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canvas,请升级你的浏览器。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是由重庆市政府举办、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国家布局在西部地区重点建设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学校地处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重庆,占地2566.18亩,总资产25.09亿元,校舍7...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23-65928125,023-65928131,023-65928127,023-65928128,023-65928130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特色(双一流/985/211等)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b档)
学校排名
13名 校友会高职ⅰ类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广州工商学院
学校介绍 广州工商学院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创办于1995年,2004年成立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升格本科院校并更名为广州工商学院。2018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获批为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广东省博士工作站新设站单位。 办学思路清晰明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人才培养为核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扎根南粤大地办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秉承“正德厚生 励志修能”校训,弘扬“博学善教 修己达人”教风和“勤学敏思 求实创新”学风,以创建特色鲜明的财经类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全面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突出的实践能力,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人文素养、国际视野的适应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坚持发挥好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先后获批省高校“三型”党支部2个、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2个以及省“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个,2名教师分别被评为省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 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设有14个教学单位,33个本科专业,其中3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实现了以管理学、经济学为主,经济学、教育学、文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8284人(本科生27864人,专科生420人),折合在校生28949人(含成人教育)。近年来,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3门;拥有省级特色重点学科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1个和省级课程教研室5个;获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省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932项,包括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金奖、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省“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等;获国家、省体育赛事奖项140项,包括省大运会男子1500米金奖、省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团体第一名等。 师资队伍持续优化。现有折合专任教师1486.5人,其中自有专任教师1462人,生师比19.47:1;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269人,占比18.40%;具有硕士、博士学位者1439人,占比98.43%;“双师双能型”教师499人,占比34.13%。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教师1人,南粤优秀教师9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民办高校优秀辅导员6人,广东省民办教育优秀教师13人,广东省民办教育优秀工作者2人。近三年,教师获省级以上教学竞赛奖项57项,包括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特等奖1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二等奖1项,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6项,省青年教师教学大赛15项,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大赛5项等。 科研水平稳步提升。现有省级学科平台8个、校级研究所25个。近三年,获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等市厅级以上项目194项,发表学术论文3235篇,编写教材(著作)92本;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2个、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1个;获批广州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现有知识产权551项、pct 73项。 办学条件逐步改善。现有广州花都和佛山三水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92.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4.35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7.95万平方米,生均9.88平方米;校内实验实训室129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03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7亿元,生均5785.71元;馆藏纸质图书342.39万册,生均118.27册。 产教融合纵深发展。成立产业学院8个,其中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冷链产业学院获批广东省示范性产业学院;牵头或参与制定《跨境电商产教融合建设规范》等5项行业标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广州标准”“广州智慧”;2份资政报告被大型国企采纳应用;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校企联合实验室1个、省级实践教学基地3个;获批“广东省众创空间”。 国际合作加速拓展。与美国东北州立大学合作办学,成立广州工商学院东北州立联合科技学院,是广东省民办高校唯一一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有在校生302人;与英国、澳大利亚、美国、意大利等30所世界知名院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近三年,出国(境)留学209名,赴境外交换交流、实习、进修和深造465人次。 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经过29年的发展,学校办学水平稳步提升,服务能力逐步增强,社会声誉不断提高,累计为国家和社会培育输送了10万余名优秀毕业生。获“第二届中国民办教育百强单位”“中国十大知名品牌民办院校”“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广东民办教育四十周年突出贡献机构”等,入选“广州技术市场15强高校”榜单,《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网、新华网和广东电视台多次报道学校育人成效和典型经验。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办学特色】 学院树立“职业本科、工程技术、育训并举、辐射西南、业界标杆”的办学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砺苦、谨信、惟精、弘毅”品质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形成“双主体、双特色、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定位,以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主体,以测绘地理信息和安全类专业为特色,土木建筑、财经商贸和文化艺术类专业协调发展,着力打造“砺苦砺行、崇德崇技、开放开拓、智慧智能”的办学特色。 【基础条件】 办学地址:学校地处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聂荣臻元帅的故乡—重庆市江津区,交通便利,紧邻渝昆高铁江津北站和重庆轨道交通5号线江津高铁站站。 办学规模:现有全日制专科在校学生16000余人,国际教育、培训学生400余人,年均继续教育培训超30000人次。 校园环境:校园占地近1300亩,校舍建筑面积43万余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超过50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近20平方米。 图书资源:学校图书馆藏纸质图书117万余册,电子图书140万册,电子期刊3万余册,并建有资源丰富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云平台。 教学院部:学校设有智能制造与交通学院、大数据与物联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财经与旅游学院、资源与安全学院、测绘地理信息学院、艺术设计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1个二级教学院部。 专业设置:学校开设有57个专科(高职)专业。专业全面契合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跟重庆市智慧重镇、智造名城发展方向,形成了以机电一体化技术国家双高专业群为龙头的国家级重点/骨干专业14个,带动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工程测量技术等市级a类高水平专业群迭代发展。 