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坐落于东亚文化之都、著名侨乡、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洛阳江畔,是一所全日制公办的国家示范性(骨干)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在8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凝炼了“精诚惠世”的校训精神,确立了“志诚业精、尚德崇医、技以...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595-22136682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特色(双一流/985/211等)
国家级骨干
学校排名
201名
校友会高职ⅲ类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国家公办,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全日制公办专科层次的职业高等学校。学校位于昆明市金殿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1955年原林业部昆明林校建立至今,形成了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材成美、树木树人”的校训、“青山有我、绿树成荫”的校风、“修枝修己、厚德厚生”的教风和“笃行敏学、自信有为”的学风构成了“以树木精神做树人事业”的大学精神核心内涵。作为西南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林业类高职院校,学校历经六十余载更迭发展,为国家培养和造就大批林业科技人才,云南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林业局80%的技术骨干是学校毕业生,被誉为“云南林业人才的绿色摇篮”。
学校现占地面积728.6亩,有金殿、杨林两个校区,下设生态环境工程、工业工程、园林园艺、经济管理、信息工程、文化旅游、继续教育与国际交流、马克思主义等8个二级学院、1个通识教育中心,在校全日制大中专学生20000余人,成人继续教育学生300余人,图书馆藏书资料72.47万册。
作为云南省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单位,现开设49个专业,其中1个全国职业院校林草类重点专业、7个教育部认定高水平骨干专业、1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基本形成多协调发展的专业大格局。通过“三教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学分制、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改革和创新,学校完成由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省级高水平高职院校、省级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到省级双高学校立项建设的转型,现建成1门国家级、1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获130项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主持各级各类科研课题484项(含横向课题2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子课题)2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948项目1项、省级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规划项目8项、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16项、省级林业科技推广项目14项、省科技厅各级各类项目37项;科研成果进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成果库5项;教师主编或参编各类统编教材及院内使用教材120余种,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500余篇(其中sci论文16篇);参与制定行业标准2个;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200余项,登记软件著作权23项。
站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学校将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双高”学校建设为目标,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成材成美、树木树人,守护生态、服务地方”发展定位、“立德树人谋发展、内涵建设提质量、强化技能促就业、工匠精神强素质、立足林草显特色”办学理念,强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主动服务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战略,走出一条融入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是郑州市人民政府举办、面向全国招生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创建于1976年,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紧缺人才数控技术应用培训基地、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河南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单位、河南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河南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工程”建设单位、“郑州市产教融合创新试点院校”。
学院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占地1602亩。校内环境宜人,四季常青,校园绿化面积达63%,被评为河南省园林单位,是莘莘学子读书求学的理想殿堂。
学院现有全日制普通专科在校生17760人。设有智能制造学院、自动化与物联网学院、生命健康学院、财经与金融学院等15个二级学院,开设药品生物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59个专业,构建了药品生物技术、材料工程技术等10个专业群,每个专业群内含3个以上专业,形成了以工为主,涵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13个专业大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体系。学院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群)被确定为河南省高等职业学校高水平专业建设项目;现有国家级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中央财政支持专业4个,河南省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骨干专业、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10个,市级示范专业、市级急特需专业、市级重点专业、市级精品专业9个。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98人,生师比为16.46:1。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330人,占33.07%,其中正高级教师63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693人,占69.44%。专任专业课教师中,具有三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或近五年累计不低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一线实践经历的“双师型”教师584人,占73.09%;有企业工作经历教师201人,占25.16%。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264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6.45%;承担专业课教学任务授课课时占学校专业课总课时的22.05%。学生辅导员均为中共党员,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现有国务院特别津贴专家2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中原学者”2人。建有省市级大师工作室3个、省市级教学创新团队6个。
