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体育职业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canvas,请升级你的浏览器。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郑州体育职业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民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创立于2020年,隶属于少林延鲁教育集团。少林延鲁教育集团集高等教育、中职中专教育、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于一体,现在校师生总数达3万余人。郑州体育职业学院创办者...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371-55855777,13653866666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民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学校排名
178名 校友会高职ⅲ类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贵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贵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是由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也是贵州省第一批技师学院。学校事业编制由中央编办管理,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教学业务由贵州省教育厅和贵州省人社厅主管。 学校办学历史已有近五十年,坐落于贵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毗邻贵阳市中心、机场、高铁站、地铁站,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显著,同时,学校在贵阳市乌当区、白云区分别设有两个分校区。目前,学校拥有全日制在校生两万五千余人,是一所中、高职相结合,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多层次、多专业、多学制的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不断推进“一体两翼”协同发展,提升学校的整体办校实力。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贵州医科大学等知名院校合作办学,构建了中职、高职、本科一体化育人体系。学校设有六个特色二级学院和一个继续教育学院,开设了航空装备类、航空智能制造类、航空服务类等专业门类,形成工业机器人、无人机、航空材料精密成型3d打印技术、大数据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电子技术、营养与食品工程、民族服装、表演艺术等航空特色鲜明、紧跟时代发展的专业体系,逐步构建航空智能制造、航空装备技术、大数据应用技术、汽车应用技术、现代服务技术5个专业群。学校将职业标准引入课程,全面推行“1 x”证书制度。学校的继续教育紧紧围绕航空装备制造业、贵州省优势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形成了以成人教育、短期培训为主体,涵盖企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职业技能等级评价、特种作业培训、会务培训等多门类非学制办学格局。 学校目前共有国家级技能大师4名、省级技能大师2名、贵州省劳动模范4名、全国优秀教师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拥有一批贵州省技术能手、贵州省青年岗位能手、贵州省国防工业创新能手。有3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学校大力推行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有校内实训场地近50个,与上百家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就业实训基地,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和就业搭建优质平台。 学校是全国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贵州省第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贵州省现代制造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技术技能培养,积极参与各类技能竞赛。近年来,学校师生共获得国家级和省级一等奖110个、二等奖48个、三等奖51个。在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校多轴数控加工技术获得全国决赛一等奖、焊接技术获得全国决赛三等奖,实现了贵州省装备制造类赛项的历史性突破,彰显了学校办学实力。办校以来,为航空工业和省内外企事业单位累计培养和输送了六万多名中、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航空事业和区域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秉持“德技双修、知行合一”的校训,坚持“立足航空、面向区域”的发展定位,实施“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以党建为引领,以改革为主题,坚持内涵建设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国家职业院校“双高”标准,积极打造一批高水平的专业集群,全面提升办校质量,努力成为一所人民满意、社会认可的高水平高职院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吉林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吉林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地处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自治州”、“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美誉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西邻国家级4a级景区琵岩山风景区,南望两岸稻花香的海兰江。学校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校区内松杉叠翠、环境优雅,教学、生活、服务功能区兼备,拥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先进配套的教学设施。学院现有41个专业,涵盖10个专业大类,主要对接现代服务业,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吉林职业技术学院隶属吉林省教育厅,其举办者为吉林省批准成立的首家教育集团——吉林东华教育集团。