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1000余人,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65.07%,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40.90%。其中,教授(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80余人(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10余名),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高级会计师等)近300人;博士80余人;“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超过80%。 教学资源: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市级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1门,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29门,市级一流课程10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3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重庆市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 产教融合:职教适应性突出,服务重庆产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牵头组建1个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3个市级职教集团,是重庆市整体向产教融合型深化高校之一。学校是国家建设行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国家矿业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信息技术软件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和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办学优势】 人才质量持续攀升。建校以来,累计为国家培养了12万余名专业人才,在西南地区煤炭企业-中层以上管理干部中,我校校友占一半以上,学校被誉为西南“煤业黄埔”。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得到全面贯彻,学生2019年获国赛一等奖5项,位列全国第八;2020年国赛奖牌总数全国第三;2021年国赛获一等奖4项,位列全国第一;2022年国赛获一等奖3项,“矿井灾害应急救援技术”赛项第三次斩获一等奖。在2022年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师生团队斩获国奖金奖1项,刷新重庆高职院校在职教赛道创业组中最好成绩。近三年毕业去向落实率97.8%。雇主满意度保持在99%以上。 专家能手领衔授课。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重庆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2021年,教师获国家级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2项,获奖数在全国高职院校中排名第二,实现学校历史性突破。现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1人。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2人,重庆市名师(含重庆英才名家名师)4人,巴渝学者2人,重庆市先进工作者1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3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同时还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教授担任学校名誉校长,组建了行业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 多元办学特色明显。建设“政行企校”四方共建平台,与中国煤炭教育协会等企事业单位共同协作,形成覆盖广泛的多方合作基础。充分汇聚职教集团办学资源,形成链接紧密的职教共同体,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共建新大陆物联网产业学院、华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2个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建成华为、南方测绘、阿里创新等订单班,探索出校企之间专业标准制定,教师团队建设,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特色明显的混合所有制多元办学机制。 社会服务紧跟时代。围绕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特色优势、优质资源服务行业企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建成以重庆市高职院校首个院士工作站——“刘人怀院士工作站”为先导,省部级工程研究(技术)中心、煤矿安全培训中心、矿业工程应用技术推广中心、现代教育应用技术推广中心、重庆市煤矿安全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为骨架,博士、教授企业工作站为支点的高职院校科技服务体系。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村职业教育不断与现代职业教育接轨。牵头成立重庆首家校地共建的乡村振兴学院,以电商切入为特色,全方位服务地区乡村振兴;牵头搭建新农学校,开展“十百千万”行动计划,育训结合培养新农人才,充分发挥专业特色优势融入乡村建设。 国际合作自信有为。学校在推动职业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起成立中泰职教联盟,并作为中泰职教联盟理事长单位,与泰国、马来西亚、老挝、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白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20余国开展海外留学生培养、技术服务以及合作举办国际化高端合作平台。与非洲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坦桑尼亚联合建设有限公司合作开办“鲁班工坊”,形成学校独创的cec模式。组建英国btec授权中心,实现西南区域高职院校首次突破。建成“中德莱茵产业创新中心”“德国5g国际学院”,首度将中国职业教育方案输入欧洲。联合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工艺大学(斯坦金)开办“中俄智能制造国际学院”,实现重庆高职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零突破”。 【办学成绩】 近年来,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能源系统“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煤炭系统突出贡献奖、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建设“优秀”试点单位、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全国高职院校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治理体系建设50强、育人成效50强、创新创业50强、服务贡献50强、国际影响50强、智慧校园50强;获得重庆市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重庆市文明单位、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庆教育功勋特色高职院校、重庆市大学生就业示范基地、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重庆市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吉利学院
学校介绍 吉利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校,由世界500强企业吉利控股集团于1999年在北京创办,前身为北京吉利大学。2014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高校并更名为北京吉利学院。学校积极响应中央“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号召,主动申请由北京整体搬迁到成都办学。在教育部、北京市、四川省、成都市和北京大学支持下,202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北京吉利学院整体搬迁至成都市东部新区并更名为吉利学院。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学校紧紧围绕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产教融合、数字赋能发展战略,坚持走高质量产教融合和数字化赋能的特色发展之路,以高质量产教融合助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学校总占地面积20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按照百年高校的建设目标,秉承人与建筑、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规划建设数字化特色鲜明的创梦校园、五元平衡的温馨校园、共享互通的智慧校园、山水交融的生态校园的先进理念,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的智美校园。 学校的办学思路是依托集团、根植川渝、服务行业;产教融合、数字赋能、创新发展,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以数字化为引领,促进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形成以工学为主,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专业群布局、交叉生长、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重点建设汽车、电子信息、金融科技、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专业。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电子信息两大万亿产业,做强“数字化 ”智能科技专业集群;发挥集团办学、产教融合优势,做优“数字化 ”经济管理专业集群;适应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做特“数字化 ”人文艺术体育专业集群。学校现有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智能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学院、商学院、盛宝金融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等16个二级学院,车辆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智能车辆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艺术设计学等39个本科专业。 