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健康职业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canvas,请升级你的浏览器。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湖北健康职业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也是湖北省第一所健康类高职院校。学校位于中国香城泉都、鄂南明珠——湖北省咸宁市,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梓山湖生态新城大健康产业示范园区。学校紧邻武汉市江夏区,至...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715-8618969,0715-8618699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民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学校排名
2714名 人气值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哈尔滨音乐学院
学校介绍 哈尔滨音乐学院是黑龙江省唯一独立设置的公办本科艺术类高校,是全国独立设置的十一所专业音乐学院之一,是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之一。学院依托哈尔滨对俄地缘优势及音乐文化传统,按照国际化、高水平的办学定位,明确精英式人才培养模式,确立“高位起步、精英培养、尖端打造、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凝练“致乐崇德”的院训,形成“攻坚克难、奋发进取、甘于奉献、敢创新路”的建院精神,致力于培养“品德优良、专业优秀、气质优雅”的高水平音乐人才,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等音乐学府。 2013年11月,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组建哈尔滨音乐学院的战略构想。2015年9月,学院接受并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考察评估。2016年3月,教育部发文批准建立哈尔滨音乐学院。2016年9月,黑龙江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发文批准建立哈尔滨音乐学院。2016年10月,哈尔滨音乐学院党委正式成立。2019年5月,学院荣获“黑龙江省高校系统文明校园”荣誉称号。2021年11月,学院荣获“高校系统文明校园(标兵)”荣誉称号。 打造高端平台 构建完备体系 学院设有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音乐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均获批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并入选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创新工程学科项目,学科梯队获批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学院设置音乐表演、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艺术管理、舞蹈表演5个本科专业,涵盖美声唱法、民族声乐演唱、西洋管弦演奏、民族管弦演奏、钢琴演奏、音乐学理论、作曲、指挥、艺术管理、舞蹈表演10个专业方向,依托声乐歌剧系、民族声乐系、管弦系、民乐系、钢琴系、音乐学系、作曲系、艺术学系8个本科教学系开展教学和人才培养。2020年9月,学院实现面向全国自主招生。建院以来,学院已培养毕业生839人,其中本科生518人(其中87人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291人,博士研究生30人。目前,学院有本、硕、博在校生共1124人,其中本科生710人、硕士研究生302人、博士研究生112人,本科生占学生总数63.17%,硕士研究生占学生总数26.87%,博士研究生占学生总数9.96%。 汇聚名家大师 集结卓越团队 哈尔滨音乐学院按照结构优化、素质一流、中俄合璧的要求,本着“优选、引进、共享”的原则,组建了一支德艺双馨、结构优化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师121人,其中,俄籍教师9人。专任教师中,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53人,教授27人、副教授24人,博士34人、硕士72人。学院从精英培养、国际化办学需求出发,大力支持各专业以柔性人才引进方式,集聚国内外顶级人才,全职引进著名音乐学家杨燕迪担任院长,钢琴家元杰担任钢琴系主任;聘任著名胡琴演奏家姜克美担任民乐系主任,著名指挥家朱其元担任管弦系主任、哈尔滨音乐学院中俄交响乐团艺术总监。聘任一批知名专家学者为特聘教授。 优化办学条件 建设美丽校园 哈尔滨音乐学院坐落在黑龙江省省会、被联合国誉为“音乐之城”的冰城哈尔滨,位于美丽的松花江北岸,哈尔滨市松北区学子街3179号,与哈尔滨大剧院遥相呼应。学院占地面积21.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学院文化氛围浓厚、生态环境优良,主楼、音乐厅、图书馆、实训楼等主体建筑具有鲜明的俄罗斯建筑艺术风格,兼具美感与实用功能,与音乐学院的文化特质相得益彰。学院用于教学设备、图书资料、后勤设施、网络建设等硬件建设的投入,达到全国音乐院校生均先进水平,尤其在乐器购置上,成为国内首个全施坦威钢琴音乐学院,钢琴总数达342架。学院有可容纳近700人的音乐厅1间、使用面积达300平方米的录音棚1间、录播室1间、智慧教室1间、琴房288间,以及交响乐演奏厅、学术报告厅、歌剧排演厅、专家演奏厅、学生演奏厅、交响乐排练室、民乐团排练室、音乐剧排练室、舞蹈排练室共10间,可以全面满足师生各项教学、排练、演出需求。学院图书资料总值990万元,中外文图书9.04万册,音像制品3,543件,中外文数据库6个。学院建有音乐博物馆,已实现校园免费网络覆盖。 立足中俄合作 强化国际特色 哈尔滨音乐学院坚持国际化办学,以俄罗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为合作主体,聘请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原院长冈特瓦尔格为名誉院长,确定推进建立中俄联合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实施教学计划等教学合作机制。学院先后共选聘21人次俄方专家任教,以俄罗斯为主聘请外籍演奏员组建哈尔滨音乐学院中俄交响乐团,每年选派师生赴俄罗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进行短期留学,实施有深度、宽领域的中俄合作。