该集团建有三大类实体,教育院校类包括吉林职业技术学院、长春科技学院、吉林职业技师学院、黄山健康职业学院,初步形成了融应用型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中职教育和继续教育梯次化的办学体系。同时,建有吉林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和长春科技学院附属医院;科研开发类包括吉林省中韩动物科学研究院、吉林省长白山野生资源研究院、吉林省长白山鹿产品科学研究院、吉林省长白山温泉研究院、吉林省东鳌中医中药研究院等,科研带头人均为国内名家学者;服务类实体企业包括东鳌教育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三亚分公司、长春双阳湖医养康复中心、吉林省大美长白山生态科学示范园区管理有限公司、吉林兰苑物业有限公司、亚洲最大的室内温泉、4a级旅游景区——吉林省御龙温泉、吉林省东鳌鹿业集团有限公司等,是教学实训、实习基地和产教融合的重要平台。 新时期赋予新任务,新起点承载新使命,走上中国高职教育“快车道”的吉林职业技术学院将立足时代发展,服务社会经济,建成办学理念先进,文化特色鲜明,教育模式独特的综合性高职院校。我们在“吉职”等你来! 预计2023年底,吉林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入驻龙井市技术人才双创产业园。该项目由龙井市人民政府主导建设,总投资16亿,规划总占地面积61.48公顷,总用地面积27.27公顷,总建筑面积34.668万平方米。这是一座集教育文化、休闲度假、生态居住为一体的生态型、园林型、智能型、文化型特色的城市新区。新校区主要建设食堂、实验楼、办公楼、图书馆、教学楼、专家公寓、留学生公寓体育场设施用房、教工宿舍、实训楼等大建筑18座。同时,还配套建设道路、供热、供水、排水、燃气等基础设施工程。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烟台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介绍 烟台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公办专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实行省市两级管理、以烟台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2020年3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烟台市在整合鲁东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部分资源的基础上设立烟台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0年5月,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备案,批准新设立烟台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烟台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山东省仅有的3所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之一。 烟台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葡萄酒名城、素以“人间仙境”著称的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校园占地面积541亩,已用建设用地397亩,现有建筑面积10.8万平米,包括一栋行政楼、三栋教学楼、六栋公寓楼、一栋图书实验楼、一栋生活服务楼,一栋实训楼、一栋教师培训中心和一栋体育馆,建有标准操场、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网球场及体育运动辅助建筑。二期建设用地144亩,计划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包括一栋实训楼、两栋教师办公综合楼、两栋公寓楼、一栋演播厅和一栋食堂,工程于2022年10月开工建设,2024年9月投入使用。 学校以全日制高中毕业三年制和初中毕业五年一贯制专科人才培养为主,2020年学校首批设置了学前教育、早期教育、美术教育、音乐教育四个专业;2021年增设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大数据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书画艺术五个专业;2022年新增舞蹈教育和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两个专业,目前专业总数达到11个,构建起学前教育、艺术教育、数字信息和公共服务四个专业群。学校目前设有学前教育一系、学前教育二系、初等教育系(基础教学部)、艺术教育系、公共服务系、信息技术系、思政部7个系部。学校现有在校生4277人,其中高中毕业三年制学生2115人(校企合作在校生141人),初中毕业五年一贯制学生886人,还有与鲁东大学合作办学在校本、专科在校生1276人。 学校目前教职工总数374人、专任教师220人,生师比达到17:1,目前专任教师队伍中硕士及以上学位149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67.7%;具有正高级讲师10人、高级讲师63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33%。为加强德育工作,强化学生管理队伍建设,目前配备了7名专职辅导员。 学校配备了与专业设置相适应的教学、实习、实训场所及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设备仪器总值2484万元(教学仪器设备1331万元),图书馆馆藏印刷型文献总量32万册,其中期刊322种、合订本3.7万册。配备计算机室8个,计算机350台;标准教室78个,座位数3900个;合堂教室、微格教室、语音教室、录播教室等共计24个,座位数2400个;配备了钢琴房、舞蹈教室等教学实训场所,设置了幼儿园仿真教室、蒙台梭利训练室、感统训练室、母婴护理实训室、玩具科学与工程实验室、传统文化与生活体验室、大数据实训平台等15个专业教学实训室,另有儿童剧场、沙盘游戏实训室、幼儿食育实训室等5个实训室正在建设中;为加强实践教学,学校设置校外实习实践基地13个,面向专业4个,实习实训项目52项。学校高度重视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建设数据中心机房、数字资源共享中心、综合自助服务中心,建设数字校园办公平台、学工管理平台、大数据实验室。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范精神,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深化产教融合,服务经济社会,加强内涵建设,推动创新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烟台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全新的姿态开启了新的征程。