学校以培养基础理论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构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学校先后创新构建了基于汽车产业链的“六双六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六五四三二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千人千面”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和双创教育体系,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近年来,学校按照“稳定、培养、引进、借智”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中心,以优化结构为重点,优先配置重点专业的师资队伍资源,初步构建了一支师德高尚、结构科学、业务精湛、勤勉奋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校依托吉利控股集团企业办校优势,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技术创新要求,把握行业人才需求方向,充分利用集团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凝练办学特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大批具有较强行业背景知识、现代汽车技术、工程实践能力、胜任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与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建设“汽车工程实验实训中心”“工业互联网实验室”“超算中心”等高精尖实验实训室;高标准建设一批“实践基地和产业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享性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多维度的实习实训及生产应用场所。 学校目前拥有国家汽车紧缺人才培养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科普基地1个,与简州新城、广域铭岛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与吉利科技集团共建“吉利科技航空航天学院”、与重庆盛宝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盛宝金融科技产业学院”、与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共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甲醇)”,与重庆睿蓝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绿色能源动力现代产业学院”、与吉利汽车控股(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创新设计院)共建“汽车创新设计产业学院”、与吉利汽车集团共建“数字营销现代产业学院”、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共建“汽车未来技术现代产业学院(筹)”、与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宁波)有限公司共建“储能科学现代产业学院(筹)”。学校获批国家级“新能源(电动)汽车诊断维修技师培训认证中心”和国家级“二手车鉴定评估师认证中心”,国产智能汽车科普教育基地获批四川省科普基地,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获评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培育对象,获批全国工商联人才产教融合示范实训基地。“汽车数字化智造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吉利学院-广域铭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被列为四川省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学校紧紧依托吉利控股集团在产业、技术、人才领域的优势,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对接集团旗下吉利汽车、领克、极氪、沃尔沃、极星、路特斯、英伦电动汽车、远程新能源商用车、曹操出行等上市企业为学生提供优质实习就业岗位;广拓与百度、京东、顺丰、华为、腾讯科技、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行业头部企业跨界打造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平台、专业能力创新平台、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与人才链有机融合,实现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与北京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院校建立战略合作,持续推进与成都市、自贡市、达州市等政校深度合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近年来,学校加快构建国际交流高质量教育体系,坚持开放性办学,先后与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等26所海外高校签订校校合作协议,紧密围绕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开展多渠道、高层次、实质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为高质量对外开放积蓄平台和发展空间。 积极融入四川省科技发展战略,建立人才培养高地,设立了产业经济与科技发展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成立“吉利学院科学技术协会”;重点围绕汽车新能源、“三电”、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等领域开展应用技术攻关和研发,搭建16个科研创新平台及科研创新团队。2023年,全校师生发表sci论文21篇,申请知识产权专利225项,获批专利164项,发表计算机软件著作权93项。2023年,学校位列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榜单第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 办学以来,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持续提升,毕业生获得企业和社会高度认可。学校位列校友会2024中国顶尖民办大学排名第10。获批四川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机械工程学科入选四川省新一轮“双一流”贡嘎计划培育学科车辆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基于汽车产业链“六双”“六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荣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0门课程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示范课程、1门北京市就业创业金课,建成校级品牌课程110门,校级一流课程36门;学校先后荣获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获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等100余项荣誉;近三年,学生学科竞赛省级以上获奖850余项,其中国际级奖项61项,国家级奖项120项。 学校将紧紧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发展战略,坚持人才强校、质量立校、产教融合、数字赋能战略,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坚持在学科专业建设上下功夫、在课程建设上下功夫、在产教融合上下功夫、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功夫,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担当服务国家、区域、行业发展使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黑龙江东方学院
学校介绍 黑龙江东方学院是由孟新、尚鹤翔、周长源、刘式勤等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发起创办的一所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始建于1992年,是改革开放后黑龙江省第一所民办高校。2023年,学校举办者变更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 学校坐落于国家级新区—哈尔滨新区哈南工业新城,校园占地面积59.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2万平方米,净资产已达17.79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846.41万元。学校运动场面积5.2万平方米,体育馆面积1.46万平方米。图书馆总面积30075平方米,现有纸质图书131.7万册、电子图书235万余册。 学校1993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科生,200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民办普通本科高校,2007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被黑龙江省政府确定为“特色应用型本科试点建设院校”,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成为全国首批5所具有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的民办院校之一,201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5年通过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验收,2018年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9年通过黑龙江省民办本科院校综合办学质量评估,2020年获批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704人,其中本科生13634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70人,外国留学生3人。学校设有10个学院和2个教学研究部,拥有生物与医药、国际商务两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有44个本科专业,涉及理、工、文、经、管、法、艺7个学科门类。 学校坚持引培并举的方针,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专业强的专兼职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21人。