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canvas,请升级你的浏览器。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9年,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校四个校区占地面积1363亩,现有教职员工838人,高级职称121人,硕士、博士349人。学校实施“3300”招才引...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396-2869986,0396-2869226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学校排名
139名 校友会高职ⅰ类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鹰潭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鹰潭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设置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院校。学院座落于华东交通枢纽、世界铜都、中华道都、智慧新城——鹰潭大学城。 2020年学院迁入信江新区滨江大道新校区,校园占地面积5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建有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教学大楼、实训大楼、实训工厂、智慧教室、图文信息中心、标准型运动场、体育馆等,学生公寓空调、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生活配套设施完善。新校区与信江河相依相伴,校园环境优美怡人,设施先进智能,文化气息浓厚,生活交通便利,是理想的读书治学园地。 学院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师178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38名;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的教师占比30%以上;“双师型”教师29名。学院加强校企、校校交流合作,长期聘请行业专家、能工巧匠来校任教。“十四五”期间,规划投资2500万元,重点用于各专业高水平师资的引进、培养和培训。 学院目前设有5个系部,开设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等26个专业。新校区建设中将继续投入上亿元资金,用于添置和更新各专业教学设施、实验实训设备和图书资料,以高端的人才队伍和先进的教育技术,大力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智能化水平。 学院秉持“厚德、笃学、优术、自强”校训,依托鹰潭“大教育”发展优势,主动适应新经济、新业态发展需要,主动服务国家产业生态体系建设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围绕产业办专业,努力实现与行业、产业的协同共振。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学生实训、实习和就业创造了优良条件。学院曾被评为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毕业生供不应求,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具有独立颁发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共有两个校区,北校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旺旺西路158号,东校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金阳大道3050号。 学校笃行“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办学理念,秉承"专家治校、名师治学"的办学方式,以"厚德强能、求是致远"为校训,培养新时代“德育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高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 学校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6600余人,占地面积1448亩,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1.25亿元,馆藏图书125万册,校内实验实训室150个,校外实训基地300个。 学校目前建有九个专业大类: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土木建筑、医药卫生、财经商贸、文化艺术、教育与体育、新闻传播、车辆工程,开设专业26个:护理、药学、口腔医学技术、医学美容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大数据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汽车电子技术、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金融科技应用、大数据与会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大数据与财务管理、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 学校文化氛围浓郁,环境美丽幽雅,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学子实现大学梦想的理想之地。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位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中国品牌之都—福建·晋江,由晋江市委、市政府主导,澳门金龙集团和福建恒安集团、安踏集团、浔兴集团、艾派集团五大知名企业共同创办,2006年4月开始筹建,2009年秋季正式招生办学,是福建省示范校、“双高校”。学校设有智慧制造学院、健康生活学院、服务经济学院、文创学院、建筑学院、教育学院、数字技术学院7个二级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产业开设食品、鞋服、机电、工业机器人、物联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建筑、电商物流、财管会计、动漫、影视动画、学前教育、体管等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省级产业学院5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3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专业1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1个、省级特色专业群实训基地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个等,综合实力位列福建省高职院校第一阵营、全国民办高职院校第一阵营。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跟国家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步伐,坚持需求导向,传承“晋江经验”,抓住地方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发达、产业集聚的区位优势和五大集团企业办学特色,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企业学院-职业启航班-群教学法”五层次办学,依托产业设置专业,根据企业及岗位需求开设课程,尊重教育规律,加强内涵建设,打造学校教师、企业技师、行业大师组成的“三元双师”型师资队伍,秉持“明道、励学、笃行”校训精神,践行“群教育被需值教育立德树人、产教融合职业启航创新育人”办学理念,坚持扬长教学特长发展原则,推进“11231”工程(崇拜1位英雄人物、掌握1项专业技能、擅长2项体育运动、唱好3首歌曲、会做1道菜),培育“三有”(目中有人、心中有情、手中有爱)“三动”(动脑、动手、动口)“四会”(会学习、会生活、会交往、会工作)“专业技能过硬、特长发展好、数字能力强”的高素养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有效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成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一、五层次办学 需求导向精准育人 创新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企业学院-职业启航班-群教学法”五层次办学。