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canvas,请升级你的浏览器。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省属公办“农工商贸旅”一体化高等职业院校,坐落于黄河之滨兰州市城关区,建有校本部与和平校区2个校区,占地面积330亩。 学校在校学生共计11619名,其中扩招3914名、吉尔吉斯斯坦籍留学生2名。现有在...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931-4673806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学校排名
247名 校友会高职ⅲ类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行业特色鲜明的公办全日制高职院校,由原铁道部1958年创建,原名昆明铁路机械学校,2004年铁路“主辅分离”,学校由昆明铁路局移交昆明市人民政府。2016年升格组建全日制高职学院,2019年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合格评估,2020年云南省邮电学校并入。 学院秉承“铁肩道义”校训,树立“与铁路同行,与未来同在”的办学理念,确立“立足西南,服务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发展定位,致力于培养轨道交通和邮政通信高素质技能人才和劳动者,努力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轨道交通和邮政通信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学院座落在春城昆明,有小石坝和羊甫两个校区。围绕轨道交通和邮政通信产业链设5个二级学院,开办铁道机车、铁道供电、高铁工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现代通信技术等25个专业,“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是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100余人。成人继续教育学历学生3500人,每年开展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7000人次以上,形成多层次办学格局。 在省教育厅有力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学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规模逐步扩大、产教融合程度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持续提升、专业建设力度不断增强,各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学院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406人,双师素质比例70%。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全国铁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教师,有2支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守正创新抓好思政工作。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学、教书育人全过程,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水平学校和专业群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抓实“课程思政”,加快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有“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1个,“省级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1个,云南省高校“一流党建示范党支部”4个,昆明市“五星级”示范党支部2个和“四星级”示范党支部1个。 紧扣省市产业发展办专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学院紧密对接省市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发展战略,设置和动态调整专业,以轨道交通专业为办学特色,加大装备制造和信息通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设有“机车车辆”“电气工程”“铁道运输”“机电工程”和“邮电”5个学院,开办专业涵盖铁道、城市轨道交通、信息通信主要工种岗位。构建了全日制普通专科、五年制高职、成人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与鉴定等多层次宽领域的办学格局。“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专业群”成为云南省高水平专业群,“高速铁路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被列为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 深化产教融合,持续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健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体制机制,和企业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双师型队伍建设、实习实训、企业用人等方面深度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学院先后与昆明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云南京建轨道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铁建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等众多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0年5月,昆明市人民政府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依托学院加大铁路技术人才培养力度,构建“政府-企业-学校”联合育人模式。校内挂牌京东校园实训中心、华为ict学院、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安全中心安全教育培训基地(昆明),与云南实力集团共建“实力信通产业学院”。与昆明局铁路联合开展毕业生“2 1”前置培训受到国铁集团高度肯定。每年为云南企业开展职业培训及鉴定超7000人次。二是主动适应产业发展升级需求,牵头组建“云南铁道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牵头成立“云南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着力培养产业发展紧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标准输出方面成效显著。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紧扣我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持续发力,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了人才培养国际化,输出国际标准,成效显著。一是派遣教师赴非洲地区开展援外培训。2016年至2019年,选派17名教师到肯尼亚蒙内铁路、埃塞俄比亚亚吉铁路机车培训,受到各方赞扬和积极评价。