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三江学院地处“六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是江苏省首家民办本科普通高校,也是全国最早的四所民办本科高校之一。
三江学院的校名来历可追溯至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等高...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25-52897064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民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普通本科
学校排名
20名
软科民办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2005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北京科技大学和广东珠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的全日制独立学院,是全国首批接受教育部规范工作验收的三所独立学院之一。学校在天津市民办高校办学年检审核中历年均合格。学校位于天津市宝坻区京津新城,占地1297.73亩,建筑面积35.16万平方米。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水平不断提升。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蔡美峰担任学术委员会名誉主席。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张群等人担任相关学科带头人,指导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工作。实施“名师工程”,聘请中国环境学会理事、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宋存义,北京市教学名师范玉妹,天津市教学名师杨新月等京津地区“双一流”高校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任教,先后引进30余名具有高级职称且曾担任过系部主任的高层次人才。青年教师在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得天津赛区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天津市、北京科技大学组织的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1项。学校建立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富有活力、适应事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学校依托北京科技大学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并实施以“应用型”理论教学、职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为核心的“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学生毕业论文在天津市高等学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审中曾六次荣获“优秀毕业论文”称号。学生在第九届至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4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64项。学生智能车队在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多次获得全国一等奖,机器人团队在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国内选拔活动中成绩突出。学校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学生在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高校云计算应用创新大赛、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创客马拉松大赛等比赛中成绩突出,获市级以上竞赛奖1200余人次。建校以来,学校为社会培养各行各类人才26000余人,一大批学生考取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生继续深造,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都保持较高水平。
学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第十三届全运会、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大型活动中都闪现着我校学子的身影。加强德育教育,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的普及和传播工作,学生每年利用寒暑假深入社会开展实践活动。建校以来,累计近440支实践团、96000余人次开展社会实践。学校艺术教育成果丰硕,学生舞蹈作品《水姑娘》荣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映山红》荣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及优秀创作奖,《梦回澜沧》荣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金奖及优秀创作奖,《杜鹃花满山》荣获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及优秀创作奖。
建校至今,学校社会声誉不断提高,获得广泛社会认可,相继荣获“中国最具影响力独立学院20强”“中国十大品牌独立学院”“中国十大优势专业品牌独立学院”“中国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中国综合实力独立学院”等称号。学校的发展受到党中央、省市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关注,学校正朝着建成工科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大步迈进。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关注
学校介绍
●学校荣誉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
□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单位
□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获得院校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
□全国机械行业先进制造工匠培育基地
□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
□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学校
□高职院校资源建设优势学校
□教师发展指数100所优秀院校
□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100所优秀院校
●历史沿革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始建于1959年,时名“第一机械工业部德阳重型机器制造学校”,是国家与中国二重、东方汽轮机、东方电机等重装企业一起布点建设的学校。1960~1962年,为配合第二重型机器制造厂等国有大型企业建设需要,经国务院批准,改办为“西南重型机电学院”,培养大学本科学生。1962年,第一机械工业部撤销西南重型机电学院,恢复中专建制,学校改名为“第一机械工业部德阳机器制造学校”。1965年,第一机械工业部将学校移交给第二重型机器厂,与厂办的半工半读技工学校合并,学校定名为“第二重型机器厂半工半读中级技术学校”。1973年,学校更名为“德阳机器制造学校”,隶属四川省机械工业厅。1977年,学校更名为“四川省德阳机器制造学校”。1982年,学校更名为“四川省机械工业学校”。1999年,学校增挂“四川省工程技术学校”校牌。1999年,四川省机械职工大学迁入四川省工程技术学校。200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四川省机械工业职工大学、四川省工程技术学校合并建立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原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四川省机械工业职工大学、四川省工程技术学校、四川省机械工业学校同时撤销。2006年,德阳教育学院整体并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由此,原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德阳市人民政府对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实行“省市共建”。2006年,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确立为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2019年,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确立为全国56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之一。2024年1月,教育部发文同意设立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同时撤销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制。
