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科技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是经教育部备案、湖北省教育厅批准,由三峡大学与宜昌教育实业开发总公司合作举办的具有独立事业法人地位的高校独立学院。其前身是2000年9月成立的三峡大学宜昌分校;2002年8月,经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三峡大学科技学...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717-6394010,0717-6393106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民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普通本科
学校排名
100 名
软科独立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国家首批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系国家教育部2004年批准设立的上海首批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2021年获得上海市学位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提早培育项目。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上海贤达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学校现有虹口、崇明两个校区,虹口校区地处市区东北部,毗邻上海外国语大学;崇明校区地处崇明区陈家镇,新古典主义和托斯卡纳风格的优美建筑与特有的生态环境相得益彰。雄厚师资与特色教研体系背景 学校依托上海外国语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外语教学与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建设以外国语言文学、经济与管理类学科为优势学科,以艺术设计学为特色学科,法学、教育学等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6大学科门类27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本科在校生超万人。 学校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弘扬“贤者惟德、达者善事”的校训,紧紧围绕“具有高尚情怀、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英语 ”“数字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新文科建设,强化国际化特色办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以英才计划为引领,以学科交叉融合为特色 学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2018年起,学校实施“英才培养计划”,配备高层次教授队伍,为品学兼优、具备发展潜质的学生脱颖而出提供更优越的成长条件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020年起,学校设立学生服务管理中心,下设学生发展部与学生事务部,坚持落实“全人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校企合作资源丰富,全球知名企业提供实习实践机会 学校注重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先后与东方国际集团、华东建筑设计集团、锦江旅游集团、用友新道、尚清实业、日本伊藤忠物流、松下电器、携程国际旅行社等知名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开展专业实习实践,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国际化教育理念与管理模式,与世界知名高校建立稳固合作关系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走国际化教育之路,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高等院校的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师资团队中引进了50%以上的优秀海归教师,并先后与英、美、加、澳、德、法、西、瑞士、爱尔兰、匈牙利、日、韩、新加坡、马来西亚、埃及、约旦、阿联酋、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知名高校建立了稳固的友好合作关系。学校通过学分互认、带薪实习、公费交流生、政府奖学金海外学习、本科双学士学位和本硕连读等项目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多层次海外学习、实习机会,感受多元文化,拓宽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近3年来,平均每年有16%左右的学生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日本早稻田大学等世界顶级名校攻读硕士研究生。 地处“985、211”高校集聚区,跨校跨专业学习条件优越 学校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实施全英语、双语分班教学,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同时,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参与东北片(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合作办学,为学生跨校辅修、选修课程创造条件。 创新、灵活、开放、包容,创建国际化知名应用型大学 学校不忘初心,坚持非营利性办学,坚守公益性办学方向。目前,学校正以其崭新的办学模式、灵活的办学机制、丰富的办学资源和内在的发展潜力,立足上海、面向全国,积极创建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国际化、高水平的应用技术型大学。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始建于1999年,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社会力量创办的独立学院。学校快速发展,卓越进步,在全国民办高校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成为中国成长较快、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民办大学。
学校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4000余人,校园占地面积近千亩,建筑总面积30余万平方米,下设7个学院和基础教学部,开设33个本科专业(含方向),涉及工、管、经、文、艺五个学科门类,拥有学术交流中心、科研实验中心、计算机中心、艺术中心及现代化运动场等教学生活设施。智能化图书馆能同时容纳6000人阅读和学习。
学校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体系中准确定位,坚定走“高端化、国际化、个性化”的发展之路,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2个国家的256所大学,开通“本硕直通”和“微留学”等项目,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未来新型高端人才。
学校长期致力于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大力开展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在多项全国高级别大赛中接连取得突破,获奖人数和奖项等级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近五年来,获国家级奖1123项,其中一等奖386项;获省部级奖2165项。201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获一等奖2项,在江苏省100多所大学中排名第四。
学校与国际接轨的办学理念、与行业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办学实践、为地方提供智力支持以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丰硕成果,赢得了良好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新生报到率多年保持在97%以上,就业率连续三年超过98%,考研率和出国深造率在全国民办高校中名列前茅。荣获全国“首届中国创新榜样”、”江苏省“5a级社会组织”、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同时,被腾讯、网易、新华、新浪四大中国影响力媒体机构评选为“社会影响力独立学院”、“最受欢迎独立学院”、“品牌实力独立学院”和“综合实力独立学院”。
面向未来,学校将秉持“修学储能、经世致用”的校训,贯彻“文化引领、创新驱动、内涵发展、开放办学”的发展理念,着力培养“有事业抱负、有敬业精神、有专业品质、有职业素养”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早日建成“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的科技大学而不懈奋斗!
