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枫林涉外经贸职业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江西枫林涉外经贸职业学院(jiangxi fenglin professional college of foreign economy and trade),坐落于江西省赣江新区永修组团,距离南昌市红谷滩中心城区大约四十分钟...


招生电话:0792-3058252,15970880866,13707081914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民办

专科(高职)

2515名
人气值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台湾知名人士热忱投资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办学十七年,学校秉承“诚正、弘毅、奋进、创新”的校训,以“成就学生未来,助力区域发展,增进两岸交流”为教育使命,以“学生热爱、企业追求、boss摇篮”为教育愿景,以“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可持续发展能力、业界乐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教育目标,崇尚“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先后荣获“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自主试点学校”、“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苏州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民办高校党建考核优秀单位”、“江苏省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十三五”高等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立项建设单位”、“全省百佳学生资助工作典型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首批‘1 x’证书试点院校”、江苏省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单位”等殊荣。
★独特的区位优势
学院位于全国百强县之首的昆山市,与昆山高新集团实施混合所有制合作办学,占地面积696亩。东接上海,西邻苏州,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核心地带,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十分便捷。区域内拥有台资企业4800多家。“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全面实施产业转型升级,人才需求极为旺盛,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合理的专业设置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8000人。学院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重点,以打造品牌骨干专业为思路,不断优化专业结构,调整专业方向,构建了“以应用学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设有工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管理学院、现代服务学院等4个二级学院28个专业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中心、继续教育学院,实现了学院专业群与地区产业链的深度对接,形成了多方参与,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格局。机电一体化技术、酒店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一批省级示范高职院重点专业特色鲜明,社会美誉度高;机电一体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酒店管理和物流管理等四个专业在江苏省高职院校率先开展国际工程(ieet)教育专业认证并获得通过。
★优良的教学团队
学院积极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工程,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引入台湾高校、科研机构及知名企业的优秀师资、科研人才,聘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兼职任教,创造尊师重教的环境,凝聚广大教师投身教育事业、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升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400余人,“双师型”教师达80%,形成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专兼结合、校企互通”的教学科研团队。学院紧贴岗位实际,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建设富有特色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行业通用课程、通识基础课程体系。定期举行课堂教学观摩、“精彩一课”示范课堂、校级教学大赛、微课竞赛、授课质量星级评定、学生教学成效评价等教学活动,促进全体教师课堂教学和科研水平稳步提升,四年一次的教学成果奖申报评审,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创建独具特色的“工学结合专班、校企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台商企业技术骨干的摇篮。先后与30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与80多家知名大型企业集团共建教学实训基地;与6家知名企业集团分别共建企业学院;与昆山高新集团深度合作,共建(两岸)科教创新基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精英高技能人才,促进教育、科技与产业发展;与本科院校合作开展高职与普通本科“3 2”分段培养合作项目,为学生搭建了专本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直通立交桥。每年有数百名学子通过“专转本”、“专接本”、“专升本”等方式进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学院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发展,组织师生参加全国、省、市各类教学竞赛和技能大赛,并取得骄人成绩。
★优秀的合作交流平台