产教融合是指政策层面,学校紧跟国家相关政策,主动适应行业、企业需求,依托产业设专业;校企合作是指合作主体层面,校企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命运共同体,充分发挥育人主体作用;企业学院是指合作模式层面,形成校企一体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招生招工、师资队伍等“九个一”工作机制,校企一体化育人;职业启航班是指合作切入点层面,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打破院系和专业格局,整合利用校企双方教育教学资源,“岗课赛证”融通,精准育人;群教学法是指教学模式层面,校企整合课程、教师、教学实训基地等,实现“多师同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成效。5个企业(产业)学院入选福建省产业学院,实践成果获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建设企业学院 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案例入选全国改革开放40周年内涵发展创新案例,《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 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 打造“二元制”人才培养品牌》案例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案例。 二、“三元双师”创新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实施“学校教师、企业技师、行业匠师”组成“三元双师”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施行大师、匠师、技师与教师系列职称并行互通的“双轨制”职称评聘制度,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拥有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专业带头人6人,执行董事王树生博士是澳门城市大学教育学博士生导师、福建省中华职教社副主任、教育部职业院校中国特色学徒制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轻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皮革制鞋专委会主任。借助泉州市高层次人才、晋江市优秀人才政策和民办灵活的办学机制,引进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原院长杨承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特殊膳食食品标准化委员会主任蔡木易教授、中国日用化工协会理事长王万绪教授、中国酒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延才高级工程师、福建农林大学博士生导师郑宝东等大师及顶尖专业带头人,打破技术技能天花板,引领专业群建设、应用技术研发、产品工艺开发、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实施“全员导师制”和“四员协同”思政育人,不拘一格培养聘用校企年青骨干教师,全校教职工积极性、创造性和干事创业热情高。近五年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大赛获国家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和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8项,《基于群教育理念下“三元双师”型教师成长道路模式综合改革》获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入选国家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三、群教育被需值教育落实立德树人 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践行群教育被需值教育立德树人。群教育是培养学生群意识和群能力的教育,通过群的方法使个体能够合群、成群、乐群、善群,具有合作性、利他性、集体性和社会性等属性。被需值教育是提升学生被需要的素养及其价值的教育。群教育被需值教育理念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抓手,通过实施文化育人进课程工程、手工匠培养工程、群教育被需值教育文化建设工程、社会服务工程等四大工程建设,常年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切合学生发展需要的科技文化艺术活动,营造了“靓装、微笑、被需要”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提升学生的被需值和合作性、利他性、集体性、社会性等群意识及能力。群教育被需值教育理念已成为学校的文化基因、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育人品牌,“群教育被需值教育”研究实践获得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四、扬长教学特长发展 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成业 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扬长教学特长发展原则,以群教育和被需值教育为文化基因,以氛围和节奏为外在表现,融合党史国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丝文化、闽南文化、非遗文化、职教文化和尊龙凯时手机版的文化,弘扬传承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和文物精神,推进“11231”工程(崇拜1位英雄人物、掌握1项专业技能、擅长2项体育运动、唱好3首歌曲、会做1道菜),开展“学生特长发展”“数字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和“会点啥”等系列主题活动,每年定期举办全校性运动习惯比试大会、社团才艺展示等文体活动,挖掘培育学生特长,激发学生兴趣,还给学生自信和阳光,培育“三有”(目中有人、心中有情、手中有爱)“三动”(动脑、动手、动口)“四会”(会学习、会生活、会交往、会工作)“专业技能过硬、特长发展好、数字能力强”的高素养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校篮球队连续三年荣获福建省大学生篮球赛一等奖、舞龙项目入选全国高职院校体育工作“一校一品”示范基地、1名同学荣膺中华职业教育社“最美职校生”称号。 五、“三位一体”培训体系助力社会服务提质升级 聚焦产教科城融合,依托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发挥全国轻工行指委皮革制鞋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物流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单位,泉州市鞋业职业教育集团、泉州市食品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和泉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会长单位优势,充分整合政行校企研资源,协同建设科技创新团队,有省级科技特派员团队1个、省级科技特派员3人、市级科技特派员16人。