学院牵头组建“中俄音乐联盟”,与俄罗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携手中俄各大艺术专业高校、音乐院团搭建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桥梁。获批“东北亚音乐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不断加强同欧洲、东北亚、“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与俄罗斯、德国、芬兰、西班牙、日本、韩国、加拿大、泰国等国家的19所国际知名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学院开展外籍专家音乐会、大师班等百余场,组织开展“中俄校长论坛”“中俄音乐国际学术研讨会”“国际音乐交流周”“中日青年音乐交流会”等活动,实现常态化国际交流互动。 提升学术意识注重艺术实践 哈尔滨音乐学院设立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东北亚音乐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黑龙江省艺术文化研究学术交流基地、哈尔滨音乐学院艺术学研究所、哈尔滨音乐学院音乐创作中心、哈尔滨音乐学院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方音乐》编辑部等高层次科研平台。学院在国家、教育部、省级等课题立项、成果评比、艺术比赛和展演中喜报频传,原创艺术作品佳作频出。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文旅部项目3项,省级科研项目140项、厅级科研项目122项,获各级各类优秀科研成果奖111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59篇。在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器乐电视大赛等国内外专业大赛中均有突出表现。学院重视艺术实践,强化实践育人功能,与哈尔滨大剧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立哈尔滨老会堂音乐厅、哈尔滨音乐厅、牡丹江大剧院、黑龙江省演艺集团、山东省歌舞剧院、哈尔滨交响乐团、大庆交响乐团、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济南市吕剧院、等教学、艺术实践基地。师生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节目演出和录制,在俄罗斯冬宫、国家大剧院、哈尔滨大剧院等著名艺术殿堂成功举办音乐会,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践行大学使命 彰显文化魅力 哈尔滨音乐学院作为一所肩负教育文化责任与使命的新兴院校,自觉承担服务地方音乐文化事业职责,为哈尔滨音乐之城建设和黑龙江“科教强省”“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学院弘扬哈尔滨音乐文化传统,培育高雅音乐市场,平均每年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等公益演出30余场,在哈尔滨音乐学院音乐厅举办“哈音周末”专场音乐会近40场;举办哈尔滨大剧院“音乐下午茶”、哈尔滨老会堂音乐厅“哈音时间”“江畔音乐会”“新年音乐会”“广场交响音乐会”等系列音乐会百余场,承办“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专场演出,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贡献力量。哈尔滨音乐学院与哈尔滨市政府共同主办“哈尔滨音乐比赛”“勋菲尔德弦乐比赛”等大型国际音乐赛事;参与、承办“东北三省一区教育系统文艺汇演”“信仰之光”“乐萦中秋”等演出近百场,在漠河举办北极夏至音乐节;积极打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龙江地域特色、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推出50余部原创音乐作品,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奖项,在国家大剧院、哈尔滨大剧院、哈尔滨音乐厅等地展演;立足学院实际,打造对俄音乐文化交流、东北亚音乐文化创作研究等系列音乐文化艺术品牌,广泛开展国际交流演出,为哈尔滨国际“音乐之城”建设和龙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 音乐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始终被赋予特殊的时代意义,致乐崇德既是向当下怀揣音乐梦想的莘莘学子提出的艰巨责任,更为今天传习音乐文化的为人师者赋予了崇高使命。作为一所肩负文化责任与使命的新兴院校,未来,哈尔滨音乐学院将以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培养国际化高水平音乐人才、探求音乐艺术新知、传承中外优秀文化为宗旨,坚持特色发展,研习技艺、积淀内涵、砥砺德行,力争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等音乐学府,成为国际“音乐之城”哈尔滨的代表符号,成为中俄音乐文化交流合作的纽带和国家高水平音乐表演、舞蹈表演、创作与理论研究人才的培养基地。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是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直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始建于1953年,2017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在云南交通技师学院办学基础上组建“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实行 “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办学。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构筑“大专 高技能”的技术技能人才“双证”培养模式,成为以职业教育、社会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产学研协调发展的应用技术型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本部位于滇中国家级新区安宁市。