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7亿元,生均15081.08元。建有生命健康、华中数控机器人等5个产业学院、郑职院-华为it、郑职院-海康威视虚拟现实等5个产教融合基地、有生物标志物定量检测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等6个创新实践平台。学院现有校内实习实训场所138个。建有工业4.0智能工厂生产性实训基地、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公共实验中心、抗体药物开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中心);河南省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供用电设备生产性实训基地、抗体药物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等7个省级实训基地(中心);郑州市药品生产技术示范性实训基地、郑州市软件技术示范性实训基地、郑州市数控重点实验室等4个市级实训基地(实验室)。与267家知名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和顶岗实习基地356个。高水平、高质量、数量充足的实习实训场所完全能满足各专业的基础技能训练、技术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需要。
学院按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科研、实训、服务”四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努力与世界、国内500强等知名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采取“现代学徒制”“订单式”等多种途径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特殊焊接技术被教育部确定为“1 x”证书试点。与全国近千家知名企业签订用人协议,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
学院以国际化、开放性的视野,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先后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德国、英国、西班牙、芬兰,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30多个国家的高校开展深度交流合作。
建校四十多年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十余万优秀人才,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商界翘楚、行业精英,为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院先后获得“河南省最具特色的十佳职业院校”“全省五好基层党组织”“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院校”“改革开放40周年具有国内影响力河南高校”等荣誉称号。学院鲜明的办学特色、突出的办学成绩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国家、省市领导、兄弟高校专家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先后到学院参观考察。
凝心聚力抓内涵,锐意创新促发展。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牢牢扎根中原大地,高起点、大格局谋划未来发展蓝图,深化改革创新,抢抓发展机遇,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优质高职院校,为中原更加出彩和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关注
学校介绍
巍峨北岭,毓秀星湖,滔滔西江,古韵端城。这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文化底蕴的国家级历史名城,这是一座山、湖、城、江交融辉映的岭南名郡,素有“北回归线上绿洲”和“中国砚都”美誉,这就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肇庆。泱泱西江之滨,瑰丽鼎湖山旁,矗立着一所以倾心培养基层医药卫生与健康产业人才而驰名南粤大地的人才摇篮——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条件优越,前身为创建于1958年的中山医学院肇庆分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目前广东省唯一的公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六十年栉风沐雨、几代师生砥砺前行,在半个多世纪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肇庆医专人始终秉承“大医精诚、知行合一”的校训,勤教、严绳、精业、济世的校风,德高为范、学高为师的教风,勤学、睿思、精诚、至善的学风。60多年来,学校开拓创新,不断攀登,累计培养了70000多名医药卫生专业人才,为广东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现有端州校区、鼎湖校区、新区校区3个校区;开设以医学学科为主、覆盖医药卫生大类中的18个专业,公共管理与服务和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中各有1个专业;拥有国家级骨干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国家级养老服务示范性专业护理学专业,拥有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4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省重点专业4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门;拥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拥有1个国家级康复治疗技术公共实训中心,1个国家级基层公共卫生与健康服务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多个省级实训基地与实验室;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5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占52.90%。学校拥有国家级中医学专业教师教学团队1个,广东省教学创新团队7个,国家级中医临床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
学校坚守面向基层公共卫生与健康产业培养“下得去、用得好、留得住”医药卫生人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铸魂育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与水平不断提升。近五年,新生报到率超过90%;学生在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一次通过率达98%以上;毕业生首次参加全国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通过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临床医学专业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2.44~23.27个百分点,口腔医学专业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12.19~29.59个百分点;2021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综合考试通过率为77.73%,居于全国同类院校中前列。
学校先后获得“广东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广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在“武书连”“金平果”等排行榜中稳居全国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前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boda college of jilin normal university)坐落于松辽平原美丽的英雄城——吉林省四平市。
学校于1999年底开始筹建,2000年4月被吉林省教育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吉林师范大学的二级学院,当年秋季首批新生入学。2004年3月被教育部批准为独立学院。在不断探索的办学实践中,博达学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品牌优势。
理念先进。学校确立了“一切为了学生成才,为了一切学生成才”的办学宗旨;“服务社会、科学定位,立德树人、因材施教”的办学理念;“育人为中心、需求做导向、质量求生存、特色谋发展”的发展战略;“创建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特色鲜明、社会信誉高的一流独立学院”的办学目标和“博学致用、达人致远”的校训。
独立法人。实施本科层次学历教育,按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参加全国统一招生录取,学生学业期满成绩合格,颁发国家承认的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本科毕业证书,毕业生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环境优越。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66余万平方米,环境幽雅,各类教学设施齐全,教学仪器设备先进,具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新校区投资9亿元建设,分两期完成。目前综合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宿舍、食堂已投入使用,正在进行新校区二期工程建设。校园绿植丰富,花团锦簇,书声琅琅,欢声笑语。