住宿条件:
住宿费:1500元/生·学年(视具体住宿条件确定)。
奖助学金:
学校设有各类奖学金、助学金,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用以奖励在校优秀学生和资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学校官方网站链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http://jc.nuaa.edu.cn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招生网址:http://jc.nuaa.edu.cn/jczs
招生处z6尊龙平台的联系方式:
400-8288123 025-87190011 025-87190800 025-87197920 025-87192992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关注
学校介绍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区位优越。学校位于中华汉字文化名城、中国食品名城、中原生态水城、豫中南地区性中心城市——河南省漯河市。学校始建于1924年,是河南省较早进行西医人才培养的学校之一。2004年5月, 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为公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诚朴精业”校训,确立“一个目标,两个中心”(即实现“申本”目标,争创豫中南医学教育中心和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发展战略,主动服务“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占地1540余亩,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其中源汇校区位于国家4a级沙澧河风景区内,召陵校区毗邻国家4a级文化旅游景区许慎文化园。学校柔性引进哈佛大学医学院、北京大学等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150余名为学校双聘学科带头人。学校现有医学、工学两个学科,18个专业,有全日制教育、中外合作教育及继续教育等多种教育类型,形成较为完备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总床位3500余张,第一附属医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第二附属医院为以骨科为特色的三级综合医院,第三附属医院为漯河市康复医院、豫中南残疾人康复中心。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准确把握“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学人才的培养方向,在开展“三教”改革,修订医学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四个习惯、四张处方”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课堂革命”,在全国最早实行“严进严出、教考分离、弹性学制”等重要举措,严把毕业出口关,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入打造“中国护士”“河南口腔”专业品牌,开展“护理双语”教学;深度对接健康产业需求,培养具有医学基础知识背景的“母婴护理”“月嫂”技术人才;学校在全国首批开展“1 x”老年照护、母婴护理试点,是河南省首批老年照护、母婴护理“1 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牵头单位,开展“1 1 x”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打造“智慧中医”,创新中医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人工智能 中医药教育”,培养具有中医特色的“新医科”人才,助力基层中医药应用的推广与普及。
学校有国家级教学质量项目15项,其中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国家级骨干专业,康复治疗技术、药学实训基地是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护理专业是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老年康复)是全国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临床医学、药学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服务项目,临床医学、护理专业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有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获批国家级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资源库(主持单位),生理学获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在线课程。紧密结合行业岗位需求,推行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临床医学专业校院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等获得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食品营养与健康教师团队荣获河南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
近年来,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屡获大奖;临床执业助理医师通过率、口腔执业助理医师通过率和护士资格通过率在全省均名列前茅。学校积极推动医学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以“健康中国医疗 ”为切入点,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健康畅想”众创空间,获批省级众创空间。
学校建有多个国家级、省级科研中心,支撑职教能力、科技研发能力、服务社会能力持续提升。学校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5项。建有1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2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有国家临床药物实验基地、中国临床解剖培训中心、豫中南首家生殖医学与遗传中心,获批河南省特医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休闲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营养与健康工程研究中心等五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学校“河南省肿瘤发生与防治研究”团队为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全省医学院校领先的生命科学馆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获批外国留学生培养基地,累计有18个国家留学生来校就读。与美国、新西兰、马来西亚、匈牙利等国家合作开办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康复技术等专业,建立了由专科到本科、硕士研究生全过程培养的合作办学模式。不断深化友好城市间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师生互派交流,成立“漯河医专匈牙利文化交流中心”。
目前,学校为教育部、原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国家级优质校建设单位、教育部首批“1 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河南省“双高校”建设单位、河南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院校,为漯河市市长质量奖获奖单位;获批河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获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等数十项省级以上荣誉。近三年第三方评价机构发布的中国高职高专排行榜显示,学校综合实力排名均位居全国医学高职高专、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前茅。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6年,2001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高职学院,2004年由铁道部移交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学校是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是全省党建工作示范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法治建设示范学校、湖北省平安建设优胜单位、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湖北省脱贫攻坚先进单位。
