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办学特色】
学院树立“职业本科、工程技术、育训并举、辐射西南、业界标杆”的办学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砺苦、谨信、惟精、弘毅”品质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形成“双主体、双特色、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定位,以装备制造...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23-61065333,023-61065444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特色(双一流/985/211等)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b档)
学校排名
108名
校友会高职ⅰ类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6年,2001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高职学院,2004年由铁道部移交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学校是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是全省党建工作示范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法治建设示范学校、湖北省平安建设优胜单位、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湖北省脱贫攻坚先进单位。
60多年的历史积淀,学校确立了“立足铁路、服务湖北、面向社会”的办学定位和“以人为本、开放创新、特色发展”的治校方针,凝练了“厚德、砺能、笃行、通达”的校训,形成了“铁的理想信念、铁的纪律作风、铁的意志品质、铁的担当作为”的铁院精神,走出了“跟着铁路转,联合铁路办,帮助铁路干,乘势谋发展”的特色发展之路。学校毕业生受到社会和轨道交通企业的普遍欢迎,长期以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先后培养出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以及全国铁路向上向善好青年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学校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5000余人,教职员工1200余人,其中硕士以上教职工600余人,副高及以上教职工近40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黄炎培杰出教师、湖北名师、全国职业教育轨道交通行业名师、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等近20人,湖北省职业教育技能名师工作室2个,还涌现出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师德先进个人、荆楚好老师、楚天园丁奖获得者等优秀教师群体。
学校现设有铁道运输管理与物流学院、铁道机车车辆学院、铁道通信信号与电气化学院、铁道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医疗与护理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并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通识教育学院。开设专业52个,组建十大专业群,覆盖了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维护整个产业链,同时覆盖通信技术、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商贸物流、医疗护理等专业领域。其中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1个,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专业(群)4个,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认定骨干专业6个,央财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全国职业院校交通运输大类示范专业点3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专业3个,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9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品牌特色专业9个,湖北轨道交通运营职业教育品牌专业(群)5个,省级“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3个。主持2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建有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3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7门,24部主编教材获“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获得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16项。
学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联合企业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率先开办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速铁路类专业,率先建立国家级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率先发起组建湖北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牵头组建湖北省轨道交通智能装备产教融合共同体,与相关龙头企业共同组建10个产业学院。学校横向技术服务与培训年收入超过2000万元。
学校办学成果得到广泛认可,学校先后被确定为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单位、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轨道车辆技术”项目中国集训基地、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全国铁路科普教育基地,入选了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和教育部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院校,连续两次入选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院校、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和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榜单。
学校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与英国、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泰国、肯尼亚、柬埔寨等国家的高等院校和职业教育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并率先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高铁专业人才。“中泰联合培养高铁专业人才”项目成为首批中国-东盟职业院校特色合作项目,学校在泰国成立全球首家高铁鲁班学院,并入选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联盟成员单位。学校先后荣获世界职教院校联盟卓越奖——“学习与就业机会”铜奖、“高等技术技能”银奖和“领导力发展”金奖,成为了世界了解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窗口。
全体武汉铁院人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着力培养具有“四个自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劳动者和可靠接班人,努力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院校,为建设教育强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武汉铁院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为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合作双方为中山市人民政府和国家重点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电子科技大学。学校建校至今已有36年的办学历史。前身为1986年成立的中山大学孙文学院;1995年,学校更名为中山学院,实行省市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2002年至今,合作双方共同举办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2016年至2020年,学校先后被遴选为“广东省首批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省市共建”高校、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建设高校。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秉承“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发扬“敢为天下先”和“爱国奉献”的精神,以“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为三大核心战略,坚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自主创新和服务地方能力”双轮驱动,深入推进落实“省市共建”、“应用型转型试点建设”和“冲补强”提升计划各项任务,以教育服务地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宗旨,集中优势力量和资源,选准方向、抓好重点,创新机制,加快将学校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人数近1.8万人,录取分数、投档率位居同类院校前列。设有电子信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材料与食品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管理学院、经贸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等11个二级学院(教学部)。