●学校简介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是一所由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公办全日制职业本科高校。学校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的“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四川省德阳市,建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的旌湖之畔。千亩校园枕水而建,因势造园,既有芳草萋萋、枝疏叶浓的园林之妙,又有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处传来的琅琅书声……处处透出团结和谐的人文氛围和与时俱进的现代气息。
学校占地1200余亩,在校学生12600余人,教职员工1400余人,其中正高95名、副高258名,拥有“国家万人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四有好老师”等6名、“全国技术能手”2名,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2个。聘有数十名国内外著名教授、专家为客座教授,建立有500余人的“企业兼职教师人才库”。开设有43个专业,形成了突出应用与创新的办学特色。
1960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在视察德阳工区时提出“先建校后建厂,先培养人才后生产产品,实行厂校一体”。60余年来,学校始终牢记党的嘱托,扎根西部大地,与重装企业唇齿相依、风雨同舟,积淀了深厚的办学底蕴和鲜明的重装特色。一代又一代师生不忘初心、报效祖国,从火电、水电、核电、风电成套设备,到以c919、四代军机为代表的航空模锻件的制造,续写着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传奇,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四川装备制造业蓬勃发展的战略机遇,坚持体制机制模式创新,确立了“体制创新、开放办学”的先进办学理念,开创了“省市共建、社会共享”的全新办学局面,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职教惠民、服务社会”的辉煌办学成就,构建了“省市共建、资源整合、多方投入、社会共享”的办学格局。
学校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产教融合,构筑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与北京航材院、29基地、中国二重等合作,共建了“航空材料检测与模锻工艺、高温合金切削、工业机器人、冲压发动机先进制造”4个四川省工程实验室和德阳(西门子)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德阳中科先进制造创新育成中心、四川省农机创新中心、国家科技汇智平台德阳融合中心等平台,经省发改委、经信厅、教育厅联合批准,牵头成立“四川省装备制造业产教联盟”。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协同实施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在机械设计与制造、金属材料、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等领域积累了领先于同类院校的科研与技术服务实力,已逐渐成为区域内试验试制、工艺研究、新产品开发、成果转移转化、新技术应用与推广的重要支点,为航空航天、燃气轮机、海洋工程、智能装备等作出了重要贡献。2017年,学校“创新装备制造业现代工匠培养模式”成为我省首批全创经验成果之一,被教育部以简报的形式上报党中央、国务院。2017年9月,学校的办学和人才培养成就,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举办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2019年9月,该案例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作为全国职业教育的典型,反映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2022年,学校“党建引领产教融合”案例——学生在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实训照片在中央宣传部、国家发改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和北京市主办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中央综合展区展出。继学校人才案例照片三次入选国家级大展后,2023年4月,学校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培养高素质紧缺技术技能人才的做法在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栏目《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报道中深度呈现,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职教力量,诠释了学校铭记立德树人初心、增强关键办学能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使命担当。
学校秉承“科学、民主、求实、创新”的校训和“立德树人、精益求精”的校风,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方针,以创新的育人精神为每一位学生求知治学、强化技能、全面发展铺设成长成才之路。模式创新,率先建成“厂中校、校中厂”,探索出制造业“1221”和产学研一体化“1331”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以行业顶尖专家、大国工匠为引领,以工程实验室、大师工作室为平台,传授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和绝技绝活,培养了一大批技术能手、技能大师,毕业生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60余年以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12万余名各类人才,涌现出了原全国政协常委、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国家“改革先锋”获得者刘永好和“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何波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站在新的起点,学校将继续发扬“开放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围绕“育人为本、提高质量”的目标,坚定不移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走政产学研用一体化道路,注重内涵发展,坚持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加强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研究和模式探索,为产业技术变革、社会发展不断培育高层次技能人才,进一步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数据截至2024年2月)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中原科技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中原科技学院(zhongyu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全日制公益性本科院校,前身是2003年成立的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2021年2月教育部批准转设为中原科技学院。学校现有郑州、许昌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504亩,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619人。