学校是“山东省省级教师教育基地”,以培养具有浓厚人文情怀和严谨科学精神的一线学前教育优秀新师资为主,同时面向市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强能力、善创新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学校将持续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育“知行合一、德技双馨”的高技能人才,立足于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为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省属高等职业院校,隶属贵州省商务厅,创办于1952年,前身为贵州省商业学校,2016年3月与贵州省物资学校合并升建为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办学72年来,学院秉承“尚信笃行 德高技精”的校训,坚持立足商贸、面向现代服务业的办学定位,聚焦贵州大数据经济化、互联网经济商务化,培养电子商务类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累计培养10万余名毕业生,为贵州商贸流通领域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 学院现有清镇、湘雅、二戈寨3个校区,总占地面积471.15亩,全日制在校生规模13453人,教职工502人,专任教师309人,双师型教师190人。设有电子商务系、物流管理系、会计系等教学单位8个,开办有电子商务、大数据与会计等专业25个,建有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89个、校外实训基地135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359.30万元。建有清镇职教城最大规模图书馆,馆藏图书(含电子图书)61.37万册。设有全国电子商务师考点,具备多种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资质。 学院坚持走内涵赋能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专业设置与省商务厅职能紧密对接,专业群建设契合贵州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中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等八大工程、贵州“十四五”战略新兴产业中大数据产业集群、数字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具有明显的新商科职业教育特色。 建有大数据与会计省级特色骨干专业群、室内艺术设计省级特色骨干专业,牵头和参与贵州职业教育服务32个产业链中7个专业建设,承建兴黔富民、提质培优、技能贵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等项目59项,建成财务数智化人才省级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先后成为贵州职教云试点建设单位、2018-2022贵州省学校国防教育和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先进单位、“中文 职业技能”项目示范校。 学院坚持走能力领先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贯彻“商学融通,德高技精”的人才培养理念,获贵州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个。组建学院高质量发展专家库和专家组,实施50门课程、50门教材、50个课题“3个50”工程和2035青年骨干培养工程,入选国家在线精品课程1门,获国家规划教材1本、省级规划教材4本。师生在各级各类比赛竞赛中获奖636项(其中:国家级37项,省级343项)。2023年在贵州省职业院校师生技能大赛获一等奖8个,电子商务技能、环境艺术设计、视觉艺术设计等5个赛项进入国赛(其中,电子商务技能、环境艺术设计获二等奖,视觉艺术设计、花艺获三等奖)。 学院坚持走数化商贸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将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全面接轨全省商务大局,建有贵州电子商务发展研究中心、贵州商务领域人才教育培训基地、贵州省商贸职教集团,培养贵州省县域新零售商业体系建设、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领域所需的新商科数字技术技能人才。 学院坚持走产教融合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与中信集团贵州公司、京东等159家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校企合作覆盖全部专业,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工作多次被贵州省新闻联播宣传报道。建有“一带一路”电商谷贵州中心,标准合作、专业认证等项目逐步落地建实,4名教师担任全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签署专利实施许可合同2个,转化专利2项,专利转化与运用实现“0到1”的突破。 学院坚持走开放办学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抢抓东西部职业教育协作、粤黔教育共建等机遇,与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4所国家“双高”校签订《东西部职业教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长期协作机制,共享优势资源。打造中泰合作“中文 职业技能”项目示范校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入选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资源课程2门。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学院将聚焦“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新商科学校”建设目标和内涵建设任务,持续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部省共建技能贵州、厅校协同发展等重大机遇,坚持教学为主、教师为重、学生为本,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统筹发展与安全,重点推进内涵建设、专业特色发展和政行校企深度融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新商科职业教育。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介绍 ——历史沿革 1949年3月,晋西北雁北中学在山西朔县米昔马庄成立。同年11月更名察哈尔省立朔县师范学校。 1952年11月,更名为山西省朔县师范学校。1980年6月,更名为山西雁北地区朔县师范学校。1989年1月,更名为山西省朔州师范学校。 1994年,学校迁入朔州市府西街。2003年,中师建制撤销,与雁北师范学院联合办学,开始招收专科生,改称雁北师范学院朔州分院。2006年更名为山西大同大学朔州师范分校。 2010年10月,学校整体迁入山西省朔州市开发区长宁东街。