师资雄厚。学校拥有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和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有来自英、美、俄、法、德、日、韩等10个国家的外籍教师和吉林师范大学优秀教师前来任教。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70%以上。
教学优秀。学校现设有本科专业39个,专科专业10个,涵盖了文学、理学、工学、教育、管理、法学、艺术学7大学科门类,形成了语言文学、教师教育、理工、管理、艺术传媒5大专业群。博达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强化教学管理,积极探索和建立新的培养模式。根据社会需要调整专业结构,优化课程体系,加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管理严格。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校领导班子年富力强,具有高瞻远瞩的开拓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各行政部门分工科学,权责明确,管理队伍素质高。学校遵循“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理念,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正面教育为主,严格学生管理,加强学风建设,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的能力。
社会影响广泛。建校以来,已经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思想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在校生成绩突出,知识运用能力强。毕业生就业范围广,遍及各地,学生考取研究生的比率在省内同类院校名列前茅。
学校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一致认可,先后被教育部国家语委评为“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连续2次被授予“吉林人民满意的金牌使者”称号;被授予“百姓口碑最佳单位”称号;荣获“全国学校规范化管理示范单位”称号;拥有“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训基地” 、“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在新的历史时期,博达学院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做为蓬勃发展的独立学院不断扩大对外交流,先后与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俄罗斯阿穆尔国立人文师范大学、俄罗斯东北联邦大学,日本广岛大学、日本冈山大学、日本京都信息大学、igl医疗福利专门学校,韩国世翰大学、韩国湖西大学、韩国顺天乡大学、韩国江原大学,韩国光州大学、台湾圣约翰科技大学、台湾南华大学、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德国慕尼黑应用语言大学等建立姊妹校关系。与加拿大北阿尔伯塔理工学院,韩国仁济大学,韩国韩基大学,法国普瓦捷大学、法国雷恩大学,日本长崎外国语大学,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日本东京国际朝日学院,泰国博仁大学、泰国格乐大学、马来西亚城市大学等建立交流关系。
我们将努力战胜各种挑战、紧握发展机遇,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坚定不移地朝着“建成特色鲜明的一流独立学院”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是上海市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也是上海市唯一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高职院校和上海市唯一入选国家“双高”建设计划的高职院校,由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建于1960年)与上海第二轻工业职工大学(建于1979年)于2003年联合组建。学院以工艺美术为办学底蕴和优势特色,60余年来培养了3万余名行业人才和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设计大师、工艺大师、艺术家及企业家。
学院是百所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中唯一一所艺术设计类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基地;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和育人成效50强;连续五年位列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上海第一名,连续三年位列全国艺体类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第一名;是上海市“一流高职”建设院校。2019年,学院成为上海市唯一一所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高职院校。2020年,学院联合华东师范大学获批教育部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培育基地,是上海市首所入选高职院校。
学院认真贯彻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精神,以建设特色型高等艺术院校为目标,致力于打造深植中华文化、独具海派风貌,拥有时代特征和世界视野一流的文化传承与创意人才教育高地。近年来,学院确立“工艺美术 ”战略,努力推进工艺美术与时尚生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相融合,设置了手工艺术学院、产品设计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数码艺术学院、wpp视觉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6个二级学院,涵盖工艺美术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公共艺术设计、产品艺术设计、广告艺术设计等27个专业,为艺术创作、产品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娱乐、文化传媒等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创意领域提供优秀人才和服务。学院成立工艺美术研究中心,着力非物文化遗产传承和生产性保护。
学院抓住上海“四大品牌”建设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契机,建立了“上海市数码艺术公共实训基地”、“上海市工艺美术公共实训基地”等,汇集“东方学者团队”、国际设计师、工艺美术大师、民间特艺大师等领衔的大师工作室,逐步形成以生产型实训工场和各类工作室为主体的办学形态。
学院不断探索与国际顶级企业合作办学新途径,建立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学院教育改革项目成果《对接国际顶级企业,创新办学机制培养高端艺术设计职业人才》破解了高职校企合作的瓶颈,获得获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学院学生多次在国际四大创意设计顶级赛事之一的d&ad大赛、德国汉堡国际动漫大赛、华人世界最具规模的广告类创意奖时报金犊奖评选、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等国际、国内高水平比赛中获奖。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院校概况】
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原名安徽省合肥粮食学校,始建于1964年,现隶属于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安徽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2002年,更名为安徽经济技术学校,2004年,原安徽省粮食干部学校并入。2007年5月,省政府批准成立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主的安徽商贸工程技师学院。2012年3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由此步入了高等职业院校的行列。学院占地340余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6.9万平方米,目前完成建筑面积15万余平方米。
学院位于合肥市新站高新区,现有在校生8000余人,教职工近270人。其中专业技术岗位教授5名,副教授58名,中级职称88名,初级94名;辅助岗位副高以上职称4人,中级职称12人。拥有“双师型”教师资格77人。研究生学历占比达60%,形成了年龄结构优化、学历层次较高、专业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我院教师在各类教学比赛、全省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和思政课说课比赛均获得好的奖项。