搭建“政府 学校 企业”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建设“产业实训基地 产业工人培训基地 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三位一体培训平台、构建“思政教育 文化养成 技能提升”三位一体培训目标、实施“技能培训 技能竞赛 技能证书”三位一体技能提升行动,形成四个“三位一体”产业工人培训体系,打造“三元双师”教学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精品在线开放培训课程,对接产业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以服务社会为抓手,广泛开展面向农业农村的职业教育与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职工继续教育、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等各类社会培训;承办世界技能大赛时装技术项目福建省选拔赛,全国鞋服饰品及箱包类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全国海鲜烹饪技能大赛、泉州市“数字工匠”建筑行业bim技能竞赛等各类各级技能大赛,服务能力与影响力全面提升,入选福建省工匠学院。 六、海丝学院扎实推进国际化办学 建设“海丝学院”,政校侨企一体化推进国际化办学,教随产出、产教同行、职教出海。设立国际学院和归国华侨联合会,发挥高校侨联主体作用和地方侨联纽带联通、海外乡团资源支撑作用,共建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老挝、菲律宾等地“海丝学院”,形成“高校侨联 地方侨联 海外乡团”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打造“中文 职业技能”培训高地,招收培养来自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菲律宾等国留学生百余人,年培养培训学员超百人,举办马来西亚华裔青少年“数字能力课程班”、泰国中小学中文课程项目等,累计接待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冬)令营、华人华侨访问团以及港澳台青少年游学团等百余团近万人次。国际化办学经验入选中华职教社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来职业教育合作优秀案例、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典型案例,并在“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论坛、中国国际教育年会等活动作经验分享,是福建省海外华文教育基地,荣获省级“五好”侨胞之家。 七、“146”党建模式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学校党组织设置和工作机制,构建“146”党建工作模式,一融双优,建立健全“思政课程 课程思政”体系,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程进头脑。传承“晋江经验”,开设“晋江经验”校本思政课,发挥晋江非公企业党建经验优势,与恒安、柒牌、盼盼等50余家校外单位党(委)支部建立党建共建关系,每年联合开展专题学习、技能交流、科技创新、歌咏比赛、运动会和主题党日等活动1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湖南开放大学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举办,湖南省教育厅主管,以促进终身学习为使命、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 ”为特征,面向全省开展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提供终身教育公共服务的新型高等学校。学校前身为1979年创办的湖南广播电视大学。2020年12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湖南开放大学。学校实行体系办学,在国家开放大学“两级统筹、四级办学”体制下,履行湖南境内开放教育统筹职责,下设市州(行业)学院20所、县级学习中心131个,办学网络覆盖全省城乡,是全国拥有最完整办学体系的省级开放大学之一。学校目前开设开放教育本科专业51个、专科专业120个,有开放教育在籍学生15万余人。 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是2003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利用湖南开放大学校本部资源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与湖南开放大学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管理机制。现有全日制在籍生一万余人,开设专业19个,建有湖南省楚怡高水平高职专业群2个。 学校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全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中小学教师专业适岗培训和全省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考试等各类培训考试100余项,每年为100余万人次提供培训和考试服务。 学校始终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为己任,相继建成并运营“湖南干部教育网络培训学院”“湖南老干部(老年)开放大学”“湖湘学习广场”“湖南青马在线”“湖南老科协大讲堂”“学分银行”等10多个终身教育公共学习平台,为社会提供从线下到线上、从摇篮到拐杖的“互联网 终身教育”服务。现有干部在线学员39万余人,老年在线学员19.8万余人,青马在线学员12万余人。 学校办学实力雄厚,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技术能手、芙蓉教学名师等一批优秀师资。先后获得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省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综合性重要奖项40余项。 学校办学44年来,始终与时代同向同行,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三湘四水办学,累计为社会输送各行各业应用型人才105万人,为湖南高等教育普及化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是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总结性评估优秀学校、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黄炎培优秀学校以及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湖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湖南省乡村振兴技术技能人才继续教育基地、湖南省终身教育创新研究基地、社区家庭教育普及基地。 新时代新征程,学校主动适应高质量发展新趋势新要求,锐意改革,勇毅前行,加快实现从以量谋大向以质图强转变,从学历补偿向知识补充转变,从文凭提升向能力提高转变,从线上为主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转变,努力把学校建设成湖南终身教育的主要平台、在线教育的主要平台和灵活教育的平台,成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力量和技能型社会的有力支撑,为湖南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溯源于1881年创办的英华书院,世称“英华斋”,1988年复办,至今拥有141年的历史,曾被福州市人民政府誉为“福州教育名片”。在英华百余年的教育史上,培养出许多精英人才,其中有“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动力科学家沈元、数学家陈景润、地质学专家卢耀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家张钹、汽车设计研究专家郭孔辉等16位院士和众多杰出科学家;中共福州市委第一任书记方尔灏等40余名革命烈士;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陈岱孙、王铁崖、高放等社会科学界泰斗。英华优秀学子为现代中国科学事业和教育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学习科学,报效祖国”已然成为英华学子的传统。