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以“创办百年名校”为愿景,奉行“立德树人、报国利民”的使命,秉持“育人为本、守正创新”的办学理念,恪守“人格、能力、责任、奉献”的校训,践行“尊重、协作、务实、进步”的行为理念,形成了“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中原科技学院精神。学校先后荣获“河南省优秀民办学校”“中原经济区建设最佳服务高校”“最具社会影响力民办高校”“河南省诚信文明办学单位”等荣誉称号,在2022年武书连中国民办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中位居第24位。
凝练特色育新人,群英荟萃展风采。学校紧扣“应用型、地方性、国际化”办学定位,逐步优化学科学院和专业结构,不断凝练办学特色,持续增强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和契合度,积极助力推动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现开设有文、理、工、经济、管理、教育、艺术7个学科门类40个本科专业和31个专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等6个专业入选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总数并列全省民办高校第二,广播电视编导、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学前教育、音乐学等8个专业被确定为“河南省民办高校品牌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工业设计、商务英语等10个专业被确定为河南省民办高校学科专业资助项目。《机械设计》《标志设计》《人机工程学》等18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中国语言文化十六讲》《管理学原理》《现代汉语基础三十讲》等9门课程获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管理理论与方法》《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幼儿绘本阅读》等3部教材获批“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河南省规划教材,《管理学原理》《大学英语》《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等被认定为省级课程思政样板课程。学校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比82%,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1%,60多位教师被授予“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育厅文明教师”“河南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管理人才”“河南省民办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潜心修炼强内功,德业并举重内涵。中原科技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动教学改革研究,以内涵建设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近几年,学校承担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1000余项,省级课题33项;发表学术论文130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及以上期刊论文19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130余部;荣获市厅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470余项,其中省部级奖励8项;获批校级及以上研究中心7个,其中“河南港口枢纽与临港经济研究中心”获批河南省社科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原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港口物流与临港经济研究中心”获批郑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一批教研室被评定为河南省高等院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物流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获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立项。多个项目获批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河南省教育综合改革重点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研究项目和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基础工程》教材编写等多个项目获得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春风化雨二十载,桃李芬芳满天下。学校紧扣“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功底,发展有后劲,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先后与30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合作。《“韶光”主题设计展设计分析》等16篇学士学位论文(设计)被评选为2021年河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设计),获奖论文(设计)数量在全省民办高校中位居第三。2022年学生在校外学科竞赛中共计获奖278项,其中国家级74项,省级204项。连续4次在全国“高教杯”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是全国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民办高校。中原科技学院学报《应用技术研究》蝉联全国“十佳学报”。2021年转设后的中原科技学院,理工类和文史类录取分数线在全省19所同类院校中综合排名第一,考研录取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擘画蓝图启征程,砥砺奋进谋新篇。面向未来,学校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积极实现规模扩展与内涵建设的统一,校区建设与教学建设的统一。学校将以党建引领工程、人才汇聚工程、条件达标工程、质量提升工程、特色凝练工程、治理增效工程、文化强基工程、新校区建设工程等“八大工程”为载体,全面深化改革,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水平,促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综合能力与水平的全面加强和提高。
潮平岸阔催人进,奋楫扬帆正当时。新起点,新目标,新征程,学校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始终坚守“一生做好一件事——教育”的信念,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追求卓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是2006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四川大学和四川旭峰实业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是四川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有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建设学科、四川省首批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四川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学校连续多年位居校友会网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第1位。
