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轻工职业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canvas,请升级你的浏览器。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位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中国品牌之都—福建·晋江,由晋江市委、市政府主导,澳门金龙集团和福建恒安集团、安踏集团、浔兴集团、艾派集团五大知名企业共同创办,2006年4月开始筹建,2009年秋季正式招生办学,是福建省...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595-36207777,0595-82038898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民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学校排名
291名 校友会高职ⅰ类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海军潜艇学院
学校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是一所培养海军潜艇和防救部队初、中两级军事指挥、工程技术军官的重点军事院校,主要任务是培养海军潜艇部队和防救部队各类指挥军官、导弹防救工程技术干部及专业技术兵等。具有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学院坐落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环境幽雅,气候宜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是直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一所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指挥院校,是亚洲唯一的一所潜艇兵种高等学府。学院创建于1953年8月。1957年9月,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校。1983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1985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1989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全院拥有教员数百名,其中教授、副教授、高工、高师约占1/4。学院共有38个教研室及其相应的实验室,一批较先进的仪器已广泛应用到教学、科研及教学管理领域。以潜艇、防救专业为特色的图书馆,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藏书达40万册,中、外期刊近1500多种,并设有电子阅览室。。此外,院内还建有2个面积2.8万平方米的标准体育场,另有器械场、游泳池等各种体育设施,院内还建有海水浴场,为提高学员的身体素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贵州盛华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贵州盛华职业学院是华人商界领袖、台湾爱国企业家王雪红陈文琦夫妇捐资举办的一所非营利性公益慈善大学,中国工程院士、计算机专家倪光南担任名誉校长。学校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计划内统一招生,教育部颁发高职(专科)文凭。 学校地处贵州省惠水县百鸟河数字小镇,距贵阳市区和龙洞堡国际机场约40分钟车程。全校园免费无线网络wifi覆盖,设施设备齐全,常年有来自欧美等地区30余名志愿者外籍教师,是贵州省国际化、信息化程度最高的花园式高校。2015年2月获得贵州省唯一的“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试点院校”,成为贵州省政府重点支持的职业学院。 学校目前在校生5060人,80.8%的学生来自贵州农村,始终坚持“公益兴学,教育扶贫”的办学宗旨,以“诚信、爱心、高尚”为校训。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模式下,以“创新职业教育、实现教育与产业扶贫”为目标,开设了20余个社会热门、市场紧缺型专业。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施了“校企深度合作”,分别与百度公司、万豪国际酒店管理集团(marriot)、htc公司、用友公司、梦动科技、课工厂、多彩贵州农业生态公司、北京唐人坊公司等企业合作,派出学生到企业实习并对实习合格学生100%就业推荐。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全国文明城市”、 “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享有 “中国女排腾飞基地”、“有色金属之乡”等美誉的湖南“南大门”--郴州市,是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平安建设示范校、湖南省高校思政政治教育研究先进单位、湖南省普通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湖南省楚怡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单位。 办学基础:学校教学设备齐全、教学环境优美,现有在校学生11000余人。设有建筑工程学院、财政经济学院、现代装备制造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商贸旅游学院和新能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8个二级学院,共开设23个专业,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软件技术、旅游管理3个专业群立项为湖南省首批楚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专业。学校构建了适应市场需求、对接产业发展、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拥有一批国家级紧缺技能型人才专业、省级精品专业、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市级重点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 师资力量:学校实行“名师领衔、专家治教,企业技能大师主训”,师资实力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446人,有副高及以上专任教师138人,其中正高职称人员22人,兼职教授、现场专家、技能大师等120余人。学校拥有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青年骨干教师及学术带头人,双师素质教师占比达到80%。 办学模式:学校积极推进产业引领、校企融合、订单培养、顶岗培训、定向就业的教育教学改革,突出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采用招生招工合一、对接企业岗位、校企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海康威视、长虹格兰博、上海宝燕、海扬模具、南方数码、多友财税、华为等10余家大中型企业、集团公司开展专业共建、人才共育、顶岗培训、定向就业的校企深度合作。学校与肯尼亚旅游学院签订合作协议,深化国际合作办学内涵发展。 就业前景:学校毗邻珠三角,校企联合培养,独具就业创业优势,为毕业生提供全程跟踪服务。学校创新创业及就业教育普及到每一个学生,参与就业“国聘行动”,先后与200余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开设了42个订单培养班,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21个,涵盖到每一个专业。建立了稳定的就业合作关系,就业率连续多年居湖南省同类院校前列,已基本实现毕业生“好就业”向“就好业”、“高薪就业”的转变。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鹰潭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鹰潭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设置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院校。学院座落于华东交通枢纽、世界铜都、中华道都、智慧新城——鹰潭大学城。 2020年学院迁入信江新区滨江大道新校区,校园占地面积5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建有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教学大楼、实训大楼、实训工厂、智慧教室、图文信息中心、标准型运动场、体育馆等,学生公寓空调、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生活配套设施完善。新校区与信江河相依相伴,校园环境优美怡人,设施先进智能,文化气息浓厚,生活交通便利,是理想的读书治学园地。 