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canvas,请升级你的浏览器。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学校荣誉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 □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单位 □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获得院校 □全国...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838-2651116,0838-2655218,0838-2655277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普通本科
特色(双一流/985/211等)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c档)
学校排名
12名 校友会高职ⅰ类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厦门工学院
学校介绍 厦门工学院坐落于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是2009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校,2019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厦门工学院素有“一园绿荫映屋宇、四季红英照楼台”之美,办学条件优越,校园环境优美。学校秉承“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以“百年树人,百年名校”为办学愿景,推行“博雅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与专业建设、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追求,并逐渐凝聚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厦门工学院已经发展为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办学水平稳步提高、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现设机械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建筑科学与土木工程学院、商学院、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外国语学院、博雅教育与艺术传媒学院6个本科生学院,还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体育部等公共教学单位,开设本科专业38个,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六大学科门类,以工科的前沿新技术专业为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一万多人,有教职工近千人。 厦门工学院图书馆总面积3.9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00多万册。近年来,学校全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建成智慧教室100多间。学校积极构建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已建成以“五馆十园”为代表的“观文”系列人文景观。学校每年举办“爱生节”“尊师节”“春夏之声”校园音乐节、博雅杯年度艺术大展、校园健康跑、校园马拉松赛等一批特色鲜明、格调高雅的文化艺术活动,全面培育学生的文化品格和人文精神。 2019年至今,学校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92项、教学改革项目29项,教师教学竞赛获奖8项;学校现有2个省级高校应用型学科、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个省级示范性应用型专业群、4个省级高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等。学校现有1个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有230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在柔性制造装备集成技术、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嵌入式人工智能计算及应用、先进功能材料、数字贸易等学科方向形成一定特色和优势。毕业生就业率在同类高校创下新高,教学质量不断的提升。 学校特别重视人的培养,致力于教学育人能力的全面提升,锐意改革,不断前行,努力地实现不让一个学生落伍的办学承诺。 郁郁人文,朗朗山海。不忘初心,共创未来。 厦门工学院品牌大类、大类公共课 一、文学 (一)博雅教育与艺术传媒学院 1.文学艺术类专业:汉语言文学、音乐表演 2.传播类专业:广告学、传播学、动画、网络与新媒体 3.博雅教育人文艺术类课程:中国文明、写作与交流、西方文明、艺术与审美 4.博雅教育社会科学类课程:逻辑与批判性思维、心理学、经济学概论、管理学概论、创新创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 5.博雅教育自然科学类课程:物理学概论、生命科学概论 (二)外国语学院 1.语言类专业:商务英语、日语 2.大学英语类:大学英语公共课 (三)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思想政治类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 二、理学 (四)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1.数据类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 2.计算机类专业:软件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 3.大学数学类课程:高等数学、经济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 4.计算机类课程:计算机基础课、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三、工学 (五)机械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1.机械类专业:机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产品设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2.电气类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3.信息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4.人工智能类专业:人工智能、物联网工程 5.大学物理类课程:大学物理公共课、大学物理实验 (六)建筑科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1.建筑类专业:建筑学、风景园林 2.土木类专业: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 四、商学 (七)商学院 1.管理类专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经济类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投资学、跨境电子商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学校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是一所培养高、中层次医学专业人才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41年的八路军晋西北军区卫生学校,1952年被中央军委命名为第四军医大学,1954年与原第五军医大学合并为新的第四军医大学,2017年转隶空军,原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并入后组建空军军医大学,2018年,原空军总医院与原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合并组建空军特色医学中心,隶属学校。学校1959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首批20所重点大学之一,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权院校,1995年进入军队重点建设院校行列,1997年成为国家首批22所“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首批一流学科建设院校,2019年入选军队“双重”建设首批重点学科建设院校。学校本部坐落在古城西安。 建校以来,学校历届党委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办学特色鲜明,办学实绩突出。先后培养9万余名高素质医学人才,很多毕业生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和我军各级卫生机构的领导。涌现出了“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张华、华山抢险战斗集体、模范学员大队、“育人大师”李继硕、“模范军医”陈绍洋等全国全军先进典型。 学校人才济济,教学、医疗、科研实力雄厚。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工程院院士5名、国家“万人计划(特支计划)”入选者16名、国家“973”首席科学家8名、教育部“长江学者”43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对象13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0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2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3名、“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获得者6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4名、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者2名、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获得者7名、国防科技卓越青年4名、军队创新人才工程培养对象56名、军队院校育才金奖获得者37名。现有博士生导师416名,硕士生导师610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名。