(一)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
学校积极融入到区域创新驱动战略中,集中优势资源,凝练特色与优势,以目标导向推进学科建设落地生效,“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为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为广东省重点培育学科,省重点学科数量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在学科建设的带动下,逐步形成了以电子类专业为核心,工、管为主干,工、管、经、理、文、法、艺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学校现有41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商务、工商管理、法学和产品设计”9个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英语、应用化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等18个专业为广东省优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4个专业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证。
(二)不断提升的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了包括“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多元教育”的“三阶段培养、多路径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能力导向,评价牵引,融合驱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工科特色和数字经济特色鲜明。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等立项,省级及以上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0项、省级专项人才培养计划3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3个、省级教学团队14个、省级一流课程9门、省级课程思政改革示范项目8项和省级“质量工程”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80余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2018年“创新强校工程”考核结果位居全省同类院校第一位。2019年和2021年分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学校形成和搭建了创新创业基础教育、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创业种子基金、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特色鲜明的教育和实践平台。近年来,获“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3项、省级金奖1项、省级银奖4项、省级铜奖18项,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50余项,省级300项,全国及省级大学生各类学术、科技等竞赛奖项千余项。我校进入《2017-2021年全国“民办及独立学院”大学生竞赛榜单(前20)》,全国排名第7,广东省第一;在《2017-2021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榜单(前100)》中,全国排名第49,广东省第四。学校早在2009年就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独立学院;2015年,又被评为首批“广东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2018年,再次通过复评获得该称号。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居广东省高等院校前列。
2012年起,学校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已累计招收研究生243人,156人顺利毕业。一批教师作为主导师在电子科技大学招收研究生。2015年3月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中山)落户我校,已招收227人,毕业99人。
学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近年来获得全国及省级大学生学术、科技、文体等竞赛奖项千余项。美育成绩突出,原创舞蹈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等奖项,并多次登上央视舞台。
(三)高水平的自有师资队伍
学校目前教职工1000余人,建有一支具有高职称、高学历、高素质的自有教师队伍。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占40%以上,具有博士学历教师占比约40%,拥有一批南粤优秀教师、中山市优秀拔尖人才和中山市优秀教师。同时,学校聘请了100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及客座教授。近年来,学校以多种方式加强高端人才引进,成功双聘一批国家级人才,全职引进一批博士和副高以上高层次人才。同时加强内培养,师资数量和高级职称晋升人数均位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
(四)积极融入地方产业的协同创新
学校瞄准国家与地方重大产业需求,积极融入以企业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省市共建以来,我校共承担各类科研和社会服务项目1200余项(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目前建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分实验室、1个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大学科技园(省级)、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个市级科研平台,以及一批地方智库平台。2020年12月,我校大学科技园被省教育厅、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大学科技园”,为中山市首家大学科技园,也是省内同类院校首家大学科技园。
学校逐步构建了“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的创新格局,主动对接国家、省市布局的重大研究领域,围绕产业需求及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攻关,承担产学研项目700余项,合作企业超过300家,带动企业新增产值超过20亿元,到校科研经费稳步提升。多项科研成果被评价为“国内领先”,一批项目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山市科技进步奖等科研奖励,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我校被广东省科技厅评定为“2019年广东省创新券优秀服务机构”,是省内唯一入选高校。
(五)广泛的对外交流合作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英、澳、加、意、日等国家和地区多所著名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培养国际化人才。学校注重开拓提升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和与国际接轨的能力,每年派出骨干教师到国境外高校进行进修、合作研究;邀请海外专家学者到我校任教、开展学术交流。学校现有联合培养、暑假海外学期、交换交流生项目、境外短期带薪实践项目等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合作项目四大类共30项。
(六)优越的求学环境
学校坐落于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中山市城区中心地段的莲峰山上,校园环境清幽,书香浓郁,被誉为“城市中央的花园大学”。建有现代化的图书馆,藏书达270万册;拥有高水平教学实验室近百间;建设有高标准学生公寓及食堂,所有宿舍均装配空调;设施完善的体育馆、运动场及优雅的校园景观,为学生提供了潜心求学的良好环境。
经过36年的办学,学校屡获殊荣,已经成为中国独立学院中的佼佼者。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立潮头。学校将进一步深入推进内涵式发展,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是经教育部备案、湖北省教育厅批准,由三峡大学与宜昌教育实业开发总公司合作举办的具有独立事业法人地位的高校独立学院。其前身是2000年9月成立的三峡大学宜昌分校;2002年8月,经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三峡大学科技学院;2004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重新确认为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高校独立学院。学院于2010年通过了湖北省独立学院本科专业教学水平评估,2012年通过了湖北省独立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及专业审核评估,具有自主颁发学士学位资格。