60多年的历史积淀,学校确立了“立足铁路、服务湖北、面向社会”的办学定位和“以人为本、开放创新、特色发展”的治校方针,凝练了“厚德、砺能、笃行、通达”的校训,形成了“铁的理想信念、铁的纪律作风、铁的意志品质、铁的担当作为”的铁院精神,走出了“跟着铁路转,联合铁路办,帮助铁路干,乘势谋发展”的特色发展之路。学校毕业生受到社会和轨道交通企业的普遍欢迎,长期以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先后培养出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以及全国铁路向上向善好青年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学校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5000余人,教职员工1200余人,其中硕士以上教职工600余人,副高及以上教职工近40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黄炎培杰出教师、湖北名师、全国职业教育轨道交通行业名师、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等近20人,湖北省职业教育技能名师工作室2个,还涌现出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师德先进个人、荆楚好老师、楚天园丁奖获得者等优秀教师群体。
学校现设有铁道运输管理与物流学院、铁道机车车辆学院、铁道通信信号与电气化学院、铁道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医疗与护理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并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通识教育学院。开设专业52个,组建十大专业群,覆盖了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维护整个产业链,同时覆盖通信技术、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商贸物流、医疗护理等专业领域。其中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1个,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专业(群)4个,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认定骨干专业6个,央财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全国职业院校交通运输大类示范专业点3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专业3个,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9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品牌特色专业9个,湖北轨道交通运营职业教育品牌专业(群)5个,省级“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3个。主持2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建有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3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7门,24部主编教材获“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获得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16项。
学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联合企业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率先开办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速铁路类专业,率先建立国家级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率先发起组建湖北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牵头组建湖北省轨道交通智能装备产教融合共同体,与相关龙头企业共同组建10个产业学院。学校横向技术服务与培训年收入超过2000万元。
学校办学成果得到广泛认可,学校先后被确定为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单位、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轨道车辆技术”项目中国集训基地、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全国铁路科普教育基地,入选了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和教育部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院校,连续两次入选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院校、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和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榜单。
学校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与英国、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泰国、肯尼亚、柬埔寨等国家的高等院校和职业教育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并率先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高铁专业人才。“中泰联合培养高铁专业人才”项目成为首批中国-东盟职业院校特色合作项目,学校在泰国成立全球首家高铁鲁班学院,并入选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联盟成员单位。学校先后荣获世界职教院校联盟卓越奖——“学习与就业机会”铜奖、“高等技术技能”银奖和“领导力发展”金奖,成为了世界了解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窗口。
全体武汉铁院人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着力培养具有“四个自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劳动者和可靠接班人,努力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院校,为建设教育强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武汉铁院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为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合作双方为中山市人民政府和国家重点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电子科技大学。学校建校至今已有36年的办学历史。前身为1986年成立的中山大学孙文学院;1995年,学校更名为中山学院,实行省市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2002年至今,合作双方共同举办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2016年至2020年,学校先后被遴选为“广东省首批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省市共建”高校、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建设高校。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秉承“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发扬“敢为天下先”和“爱国奉献”的精神,以“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为三大核心战略,坚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自主创新和服务地方能力”双轮驱动,深入推进落实“省市共建”、“应用型转型试点建设”和“冲补强”提升计划各项任务,以教育服务地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宗旨,集中优势力量和资源,选准方向、抓好重点,创新机制,加快将学校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人数近1.8万人,录取分数、投档率位居同类院校前列。设有电子信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材料与食品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管理学院、经贸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等11个二级学院(教学部)。
(一)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
学校积极融入到区域创新驱动战略中,集中优势资源,凝练特色与优势,以目标导向推进学科建设落地生效,“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为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为广东省重点培育学科,省重点学科数量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在学科建设的带动下,逐步形成了以电子类专业为核心,工、管为主干,工、管、经、理、文、法、艺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学校现有41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商务、工商管理、法学和产品设计”9个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英语、应用化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等18个专业为广东省优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4个专业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证。