【机构设置】
学院设党政办公室、组织人事处(纪检监察室)、教务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处)、财务处、总务处、保卫处等7个党政管理机构,及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设粮食工程系、食品生物系、机电工程系、信息技术系、工商管理系5个系和1个基础学科部,建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图书馆)、实验实训中心。
【学院荣誉】
随着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学院办学实力不断增强,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日益提高。学院系省直文明单位、安徽经济技术职教集团牵头单位。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省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省直机关文明校园”。
学院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管”的教学方针,强化以竞赛为引领的技能培养,大力培育“工匠精神”。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大赛,连续多年荣获全国性和省级多种奖项。近年来,在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安徽省大学生原创动漫大赛、安徽省学生体育联赛——大学生乒乓球比赛、第十四届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创业大赛、第九届“衡信杯”全国税务技能大赛等各级各类大赛中,粮院学子均斩获优异成绩。
【实验实训】
学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职业技能教育体系和实践性教学设施条件。建有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粮食工程、食品加工等实训中心共119个实验实训室(含机房)、3792个实训工位。并设有隶属于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职业技能鉴定所,能够满足各专业实训实习和技能鉴定的需要。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31万余册,电子图书50万余册,报刊百余种。
【专业建设与特色】
不断优化专业设置,现有经贸旅游、智能工程、粮食工程与质量安全、建筑施工管理、食品健康、电子信息等6大专业群、34个专业,建有粮食工程技术与管理、粮油储运与质量安全、工程造价、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大数据与会计、机电一体化技术、动漫制作技术、电子商务、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计算机网络技术共11个特色(重点)专业,大幅度提高了服务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其中粮食工程技术、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等涉粮特色(重点)专业,在安徽省高职院校中属独有,主要为粮食保管企业、粮油和食品加工企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2016年,学院成功承办第四届安徽省、第四届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荣获国赛优秀组织奖,选手获国赛学生组三金一铜的好成绩,并包揽省赛学生组全部奖项。2019年,粮院选手再次包揽第五届安徽省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学生组全部奖项。
【校企合作】
学院是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校企合作委员会副主任单位,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坚持立足行业、面向区域,大力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与武汉伟创聚赢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系统技术服务,与中储粮、中粮、益海嘉里、青松食品、京东方、奇瑞等近200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充分发挥由我院牵头组建的安徽经济技术职教集团作用,大力推进“校中企”“企中校”建设。与安徽省粮食集团共建“订单班”,与青松食品建立“冠名班”。
学院还与合肥工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南京财经大学等建立了校校合作关系。
【招生就业】
学院招生类别分为两年制、三年制高职和五年制高职三个层次。学校始终面向市场设置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近年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录取新生3700余名。
近年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的工作理念,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教育,认真做好毕业生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位于全省前列。
【校园文化】
学院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校园文化技术节等大型活动为载体,强化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专题活动,突出校园文化特色,强化教育效果,以学生社团活动为依托,丰富学生课余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形成了“厚德明理、精技砺能”的校训,“尚师、尚学、尚品、尚业”的校风。学院现有学科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29个。先后选送近20项文艺作品参加安徽省直机关大中院校展演、合肥市大学生艺术节等各类演出。30余项学生作品获国家、省“三创”比赛各类奖项。
科研兴校是学院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教师发表论文437篇,获得专利29项,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116项,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7项。教师参与编写教材79部,其中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14部。
【社会服务】
学院充分利用粮食行业的传统优势,与省内外数十家国有粮食仓储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建立了专业实践性教学基地,聘用行业精英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校企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开展职工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为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学院贯彻“立足粮食行业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宗旨,近年来,承担了以粮食行业特有工种为主的各类工种考前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通过率为90%。年均开展各层次培训600余人次。
学院重视发挥全国中小学爱粮节粮教育实践基地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作用,定期开展爱粮节粮教育宣传活动。
学院将持续推进“十四五”事业发展,内抓质量夯基础、外立形象树品牌,坚持内涵建设与规模发展并重,努力创建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成立于2000年1月,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确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是浙江省首批应用型建设试点本科院校。学院以近代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先生的名字命名,秉承先生“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以“进德修业”为院训,培养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应用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院地处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绍兴,坐落于市区镜湖科教园区,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校园占地1094.6亩。图书馆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拥有纸质图书103.72万册,拥有《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超星期刊数据库》等各类数据库50余个。