二是组织南亚东南亚铁路技术研修,承办省商务厅“东南亚铁路技术人才培养国际合作技术研修”项目,与云南师范大学、泰国清迈大学、清迈孔子学院共同举办“2021澜湄合作中泰老高铁师资线上培训班”。三是搭建职业教育人文交流平台。与老挝教育部职业教育司签订交流合作意向书,与泰国是威差亚皇家理工大学签订了人才培养合作协议。2019年,参加“中国云南—老挝北部合作工作组第十次会议”的老中合作委副主席肯通•西苏翁先生、老挝驻中国大使坎葆•恩塔万女士一行到学院考察。2020年1月,时任老挝总理通伦•西苏里一行在访华期间,专程莅临考察调研,对学院的办学、人才培养和对老挝铁路人才培养所做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承办、协办“云南—南亚东南亚轨道交通人才培养交流合作分论坛”、“第四届昆明国际友城合作与发展研讨会”职教分论坛、协办昆明上合青年交流活动“职业教育生涯规划”分论坛。四是招收老挝籍留学生,挂牌“昆明市教育对外合作交流中心”,履行昆明市教育对外人才培训、政策咨询、留学生服务等职能。 面向未来,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争创行业特色鲜明、国际化高水平职业院校,为云南教育强省和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是一所集农林、机电、畜牧兽医、中医药、信息工程、财经、幼师于一体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院,隶属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受江西省教育厅指导。学院创办于1940年,前身是江西省樟树农业学校,1980年被确定为江西省重点中专,2000年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专,2004年升格为高等职业学院。2014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江西省基层农技人员定向培养学校(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分配)。2016年经省教育厅批准,与井冈山大学联合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2019年获批国家第二批1 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 2020年被确定为江西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21年经省教育厅批准,与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本科层次人才。 学院地处中国药都樟树市,交通便利,环境幽雅,设施齐全。学院占地面积802亩,建筑面积14.65万㎡,绿化用地面积23.5万㎡。固定资产总值1.8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000万,图书馆藏书30万册。体育设施完善。建有校园网络系统。 学院坚持“人才强院”战略,通过“内培外引”打造了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现有教职工482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4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0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在校生1.3万余人。 学院设有7院2部:生物工程学院、中医药学院、动物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幼儿师范学院、基础部、思政部。开设高职专业36个,面向全国12个省市招生,现有其中园林工程技术、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为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畜牧兽医等5个专业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宠物医疗与保健、农业生物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为学院创业试点专业。现已建成“植物组织培养”“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植物及植物生理学”3门省级精品课程,“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土壤肥料”“市场营销”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院级精品课程28门。 学院成人教育有学历教育(本科、专科、中专)与非学历教育两种形式。学历教育包括函授教育、自学考试等。学校先后与华中农业大学、宜春学院、江西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联合办学。非学历教育包括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等。设有国家职业技能培训站与鉴定站(批准鉴定初、中、高级25个工种)、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点、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和全国电子商务师资格考试等考点。 学院重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学生综合素养的锻造。学院教师参加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全国二等奖二次,三等奖一次;获省级三等奖一次,二等奖二次。学生2021年度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项目。获得国家级奖励2个、省部级奖励82个,行业赛项奖励13个。学院中药传统技能、鸡新城疫抗体水平测定和蔬菜嫁接参赛团队,多次代表江西省参加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学院还成立了20余个学生专业技术和文化类社团,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厅级各类职业技能比赛和文艺、体育竞赛并获得良好成绩,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建立了“就业引导、职业辅导和创业指导”三位一体就业指导体系,为实现“充分就业、体面就业、公平就业和安全就业”提供科学指导和服务。学院一次性就业率位于全省高职院校前列,被评为全省高校就业优秀单位。 学院坚持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实现了由单一教学办学模式向“教学—科研—培训—推广”多元办学模式的转变。建有国家级园林实训示范基地,中草药实训基地、农机维修实训中心、畜牧兽医实训中心获省财政支持建设项目,拥有82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和校内教学基地,128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是国家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江西省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基地、江西省高级农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近几年来,先后承担了江西省农技推广人员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创业培训、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和江西省高级农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培训项目。 