学校占地1705亩,建筑面积28.4万平方米,设有汽车学院、公路学院、航空学院、航运学院、智慧交通学院、公共服务与管理学院等12个教学部门;教职工900余人,在校生规模1.5万余人;目前学校专业38个,覆盖汽车、公路、水运、航空、交通运输服务等领域,形成了以高素质、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培养为主体的现代综合交通专业群;年均各类培训、考试和训练20余万人次。 学校倡导“进校就是进厂,实训就是上班,培养职业素养,打造工匠精神”的办学理念,坚持走工学结合、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建成汽车驾驶与安全教学部、安大汽修厂等4大教学生产实体,建成英茂安大上海大众、安大中机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等多个校企合作股份公司,与百度共建智慧交通产业学院,建有宝马、保时捷、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一汽大众、昆明泛美询知、徐工集团、东风日产、德国博世等30多个校企合作培训中心。与60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不同层次合作关系,成为云南省交通运输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 学校是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汽车专指委成员单位,是云南省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共同体(职教集团)、云南航空产教融合共同体(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被评定为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云南省“双高”学校培育单位、云南省高水平a档专业群建设项目、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在行业主管部门支持下,学校被选定为云南首个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44届、45届、46届),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云南唯一汽车科技教育实践科普基地,省级校园创业平台,云南省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云南省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云南省公共技能实训基地,云南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基地,云南汽车维修人才、公路施工养护人才、内河航运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先后获得“云南省高技能人才培育先进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职业教育)二等奖”“云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职业教育)”等荣誉。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昭通卫生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一、基本情况 (一)历史悠久。昭通卫生职业学院是在昭通卫生学校(1957年8月成立)的基础上,于2016年创建的一所医学类高等职业院校,办学已66年,累计为社会输送了8万余名医疗卫生人才。 (二)初具规模。学校占地655.89亩,建筑面积29.17万平方米(2016年至2021年5.15万平方米,2022年14.82万平方米),2023年秋季学期在校生规模已达9300人,校外五年制合作办学点2500人,成人教育393人。 (三)队伍齐备。现有编制351个,教职员工490人,专任教师243人,其中,高级职称78人,医学博士2名,“双师型”教师164人,硕士研究生114人,从人文到各专业教师队伍基本齐备。 (四)潜力巨大。在职在编教职工318人,平均年龄36岁,90后占比54%。 (五)专业健全。现开设有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康复技术、医学美容技术、口腔医学技术、护理、助产、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康复治疗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技术、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管理、药学、中药学、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经营与管理等19个大专专业。护理、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3个五年制专业。护理专业成为全省优质专业,眼视光技术、药学专业、医学美容技术入选省级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项目,覆盖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医药卫生大类的重点专业。 二、主要成绩 (一)党的建设成效明显。现有在职党员教师194名,占比60.8%,是全市教体系统党员人数占比最高的学校。建成全省高校“一流党建”示范党支部3个,市级示范党支部1个,市级离退休示范党支部1个。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连续4年被评为全市优秀单位,先后荣获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省级文明校园”“省级平安校园”“云南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等荣誉30余项。工青妇等群团工作成效明显,荣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云南省三八红旗集体”。 (二)招生就业双提升。招生由云南增至贵州、四川、广西、甘肃、河北、新疆、宁夏、青海9省。2022年招生4477人(含五年制);2023年招生4952人(含五年制)。现有学生1.2万人。预计2024年招生3300人,2022年毕业专科学生1674人,2023年毕业生1382人,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三)专业建设提质培优。护理专业成为全省优质专业,眼视光技术、药学专业、医学美容技术入选省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项目。 (四)教学科研稳步提升。教师参编教材130多部,发表论文600余篇,主持课题100余项,发明专利10项,累计获得全国全省各类教学及技能比赛130余项。