学院现有本科专业32个,其中,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十二五”省级新兴特色专业3个,“十三五”省级特色专业1个。现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市级重点创新团队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5个。设有语言文学分院、经济管理分院、建筑工程分院、信息与机电工程分院、医药与健康分院、纺织服装与艺术设计分院、马克思主义分院、梁柏台法学院、公共基础教育分院等9个分院,在校生8141人。学院拥有一支德才兼备、专兼职相结合、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其中,专任教师中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比62.89%,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6.39%。
学院积极对接市场需求,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围绕绍兴支柱、新兴产业,构建了10个“1 n”专业群,重点加强纺织服装创意设计专业群、建筑工程专业群、先进制造技术专业群以及工商管理专业群等4个特色优势专业集群建设。先后与浙江震元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南方测绘科技有限公司、绍兴市中小企业纺织促进会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成立“震元医药班”“南方测绘班”“泰隆银行英才班”等以企业名字命名的特色班。先后成立浙江省首家“腾讯云互联网学院”“哈工海渡机器人学院”“广联达数字建筑学院”“新道数智云财务学院”等4个产业学院。同时,学院分别与浙江图胜科技公司、绍兴市委宣传部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了“东盟经济研究院”“绍兴市文化产业研究院”等一批科研服务平台和新型智库。近年来,获批省级教学内涵建设项目184项,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4项,获授权专利517项。
学院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着力打造教育国际化特色。先后与德国、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境)外2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院积极搭建师生出国深造、交流学习平台,与日本武藏浦和日本语学院开展“名校升硕项目”合作,与韩国庆熙大学合作开展“3.5 2.5”mba项目,与英国多所高校签订了3 1本硕连读项目,与马来西亚砂劳越大学等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长短期学生交流、教师互访、博士层次师资培养等项目合作。
学院牢固树立“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工作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第一、第二与第三课堂的融合,关注学生所思、所忧、所盼,积极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环境条件,促进学生“成人、成长、成才”。近年来,获浙江省公共艺术教育各类奖项18项、绍兴市德育创新成果奖12项,两次荣获“卡尔·马克思杯”浙江省大学生理论知识竞赛一等奖。办学综合实力日益增强,2023年在全国397所独立学院和民办大学中排名第50位。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2%左右,学生考研上线人数及录取率大幅提升。大学生科技竞赛成绩保持全省独立学院前列,特别是在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等赛事上优势明显。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大学生创业园是绍兴市第一个率先通过验收的a类大学生创业园,被认定为第四批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元·创空间”先后被评为市级、省级“众创空间”;学院也是省内独立学院中唯一一所入选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培训示范班承办高校。
目前,学院正处于跨越式发展新阶段,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绍兴大地,加快高水平应用型内涵建设,致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朝着建设一所理工优势明显、多学科协调发展、区域知名的地方应用型大学目标稳步前行!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于2000年8月组建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占地面积1883亩,校舍总面积69.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1亿元,全日制高职生1.8万余人。学院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奖学校、国家“双高计划”立项建设单位、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院校、全国文明单位。
——办学理念先进。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以用立业”办学理念,秉承“立足襄阳,服务湖北,辐射汉江流域,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办学定位,创立“1233”办学模式、“三会主导、四方联动”合作办学体制、“校地企协同、课岗证融通、育训创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三链融合、四化协同”社会服务模式、“一纳入、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政校协同、选育用香”乡土人才培养模式、“三订三步四融”区校联动先进制造类人才培养模式等,深入推进“135”发展思路和“两建成、一开启”目标实践落地,全面创建本科职业大学,持续提升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成就了“学生有特长、学校有作为”的职教本色。
——师资实力雄厚。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044名,教授53人,副教授256人,硕士以上教师536人,国家、省级教学、技能名师20人,享受国务院、省、市政府津贴专家17人。“双师型”教师占比65%。建有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7个。
——专业优势明显。学院设有医学院、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农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旅游与艺术学院、公共课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教学单位。服务教育强国战略,聚焦湖北“51020”现代产业体系、襄阳“144”产业集群等,开设涵盖农林牧渔、装备制造、信息技术、财经商贸等门类专业50个,构建了以服务现代农牧业、先进制造业、大健康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为主的专业群体系,建成国家级重点、骨干专业15个。建有1 x证书制度试点29个。
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群是国家“双高计划”立项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护理、医学影像技术、畜牧兽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等5个专业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重点建设专业,特殊教育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物流管理、学前教育专业是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大数据技术专业是国家产教融合试点专业,护理专业是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特殊教育、现代农牧业、医学技术等3个专业群是立项建设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医学影像技术、学前教育、大数据与会计、电子商务等10个专业是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医学检验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大数据与会计等3个专业获批与武汉轻工大学、湖北医药学院、湖北文理学院等本科高校联合开展本科层次人才培养工作。
