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州中瑞酒店职业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扬州中瑞酒店职业学院(yangzhou hospitality institute,缩写yhi)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质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由中国房地产综合实力排名前10名的富力集...


招生电话:0514-85107111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民办

专科(高职)

2742名
人气值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平凉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平凉职业技术学院系2016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教育部备案的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其文脉缘起于柳湖书院,距今有百余年办学历史。2021年被确定为甘肃省“双高计划”立项建设学校,2022年被遴选为甘肃省首届职业教育红色文化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建设单位,2022年位列中国校友会全国1468所高职院校排行榜第133位、甘肃省29所高职院校第5位。学院上下正在乘势而上,着力打造“人文职院、技能职院、平安职院、智慧职院、双高职院”,力争在十四五末,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省内知名、西部有名”的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校园占地500亩,另有实验用地100亩,校舍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总投资近12亿元,有各类实验实训室180个,设备总值1亿元。有各类图书文献资料共计43万余册。现有教职工588名,其中专任教师492人,教授20人,副高级职称170人,研究生90人,“双师型”教师175名。建有附设体育运动学校、附属中专、附属医院和建筑工程设计研究院,托管平凉信息工程学校。
学院着力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目前已经形成“一机两翼八轮驱动”的专业框架,开设学前教育、护理等36个高职专业,在册学生11987名,是一所多学科、综合型、创新型高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群(含学前教育专业、早期教育专业、歌舞表演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被纳入甘肃省高水平专业群序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四川体育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四川体育职业学院改制前为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成立于1981年,是四川省体育局直属事业单位(副厅级),承担着四川备战全运会的主要任务,是四川为国家“奥运争光计划”培养和输送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主阵地,也是全省各类体育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学院座落于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四川成都,占地1005.63亩,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四川省委编办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359个,现有教职员工520名,现有运动员590名。其中,国家级教练9名,高级教练58名,一级教练72名。
一、发展历程
学院的前身是1951年创立的西南区体育会篮排球队。当年5月,党中央、毛主席决定在北京举行首届全国篮排球比赛。主持西南区工作的邓小平、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此十分重视,亲自落实成都、重庆、昆明、贵阳等地选拔优秀大学生代表西南区参赛。赛后在贺龙元帅的关心支持下,西南区体育会篮排球队于同年10月成立,这是我国第一支专业运动队。
1952年6月,毛主席为新中国体育工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此后,全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西南区体育会篮排球队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员随之逐步增加,队伍也先后更名为“西南体训班”、“西南体育学院竞技指导科”、“成都体育学院竞技指导科”、“四川运动代表队”、“成都体育学院运动系”,直到1971年正式定名为“四川省体育工作队”。
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1978年国家体委提出“优秀运动队向学校化过渡”的发展方向,积极倡导承担国家竞技体育主要任务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优秀运动队(体育工作队)逐步实现学校化,实行“竞技体系与教育体系相结合”的体制。1981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在四川省体育工作队基础上正式组建,隶属四川省体育运动委员会(现“四川省体育局”),享受省属大专院校一级待遇,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等专科学历体育专业人才,开展田径、体操、游泳、“三大球”、“三小球”、重竞技、武术等运动项目的训练、竞赛、管理和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为国家队培养和输送尖子运动员。1986年,学院获国家教委批准备案为成人高等学校(举办专科层次成人高等教育)。2018年3月4日,经省政府批准,学院正式改制为四川体育职业学院,学院发展由此进入一个新时期。
二、主要成果
在新中国成长初期诞生,在共和国奋斗历程中成长,在改革开放时期不断壮大。从西南区体育会篮排球队创立至今,学院跨越了漫漫历史长河,走过了一条艰辛育人路。桃李芬芳,四海飘香。在“激情、拼搏、超越”的校训精神鼓舞下,学院不待扬鞭自奋蹄,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四川人民为之自豪,令中国体育为之骄傲的成绩,从这里走出的一大批运动员和教练员先后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董必武、邓小平、贺龙、彭真、陈毅、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首肯和亲切接见。
(一)筚路蓝缕(1951-1981年)
在邓小平、贺龙等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四川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其间,学院培养的健儿们为四川竞技体育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开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川五虎将”汪平毅、叶春泉、黄福杨、兰海、张根铨在全国篮球界赫赫有名,李白玉上百次打破重量级和次重量级全国纪录,陈家全10秒的百米短跑全国纪录足足保持了51年才被打破,杨莹喜摘四川乒乓球第一个世界冠军,宁小琳成为四川女子体操亚运冠军第一人,俞平在同一届全运会上七次打破女子自由泳记录,金浦被誉为“亚洲蛙王”……他们不仅为国争光、为川添彩,而且为四川体育事业发展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增添了满满的正能量。