学校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模范教师3名,省级优秀教师8名,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省级师德先进个人20人,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 学校坚持“专家办学、教授治教”的理念,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构筑联合培养的育人平台,采取多种培养方式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机构和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坚持多科性应用技术大学的类别定位,致力于打造卓越的教育品牌,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意识。学校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建校至今累计培养各级各类学生5万余名。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俄罗斯、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几十所高等教育机构建立联系,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师资交流、课程交换、科技研究、学分互认、留学生教育等方面的合作。 学校高度重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学校始终坚持党的政治领导,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学校在1994年建立了党组织,实现了党组织全覆盖。2008年学校在第17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发言;2007年、2011年学校党委两次被评为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2014年中央组织部授予孟新“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5年、2017年、2021年相继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和省级文明校园标兵;2018年孟新荣获“感动龙江”年度人物;2021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23年获批民办高校党建示范高校。 新时代的黑龙江东方学院,秉承“蒙以养正、学以致用”的校训精神,坚持“尊师厚德、包容奉献、创新求真、自强不息”的校风,传承“立校为公、厚德树人”的东方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公益性、非营利办学方向,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扎实推进依法治校进程,不断提高学校的内涵发展水平和综合办学实力,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而努力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直属中国民用航空局,是民航内最早一所独立设置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作为民航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国家队、主力军、主基地,学校经过4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我国民航专业门类最全、培养规模最大、能力最强、水平最高,享誉国内、在东南亚民航有着较高影响力的职业院校,为我国民航强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空港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学校成立于1980年,2010年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3年成为中国民用航空局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2016年被确定为“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民航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双方深化共建学校,支持学校创建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2019年被确认为国家优质高职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   学校位于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建设区域之广州,毗邻深珠,雄视港澳,辐射东南亚。现有机场路校区、白云机场校区、花都赤坭校区三个校区,占地1100多亩。机场路校区主要承担行业培训职能,兼顾部分学历教育。白云机场校区紧邻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和民航维修单位,是全国最大的飞机维修专业实训基地,承担飞机维修专业学历教育及培训服务。花都赤坭校区是学历教育的主阵地,也是现代职业教育示范基地。   学校拥有29架大中小型教学用飞机,140台飞机发动机,5万多台(件)飞机零部件和一大批专业设备。学校实训条件领先国内同类院校,以模拟仿真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为主导,建有飞机维修类、机场运行及通导类、安全与服务类三大类专业实训基地,建有飞机维修虚拟仿真中心、民航航务技术模拟机实训教室、航空管制模拟实训室等,形成了一批集教学、实践、培训和生产“四位一体”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实训基地。现有校内实践教学场所15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45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室1个,省级实训基地7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5个,为提高民航人才培育质量提供了硬件保证。   学校现下设飞机维修工程学院、航空港管理学院、民航经营管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六个二级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23个专业32个专业方向,基本覆盖了民航所有关键岗位,在校生1.2万余人。   学校按照 “一体两翼八个字三推进”办学思路,以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牵引,全力打造了 5个民航特有专业群,形成群体发展优势和品牌效应。其中,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群成为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3个专业群成为广东省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群。以服务智慧民航发展为主线,打造了一批数字教学资源库,为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建设提供示范。其中,国家级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教学资源库入选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空气动力学基础与飞行原理》成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高职),选课人数位居全国第一。   学校实施双“1 1 n”振兴计划,“五位一体”考核机制,建有一支技艺精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一批行业专家名家。学校现有教职工717人,其中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528人,副高及以上职称208人。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广东省教学名师3名,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3名,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领军人才2名,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6名,省级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4人,南粤优秀教师4人,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37名;交通运输部青年科技英才1名;民航国际化人才培养“百人计划”4名,民航局危险品航空运输专家2名,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智库专家2名,航空教指委“航空职业教育教学名师”2人。学校教师多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   学校坚持科技强校,以“三出四型五基地”为目标,开办“白云大讲堂”,拟牵头成立民航产教联盟、粤港澳大湾区产教联盟等,逐步建立起集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开发应用、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近五年,学校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成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38项;在飞机结构修复、飞机结构防腐、通用航空运营、民航法律法规、航空产业政策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形成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民航科技创新团队。   学校坚持“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实施“60 6”计划,推进产教融合、职普融合,不断完善民航职业教育体系。学校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ameco)、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gameco)等60多家国内大中小型航空公司、机场、飞机维修公司等民航企事业单位在人才培养、课程开发、实习就业、培训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为培养适销对路、企业用得上、留得住、用得好的高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保障,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一直保持高位。学校的航空运输类专业均居“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综合竞争力排行榜”首位。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已成为各航空企事业单位管理和技术骨干,一批毕业生荣获各种国家级奖项,成为业界翘楚。   学校坚持育训融合双轮驱动发展,拥有多类型多层次的面向行业和社会企事业单位员工岗前培训、技能考证、学历提升的培训资质和完善的民航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拥有全国最大、培训量最多的ccar-66r3飞机维修执照培训机构,也是首批开展ccar-66r3培训的试点院校;是ccar65部飞行签派员800小时培训机构、机场安全检查员五级资质培训考证机构、无人机驾驶员训练机构、大疆创新与慧飞无人机应用技术培训机构、航空安全员训练机构等。   