周光召、杨振宁等30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 学校现有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任职教育3个培训层次。学校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教育学、理学、工学、医学和管理学学科门类,12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并设有9个博士后流动站和1个博士后工作站。目前有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1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国家重点和培育学科19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军队建设项目23个,全军医学专科中心35个,军队后勤科研实验室19个,全军医学专业重点实验室17个,西北首家可移动式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1个。近年来,学校教学改革成绩显著,2001年与北京大学双双荣获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2009年学校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截止目前,共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1篇、全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6篇、全军优秀硕士学位论文76篇、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42篇。 学校教学设施设备齐全。图书馆占地12000平方米,现有藏书74余万册,纸质期刊900余种,各类数据库60余个。学校有线无线一体化信息网络覆盖全校各单位和公共区域,智慧安防和一卡通覆盖校园关键区域,拥有全球最大的国际口腔医学博物馆、国家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口腔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人体解剖教学标本陈列馆、计算机教学实验室、外语教学中心以及体育综合训练场馆、室内游泳馆、军事体能训练场、智慧教室和xr沉浸式教学体验馆等教学公共设施。拥有虚拟实验教学系统、临床技能模拟训练系统、术中磁共振成像系统、手术机器人、pet/ct、pet/mr、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治疗系统等大批先进的设施设备。 学校医疗工作成绩显著。所属各医疗机构均为三级甲等医院,其中第一附属医院综合实力排名位居全国前列,第三附属医院在全国口腔专科医院排名中稳居前四。2017年教育部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第三附属医院口腔医学学科与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并列进入a 。学校先后创造出百余项国内外“第一”或“唯一”的医学成就,世界首例“十指断离再植术”,世界首例“坑面女颌面再造术”,国内首例、世界第二例“换脸术”,国内首例“人子宫移植术”等,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 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和对外学术交流,并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近年来,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千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8项、国家科技进步奖59项、军事科学技术一等奖40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7项、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00项。“十一五”以来,共获“973”首席科学家项目8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400余项,获批的各类科研经费总额超过28亿元。2008年至2011年连续4年荣获5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2020年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近5年,先后派出2000余人次出访参加国际会议,并在国际知名的教学、医疗、研究机构留学或作学术交流,接待国外近千名专家学者来校访问。 学校坚持人民军队宗旨,坚决履行人民军队使命。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西藏平叛、中印和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中,用信仰和忠诚传承了红色基因,圆满完成了战场救护任务。执行抗击非典、抗洪抢险、抗震救灾、国庆阅兵、世博安检、亚运三防、维稳处突、国际维和等30余次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任务,多次受到党、国家和军委的褒奖。2010年,圆满完成了亚丁湾海域“和谐使命—2010”医疗保障任务;2015年,又派出17人执行援非抗埃任务,用精湛医术架起了中非友谊的桥梁,彰显了中国军医的风采;2016年,抽组卫勤骨干参加上合组织“和平使命—2016”国际联合军事演习医疗保障;2020年以来,先后派出7批次医疗队1155人次支援武汉、西安、长春、上海和拉萨等地疫情防控工作;2023年,抽组医疗队赴柬埔寨开展联合卫勤救援演习。学校还先后三次参加国庆阅兵典礼,特别是在建国60周年阅兵典礼上,三军女兵方队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创造并实践了三军女兵方队精神。 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将在中央军委和空军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聚焦加快建设一支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强大人民空军战略,坚持立足空军、面向全军、突出特色、集约办学的发展思路和军事医学战场第一、基础医学创新第一的建设标准,瞄准百年名校目标,为打造全军顶尖、全国领先、世界闻名的高等军事医学学府而努力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南京传媒学院
学校介绍 南京传媒学院其前身系创办于2004年的原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于2020年经教育部批准成功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是一所特色鲜明、国内知名、声誉显著的民办本科高校,也是江苏省目前唯一一所传媒类应用型院校。 作为一所与信息传播时代同行、与文化传媒行业变革同步的新兴大学,学校历经近二十年的跨越式发展,为行业及社会培养了4万多名毕业生,被誉为“中国传媒艺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已在办学规模、党建工作、教学水平、招生就业、产教融合、国际办学、声誉评价等方面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院校中保持显著优势。 【办学理念】 学校以立德树人、培养人才为根本宗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切实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公益办学、回报社会的教育初心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一所成就学生、令人尊敬、可持续发展的百年名校为初心,积极探索创业型、应用型大学发展路径,遵循“大传播、全媒体、创新型、国际化”的办学思路,着力培育“立德树人、宽厚包容、经世致用、开拓创新”的大学精神和“青春、向上、崇实、尚美”的校园文化,突出“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尊重个性、全面发展”的育人导向,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和传播业态变革下媒体融合、网络文艺、数字创意、全息视听、数贸电商、国际传播等新兴领域和紧缺需求,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创意创作人才,期冀将学校办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创意艺术大学和屹立于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之林的百年名校。 【环境设施】 学校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现有江宁方山大学城主校区、江宁滨江校区,占地总面积2000余亩。方山主校区位于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江宁大学城的文教腹地,倚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方山国家地质公园东南麓,毗邻“南京绿肺”上秦淮生态湿地。校园拥有国内高校面积最大的两万多平方米观光草坪、江苏高校规模最大的四万余平方米单体图书馆、气势宏大的联体教学楼、实训楼、国际交流大楼组群、以罗马斗兽场为要素设计建造的学生活动中心与露天剧场以及省内高校一流的生活服务广场等配套设施,是集求学研习、传媒实践、艺术展演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型绿色校园。 为构建“校园实践大课堂、创新创业大舞台”的融合实训教学体系,学校重点建设了融媒体演播馆、实验剧场、动态摄影棚、航空摄影实训基地、数字录音棚、三维动画工作站、影视后期工作站、达芬奇影视特效工作站、数字动漫创作工作站、短视频创作及音频工作站、直播电商实训平台等覆盖前后期的全链条数字制作线及各类大、中、小型艺术创作展演空间,同时还有国内高校首家俄罗斯美术馆等文化载体和美育展陈。办学固定资产总值达30亿元。 【学科专业】 学校坚持“做强传媒、做优艺术、学科交叉、跨界融合”的学科专业建设思路,设有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广播电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国际传播学院、摄影学院、戏剧影视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文化管理学院、传媒技术学院、电竞学院、舞蹈学院、音乐学院等13个二级学院,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中心、大学外语部、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省级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江苏直播电商与数字经济产业学院)等直属单位,还与苏州大学建立了研究生工作站,以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筹备研究生教育。 