福建省委书记项南、陈明义、省委副书记袁启彤先后为英华题词,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为捐资复办英华的校友题词“海外赤子,魂萦八闽”,激励英华人为教育事业努力奋斗。 在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项南支持下,1988年福州英华校友们众志成城复办福州英华学校;1994年基于支持国家发展民办教育的需要,经福建省教育厅批准开办福州英华外国语学院,开始高等学历文凭试点教育;2001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首批普通高等职业学院,并更名为“福州英华职业学院”,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2010年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首轮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成为福建省非营利公益性高职办学制度改革试点院校;2012年当选为福建省高教学会就业管理与指导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2019年顺利通过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20年获批成立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省内唯一设立院士工作站的民办院校),2022年入选福州市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学院先后被授予“教育百强学校”“社会满意学校”“省诚实守信示范单位”“福州市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5a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创办于1979年,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公办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2023年10月由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划转至湖南省教育厅管理。学院曾获得“全国医药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药教育先进集体”“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教学工作优秀单位”“湖南省招生就业先进单位”“湖南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湖南省直单位模范职工之家”“湖南省文明校园”“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创业‘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等荣誉。学院食药文化传承基地为湖南省社科普及基地。 学院主校区位于长沙市岳麓科技产业园,占地面积近三百亩,建筑面积十余万平方米,教学、生活设施设备齐全。每年面向全国十余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在校学生一万余人。学院现有教职工近四百人,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学历、职称、专业结构合理,综合素质全面的师资队伍。学院建有gmp模拟制药车间、gsp模拟药房、食品理化检验实验室、中药炮制实验室、针灸推拿实验室、化妆品配制与工艺实训室等实验实训室九十余间,校外实习基地两百余个。 学院办学特色鲜明、专业设置科学、行业优势明显。开设有药学、中药学、食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经营与管理、化妆品经营与管理、医疗器械经营与服务等17个专业。药学专业群、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群列入湖南省楚怡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计划。学院坚持面向产业,建立了多种办学形式。目前与沈阳药科大学等院校及优秀的行业企业建立了稳定的联合办学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形成了以高职专科为主,本科并存的多层次办学格局。同时承担了全省食品医药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 学院坚持产教融合、德技并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培养,师生多次在全国全省行业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与湖南九芝堂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振兴中药有限公司、深圳市容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市仟吉食品有限公司、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半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长沙爱美快线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构建了深度产教融合办学模式,与六百多家食品医药企业建立了人才供求关系,就业形势良好,毕业生遍布湖南、广东、上海等地。 经过40余年的积累,学院已建成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等大健康类专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现正致力于将我院建设成为湖南乃至中部地区同层次院校中有较大影响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食品医药行业从业人员重点培训基地和生物医药产业技术服务中心。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海天佛国、渔都港城”——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是一所以航运类专业为龙头,海洋装备制造、港贸物流、石油化工等专业(群)为主体,海洋电子信息技术、现代海洋服务等专业(群)协调发展,海洋特色鲜明的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舟山水产学校、东海学院、定海职业中学和舟山航海学校,于2004年2月筹建,2006年2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正式成立,2009年通过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学校占地约600亩,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现有新城本部和岱山两个校区,全日制高职学生7000余名,成人教育学生2800余名。现有教职工466名,其中专任教师300名,具有高级职称教师80余名,研究生学历(学位)教师占比73%,33名教师列入省市各类人才计划项目,建有国家级交通运输工程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85%。学校聘请相关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150余名。 