等多项殊荣。学院被教育部评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荣获四川省“宪法法律进高校”十大典范高校,被共青团四川省委授予“五四红旗团委”的称号,被四川安协评为“社会公共安全特别贡献单位”、被中国教育在线评为“四川省十大中学信赖高职院校”。
就业质量优良 成长空间广阔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积极引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建立了完善的就业创业工作体系,多维度打造高质量就业通道。一方面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警察招录培养工作的意见》、《关于全省司法行政政法专项编制公务员实行省级统一招录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从2019年下半年起,四川省司法行政机关和监狱系统、戒毒系统面向我院司法行政警察类专业应届毕业生单独设置公务员(人民警察)招录计划,充分发挥了司法行政系统公务员(人民警察)就业主渠道的作用;另一方面学院积极开拓就业基地建设,与省内多家政法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就业合作关系,为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同时,为更好实现高职专科教育与本科教育的衔接和过渡,学院多措并举,积极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每年都有众多学子通过对口专业自学考试获得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四川警察学院等院校的本科文凭,毕业生还可以参加跨校“专升本”考试进入省内相关本科院校深造。
建校至今,学院已为西南地区政法系统及社会各界培养了数万名优秀人才,我院毕业生凭借其过硬的思想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较强的适应能力广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大批校友成长为政法系统的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被社会誉为“警官的摇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前身为辽宁水利职业学院和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两校均始建于1951年,建校时两校分别为东北水利专科学校和东北林业专科学校。2018年8月,两校合并,组建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办学73年以来,为辽宁及东北地区水利与林业等行业培养了16万余名应用技术人才。
合并升级后的学校高度契合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和辽宁及东北振兴产业布局专业人才需求,是辽宁省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辽宁省首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辽宁省首批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50强高校、中国职业院校智慧校园50强学校、国家百所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国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院校、辽宁省“双高”专业群建设院校、中国北方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全国文化育人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委员会主任单位、辽宁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辽宁省“兴辽卓越”院校a等建设单位、辽宁省劳动教育示范学校。
一、办学条件
学校总占地面积103.0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0.69万平方米。有三个校区,分别位于沈阳市苏家屯区、沈北新区和鞍山市职教城。学校有实验林场1个,集生产、教学、科研、服务为一体,经营面积6万余亩,是目前全国生态院校中规模最大、最具生态类高职教育特色的示范性基地。有教学基地1个,占地300亩,是国家林业科普基地、辽宁省自然教育基地、沈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校现有校内实训室225个,校外实训基地208个,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640.8449万元,图书61.92万册。
二、师资情况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共有教职工736人,专任教师535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93人;博硕研究生399人。“兴辽英才”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9人,行业教学名师6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4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6人,青年教育科研骨干5人,职业教育骨干教师3人,创新人才1人,百千万工程万层次人才5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第二层次“高等学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1人,省级优秀教师6人,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名师工作室3个,省级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4人、辽宁技术能手4人,外聘教师196人。
三、人才培养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150人,设有林学院、农牧学院、园林学院、水利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木材工程学院、测绘工程学院、生态旅游学院、环境设计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2个二级院和基础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等2个教学部,共开设林业技术、园林技术、水利工程、家具设计与制造、森林生态旅游与康养、建筑工程技术、供用电技术、工程测量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等66个专业18个专业方向。
学校现有国家级重点专业2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高水平特色专业群3个,辽宁省兴辽卓越专业群6个,辽宁省示范专业5个,辽宁省品牌专业7个,辽宁省对接产业集群示范专业7个,辽宁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范专业1个,辽宁省职业教育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示范专业3个,辽宁省“订单、定制、定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书证融通示范专业1个,辽宁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5个,辽宁省职业教育专业协作体1个,辽宁省五星级专业3个、四星级专业25个,“1 x”证书制度试点43个,立项辽宁省第一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2项。
学校现有国家级实训基地4个、省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创新型实训基地6个,辽宁省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个,辽宁省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辽宁省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1个,辽宁省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1个;辽宁省兴辽产业学院3个,辽宁省乡村振兴学院1个;主持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主持建设国家级精品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主持建设行指委精品课程3门,主持建设省级精品课程14门,主持建设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6门;主编“十三五”“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17部。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与省级教学成果奖24项。