围绕“文、艺、工、管、经”相关学科,构建了长三角地区同领域中类别齐全、体系健全的学科专业群,开设了与传媒艺术业态紧密对接的50多个应用型本科专业。截至目前,已取得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2个、省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1个、江苏高校首批一流本科课程11门、推荐申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点1个、省级重点教改项目1个。此外,还拥有一批如智能科学与技术、艺术与科技、数字出版、国际新闻与传播、时尚传播、跨境电子商务、影视技术、流行音乐、配音等在江苏高校乃至全国率先开办的新兴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学校持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重视培育一支集教学教研、学术科研、创作实践三位一体的多元化、复合型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兼职教师400余人,多年来已从海内外引聚了众多学界业界名家作为特聘教授、驻校艺术家,全职引进了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长江韬奋奖获得者、金像奖获得者、“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飞天奖获得者、金话筒奖获得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级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主持人、省教学名师、省级重点学科主持人等一大批具有学界和行业显著影响力的二级学院院长、学科带头人和专业负责人,形成了显著的高层次人才引聚效应和雄厚的师资发展基础。 【培养成果】 师生创新实践氛围活跃,在国内外各类专业赛事交流活动中屡创佳绩,摘获重大奖项百余项,其中包括telly国际广告节、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单元、法国飞帕电视节、“五个一”工程奖、中国话剧金狮奖、香港国际电影节、中国国际动漫节、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世界小姐大赛等具有广泛行业影响力的专业赛事。 学校建立了通畅的就业保障机制和校友支持体系,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连续多年蝉联全省同类院校首位,考研及海外升学率均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茅。大批优秀校友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国家级媒体及省级主流媒体、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头部平台就业,近年来涌现出一批以知名演员倪妮、白客、成果等为代表的文艺新星;央视《远方的家》知名出镜记者唐天骄、央视驻中东站首席记者范涛等为代表的国际传播新兵;三届央视春晚核心导演、央视《温暖中国》总导演黄先飞、央视航拍组负责人萧洒、黄石电视台副台长张磊等为代表的主流媒体骨干;以总台新闻频道新晋主播刘妙然、总台经济之声主持人梁婧、中国教育台主播田博琳、安徽卫视主持人余声等为代表的主持新锐;以“福布斯亚洲地区30岁以下商业领袖”郑超、旅游自媒体千万粉丝级顶流达人房琪、中国超级模特大赛总冠军张龄月等为代表的明星校友。 【产教融合】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战略,以产教融合发展带动“教学研创”。与爱奇艺、华夏视听环球传媒等国内文化领军企业及苏宁易购集团、汇通达网络股份等数字经济领域龙头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全国各级媒体建立了百余家教学实践基地和实训就业基地。设立了日本漫画泰斗千叶彻弥漫画创新研究中心、爱奇艺内容研创中心等教改及科研机构。举办了大数据时代动画教育论坛、艺术与科学跨学科论坛、中国电竞文教产业论坛、方山传媒艺术高峰论坛、d'catch泛亚洲国际纪录片挑战赛等品牌活动,在校内外及学界业界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 【国际合作】 学校坚持实施国际化办学战略,已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创意艺术跨境教育平台和传媒艺术国际化人才在地化培养基地。作为全省唯一一家民办高校,入选“苏港澳高校合作联盟”以及“苏韩高校合作联盟”、“江苏中文国际教育合作联盟”等省级国际化高水平合作平台。作为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战略z6尊龙平台的合作伙伴,我们已与入选“全球十大传媒学院”、“全球十大电影学院”在内的12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开展了教师互派、学生互换、课程学分互认及“2 2/3 1”中外双学位联合培养、本升硕等多类型合作。境外合作院校均为教育部备案推荐院校和全球传媒与艺术领域知名院校,合作院校数量和层次保持国内同类院校首位,累计引进了海外高层次专家来校讲学达300多人次,输送2200多名学子出国研修深造。 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我校与英国提赛德大学合作举办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成为江苏省首个该专业领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江苏省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已与全球动漫与数字游戏名校、“全球十强大学ai科研基金”获奖校——英国提赛德大学达成合作,将共建“中英数字创意学院”,将重点落地尖端动画、智能媒体制作、数字影像生产、元游戏开发等聚焦“元宇宙”关键技术与数字内容生产的前沿专业集群,全体系引进英方大学核心课程,实施“百名外籍专家教授引进计划”,开发“全球数创教育vr线上慕课平台”,引进欧洲知名的animex数字游戏动漫节落户中国,打造“中欧数字创意节(展)”携手打造数创国际化人才培养高地。 【社会服务】 学校积极响应江苏建设文化强省、数字创意强省战略及南京创建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举措,发起实施数字创意产业国际化融合创新工程,深入推动校地融合、产城互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南京江宁高新区合作打造网络视听与数字创意主题高教产业园区,积极发挥助力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人才优势和引擎作用,打造长三角“数创产教融合共同体”。学校作为国家广电总局行业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党员干部电教资源建设基地,开展行业人才职业能力培训服务和继续教育项目。 【办学声誉】 经过18年的发展,学校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就和办学声誉,收获了广泛的国内外影响力,已成为考生追捧、学生满意、行业欢迎、社会认可的优秀民办高校。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民办高校党建考核优秀单位等诸多荣誉,在主流第三方大学评价机构历年榜单中屡获佳绩,获评《2022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a 专业数量位居全国民办高校首位、在艾瑞深校友会《中国艺术类大学一流专业排名(应用型)》中位居榜首,入选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中国一流民办大学top10”,曾获教育部学信网评选的“全国本科生综合满意度50强高校”、“全国本科生校园环境满意度50强高校”、新华网评选的“全国十大品牌独立学院”、江苏独立学院综合实力排名首位、全国艺术类独立学院综合排名首位等。 【发展愿景】 “十四五”时期,学校正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综合实力和质量品牌,做强做优高水平本科教育,筹备申办中外合作办学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学校介绍 ◆ 中国高水平民办大学 ◆ 全国最具实力民办高校 ◆ 品牌实力民办高校 ◆ 实力标杆民办高校 ◆ 国际化办学典范高校 ◆ 国际化特色典范高校 ◆ 湖北省首批应用型试点高校 ◆ 湖北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 ◆ 湖北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 ◆ 湖北省科技厅“大学生校园科技孵化器” ◆ 湖北省教育厅“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 湖北省“楚天学者”设岗单位 ◆ 湖北省“平安校园” ◆ 湖北省“普通专升本”举办高校 ◆ 湖北省双学士学位授权单位 ◆ 湖北省征兵工作突出单位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原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创办于2004年2月,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14年5月,教育部批准学校转设并更名为武汉工程科技学院。2014年9月,学校成为湖北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高校。 学校坐落在武汉市江夏区风景怡人的青龙山麓,毗邻中国光谷,占地面积逾千亩,交通便捷,环境优雅。 学校设有机械与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土木工程、产品设计(珠宝首饰设计方向)等33个本科专业和建筑工程技术等11个专科专业,涵盖6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为主,工学、艺术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融合协调发展的格局。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党的教育方针贯穿于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以建成湖北一流、全国知名的多科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积极探索规模与内涵协调发展的办学道路,注重培育“应用型、国际化、个性化”的办学特色,形成了“四育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平台 模块”的课程体系,积极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打造“四化”志愿服务体系和“三位一体”创新创业平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改革和科技创新工作,持续推动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近年来,获多项教育部、湖北省教学平台、一流专业建设立项,教科研成果丰硕,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 新时代谱写新篇章。学校坚持“一训四风”建设,秉承“立德 博学 笃行 创新”的校训精神,积极培育“团结 勤奋 求实 卓越”的优良校风;积极倡导“爱生 乐教 严谨 求真”的高尚教风;积极创建“尊师 勤学 立志 有为”的良好学风;积极营造“诚信 守纪 实干 奉献”的务实作风,为学校立心,为师生铸魂,共同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学校致力于融入行业、融入社会、融入国际,支持更多学生成人成才、牵手世界名校,努力将学校建设成美丽校园、宜居校园、智慧校园、创业乐园,让学生认可,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教育力量!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