学校传承百年川大底蕴,涵养千年东坡文脉,以“创全国一流本科大学,建中国式的小常青藤”为办学目标,践行“学生为本、通专并重、知行合一、教学相长”的办学理念,恪守“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校训,弘扬“以人为本,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锦江精神。
学校现设12个二级学院、4个产业学院,40个本科专业、12个专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7大学科门类。现有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四川省地方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四川省民办高校特色(骨干)专业9个,四川省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四川省民办高校重点特色专业提升计划项目6项。在软科2023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上榜专业数”名列四川省同类高校前茅。
学校坚持打造“金课”,提升课程质量,现有四川省一流课程、应用型示范课程、创新创业示范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省级课程26门,“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2个、标杆院系1个。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获批四川省教改项目、四川省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等省级教改项目19项,获四川省教学成果奖多项。
学校注重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建有建筑信息与仿真、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76个实验中心和实验室,以及商科、融媒体、文化创意等校内实训基地,与泸州老窖、宁江机床集团、四川华西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70余个。学校获批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四川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示范基地2个,四川省创新性实验项目1个。
学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与科大讯飞、用友新道、京东等知名企业合作,联合开展人工智能、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眉山市共建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围绕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培养应用型智能制造专业人才。与通威太阳能、德恩精工、信利高端显示等15家优质企业联合建有“新工科”人才技能实训平台,开展新型“师徒制”人才培养。牵头成立了泸州老窖、水井坊、四川食品研究院等30余家酒企、科研单位参与的“酿酒工程人才与技术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
学校开设“锦江大讲堂”名家讲坛,邀请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营造学术氛围,开阔学生视野。外交部原部长李肇星、外交部原副部长周文重、中国加入wto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锡祥、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著名哲学家陈来、新西兰皇家科学院杰出院士伊恩•普尔教授、德国总统科技顾问马克斯•多曼教授等百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先后做客“锦江大讲堂”。
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现有在校生22300余人,面向全国招生。近年来,生源质量稳步提升,在四川省普通类本科二批次录取中,调档线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内外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615项,其中在“挑战杯”竞赛中多次名列四川省参赛高校前10位,并两次捧得全省“优胜杯”(全省前7位)。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113项、省级255项。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入选四川省首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8%。学生深造率居同类院校前列,共有2900余名学生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录取为硕士研究生。100余名学生被四川大学、厦门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学校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现有专任教师1000余人,其中90%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1/3以上为副教授、教授。有教育部教指委委员、四川省教指委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突出贡献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四川省教学名师、高校“宝钢奖”优秀教师56人次。
学校强化科研管理、打造创新团队、构建科研平台、重奖优秀成果。近年来,学校获批省级科研平台2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1个(四川省民办高校首个)。获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7项,其中,四川省第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四川省民办高校唯一)。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四川省社科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厅科研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市级科研项目75项。教职工发表sci、ei等高水平科研论文156篇,获得各类专利授权、软件著作权360项。
学校重视国际化办学,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的6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开展了“2 2”、“3 1”本科人才联合培养项目,“3 1 1”、“3 2”、“4 2”等本硕联合培养项目,以及“3 1”、“3 1 1”专升本、专本硕连读项目。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短期出国交流项目,如交换生、暑期赴美带薪实习、出国夏令营、冬令营等项目。搭建“锦江东方论坛”国际交流平台,每年举办学术年会。
学校位于成都都市圈重要组成部分——四川省眉山市,校园占地1200余亩,按人文化、生态化、数字化理念规划建设。师生教学科研、学习生活设施完备、便利。高标准建设有教学楼群、实验楼群、大礼堂、学术会堂、体育场馆、学生食堂、健身中心、景观公园等,有一站式学生社区、学生办事大厅。校园环境美轮美奂、景色宜人,是求学的理想园地。
在新的发展征程中,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全国一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生获奖(2021-2023)
2021年-2023年,我校学生在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中累计获得1757个奖项,主要获奖项目如下: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2项,省赛金奖4项、银奖6项、铜奖63项。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三等奖2项,省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3项。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赛金奖1项、银奖5项、铜奖5项。