学校坚持开放包容、多元融合办学传统,不断加强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境外院校和航空企业合作,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与斯里兰卡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民航职业教育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对外输出,成为广东省最早开展学历教育招收留学生的高职院校之一;先后与美国西敏学院、马来西亚建设大学、台湾中华科技大学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合作,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积极推动中国民航职业教育走向世界。   40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生为本,立德树人,传承中国民航“红色基因”和当代民航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形成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成为民航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育训的示范者、引领者。学校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而生,随着国强民富而盛,也必将迎着新发展格局而上。未来,学校将继续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抓住智慧民航建设和大湾区建设的新机遇,更加深入推进学校“13455”发展战略,致力于建设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成为我国民航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并最终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水平职业大学”。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学校介绍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是中国矿业大学以新机制举办的独立学院,成立于1999年,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作为独立学院办学,是江苏省最早批准办学的独立学院之一。学院坐落于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享有“一城青山半城湖”美誉的江苏省徐州市。学院在中国矿业大学文昌校区办学,地处徐州南部风景区,与美丽的云龙山、云龙湖及四季葱茏的泉山国家森林公园为邻,位于城市繁华地带,购物、餐饮、休闲等生活服务设施配套完善,多路公交车及地铁3号线直达校园门口,交通便利。校园内有完备的教学研究设施,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各类实验室82个。其中,计算机实验室19个,英语语音室4个,电工电子实验室22个,机电实验室19个,物理实验中心6个,建工实验室7个,经管实验室2个,文艺系实验室3个,另有工程训练中心1个,画室3个。有藏书2000多万册(件)的图书馆,以及配套齐全的文化、体育、生活设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条件。目前,学院共有普通本科学生8890余人。 学院依托中国矿业大学雄厚的学科和教学优势办学。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是教育部、应急管理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设有国家批准的研究生院。通过长期发展和建设,已经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以矿业为特色,理工文管法经教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和多科性大学的办学格局。近年来,学校按照“强工、厚理、兴文、拓医、育新”的思路调整学科布局,优化学科生态,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能力不断增强。学校现有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江苏省优势学科、7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专业学位硕士点,72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教职工3450余人,拥有16名两院院士(含外聘),在2144名专任教师中,受聘教授岗位469人、副教授岗位873人,博士生导师530名、硕士生导师1518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超过80%。 学院以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现设经济与管理系、机电与材料工程系、信息与电气工程系、建筑工程系、计算机系、外国语言文化系、文学与艺术系、基础教学部、公共体育部等9个教学单位,专业涵盖工、文、管、经济、艺术等共26个专业。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厚基础、精专业、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逐步形成了结构合理、优势明显的学科专业体系和注重实践、注重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 学院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迪肯大学、斯威本科技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卫斯理大学,英国思克莱德大学,韩国延世大学、庆熙大学、湖西大学等多所国外著名大学广泛开展合作,为学生拓宽国际视野、出国深造提供便利条件。 学院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丰富多彩的学术文化活动,有力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国际、国家及省市举行的学科竞赛中取得了骄人成绩。共获得各级各类奖项1887项,其中,国际一等奖5项、二等奖19项;亚洲区铜奖2项;国家特等奖5项、一等奖73项、二等奖138项、三等奖181项、优秀奖69项;华东赛区一等奖5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15项;江苏省特等奖14项、一等奖168项、二等奖342项、三等奖610项;淮海经济区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苏北地区一等奖32项、二等奖73项、三等奖109项。 学院毕业生考研成绩显著,升学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在2022届毕业生中,有225名同学被国内外高校录取,众多学子进入到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名牌院校继续深造。 学院本着对毕业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工作,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多形式、多渠道建功立业,近五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3%。学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每年选送优秀学子赴中国矿业大学相应专业插班学习一年,有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进校企共建实验室,校企、校地共建大学生实习、实训、实践和就业创业基地,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优质平台。 面向未来,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将继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照学院改革与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努力把学院建设成办学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办学理念先进、教学质量较高、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科学、创新能力和服务淮海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较强的国内高水平应用型普通高等院校,成为我国重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学校介绍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由北京邮电大学与北京学涵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按照新的机制和新的办学模式合作举办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在京举办的第一所独立学院。 学院位于延庆区康庄镇,现有校园占地500亩,建有充足的教学及辅助用房,独栋的图书馆大楼及实验楼。图书馆藏书53.24万余册,电子图书39.54万余册,音视频532小时,可访问数据库99种,能够充分满足学生学习需要。 学院授课教师由北京邮电大学选派的教师、学院专职教师、外聘教师(含刚从高校退休的教师、业内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282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达36%以上。 学院立足于电子信息领域,以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为重点,以数字媒体类专业为特色,建成了涵盖工、管、文、艺4个学科的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学院现设有通信与信息工程系、自动化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经济管理系、艺术与传媒学院、外语系、基础教学部7个教学单位,共有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物流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商务、财务管理、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传播学、英语等14个专业,拥有5个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在校生近4500人。 学院建有院级实验教学中心7个,各中心下设实验室89间,开出900余个实验项目。经过10余年时间的建设和发展,数字媒体实验教学中心、工程教育训练中心、互联网商务管理实验中心先被评为“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我院成为国内独立学院中少有的获得3个省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的高校。