学院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师178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38名;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的教师占比30%以上;“双师型”教师29名。学院加强校企、校校交流合作,长期聘请行业专家、能工巧匠来校任教。“十四五”期间,规划投资2500万元,重点用于各专业高水平师资的引进、培养和培训。 学院目前设有5个系部,开设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等26个专业。新校区建设中将继续投入上亿元资金,用于添置和更新各专业教学设施、实验实训设备和图书资料,以高端的人才队伍和先进的教育技术,大力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智能化水平。 学院秉持“厚德、笃学、优术、自强”校训,依托鹰潭“大教育”发展优势,主动适应新经济、新业态发展需要,主动服务国家产业生态体系建设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围绕产业办专业,努力实现与行业、产业的协同共振。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学生实训、实习和就业创造了优良条件。学院曾被评为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毕业生供不应求,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具有独立颁发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共有两个校区,北校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旺旺西路158号,东校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金阳大道3050号。 学校笃行“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办学理念,秉承"专家治校、名师治学"的办学方式,以"厚德强能、求是致远"为校训,培养新时代“德育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高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 学校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6600余人,占地面积1448亩,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1.25亿元,馆藏图书125万册,校内实验实训室150个,校外实训基地300个。 学校目前建有九个专业大类: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土木建筑、医药卫生、财经商贸、文化艺术、教育与体育、新闻传播、车辆工程,开设专业26个:护理、药学、口腔医学技术、医学美容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大数据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汽车电子技术、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金融科技应用、大数据与会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大数据与财务管理、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 学校文化氛围浓郁,环境美丽幽雅,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学子实现大学梦想的理想之地。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湖南开放大学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举办,湖南省教育厅主管,以促进终身学习为使命、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 ”为特征,面向全省开展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提供终身教育公共服务的新型高等学校。学校前身为1979年创办的湖南广播电视大学。2020年12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湖南开放大学。学校实行体系办学,在国家开放大学“两级统筹、四级办学”体制下,履行湖南境内开放教育统筹职责,下设市州(行业)学院20所、县级学习中心131个,办学网络覆盖全省城乡,是全国拥有最完整办学体系的省级开放大学之一。学校目前开设开放教育本科专业51个、专科专业120个,有开放教育在籍学生15万余人。 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是2003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利用湖南开放大学校本部资源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与湖南开放大学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管理机制。现有全日制在籍生一万余人,开设专业19个,建有湖南省楚怡高水平高职专业群2个。 学校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全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中小学教师专业适岗培训和全省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考试等各类培训考试100余项,每年为100余万人次提供培训和考试服务。 学校始终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为己任,相继建成并运营“湖南干部教育网络培训学院”“湖南老干部(老年)开放大学”“湖湘学习广场”“湖南青马在线”“湖南老科协大讲堂”“学分银行”等10多个终身教育公共学习平台,为社会提供从线下到线上、从摇篮到拐杖的“互联网 终身教育”服务。现有干部在线学员39万余人,老年在线学员19.8万余人,青马在线学员12万余人。 学校办学实力雄厚,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技术能手、芙蓉教学名师等一批优秀师资。先后获得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省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综合性重要奖项40余项。 学校办学44年来,始终与时代同向同行,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三湘四水办学,累计为社会输送各行各业应用型人才105万人,为湖南高等教育普及化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是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总结性评估优秀学校、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黄炎培优秀学校以及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湖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湖南省乡村振兴技术技能人才继续教育基地、湖南省终身教育创新研究基地、社区家庭教育普及基地。 新时代新征程,学校主动适应高质量发展新趋势新要求,锐意改革,勇毅前行,加快实现从以量谋大向以质图强转变,从学历补偿向知识补充转变,从文凭提升向能力提高转变,从线上为主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转变,努力把学校建设成湖南终身教育的主要平台、在线教育的主要平台和灵活教育的平台,成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力量和技能型社会的有力支撑,为湖南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溯源于1881年创办的英华书院,世称“英华斋”,1988年复办,至今拥有141年的历史,曾被福州市人民政府誉为“福州教育名片”。在英华百余年的教育史上,培养出许多精英人才,其中有“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动力科学家沈元、数学家陈景润、地质学专家卢耀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家张钹、汽车设计研究专家郭孔辉等16位院士和众多杰出科学家;中共福州市委第一任书记方尔灏等40余名革命烈士;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陈岱孙、王铁崖、高放等社会科学界泰斗。英华优秀学子为现代中国科学事业和教育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学习科学,报效祖国”已然成为英华学子的传统。