•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国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
•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国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3项。
•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国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竞赛国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国赛二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5项。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赛二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
•“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国赛三等奖13项;省赛一等奖24项、二等奖85项,三等奖229项。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赛三等奖4项;省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
•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国赛三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29项。
•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省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2项。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7项。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省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省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是2003年4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地处华夏始祖炎帝故里、周秦文化发祥地、中国西部工业重镇、陕西省第二大城市——宝鸡市。
学院有120年的办学历史,继承了陕西凤翔师范学校(1902年)、宝鸡师范学校(1992年)、宝鸡市卫生学校(1934年)、宝鸡市中医药学校(1952年)、宝鸡市工业学校(1964年)、宝鸡市财经学校(1978年)、陕西省宝鸡农业学校(1959年)等原市属7所国家级、省部级重点中专的职教传统,在省内率先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现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省级文明校园、省级平安校园、省级园林式单位、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全省普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国家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中国职教就业百强院校。2019年度全市目标责任考核获优秀等次,2020年在全国高职师范类排行榜中名列第一。
学院位于宝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区,校区占地2300余亩,总建筑面积73.8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8.78亿元(含新建、在建项目投资9.08亿元);各类藏书186.4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2亿元;设有15个党政群部门、6个二级学院、6个教学辅助部门和1所二级甲等附属医院(宝鸡第二人民医院,创办于1937年);教职工和医务工作者1373人,其中专任教师707人,有正高职称33人、副高职称22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348人,双师型教师509人;全日制在校生1.8万人,开设三年制高职专业54个,涵盖12个专业大类、33个专业类;现有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教育部“1 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23个、省级一流培育专业5个、省级骨干专业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3个、省级重点专业8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3门、省级优秀教材4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现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1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师德先进个人1人、省级师德标兵2人、省级教书育人楷模1人、市级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3人、市级爱国奋斗人才标兵1人、市“三五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市级高端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市级“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6个。近三年来,教师荣获省级各类教学竞赛一、二、三等奖19项,学生在全省技能大赛获一、二、三等奖132项,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学院秉承百年办学优良传统,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教融合的发展道路,大力弘扬“精诚致功,厚己达人”的大学精神,积极践行“敦品尚能,学养日新”的校训,努力培育“公诚勤毅”的校风、“崇德敬业,严谨执教”的教风、“勤奋博学,善思笃行”的学风,以全国“双高型”高职院校建设为目标,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团队建设、实训条件建设、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为抓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
学院坚持内涵式与外延式发展并举、职业化与特色化并重的发展道路。学院形成以医药卫生、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商贸、土木建筑、生物与化工、教育与体育、农林牧渔、文化艺术等12个专业大类为主,融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与成人教育于一体的办学格局。校内各类实验实训场所83354平方米,有金工、汽车检测与维修、电子、计算机、医护医药、财经商贸、农林畜牧、建筑测绘、艺体训练等实训中心11个,各类实验实训室185个,各类实践基地188个,被宝鸡市政府列为中国西部职业教育综合性实训基地。
学院遵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育训并举”的理念,积极推进基地、招生、教学、科研、就业“五位一体”合作模式。与省内外400余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吉利集团、陕西建工集团、西安卓越新能源应用人才发展中心共建3个产业学院,与宝鸡机床集团、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公司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开设各类订单培养项目37个,成立了以国家级首批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巨晓林为代表的技能大师工作室8个,基本实现开设专业校企合作项目全覆盖,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就业创业平台,实现了企业与人才的无缝对接。建院以来,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8万余名,应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招生扩大到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学生规模在陕西市属高职院校中处于前列。