——教学资源优越。学院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1门,国家规划教材、优秀教材28部。主持建成特殊教育、医学检验技术、建筑室内设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等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建有护理、汽车维修、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等9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国家级实训基地,医学影像技术、数控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畜牧兽医等4个省级实训基地,校内实验实训场所408个,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36个,生产性实训基地9个,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达到3.29亿元。建有一所二级优秀附属医院。
——育人成果丰硕。近年来,学生先后荣获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全国职业院校电子商务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机器人系统集成大赛团体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一等奖、“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专业人才大赛一等奖等国家、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450余项,获省市级以上综合表彰75项,培养了以“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朱秀建、全国科技创新一等奖获得者苗典武、全国高职“践行工匠精神先进个人”叶磊、教育部“奋斗·青春”大学生创业就业典型人物吴攀登、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人社部“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谷丹丹、“荆楚楷模”李蕾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杰出人才。毕业生双证率、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学院实施“一村一”“一村多”“乡村医生”“乡村教师”等项目,先后培养农民大学生6300余人,培育了“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刘雨薇等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乡村实用人才。
——产教深度融合。学院不断强化与行业产业、区域发展的对接联动,牵头组建了湖北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全国特殊教育职教集团等6个职教集团,与正大集团、比亚迪等优质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学院8个,拥有产教融合实践平台32个、紧密合作型企业440家、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451个、省级以上技术服务平台23个。
——服务卓有成效。学院依托院士工作站、省市科技专家团队、博士服务团队、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等,立项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星火计划科技项目9项,完成省部级以上教科研项目241项,获得各级教科研奖励187项,其中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湖北省重大成果奖、湖北省教学成果奖等25余项,获得国家专利322项,年均完成技术服务项目和公益服务项目290余项,开展社会培训3.8万人次以上。
近年来,学院获得国家、省级以上荣誉50余项: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国家“双高计划”立项建设单位
全国文明单位
中国职业教育百强院校
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
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50强
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院校
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次院校
全国魅力校园
全国红十字模范校
全国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
全国模范职工之家
全国就业竞争力示范校
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教育部首批“1 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
国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职业教育类试点院校
湖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湖北省高水平高职学院立项建设单位
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湖北省首批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湖北省平安校园
湖北省高校平安校园建设工作成绩突出单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长江水长,太湖水广;学府宏开,桃李芬芳。
这里,先后涌现了全国劳动模范邓永久,全国行业劳动模范吴长美,中国著名西服工艺大师印柏林,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唐炜、胡继华、曹阳,江苏省十佳服装设计师向文君、卞嘉伟,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王亚平,青年雕塑家、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得主杨湛,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留青竹刻传承人徐枫······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融理工文艺多学科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地处经济发达、现代化企业密集、办学腹地广阔、人才需求旺盛的长三角地区,位于国家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实验区常州科教城内。
学校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依托纺织产业起步、顺应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2001年由国家级重点中专独立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2011年均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2021年学校成为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
教育理念先进,育人成效显著。学校坚持“进德、立业、敏学、笃行”为校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命,以“促进学生充分发展”为核心价值观,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以推动普职融通为关键,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设有创意设计学院、智能纺织与材料学院、服装与时尚设计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数字商贸学院、人文与健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部、通识教育部等教学单位。坚持纺织服装行业特色,服务产业链,设置了39个专业,构建以高端纺织为主体的“时尚设计类、数字创意类、智能织造类、数字商贸类、健康管理类”五大专业集群,形成高端产业引领、文化创意赋值、智能织造支撑、数字商贸服务、健康管理伴生的具有“科技、时尚、绿色”特征的专业集群发展新生态。拥有中央财政支持资助发展专业、省高水平专业群、省级重点专业群、省级品牌专业、省级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特色专业。获国家级、省部级(含全国行业协会)教学成果奖100余项,全国优秀教材、国家规划教材、江苏省规划教材、江苏省精品教材、江苏省重点教材50余部。主持或参与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制定5项、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10余项。现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1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30门,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学校是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参与院校之一。近年来,学生获国家级奖项及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共计30余项,教师获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国家级奖项及省级一等奖10余项。学生连续3年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连续4年获省最美职校标兵。