学校紧紧抓住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机遇,积极对接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绿色石化基地等国家战略和重大项目,现开设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船舶电子电气技术、港口与航运管理、船舶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港口机械与智能控制、智能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关务与外贸服务、现代物流管理、大数据技术、跨境电子商务、国际邮轮乘务管理、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商务英语、应用英语、石油化工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等25个高职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全国职业院校交通运输大类示范专业点1个、浙江省优势特色专业6个,拥有多门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有校内外实训室和实训基地200多个,其中国家级生产型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交通部行指委创新行动项目2个,省级示范实训基地4个,省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暨职业体验基地1个,18个实训基地得到中央财政和省财政支持,承担13个省“五个一批”产教融合项目建设,其中省级产教融合联盟1个,主持和参与国家首届教材建设奖2项,省教学成果2项,3名教师获评“浙江工匠”,“浙江青年工匠”,教师获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省高职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拥有先进的船舶操纵模拟器等实训设备和海上训练基地等实训场所,是浙江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是浙江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 学校坚持“德行四海”校训,大力弘扬“勤实”校风,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着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建有致远创业学院、大学生创业园,近5年来,学生共完成省级以上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60余项,在全国和全省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奖项690余项,其中一等奖或第一名21项,连续三届获浙江省航海院校海员技能大比武团体冠军,连续三届获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三等奖;获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特等奖和一等奖;四次获得全国高职院校市场营销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获全国大学生“学创杯”创业大赛一等奖;获得第八届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获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一等奖;获浙江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学校结合专业和区域特色,积极开展国防教育,被评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全面推行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培训质量管理规则,是中国政府履行《stcw公约》的履约院校,是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基地、国家级船舶与海洋装备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训平台、全国反走私宣传教育基地、浙江省外派海员劳务培训基地、舟山市渔农民转产转业培训基地、舟山市江海通航船舶船员培训中心,是长江经济带六省二市“江海联运”产教联盟理事长单位,目前开设国家海事局批准的各类船员培训项目30项,培训船员总数超过17万人次,被评为全国职工培训优秀示范点。学校积极开展校际合作交流,开展学生互派、学分互认。大力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境)外1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建有浙江省海洋与船舶工程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经教育部批准,与乌克兰马卡洛夫国立造船大学共同实施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2个中外合作教育项目。积极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航海教育,建有浙江-巴新国际海事学院、浙江-乌克兰国际海事学院,列入浙江省首批“丝路学院”。学校还是香港船东会与中国大陆航海院校联络及合作网络院校,国际航海教师协会等国际组织成员。学校与香港董氏集团、新加坡万邦集团、日本常石集团、美国皇家加勒比邮轮有限公司、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招商轮船集团、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海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与东方海外(国际)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东方海外海事学院,培养国际海员。 2004年9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视察学校并对学校办学作出重要指示,希望学校发挥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优势,为舟山渔农民转产转业服务,为浙江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服务,为国际航运业输送高质量、船务公司满意的国际海员。学校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 “国际化、应用型、地方性”的办学定位,坚持“立足舟山、服务浙江、面向海内外”的办学方向,紧紧围绕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全面对接地方产业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海洋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位于素有“塞上江南”美誉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学院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隶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学院初创于1951年,由宁夏商业学校、宁夏供销学校、宁夏粮食学校、宁夏农业机械化学校(宁夏机电工程学校)和宁夏化工技工学校五校整合,于2006年更为现名。70年的办学历程,使学院与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同呼吸,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共命运。薪火相传,砥砺奋进的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积淀形成了“德能并重、多元融通、对接产业、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铸就了“厚德、勤学、敬业、强能”的校训精神。 2010年,学院被确立为宁夏第一批示范性高职院校;2013年,入选国家首批百所骨干高职院校;2015年,建成4个(中国)宁夏现代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2016年,自治区党委授予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是宁夏高校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2017年,荣获“第五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2018年,获得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承办两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芯片级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赛项;2019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单位”。