近年来,学院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教学功能更加完备。投资5.18亿元建设宝鸡(国际)职业技能实训中心;投资2.28亿元建设图书综合楼;投资1.47亿元建成高标准学生餐厅和标准化公寓;投资3592万元建成第十四届全运会足球主赛场,新建学生公寓尚礼楼、尚品楼、尚能楼,新改造文体中心、学术报告厅、崇文路操场等设备功能齐全,条件优越;投资4580万元建成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实现信息化教学、管理、服务整体提升;与高新区管委会共建的宝鸡高新凤师实验小学和幼儿园,使学院师范教育与地方基础教育一体贯通融合发展。
学院将立足宝鸡,面向西部,辐射全国,按照“十四五”规划“15369”战略(即锁定“建设‘双高型’高职院校,促进高质量发展”一个目标,遵循“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坚持系统思维”五大原则,实施“教学质量、文化育人、办学条件”三大提升工程,打造“构建立德树人新体系、打造人才培养新高地、建设产教融合新格局、建立治理能力新机制、开创社会服务新局面、树立文化育人新品牌”六新优势,完成“立德树人、师资队伍、产教融合、智慧校园建设、科研与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校园文化建设、内部治理、办学条件”九大重点任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内涵建设,促进质量提升,积极打造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优势特色专业,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建成西部最大的区域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积极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协同创新高地,优势专业在省内保持领先地位,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高度认可,努力向建设全国“双高”高职院校的奋斗目标迈进。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于2012年、2018年先后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审核评估。学校位于长江新区核心区,与中国光谷隔江相望,武汉地铁21号(阳逻)线直达主校门,区位优势突出。校园终年鸟语花香,四季风景如画,是湖北省首批“生态园林式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700余亩,建筑总面积80余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两万余人。
学校现有16个学院,设有73个本、专科专业,涵盖理、工、农、医、教、文、管、艺、经等9大学科专业门类;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涉及农艺与种业、兽医、生物与医药等三大专业学位类别。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项,构建了生物与医药、工程与技术、财经与管理、农业与环境、人文与艺术等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5大学科专业类群。
学校建设了一支由知名教授领衔、以博士为骨干的人才队伍。现有教师11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00余人;获评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优秀教师、省政府“编钟奖”“楚天园丁奖”“荆楚好老师”等荣誉称号24人次;湖北省级人才10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教学团队11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2个。近年来,教师主持教科研课题11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6项,获湖北省科学技术奖3项。
学校创新了“自立自强、创新创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成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6门,获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2项,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5项,“荆楚卓越工程师人才协同育人计划”3项。先后与省内外300余家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开办了“钱学森实验班”“健民实验班”“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班”等37个特色教改实验班、订单班。近年来,学生在省级以上“互联网 ”等大学生双创大赛以及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奖1700余项,其中国家级60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连续多年位居湖北省同类院校前列,优势特色专业考研录取率超过20%,涌现出一大批创业成功典型。先后荣获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国家级众创空间”,湖北省首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湖北省就业创业先进集体”“‘就业湖北’先进高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建设了能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培养条件。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科研楼20余栋,学生公寓建筑面积28万余平方米,并实现了空调全覆盖;学生餐厅6座,室内外体育运动场地面积12万余平方米,图书馆馆舍2万余平方米,图书文献资源总量336万余册(篇)。获批国家级双创基地、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双创基地、大学科技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习实训基地、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等17个;建有覆盖所有专业的校内实验(训)实习实践平台体系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00余个,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将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学生成长全过程,贯彻“育人为本、科学发展、因材施教、乐教乐学、共同进步”的育人理念,形成了特色品牌;先后有30余名大学生受到国家部委表彰,一批大学生先进集体和个人受到省市主管部门表彰。相关工作经验在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群体示范效应。学校先后获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省级文明单位(校园)(连续八届)、湖北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国防教育基地、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省级平安校园等多项荣誉称号。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被人社部、教育部表彰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被中共湖北省委表彰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立足新时代,学校将持续践行“立校为公 办学为民 依法治校 回报社会”的办学宗旨,传承“自立自强 创新创业”校训,秉持“严谨 自强 求是 创新”校风,踔厉奋发,勠力前行,为将学校建设成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全国一流民办大学而接续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关注