学院位于三峡工程所在地、世界水电之都、中国旅游名城——湖北省宜昌市,与三峡大学同一校园,共享三峡大学良好的氛围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学院校园占地面积825亩,开设有39个本科专业和11个专科专业,学科覆盖工、文、管、经、法、医、艺等7个学科门类,并具备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办学资格。拥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3个,省级一流课程11门。截止目前学院共有在校生10633人,其中本科生9476人、专科1187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583人,其中专任教师462人(共享大学教师330人),另外聘请校外教师22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为71.65%;具有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比例为33.5%。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在发展过程中以“崇德、尚能、修身、明智”为校训,始终将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实现学院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并形成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服务于水利电力行业、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建设为宗旨,以三个课堂为载体,为生产第一线培养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的办学思路,学院教育质量及教学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近年来,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平均保持在90%以上,考研上线率平均保持在8%以上,学院学生每年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80项以上。在各类高校排行榜中,先后获评全国百强独立学院、区域高水平独立学院等殊荣。
展望未来,学院将继续在规范办学的基础上,抢抓机遇,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努力实现新的跨越。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昆明城市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昆明城市学院(原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2000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是云南省首批独立学院之一,属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层次,2001年7月开始招生,2021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昆明城市学院。
建院以来,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办最好的应用型大学、最关爱学生的大学”为愿景,致力于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有家国情怀又通晓国际规则的应用型人才。经过20年的发展,学院办学条件不断完善,办学特色初显,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不断提升。
学院实行两校区办学,在校学生19000余人;专任教师1000余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70%以上,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30%以上。现有7个教学单位,8个学科门类,54个本科专业,其中音乐教育和人工智能为2022年新增设专业;专业分布为管理学13个、经济学4个、艺术学14个、教育学4个、文学10个、工学7个、理学1个、法学1个。学院初步形成了以教育学和艺术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院2012年通过了云南省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学士学位授权专业评审,通过云南省教育厅“2012年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水平评估”;2014年成为云南省首批“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试点院校”;2015年通过了云南省教育厅“民办本科高校(含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及学科专业评估”,结论为a;2016年被列为“云南省优势特色民办本科院校”,同年“工商管理”学科被列为“云南省高校一流学科(b类高原学科)”建设项目;2017年成为云南省首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院校建设单位”;2018年被授予“云南省足球学院”。2008年-2017年连续十年获得云南省“就业创业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2018年获得云南省“就业创业目标责任考核优秀高校”。 2019年经济管理学院教工党支部获批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学院连续多年荣登校友会“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十强,2017-2021年连续五年排名第二; 2022校友会中国民办大学排名ⅲ类第二。多次被腾讯网、凤凰网等媒体评为“综合影响力独立学院”“国际影响力商学院”。
学院现有云南省高校一流学科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云南省“一流”建设专业建设点2个;云南省专业综合评价c级专业5个;云南省特色专业3个;省级“卓越管理人才培养计划"1个;云南省高等学校“支撑产业升级重点专业群”建设项目1个;“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2个;云南省创新创业试点学院1个;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云南省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学术工作站2个;云南省教学名师3个;云南省乐团教师人才培养基地1个;校企合作单位207个,校内实习实训中心10个;省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8项;教育部高教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6个。2009年、2017年学院分获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学院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坚持“应用型、地方化、个性化、国际化”发展战略,以“学生为中心”,变革本科教育,推行“3 1×n”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拓展国际文化交流,开设世界青年领导力论坛,聘请全球政要、国际著名学者、大学校长、行业精英、知名艺术家担任客座教授到校交流,开阔师生国际视野;推动国际化办学,与英、美、澳、加、法等国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满足学生高层次的个性化需求,帮助学生海外升学,牵手世界名校。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学院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继续致力于办“两最”大学愿景,为广大学生的幸福人生提供优质的选择性教育和服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广州工商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广州工商学院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创办于1995年,2004年成立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升格本科院校并更名为广州工商学院。2018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获批为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广东省博士工作站新设站单位。
办学思路清晰明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人才培养为核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扎根南粤大地办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秉承“正德厚生 励志修能”校训,弘扬“博学善教 修己达人”教风和“勤学敏思 求实创新”学风,以创建特色鲜明的财经类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全面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突出的实践能力,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人文素养、国际视野的适应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坚持发挥好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先后获批省高校“三型”党支部2个、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2个以及省“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个,2名教师分别被评为省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
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设有14个教学单位,33个本科专业,其中3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实现了以管理学、经济学为主,经济学、教育学、文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8284人(本科生27864人,专科生420人),折合在校生28949人(含成人教育)。近年来,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3门;拥有省级特色重点学科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1个和省级课程教研室5个;获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省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932项,包括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金奖、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省“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等;获国家、省体育赛事奖项140项,包括省大运会男子1500米金奖、省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团体第一名等。