学院融合两岸职业教育先进理念,充分利用台湾教育优势资源,与台湾成功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台湾中卫发展中心、昆山工研院等科研机构以及两岸众多知名企业,共建了两岸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平台;与台湾知名高校、两岸台资企业成立“登云两岸产学合作联盟”,辅导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互联网 ”等产业技术创新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了两岸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创新链的衔接,形成了多方参与协同育人的发展格局。圆满承办了首届海峡两岸(江苏)技能邀请赛,成功举办了“登云两岸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研讨会”。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技能鉴定、技能大赛等活动,为大学生和企业职工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培训服务,实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共赢,推进两岸教育界、产业界交流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
★优异的就创业质量
学院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就创业服务体系,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满足学生学业和就业发展需求,提升创业就业能力。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建就创业基地120多家,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竞争力,就业率98%以上,工作半年后岗位晋升率达54%,毕业生对就业工作满意度达96.65%。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涌现了一批就业创业能手。
★和谐的育人环境
学院紧扣时代主旋律,夯实教书育人主阵地,创新文化育人多渠道。做好“人文素养”讲座和非常零距离访谈,做美《登云学工》杂志,做强专业技能大赛和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心理健康教育和资助育人服务体系完善;大学生活动中心和学生公寓设施齐全,校园环境幽静美丽,学习生活便利温馨,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情操得到全面、系统、多层次发展。
★宏伟的发展蓝图
立足现实、聚焦江苏,着眼长远、面向长三角,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方向,明晰“十四五”战略定位和路线图,实施“特色品牌强校”战略,聚焦品牌形象,以优良的品牌形象奠定学院的社会声誉,加快形成学院核心竞争力;聚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支撑,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新成效;聚焦区校合作创新发展,不断打造科创高地,在服务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聚焦文化传承创新,通过积累文化高地,增强职业教育精神对社会的辐射引领作用;聚焦适应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新格局,为区域经济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为打造具有双高质量和水平的省内知名、海峡两岸有影响的特色登云、品牌登云而努力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办学历史及定位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于2005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由福建省体育局主管,教学业务由福建省教育厅指导和管理,是福建省内唯一一所省属公办体育高等职业院校,承担为体育行业、健康服务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学校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毗邻省奥体中心,前身是成立于1957年的福建省体育工作大队。学校是全国体育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学校体育工作委员会副主席单位,并承担全国体育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的日常工作;是福建省体育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等培训基地和全国初级教练员岗位培训考试考点。福建省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依托学校开展工作。
办学条件
学校环境优美,拥有标准田径场、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篮球馆、排球馆、武术馆等13个全国一流的专业运动场馆和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语音室、实验室、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体能训练中心、医疗康复中心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办学条件达到国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满足专业训练和职业教育的需要。
办学规模
学校设有运动系、社会体育系、体育管理系、体育保健系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公共基础课教育部、成人教学部等7个教学单位,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400余人。设有运动训练、社会体育、健身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体育运营与管理、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体育保健与康复、康复治疗技术、体育教育、运动数据分析、体能训练和运动健康指导等12个专业,以及户外运动、游泳指导救助、海上运动、永春白鹤拳等多个专业方向。学校在三明、漳州等地设有6个五年制运动训练专业教学点,2021年和厦门体育产业集团合作共建了厦门海上运动学院(二级学院,位于厦门市湖里区)。学校和永春县人民政府拟合作共建永春白鹤拳学院(二级学院,位于永春县),已获立项。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28人。有全国体育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人选1人,省级创业导师2人,曾获全国以上体育赛事冠军的教师10余人。有省级首批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院级体育技能名师工作室3个。多位教师具有赴国外开展赛事执裁、训练指导、体育推广等工作经历。教师在全国高等体育职业教育教师技能赛、福建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等多个教学技能比赛中屡获佳绩。学校结合专业建设,还聘请了一批国家级教练、世界冠军等高水平专业人才为兼职教师,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人才培养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主动对接体育行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需求,大力开展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积极创新体育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现建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省级精品专业、省级示范专业各1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财政支持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产教融合示范专业点培训项目等改革项目各1个。