学校学生工作活跃,文化生活丰富。建有爱心社团、巧匠俱乐部、绿叶协会、e时代社团、明理学社、摄影美图协会、篮球、足球、乒羽等各类学生社团43个,活动形式多样,寓教于乐。学校有体育馆、室外灯光球场等设施,满足各类活动和大型集会。
四、社会服务
学校成立乡村振兴学院,以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为目标,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职能,深入开展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科技特派服务为主的12项乡村振兴服务工程,统筹推进校地、校政、校行、校企育人要素和创新资源共享、互动,完善农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实现行业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行业特色转化为专业特色,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科技支撑。
学校牵头“辽宁省生态环保科技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依托协同创新平台,协同开展4项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和2项省级科技特派团项目,推广林农栽种中草药1607亩,开展绿色大米种植和电商扶贫,促进辽东绿色发展效果显著。学校开展《辽西地区黄精栽培技术研究》等9项辽西北贫困干旱地区专项科研课题,帮助当地林农增加经济效益数百万元。学校依托“双甲级”资质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和水利生态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为企业提供环保施工方案,助力水环境治理、服务水利工程建设。五年来,学校面向水利、林业、农业等行业企业开展社会培训45000余人次,省市级以上课题立项300余项,服务企业横向课题120余项,获批专利300余个,转化成果20余项,各类社会服务到账金额1800余万元,为深化科研育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典型范例。
五、合作交流
学校把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使命,十分重视校企合作,在不断提高办学质量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和开拓就业市场,进一步完善了“学校领导包院系、院系领导包专业、教师包学生”的就业工作责任体系,立足辽宁,服务辽宁及东北区域经济发展,为毕业生打通就业渠道,创造就业机会,搭建就业平台。与亿利生态修复股份有限公司、辽宁三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双汇集团、圣象集团、希尔顿全球酒店集团、上海迪士尼乐园、辽宁宏图创展测绘勘察有限公司等500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每年为近4000名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12000余个,就业率始终居全国职业院校前列。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法国品格高等厨艺学院、波兰波兹南理工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工艺大学等国外院校联合开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留学生中华文化体验项目、中外线上课堂,创建“一带一路”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工作室,被省教育厅确定为“辽宁省国际化水平评估试点学校”。
六、办学特色
1.历史悠久、校风优良,以6万余亩的实验林场为依托,形成了“前校后场、产教融合、校企共建、生态育人”的鲜明办学特色,是辽宁及东北培养生态人才的摇篮,职业教育改革的排头兵。
2.拥有名师引领、企校融通、工匠育人的双师型优秀师资队伍,为育人服务奠定坚实保障。
3.创新政校企协四方合作办学、共建共管共享新机制,成为对外开放办学的新典范。
4.坚持科教并举、研服一体的服务理念,成为乡村振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5.传承生态文明、传播绿色生态文化,形成全国高职院校绿色文化新名片。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优秀单位
★黑龙江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2015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
★2016、2017、2018年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
★2018、2020年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
★2019年 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高职院校教学管理50强、全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50强
★2020年中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50强”“治理体系建设50强优秀案例””世界竞争力50强”
★第一批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
★国家第三批政府主导型双创实践育人基地
★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教育部首批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培育基地
★教育部“ai 智慧学习”共建人工智能学院项目建设学校
★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
★国家第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教育部首批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单位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国家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主持建设单位
★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外交部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
★教育部和财政部优质省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全国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示范点
★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
★黑龙江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院校
★黑龙江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教育部华航唯实、abb、新时达工业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项目合作院校
★全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会计工厂”产教融合试点单位
★黑龙江省学生资助工作典型单位
★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
★哈尔滨市优秀驻村工作队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是哈尔滨市政府直属的一所重点服务地方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公办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2002年,哈尔滨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哈尔滨市建设职工大学、哈尔滨市财贸职工大学、哈尔滨市职工轻工学院、哈尔滨市科技职工大学、哈尔滨市机电职工大学和哈尔滨机电工程学校七所院校合并组建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哈尔滨职工医学院并入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以创建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强校为目标,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发展,坚持促进就业,科学确定办学定位:一是将办学理念定位为“产教融合、多元共享、组合创新”;二是将培养目标定位为职业道德高尚、职业素养优良、专业理论扎实、职业技能高超、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国际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三是将办学模式定位为特色“智能工场”模式;四是将校园文化定位为以“躬耕寒地,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寒地艰苦创业文化;五是将办学特色定位为:“以工为主、综合发展、开放办学、服务地方”。以“修德、塑能、创新、致远,做乐业之子”为校训,倡导“德高、善教、会做、能研发”的教风、“自律、乐学、善思、会创造”的学风和“自律、规范、精进”的校风。