师资队伍持续优化。现有折合专任教师1486.5人,其中自有专任教师1462人,生师比19.47:1;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269人,占比18.40%;具有硕士、博士学位者1439人,占比98.43%;“双师双能型”教师499人,占比34.13%。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教师1人,南粤优秀教师9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民办高校优秀辅导员6人,广东省民办教育优秀教师13人,广东省民办教育优秀工作者2人。近三年,教师获省级以上教学竞赛奖项57项,包括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特等奖1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二等奖1项,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6项,省青年教师教学大赛15项,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大赛5项等。
科研水平稳步提升。现有省级学科平台8个、校级研究所25个。近三年,获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等市厅级以上项目194项,发表学术论文3235篇,编写教材(著作)92本;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2个、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1个;获批广州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现有知识产权551项、pct 73项。
办学条件逐步改善。现有广州花都和佛山三水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92.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4.35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7.95万平方米,生均9.88平方米;校内实验实训室129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03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7亿元,生均5785.71元;馆藏纸质图书342.39万册,生均118.27册。
产教融合纵深发展。成立产业学院8个,其中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冷链产业学院获批广东省示范性产业学院;牵头或参与制定《跨境电商产教融合建设规范》等5项行业标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广州标准”“广州智慧”;2份资政报告被大型国企采纳应用;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校企联合实验室1个、省级实践教学基地3个;获批“广东省众创空间”。
国际合作加速拓展。与美国东北州立大学合作办学,成立广州工商学院东北州立联合科技学院,是广东省民办高校唯一一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有在校生302人;与英国、澳大利亚、美国、意大利等30所世界知名院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近三年,出国(境)留学209名,赴境外交换交流、实习、进修和深造465人次。
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经过29年的发展,学校办学水平稳步提升,服务能力逐步增强,社会声誉不断提高,累计为国家和社会培育输送了10万余名优秀毕业生。获“第二届中国民办教育百强单位”“中国十大知名品牌民办院校”“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广东民办教育四十周年突出贡献机构”等,入选“广州技术市场15强高校”榜单,《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网、新华网和广东电视台多次报道学校育人成效和典型经验。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吉利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吉利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校,由世界500强企业吉利控股集团于1999年在北京创办,前身为北京吉利大学。2014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高校并更名为北京吉利学院。学校积极响应中央“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号召,主动申请由北京整体搬迁到成都办学。在教育部、北京市、四川省、成都市和北京大学支持下,202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北京吉利学院整体搬迁至成都市东部新区并更名为吉利学院。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学校紧紧围绕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产教融合、数字赋能发展战略,坚持走高质量产教融合和数字化赋能的特色发展之路,以高质量产教融合助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学校总占地面积20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按照百年高校的建设目标,秉承人与建筑、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规划建设数字化特色鲜明的创梦校园、五元平衡的温馨校园、共享互通的智慧校园、山水交融的生态校园的先进理念,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的智美校园。
学校的办学思路是依托集团、根植川渝、服务行业;产教融合、数字赋能、创新发展,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以数字化为引领,促进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形成以工学为主,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专业群布局、交叉生长、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重点建设汽车、电子信息、金融科技、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专业。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电子信息两大万亿产业,做强“数字化 ”智能科技专业集群;发挥集团办学、产教融合优势,做优“数字化 ”经济管理专业集群;适应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做特“数字化 ”人文艺术体育专业集群。学校现有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智能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学院、商学院、盛宝金融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等16个二级学院,车辆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智能车辆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艺术设计学等39个本科专业。
学校以培养基础理论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构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学校先后创新构建了基于汽车产业链的“六双六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六五四三二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千人千面”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和双创教育体系,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近年来,学校按照“稳定、培养、引进、借智”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中心,以优化结构为重点,优先配置重点专业的师资队伍资源,初步构建了一支师德高尚、结构科学、业务精湛、勤勉奋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校依托吉利控股集团企业办校优势,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技术创新要求,把握行业人才需求方向,充分利用集团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凝练办学特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大批具有较强行业背景知识、现代汽车技术、工程实践能力、胜任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与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建设“汽车工程实验实训中心”“工业互联网实验室”“超算中心”等高精尖实验实训室;高标准建设一批“实践基地和产业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享性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多维度的实习实训及生产应用场所。