在8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 学院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己任,情系“三农”、服务“三农”,为促进我省农业科技进步、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大批学子已成为农村科技人才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各行各业业务骨干、专家学者和各级领导干部。据不完全统计,学校教师和校友获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者达20余人。学校先后被农业部授予“加强实践性教学,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先进单位”,获“全国农业职业院校能力教育体系教学改革成果奖”,荣膺“中国职业教育百强院校”“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殊荣,多次获“江西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专科院校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技术改进奖、国家专利、江西省人民政府成果奖和省高校科技成果奖。当选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中国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中国现代农业装备职教集团、中国都市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全国信息安全职业教育集团常务理事和副理事长单位,中国高校众创空间联盟首批成员单位。 为了提升学院的办学能力,增强学院的办学影响力,学院南昌九龙湖新校区的建设工作已于2021年全面启动。同年12月6日获得南昌市政府的批复,同意学院在南昌市红谷滩区九龙区片区建设新校区。新校区计划分二期建成,用地面积约995.9亩,总建筑面积为43.8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投资预计21.97亿元。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安徽省体育局主管的安徽省唯一一所全日制体育高等专科院校。 学院坐落于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位于合肥市包河区花园大道595号,占地面积700余亩,地处巢湖之滨,紧邻安徽省行政中心,环境优雅,景色宜人。 学院前身是安徽省体育学校,创办于1954年。近七十年来,学院历经数次变迁,先后8次更名,于2001年合并安徽省体育运动技术学校、安徽省体育科学技术研究所,升格成立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学院立足体育办学特色,肩负“服务为国为省争光、服务美好安徽建设、服务人民健康需求”的重大历史责任,确立了“传德技之道,育体育精英”的办学理念,凝练了“求实、创新、夺标、育人”的校训,树立了“培育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高精尖竞技体育人才、培训高质量社会体育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学院实施人才兴院、质量强院战略,大力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成材率,提高输送率,提高就业率。学院现设5个教学系部(省体校、运动训练系、社会体育系、体育教育管理系、思政部),建有19个专业(运动训练<两年制、三年制>、健身指导与管理、康复治疗技术、体育教育、体育运营与管理、休闲服务与管理、社会体育、体育艺术表演<两年制、三年制>、体育保健与康复、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民族传统体育、休闲体育、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运动健康指导、体能训练、冰雪运动与管理)。其中,有中央财政支持产业发展能力项目1个(运动训练专业)、省级高水平专业2个(运动训练、康复治疗技术)、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2个(体育教育、健身指导与管理)、省级特色专业2个(体育艺术表演、社会体育),拥有省级技术技能型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精品课程类项目12门、省级示范课程10门、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教学名师6人、省级教坛新秀10人、省级教科研项目20余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省级校企合作基地3个。此外,学院与北京体育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合作办学,开设本科学历教育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院现有学生6000余人。  建院以来,学院为国家培养出了数万名各类体育人才。培养了许海峰、邓琳琳、孟苏平、蔡维燕、石荣荣、王莹、马三义、孙来苗、胡青、张峰、王志伟、兰明豪、牛春格等多名优秀运动员,在世界、亚洲、全国三大赛中多次荣获冠军。其中3名运动员获得4个奥运会冠军,21人次获得世界冠军,数人次打破世界纪录、亚洲记录,并获得亚洲冠军、全国冠军,同时有多人在社会各行各界做出突出贡献。 学院现为“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国家手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国家田径奥林匹克后备人才训练基地”“亚洲举重培训学院”“国家级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安徽省教练员培训基地”“安徽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培训基地”“安徽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等。 学院先后多次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省直三优文明单位”“省直机关文明校园”“安徽省全民健身先进单位”等称号,学院在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在全省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次,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分会举重、摔跤、柔道专业委员会在学院挂牌。 新时代,新目标,新征程。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革创新,抢抓机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坚定不移地朝着建成全国一流体育职业院校的目标努力奋斗,为体育强省、教育强省和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重庆轻工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重庆轻工职业学院创建于2011年3月,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坐落于西部(重庆)科学城核心区域,毗邻大学城,占地1700余亩(含璧山新校区1550亩)。 