2012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5月,教育部函复备案,正式建立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属于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由山西省人民政府领导,朔州市人民政府举办并管理,接受山西省教育厅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目前学校设15个内设机构、3个附属机构,设置中文、外语、数计、自然科学、政史、学前教育、体育、美术、音乐9个系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300多人。学校先后为晋西北及周边地区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级各类学校培养和输送6万多名人才。 ——办学理念先进 学校按照“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强效益”的发展战略,坚持“立足朔州、面向全省、辐射全国,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的社会服务宗旨,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范教育教学活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小学、幼儿园师资以及适应地方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人才培养定位:学校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为基本职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专业发展定位: 坚持社会需求导向,保持师范专业优势,大力发展和培育应用型专业,努力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支撑的学科专业布局。 发展目标定位: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双高”建设为抓手,高标准开展师范专业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努力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名校。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朔州、面向全省、辐射全国,主动为区域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坚持“育强自己的、引进外来的、共用社会的”人才强校战略,全面优化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400余人,专任教师202人,高级职称60余人,中级职称113人。在专任教师中,硕士、博士以上研究生139人,其中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山西省131领军人才、山西省“三晋英才”拔尖骨干、山西省模范青年知识分子、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60余人,从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院校聘请客座教授30余人。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学校先后派出170多名专任教师及管理人员赴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院校培训学习,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各类人员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 ——教学设施完善 学校占地552亩,总建筑面积为23万平方米。包括综合教学楼、艺术中心、图书馆、培训中心、多功能餐厅、生活服务中心和学生公寓。综合教学楼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集教学、实验、电教、行政办公、实习实训等功能于一体;学生公寓4.6万平方米;艺术中心和综合教学楼建有奥尔夫实训室、蒙氏实训室、钢琴房、电钢室、画室、舞蹈室、语音室、微格教室等145个实训室,用于各专业日常教学及专业技能训练;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11530平米,图书48.6万册,期刊报纸520余种,大型电子阅览室有计算机200台。运动区由标准化体育场、篮球场、网球场等组成,总计2.5万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占校园总面积的40%,学校的各种教学设备配置符合专科办学的部颁标准。 学校附属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进行普惠制幼儿园试点,推动全市普惠制幼儿园的发展。朔州市歌舞团成立于1994年,隶属于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朔州师专音乐系教学实训基地;朔州市艺术研究院成立于2011年9月,2020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行政转隶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要职能是挖掘、研究、保护、传承朔州地域文化。近年来,按照校党委“新定位,新理念,新格局 ,新作为 ,建设一支繁荣朔州文艺事业的生力军”的要求,积极拓展演艺市场,主动投入教学实践,逐步形成“线上线下,双演融合,创新创优,同向发力”的良性发展之路,为“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团联合”做出了积极贡献。 ——校园文化丰富 学校共成立学生社团21个,共有注册青年志愿者2920多人,累计信用时数24716.9小时;累计荣誉时数2244.1小时;2019年在全国“二青会”期间我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团队优质的服务受到大会的表扬,中央、省、市各大媒体进行了报道。青年志愿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志愿者服务活动,积极参加“朔州市创建文明城市活动”,80名志愿者与市交警一道走上街头共同维护交通秩序;“‘同一片蓝天’关爱自闭症儿童公益活动”;参加市团代会志愿活动,市图书馆志愿服务活动,走进敬老院开展“关爱老人”志愿服务活动,全年志愿服务活动参与8000人次; 自2021年4月大学生宣讲团成立之后,宣讲团成员分类搜集资料、走访家乡红色教育基地、聆听党史专题讲座、展开线上线下研究学习、畅谈心得体会,解读国家和党的政策、排演红色节目、拍摄主题视频,宣讲入心入脑、上舞台、进社团、进班级、进思政大课堂、进党群服务中心……,在成立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了4300余场宣讲。在如花盛放的青春时光里,感受青春独特的鲜活的生命力! ——社会声誉良好 学校加强应用型研究,建立基础教育研究与朔州地方文化研究并驾齐驱的科研工作格局:山西省社科院朔州分院、民革中山书画院先后落户我校,建立儿童心理、小学教育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基地,省文联把我校列为挂牌艺术创作基地。