学校目前拥有国家汽车紧缺人才培养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科普基地1个,与简州新城、广域铭岛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与吉利科技集团共建“吉利科技航空航天学院”、与重庆盛宝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盛宝金融科技产业学院”、与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共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甲醇)”,与重庆睿蓝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绿色能源动力现代产业学院”、与吉利汽车控股(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创新设计院)共建“汽车创新设计产业学院”、与吉利汽车集团共建“数字营销现代产业学院”、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共建“汽车未来技术现代产业学院(筹)”、与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宁波)有限公司共建“储能科学现代产业学院(筹)”。学校获批国家级“新能源(电动)汽车诊断维修技师培训认证中心”和国家级“二手车鉴定评估师认证中心”,国产智能汽车科普教育基地获批四川省科普基地,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获评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培育对象,获批全国工商联人才产教融合示范实训基地。“汽车数字化智造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吉利学院-广域铭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被列为四川省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学校紧紧依托吉利控股集团在产业、技术、人才领域的优势,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对接集团旗下吉利汽车、领克、极氪、沃尔沃、极星、路特斯、英伦电动汽车、远程新能源商用车、曹操出行等上市企业为学生提供优质实习就业岗位;广拓与百度、京东、顺丰、华为、腾讯科技、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行业头部企业跨界打造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平台、专业能力创新平台、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与人才链有机融合,实现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与北京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院校建立战略合作,持续推进与成都市、自贡市、达州市等政校深度合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近年来,学校加快构建国际交流高质量教育体系,坚持开放性办学,先后与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等26所海外高校签订校校合作协议,紧密围绕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开展多渠道、高层次、实质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为高质量对外开放积蓄平台和发展空间。
积极融入四川省科技发展战略,建立人才培养高地,设立了产业经济与科技发展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成立“吉利学院科学技术协会”;重点围绕汽车新能源、“三电”、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等领域开展应用技术攻关和研发,搭建16个科研创新平台及科研创新团队。2023年,全校师生发表sci论文21篇,申请知识产权专利225项,获批专利164项,发表计算机软件著作权93项。2023年,学校位列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榜单第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
办学以来,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持续提升,毕业生获得企业和社会高度认可。学校位列校友会2024中国顶尖民办大学排名第10。获批四川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机械工程学科入选四川省新一轮“双一流”贡嘎计划培育学科车辆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基于汽车产业链“六双”“六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荣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0门课程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示范课程、1门北京市就业创业金课,建成校级品牌课程110门,校级一流课程36门;学校先后荣获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获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等100余项荣誉;近三年,学生学科竞赛省级以上获奖850余项,其中国际级奖项61项,国家级奖项120项。
学校将紧紧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发展战略,坚持人才强校、质量立校、产教融合、数字赋能战略,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坚持在学科专业建设上下功夫、在课程建设上下功夫、在产教融合上下功夫、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功夫,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担当服务国家、区域、行业发展使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黑龙江东方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黑龙江东方学院是由孟新、尚鹤翔、周长源、刘式勤等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发起创办的一所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始建于1992年,是改革开放后黑龙江省第一所民办高校。2023年,学校举办者变更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
学校坐落于国家级新区—哈尔滨新区哈南工业新城,校园占地面积59.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2万平方米,净资产已达17.79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846.41万元。学校运动场面积5.2万平方米,体育馆面积1.46万平方米。图书馆总面积30075平方米,现有纸质图书131.7万册、电子图书235万余册。
学校1993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科生,200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民办普通本科高校,2007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被黑龙江省政府确定为“特色应用型本科试点建设院校”,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成为全国首批5所具有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的民办院校之一,201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5年通过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验收,2018年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9年通过黑龙江省民办本科院校综合办学质量评估,2020年获批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704人,其中本科生13634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70人,外国留学生3人。学校设有10个学院和2个教学研究部,拥有生物与医药、国际商务两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有44个本科专业,涉及理、工、文、经、管、法、艺7个学科门类。
学校坚持引培并举的方针,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专业强的专兼职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21人。学校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模范教师3名,省级优秀教师8名,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省级师德先进个人20人,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
学校坚持“专家办学、教授治教”的理念,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构筑联合培养的育人平台,采取多种培养方式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机构和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坚持多科性应用技术大学的类别定位,致力于打造卓越的教育品牌,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意识。学校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建校至今累计培养各级各类学生5万余名。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俄罗斯、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几十所高等教育机构建立联系,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师资交流、课程交换、科技研究、学分互认、留学生教育等方面的合作。