(二)寸积铢累(1981-2018年)
竞技体育成果丰硕。随着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四川竞技体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学院作为四川竞技体育主力军,先后代表四川参加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捷报频传,为四川竞技体育称雄西部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第29届、30届、31届奥运会和第12届、13届全运会四川参赛成绩均居中西部第一,学院功不可没。建院至今,学院共获得奥运冠军17人次、世界冠军113人次、亚洲冠军137人次、全国冠军1017人次,培养出张蓉芳、梁艳、朱玲、高敏、陈龙灿、唐琳、陈静、邹凯、冯喆、任茜、郑洁、晏紫、陈兴东、周建安、蒋文文、蒋婷婷、邱波、朱雨玲、邹敬园等一大批竞技体育领军人物,为四川乃至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9年,学院因在北京奥运会和第11届全运会作出突出贡献,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集体三等功。目前,学院拥有涵盖18个奥运大项的运动队,下设田径、足球等项目和专为运动员开展文化教育服务的教育中心等23个系(中心)和职能部门。
文化教育成效显著。学院文化教育在受到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制约的情况下,依然创造性地完成了历史使命。2006年,为顺应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四川省体育局将学院教务处、体育系和四川省体育运动学校整合为学院教育中心,按照国家有关部委和省级相关部门的要求,紧密结合四川实际,遵循运动员身心发展规律更新教育理念,适时进行教育改革,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条件,调整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特别是2008年经成都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成立的学院附属学校(系全国所有运动技术学院中唯一设立的附属学校,中央电视台曾专题报道),从根本上解决了适龄运动员义务教育难题,使早熟项目和小年龄段“运动员学生”能与普通学校同年龄段学生一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参加系统性文化学习。目前,学院已建立起包括大专、中专、义务教育和其它培训在内的四级教育体系,为四川运动员勇攀世界体育高峰提供了文化教育保障和智力支持,在四川运动员体育职业技能培养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迄今为止,共培养毕业生近万名,向四川大学、成都体育学院等普通高校输送生源近千名。1997年,学院被四川省教委评为“成人高等教育评估良好学校”。
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学院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基础设施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建院以来,共投入10多亿元改善基础条件。目前拥有太平寺、华西坝、犀浦、都江堰、双流等五个校区和攀枝花红格训练基地,包括办公教学用房、训练场馆、运动员公寓、康复中心用房等在内的建筑总面积达24.1万平方米,各类训练、教学、科研设备设施日益改善,特别是训练场馆方面的硬件设施条件与国内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具有较大优势。其中,主校区太平寺校区曾被列为四川省“十五”期间“十大精神文明建设标志性工程”之一,拥有目前全国最大的综合训练馆;华西坝校区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承担着学院多个项目的日常训练管理任务,校区内的四川省游泳馆曾是成都市地标建筑;犀浦校区作为“中国田径协会国家田径队训练基地”,拥有川内最大的室内田径馆;都江堰校区系汶川地震后香港赛马会捐资援建,是集训练和教学于一体的现代化校区;双流校区作为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国家羽毛球训练基地”,其训练设施设备均达到目前国际一流训练场馆水准,曾多次承接国家羽毛球队训练、比赛任务;攀枝花红格训练基地属于亚高原综合实训基地,可同时满足500余名学员的训练需要。分布在上述校区中的省田径学校、体操学校、游泳学校,是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综合保障日益加强。学院人才队伍不断优化,师资力量得以增强,科研医疗水平提高,后勤保障日趋完善,包括人、财、物在内的综合保障明显提升,促进了学院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推动了体育与教育的协同发展。康复中心已达一定规模,通过体育科研为运动员伤病防治和身体保健提供生理生化科学依据,为其科学训练保驾护航。
创新发展初见成效。学院充分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体教结合”、“省市联办”等发展新模式。通过省田径学校与成都市华阳中学成功合作田径项目,首创“体教结合”模式,之后相继又与北京体育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开展田径项目的合作。另外,与北京师范大学青年女篮、南京体育大学击剑、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网球和绵阳市南山中学网球等项目也走向了共建合作之路。特别是绵阳市南山中学网球项目作为“体教结合”模式的代表,扩大了四川网球项目队的选材面,使我省青少年网球训练回归到“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加强了网球项目和学校体育的融合,真正实现了由“运动员学生”向“学生运动员”的转变,受到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并正在积极推广。同时,与绵阳市柔道、德阳市女子拳击、凉山州男子拳击、自贡市跳水、遂宁市跳水等项目的联办合作也取得了初步成效。
(三)跨越式发展(2018-至今)
2018年3月4日,省政府下发《关于同意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改制为四川体育职业学院的批复》,学院改制工作取得圆满成功,成为四川省唯一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体育职业学校。
深化学科专业建设。学院设立体育教育训练系、体育人文社会系、运动人体科学系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开设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体育运营与管理、体育保健与康复和运动训练5个专业。2020年2月获得运动训练和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的单独招生资格。着力打造优势特色品牌专业,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实现错位发展、特色办学。