福建省委书记项南、陈明义、省委副书记袁启彤先后为英华题词,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为捐资复办英华的校友题词“海外赤子,魂萦八闽”,激励英华人为教育事业努力奋斗。 在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项南支持下,1988年福州英华校友们众志成城复办福州英华学校;1994年基于支持国家发展民办教育的需要,经福建省教育厅批准开办福州英华外国语学院,开始高等学历文凭试点教育;2001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首批普通高等职业学院,并更名为“福州英华职业学院”,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2010年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首轮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成为福建省非营利公益性高职办学制度改革试点院校;2012年当选为福建省高教学会就业管理与指导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2019年顺利通过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20年获批成立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省内唯一设立院士工作站的民办院校),2022年入选福州市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学院先后被授予“教育百强学校”“社会满意学校”“省诚实守信示范单位”“福州市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5a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9年,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校四个校区占地面积1363亩,现有教职员工838人,高级职称121人,硕士、博士349人。学校实施“3300”招才引智工程和“天中学者”选聘计划,先后引进院士团队,国家工程技术中心主任翟富昌、厦门大学二级教授李绍滋等一大批“国字号”专家学者和“985”高校资深教授及常派传人、豫剧大师虎美玲和国内外知名博士团队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学校是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高校统战工作示范单位、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是河南省“双高”建设单位、河南省示范性产教融合型职业院校培育单位、河南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是国内高质量就业示范高校、河南省首批职业教育省市共建特色院校、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人民满意高校、改革开放40周年具有国内影响力河南高校、河南省高等教育榜样示范学校、2022年度社会认可的河南高等教育品牌院校。 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有校内实训基地82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20个,1个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科技园产业学院暨黄淮实验室)和3个二级产业学院(新道产业学院、华为 ict 学院、北方交通汽车学院)。学校现设置8个二级教学院(部),开设三年制专业54个、五年制专业20个,其中国家级重点专业2个,河南省特色专业2个,河南省高水平专业群1个,1 x证书试点22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5个(其中数字媒体技术为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形成了财经商贸类、教育类、电子信息类、土木建筑类、智能制造类5大专业群。 学校拥有1个省级众创空间(数字产业学院众创空间),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乡村智慧农业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电动车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中央财政专项支持重点建设实验室,3个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数字经济产业产教融合育人基地、现代智慧物流产业产教融合育人基地、电子商务产业产教融合育人基地),6个研发中心(数字建筑创新研发中心、学前教育研发中心、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应用研发中心、物联网生态研发中心、智慧物流研发中心、智能财务工程研究中心)。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秉持“1 x n”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3 1 n”产教融合模式,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面向河南全省和河北、山东等地招生,现全日制在校生两万人,继续教育学生七千余人,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创办于1979年,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公办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2023年10月由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划转至湖南省教育厅管理。学院曾获得“全国医药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药教育先进集体”“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教学工作优秀单位”“湖南省招生就业先进单位”“湖南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湖南省直单位模范职工之家”“湖南省文明校园”“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创业‘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等荣誉。学院食药文化传承基地为湖南省社科普及基地。 学院主校区位于长沙市岳麓科技产业园,占地面积近三百亩,建筑面积十余万平方米,教学、生活设施设备齐全。每年面向全国十余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在校学生一万余人。学院现有教职工近四百人,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学历、职称、专业结构合理,综合素质全面的师资队伍。学院建有gmp模拟制药车间、gsp模拟药房、食品理化检验实验室、中药炮制实验室、针灸推拿实验室、化妆品配制与工艺实训室等实验实训室九十余间,校外实习基地两百余个。 学院办学特色鲜明、专业设置科学、行业优势明显。开设有药学、中药学、食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经营与管理、化妆品经营与管理、医疗器械经营与服务等17个专业。药学专业群、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群列入湖南省楚怡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计划。学院坚持面向产业,建立了多种办学形式。目前与沈阳药科大学等院校及优秀的行业企业建立了稳定的联合办学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形成了以高职专科为主,本科并存的多层次办学格局。同时承担了全省食品医药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 学院坚持产教融合、德技并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培养,师生多次在全国全省行业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与湖南九芝堂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振兴中药有限公司、深圳市容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市仟吉食品有限公司、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半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长沙爱美快线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构建了深度产教融合办学模式,与六百多家食品医药企业建立了人才供求关系,就业形势良好,毕业生遍布湖南、广东、上海等地。 