学校介绍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2005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北京科技大学和广东珠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的全日制独立学院,是全国首批接受教育部规范工作验收的三所独立学院之一。学校在天津市民办高校办学年检审核中历年均合格。学校位于天津市宝坻区京津新城,占地1297.73亩,建筑面积35.16万平方米。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水平不断提升。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蔡美峰担任学术委员会名誉主席。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张群等人担任相关学科带头人,指导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工作。实施“名师工程”,聘请中国环境学会理事、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宋存义,北京市教学名师范玉妹,天津市教学名师杨新月等京津地区“双一流”高校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任教,先后引进30余名具有高级职称且曾担任过系部主任的高层次人才。青年教师在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得天津赛区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天津市、北京科技大学组织的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1项。学校建立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富有活力、适应事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学校依托北京科技大学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并实施以“应用型”理论教学、职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为核心的“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学生毕业论文在天津市高等学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审中曾六次荣获“优秀毕业论文”称号。学生在第九届至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4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64项。学生智能车队在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多次获得全国一等奖,机器人团队在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国内选拔活动中成绩突出。学校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学生在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高校云计算应用创新大赛、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创客马拉松大赛等比赛中成绩突出,获市级以上竞赛奖1200余人次。建校以来,学校为社会培养各行各类人才26000余人,一大批学生考取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生继续深造,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都保持较高水平。 学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第十三届全运会、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大型活动中都闪现着我校学子的身影。加强德育教育,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的普及和传播工作,学生每年利用寒暑假深入社会开展实践活动。建校以来,累计近440支实践团、96000余人次开展社会实践。学校艺术教育成果丰硕,学生舞蹈作品《水姑娘》荣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映山红》荣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及优秀创作奖,《梦回澜沧》荣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金奖及优秀创作奖,《杜鹃花满山》荣获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及优秀创作奖。 建校至今,学校社会声誉不断提高,获得广泛社会认可,相继荣获“中国最具影响力独立学院20强”“中国十大品牌独立学院”“中国十大优势专业品牌独立学院”“中国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中国综合实力独立学院”等称号。学校的发展受到党中央、省市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关注,学校正朝着建成工科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大步迈进。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中原科技学院
学校介绍 中原科技学院(zhongyu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全日制公益性本科院校,前身是2003年成立的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2021年2月教育部批准转设为中原科技学院。学校现有郑州、许昌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504亩,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619人。 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以“创办百年名校”为愿景,奉行“立德树人、报国利民”的使命,秉持“育人为本、守正创新”的办学理念,恪守“人格、能力、责任、奉献”的校训,践行“尊重、协作、务实、进步”的行为理念,形成了“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中原科技学院精神。学校先后荣获“河南省优秀民办学校”“中原经济区建设最佳服务高校”“最具社会影响力民办高校”“河南省诚信文明办学单位”等荣誉称号,在2022年武书连中国民办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中位居第24位。 凝练特色育新人,群英荟萃展风采。学校紧扣“应用型、地方性、国际化”办学定位,逐步优化学科学院和专业结构,不断凝练办学特色,持续增强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和契合度,积极助力推动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现开设有文、理、工、经济、管理、教育、艺术7个学科门类40个本科专业和31个专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等6个专业入选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总数并列全省民办高校第二,广播电视编导、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学前教育、音乐学等8个专业被确定为“河南省民办高校品牌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工业设计、商务英语等10个专业被确定为河南省民办高校学科专业资助项目。《机械设计》《标志设计》《人机工程学》等18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中国语言文化十六讲》《管理学原理》《现代汉语基础三十讲》等9门课程获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管理理论与方法》《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幼儿绘本阅读》等3部教材获批“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河南省规划教材,《管理学原理》《大学英语》《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等被认定为省级课程思政样板课程。学校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比82%,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1%,60多位教师被授予“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育厅文明教师”“河南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管理人才”“河南省民办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潜心修炼强内功,德业并举重内涵。