学生职业技能扎实,在全国高等体育职业教育学生技能大赛中累计获得团体一等奖7项、二等奖18项及个人一等奖17项、二等奖20多项,综合成绩位居全国同类院校领先水平。招生质量逐年提高,近几年文、理科体育类文化课平均分明显高于同类本科投档分。学生就业状况良好,就业率明显高于我省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毕业生已经成为我省体育服务业发展的生力军。注重学历提升工作,学校与集美大学自2013年起联合开展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自考“专本衔接”工作,近300多名学生先后获取了集美大学自考本科学历。
教研科研
学校以担任全国体育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及秘书处驻点单位为平台,积极开展体育职业教育教研科研工作,在全国体育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科研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特别是受全国体育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托牵头组织完成了全国高等职业学校体育类11个专业教学标准的制(修)定和体育行业职业教育体能训练指导、运动康复指导等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研制。近年来教职工共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15项、厅局级课题89项,主持或参与编写出版教材21部。为促进凸显学校专业特色的“体医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校成立了运动康复科研中心和体医融合运动康复技能名师工作室。2020年,学校2项教学成果分别荣获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实现历史性突破。
社会服务
学校充分发挥福建省体育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等培训基地和福建省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功能,面向社会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技能培训。以“运动员职业指导工作室”为平台,在全国率先开展运动员职业转型项目“繁星计划”,面向全国退役运动员开展职业培训,促进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转型。承担2022年全国高校运动训练专业招生举重、拳击和赛艇皮划艇等3个专项考试,提升学院服务社会影响力。依托体育场馆设施及人力资源优势,积极承办福建省两岸高校师生羽毛球邀请赛、省运动会(大学生部)乒乓球赛、全省高校“校长杯”乒乓球选拔赛、省直机关青年体能挑战赛等大型体育赛事,主动开展“八段锦”工间操进省直机关单位、科学健身进社区等群众健身指导,持续为福州大型体育赛事提供志愿服务,努力发挥学校服务全民健身、体育产业和竞技体育的功能。持续打造“党建引领体育惠民”党建特色品牌,“党建引领 体育惠民”志愿服务项目荣获2018-2020年省直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优秀奖,“体育惠民 健康健身”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2021年度福建省直机关“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所获业绩
近些年来,学校在办学实践中获得长足进步。曾荣获“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工会组织”、“福建省直机关第十一届文明单位”、“福建省第十二届文明学校”、“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第十四届福建省直机关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2017年,学校在当年全省14所参评高职院校中以总分(并列)第一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福建省高职院校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校于2015年被推选为全国体育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理论专业委员会主持单位,自2018年起还承担了全国体育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的日常工作,并于当年被选为全国职业教育学校体育工作委员会副主席单位。学校于2021年被确定为全国体育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成为主任、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唯一一所体育职业院校。
学校领导及内设机构
(一)现任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邹志红
党委副书记、院长:石智勇
党委委员、副院长:沈振相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陈三平
副院长:杨志彬
(二)内设机构
党政管理机构:办公室、党委工作部、组织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场馆管理与保卫处、财务核算中心、监察审计处、工会、团委
教学机构:运动系、社会体育系、体育管理系、体育保健系、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公共基础课教育部、成人教学部
教学辅助机构:计算机与电教中心、图书馆、实验实训中心
在改革中求发展,在特色中求提升。学校在办学实践中确立了“立足体育、服务行业、产教融合、实践育人”的办学定位和“以体育技术技能为核心,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社会体育需求为目标,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办学模式。在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育产业和建设健康中国的政策指引下,学校将充分发挥行业和地区优势,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建专业品牌和学校特色,努力建设成为在全省体育院校中最具特色、 在全国体育职业教育中名列前茅的高水平职业院校,为福建体育职业教育和福建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以上信息截至2022年10月)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湖北开院”)是在湖北函授大学基础上更名改制成的一所民办普通高校,其前身湖北函授大学是在我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热潮中诞生的一所新型民办大学,于1984年11月9日,经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同意,湖北省教育厅<鄂教工农(1984)016号>文批准成立。1986年3月报请国家教委<(86)教计45号>文批准备案,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成立的第一所民办大学。2002年5月经省人民政府鄂政函(2002)59号文批复正式更名为湖北开放职业学院,由成人高校改制为普通高校,主要承担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并继续承担成人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网络教育和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教育。