其中,2022年获得云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实现该奖项零的突破;尤其是2023年,我校1名思政课教师代表云南省参加全国思政课教学展示比拼,1名教师参加2023年粤桂琼赣滇五省区高校思政比赛斩获一等奖;代表云南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检验检疫技术”赛项,并获得了团队二等奖;今年9月承办了云南省高职组“检验检疫技术”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我校2支队伍参赛,包揽了一等奖中的第一名、第二名。近三年,学生双证取得率达96.42%,护考通过率达96.30%以上,专升本率达22.94%。 三、发展思路及工作举措 (一)发展思路。围绕省委“3815”战略、市委“六大战略”和“产、城、人”三篇文章的决策部署,按照二年夯基础、三年上台阶、五年大发展、十五年大跨越的“23515”思路,分段实施、分步推进,奋力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二年夯基础(2023—2024年),围绕“双高”计划建设指标体系,找差距、理思路,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夯实办学基础,2024年实现省级“双高”建设目标。三年上台阶(2023—2025年),实施学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达标工程建设,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思政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和服务产业能力、对外开放合作办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等全面提升,力争2025年前办成2个以上本科专业、3个以上省级高水平专业,与全省同步进入西部先进行列。五年大发展(2023—2027年),学校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办学特色优势更加鲜明,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力争到“十五五”中期升格为本科职业院校。十五年大跨越(2021—2035年),通过三个五年规划的接续奋斗,到2035年,顺利通过本科职业院校办学合格评估,实现“立足昭通、服务云南、辐射周边、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医药卫生类职业本科院校”的发展目标。 (二)工作举措。围绕“一个主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聚焦“一个根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双轮驱动”(“双高强校”驱动和“人才强校”驱动),强化“五大提升”(教学质量大提升、专业水平大提升、科研能力大提升、合作水平大提升、社会服务大提升),创建“六大校园”(绿美校园、书香校园、平安校园、现代校园、智慧校园、幸福校园)的“11256”工作举措,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以敢于担当、善于担当、勇于担当的精气神,全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城市、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山东省烟台市。 学院属于专科层次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实行高职教育与技师教育双轨运行办学体制。校园规划占地739亩,现有教职工550余人,在校生8400余人,是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文化和旅游部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工信部重点领域产业人才基地。 党建引领凝聚奋进力量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日益增强。开展“攻坚有我在、党员作先锋”创建活动,获评“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烟台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精心打造“清廉文旅”廉洁文化品牌,全力营造清朗健康政治生态。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种好责任田,汇聚正能量,被评为“烟台市教育新闻工作和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群团工作富有成效,31名教师荣获烟台市五一劳动奖章,烟台市导游大师工作室荣获“山东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成立“烟台市志愿服务学院”,获评山东省五四红旗团委、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 专业设置契合产业发展 对接烟台市“9 n”重点产业和16条产业链,推动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设置旅行与康养管理、旅游管理、文化创意、烹饪与营养、现代商务、智能制造工程、电气与动力工程、基础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9个教学单位,加快构建以“烹饪营养”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为引领,“智慧旅游、文化创意”2个优势专业群为重点,“数智商贸、休闲康养、智能制造、智能控制”4个特色专业群为支撑的“1 2 4”专业发展格局。开设高职专业22个、技工专业10个。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同频共振,实现了校地良性互动、供需有机衔接。 产教融合创新培养模式 多渠道纵深推进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打造人才培养新载体,获批“中国鲁菜学府”“国家新闻动漫传播示范平台漫画研创基地”“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烟台海岸休闲(研究)基地”“山东省家庭教育实验基地”。强化项目建设,增强人才培养新动力,入选“鲁菜师傅”全国新星劳务品牌、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鲁菜山东标准”省级示范项目、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项目。成立张裕文旅、蓝天文旅、张裕葡萄酒、时光坐标影视制作、中软国际人工智能等产业学院和烟台市礼仪协会、烟台市漫画家协会,建设“烟台大姐”康养产教研究中心,优化整合“政行研企校”多方资源,丰富人才培养新形态。