学院依托3个市级示范中心,建立了通信工程综合实训基地、网络工程综合实训基地、机器人综合实训基地、经济管理综合实训基地、数字媒体综合实训基地等5个校内综合实习实训基地,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北京市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满足了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培养的需要。 学院先后与中兴通讯、中国移动、水晶石、中国邮储等63家企业签订了实习实训基地协议书,派出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实训,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派出教师参加企业的暑期实践,保障了人才培养与专业行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同时,学院积极引进企业资源进入校园,培养符合通信领域新技术人才需求的专业人才,与华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产学研究等方面加强合作。 学院立足本科教育,拓展国际合作,积极探索“本科学历教育+英语+专业证书+境外学习”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成为国内第一所获批加入雅思全球搜索引擎系统的中国高校,也是第一家获得接受留学生资质的北京地区的独立学院。学院先后与美、加、英、法、德、西、芬、日、韩、马来等国家的高等学校签署了校际友好协议并实施了合作项目,引进了日本先进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立了中美物联网学分互认交流学习项目,开展了学历教育和短期课程培训合作,对学生进行职业化和社会化训练。目前,学院已有400余人赴英、法、美、日、韩、芬、德、西班牙等国家进行学习交流,已经接受17批次留学生来我院就读。 学院师生学科竞赛成绩显著,到目前为止,学生参与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华北五省及北京市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北京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大赛、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首都高校物流设计大赛等各类竞赛,共505人次获得国际奖项、364人次获国家级奖项、3944人次获省部级奖项,获奖人次居同类院校前列。多位教师在北京民办教育园丁奖、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等比赛中获奖。我院科研课题组主导制定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正式成为国际技术标准,被评价为“是文化领域中国科技、中国标准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准。”该科研团队凭借该标准获得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第三届动漫奖“最佳动漫技术奖”。 学院14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7% ,4600余人就业于国有企事业单位,1000余人考取国内外硕士研究生。学院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开展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并创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下设13间创新工作室,每年有多个专利、软著和论文发表。学院投入专项经费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每年组织参与国内外知名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30余个,成功案例不断涌现,荣获“全国青年创业教育年度先进集体”“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文化建设奖”。 随着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影响力逐步提高,先后荣获“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北京市5a 级社会组织”“中国动漫游戏人才培养先进单位”“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优胜学校”“全国最具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北京市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优秀组织院校”“北京市大学生‘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北京市无偿献血优秀组织单位”“军(警)民共建先进单位”等称号,并成功打造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动漫创作及人才培训中心、国家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数字产品研发基地、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人才培养综合服务平台认定测评中心、中国民办教育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培训基地,多次获得北京市安全系统集体嘉奖及征兵先进单位称号。 建院以来,各级领导先后到学院视察指导工作,并对世纪学院依法办学、规范管理、较高的教学水平、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对学院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做的探索给予了高度评价。 学院积极探索内涵式发展,实施工程教育和工程师培养,加大校企合作与国际合作交流力度,力求做精做强,形成学院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为区域经济和信息领域服务的能力,为将学院建设成具有影响力的应用型大学和特色鲜明的工程师学院、专业化的数字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奠定坚实基础。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
学校介绍 学院概况: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是山西医科大学二级学院,前身系山西省汾阳高级护理学校,由美国基督教华北公理会于1923年创办,1937年在南京国民政府卫生部和中华护士学会备案,成为当时全国仅有的3所(北京协和、四川华西和山西汾阳)高级护理学校之一。1985年恢复重建,1996年改为现名,学校坐落于素有“秦晋旱码头”之称的千年古城汾阳市,青银高速公路、307国道、太中银铁路倚门而过,交通便利。学校占地面积508亩,建筑面积14.68万平方米,规划占地面积700亩。校园花木扶疏,绿树成荫,环境优雅,风景如画。 学科专业:学校是一所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特色鲜明的高等医学院校,有硕士、本科两个办学层次。设置有临床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眼视光医学、医学检验技术、眼视光学、康复治疗学、医学实验技术、助产学、健康服务与管理等12个本科专业;有护理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临床检验诊断学、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神经病学、耳鼻咽喉科学、公共卫生、放射医学等13个学科可招收硕士研究生。 师资条件:现有专任教师470余人,外聘教师160余人,附属医院具有卫生专业技术职称临床教师9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20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339人。山西省教学名师6人,山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硕士生导师41人。有4所拥有4000张左右床位的直属附属医院,其中2所三级甲等医院,有106个实践教学基地。 招生就业:学院面向全国24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4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05人,普本学生8000余人。已毕业19届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已向社会输送各级各类人才37000余人。建校以来,培养了以“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王桂英、杨辉,“全国抗疫先进个人”何华等为代表的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与影响力的优秀人才。学生就业形势良好,年平均就业率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学生质量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每年有近30%的同学考取全国一流医学院校和科研院所硕士研究生,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日益提高。 资助政策:为了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建立了以助学贷款为主,由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校优秀学生奖学金、勤工助学岗位等构成的助学保障体系。 学校荣誉与办学优势:多年来,学院坚持“立足山西、面向全国、服务基层、办出特色”的办学思路,形成了以护理教育为龙头的办学特色。本科护理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山西省品牌专业、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本科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口腔医学、麻醉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本科眼视光学、康复治疗学、医学影像学、医学实验技术专业为山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本科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眼视光学专业为山西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为山西省优势专业;临床护理实验教学中心、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心和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为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护理学专业教学团队是“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山西省优秀教学团队”;学校坚持协同创新发展,不断深化校企、校际合作,与天津医科大学医学检验学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山西高科技医学检测中心、山西迪安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合作办学;不断探索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欢迎有志献身医学事业的考生踊跃报考我校! 