办学条件优越,师资力量优良。学校占地1051.8亩,建筑面积33.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9.01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22亿元。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000余人,教职工67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55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200余人,江苏省各类人才项目160余人,江苏省市产业教授40余人,国内、省内高级访问学者、高级访问工程师60余人。拥有省级优秀专业教学团队、江苏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江苏省职业教育高端特种功能纺织品设计“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同时培养了“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个人”“江苏省品牌专业儒雅领军者”“亚太地区竹工艺名匠”等一批在行业有影响力的优秀教师。拥有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等十大部委联合定向支持建设、区域内唯一的国家动画无纸化公共技术教育服务平台,国家级、省部级实训基地(含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省级产教融合集成平台,省级创新实训基地,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省级工程中心,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省技术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省级高等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省级开放性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学校还是中国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纺织服装产学研示范基地、首批国家新闻动漫传播示范平台实训基地。
深化产教融合,服务经济建设。学校积极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探索政校企行联动,产教深度融合、多方协同育人。牵头组建现代职业教育科教融汇共同体并成为理事长单位,牵头组建“全国职业院校美育联盟”“全国托育服务与管理职业教育集团”“新能源材料产教融合共同体”“江苏纺织服装产教联盟”。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数字创意设计、生态纺织技术研究、时尚服装设计研究、节能环保染料助剂开发、智能纺织装备研发、现代服务业开发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对外服务能力及市场竞争力,“服装技术与管理”培训享誉全国,形成了显著的对外辐射与示范的品牌效应。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教育部行指委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专项课题、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完成了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支持项目、江苏省教育厅教育教改研究重中之重课题、江苏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重大项目,市级及以上自科项目立项50余项。立项高端特种功能纺织品产业学院、高端纺织服装产业学院、牵头成立常州市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教融合共同体、现代职业教育科教融汇共同体、常州市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教联合体,创新性地开展了乱针绣数字化处理技术、三维人体动态数据动画制作技术、碳纤维复合材料产品设计开发等研究工作。“江苏服饰文化研究院”获批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苏省特种功能纺织材料工程研究中心”获江苏省发改委立项,“江苏省碳纤维先进材料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获江苏省高职院校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立项,“丰衣做实”纺织科技文化职业体验中心、常州民艺职业体验中心分别获批江苏省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学校还被中国工程学会评为学会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被中国检验检测学会评为学会科普基地。科研成果先后获中国纺织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国新产品三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苏省水利厅科技成果奖、江苏纺织技术创新奖、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等。
实施专创融合,构建双创体系。学校把专创融合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纳入系统课程体系,纳入教学模式改革,形成了基于以学业为基础,以职业为依托,以产业为纽带,以就业为保证,以创业为拓展的“五三三”创新创业体系,并全面系统推进,构建了教学—培训—竞赛—实践—研究“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教学体系、打造了创意—创新—创业“三创融合”的实践平台、建立了校企协同—校地协同—校校协同“三个协同”的育人机制。获“挑战杯”竞赛国家级、省级各奖项近30项,获江苏省“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各奖项近30项,多个创业项目先后荣获江苏省大学生创业优秀项目。学校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创业学子。
坚持开放办学,加快国际化发展。先后与意大利、英国、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等国家合作,现有国(境)外签约院校、企业和协会24家。学校成功加入了江苏德国高职教育联盟和“一带一路”国际艺术教育联盟,将德国、意大利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标准引进来,引入国际职业技能认证5项,建设了一系列传统文化国际化特色课程。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成立常纺丝路学院,服务走出去企业,输出“常纺标准”、课程和教材,创新推进产教融合。坚持“兼容并蓄,德学并进”的国际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常纺气质、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率先在全省高职院招收和培养学历留学生。连续两次获得“江苏省教育合作交流先进”学校荣誉称号,现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试点”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案例成功入选世界职业技术教育产教融合博览会展示材料经典案例和省质量年报。留学生先后荣获“外教社杯”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三菱电机杯”全国大学生电气与自动化大赛二等奖和江苏高校外国留学生创意作品展示活动十佳绘画作品奖等,教师获省留学生教学观摩比赛二等奖等省市级荣誉多项,学校获第四、第五届国际大学生新媒体节优秀组织奖和“我爱常州”2023外国留学生汉语演讲比赛优秀组织奖等。
办学成效显著,社会认可度高。先后获得教育部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单位,全国纺织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全国纺织/化工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纺织服装教育先进单位、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恰佩克奖“中国高校产教融合50强”,大学生kab创业教育示范基地、全国职业院校美育工作先进单位、2023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大学校园物业管理典型案例”、江苏省高等学校能源管理先进单位,江苏省首批“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江苏省首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省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国际服装节特别贡献奖、江苏省社会教育培训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教育信息化先进集体、江苏省高职院校后勤行业先进单位、首批“江苏省绿色学校(高校)”、常州市文明单位(标兵)、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状单位等众多荣誉称号。毕业生广受社会好评,学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8%以上,连续多年获评“江苏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督导a等高校”。