(二)不断提升的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了包括“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多元教育”的“三阶段培养、多路径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能力导向,评价牵引,融合驱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工科特色和数字经济特色鲜明。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等立项,省级及以上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0项、省级专项人才培养计划3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3个、省级教学团队14个、省级一流课程9门、省级课程思政改革示范项目8项和省级“质量工程”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80余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2018年“创新强校工程”考核结果位居全省同类院校第一位。2019年和2021年分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学校形成和搭建了创新创业基础教育、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创业种子基金、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特色鲜明的教育和实践平台。近年来,获“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3项、省级金奖1项、省级银奖4项、省级铜奖18项,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50余项,省级300项,全国及省级大学生各类学术、科技等竞赛奖项千余项。我校进入《2017-2021年全国“民办及独立学院”大学生竞赛榜单(前20)》,全国排名第7,广东省第一;在《2017-2021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榜单(前100)》中,全国排名第49,广东省第四。学校早在2009年就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独立学院;2015年,又被评为首批“广东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2018年,再次通过复评获得该称号。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居广东省高等院校前列。
2012年起,学校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已累计招收研究生243人,156人顺利毕业。一批教师作为主导师在电子科技大学招收研究生。2015年3月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中山)落户我校,已招收227人,毕业99人。
学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近年来获得全国及省级大学生学术、科技、文体等竞赛奖项千余项。美育成绩突出,原创舞蹈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等奖项,并多次登上央视舞台。
(三)高水平的自有师资队伍
学校目前教职工1000余人,建有一支具有高职称、高学历、高素质的自有教师队伍。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占40%以上,具有博士学历教师占比约40%,拥有一批南粤优秀教师、中山市优秀拔尖人才和中山市优秀教师。同时,学校聘请了100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及客座教授。近年来,学校以多种方式加强高端人才引进,成功双聘一批国家级人才,全职引进一批博士和副高以上高层次人才。同时加强内培养,师资数量和高级职称晋升人数均位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
(四)积极融入地方产业的协同创新
学校瞄准国家与地方重大产业需求,积极融入以企业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省市共建以来,我校共承担各类科研和社会服务项目1200余项(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目前建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分实验室、1个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大学科技园(省级)、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个市级科研平台,以及一批地方智库平台。2020年12月,我校大学科技园被省教育厅、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大学科技园”,为中山市首家大学科技园,也是省内同类院校首家大学科技园。
学校逐步构建了“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的创新格局,主动对接国家、省市布局的重大研究领域,围绕产业需求及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攻关,承担产学研项目700余项,合作企业超过300家,带动企业新增产值超过20亿元,到校科研经费稳步提升。多项科研成果被评价为“国内领先”,一批项目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山市科技进步奖等科研奖励,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我校被广东省科技厅评定为“2019年广东省创新券优秀服务机构”,是省内唯一入选高校。
(五)广泛的对外交流合作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英、澳、加、意、日等国家和地区多所著名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培养国际化人才。学校注重开拓提升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和与国际接轨的能力,每年派出骨干教师到国境外高校进行进修、合作研究;邀请海外专家学者到我校任教、开展学术交流。学校现有联合培养、暑假海外学期、交换交流生项目、境外短期带薪实践项目等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合作项目四大类共30项。
(六)优越的求学环境
学校坐落于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中山市城区中心地段的莲峰山上,校园环境清幽,书香浓郁,被誉为“城市中央的花园大学”。建有现代化的图书馆,藏书达270万册;拥有高水平教学实验室近百间;建设有高标准学生公寓及食堂,所有宿舍均装配空调;设施完善的体育馆、运动场及优雅的校园景观,为学生提供了潜心求学的良好环境。
经过36年的办学,学校屡获殊荣,已经成为中国独立学院中的佼佼者。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立潮头。学校将进一步深入推进内涵式发展,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昆明城市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昆明城市学院(原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2000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是云南省首批独立学院之一,属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层次,2001年7月开始招生,2021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昆明城市学院。
建院以来,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办最好的应用型大学、最关爱学生的大学”为愿景,致力于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有家国情怀又通晓国际规则的应用型人才。经过20年的发展,学院办学条件不断完善,办学特色初显,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不断提升。
学院实行两校区办学,在校学生19000余人;专任教师1000余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70%以上,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30%以上。现有7个教学单位,8个学科门类,54个本科专业,其中音乐教育和人工智能为2022年新增设专业;专业分布为管理学13个、经济学4个、艺术学14个、教育学4个、文学10个、工学7个、理学1个、法学1个。学院初步形成了以教育学和艺术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院2012年通过了云南省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学士学位授权专业评审,通过云南省教育厅“2012年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水平评估”;2014年成为云南省首批“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试点院校”;2015年通过了云南省教育厅“民办本科高校(含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及学科专业评估”,结论为a;2016年被列为“云南省优势特色民办本科院校”,同年“工商管理”学科被列为“云南省高校一流学科(b类高原学科)”建设项目;2017年成为云南省首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院校建设单位”;2018年被授予“云南省足球学院”。2008年-2017年连续十年获得云南省“就业创业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2018年获得云南省“就业创业目标责任考核优秀高校”。 2019年经济管理学院教工党支部获批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学院连续多年荣登校友会“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十强,2017-2021年连续五年排名第二; 2022校友会中国民办大学排名ⅲ类第二。多次被腾讯网、凤凰网等媒体评为“综合影响力独立学院”“国际影响力商学院”。