学校介绍
九曲黄河,浩浩汤汤,奔腾着中华民族复兴的梦想。
中原大地,苍苍莽莽,负载着华夏儿女不灭的希望。
黄河之滨,中原腹地,一座现代化高等军事学府在新世纪的曙光中崛起。
这,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由原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测绘学院,电子技术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直属总参谋部领导,是全国重点理工科高等军事院校,全军五所综合大学之一。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信息工程大学已经由单一的电讯工程专业发展为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文渗透,指挥、管理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综合大学。 大学下设信息工程学院、测绘学院、电子技术学院和理学院,占地面积3800余亩。
建校以来,在军委和总部首长的亲切关怀下,在总参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建设具有一流学科专业、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育质量、一流科研成果、一流管理水平的综合大学”的目标,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被军委首长称为:改革有成效、教学有成果,科研有创新。
信大学科专业以信息类学科为主体,军事特色鲜明,涵盖军事信息系统的诸多领域,主要解决关乎战争胜败的“知己知彼”、“知天知地”问题,与打赢信息化战争密切相关。
为拓展办学空间, 在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征地1700余亩,作为“基础合训”基地。一座座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学员宿舍楼、学员食堂拔地而起;新建图书馆、游泳池和符合国际田联二级田径场标准的塑胶运动场;湖桥亭台、假山回廊、绿林广场等人文景观装点其间。湖光潋滟、绿荫红墙,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优美的校园环境交相辉映,成为 开发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建设和装备了大型卫星接收设备、“神威”百亿次巨型计算机、可容纳千余名学员上机的计算中心、 gps训练场和战术训练场等教学科研设施和场地,建成了高速光纤校园网和远程教学系统,网络终端覆盖到教学楼、实验楼和学员宿舍。
全面推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实施饮食保障社会化。整修学员教室、宿舍、食堂、澡堂、俱乐部,为学员宿舍安装了空调。引入超市、邮局、银行等生活服务设施,方便学员日常生活。
名校育英才、名师出高徒。学员以信大为荣耀,信大以学员为骄傲。
建校以来,为部队现代化建设培养了2万余名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毕业学员以政治素质好、创新能力强、业务水平高、适应工作快、发展潜力大,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涌现出一大批为国家和军队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顶尖人才。两院院士高俊、王家耀、邬江兴、许其凤、魏子卿、王任享、陈左宁,以及“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副总指挥沈荣骏院士、“神舟五号”飞船地面测控系统总师于志坚、国家863计划相关领域主题专家组组长郭云飞等,是毕业学员中的杰出代表。
戚文峰、张传定、范淑琴三位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8篇学位论文被评为军队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学员赵菁 被评为“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学员谢康敏获首届全国青年世纪风采电视大赛金奖;学员袁佳和应定海分别获得第二届全国青年时代风采电视大赛“最佳活力奖”和“突出贡献奖”;学员汤卉获得首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18个参赛队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近年来,在全国无线电测向大赛中获得12块金牌,2004年代表国家赴捷克参加了国际无线电测向锦标赛,取得亚太地区第一名。
滔滔黄河,奔涌向前,伴随着信大奋进的脚步;
巍巍嵩山,昂首屹立,凝望着信大明日的辉煌。
信息工程大学决心坚定不移地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励精图治,团结奋进,铸造信息工程大学新的辉煌!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全国应用技术型大学战略试点研究高校
中国民办教育百强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
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重庆市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育试点单位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源于2000年创办的西南师范大学行知育才学院,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由重庆市教委主管的普通本科高校。学校是全国应用技术型大学战略试点研究高校。办学以来,学校始终把做有社会责任的高水平民办本科高校作为办学的第一要旨,认真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着力打造学科专业优势突出、办学特色鲜明、人才培养水平高、技术研发能力强的全国一流应用型民办大学。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000余人,14个二级学院,46个本科专业,涵盖9大学科门类。学校教学资源丰富,教育教学设备完备,现有建制实验(训)室22个,其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各类实验(实训)分室153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00余个。图书馆文献资源丰富,馆藏纸质图书235万册,电子图书198万册,中外文献数据库36个。学校目前已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市级重点学科1个、市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重庆市一流专业3个、重庆市特色专业4个、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建设课程7门、重庆市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一流课程31门。学校先后承担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140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137项、质量工程项目150余项。
学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全国先进社会组织”“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重庆市绿色学校建设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了近7.5万名优秀人才,已有千余人被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面向未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知行合一,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深入实施“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努力建设成为一所优质特色的全国一流应用型民办大学!
●z6尊龙平台的联系方式:
电话:023-42465352、42464905、42465342
咨询qq:2545885700、2860632407
电子邮箱:zsc@cqrk.edu.cn
学校网址:http://www.cqrk.edu.cn.