站在新时代追赶超越的历史起点上,面向“十四五”与2035年远景目标,学校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抢抓职业教育发展新机遇,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三全育人”为抓手,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提高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围绕创建“现代化、国际化、智慧型、创业型”的高水平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由长沙市人民政府主办、教学业务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坐落于湖南湘江新区。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前身是由谭嗣同夫人李闰等人于1902年创办的浏阳驻省师范学堂。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杨勇等同志都曾在我校就读,原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谭仲池是我校杰出校友。学校在校学生约11000人,教职工近600人,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57.57%。学校是教育部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学校、全国雷锋精神职业教育联盟理事长单位、全国高职高专党委书记论坛主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央财政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单位、中央财政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单位。学校设置有智能制造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信息工程与商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开设有智能控制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智能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跨境电子商务、大数据与会计、建筑工程技术、园林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管理、视觉传达设计、工程造价、特殊教育、学前教育、早期教育等28个专业。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认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特殊教育专业为骨干专业。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技术等8个专业入围教育部1 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新能源汽车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2个专业入选工信部首批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单位。现代装备制造与服务、智慧商务服务、特殊教育专业群被立项为湖南省一流特色专业群;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群、特殊教育专业群入围湖南省“楚怡”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单位a档。特殊教育团队立项第三批国家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建设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省级教学团队3个,“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库——雷锋精神传承与创新”等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2本教材入选“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近些年,学校高水平通过了教育部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有效”通过教学质量诊改省级复核。 学校坚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致力建设“园中校,校中厂”,推进“园企校、产学研”有机对接。牵头组建了长沙产业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并被立项为“楚怡”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国家关键领域信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与拓维信息、开鸿智谷共建新一代信息技术公共实训中心。与中联重工、三一集团、腾讯云计算(长沙)等200余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立120余个实训基地,校企共建“比亚迪标杆产业学院”“长沙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山河智能—工程机械现代产业学院”“长职远大住工产业学院”“欧马可产业学院”。工程机械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立项为“楚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学校是省内唯一举办高职层次特殊教育专业的学校,开设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工艺品设计与制作等3个残疾人高职教育专业。学校提出的“有限隔离,无限融合”的教育模式,得到了国内特殊教育界的广泛认同。学校累计培养特殊教育以及残疾人高职教育专业人才5000余人。学校是湖南省唯一的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中残联“特殊教育学校二期建设”项目单位。 学校依托地处雷锋故乡的独特优势,在全国教育界率先提出培养“雷锋式职业人”的育人理念,建立了“雷锋职业精神研究基地”,建成全国首个雷锋精神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发起成立全国雷锋精神职业教育联盟。《雷锋精神“四融四长四通”培养模式》获湖南省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雷锋式职业人培育工程”育人经验纳入湖南省为改革攻坚献策“金点子”。 学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党建与事业发展“一融双高”,立项全国样板支部、省级“标杆院系”、省级“样板支部”。近些年,学校办学水平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学生参加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综合成绩稳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十;2023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数据应用开发赛项一等奖1项、数字艺术设计赛项一等奖1项,获国赛组织优秀单位荣誉称号。学生综合就业率达90%以上,对口就业率超过70%,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1项。获评湖南省高职院校“育人成效20强”“教学资源20强”。获湖南省“文明校园”、湖南省“平安建设示范校”、湖南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湖南省“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新时代,新征程,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以人为本、以工为主、以质为重、特色发展、服务社会”的办学思路,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推动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长沙新篇章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努力建设理念先进、治理科学、质量一流、省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职院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