学院现有云南省高校一流学科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云南省“一流”建设专业建设点2个;云南省专业综合评价c级专业5个;云南省特色专业3个;省级“卓越管理人才培养计划"1个;云南省高等学校“支撑产业升级重点专业群”建设项目1个;“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2个;云南省创新创业试点学院1个;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云南省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学术工作站2个;云南省教学名师3个;云南省乐团教师人才培养基地1个;校企合作单位207个,校内实习实训中心10个;省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8项;教育部高教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6个。2009年、2017年学院分获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学院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坚持“应用型、地方化、个性化、国际化”发展战略,以“学生为中心”,变革本科教育,推行“3 1×n”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拓展国际文化交流,开设世界青年领导力论坛,聘请全球政要、国际著名学者、大学校长、行业精英、知名艺术家担任客座教授到校交流,开阔师生国际视野;推动国际化办学,与英、美、澳、加、法等国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满足学生高层次的个性化需求,帮助学生海外升学,牵手世界名校。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学院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继续致力于办“两最”大学愿景,为广大学生的幸福人生提供优质的选择性教育和服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广州工商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广州工商学院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创办于1995年,2004年成立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升格本科院校并更名为广州工商学院。2018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获批为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广东省博士工作站新设站单位。
办学思路清晰明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人才培养为核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扎根南粤大地办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秉承“正德厚生 励志修能”校训,弘扬“博学善教 修己达人”教风和“勤学敏思 求实创新”学风,以创建特色鲜明的财经类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全面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突出的实践能力,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人文素养、国际视野的适应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坚持发挥好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先后获批省高校“三型”党支部2个、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2个以及省“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个,2名教师分别被评为省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
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设有14个教学单位,33个本科专业,其中3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实现了以管理学、经济学为主,经济学、教育学、文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8284人(本科生27864人,专科生420人),折合在校生28949人(含成人教育)。近年来,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3门;拥有省级特色重点学科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1个和省级课程教研室5个;获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省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932项,包括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金奖、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省“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等;获国家、省体育赛事奖项140项,包括省大运会男子1500米金奖、省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团体第一名等。
师资队伍持续优化。现有折合专任教师1486.5人,其中自有专任教师1462人,生师比19.47:1;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269人,占比18.40%;具有硕士、博士学位者1439人,占比98.43%;“双师双能型”教师499人,占比34.13%。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教师1人,南粤优秀教师9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民办高校优秀辅导员6人,广东省民办教育优秀教师13人,广东省民办教育优秀工作者2人。近三年,教师获省级以上教学竞赛奖项57项,包括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特等奖1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二等奖1项,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6项,省青年教师教学大赛15项,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大赛5项等。
科研水平稳步提升。现有省级学科平台8个、校级研究所25个。近三年,获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等市厅级以上项目194项,发表学术论文3235篇,编写教材(著作)92本;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2个、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1个;获批广州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现有知识产权551项、pct 73项。
办学条件逐步改善。现有广州花都和佛山三水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92.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4.35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7.95万平方米,生均9.88平方米;校内实验实训室129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03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7亿元,生均5785.71元;馆藏纸质图书342.39万册,生均118.27册。
产教融合纵深发展。成立产业学院8个,其中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冷链产业学院获批广东省示范性产业学院;牵头或参与制定《跨境电商产教融合建设规范》等5项行业标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广州标准”“广州智慧”;2份资政报告被大型国企采纳应用;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校企联合实验室1个、省级实践教学基地3个;获批“广东省众创空间”。