学校地址:重庆市合川区草街街道学院街256号
邮政编码:401524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郑州经贸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郑州经贸学院前身为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成立于2003年4月,于2020年6月30日转设为郑州经贸学院,系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
学校现有学科涵盖管理学、经济学、工学、艺术学、文学、法学等六大学科门类,现有本科专业46个,专科专业29个,逐渐形成了以经济管理类专业群为主体,以智慧制造和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类专业群、艺术设计和传媒类专业群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优势学科专业(群)发展格局。现有河南省重点建设学科3个,省一流本科专业6个,省民办高校学科专业建设资助项目10个,省民办高校品牌专业9个,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个,省一流本科课程15门,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个,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课程3门,省高等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省课程思政样板课程2门,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6个。
学校立足郑州,面向河南,辐射中原,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特色创品牌,以质量谋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战略。
近年来,学生在全球品牌策划大赛、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全国“挑战杯”大赛、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等各类比赛中屡创佳绩,获奖层次和数量均在我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且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青睐和广泛赞誉。
建校以来,学校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办学条件日益改善,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成效显著,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独立学院”“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河南省优秀民办学校”“河南综合实力10强院校(民办高校)”“党建示范基地建设单位”等20余个荣誉称号。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创办于2003年,是经教育部批准、由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集美大学与福建集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独立学院。学院位于有“海上明珠”之称的滨海城市——福建省厦门市,校区连同集美大学新校区的“嘉庚风格”建筑一起荣获“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优良,办学特色鲜明。
学院秉承集美大学百年来的优良办学传统,以“诚毅”为校训,坚持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历经二十年跨越式发展,学院形成了涵盖工、管、经、文、法、理、教育、艺术八个学科门类的学科体系,设有12个教学系(院)、37个本科专业,在校生近16000人。
依托集美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学院形成一支以集美大学选派教师和自有师资为主体,以企业、行业外聘教师为补充的高素质专任教师队伍。现自有教职员工554人,其中有专任教师300多人。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优秀教师3人、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4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1人、会计领军人才1人、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 5人,财政部“全国财税系统优秀教师”1人,为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学院坚持“专注区域、聚焦行业、错位发展、精准服务”的战略定位,以应用型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为抓手筑牢“一流诚毅”建设根基。结合区域产业结构,组建互联网 、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现代航运、文化产业、自贸区商务六大专业集群,进一步凸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构思、设计、实践、操作)、5r培养模式(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实训项目、真实的项目经理、真实的工作压力和真实的工作机会)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实现课程链和产业链、专业要求和行业标准的紧密对接,形成“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以一流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为重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教学成果荣获福建省教学成果奖7项;专业建设成绩突出,拥有省级示范性应用型专业群1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特色专业3个、服务产业特色专业3个、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6个、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一流本科课程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32门。
学院围绕学生成长成才,积极探索第二课堂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通过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教育等多渠道深入推动教学改革,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融合,打造人才培养“新引擎”。目前,学生在“互联网 ”“挑战杯”、电子设计、智能车、机器人等重要学科赛事中获奖近2000项,2023年3月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学院再次蝉联全国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学科竞赛排行榜前3名,位列全国高校226名;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发布的第四轮“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机器人竞赛指数”中,学院进入全国排名前50%榜单,获评全国b 级,位列福建省内本科高校第5名。
学院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转变单一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育就了“开放协同”的办学理念。与中软国际、华为、亚德客、京东物流、宁德时代等知名企业共建中软国际互联网学院、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airtac“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班”、京东“巅峰实践”、实训基地、实验室等,深度校企合作涵盖十多个专业。合作专业在教学和竞赛等方面成果显著,毕业生签约率均名列学院前茅,有效实现了教学与生产、专业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还与福建省寿宁县、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合作,开辟校政合作、医教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新路。
学院锚定区域发展方向,坚持“围绕应用、突出专业、面向市场、服务产业”的原则,推动科研成果可视化。拥有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等科研平台,形成嘉庚精神进社区、水上运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意、非遗手工作品制作、木拱廊桥、人工智能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应用等特色研究方向。学院科研实力稳步增强,教师先后承担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近56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2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高校联合资助面上项目2项、社科基金项目26项,其他省部级项目9项。另有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横向科研项目77项。
学院立足国际视野,积极推进对外交流合作,注重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应用型人才。与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新加坡kaplan高等教育学院、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等十多所海外高校开展升学考研、学期学分研读、假期游学实习等校际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对台地缘优势,与铭传大学、中原大学、修平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友好关系,合作开展交换生与毕业实践等研习活动。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经过近二十年的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带着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心,秉承百年“嘉庚”薪火的诚毅之船将把好方向舵,择高处立、向宽处行,以积极向上的精气神、长远开阔的格局观、求真务实的干事风、守正创新的敬畏感,向着“一流诚毅”的建设目标不懈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