现有总院、学府、新阳、道外四个院区,总占地面积1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总值8.44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32亿元。图书225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07万册,电子图书118万册。
现有教职工838人,其中教师559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283人,双师型教师488人。有全国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现代学徒制委员会委员7名,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委会委员13人,省级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及委员20名;有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1人、杰出教师3人、优秀理论研究奖1人;职业教育先进个人1人;省级教学名师、教学新秀、教学能手22人。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市级重点领军人才梯队1个,市级领军人才梯队2个,哈尔滨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建设特色“三体型”教师团队16个、组建特色“教授团队”10支,建立校企“双带头人、双骨干教师、双向培养、双向聘任”机制,聘请院士林尚杨、大国工匠高凤林等528名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
设有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会计金融学院、现代服务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汽车学院、医学院、国际学院、社会服务学院、创业学院、博观航空学院等12个学院及公共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教育部、体育教学部等3个教学部。现有在校生14601人,外国留学生26人。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商务2个国家“双高计划”特色专业群,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类、新能源汽车类、现代金融服务类、现代艺术设计类、生态康养医护类、新型建筑技术类等6个省级“双高计划”专业群,带动48个专业协调发展,形成契合地方产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现有国家级专业8个,包括国家级教学改革专业1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国家焊接资源库1个,国家服务产业发展专业2个,国家职教基地2个,国家骨干院校央财专业4个,国家专业示范点专业1个。现有悉尼协议认证试点专业11个,uk naric认证试点专业4个,cebvec项目认证试点专业3个,1 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35个。
学院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为目标,秉持“产教融合、多元共享、组合创新”办学理念,牵头组建哈尔滨职业教育集团,获批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创新专产生态共生机制,与行业企业领先企业共建7个产业学院、1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4个创新学院和8个智能教学工场。
学院面向社会广泛开展职业培训。具备以下资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外交部和教育部授予的“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教育部授予的“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工信部授予的“全国服务外包紧缺人才培训基地”、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授予的“全国模具人才培训基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的“全国商务管理师职业培训基地”、商务部授予的“全国电子商务师鉴定培训机构”、黑龙江省级职业技能鉴定所、黑龙江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哈尔滨市高校毕业生职业培训定点机构、哈尔滨地铁集团员工培训基地。每年开展各类职业培训约6万人次以上。
学院积极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投入建设占地4万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园,注册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发展有限公司,吸引44个创业团队、68家企业进驻,组建大学生“双创”团队180个,服务大学生自主创业350人。建设专业化、科技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特色的“创业工场”,倾力打造智能化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获批国家级第三批政府主导型双创实践育人基地、黑龙江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哈尔滨市青年就业见习基地。荣获“黑龙江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院校”“黑龙江省优秀双创品牌服务机构”等荣誉称号。
学院注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构建跨国“校企校”国际合作办学模式,成立中赞职业技术学院装备制造哈职分院和哈职萨哈林分院。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高等职业研究院合作开展师生科技论坛、学生国际技能大赛及来华师资培训。《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被赞比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管理局批准为赞比亚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协同日本先进介护优质资源,打造康养介护国际化品牌专业,借鉴英国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合作共建电气自动化技术等3个优势专业。加入英国国家学历学位评估中心(uk naric)“高等教育领域中英国际专业标准认证评估计划”,成为中国首批高职试点院校。以电子商务等11个专业为试点开展基于悉尼协议的专业认证。派出10余名骨干教师赴赞比亚援教,先后培训赞比亚员工1000余人次。与俄、英、美、日、韩、泰等10余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交流,成立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学生海外(哈尔滨)研习基地。
学院积极建设综合性开放式的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区。规划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4.2万平方米,建设智能装备制造、对俄跨境电商物流、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技术、新中式家具、建筑工程等6个“教学工场”,与“职业网红培训工场”“智能双创工场”“智能诊改工场”构成四场共育工匠人才新格局,为区域内应用本科、高职、中职学生提供技能实训和“x”证书实训服务,为教师提供实践服务,为企业提供应用技术研发和员工培训服务。
在“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职业教育新征程中,学院将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为根本宗旨,坚定不移走提高质量、彰显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开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本科院校的新航程。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