中原科技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动教学改革研究,以内涵建设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近几年,学校承担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1000余项,省级课题33项;发表学术论文130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及以上期刊论文19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130余部;荣获市厅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470余项,其中省部级奖励8项;获批校级及以上研究中心7个,其中“河南港口枢纽与临港经济研究中心”获批河南省社科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原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港口物流与临港经济研究中心”获批郑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一批教研室被评定为河南省高等院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物流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获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立项。多个项目获批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河南省教育综合改革重点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研究项目和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基础工程》教材编写等多个项目获得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春风化雨二十载,桃李芬芳满天下。学校紧扣“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功底,发展有后劲,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先后与30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合作。《“韶光”主题设计展设计分析》等16篇学士学位论文(设计)被评选为2021年河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设计),获奖论文(设计)数量在全省民办高校中位居第三。2022年学生在校外学科竞赛中共计获奖278项,其中国家级74项,省级204项。连续4次在全国“高教杯”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是全国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民办高校。中原科技学院学报《应用技术研究》蝉联全国“十佳学报”。2021年转设后的中原科技学院,理工类和文史类录取分数线在全省19所同类院校中综合排名第一,考研录取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擘画蓝图启征程,砥砺奋进谋新篇。面向未来,学校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积极实现规模扩展与内涵建设的统一,校区建设与教学建设的统一。学校将以党建引领工程、人才汇聚工程、条件达标工程、质量提升工程、特色凝练工程、治理增效工程、文化强基工程、新校区建设工程等“八大工程”为载体,全面深化改革,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水平,促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综合能力与水平的全面加强和提高。 潮平岸阔催人进,奋楫扬帆正当时。新起点,新目标,新征程,学校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始终坚守“一生做好一件事——教育”的信念,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追求卓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学校介绍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是2006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四川大学和四川旭峰实业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是四川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有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建设学科、四川省首批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四川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学校连续多年位居校友会网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第1位。 学校传承百年川大底蕴,涵养千年东坡文脉,以“创全国一流本科大学,建中国式的小常青藤”为办学目标,践行“学生为本、通专并重、知行合一、教学相长”的办学理念,恪守“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校训,弘扬“以人为本,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锦江精神。 学校现设12个二级学院、4个产业学院,40个本科专业、12个专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7大学科门类。现有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四川省地方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四川省民办高校特色(骨干)专业9个,四川省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四川省民办高校重点特色专业提升计划项目6项。在软科2023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上榜专业数”名列四川省同类高校前茅。 学校坚持打造“金课”,提升课程质量,现有四川省一流课程、应用型示范课程、创新创业示范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省级课程26门,“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2个、标杆院系1个。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获批四川省教改项目、四川省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等省级教改项目19项,获四川省教学成果奖多项。 学校注重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建有建筑信息与仿真、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76个实验中心和实验室,以及商科、融媒体、文化创意等校内实训基地,与泸州老窖、宁江机床集团、四川华西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70余个。学校获批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四川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示范基地2个,四川省创新性实验项目1个。 学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与科大讯飞、用友新道、京东等知名企业合作,联合开展人工智能、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眉山市共建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围绕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培养应用型智能制造专业人才。与通威太阳能、德恩精工、信利高端显示等15家优质企业联合建有“新工科”人才技能实训平台,开展新型“师徒制”人才培养。牵头成立了泸州老窖、水井坊、四川食品研究院等30余家酒企、科研单位参与的“酿酒工程人才与技术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 学校开设“锦江大讲堂”名家讲坛,邀请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营造学术氛围,开阔学生视野。外交部原部长李肇星、外交部原副部长周文重、中国加入wto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锡祥、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著名哲学家陈来、新西兰皇家科学院杰出院士伊恩•普尔教授、德国总统科技顾问马克斯•多曼教授等百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先后做客“锦江大讲堂”。 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现有在校生22300余人,面向全国招生。近年来,生源质量稳步提升,在四川省普通类本科二批次录取中,调档线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内外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615项,其中在“挑战杯”竞赛中多次名列四川省参赛高校前10位,并两次捧得全省“优胜杯”(全省前7位)。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113项、省级255项。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入选四川省首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8%。学生深造率居同类院校前列,共有2900余名学生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录取为硕士研究生。100余名学生被四川大学、厦门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学校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现有专任教师1000余人,其中90%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1/3以上为副教授、教授。有教育部教指委委员、四川省教指委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突出贡献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四川省教学名师、高校“宝钢奖”优秀教师56人次。 学校强化科研管理、打造创新团队、构建科研平台、重奖优秀成果。