学校地址:山西省汾阳市学院路16号 (汾阳学院) 邮编:032200 联系电话:0358-2100773/2100777(传真) 招生网址:http://211.82.24.46/bkszs/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介绍 ——百年商医 “殷商之源·通达商丘”。在承载着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圣贤文化的根脉之地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商丘市,坐落着一所传承百年的医学院校——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21年的“归德圣保罗医院护士学校”, 历经“河南省第五护士学校”、“商丘地区卫生学校”等阶段,是河南省开办医学类专业最早的学校之一,历经百年不间断的办学传承,培育了第33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吴静芳、第45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宋静等数以万计的优秀医疗卫生人才,学校也成为全国唯一培养了2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的医学院校。 新校区于 2018 年建设完成并实现全面搬迁,为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奠定坚实基础。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22769.40 万元。图书馆纸质藏书 104.59 万册,另有数字资源量 73.18 万册。具有电子图书 50 多万部,电子期刊 5000 多册,为师生的科研和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有校内实习基地 13 个,校外实习基地 392 个,基本满足了师生工作学习、实习的需要。 学校现设有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口腔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药学院、基础医学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等11个教学院(部);开设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针灸推拿、预防医学、护理、药学、中药学、中医康复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眼视光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等21个专业,专业门类涵盖医、护、药、技、管等专业大类,“大健康”专业布局基本完善,为服务“健康河南”及淮海经济区提供了完整的“大健康”专业人才链。形成了以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6个省级特色专业和药学专业(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为龙头,以“对接健康产业、依托优势专业、融入医药行业、服务生命健康”为逻辑主线,按照“产业背景相同、专业基础相通、专业领域相近、教学资源共享”的建设思路,基本形成了护理、临床医学、医学技术、药学 4 个专业群。 学校坚持特色制胜、争创一流,形成一批优势和特色专业。护理专业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评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专业实训基地是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临床医学、护理、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专业为省级特色建设专业。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7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43人,拥有博士、硕士学位341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国及河南省专业学会主委、副主委、常务委员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高层次拔尖人才、河南省青年科技奖、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创新人才、河南省教学名师、中青年科技专家、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等37人。 学校是河南省第六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与郑州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人员;“天然免疫与肿瘤”、“抗病毒感染分子免疫学”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学校与规上企业共建研发中心3个。学校聘任原新乡医学院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郭志坤教授为我校学术委员副主任、客座教授。近年来,学校教师先后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高质量论文1339篇,被sci、ei、istp收录论文98篇,参编教育部,卫生部规划教材及学术专著362部,其中主编86部。承担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55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1项;获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11项;授权国家专利249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河南省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学校建有先进完善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和口腔医学、护理、医学检验、医学影像、药学、中医及康复治疗等实训教学中心,建有国内领先、功能完善的生命科学馆、校内模拟医院等。学校面向全国 27 个省招生,在校生14735人,学制均为三年制。学校拥有第一附属医院(三甲)、附属中心医院、附属柘城医院和附属中医院(三甲)四所附属医院。与300多家医院、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学生在各类专业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广泛认可,在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格次,是豫东医学人才培养的摇篮。学校曾荣获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获优秀格次。 学校加强对外合作关系,与郑州大学、新乡医学院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在师资培养、专业发展、教学管理、科学研究、实验室建设等方面为学校提供支持和帮助。2015年,学校与新乡医学院正式达成并签署了联合培养普通本科生的相关协议,自2016年起连续招收培养了三届本科生在我校学习。同时,加强中外合作办学,2018年我校与美国布卢姆菲尔德学院联办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21年与马来西亚管理与科学大学联办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获河南省教育厅批准。 建校百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秉承“明德、至爱、励学、善思”的办学历史传统,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社会的办学服务方向,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服务兴校、特色名校”战略推进学校科学发展,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依托,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着力提升学校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办学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医药卫生人才。学校是河南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河南省首批高等职业教育特色院校,河南省“卓越医生”培养试点院校,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河南省首批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立项单位。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五好基层党组织”“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第七批依法治校示范校”“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级平安校园”等100多项荣誉称号。学校在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格次;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获优秀格次。 学校正立足新起点,扬帆新征程,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坚定信心、奋力拼搏,为早日实现建设“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应用型医学院校”进而达到升本目标而努力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学校介绍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坐落在“武汉∙中国光谷”的核心,地理位置优越,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原名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2016年5月转设更名为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学校以普通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生近13000人。 办学理念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质量至上”的办学宗旨和“质量求生存、管理求规范、特色求优势、创新求发展”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国际视野的“五会”(会思考、会学习、会沟通、会动手、会生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学校坚持市场化、职业化、国际化的办学方向,对标国际名校,探索民办高校精准定位、特色发展的道路,为建设一流民办大学、一流应用型本科不懈努力,矢志成为具有华夏特色、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百年名校。 