同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2020年,入选教育部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培育基地单位。 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学院创新实施了以“领航”、“铸魂”、“金钥匙”三大工程为重点的党建项目,获批自治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培育建成4个区级五星级、18个校级四星级基层党组织,2个全国高校党建样板支部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学校首批5个党建品牌项目以及8个党建特色项目顺利结项,22个党建“书记项目”正在推进。创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讲堂”并开展各类宣讲教育30余次。指导出台了领导干部联系班级制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办学基础持续夯实。学院占地1538亩,建筑面积22.7万平米,固定资产10亿元,馆藏图书76.04万册,在校生近万人。建有现代煤化工、现代装备制造、现代烹饪与营养及现代电子信息4个(中国)宁夏现代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28个校内实训中心,173个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校内实训场所占地9.5万平米,实训设备近1.4万台(套),一次性可提供8840个实训工位。建成了智慧教室64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06亿元,生均达4.53万元。建有教学、学工等11个信息化标准应用服务系统,高速无线实现全院覆盖。拥有1个全区最大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个自治区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产业专业深入对接。学院立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人人出彩的办学方向,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区域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枸杞产业、葡萄酒产业、奶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新型材料产业、绿色食品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设置招生专业46个。建成了以4个国家级重点特色专业、4个国家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为龙头,24个自治区级重点特色专业为支撑的7大专业(群),形成了“工科”与“商科”两翼齐飞的专业布局。现有信息技术学院、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能源化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财会金融学院、商贸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学院、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学院及中职部等教学单位11个,学院已累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各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近10万人,现已成为宁夏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输出地。 师资力量持续壮大。教职工637,其中正高级职称41人,副高级职称135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225人,博士28人(含在读22人);“双师素质”教师375人,拥有院级专业带头人34名,骨干教师79名。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建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自治区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拥有自治区“塞上技能大师”2人,自治区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人,自治区拔尖人才3人,自治区技术能手7人,自治区教学名师29人,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1人, “五一劳动奖章”4人,自治区“优秀教师”2人,自治区“师德标兵”和“教书育人楷模”2人。 教科研势头强劲。近三年来,立项教科研课题242项,其中厅级以上86项,院级横向课题137项;教师在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628篇,其中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4篇;已取得专利项目达115项。2020年,学校教师在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奖50项,其中,在全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全国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得三等奖1项;在全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得三等奖4项,获奖数量位列奖牌榜第二名。建成了1个由7名企业领军人才(大师名匠)、16名企业专业(群)带头人及79名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立项建设42门区级、116门校级院级精品课程;建成7个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校级素质教育课程平台、34门一体化课程、30门微课程,主持建设1个国家级专业资源库,参与建设完成2个国家级专业库;124门课程实施了教学改革,22个区级教学(创新)团队。 学生培养成效显著。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产教融合为路径,着力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坚持致力于服务人的终身发展,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让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通道、发展有空间。学院招生计划完成率始终保持在99.99%以上,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7%以上,一部分学生已成长为企业、行业的中坚力量。学生在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国家级奖项24项,区级奖项1008项,获奖数量和质量稳居宁夏高职院校之首,并打破了宁夏高职院校获全国一等奖“零”的记录。2017年,起成为空军士官人才培养定点院校,已输送人才近百人。 创新创业深入实施。拥有全区高职院校面积最大的创业孵化园,建筑面积22974万平方米。推行“‘职业技能大赛 创新创业大赛’双赛驱动、‘实验室 工作室’双创新实践、‘双师素质 双创资质’融合培养”的双创教育模式。近年来,获得中华职教社银奖2项,铜奖1项,优秀组织奖1项;中国互联网 大赛银奖2个、铜奖2个;首届甘青宁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个、优秀组织奖1个。宁夏互联网 大赛金奖7个、银铜奖39个,优秀集体奖2个、优秀组织奖1个;宁夏挑战杯金、银奖各3个、优秀组织奖2个;宁夏三创赛银奖14个、铜奖若干、优秀集体奖1个、优秀组织奖2个。