学校高度重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学校始终坚持党的政治领导,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学校在1994年建立了党组织,实现了党组织全覆盖。2008年学校在第17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发言;2007年、2011年学校党委两次被评为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2014年中央组织部授予孟新“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5年、2017年、2021年相继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和省级文明校园标兵;2018年孟新荣获“感动龙江”年度人物;2021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23年获批民办高校党建示范高校。
新时代的黑龙江东方学院,秉承“蒙以养正、学以致用”的校训精神,坚持“尊师厚德、包容奉献、创新求真、自强不息”的校风,传承“立校为公、厚德树人”的东方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公益性、非营利办学方向,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扎实推进依法治校进程,不断提高学校的内涵发展水平和综合办学实力,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而努力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直属中国民用航空局,是民航内最早一所独立设置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作为民航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国家队、主力军、主基地,学校经过4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我国民航专业门类最全、培养规模最大、能力最强、水平最高,享誉国内、在东南亚民航有着较高影响力的职业院校,为我国民航强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空港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学校成立于1980年,2010年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3年成为中国民用航空局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2016年被确定为“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民航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双方深化共建学校,支持学校创建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2019年被确认为国家优质高职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
学校位于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建设区域之广州,毗邻深珠,雄视港澳,辐射东南亚。现有机场路校区、白云机场校区、花都赤坭校区三个校区,占地1100多亩。机场路校区主要承担行业培训职能,兼顾部分学历教育。白云机场校区紧邻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和民航维修单位,是全国最大的飞机维修专业实训基地,承担飞机维修专业学历教育及培训服务。花都赤坭校区是学历教育的主阵地,也是现代职业教育示范基地。
学校拥有29架大中小型教学用飞机,140台飞机发动机,5万多台(件)飞机零部件和一大批专业设备。学校实训条件领先国内同类院校,以模拟仿真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为主导,建有飞机维修类、机场运行及通导类、安全与服务类三大类专业实训基地,建有飞机维修虚拟仿真中心、民航航务技术模拟机实训教室、航空管制模拟实训室等,形成了一批集教学、实践、培训和生产“四位一体”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实训基地。现有校内实践教学场所15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45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室1个,省级实训基地7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5个,为提高民航人才培育质量提供了硬件保证。
学校现下设飞机维修工程学院、航空港管理学院、民航经营管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六个二级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23个专业32个专业方向,基本覆盖了民航所有关键岗位,在校生1.2万余人。
学校按照 “一体两翼八个字三推进”办学思路,以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牵引,全力打造了 5个民航特有专业群,形成群体发展优势和品牌效应。其中,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群成为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3个专业群成为广东省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群。以服务智慧民航发展为主线,打造了一批数字教学资源库,为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建设提供示范。其中,国家级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教学资源库入选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空气动力学基础与飞行原理》成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高职),选课人数位居全国第一。
学校实施双“1 1 n”振兴计划,“五位一体”考核机制,建有一支技艺精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一批行业专家名家。学校现有教职工717人,其中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528人,副高及以上职称208人。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广东省教学名师3名,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3名,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领军人才2名,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6名,省级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4人,南粤优秀教师4人,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37名;交通运输部青年科技英才1名;民航国际化人才培养“百人计划”4名,民航局危险品航空运输专家2名,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智库专家2名,航空教指委“航空职业教育教学名师”2人。学校教师多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
学校坚持科技强校,以“三出四型五基地”为目标,开办“白云大讲堂”,拟牵头成立民航产教联盟、粤港澳大湾区产教联盟等,逐步建立起集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开发应用、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近五年,学校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成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38项;在飞机结构修复、飞机结构防腐、通用航空运营、民航法律法规、航空产业政策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形成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民航科技创新团队。
学校坚持“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实施“60 6”计划,推进产教融合、职普融合,不断完善民航职业教育体系。学校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ameco)、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gameco)等60多家国内大中小型航空公司、机场、飞机维修公司等民航企事业单位在人才培养、课程开发、实习就业、培训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为培养适销对路、企业用得上、留得住、用得好的高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保障,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一直保持高位。学校的航空运输类专业均居“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综合竞争力排行榜”首位。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已成为各航空企事业单位管理和技术骨干,一批毕业生荣获各种国家级奖项,成为业界翘楚。
学校坚持育训融合双轮驱动发展,拥有多类型多层次的面向行业和社会企事业单位员工岗前培训、技能考证、学历提升的培训资质和完善的民航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拥有全国最大、培训量最多的ccar-66r3飞机维修执照培训机构,也是首批开展ccar-66r3培训的试点院校;是ccar65部飞行签派员800小时培训机构、机场安全检查员五级资质培训考证机构、无人机驾驶员训练机构、大疆创新与慧飞无人机应用技术培训机构、航空安全员训练机构等。