成立颜永年教授工作站、葛昌纯院士工作平台、金属3d打印新材料博士科研工作站、烟台制造业齐鲁首席技师工作站、增材制造技术应用工作站、王辛敬大师工作室、张广庆大师工作室、臧强漫画工作室,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打造人才培养新高地。 “四链”衔接推进协同创新 全方位拓展“政行研企校”协作渠道,先后与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等国家级行业协会,张裕、百纳、蓝海、蓝天、欣和、吉斯、杰瑞、烟台机场、富士康烟台科技工业园等龙头骨干企业,莱山区、福山区、蓬莱区人民政府和综合保税区、长岛综试区管委、烟台市公安局等,签署战略协议、开展务实合作;牵头发起成立全国葡萄酒产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山东新鲁菜产教融合共同体、烟台市文化旅游产教融合共同体、长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产教联合体,参与建设各级各类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7个,推动专业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面助力、全线赋能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教”改革激发内生动力 实施教师素养提升工程,完善人才“引育用留”机制,拥有专任教师414人,副高以上职称156人、博士1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1人,齐鲁首席技师、山东省技术技能大师和山东省技术能手27人,烟台市首席技师、烟台市技术能手78人,“双师型”教师占比68%。推行混合式教学和虚拟现实互动教学,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近三年省市教学比赛获奖223人次、技能竞赛获奖373项;编写校本教材60余部;获得专利授权36项;荣获省、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8项,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项;获评烟台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技工教育先进集体。 德技并修提升人才质量 深化“三全育人”改革,系统推进“十大育人”工程体系化建设及特色思政品牌建设。守牢思政育人阵地,落实党委书记、院长带头抓思政课制度,培育“阳光思政”德育品牌,近三年获评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全省学校思政课教学设计大赛及教学比赛二等奖以上5项、省级课程思政研课会及萌新磨课会二等奖以上5项,山东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1名。坚持“五育并举”,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推进“文旅劳动教育实践体系”建设,加强体育课程和特色活动,提高美育教育实效。实施创业引领计划、创业导师培育工程和创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荣获创新创业竞赛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26项。关心关爱学生成长,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心理育人服务体系,打造“耕一亩心田,育万千蓓蕾”心理健康教育品牌,连续两年获批中国计划生育协会青春健康高校建设项目。就业质量稳步攀升,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达93%,用人单位对学院就业服务满意度达98%,荣获山东省高校202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绿灯”先进高校。 “育训并重”增强服务能力 开展函授教育、畅通学历提升、技能深造“快车道”,被山东开放大学、市委组织部确定为“基层干部学历教育主导合作院校”。搭建技能培训线上线下学习平台,实施技术培训、金蓝领、大学生创新创业、乡村振兴等项目,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项目第二批示范校”“全国区域终身学习发展共同体项目实验点”“烟台市高校-乡镇党校合作联盟”,“鲁菜师傅”获评“山东省十大劳务品牌”,被确定为山东省金蓝领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全域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山东省基层干部学历教育主导合作院校,获批烟台市技能根基工程培训基地、烟台老年大学教学实践基地。 国际合作助推开放发展 实施“聚焦重点、做强专业、布局全球”的国际合作新战略,完善国际交流战略布局。巩固与日韩“老朋友”合作优势,与亚泰经济交流总商会、日本兵库大学、韩国庆星大学、韩国新罗大学、韩国京东大学建立教师互访、学生互派、合作办学、校际共建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国际化办学水平。加大与澳洲“新朋友”交流合作,与澳洲中餐业联合会、山东妈妈有限公司、澳大利亚cht学校等探索共建海外中餐培训基地,在西餐、葡萄酒、咖啡、酒店管理等领域开展师生交流交换、学历提升等合作。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成立丝绸之路研究中心,参与国家语合中心“汉语桥”项目,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为来自俄罗斯、巴基斯坦、摩洛哥、孟加拉、阿富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留学生讲授胶东花饽饽和鲁菜制作,精心策划外国留学生吃年夜饭和书法技艺交流活动,让更多国际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学院按照“一年夯实基础、两年全面起势、三年多点突破、五年蝶变跨越”的规划蓝图,全面激发跨越发展“新动能”,全速开辟内涵发展“新赛道”,全力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致力打造基于文旅产业、赋能先进制造业、辐射新兴产业、特色鲜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努力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力量。