夯实师资队伍力量。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2人(含双师型教师36人),副高及以上职称26人,中级职称21人,硕士及以上学历39人。改制以来,学院教师在教学研究方面取得突破,主持省教改项目1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7篇;参加2019年全国高等体育职业教育教师技能大赛,获得团体二、三等奖,4人获得个人三等奖。
优化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学分制改革试点评估工作,构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推进“1 2 x”证书制度建设,拓展专业资格证书培训课程板块,与各省级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协会)、省社体指导中心、省普通话测试中心等单位合作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周口理工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周口理工职业学院是2023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的公办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周口市人民政府举办和管理,省教育厅负责教育教学管理。
学院坐落于周口市临港开发区核心发展区域,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校园占地面积13.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85万平米,教学和生活设施功能齐全。现开设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电子商务5个专业。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212人,副高级以上职称68人,“双师型”教师71人。省市职教专家和学术技术带头人(拔尖人才)47人。
学院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秉承“明德知行、精工致远”的校训,坚持“以市场为引领, 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特色,以学生为本位,走工学一体,产教融合发展之路”的办学理念,强化学校内涵建设,努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努力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广东潮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广东潮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是一所公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是目前粤东地区唯一一所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学校经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于2021年3月正式设立,2021年秋季正式招生办学。学校的设立,填补了潮州市没有高职院校、粤东地区没有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二个空白。学校占地面积约471亩,总建筑面积约15.2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约12.7亿元,可提供5000个高职学位。
学校下设马克思主义学院、护理及康复学院、药学及检验学院三个二级学院,共开设护理、助产、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中药学、医学影像技术8个专业,面向夏季高考生、春季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招生,目前全校在校生4700多人。在职在编教职工13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名、研究生学历95人(博士研究生3人),占专任教师的82.6%。
学校坚持“立足大潮汕,承接粤港澳;服务大卫生、融合大健康;顺应基层医药卫生事业及健康产业的人才需求,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服务型人才”的办学定位,积极实施广东省高职教育 “创新强校”工程,组织启动“领航工程、强师工程、先锋工程、创新强校工程(c类规划)”“四大工程”,致力创建“领导班子优、教师队伍优、党员队伍优、教学质量优”的“四优学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将学院打造成为粤东地区基层卫生技术人才的培养高地和产学研融合发展中心,为构建我省“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新格局、在更高起点上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提供新动力。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德阳城市轨道交通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天府重装,大德如阳,强国交通,德交启航。德阳城市轨道交通职业学院(简称:德阳交院)立足重装之都德阳什邡市,川青铁路、成万高速15-40分钟直达省会成都,交通便捷。校园总占地803.9亩,是按本科院校标准设置的生态花园智慧式校园:1.2万平米同心湖风景优美,2万平米图书馆充箱盈架,建有5.8万平米多达60个校内实训场所的国内一流实训基地、3.5万平米智能教学大楼、建有室内乒乓球馆、高标准运动场、设施完善的学生公寓、设有全国bim技能等级考试考点和全国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nit)四川省中心考点;拥有“四川省高校伙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的后勤保障。学校学风端正,舒适温馨,环境优美、丰富多彩。
德阳交院与西南交大全方位战略合作,致力于培养轨道交通行业和服务地方产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推行专家治校、教授治学。现有二级学院10个,教师368人(含行业导师44人),拥有西南交通大学专家团队28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学校相关成果获央视《朝日新闻》、《四川日报》等媒体报道。
学校坚持走规范化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就业导向,确保了交院学子职业素养更高、专业技能更强,就业选择更广,2018年建校以来,新生录取率年增长达31%。2023年,我校学生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四川省高校唯一)。此外,在学生科创、技能竞赛、就业数量、质量等关键指标上持续稳定在四川省民办高职院校前列。
德阳交院为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成都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副理事长单位。学校将继续践行“知识奠基 技能立业 工匠精神 奉献社会”的办学理念,立足德阳,辐射全国,走向世界。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上海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市属公办 深耕职教