近年来,学校获批省级科研平台2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1个(四川省民办高校首个)。获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7项,其中,四川省第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四川省民办高校唯一)。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四川省社科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厅科研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市级科研项目75项。教职工发表sci、ei等高水平科研论文156篇,获得各类专利授权、软件著作权360项。 学校重视国际化办学,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的6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开展了“2 2”、“3 1”本科人才联合培养项目,“3 1 1”、“3 2”、“4 2”等本硕联合培养项目,以及“3 1”、“3 1 1”专升本、专本硕连读项目。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短期出国交流项目,如交换生、暑期赴美带薪实习、出国夏令营、冬令营等项目。搭建“锦江东方论坛”国际交流平台,每年举办学术年会。 学校位于成都都市圈重要组成部分——四川省眉山市,校园占地1200余亩,按人文化、生态化、数字化理念规划建设。师生教学科研、学习生活设施完备、便利。高标准建设有教学楼群、实验楼群、大礼堂、学术会堂、体育场馆、学生食堂、健身中心、景观公园等,有一站式学生社区、学生办事大厅。校园环境美轮美奂、景色宜人,是求学的理想园地。 在新的发展征程中,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全国一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生获奖(2021-2023) 2021年-2023年,我校学生在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中累计获得1757个奖项,主要获奖项目如下: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2项,省赛金奖4项、银奖6项、铜奖63项。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三等奖2项,省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3项。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赛金奖1项、银奖5项、铜奖5项。 •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国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 •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国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3项。 •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国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竞赛国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国赛二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5项。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赛二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 •“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国赛三等奖13项;省赛一等奖24项、二等奖85项,三等奖229项。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赛三等奖4项;省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 •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国赛三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29项。 •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省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2项。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7项。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省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省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是2003年4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地处华夏始祖炎帝故里、周秦文化发祥地、中国西部工业重镇、陕西省第二大城市——宝鸡市。 学院有120年的办学历史,继承了陕西凤翔师范学校(1902年)、宝鸡师范学校(1992年)、宝鸡市卫生学校(1934年)、宝鸡市中医药学校(1952年)、宝鸡市工业学校(1964年)、宝鸡市财经学校(1978年)、陕西省宝鸡农业学校(1959年)等原市属7所国家级、省部级重点中专的职教传统,在省内率先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现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省级文明校园、省级平安校园、省级园林式单位、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全省普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国家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中国职教就业百强院校。2019年度全市目标责任考核获优秀等次,2020年在全国高职师范类排行榜中名列第一。 学院位于宝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区,校区占地2300余亩,总建筑面积73.8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8.78亿元(含新建、在建项目投资9.08亿元);各类藏书186.4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2亿元;设有15个党政群部门、6个二级学院、6个教学辅助部门和1所二级甲等附属医院(宝鸡第二人民医院,创办于1937年);教职工和医务工作者1373人,其中专任教师707人,有正高职称33人、副高职称22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348人,双师型教师509人;全日制在校生1.8万人,开设三年制高职专业54个,涵盖12个专业大类、33个专业类;现有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教育部“1 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23个、省级一流培育专业5个、省级骨干专业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3个、省级重点专业8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3门、省级优秀教材4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现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1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师德先进个人1人、省级师德标兵2人、省级教书育人楷模1人、市级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3人、市级爱国奋斗人才标兵1人、市“三五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市级高端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市级“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6个。近三年来,教师荣获省级各类教学竞赛一、二、三等奖19项,学生在全省技能大赛获一、二、三等奖132项,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学院秉承百年办学优良传统,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教融合的发展道路,大力弘扬“精诚致功,厚己达人”的大学精神,积极践行“敦品尚能,学养日新”的校训,努力培育“公诚勤毅”的校风、“崇德敬业,严谨执教”的教风、“勤奋博学,善思笃行”的学风,以全国“双高型”高职院校建设为目标,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团队建设、实训条件建设、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为抓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 学院坚持内涵式与外延式发展并举、职业化与特色化并重的发展道路。学院形成以医药卫生、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商贸、土木建筑、生物与化工、教育与体育、农林牧渔、文化艺术等12个专业大类为主,融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与成人教育于一体的办学格局。校内各类实验实训场所83354平方米,有金工、汽车检测与维修、电子、计算机、医护医药、财经商贸、农林畜牧、建筑测绘、艺体训练等实训中心11个,各类实验实训室185个,各类实践基地188个,被宝鸡市政府列为中国西部职业教育综合性实训基地。 学院遵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育训并举”的理念,积极推进基地、招生、教学、科研、就业“五位一体”合作模式。与省内外400余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吉利集团、陕西建工集团、西安卓越新能源应用人才发展中心共建3个产业学院,与宝鸡机床集团、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公司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开设各类订单培养项目37个,成立了以国家级首批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巨晓林为代表的技能大师工作室8个,基本实现开设专业校企合作项目全覆盖,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就业创业平台,实现了企业与人才的无缝对接。