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潍坊食品科技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潍坊食品科技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位于潍坊市渤海路与齐鲁酒地大道交叉口西北方位,距离安丘市政府7公里、潍坊市政府20公里,高铁京沪二线安丘站10公里,潍日高速连接线5公里,济青高速中线连接线3公里、潍坊机场20公里,交通便捷,位置优越。 学校计划总投资40亿,规划建设用地1007亩,建筑面积60万㎡,目前校园一期已投资10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545亩,建筑面积11.44万平方米。建有45个实验实训室,图书馆馆藏图书30余万册。 学院现有教职工181人,其中专任教师136人,硕士及以上学历104人,占比76.47%,副高及以上职称32人,占比23.53%。全日制在校生数3073人。 学院立足潍坊,面向山东,依托山东省及潍坊市发达的农业、食品资源优势,以食品安全、食品生物、大健康为核心,瞄准行业前沿新技术、新工艺、新营销,探索智能化、信息化、市场化的课程体系。实施个性化教育,注重发掘和培养每个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将实际技能的培养纳入到教育课程之中,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打造“产、教、学、研一体化,专业建在产业链上”的办学模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有机衔接。逐步将学院建设成为以食品科技和康养科技为特色的高等职业学校、山东食品产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推广基地、食品安全溯源与检测基地、食品企业管理与技术人员培训基地。 学院围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以下办学定位: ——办学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积极开展教科研和社会服务,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办学思路:根据新职业、设置新专业、探索新方法、培育新人才、为未来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新型技能技术人才。 ——学校类型:民办非营利性全日制高等职业学校。 ——学校层次: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 ——办学形式: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历教育为主,非全日制学历教育与培训为辅。 ——专业发展:以工学专业为主,商、艺、医多专业协调发展。 ——办学理念:重道讲徳,匠心笃技。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辽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介绍 辽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辽宁省人民政府根据辽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需要,整合辽宁教育学院、辽宁文化艺术职工大学等教育资源,于2019年成立的一所公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2020年,辽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正式招生。 辽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设有学前教育学院、小学教育学院、艺术学院、体育教育学院等四个学院。现有教授41人、副教授120人,具有博士学位13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6人,其中,千层次人才4人、万层人才12人;辽宁省特级教师4人。 现任党委书记刘娇、校长孟宪彬。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我们的学校:是2015年3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也是国内第一所以国家级新区冠名、以旅游与健康命名的高职院校。学校于2014年1月在浙江海洋大学、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专业和师资的基础上筹建,已有20多年的高职办学历史。2017年3月,舟山广播电视大学划转学校。2018年10月,舟山航空培训中心(波音合作机构)开训。2020年12月,省“双高”专业群建设项目获批建设。 我们的学校:坐落于中国“好空气”之都的舟山群岛新区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朱家尖。“海天佛国”普陀山与我们隔海相望;甬舟高速路、普陀山国际机场、舟山国际邮轮港依偎左右;普陀山观音法界、金庸笔下桃花岛、沙雕故乡南沙滩、蓝堡游艇俱乐部簇拥周围。学校各类教学生活设施完备,是莘莘学子学习、生活、成才的理想之地。 我们的学校:设有旅游学院、健康学院、商务学院、人文社科与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开设有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导游、护理、健康管理、健康管理(中外合作)、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技术等高职专业。其中,以导游专业为核心的康养旅游专业群为浙江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康养旅游培训基地为省级示范性继续教育(社会培训)基地,护理专业获批为国家教育部首批“失智老年人照护1 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 我们的学校:建有美国波音公司海外培训基地,是浙江省旅游协会海洋旅游(邮轮游艇)分会会长单位、浙江旅游健康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舟山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健康医疗服务人才实训中心被舟山市命名为“舟山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有舟山市“红十字养老服务培训基地”;与上海数丝产业创新中心建有舟山大健康产业创新中心,与舟山市妇联、市文广旅体局合作创办“女子创业学院”。 我们的学校:加快实施人才撬动、融合发展、创新驱动“三大战略”,现拥有教育部行指委委员1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1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才1人,省级教学名师、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带头人、舟山市111人才工程人才、舟山市“拔尖人才”等各类人才10人。