银川市营销挑战赛优秀组织奖1个。并设立为自治区发改委双创示范基地,自治区众创空间。 校企合作持续深化。学院牵头成立宁夏首个“政行企校”合作办学理事会、校校合作联盟以及4个自治区级、21个校级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3个产业学院。先后面向26个专业(群)申请并获批23个证书。截至2020年底,已面向18个专业(群)开展12个“1 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试点学生952人。联合中烹协、西门子(中国)公司、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公司等50多家行业企业组建了5个职业教育集团、7个应用技术研发中心、30个教师流动中心,建成了204个校外实训基地,承办了近180项自治区级以上职业技术大赛。 合作办学更加紧密。先后组团参访英、法、德等近20个国家20所院校,派出33批次273人次出国(境)参访交流和研修培训,与乌克兰国立经济大学、马来西亚理工大学、泰国暹罗大学、突尼斯苏斯高等旅游学院等近15所境外大学签订合作备忘录。国内先后与宁夏大学、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福建黎明职业大学、台湾大仁科技大学等十余所区内外高校在人才培养、师资互派、专业共建、科技研发等领域开展合作,与发达省区兄弟院校创造开展“1 1 1”人才共育模式。 社会服务功能凸显。积极响应自治区脱贫攻坚战略要求,学校选派6名教职工在海原县双井村和久坪村开展帮扶工作,先后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启动了扶贫项目35个,结对帮扶2所贫困地区中职学校建设实训基地、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为久坪村援建劳动技能培训基地,帮助1000多人精准脱贫。学校2次被自治区授予扶贫工作“先进单位”。2020年,成功举办了全区退役士兵职业技能示范性培训班,98名退役军人顺利完成计算机、物流管理等专业学习,获得职业资格;面向企业、事业单位、学生、军人、农民等开展中式烹调师、西式面点师、电焊车工以及化工总控工等职业技能培训鉴定4370人次,为服务群众和保障民生作出积极贡献。充分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先后承担了北京奥运会、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亚运会、第41届上海世博会等国际性餐饮及社会服务工作。学院社会声誉持续向好,影响力不断扩大。 近年来,学院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培育突出贡献奖”“技能人才培养奖”“职业教育创新奖”“全国教育成果奖”“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黄炎培优秀学校奖”“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自治区培养和使用技能型人才先进集体”“自治区定点帮扶先进单位”“自治区教育扶贫先进单位”“第五届黄炎培优秀学校奖”“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心理健康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扎根宁夏、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就业的办学方向,不忘初心振奋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于2010年2月经河北省政府批准设立,报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实施高职(专科)层次教育。 学院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区位优势明显。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核心地带—河北省三河市,位于北京以东20公里,毗邻北京城市副中心,京哈、京秦高速、京哈铁路新线、北京轻轨平谷线,距学院均不足10公里。 学校周边有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滨海新区、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燕郊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多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开发区内华为、富士康、京东方、中兴、美国天合、日本东芝、德国西门子、澳大利亚bhp、韩国lg、德国鲁尔、汉王制造有限公司、神威药业、协和药业、燕达集团、汇福集团等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国内著名企业落户,学院与其中60余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了自己的实训基地。毕业生就业主要以首都经济圈和大北京地区为主,丰富的就业途径、广泛的就业市场为学生搭建了良好的事业平台。 学院办学条件优越,校园环境优美,设施装备精良。2019年,我院入选廊坊市园林式绿化先进单位。校园总占地近600亩,总建筑面积21.8万平方。拥有多媒体教学楼和实验教学楼8栋,高标准专业实习实训室80个,现代化实训车间1.2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137万元。学院图书馆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29.5万册,电子图书29万册。 学院内设党政办公室、纪委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工作处、组织宣传处、人事处、后勤处和财务处等8个党政群团管理机构,财经系、计算机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书法系、公共教学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等6个教学机构和信息中心、图书馆和培训中心等3个教辅机构。学院现有教职工270人,其中专任教师201人,专业带头人24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位的教师150人,双师型教师占43.9%。 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专业设置包括工、管、经、艺四大学科在内的综合性高职院校,设有设有机电工程系、财经系、计算机工程系、书法系、公共教学部等教学单位,开设书法、无人机应用、空乘、计算机网络技术等20多个专业。其中书法专业为河北省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数控技术专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会计专业为河北省骨干专业。2017年,学院被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评为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学院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思路,先后与中国书法家协会、北京翔宇通用航空集团、北京商鲲教育控股集团、北京韦加无人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苏宁物流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软件园、云科未来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多家业内知名企业和单位开展深度合作,基本实现了招生与招工、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学院以“坚持一个方向,做到两个满足,实现三个结合”为办学理念全力打造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坚持一个方向即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总体方针,依托自身区位优势,立足廊坊,面向京津冀,为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方向;做到两个满足即最大程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求知、求技、求职等多方面需求;实现三个结合即实现办学与市场结合、教育与企业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介绍 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是安徽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安徽省“双高计划”专业群培育单位、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现有七渔河、岳家湖(在建)2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277亩。