建校三十多年来,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求信誉,以改革求发展、求完善”的办学指导思想,秉持“修德、求知、强能、报国”的校训,倡导“立德树人、博爱诚信、精技强能、开拓创新”的校风;“德能兼备”的教风,“求真创新”的学风和“敬业尚实”的工作作风。将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建设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育熏陶了一代又一代“开院学子”在这里成长成才,走向辉煌。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的理念和宗旨,践行高校与社会的互动,重视国内外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面对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学校按照“一主两翼”创新发展的格局和思路,进一步发挥我校“小而精、优而特”的办学优势和特色。“一主”是指学历教育(即大专、中专学历教育);“两翼”一是指合作办学与培训,二是指产业经营与孵化。树立德为根、人为本、和为贵、能为先的育人宗旨,围绕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这一核心任务进一步推进办学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为湖北开院在新时代前行注入生机与活力。学校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发展的动力之源和目标所向,在区域产业集群建设和园区、企业发展中,找准并不断夯实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着力提升学校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贡献率。
“湖北开院”通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全方位探索开放办学的新理念、新视野、新模式、新目标;强化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诚信意识和合作意识;在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目标、教育手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创新。以开放优化、利用、整合、集成国内外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开放进一步拓展办学空间;以开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开放实现特色立校、特色强校和特色兴校;走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之路,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长效机制,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正能量,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学校现设有三十多个文理科专业,其中文科专业有企业管理、会计、互联网金融、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行政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与酒店管理等;理科专业有工业机器人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工程造价、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通信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环境艺术设计、电子竞技等,面向全国招生。学校建立了完善的资助体系,设立了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困难资助、勤工俭学、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多种形式的资助举措,确保不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因学费问题而辍学。
学校主办有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统一刊号的《湖北函大学报》(国际国内刊号)和《湖北开放职业学院报》,深受教育界、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学校不断推进数字化信息校园的建设,以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为方向,以打造“智慧校园”为目标,充分有效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为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行政、教学、学工、后勤保障、平安校园管理提供系统集成化的平台支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进入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湖北开院”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办学定位,调整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地方性、技能型、特色化、高水平”四个核心要素,按照“立足地方、依靠地方、面向地方、融入地方、彰显地方特色、服务地方发展”的思路,全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和机制。进入新时代,产教融合正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灵魂、主线和新的引擎,“湖北开院”将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努力推进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社会的协同与互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互惠共赢,构建园区、行业、企业、学校四方合作育人的开放职教大平台,为湖北武汉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做出我们的努力和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关注
学校介绍