以教授等高级职称和博士研究生等高学历为主体,由省教指委、教学名师领衔团队建设,教育理念先进,坚持“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优”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以强化专业技能、突出外语能力、提升人文素养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的学校:积极走开放办学、特色办学、创新办学之路,着力打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海洋旅游服务基地、智慧健康体验基地等“四大基地”,现建有校外实训基地395个,校内实训室59个,其中健康养老护理实训基地、旅游综合实训基地和财经商贸类综合实训基地等3个实训基地为浙江省“十三五”高职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同时建有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的“校中厂”——维也纳酒店。 我们的学校:坚持教学相长、以赛促教,师生屡获全国、全省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及活动大奖,近年来学生参加全国性技能竞赛获奖37项,省级技能竞赛获奖46项。与万豪国际集团、首旅南苑集团、深圳中航健康时尚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有订单班。与美国温森斯大学、英国诺森比亚大学、韩国全南科技大学、新加坡科文学院、台湾餐旅大学、台北护理健康大学等20多所国(境)外高校签署合作协议,与泰国格乐大学合作建立“教师海外培训中心”。 我们的学校:紧紧依托舟山群岛新区大开发的国家战略和旅游、健康等万亿产业大发展的浙江实践,坚持“融合化、精品化、国际化”办学定位,全面实施“党建领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改革促校、服务兴校、安全护校”发展战略,着力建设一所与区域深度融合,具有海洋特色的创业型高职院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天津体育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天津体育职业学院是2016年经天津市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的天津市第一所国有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体育职业院校。校区位于静海区天津健康产业园体育基地内,总占地311.5亩,建筑面积68632平方米。 一、办学理念 学院秉承“明德精学,追求卓越”的校训,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和体育方针、政策,依法办学。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全面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学院致力培养具备优秀运动能力的竞技体育人才和具有体育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以训练、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着力推动理论学习和实训体验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文化素养的协调发展,服务于社会大健康领域,满足运动队、业余体校、健身俱乐部及相关体育产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 学院紧紧围绕市场多元化的人才需求,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技能为基础,以就业和创业为导向,实施“工学结合、学训同步、平台培养、模块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多大纲导教、多课堂施教、多能力执教、多维度评价、多证书就业”的办学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拓宽就业渠道,并为学生终身学习夯实基础。 二、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批长期在国家队、天津市一线运动队从事体能、康复和科研工作,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团队,以及在国际、国内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双师型教练和高素质的文化课教师。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0人,外聘兼职教师16人。70 名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位 29 人,占 41%;副高级以上职称 27 人,占 39%,初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业务能力较强、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三、教学实训设施 学院共设5个教学系部,拥有13个校内实训室和多媒体教室、数字化教学中心、语音室、计算机房、电子阅览室、图书馆、报告厅以及学生活动中心等设备完善的教学设施。学院各运动项目均具备独立使用的场馆,拥有近20个室内项目场地和足球场、棒垒球场、自行车馆、射击馆、康复中心等国内国际一流的场地设施。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永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介绍 永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由原道县师范学校、原祁阳师范学校合并升格而成。原道县师范创办于1958年,原祁阳师范创办于1979年,具有师范教育办学历史65年。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守坚持教师教育,立足城乡教师培养,为社会培养了六万多名各类人才,近五万名教育类人才。 学校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永州市零陵区,高铁、高速与机场三位一体交通网络全面构建,交通便利。学校占地503.7亩,建筑面积17.9万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是广大学子求学的理想场所。