国际合作加速拓展。与美国东北州立大学合作办学,成立广州工商学院东北州立联合科技学院,是广东省民办高校唯一一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有在校生302人;与英国、澳大利亚、美国、意大利等30所世界知名院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近三年,出国(境)留学209名,赴境外交换交流、实习、进修和深造465人次。
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经过29年的发展,学校办学水平稳步提升,服务能力逐步增强,社会声誉不断提高,累计为国家和社会培育输送了10万余名优秀毕业生。获“第二届中国民办教育百强单位”“中国十大知名品牌民办院校”“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广东民办教育四十周年突出贡献机构”等,入选“广州技术市场15强高校”榜单,《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网、新华网和广东电视台多次报道学校育人成效和典型经验。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办学特色】
学院树立“职业本科、工程技术、育训并举、辐射西南、业界标杆”的办学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砺苦、谨信、惟精、弘毅”品质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形成“双主体、双特色、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定位,以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主体,以测绘地理信息和安全类专业为特色,土木建筑、财经商贸和文化艺术类专业协调发展,着力打造“砺苦砺行、崇德崇技、开放开拓、智慧智能”的办学特色。
【基础条件】
办学地址:学校地处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聂荣臻元帅的故乡—重庆市江津区,交通便利,紧邻渝昆高铁江津北站和重庆轨道交通5号线江津高铁站站。
办学规模:现有全日制专科在校学生16000余人,国际教育、培训学生400余人,年均继续教育培训超30000人次。
校园环境:校园占地近1300亩,校舍建筑面积43万余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超过50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近20平方米。
图书资源:学校图书馆藏纸质图书117万余册,电子图书140万册,电子期刊3万余册,并建有资源丰富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云平台。
教学院部:学校设有智能制造与交通学院、大数据与物联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财经与旅游学院、资源与安全学院、测绘地理信息学院、艺术设计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1个二级教学院部。
专业设置:学校开设有57个专科(高职)专业。专业全面契合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跟重庆市智慧重镇、智造名城发展方向,形成了以机电一体化技术国家双高专业群为龙头的国家级重点/骨干专业14个,带动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工程测量技术等市级a类高水平专业群迭代发展。
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1000余人,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65.07%,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40.90%。其中,教授(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80余人(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10余名),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高级会计师等)近300人;博士80余人;“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超过80%。
教学资源: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市级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1门,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29门,市级一流课程10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3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重庆市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
产教融合:职教适应性突出,服务重庆产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牵头组建1个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3个市级职教集团,是重庆市整体向产教融合型深化高校之一。学校是国家建设行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国家矿业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信息技术软件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和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办学优势】
人才质量持续攀升。建校以来,累计为国家培养了12万余名专业人才,在西南地区煤炭企业-中层以上管理干部中,我校校友占一半以上,学校被誉为西南“煤业黄埔”。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得到全面贯彻,学生2019年获国赛一等奖5项,位列全国第八;2020年国赛奖牌总数全国第三;2021年国赛获一等奖4项,位列全国第一;2022年国赛获一等奖3项,“矿井灾害应急救援技术”赛项第三次斩获一等奖。在2022年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师生团队斩获国奖金奖1项,刷新重庆高职院校在职教赛道创业组中最好成绩。近三年毕业去向落实率97.8%。雇主满意度保持在99%以上。
专家能手领衔授课。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重庆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2021年,教师获国家级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2项,获奖数在全国高职院校中排名第二,实现学校历史性突破。现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1人。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2人,重庆市名师(含重庆英才名家名师)4人,巴渝学者2人,重庆市先进工作者1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3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同时还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教授担任学校名誉校长,组建了行业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
多元办学特色明显。建设“政行企校”四方共建平台,与中国煤炭教育协会等企事业单位共同协作,形成覆盖广泛的多方合作基础。充分汇聚职教集团办学资源,形成链接紧密的职教共同体,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共建新大陆物联网产业学院、华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2个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建成华为、南方测绘、阿里创新等订单班,探索出校企之间专业标准制定,教师团队建设,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特色明显的混合所有制多元办学机制。
社会服务紧跟时代。围绕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特色优势、优质资源服务行业企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建成以重庆市高职院校首个院士工作站——“刘人怀院士工作站”为先导,省部级工程研究(技术)中心、煤矿安全培训中心、矿业工程应用技术推广中心、现代教育应用技术推广中心、重庆市煤矿安全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为骨架,博士、教授企业工作站为支点的高职院校科技服务体系。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村职业教育不断与现代职业教育接轨。牵头成立重庆首家校地共建的乡村振兴学院,以电商切入为特色,全方位服务地区乡村振兴;牵头搭建新农学校,开展“十百千万”行动计划,育训结合培养新农人才,充分发挥专业特色优势融入乡村建设。
国际合作自信有为。学校在推动职业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起成立中泰职教联盟,并作为中泰职教联盟理事长单位,与泰国、马来西亚、老挝、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白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20余国开展海外留学生培养、技术服务以及合作举办国际化高端合作平台。与非洲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坦桑尼亚联合建设有限公司合作开办“鲁班工坊”,形成学校独创的cec模式。组建英国btec授权中心,实现西南区域高职院校首次突破。建成“中德莱茵产业创新中心”“德国5g国际学院”,首度将中国职业教育方案输入欧洲。联合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工艺大学(斯坦金)开办“中俄智能制造国际学院”,实现重庆高职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零突破”。