学科专业 学校立足湖北及武汉城市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开设有42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医学七大学科门类,涉及汽车、建筑、信息技术、医药制造、金融、媒体、体育等行业。其中: 首批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包装设计 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机械工程学科(群)和设计学科(群)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 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制药工程、视觉传达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 省级重点培育专业 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工程师计划”项目: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车辆工程专业 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制药工程、电子商务专业 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项目:制药工程专业生物制药方向 师资队伍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专任教师660余人,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5%,双师双能型教师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5%。 学校引进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资深人士、企业导师,充分整合当代教育集团人文教育、体育教育、艺术教育、自然教育等多领域资源,开坛设课、交流互动,拓展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2021年获批“湖北名师工作室”1个,为全省同类高校唯一。 人才培养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切实落实人才培养根本任务,结合学生特点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因材施教,按照“既有统一要求,又彰显个性;既能保证质量,又各具特色”的思路,实施“六模块”(通识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实践教学模块、创新创业模块、职业技能模块、综合教育模块)人才知识体系,将通识教育理念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大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与武汉理工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与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新加坡、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校进行友好交流与合作,聘请专家学者任教或讲学,选派优秀学生、骨干教师、管理干部出国(境)访问或深造。 实践条件 学校注重加强实践教学的条件建设。以学科专业群共享平台为基础,以平台建设为重点,每年投入充足资金,已形成“校内实验中心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相结合的、涵盖基础、专业、综合与创新实践组成的实践教学平台”。现有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及专业实验室107个,与中冶南方、中国人保等200余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等。 学校持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依托投资方当代集团及社会各界优势资源,量身打造校企合作方案、搭建学生实践平台。已成立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当代梦工厂产学研实践基地、当代少年实践教学基地、弗睿跨境电商学院、软通动力大数据学院、当代教育·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幼儿托管中心暨幼儿教学实践基地等,积极拓宽学生实习实践渠道及方式,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育人成果 学校高度重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将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专业教育、校园文化全过程,依托投资方优势产业和校友交流互助平台,积极探索创新创业特色育人体系。学生先后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金奖,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湖北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2021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省级一等奖,第八届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全国特等奖,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国家二等奖,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湖北赛区一等奖,第十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全国一等奖,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一等奖,2021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一等奖等优异成绩。近五年,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竞赛奖项1500余项、4200人次,获得国家专利182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获得教育部立项44项,省级立项133项。建成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1个,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9个,学校被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武汉大学生创业学院”荣誉称号。 学校先后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湖北省道德模范”刘普林,“全国优秀村官”许琦,湖北省“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周林峰,作品获中宣部等六部委金奖的杨成佳,“微笑女神”代瑞雪,“校园发明家”刘飞,“设计之星”盛海波等数十名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学生典型。 校园文化 学校实施大学精神培育与弘扬工程、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工程、师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形象标识系统建设与品牌建设工程、校园文化精品建设工程、特色校园文化研究工程、制度文化建设工程、校园环境美化工程、经典阅读工程等九大工程。 学校教风严谨、学风扎实,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创造优质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华夏讲坛”每年邀请院士、知名学者、著名企业家来校讲学。成立全国第一支民办高校大学生赛艇队,体育舞蹈队屡获国家级比赛冠军。开办有“科技文化节”“英语文化节”“体育文化节”以及“乘着歌声的翅膀”主题晚会、元旦游园会等深受学生欢迎的品牌活动。学生团队圆满完成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武汉网球公开赛、武汉马拉松等重大赛事志愿服务任务,“生活美·加油站”“电脑维修”“关爱老人”“英语讲师团”“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队已成为校内外志愿服务特色名片。 学生就业 学校以“学生好就业、就好业”为重点,不断提升就业工作水平,形成多元、立体、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采取“政策引导就业、教育指导就业、实习带动就业、资源帮助就业、创业推动就业、服务促进就业、奖励刺激就业、领导联系就业”八大举措,全方位地推动就业工作开展。学校与当代集团旗下企业保持紧密互动,通过举办大型联合招聘会,使学生享有与“双一流”高校同等就业机会。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左右,始终处于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学校连续多年被认定为“就业统计核查省级免检单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对愿继续深造学习的学生,学校提供一切便利条件(考研指导、考研专用自习室,出国学习咨询服务等)。 服务育人 学校成立首家“湖北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投入原始基金200万元。设立“爱心接力基金”,开展教职工及社会爱心人士“一帮一”资助贫困生活动,为家庭遭受重大变故学生发放临时困难补助,鼓励爱心企业在学校建立助学金,形成“奖、贷、助、勤、补、帮、缓”七位一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式。建立大学生事务中心为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开通网上办事大厅方便学生办理学籍、证件、户籍等事务。 学校荣誉 学校是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学校荣获全国民办高校首家“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教育部第二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样板支部”立项,是全省民办高校首家“湖北省委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学校还先后获得“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省内同类高校唯一)“2017—2019年度湖北省文明单位(校园)”“全国学籍学历管理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征兵先进集体”“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在艾瑞深校友会2021、2022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稳居全国第9名,跻身中国顶尖民办大学行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