学校设6个学院、2个附属幼儿园,在校生6361人。 学校历史底蕴深厚,前身肇始于1907年的阜阳师范传习所,1914年更名为安徽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34年重组为安徽省立颍州师范学校,1950年学校组建为阜阳师范学校,2015年2月成功实现办学层次升格,并正式更名为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这里是阜阳师范教育的发祥地、皖北基础教育的摇篮,百年来,一代代幼专人秉承“教育报国”之志,扎根皖北大地,笃志立德树人,为国家培养了10余万教师和各类人才。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为幼为小、为师为范”办学理念,高扬师范教育大旗,大力实施“特色立校、质量强校、文化兴校、开放活校”发展战略,立足皖北、服务全省、面向长三角,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全国知名”的高水平幼儿师专,为区域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学校将教师教育专业建设放在首位,统筹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专业,逐渐形成了以三年制专科层次教育为主体,两年制“专升本”联合培养规模化发展,继续教育多层次服务地方的办学格局。现有学前教育学院、小学教育学院、艺术和体育学院、健康和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6个教学单位,开设早期教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小学语文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体育教育、小学科学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英语、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舞蹈表演、大数据技术、播音与主持、社会体育、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艺术设计等18个专业,与阜阳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合作举办美术学、教育技术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等4个专升本联合培养专业。其中小学教育专业群为省级“双高计划”专业群培育项目,学前教育专业群为省级特色专业群,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小学语文教育、小学科学教育、应用英语为省级重点专业。校外教育实习基地59个,建有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3个、市级培训中心1个,教育部1 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项目8个。 师资队伍结构良好。现有教职工353人,其中专任教师293人,其中担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9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76人,双师型教师116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223人,博士(含在读)16人,省级教学团队5个,教学创新团队5个,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教坛新秀10人、校级以上专业带头人33人。立项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46项,承担省级质量工程130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个,出版学术专著和主编教材144部,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 教育教学成果丰硕。学生近年参加各专业技能大赛获得国家级、省级以上奖励累计160余项,其中在省级以上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奖总数居参赛高职高专院校前列。近年来,在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技能大赛竞赛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5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22项,团体一等奖1项,团体二等奖1项,团体优秀组织奖2项;安徽省运动会中获得一等奖6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27项,安徽省体育联赛中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2项。安徽省教师技能大赛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4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团体三等奖1项。 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深化校地合作,与阜阳市教育局合作成立阜阳市教师发展学院,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职后继续教育,年培训万余人次。充分发挥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优势资源,组建阜阳幼专教育集团,开办附属幼儿园、附属颍东第一幼儿园,与颍州区、颍东区人民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深入服务地方。开展校校合作,先后与安徽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在师生交流、教师培训等方面有了新拓展。与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亳州幼儿师范学校等学校签订合作办学框架协议,学校对外影响日益扩大。 党的领导持续加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着力构建全时空教学、全过程互动、全课程育人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135”改革模式,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效,先后荣获“安徽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安徽省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安徽省第五批基层理论宣讲示范基地”等称号。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奋进“十四五”,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为己任,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紧抓岳家湖校区建设契机,实施“强校升本”战略,全力提升内涵建设水平,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国和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