近五年来被中国知网收录学术论文470多篇,出版著作38部;在研、结项省级课题14项。开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讲座16场,获得市级以上科研奖励45项。每年参加朔州市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奖活动,申报的研究成果获奖的层次和数量均名列前茅。 学校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办学品牌,凝炼办学特色:专科段学生参加专升本选拔考试,连续二十年在全省名列前茅,2021年专升本达线651人,达线率65.36%;2022年专升本达线1047人,达线率75.05%;2023年在全省专升本师范类专业计划大幅核减的情况下,我校达线1066人,达线率达65.48%,达线人数占全省计划同比增长了4.15个百分点。近几年学生就业率稳中有升,2022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84%。 显著的办学效益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广泛开展文化下乡、志愿服务、专业实习、顶岗支教、社会调查、文化艺术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先后接待教育部、省、市各级领导和兄弟院校的考察交流90余次,学校被国家授予“中西部教育顾问单位”、“教育创新示范单位”和“小学教育研究基地”等荣誉称号,获得省级“平安校园”、“绿色校园”、“文明校园”等荣誉,被朔州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立德树人先进集体”。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士官学校
学校介绍 海军士官学校作为全军最早创办的两所士官学校之一,1986年11月1日在美丽的淮河之滨—安徽省蚌埠市正式成立。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确立“坚持作战牵引、强化岗位对接、聚焦技能培养、锻造特质人才”的育人思路,提出理想信念特别坚定、军事素养特别过硬、专业技能特别精湛、战斗作风特别顽强、国际化素养特别突出为核心内涵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以校本训练为主体、部队实习基地为依托、军地科研院所为补充”的多元联合培训体系,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鲜明海军特色的士官人才培养路子。学校被评为全军“教学优秀单位”。 学校始终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根本标准,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秉承“育大海骄子、铸舰连脊梁”校训、“求是、求知、求胜”校风,聚焦练兵备战,培育打赢尖兵。学校被誉为“海军士官摇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2014年1月经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的一所综合性、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的成立结束了海东市没有高等教育机构的历史。 2018年4月,市委市政府决定整合原乐都、平安区职业技术学校资源,成立海东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并整体迁入学院本部办学,实现资源共享,全面提升办学实力;2019年经批准在原乐都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海东广播电视大学在学院挂牌办学,形成了既有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又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办学格局。 地理位置:学院坐落在海东市行政中心所在地,区位优势独特,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全社会崇尚教育、重视科技、文化积淀厚重,具有“彩陶故里”、“蔬菜瓜果之乡”美称的乐都区。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海东撤地建市、兰西经济区建设等重大战略的实施,特别是青海东部城市群建设和海东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加快,现代特色产业体系和新型工业走廊的初具规模,为学院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办学条件:学院占地面积548亩,校舍建筑面积18.5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近10亿元。学院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高度重视实验实训室建设工作,国家和省市投资近4.5亿元,用于实验实训室建设。市委市政府投入1亿多元资金建成省内一流,拥有纸质图书70万册,电子图书7万册的海东市暨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招生就业:学院面向青海、甘肃、陕西、宁夏、四川、云南等地区招生,现有高职学生4000多人、中职学生1500多人、电大学生1200多人,近三年来,我院为社会各界输送了6000多名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94.5%。 师资队伍:近年来,海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支持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力度,为学院形成以研究生和“双师型”教师为主的骨干教师队伍奠定了基础。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269人,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51人,其中高职在编教师159人,入选第二批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拔尖人才2人。高职教师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75人,占高职部教师总数的47%。 专业设置:我院现设有五系三部一中心(机电工程系、财经商贸系、现代服务系、教育系、农业与资源环境系、公共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体育教学部、网络与现代教育中心)。高职开设有现代物流管理、大数据与会计、光伏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酿酒技术、学前教育、民族传统技艺、护理、烹饪工艺与营养等21个专业,其中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为青海省物流管理专业群培育项目。中职学校开设有幼儿保育、美发与形象设计、航空服务、计算机平面设计等15个专业。 