学校坚持开放包容、多元融合办学传统,不断加强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境外院校和航空企业合作,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与斯里兰卡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民航职业教育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对外输出,成为广东省最早开展学历教育招收留学生的高职院校之一;先后与美国西敏学院、马来西亚建设大学、台湾中华科技大学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合作,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积极推动中国民航职业教育走向世界。
40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生为本,立德树人,传承中国民航“红色基因”和当代民航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形成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成为民航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育训的示范者、引领者。学校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而生,随着国强民富而盛,也必将迎着新发展格局而上。未来,学校将继续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抓住智慧民航建设和大湾区建设的新机遇,更加深入推进学校“13455”发展战略,致力于建设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成为我国民航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并最终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水平职业大学”。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是由重庆市政府举办、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国家布局在西部地区重点建设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学校地处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重庆,占地2566.18亩,总资产25.09亿元,校舍77.2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98亿元,全日制在校生21508人,馆藏图书257.96万册(含电子图书)。
学校始建于1965年,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文化兴校、特色立校”的发展理念,秉承“厚德强能、求实创新”的校训,传承“龙翔马跃、博润致远”的人文精神,形成“智联六合、信安九州”的办学特色。依托位于重庆大学城,地处西部(重庆)科学城“智核区”,紧邻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重庆金凤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区位优势,不断服务西部(重庆)科学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大国家战略。同时,学校结合重庆市主城新区功能定位与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发展双重需求,助力重庆打造西部职教高地。
学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首批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单位”“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首批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培育基地”“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人社部、财政部“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管局、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国家级能效领跑者单位”;全国唯一获批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主、辅基地并拥有2名中国专家组组长的高职院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单位和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
学校在近四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学校先后获“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重庆市文明校园”“重庆市党建工作示范高校”“重庆市‘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重庆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专业特色鲜明。学校以专业特色统领办学特色,紧密对接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重构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物联网技术应用、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等数智化特色专业群14个,打造专业群“高峰”“高原”“高岗”,形成对接智能全产业链的专业群品牌。以群建院,建有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电子与物联网学院、通信工程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财经管理学院、数字媒体学院、建筑与材料学院、智慧健康学院8个(专业)实体性学院以及通识教育与国际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与国防教学部、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4个(育人)功能性学院。学校主持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出版国家规划教材92部,立项建设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建成国家级重点(骨干)专业18个、国家级课程22门、国家级实训基地13个。
杰出人才辈出。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培引并举”打造高水平团队和领军人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28人,其中博士137人,正高级职称122人。引进院士等国家高端领军人才3名,自主培养国家级名师3名、全国技术能手19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名以及省部级拔尖人才100余名。现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2个。教师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青年岗位能手、重庆最美教师、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等省部级及以上荣誉称号40余人次。近五年,教师技能竞赛获国家级奖项43项(金牌1项、一等奖16项),其中,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金牌1项。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22全国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中,位列西部第2。
育人成效明显。学校凝炼出“十用十不用”等核心育人理念方法,全面推进“大思政”三全育人改革,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立德树人水平和育人质量。同时,率先提出了“技术技能教育的英才育人”理念,创新实施了“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工匠工坊支持计划”“星光大道奖励计划”,为“重电学子”开出个性化成长清单。逐步构建“匠师协同、双能支撑、孵扶联动”能工巧匠培养模式,先后培养了诸如“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杨成兴以及“全国技术能手”李小松、王杰等一大批高素质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学生男子足球队连续十一年蝉联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重庆赛区冠军,并于2016年问鼎全国总冠军。学校啦啦操队代表中国勇夺2019年国际技巧与舞蹈啦啦操锦标赛银牌。近三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位居重庆市高校前列。学校个性化人才培养机制、就业典型经验被央视《焦点访谈》和中国教育电视台多次专题报道。近五年,学生获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345项(一等奖和金牌96项),其中,获世界技能大赛金牌1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金牌3枚,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4项,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5项。
研发服务强劲。学校建有“沈昌祥网络空间安全院士专家工作站”“硅光子千人专家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中心” “重庆高技能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和“重电e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建有“机器人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有“城市建筑智慧运维管理重庆市高校工程中心”“重庆精密加工及在线检测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推广中心”等9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建成“陈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5个省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与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共建“大数据与最优化研究所”并研发了国内第一个具备隐私计算的数联网节点接入设备,聚集人才、技术、政策等要素资源,繁育“环重电”创新生态圈。近五年,立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共计360项。其中:承担国家自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社科项目1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60项,2022年发明专利授权数位列全国高职第2、增量第1;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11项,获奖数量位列全市高职院校第1。