建院以来,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8万余名,应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招生扩大到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学生规模在陕西市属高职院校中处于前列。 近年来,学院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教学功能更加完备。投资5.18亿元建设宝鸡(国际)职业技能实训中心;投资2.28亿元建设图书综合楼;投资1.47亿元建成高标准学生餐厅和标准化公寓;投资3592万元建成第十四届全运会足球主赛场,新建学生公寓尚礼楼、尚品楼、尚能楼,新改造文体中心、学术报告厅、崇文路操场等设备功能齐全,条件优越;投资4580万元建成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实现信息化教学、管理、服务整体提升;与高新区管委会共建的宝鸡高新凤师实验小学和幼儿园,使学院师范教育与地方基础教育一体贯通融合发展。 学院将立足宝鸡,面向西部,辐射全国,按照“十四五”规划“15369”战略(即锁定“建设‘双高型’高职院校,促进高质量发展”一个目标,遵循“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坚持系统思维”五大原则,实施“教学质量、文化育人、办学条件”三大提升工程,打造“构建立德树人新体系、打造人才培养新高地、建设产教融合新格局、建立治理能力新机制、开创社会服务新局面、树立文化育人新品牌”六新优势,完成“立德树人、师资队伍、产教融合、智慧校园建设、科研与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校园文化建设、内部治理、办学条件”九大重点任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内涵建设,促进质量提升,积极打造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优势特色专业,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建成西部最大的区域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积极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协同创新高地,优势专业在省内保持领先地位,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高度认可,努力向建设全国“双高”高职院校的奋斗目标迈进。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三江学院
学校介绍 三江学院地处“六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是江苏省首家民办本科普通高校,也是全国最早的四所民办本科高校之一。 三江学院的校名来历可追溯至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的前身)。1992年3月,东南大学陶永德、戚焕林,南京大学丁承憼,南京职工大学谢明才四位退休和即将退休的教授、教育管理工作干部发起并创办三江大学,1993年6月江苏省政府同意三江大学筹建并试招生,1995年4月由原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建校,1999年学校定址于雨花台区铁心桥,2002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高校,定名为三江学院。2006年5月通过江苏省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2007年5月学校作为全国首家民办本科高校接受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3月以良好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学校成为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江苏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项目的试点高校。2014年成为全国应用技术型大学联盟副理事长单位。2017年学校获批江苏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学校在省编制部门登记为事业单位。2018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三江学院在创建时确立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领导和管理体制。原南京工学院院长钱钟韩教授出任首任董事长,原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教授出任名誉校长,并亲笔题写了“唯实求真、开拓创新”的校训,东南大学陶永德教授担任首任校长。2003年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精神,学校在原董事会基础上改组成立理事会,由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原江苏省教委主任、东南大学党委书记陈万年教授任理事长、校长、党委书记,著名社会活动家、美籍华人陈香梅女士生前任学校名誉理事长,世界著名侦探家、美籍华人李昌钰博士任学校名誉教授。学校现任校党委书记封超年教授、校长吴中江教授。 钱钟韩教授在学校创建时曾挥毫写道:“弦歌不绝、学海无涯、泽被三江、志兴中华”,可谓是“三江传人办三江”,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三江传人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在30年的办学历程中,三江学院弘扬三江师范学堂“俭朴、勤奋、诚笃”的优良传统,坚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学用结合、服务社会”的办学方针,以“唯实求真,开拓创新”为校训,以“严谨、勤奋、自强、和谐”为校风。始终坚持“四个服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始终坚持公益性、非营利办学宗旨不动摇,始终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大学办学定位不动摇,始终坚持全面开放、协同发展的办学道路不动摇,强化内涵建设,持续改革创新,各项事业长足发展。近年来,学校紧密对接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布局,强化师资队伍,深化教学改革,细化质量管理,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努力把三江学院建设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成功的、充满幸福感的、地方离不开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民办大学。 学校现有铁心桥主校区、东校区、南校区、东山校区四个校区。铁心桥主校区座落于南京城南雨花台区牛首山麓新秦淮河畔,位于二水三山之间,“南望牛首,东望方山,北望紫金”“大江雄浑,秦淮澄清”(均选自原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创作的《忆江南》一诗),欧式校舍,典雅壮丽,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绿化率达70%。四校区占地面积共1030.4亩,建筑面积47.47万㎡,教学行政用房约20.75万㎡,学生宿舍面积14.37万㎡。千兆光纤校园网覆盖整个校园,图书馆藏书381万余册。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1600余人,设有12个二级学院、57个本科专业。学校以“强化优势专业,改造传统专业,培育新兴专业”为指导,组建了与江苏省支柱产业和新产业密切对接的六个专业集群,形成了工、文、管、经、法、艺、理等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目前拥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江苏省级品牌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省级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1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4个。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充分利用“名校强市”的资源优势和民办机制,实施“积极引进、着力培养、择优聘用、逐步强化”的建设方针。任课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62.6%,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2.9%,“双师双能型”教师占36.4%。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6人、入选省级人才工程项目73人,专业带头人具有高级职称。 学校一贯注重科研平台建设,近三年新增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14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同时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新增横向课题300余项,知识产权授权120余项。全校教师发表学术论文900余篇,其中被sci、ei、ssci收录170余篇,在cssci、cscd、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150余篇;2022年获得江苏省社科应用精品工程奖一等奖2项。 学校实施综合改革,凝炼培养特色。坚持应用型培养定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定了“认证导向、业界认可”的培养标准,构建了“模块结构、项目载体”的培养方案,试行了“分流培养、自主选择”的培养机制,开展了“纵向联动、横向互动”的课程改革,强化了“贴近工程、综合应用”的实践教学,采用了“能力导向、多样多维” 的学习评价,实行了“三师引领、三段对接”的学生管理,创建了“三教融合、三院协同”的培养模式。获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立项建设教材8本,建设省级在线开放课程9门。 学校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已设立了创新创业学院,构建了“555”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开设了“基础 模块”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形成了以竞赛为核心、创新项目训练及创业项目实践为依托的创新创业工作体系。