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位于祖国南海之滨、“好心之城”、中国魅力城市——茂名。茂名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一带”的重要城市,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大经济圈的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学校是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专科院校,是广东省第一所幼教师范高等院校。
学校最早可溯源到明朝万历四十年(1612年)的墨池书院。1905年,墨池书院改办为高郡师范学堂;1921年更名为广东省立第五师范学校。1930年,学校更名为茂名县立乡村师范学校;1949年与广东省立高州女子师范学校合并为广东省立高州师范学校;1970年更名为湛江地区师范学校;1973年更名为广东省湛江地区高州师范学校;1980年复办中师,更名为广东高州师范学校,是全省18所重点中师之一;1991年,学校被定为“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合作加强师资培训项目单位”;1993年,学校试办“三二分段”大专班,成为全国36所试办大专的中师之一;2001年,作为二级学院并入茂名学院,更名为茂名学院高州师范分院,全面实行大专办学;2010年更名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州师范学院。2016年2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州师范学院为基础设立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同年4月,学校在教育部备案。
学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42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李嘉在学校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任支部书记;次年任茂名妇女工作组长;后参加烧酒起义和南路特委组织的武装起义,英勇就义,年仅28岁。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学校师生中的中共地下党员与游击小组成员100多人积极投身革命运动,为我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被誉为“粤西革命熔炉”。
学校具有优秀的文化传统。百余年来,学校始终秉承“一切为了两代师表的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恪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孕育出“爱、实、严、勤”的优良校风,形成了“润物有声,化育无形”的教风和“博学、敏思、慎取、致新”的学风,被誉为“岭南育师摇篮”。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一是师范特色鲜明。百余年来,学校始终以师范教育作为立校之本。二是专业特色鲜明。特别是学前教育专业,从1946年开办幼师班,经过70多年的积淀,已形成完整的培养体系,成为学校最具优势的品牌专业;音乐、美术专业享誉粤西;其他专业同样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三是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学校培养的学生具有“优秀的品行习惯、扎实的基础知识、强劲的发展潜能”,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学校办学条件优越。学校实现了校园环境园林化、学生宿舍公寓化、校园网络数字化、设施设备现代化。学校现有茂名和高州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200多亩;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000多万元,建有完善的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拥有成熟的数字化图书管理系统,有纸质图书70多万册。学校现有专任教师500多人,教授、副教授111人;硕士、博士学位教师300多人。
学校办学成绩显著。学校是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单位”“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广东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广东省‘书香岭南’全民阅读示范单位”“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进单位”。近年来,师生在全省全国的比赛和活动中获奖1000多人次。如:“诵读中国”演讲比赛全国一等奖、数学建模竞赛多次获全国一等奖、跳绳比赛多次获全国一等奖、广东省书法绘画大赛书法类一等奖、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比赛荣获周亚军、“百歌颂中华”合唱比赛广东省金奖、广东省传统武术项目锦标赛一等奖、第十三届广东大中专学生校园文体艺术节之舞蹈大赛金奖、广东省第三届大学生器乐大赛荣获一等奖、广东省第四届高校(高职)教学大赛一等奖、第三届广东省学校国旗护卫队交流展示活动团体一等奖、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运维挑战赛华南赛区第四名。
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近三届毕业生“专升本”考试上线人数分别达628人、823人、919人;获得自考本科文凭的学生每年均超过250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9%以上。截至目前,学校培养了近20万名各级各类优秀人才,为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6000多人(含高职扩招)。组建了若干个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群,形成了以学前教育为龙头、艺术教育为特色、其他专业为支撑的专业发展格局。其中,学前教育专业群(学前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小学教育专业群(小学教育、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为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如今,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鼓舞下,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协同创新,锐意进取,向着“全省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等师范院校的远大目标奋力前行。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是江苏省创办最早的民办高职院校之一,苏州市第一所民办高校,也是昆山历史上第一所高等院校。
学校由著名教育家、建筑学家梁顺才博士和史宝凤博士夫妇创办于1998年,已有24年办学历史。创办之初,根据省政府关于同意筹建民办硅湖大学的批复,学校按一流本科大学要求建设。2002年,教育部批准定名为硅湖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地处江苏昆山市,背靠苏州,紧邻上海,是中国经济社会最发达,最活跃的长三角核心区域。学校秉承“责任、荣誉”校训,坚持“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宗旨,立足苏州,经济,管理,艺术,教育等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着力培养高素质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