上海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shanghai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vocational college)(中文简称:上海建管职院;英文简称:scmc)是一所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隶属于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共建共管的公办全日制新型高等职业院校。学院拥有深厚的住建行业职业教育办学背景和办学基础,获得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上海市文明校园、建设部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等突出荣誉,立足打造行业特色鲜明,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与国家建设及上海超大城市建设管理要求相适应的高水平产教融合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背靠区位优势,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学院占地面积308.9亩,总建筑面积12.11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301人,目前拥有3个学历教育校区,其中总校区位于青浦高泾路,处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承载地一一虹桥国际商务区;青浦金泽校区位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徐汇校区毗邻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重要项目所在区域一一西岸数智谷。同时还拥有普陀区武宁路、黄浦区丽园路、静安区延安西路3个继续教育分校区。学院积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区域协同优势,致力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
学院由行业主管部门统筹优质教育资源和头部企业资源,深入推进行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打造集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创新平台。紧贴行业发展战略布局,开设8个二级学院(部),形成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基础教学部为基石,智能建筑工程学院、市政工程学院、园林技术与艺术学院、智慧城市管理学院等4个专业学院为支撑,技能促进部(技师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为两翼的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产学研一体的办学格局。
学院充分发挥行业办学特色,积极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探索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建设路径。与上海西虹桥导航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32家单位共建首批上海市市域产教联合体——上海北斗产业园区产教联合体;与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师范大学联合牵头,共20家行业企业、协会、科研机构、高校和职业院校共同参与的上海建设管理产教融合共同体,获市教委推荐申报教育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住建文化研究中心,深挖厚植行业文化,不断增强新时代住建行业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市政工程学院与隧道股份建立共建“隧道股份数字市政产业学院”,与上海誉帆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管网运维产业学院”,与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空间地理信息产业学院”;智能建筑工程学院与上海建工共建“上海建工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学院”;智慧城市管理学院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青浦电信局共建“智慧城市产业学院”;园林技术与艺术学院与上海园林(集团)有限公司共建“园林科创产业学院”。携手上海大学、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共建“上海城市更新技术创新实验中心”;建设“上海城市更新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立足上海,辐射全国,共同开展城市更新领域的科学研究、标准制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和专业建设。
守正创新 多元发展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守正创新,办人民满意的高质量职业教育,面向高中阶段毕业生开设三年制专科层次高等学历教育,面向初中阶段毕业生开设五年一贯制学历教育。主要为城市建设、智能建造、市政工程、智慧城市管理、园林绿化、艺术设计、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等领域输送优秀人才。学院同时承担市建设、交通、房屋管理、园林、绿化等相关委办局和职能部门委托培训,并面向建设交通行业企业开展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等,是第一批城市数字化转型揭榜挂帅场景示范创建单位,全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普教育基地,中国优秀建筑文化、中国传统插花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市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林业类),市房屋管理局教育中心、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培训基地,创建了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市院校学生创业指导站和市“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培育项目——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实践体验基地。
学院拥有扎实的技能人才培育基础,汇聚了宝贵的育人资源,走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元培等杰出校友,是连续多届世界技能大赛花艺项目、园艺项目中国集训基地,也是建筑信息建模、数字建造、油漆与装饰等项目上海选手培养基地,以及市住建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基地、青浦区技能人才培育实训基地,曾培养出世界技能大赛花艺项目第44、45届金牌和第46届优胜奖获得者,在2023年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中,基地选手取得了2金2银3优胜的优秀成绩。拥有朱迎迎技能大师工作室、曹利民技能大师工作室等4个高技能人才工作室。学院坚持以世赛为引领,为住建行业和社会培养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是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川府函〔2018〕77号),并经教育部同意备案的以航空及旅游专业为特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直属四川省教育厅管理。学校国标代码为:4151014645,招生代码为:5783。