开放合作广泛。牵头组建实质性运行的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1个、“重电—华为ict学院”等产业学院7个,建有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1个,全国网络空间安全、全国万物智联行业、全国移动通信产教融合共同体3个,“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信息安全与云计算校企联盟”等产教联盟5个。学校入选工信部第一批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单位,新一代电子信息产教融合基地入选国家发改委“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学校是教育部“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sgave项目”示范学校;与国外部分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学生500余人;面向14个国家招收来华学历留学生200人;推动“中文 职业技能”国际项目,成功申报教育部教育援外项目2个、教育部中德先进教育sgave项目2个、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重庆市国际化特色项目;连续四年立项重庆市人民政府外国留学生市长奖学金丝路项目,为南非、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培训4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与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共建“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国际创新中心”,获批立项“重庆海智工作站”;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建成“中泰国际学院”“中非(乌干达)ict学院”“中老丝路学院”“中德(西南)职业培训学院”,为中国优质企业“走出去”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牵头成立中非(重庆)职业教育联盟;牵头发起的《坦桑尼亚信息技术工程师nat—7级》等2项职业标准与配套专业教学标准正式纳入坦桑尼亚国家职业标准体系,为中国职业院校赴非洲国家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搭建平台。
学校招生规模、录取分数、入学报到率位列重庆前茅且逐年递升,是重庆市最受考生欢迎的高职院校之一。学校在第三方机构排名中位列全国高职院校前列。在中国高教学会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高职)排名中,2018—2022年位列全国第3,2020年、2022年位列全国第1;在2023年软科中国高职院校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3;在2023年武书连中国高职高专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3。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是中国矿业大学以新机制举办的独立学院,成立于1999年,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作为独立学院办学,是江苏省最早批准办学的独立学院之一。学院坐落于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享有“一城青山半城湖”美誉的江苏省徐州市。学院在中国矿业大学文昌校区办学,地处徐州南部风景区,与美丽的云龙山、云龙湖及四季葱茏的泉山国家森林公园为邻,位于城市繁华地带,购物、餐饮、休闲等生活服务设施配套完善,多路公交车及地铁3号线直达校园门口,交通便利。校园内有完备的教学研究设施,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各类实验室82个。其中,计算机实验室19个,英语语音室4个,电工电子实验室22个,机电实验室19个,物理实验中心6个,建工实验室7个,经管实验室2个,文艺系实验室3个,另有工程训练中心1个,画室3个。有藏书2000多万册(件)的图书馆,以及配套齐全的文化、体育、生活设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条件。目前,学院共有普通本科学生8890余人。
学院依托中国矿业大学雄厚的学科和教学优势办学。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是教育部、应急管理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设有国家批准的研究生院。通过长期发展和建设,已经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以矿业为特色,理工文管法经教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和多科性大学的办学格局。近年来,学校按照“强工、厚理、兴文、拓医、育新”的思路调整学科布局,优化学科生态,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能力不断增强。学校现有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江苏省优势学科、7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专业学位硕士点,72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教职工3450余人,拥有16名两院院士(含外聘),在2144名专任教师中,受聘教授岗位469人、副教授岗位873人,博士生导师530名、硕士生导师1518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超过80%。
学院以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现设经济与管理系、机电与材料工程系、信息与电气工程系、建筑工程系、计算机系、外国语言文化系、文学与艺术系、基础教学部、公共体育部等9个教学单位,专业涵盖工、文、管、经济、艺术等共26个专业。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厚基础、精专业、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逐步形成了结构合理、优势明显的学科专业体系和注重实践、注重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
学院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迪肯大学、斯威本科技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卫斯理大学,英国思克莱德大学,韩国延世大学、庆熙大学、湖西大学等多所国外著名大学广泛开展合作,为学生拓宽国际视野、出国深造提供便利条件。
学院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丰富多彩的学术文化活动,有力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国际、国家及省市举行的学科竞赛中取得了骄人成绩。共获得各级各类奖项1887项,其中,国际一等奖5项、二等奖19项;亚洲区铜奖2项;国家特等奖5项、一等奖73项、二等奖138项、三等奖181项、优秀奖69项;华东赛区一等奖5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15项;江苏省特等奖14项、一等奖168项、二等奖342项、三等奖610项;淮海经济区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苏北地区一等奖32项、二等奖73项、三等奖109项。
学院毕业生考研成绩显著,升学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在2022届毕业生中,有225名同学被国内外高校录取,众多学子进入到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名牌院校继续深造。
学院本着对毕业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工作,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多形式、多渠道建功立业,近五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3%。学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每年选送优秀学子赴中国矿业大学相应专业插班学习一年,有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进校企共建实验室,校企、校地共建大学生实习、实训、实践和就业创业基地,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优质平台。
面向未来,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将继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照学院改革与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努力把学院建设成办学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办学理念先进、教学质量较高、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科学、创新能力和服务淮海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较强的国内高水平应用型普通高等院校,成为我国重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