【办学成绩】
近年来,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能源系统“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煤炭系统突出贡献奖、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建设“优秀”试点单位、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全国高职院校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治理体系建设50强、育人成效50强、创新创业50强、服务贡献50强、国际影响50强、智慧校园50强;获得重庆市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重庆市文明单位、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庆教育功勋特色高职院校、重庆市大学生就业示范基地、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重庆市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吉利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吉利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校,由世界500强企业吉利控股集团于1999年在北京创办,前身为北京吉利大学。2014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高校并更名为北京吉利学院。学校积极响应中央“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号召,主动申请由北京整体搬迁到成都办学。在教育部、北京市、四川省、成都市和北京大学支持下,202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北京吉利学院整体搬迁至成都市东部新区并更名为吉利学院。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学校紧紧围绕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产教融合、数字赋能发展战略,坚持走高质量产教融合和数字化赋能的特色发展之路,以高质量产教融合助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学校总占地面积20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按照百年高校的建设目标,秉承人与建筑、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规划建设数字化特色鲜明的创梦校园、五元平衡的温馨校园、共享互通的智慧校园、山水交融的生态校园的先进理念,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的智美校园。
学校的办学思路是依托集团、根植川渝、服务行业;产教融合、数字赋能、创新发展,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以数字化为引领,促进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形成以工学为主,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专业群布局、交叉生长、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重点建设汽车、电子信息、金融科技、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专业。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电子信息两大万亿产业,做强“数字化 ”智能科技专业集群;发挥集团办学、产教融合优势,做优“数字化 ”经济管理专业集群;适应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做特“数字化 ”人文艺术体育专业集群。学校现有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智能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学院、商学院、盛宝金融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等16个二级学院,车辆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智能车辆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艺术设计学等39个本科专业。
学校以培养基础理论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构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学校先后创新构建了基于汽车产业链的“六双六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六五四三二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千人千面”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和双创教育体系,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近年来,学校按照“稳定、培养、引进、借智”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中心,以优化结构为重点,优先配置重点专业的师资队伍资源,初步构建了一支师德高尚、结构科学、业务精湛、勤勉奋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校依托吉利控股集团企业办校优势,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技术创新要求,把握行业人才需求方向,充分利用集团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凝练办学特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大批具有较强行业背景知识、现代汽车技术、工程实践能力、胜任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与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建设“汽车工程实验实训中心”“工业互联网实验室”“超算中心”等高精尖实验实训室;高标准建设一批“实践基地和产业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享性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多维度的实习实训及生产应用场所。
学校目前拥有国家汽车紧缺人才培养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科普基地1个,与简州新城、广域铭岛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与吉利科技集团共建“吉利科技航空航天学院”、与重庆盛宝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盛宝金融科技产业学院”、与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共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甲醇)”,与重庆睿蓝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绿色能源动力现代产业学院”、与吉利汽车控股(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创新设计院)共建“汽车创新设计产业学院”、与吉利汽车集团共建“数字营销现代产业学院”、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共建“汽车未来技术现代产业学院(筹)”、与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宁波)有限公司共建“储能科学现代产业学院(筹)”。学校获批国家级“新能源(电动)汽车诊断维修技师培训认证中心”和国家级“二手车鉴定评估师认证中心”,国产智能汽车科普教育基地获批四川省科普基地,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获评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培育对象,获批全国工商联人才产教融合示范实训基地。“汽车数字化智造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吉利学院-广域铭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被列为四川省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学校紧紧依托吉利控股集团在产业、技术、人才领域的优势,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对接集团旗下吉利汽车、领克、极氪、沃尔沃、极星、路特斯、英伦电动汽车、远程新能源商用车、曹操出行等上市企业为学生提供优质实习就业岗位;广拓与百度、京东、顺丰、华为、腾讯科技、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行业头部企业跨界打造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平台、专业能力创新平台、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与人才链有机融合,实现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与北京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院校建立战略合作,持续推进与成都市、自贡市、达州市等政校深度合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近年来,学校加快构建国际交流高质量教育体系,坚持开放性办学,先后与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等26所海外高校签订校校合作协议,紧密围绕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开展多渠道、高层次、实质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为高质量对外开放积蓄平台和发展空间。