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由四川东星航空教育发展有限公司(东星航空教育集团)举办,其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2006年创立的眉山华西航空旅游学校。2018年4月,四川东星航空教育发展有限公司设立眉山东星航空职业学校(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与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一体化办学,实现中高职衔接。
东星航空教育集团在董事长辜英智及其他领导的带领下,始终坚持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践行“厚德、求实、创新、尚美”的校训,立足四川、面向西南、服务全国,突出“外树形象、内塑灵魂”“培养符合新时代民航及旅游单位所需的绅士与淑女”特色。
办学16年来,东星航空教育集团培养了上万名民航及旅游业服务人才,为我国民航及旅游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回顾过去,东星航空教育集团风雨兼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展望未来,我们满怀豪情,开启新征程,谱写新篇章,走进新时代!
二、校徽和校训
(一)校徽
“太阳,祥云,凤凰”,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的logo。
该图案由学校董事长辜英智亲自设计(在仁寿师范学校时,潜心学习美术油画,有一定艺术基础,工作之余,也笔耕不断)。其设计灵感来源于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巴蜀文化图腾“太阳神鸟”,涉取传统文化之精华,古为今用。“太阳神鸟”图案也是成都航空有限公司的徽记。
图案设计成形后,经重庆市z6尊龙平台的版权局、国家z6尊龙平台的版权局登记成功。最终,由商标注册的最高机关——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该图案的《商标注册证书》,共历时两年。
该图案作为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的logo,寓意学校像旭日初升、朝气蓬勃。九朵祥云,生生不息;彩云飘扬、吉祥如意。凤凰是太阳之精,光明使者,百鸟朝凤。
颜色为中国传统的大红,具有吉祥、圆满、祥和、幸福的寓意。学校的logo图案也寄寓着全体天府航空人立志蓝天、追求理想、服务社会的真挚情怀和对教育事业的永恒追求。
(二)校训:厚德、求实、创新、尚美
1.厚德
厚德源自《周易大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意为:天体运行,永无已时,君子法天故应奋斗不止;地势平阔,赞育万物,君子法地,故应兼容并包。其中自强不息即永远奋斗,勇敢面对自然和社会的挑战,表现了中华民族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和拼搏抗争精神。厚德载物即包容万物,以和为贵、以忍为高,表现了学校师生应具有的宽广胸襟和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
2.求实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个人的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脚踏实地地干实事。
3.创新
创新是事业的灵魂。创新就要创一流的科研成果,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培育一流的先进文化。学校要成为创新的基地,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尚美
尚美,美是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美涵括着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等丰富的内容,它既是外在的、物质的,也是内在的、精神的,尚美与求实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尚美是我校培养新时代“绅士和淑女”的具体体现。
(三)学校形象传播语:大美天航,自由飞翔
“大美”与学校校训中的“尚美”相呼应,既涵盖了师生的外在美、学校的环境美,更是包含了师生与学校共有的文化内涵与底蕴。在这样一种“美”的烘托下,寄予学校师生在广阔蓝天逐梦飞翔的美好未来。
(四)集团标识
“麦穗、五星、飞机、红日”,四川东星航空教育集团的logo。一架承载着集团希望的飞机在五颗五角星的照耀下随着太阳一同升起,寓意着集团的发展蒸蒸日上;“五角星”既象征性集团沐浴着祖国母亲的光辉,又象征着集团办学的学子来自五湖四海、飞向五湖四海。“esac”是东星航空教育集团(east star aviation company)的简称,在象征着“收获与和平”的麦穗的包围下,寓意着集团将培养越来越多承载祖国希望的优秀学子。
(五)集团形象传播语:东星航空,心灵相通
集团办学10多年来,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学子,“东星航空”既是标识,更是品牌。“心灵相通”寓意东星航空教育集团严格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规范办学,贴近师生心灵,与家长相通,与社会相通,代表着集团旗下院校全体师生心心相印、努力奋斗拼搏的精神。
三、学校理念
1.办学定位
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四川、服务民航、特色鲜明、师生满意、社会认可。
2.办学目标
建设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体现行业及专业特色的办学理念,致力于打造国内航空旅游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人文、和谐、 学习、 奋进、创新”的新型高等职业学院。
3.办学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育人为根本,以创新为动力,以质量为生命,以特色促发展,立足民航、服务社会、面向全国。
4.学校精神
坚韧不拔 自强不息
5.教风
敬业 仁爱 进取 奉献
6.学风
尊师 律己 勤学 强技
7.办学特色