奖助机制:学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生资助奖励体系。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院奖学金、学院补助金、开设勤工助学岗位等资助形式,全方位关注品学兼优、家境困难的学生,确保学生按时按期完成学业。 校企合作:学院积极开展校政、校企和校校合作的办学模式,实现企业、学院的多方互利共赢。紧紧依托行业和区域主导产业,与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及所属企业、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等100多家管理部门和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近年来,我院与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甘肃武威职业学院、培黎职业学院、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签订对口帮扶协议,建立良好的合作帮扶关系,在相关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干部挂职、教师培训和资格考证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不断创新校政、校企、校校合作办学的机制。 目前,学院正在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秉承“厚德尚能”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厚积薄发、守正创新、协同发展”的办学理念,为实现“依法治校、从严执教、民主管理、‘三全育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目标而努力。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吉林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吉林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是2021年1月15日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专科层次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是一所具有通用航空产业特色,以培养航空类技术技能人才为主,以培养智能制造、交通运输、现代服务、教育、卫生等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辅,服务省内乃至全国航空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的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坐落于吉林市职业教育园区,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5.48万平方米,园区内现有12个公共实训基地,门类齐全,可以辐射通用航空领域大部分产业方向,另有文体活动区和生活区11万平方米左右为中高职共享。 学校编制总数405人,建校以来,经过多次遴选和公开招聘,现有师资23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86人,副高级以上职称81人,平均年龄39岁,是一种年富力强、专业性强的师资团队。 学院目前开设空中乘务、民航运输服务、民航安全技术管理、飞机电子设备维修、飞机机电设备维修、航空地面设备维修、通用航空器维修、机场运行服务与管理、民航通信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无人机测绘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智能焊接技术、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航空物流管理、学前教育、大数据与会计、护理等20个专业。现有学生3555人。计划5年内逐步调整与增设航空运输类、航空装备类、航空服务类等30余个相关专业,办学规模达到6000人以上,形成航空类办学特色。 吉航职院将通过“稳步运行、规模拓展、提质创优”三个阶段实现快速发展,努力将学院建成学科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相同步、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有效对接的省内知名高职院校。探索办学模式改革,借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有利契机,积极推进中高职合作、专本合作、职普沟通、校企合作及产教融合的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学校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探索吉林市职教园区与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双区一体化”发展模式,使专业服务行业、学科服务产业、学校服务区域,形成高职引领、中职为基、中高职协同发展的办学格局,逐步将吉航职院打造成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型学院、同区域航空产业相融合的产教融合型学院、人才培养灵活高效的创新型学院,引领全市现代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是由茂名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于2018年4月8日获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设立,与省农业厅、林业厅、水利厅、海洋渔业厅实行省市共建。 学院坐落于滨海绿城茂名,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学院占地面积456亩,总建筑面积约17.5万平方米,总投资概算约8.5亿元。学院分两期进行建设,现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学院目前设有生物技术系、园林工程系、动物科学系、食品工程系、经济管理系、智能工程系6个系,开办招生专业24个。现有高职全日制在校生12029人,有教职工493人,其中专任教师408人。 学院教风学风优良。学院坚持人文教育与专业教学结合,以“立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以“崇实合作”为校训,打造了“厚德、砺能、自强、创新”的校风、“敬业、爱生、精艺、力行”的教风和“善学、亲师、强技、笃行”的学风。 学院办学特色鲜明。建校以来,学院始终秉持“以农为本”的核心理念,聚焦国家“乡村振兴”、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城市群国家现代化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战略,重点服务区域农业转型升级和农业现代化,致力于成为现代农业技术与管理人才的“孵化器”,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根据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不断调整专业布局,形成了对接农林牧渔产业的专业群架构,其中畜牧兽医专业群为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学院人才培养成绩斐然。