积极融入四川省科技发展战略,建立人才培养高地,设立了产业经济与科技发展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成立“吉利学院科学技术协会”;重点围绕汽车新能源、“三电”、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等领域开展应用技术攻关和研发,搭建16个科研创新平台及科研创新团队。2023年,全校师生发表sci论文21篇,申请知识产权专利225项,获批专利164项,发表计算机软件著作权93项。2023年,学校位列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榜单第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
办学以来,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持续提升,毕业生获得企业和社会高度认可。学校位列校友会2024中国顶尖民办大学排名第10。获批四川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机械工程学科入选四川省新一轮“双一流”贡嘎计划培育学科车辆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基于汽车产业链“六双”“六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荣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0门课程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示范课程、1门北京市就业创业金课,建成校级品牌课程110门,校级一流课程36门;学校先后荣获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获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等100余项荣誉;近三年,学生学科竞赛省级以上获奖850余项,其中国际级奖项61项,国家级奖项120项。
学校将紧紧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发展战略,坚持人才强校、质量立校、产教融合、数字赋能战略,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坚持在学科专业建设上下功夫、在课程建设上下功夫、在产教融合上下功夫、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功夫,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担当服务国家、区域、行业发展使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黑龙江东方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黑龙江东方学院是由孟新、尚鹤翔、周长源、刘式勤等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发起创办的一所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始建于1992年,是改革开放后黑龙江省第一所民办高校。2023年,学校举办者变更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
学校坐落于国家级新区—哈尔滨新区哈南工业新城,校园占地面积59.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2万平方米,净资产已达17.79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846.41万元。学校运动场面积5.2万平方米,体育馆面积1.46万平方米。图书馆总面积30075平方米,现有纸质图书131.7万册、电子图书235万余册。
学校1993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科生,200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民办普通本科高校,2007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被黑龙江省政府确定为“特色应用型本科试点建设院校”,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成为全国首批5所具有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的民办院校之一,201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5年通过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验收,2018年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9年通过黑龙江省民办本科院校综合办学质量评估,2020年获批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704人,其中本科生13634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70人,外国留学生3人。学校设有10个学院和2个教学研究部,拥有生物与医药、国际商务两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有44个本科专业,涉及理、工、文、经、管、法、艺7个学科门类。
学校坚持引培并举的方针,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专业强的专兼职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21人。学校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模范教师3名,省级优秀教师8名,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省级师德先进个人20人,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
学校坚持“专家办学、教授治教”的理念,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构筑联合培养的育人平台,采取多种培养方式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机构和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坚持多科性应用技术大学的类别定位,致力于打造卓越的教育品牌,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意识。学校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建校至今累计培养各级各类学生5万余名。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俄罗斯、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几十所高等教育机构建立联系,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师资交流、课程交换、科技研究、学分互认、留学生教育等方面的合作。
学校高度重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学校始终坚持党的政治领导,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学校在1994年建立了党组织,实现了党组织全覆盖。2008年学校在第17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发言;2007年、2011年学校党委两次被评为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2014年中央组织部授予孟新“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5年、2017年、2021年相继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和省级文明校园标兵;2018年孟新荣获“感动龙江”年度人物;2021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23年获批民办高校党建示范高校。
新时代的黑龙江东方学院,秉承“蒙以养正、学以致用”的校训精神,坚持“尊师厚德、包容奉献、创新求真、自强不息”的校风,传承“立校为公、厚德树人”的东方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公益性、非营利办学方向,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扎实推进依法治校进程,不断提高学校的内涵发展水平和综合办学实力,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而努力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