纪律严明、礼仪规范、产教融合、双师双证、成人成才、就业与升学并举。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喀什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吕梁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吕梁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13年10月,是一所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吕梁市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建校以来,吕梁职院人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不断探索改革教育教学理念、办学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和招生就业模式。学院依托吕梁产业发展,秉承吕梁精神,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立足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党和国家服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服务,努力成为吕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先行者、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 学院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区,胜溪湖森林公园和孝河湿地公园环绕其周,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环境优雅,景色宜人。学院占地面积540亩,绿化面积40%以上,总建筑面积26.13万平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500余万元。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70个,多媒体设备83套,计算机机房7个,2个语音实验室,教学用计算机700余台,馆藏图书35.4万余册。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295人,其中专任教师169人,教授2人,副教授1人,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讲师19人,教师系列中级职称50人,实验系列中级职称1人,会计师1人。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教师达到123人,“双师型”教师56人。 学院设有大数据学院、矿业工程系、机电系、电子信息系、经济系、基础部、思政部等7个二级院系部。围绕吕梁主导产业开设有智能控制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工程测量技术、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煤矿智能开采技术、煤炭清洁利用技术、氢能技术应用、煤化工技术、矿山机电与智能装备、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建筑室内设计、物联网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园林技术、畜牧兽医、酿酒技术、大数据与会计、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等29个高职专业,现有在校大学生5500余人。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学院办学体制、改革创新、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等各项事业正在稳步推进,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办学机制体制不断创新。在吕梁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8月,学院与北航教育集团、腾讯云(北京)有限公司三方共建的大数据学院正式挂牌成立。作为吕梁大数据产业“一委三院”人才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数据学院秉承“把握方向、突出应用、强化实践、服务吕梁、辐射山西”的办学理念,构建“面向科学前沿、行业产业、区域发展”的“校校企”协同创新模式,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云计算、大数据人才培养基地、大数据公共实训基地、大数据人才培训基地、大数据认证考试培训中心。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应用专业入选省级高水平重点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成功列入省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十四五”首批建设项目)。云计算平台运维与开发、财务数字化应用、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大数据平台运维、企业网络安全防护、云计算开发与运维等6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入选“1 x”证书试点院校。 ——市场化办学理念逐渐浓厚。学院历来高度重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坚持以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积极推进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努力提高我院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深入贯彻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积极探索“双导师、双主体、双身份”育人模式,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先后与离柳集团、鹏飞集团、金达集团、河北铁宇等20多家省内外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对接省级重点专业镇,与吕梁市农业学校、山西杏花东杏酒业公司等校企联合共建的“杏花村白酒学院”,被颁授山西省职业教育首批省级特色产业学院。与北方教育集团共同投资2000万元建成省内一流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与鹏飞集团共建“吕梁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与金达集团共建“吕梁职业技术学院金达继续教育学院”,采用“订单 学徒”培养模式的首批学徒顺利毕业。推动与合作企业在互设基地、培养“双师型”教师、联合招生、共同制订课程内容及课程标准、开发课程资源等方面向宽领域、深层次、高水平发展,率先蹚出了一条校企创新合作发展的新路来。 ——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学院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学院正在努力找准服务吕梁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点,努力从“自我发展”向“服务社会”转变,进一步厘清“产业需要什么”和“我们能做什么”的关系,在主动服务中体现办学担当。积极开展各种岗位技能培训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累计完成职业资格培训鉴定、考工考级2500余人次,企业职工岗位培训、就业指导培训、退伍军人素质和技能提升培训、农民工、共青团干部等培训累计达7300余人次,社会服务能力和辐射作用逐步增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办学声誉不断扩大。