学院现设有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化创意学院、儿童发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9个二级学院,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等35个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专业。现有在校学生6500余人。
近三年,全校学生在国家与省级各类专业技能大赛中共获奖100余项,其中国家级30余项,省级奖70余项。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专业技能证书通过率达98%以上,历年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率均在95%以上,在江苏省教育厅2016-2018年度毕业生就业评估中获“优秀”等级。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服务国家自由贸易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国家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紧随“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把握“新工科”的内涵与前景,将“ai”作为“硅湖烙印课”,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同时,以国际职业教育的广阔视野,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全面推行“一体两翼”的育人格局(“一体”指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能力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体任务,“两翼”中一翼为立德树人,一翼为产教一体)。
面向新时代,硅湖职业技术学院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理念,坚持“公益性、国际化、应用型”的办学方针,举全校之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本科职业教育院校,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天府新区通用航空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天府新区通用航空职业学院是2018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非营利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由天府航空教育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举办,得到解放军空军、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等大力支持,是中国第一所通用航空高校。
学校区位环境优美,设施设备一流。校园由清华大学设计,占地1100余亩,教育设计容纳量1万余人,拥有面积超过455平方公里的川协3号空域为学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飞行训练条件。学校紧密围绕产业布局和市场需求设置专业,现设有24个专业,形成了以“以通用航空类专业为引领,运输航空类专业为主干,电子信息类和现代服务业类专业为支撑”的多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发展势头良好。
学校坐落于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学校大门立于天府大道南三段,距离天府新区科学城地铁站仅15分钟车程。学校大门口规划设有地铁站,预计2年左右通车。天府新区的发展也将为学校的发展带来无限活力和巨大潜力。
学校管理团队和师资力量厚实,现任领导都是长期在普通高校担任领导工作,熟悉高等教育管理与规律的教授、博士和资深的教育专家,具有先进的办学思想和育人理念。学校引进了四川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等高校的教授、博士和硕士,同时聘请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一线工程师和优秀工匠作为双师型教师。
学校实行“以德为先、德技并修、工学结合、三阶递进”的12345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路径,注重“学业、职业和就业”三个环节,抓好“课堂教学、校园活动、社会实践和国际交流”四个课堂,建设“课程思政育人、实践教学育人、职业素质育人、航空文化育人和教学质量保证”五个支撑体系。学校实行专业与企业共建,专家与企业家共管的办学机制,与美国安博瑞航空大学、美国陈纳德飞行学院、加拿大航空学院、天津迅腾、西安华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院校合作达成高度的人才培养与就业合作关系,推进校企“双元”育人,建立适合产业行业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学院,形成产业学院旺工淡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充分保证学生高质量就业。
学校以“办百年名校,育通航英才”为愿景,航空报国,服务民生。学校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秉承“德育为魂、质量为本、特色为要、就业为重”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德技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立足高等职业教育,扎根天府新区,紧密对接国家和四川通用航空事业发展战略、四川省“5 1”产业和“4 6”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致力于把学校建设成服务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和成渝双城经济圈,辐射西南,产教紧密融合,有质量、有特色、有品牌、有良好社会影响的高职院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潞安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拥有国家一级煤矿安全培训、山西省二级非煤安全培训资质,建有煤炭、化工、高压电工、应急救援实训基地和拓展训练基地,培训实训设备充足,生活服务设施齐全,可同时容纳2000人在校培训。培训项目包括思想政治、企业安全、经营管理、专业技术、职业技能五大类,其中安全培训涵盖39个特殊工种、73个培训项目,培训资质全面覆盖了煤矿、化工、冶金、电力行业。
咨询电话:党校教务部 黄霞 13935503500
培训管理部:任旭红13834300687
安培一部:王华13834059343
安培二部:张波13653546185
职业教育我们是用心的