经过40余年的积累,学院已建成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等大健康类专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现正致力于将我院建设成为湖南乃至中部地区同层次院校中有较大影响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食品医药行业从业人员重点培训基地和生物医药产业技术服务中心。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海天佛国、渔都港城”——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是一所以航运类专业为龙头,海洋装备制造、港贸物流、石油化工等专业(群)为主体,海洋电子信息技术、现代海洋服务等专业(群)协调发展,海洋特色鲜明的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舟山水产学校、东海学院、定海职业中学和舟山航海学校,于2004年2月筹建,2006年2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正式成立,2009年通过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学校占地约600亩,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现有新城本部和岱山两个校区,全日制高职学生7000余名,成人教育学生2800余名。现有教职工466名,其中专任教师300名,具有高级职称教师80余名,研究生学历(学位)教师占比73%,33名教师列入省市各类人才计划项目,建有国家级交通运输工程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85%。学校聘请相关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150余名。 学校紧紧抓住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机遇,积极对接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绿色石化基地等国家战略和重大项目,现开设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船舶电子电气技术、港口与航运管理、船舶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港口机械与智能控制、智能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关务与外贸服务、现代物流管理、大数据技术、跨境电子商务、国际邮轮乘务管理、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商务英语、应用英语、石油化工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等25个高职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全国职业院校交通运输大类示范专业点1个、浙江省优势特色专业6个,拥有多门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有校内外实训室和实训基地200多个,其中国家级生产型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交通部行指委创新行动项目2个,省级示范实训基地4个,省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暨职业体验基地1个,18个实训基地得到中央财政和省财政支持,承担13个省“五个一批”产教融合项目建设,其中省级产教融合联盟1个,主持和参与国家首届教材建设奖2项,省教学成果2项,3名教师获评“浙江工匠”,“浙江青年工匠”,教师获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省高职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拥有先进的船舶操纵模拟器等实训设备和海上训练基地等实训场所,是浙江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是浙江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 学校坚持“德行四海”校训,大力弘扬“勤实”校风,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着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建有致远创业学院、大学生创业园,近5年来,学生共完成省级以上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60余项,在全国和全省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奖项690余项,其中一等奖或第一名21项,连续三届获浙江省航海院校海员技能大比武团体冠军,连续三届获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三等奖;获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特等奖和一等奖;四次获得全国高职院校市场营销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获全国大学生“学创杯”创业大赛一等奖;获得第八届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获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一等奖;获浙江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学校结合专业和区域特色,积极开展国防教育,被评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全面推行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培训质量管理规则,是中国政府履行《stcw公约》的履约院校,是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基地、国家级船舶与海洋装备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训平台、全国反走私宣传教育基地、浙江省外派海员劳务培训基地、舟山市渔农民转产转业培训基地、舟山市江海通航船舶船员培训中心,是长江经济带六省二市“江海联运”产教联盟理事长单位,目前开设国家海事局批准的各类船员培训项目30项,培训船员总数超过17万人次,被评为全国职工培训优秀示范点。学校积极开展校际合作交流,开展学生互派、学分互认。大力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境)外1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建有浙江省海洋与船舶工程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经教育部批准,与乌克兰马卡洛夫国立造船大学共同实施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2个中外合作教育项目。积极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航海教育,建有浙江-巴新国际海事学院、浙江-乌克兰国际海事学院,列入浙江省首批“丝路学院”。学校还是香港船东会与中国大陆航海院校联络及合作网络院校,国际航海教师协会等国际组织成员。学校与香港董氏集团、新加坡万邦集团、日本常石集团、美国皇家加勒比邮轮有限公司、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招商轮船集团、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海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与东方海外(国际)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东方海外海事学院,培养国际海员。 2004年9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视察学校并对学校办学作出重要指示,希望学校发挥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优势,为舟山渔农民转产转业服务,为浙江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服务,为国际航运业输送高质量、船务公司满意的国际海员。学校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 “国际化、应用型、地方性”的办学定位,坚持“立足舟山、服务浙江、面向海内外”的办学方向,紧紧围绕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全面对接地方产业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海洋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