建校后先后荣获“全国测绘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和个人二等奖” “‘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优秀奖”“山西省第十四届职业院校云计算技术与应用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山西省总决赛一等奖”“山西省校园艺术大赛一等奖”“山西省大学生运动会优秀组织奖”“山西省大学生运动会篮球比赛高职组全省第五名”、“中国大学生cuba篮球联赛山西省第七名”、“山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综采电气维修二等奖”、“山西省第十三届高职技能大赛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二等奖”等奖项;被评为“吕梁市党建示范校”“吕梁市优秀基层党组织”、“吕梁市先进基层工会”、“山西省五四红旗团委”、“十佳综治单位”、“平安校园”、“义务献血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申报的中华职业教育社课题项目“地方政府对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合作形成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与研究”荣获三等奖;学院教师先后荣获“山西省三晋英才”“吕梁市技术状元”“山西省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山西省校园艺术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山西省大学生运动会优秀教练”“山西省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称号。成功获批两个煤炭点横向课题,首次获批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由探索类)项目,两个科技创新项目和一个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被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实现了省级科研项目立项新突破。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学院在山西省委、省政府,吕梁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的正确指导下,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利时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教育使命,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学院正在朝着区域特色鲜明、省内“双高”院校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于2014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原鄂尔多斯市农牧学校基础上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的基本定位是:立足当地、面向西部、服务全区,以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中等职业教育、成人继续教育和培训共同发展,培养具有崇高职业理想和良好职业素养的现代化职业技能人才。
学院坐落在鄂尔多斯市城市核心区——康巴什区,学院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 占地1100亩,建筑总面积17.66万平方米,由图文信息楼、教学楼、实训楼、体育馆、餐饮中心、师生公寓等22个单体建筑组成。学院建成校内实训基地6个、高标准实验室102个,设备总值达1亿多元。馆藏图书35.04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3.54万册、电子图书21.5万册。
学院设有生态工程、生物技术、机电工程、市政工程、经济管理5个系,开设环境工程技术、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园林技术、市政工程技术、动物医学等26个专业,其中,畜牧兽医专业为国家级示范专业,机电专业为国家级实训项目投资基地和自治区级精品专业。同时,设有中职教育部,承担伊金霍洛旗和康巴什区中等职业教育任务;设有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和职业技能鉴定所,承担各类技能培训及全市农牧民转移培训任务。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400余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314名,其中,博士4名、硕士研究生68名,高级专业职称的教师131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7名),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双师型”教师70名。拥有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1个,鄂尔多斯市“草原英才”“鄂尔多斯英才”各1名。近年来,学院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子课题3项、自治区级科研项目35项,2项科技成果通过认定、3项科研成果获得转化,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00多项,在sci、ei、istp、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主编或参编教材论著20多部,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3项、自治区级20余项。学院现为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
学院坚持“修天地技能 塑绿色品格”的核心理念,秉持“品德立心 知识立身 技能立业”的校训,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产、学、研、创有机衔接,先后与鄂尔多斯集团、神华神东集团、奇瑞汽车集团、京东方集团、北控水务集团、鄂尔多斯市中小企业联合会等168家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建设校外实训基地28处。近几年,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学院2014年被评为全国环境教育示范学校,2015年学院党委被自治区高校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6年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2017年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就业指导先进院校,2019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和“内蒙古自治区科普示范基地”,内蒙古自治区退役军人职业技能承训基地,鄂尔多斯市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
当前,学院以“质量建校谋发展、特色兴校创品牌、管理强校出效益”为主线,深化教学改革,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办学质量,全力培养一大批技能过硬、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好评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努力把我院创建成特色鲜明、品质高标、品位高远的自治区一流高等职业院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