学院前身为潞安矿务局职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2019年成为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21年,挂牌成立全省高职院校首家应急管理学院。学院开设各类专业34个,其中煤化工技术为省级骨干专业,矿山机电与智能装备为省级高水平重点专业。学校建有煤化工技术、应用化工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4个省级高水平实训基地。学院大力实施以“打造名课、培养名师、创建名校”为主要内容的“三名”工程,专升本达线率达75%以上。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多元发展,学生就业前景广阔,就业率达90%以上。
咨询电话:
招生就业部:0355-5922379
联系人:15935371534(沈雪梅)
成教部:0355-5923403
联系人:18835582802(郭伟伟)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广西科技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学院规划占地面积826亩,坐落在南宁空港经济区--广西首府南宁半小时经济圈内,近邻南宁吴圩国际机场,面向中越边境,直通北海,交通便利,环境幽雅,校园景色与自然山水园林融为一体,生态园林式的校园环境体现了现代科技校园、生态人文校园的特色。
2012年6月学院获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立项的“创业大学建设实验区”。学院以“培养应用型、创业型和技能型人才、造就大批小微型企业家、服务引领社会经济发展”为办学宗旨,有着深厚的学科底蕴,为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知识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基石。学院依托工程建设、电子研发、信息服务、能源开发等学科优势,集科教、科技、科研于一体,以适应社会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为全国及珠江三角洲、广西北部湾高新技术开发经济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区、中国—东盟青年产业园区以及广西高新技术产业服务,培养理论、实践与创新相结合的创新型人才。
学院紧跟社会发展趋势,为弥补区域市区内目前没有医学院、医护专业方面的空白,学院最近举办医学院,并在南宁市设立了附属医院-南宁玉洞医院。南宁玉洞医院是国家二级综合医院,已执业二十多年,集医疗、预防、康复、教学为一体,是南宁市良庆区政府医疗保障的主要力量,南宁市120急救中心网络医院,区、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学院拥有健全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和优秀的师资队伍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完善的教学硬件设施确保高技能教学培养工作的开展。学院立足市场需求,关注培养过程、坚持“一专多能、创新教育”的育人方针,注重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搭建校企合作、定单培养的就业平台,打造与学院配套开发的科技产业就业通道,在“产、学、研”中互动,坚持开放式合作培养,保障人才输出渠道畅通,将我院打造成为北部湾经济区内最具发展活力并充满魅力的创业型大学。
学院目前开设有财经商贸、电子信息、文化艺术、土木建筑、交通运输、装备制造、旅游、公共管理与服务、教育与体育、医药卫生等10大类别18个热门专业及培养方向,以能源开发、工程建设、科技研发为专业导向,设置涵盖了文、理、工、经济管理等学科,旨在创建一流的学科门类,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振兴我国新型科技产业,逐步引领职业教育的壮大与健康发展。
欢迎全国各地莘莘学子报读我院!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是由金昌市人民政府和金川集团公司共同出资兴建的全日制公立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院的前身是经原有色总公司备案隶属于金川集团公司的成人高校-金川集团公司职工大学(始建于1984年,批准文号〔1984〕教成字033号)和甘肃省首批“标准化中等师范学校”-金昌师范学校(始建于1984年,批准文号甘教师字〔1984〕314号),2010年7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两校合并改建为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院现为甘肃省高职院校“双高”建设单位,教育部“1 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陇原工匠培训基地、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甘肃省协同创新基地、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甘肃省天然产物资源化利用与开发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甘肃省节水型高校、金昌市文明校园、金昌市“循环经济人才培训基地”和“人才特区建设”试点单位。
学院秉承“取精用弘、卓尔不群”的办学理念和“学无止境、行至于善”的校训,凝练形成“明德厚能、求真拓新”的校风、“知能双教、爱生爱校”的教风和“求知精能、善思笃行”的学风。学院遵循“就业立校、特色强校、合作兴学、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以市场为导向,立足金昌、辐射全省、面向全国,重点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技术人才。
学院位于甘肃省金昌市职教城,东临紫金花海,南接花博馆,西抱龙首湖、北依植物园,花木繁茂、碧草如茵、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是甘肃省唯一一所被4a级景区包围的花园式高职院校。占地面积716亩,现已建成综合楼、冶金教学楼、机电教学楼、图书馆、学子食苑、后勤服务楼、体育场以及2栋实训楼、8栋学生公寓等基础设施15.13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近18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5.5亿元。
学院现设冶金与化学工程系等8个教学单位和18个党政群团机构,托管金昌市理工中等专业学校和金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形成了冶金、化工、机电、建筑、信息、教育、经济管理等门类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共开设31个专业:有色金属智能冶金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石油化工技术、食品营养与健康、药品生产技术、新能源装备技术、化妆品技术、矿物加工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视觉传达设计、软件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测绘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焊接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旅游管理、健康管理、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大数据与会计、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学前教育、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现代农业技术、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舞蹈表演、广告艺术设计。