学院设有“茂名乡村振兴学院”“茂名农林干部培训中心”“高凉菜系研究院”“预制菜研究院”“茂名市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茂名市果树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茂名市动物疫病预防及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广东省高素质农民培养省级示范基地”“广东省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广东省质量检验协会质量人才培训基地”“首批乡村振兴人才实训基地”。学院主动适应区域产业升级,已形成对接广东省现代农业的专业11个、现代服务业的专业9个、战略新兴产业的专业4个,开设的24个专业与广东省重点产业匹配度为100%。学院重视产教融合,与天禾农资、华农温氏、双胞胎集团、中粮饲料、益海嘉里、欧美泰等200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与京基智农等龙头企业成立校外“产学研”融合基地41个;分别联合省机器人协会、省物联网协会、温氏集团成立智能机器人产业学院、智慧农业产业学院、智慧养殖产业学院;联合高等院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共同组建国家智慧养殖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数智农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现代渔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国家南药科技创新联盟单位”、广东省热带作物学会理事单位、茂名市乡村振兴产业联盟发起单位、茂名市建筑业产学研促进会副理事长单位。学院坚持“基础宽厚、一专多能”,学生在各类竞赛中成绩斐然:参加技能竞赛获国家级奖项87人次,获省级奖项294人次,其中累计获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8人次、二等奖76人次、三等奖137人次;在省市文体艺赛事荣获奖项76项,在省市创新创业赛事荣获奖项17项。学院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建校以来累计培养高职专科毕业生10534人,历届毕业生初次就业去向落实率均超95%,名列全省同类学校前茅,用人单位总体满意度较高。 学院科研创新成果丰硕。学院聚焦茂名“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特色产业,开展产业技术攻关。参与起草《丘陵山地龙眼轻简栽培技术规程》《茂名荔枝桂味电商销售标准》《化橘红种植技术规程》《黄皮嫁接育苗技术规程》《沉香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等林果林药相关的地方标准10项,立项《茂名荔枝种质资源评价挖掘与创新利用研究》《果园生产自动化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广东海虾品种无水保活长途运输技术的研究》《动物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广东省道地南药(化橘红)良种繁育与种植标准化试点》等省部级课题38项、《茂名市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发展战略研究》《除草剂对土壤微生物及香蕉枯萎病发生的影响》《茂名地区罗非鱼池塘套养罗氏沼虾的增值养殖新技术》等市级课题32项,组织编写了《养鸡实用技术》《香蕉种植实用技术》《龙眼种植实用技术》《罗非鱼养殖实用技术》等农业实用技术系列丛书,牵头主持编写《粤西高凉菜烹饪》《粤西高凉系列月饼制作》等教材,发表高质量论文23篇。 学院服务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学院积极发挥社会服务职能,走出“1 7 3”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新范式(即从乡村振兴这一个总目标出发,聚焦“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七大地方特色产业,搭建以人才培养为保障、科技创新为引擎、服务基层实践为路径的“三位一体”乡村振兴平台)。学院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成立镇村30个科技驿站、建立8个示范基地,与电白区沙琅镇、高州市根子镇、化州市平定镇签订“校镇结对共建”协议,组织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主动推广“鱼虾混养”模式,组建72支队伍、派出师生1748人次围绕乡村振兴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依托现有的“首批国家农业科创中心乡村振兴人才实训基地”等5个国家级和省级培训基地承担各类农业农村技术培训10393人次。学院服务乡村特色产业振兴的相关做法被“学习强国”、中新网、《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 等校外新闻媒体报道80多篇次。 如今,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鼓舞下,抢占机遇、乘势而上,向着“建设现代农林牧渔特色鲜明,食品、经贸、人工智能等学科均衡发展的高水平应用科技大学”的远大目标奋力前行。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广西培贤国际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广西培贤国际职业学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是由香港人士何厚煌博士和区寿本博士依托英美丰富的教育资源创办起来的。创办人借鉴已有的办学经验, 继创办广东培正学院后,又以高起点高标准建立一所独具特色的国际化品牌大学。 学校占地面积800亩,是一所“中西合壁、现代典雅、 科学合理、环境优美”的新校园。目前学校设有互联网营销学院、康养护理学院、艺术工程学院、财经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学院、军人教育学院七个二级学院。开设有国际商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工程造价、播音与主持等28个热门专业 五个特色专业方向,覆盖工学、管理、金融、艺术、康养等学科。 办学以来,我校秉承“诚实、勤奋、创新”的校训,明确培养“专业 英语”双技能 人才的办学定位,以“立足广西,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为发展思路,坚持按国际标准建校, 用世界眼光办学,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我们将为繁荣广西现代商贸事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助推“一带一路”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