通过建设双创竞赛平台、双创活动交流平台、双创教育实践平台、双创教学资源平台、众创服务平台等五大平台,推进实施一生一赛、一生一项、一生一证、一生一课、一生一师等“五个一”工程,积极打造既顶天立地又铺天盖地的赛训平台,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活动普及化,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日渐凸显,近三年学校累计立项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465项,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大学生竞赛中获奖1783项,学校在2017-2021年全国400余所民办及独立学院学科竞赛排行榜中位列第8名、在2017-2021年全国近700所新建本科院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位列第50名。 学校注力于校企协同,共建实践平台。与西门子公司、三菱公司、恩智浦公司、中电光伏、古檀网络等企业共建有20多个特色实验室(实验中心),与华为、隆基乐叶、天目湖旅游股份、江苏省演艺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了电子与信息产业学院、智能建造产业学院,集成电路产业学院、数字贸易学院、电子商务学院、研学教育产业学院、演艺学院等多个产业学院。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0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校拥有5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建有近300个实验室,校企共建、协同育人的资源条件基本形成。 学校大力推进多领域、多渠道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水平。先后与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泰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近年与美国普渡大学、纽约电影学院、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德蒙福特大学、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韩国全州大学、日本爱知文教大学、泰国那黎宣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校际交流、举办本、硕联合培养项目。2019年,我校成为“泰中教育联盟理事成员”,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国家地区的合作。学校长期聘请美、英、日、韩等国外籍教师任教。2020年,学校获准建设“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为学校引进国外优秀人力资源搭建了广阔的平台。2021年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助力我校财务管理专业获江苏省“十四五”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首批立项建设重点项目。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校近年来就业率持续攀升,峰点达98.63%,2022年获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督导a等高校”,既好用、又耐用是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普遍评价。办学以来,学校已经向社会输送了10多万名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质量人才。 三江学院设有新生奖学金、学年奖学金、优秀贫困生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多种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部分学院还设有企业奖学金,用以奖励优秀学生和优秀贫困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在校期间可参加学校组织的勤工助学活动。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学校介绍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于2012年、2018年先后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审核评估。学校位于长江新区核心区,与中国光谷隔江相望,武汉地铁21号(阳逻)线直达主校门,区位优势突出。校园终年鸟语花香,四季风景如画,是湖北省首批“生态园林式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700余亩,建筑总面积80余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两万余人。 学校现有16个学院,设有73个本、专科专业,涵盖理、工、农、医、教、文、管、艺、经等9大学科专业门类;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涉及农艺与种业、兽医、生物与医药等三大专业学位类别。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项,构建了生物与医药、工程与技术、财经与管理、农业与环境、人文与艺术等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5大学科专业类群。 学校建设了一支由知名教授领衔、以博士为骨干的人才队伍。现有教师11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00余人;获评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优秀教师、省政府“编钟奖”“楚天园丁奖”“荆楚好老师”等荣誉称号24人次;湖北省级人才10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教学团队11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2个。近年来,教师主持教科研课题11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6项,获湖北省科学技术奖3项。 学校创新了“自立自强、创新创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成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6门,获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2项,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5项,“荆楚卓越工程师人才协同育人计划”3项。先后与省内外300余家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开办了“钱学森实验班”“健民实验班”“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班”等37个特色教改实验班、订单班。近年来,学生在省级以上“互联网 ”等大学生双创大赛以及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奖1700余项,其中国家级60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连续多年位居湖北省同类院校前列,优势特色专业考研录取率超过20%,涌现出一大批创业成功典型。先后荣获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国家级众创空间”,湖北省首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湖北省就业创业先进集体”“‘就业湖北’先进高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建设了能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培养条件。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科研楼20余栋,学生公寓建筑面积28万余平方米,并实现了空调全覆盖;学生餐厅6座,室内外体育运动场地面积12万余平方米,图书馆馆舍2万余平方米,图书文献资源总量336万余册(篇)。获批国家级双创基地、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双创基地、大学科技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习实训基地、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等17个;建有覆盖所有专业的校内实验(训)实习实践平台体系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00余个,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将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学生成长全过程,贯彻“育人为本、科学发展、因材施教、乐教乐学、共同进步”的育人理念,形成了特色品牌;先后有30余名大学生受到国家部委表彰,一批大学生先进集体和个人受到省市主管部门表彰。相关工作经验在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群体示范效应。学校先后获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省级文明单位(校园)(连续八届)、湖北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国防教育基地、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省级平安校园等多项荣誉称号。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被人社部、教育部表彰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被中共湖北省委表彰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立足新时代,学校将持续践行“立校为公 办学为民 依法治校 回报社会”的办学宗旨,传承“自立自强 创新创业”校训,秉持“严谨 自强 求是 创新”校风,踔厉奋发,勠力前行,为将学校建设成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全国一流民办大学而接续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