学院现有在校生7123名,教职工254名,其中:校内专任教师165名(教授8人、副教授58名),外聘专任教师60名,专职辅导员20名。现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有色金属行业技术能手1人、省级职业教育工匠之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1人、省“园丁奖”获得者1人、敦煌文艺奖获得者2人、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甘肃省优秀专家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人、甘肃省技能能手4人、甘肃省技术标兵7人、陇原工匠提名奖1人、全省青年岗位能手2人、陇原“四有”好老师1人、甘肃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1人,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1人、金昌工匠2人、金昌市特级教师1人、金昌市先进工作者1人、金昌市劳动模范1人、金昌市拔尖人才3人、金昌市首席技师2人,教师发表论文在中国知网收录700余篇,主编并出版教材95部,已获国家专利102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科研项目获批立项200余项,横向、纵向课题累计争取科研资金500余万元。
学院获省、市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励19项,其中,教育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省级创新成果奖1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13门,市级创新成果奖1项,省高校科研优秀成果1项、省职工先进操作法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4项。学院组织师生参加国家和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其中:国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行赛特等奖5项,国家行赛一等奖28项,国家行赛二等奖27项,国家行赛三等奖47项;省级特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42项,三等奖80项,省级优秀奖6项;市级获奖15项。学院设有金昌市第八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建有冶金行业、化工行业鉴定考试点、特种作业操作证培训机构、教育部1 x证书考核站,先后组织各类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考试34期,鉴定人数11049人次,合格率91.5%以上。
学院坚持地企共建、产教融合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全面推行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合作模式,与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八冶建设集团公司、甘肃紫金云大数据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绿地集团、新疆梅花氨基酸有限责任公司、信发集团、新疆宜化、联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华住集团、上海金蓓幼教中心等200余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与100余家企业建立了人才培养基地和实习就业基地,建成“一带一路”产业学院8个,校外实训基地54个,校内实训基地10个,实验实训室42个,实习实训和教学科研设备资产总值6005万元。为学生创造了优越的实习实训和就业条件。与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冶金集团、华住集团、中贝教育、新疆梅花氨基酸有限责任公司、信发集团等10余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实现了“入学即就业”、从“好就业”到“就好业”的转变,累计订单培养学生4000余名。从2020年至2022年共有409名毕业生参加专升本考试被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本科院校录取。学院2021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2.78%,2022届毕业生就业率93.78%,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居全省50所本专科高校前十名。
学院如朝阳般冉冉升起,焕发着青春的朝气,迸发着蓬勃的活力。学院必将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全新的管理模式、一流的设施设备、健全的就业体系为广大学子成才成长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甘肃乃至于全国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高技能实用人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南昌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院毗邻“山势嵯峨,层峦叠翠,四时秀色,气候宜人”的梅岭风景区,校园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生活、交通极为便利。
学院立足南昌,辐射江西,坚持立德树人,传承红色文化,重点打造健康医疗、健康管理、健康技术、中医药健康四大专业群,力争建成一所办学目标明确、结构合理、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健康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8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80人,博士、硕士以上教师61人,双师型教师63人;校园总面积567亩、规划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拥有实验大楼、图书馆大楼、音乐大楼、学生公寓等现代化楼群;学院根据学科和专业大类设置“四系三部”,四系——中医康复系、护理系、健康技术系、中医药健康系,三部——思想政治部、公共文化部、基础医学部;目前主要设置中医康复技术、护理、助产、口腔医学技术和药学等5个精品专业。学院的校外实习教学基地50余个,配备了1所二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
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着特色育人模式和完善的产教研合作育人机制,坚持主动入市、引企入校、校企联姻等协同育人,积极探索1 x证书制度。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使毕业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满意。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