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800多万元,拥有教学计算机900台,钢琴、电钢琴685台,纸质图书57万册,224间教室均配备了智慧黑板和多媒体教学系统,装备微格教室、蒙台梭利教室、录播室、电子书法教室等实训室344间,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充分满足办学需求。 学校是“湖南省大专层次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基地”“湖南省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养研究基地”“永州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永州市教育系统干部(教师)培训基地”。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湖南省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示范学校”“湖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南省五四红旗团委”“永州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永州文明校园”等荣誉。 学校现有学生6270人,教职工348人,教授、副教授80人,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145人,国家和省级优秀教师9人,永州市青年英才1人,湖南省“楚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青年骨干教师9人。目前,学校构建了以教师教育为主体、师范类专业和艺术类等非师范类专业协同发展的专业体系,设有小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文理学院、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5大学院。开设了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小学语文教育、小学数学教育、小学英语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舞蹈教育、体育教育、早期教育、艺术设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播音与主持等14个专业。 永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立足永州、面向全省、辐射周边省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专多能”、服务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新时代,新征程,全校师生将求实创新、团结奋进,努力将学校打造成永州市小学教师培养培训中心、永州市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中心、永州市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研究中心、永州文化艺术人才培养中心,为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高水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而努力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重庆医科大学国际医学院
学校介绍 重庆医科大学国际医学院(international medical college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成立于2020年,是为加强我校“双一流”建设、贯彻开放式办学理念、推进国际化教育和交流,依托学校的专业优势和特色而设立的二级学院。学院秉承“继承发扬、开放合作、求变创新、砥砺奋进”的发展理念,主要服务于我校与英国莱斯特大学合作举办的临床医学中外合作办学教育教学工作。学院旨在有效借鉴和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理念与成功经验,通过系统引进世界著名医学院校先进的课程体系及教学管理模式,调配全校优质教育资源,与国外大学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化思维和视野的医学精英人才。 重庆医科大学与莱斯特大学共同成立联合管理委员会和联合执行委员会,对中外合作办学工作进行联合管理。由校长黄爱龙教授亲自担任联合管理委员会主席,莱斯特大学校长nishan canagarajah 担任副主席;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邓世雄教授担任学院国际医学院首任院长和联合执行委员会主席,莱斯特大学副校长thompson robinson担任副主席。两校高层领导倾注全力,做好顶层设计,为学院的管理运行保驾护航。 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中,学校全面贯彻“建一流大学,造一流师资,育一流人才”的发展思路,在全校公开遴选19门引进课程教学师资团队,截止2022年共选拔核心师资87名(组长、副组长、教学秘书)。课程组教师来自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生命科学研究院、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等8个学院。分别成立课程组,形成由组长、副组长、秘书组成的教学团队,并召开师资培训会,为教师颁发聘书。 中外合作办学引进课程教学核心师资团队目前共有高级职称教师 68名,占78%;其中正高职称(教授/主任医师)36名,副高职称(副教授/副主任医师)32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6名,占87%。研究生导师58名,占67%;其中博士生导师22名,硕士生导师36名。具有出国留学经历的教师65名,占75%。年轻化、国际化、高素质的师资团队为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障。 学院目前共有两届共计448名学生,涵盖全国十五个省份。学院学生注册成为重庆医科大学与英国莱特斯大学两校学籍,享有两校学生权益。 学院成立以来全方位提升和优化各项教学资源,以满足小班化、讨论型、浸入式教学的需要;并为每位学生配备一台平板电脑,以实现无纸化、即时性、开放式学习;开通了国外先进的医学教育数据库—acland anatomy,oxford medicine online牛津医学在线平台和lww health library在线医学教育学习平台,以保证学生能使用到莱大医学院临床医学生目前正在使用的教学资源。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