学校是教育部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场项目试点学校,教育部“1 x”证书试点院校,工信部大数据产业人才基地,职业院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项目实验学校,重庆市绿色学校建设示范学校,重庆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重庆市技能人才综合服务定点服务机构,重庆市级职业技能竞赛选拔应急救援集训基地,重庆轻工联盟、重庆市食品工业产教融合协同创新联盟理事长单位,中欧智能制造、全国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坚持“强能济世、卓尔不群”的办学理念,秉承“教学求真、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坚定“立足轻工、技能为本”的办学定位,以就业为导向,项目为驱动,改革为动力,能力为本位,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巴渝工匠。毕业生遍布全国,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就业率稳居重庆市高校前列。 学校教学、实验实训设备先进,建有200多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中心),136间实验实训室。现设有食品工程学院、药学与护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乡村振兴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国防教育与应急安全学院)、大数据与信息产业学院(中软国际产业学院)、人文教育学院、五年制大专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招生专业26个,在校生11000余人。 学校拥有一支综合素质高、领导能力强的校级领导班子。现任班子中硕士博士5人,博士硕士生导师4人,二级教授1人,教授4人,熟悉高等教育管理和业务工作。 学校坚持人才兴校战略。现有教职员工60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22%,研究生学历学位教师占比51%,“双师型”教师占比60%。二级学院院长和专业带头人由高学历、高职称、经验足的教授担任。多位教师获评“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重庆市优秀教师”“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建有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 2023年,学校获得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等60多项,立项总数同比增长200%。学校承办的第58·59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之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创新教育论坛,获得组织院校最高奖项“最佳贡献奖”。学校获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全国赛特等奖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获重庆市赛最佳组织奖,获特等奖3个;5年来,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屡获佳绩,获得市级及以上奖项450余项。 学校与300余家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和兄弟院校联合,牵头成立了“重庆市食品工业产教融合协同创新联盟”“重庆轻工联盟”,形成了产教融合、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重庆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共建了国际学院,并与泰国北清迈大学、乌隆他尼皇家大学、韩国明知大学、匈牙利布达佩斯城市大学等多所国外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拓宽办学新路径,打通师生学历提升新渠道。 学校努力契合经济社会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先后承办重庆市民政局、重庆市国安局、重庆市保密局、军转干部、退役军人培训及“高新工匠杯”技能大赛等;主动融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成立乡村振兴学院,在川渝多地成立乡村振兴分院;积极对接国家应急安全产业布局,成为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和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共建应急管理“一省市一平台一基地”,是重庆唯一获得此类基地的高校。 职业教育发展充满新机遇,学校将瞄准技术前沿和产业优化升级方向,对标“双高”建设标准,坚持“质量谋发展、改革强动力、特色创品牌”,为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定位准确、特色鲜明、全国知名的职业技术大学而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学校坐落于山东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省会——济南市,地处风光秀丽、人杰地灵的长清大学科技园区,是山东省最具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之一。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居圣人之地,办翰林之学"为发展方向,秉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构建技能型社会贡献力量,通过技能让学生的人生更精彩"的办学理念,聚焦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办学条件完备、人才培养体系完备、师资力量充沛、社会声誉优良的高等职业院校。 办学条件完备。学校占地560余亩,建筑面积26.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5亿元,其中教学、实训仪器设备资产值6807.3万元,馆藏图书70余万册,拥有校内实训室32个,校外实习基地 301个;学校建有设施齐全设备先进的学生公寓、灯光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五人制足球场、高标准篮球场,瑞幸咖啡、天猫校园超市、京东超市等知名休闲生活品牌入驻校园,宿舍公寓全部配备空调和自动洗衣设备、部分公寓和教学场所配备电梯设备,给予学生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职教特色鲜明。学校现设有商学院、艺术学院、智能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健康学院、国际交流学院、五年制高职学院、继续教育学院8个二级学院,开设有高职专业58个、五年一贯制专业6个,涵盖了财经商贸、医药卫生、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土木建筑、文化艺术、旅游等10个专业大类。现有教职工500余人,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比例达36%、研究生比例达68.2%、“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0%。在校生12000余人。拥有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级品牌专业群、3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3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优秀教师、1名省级优秀思政课教师、12门省级精品课程和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个省级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近三年主持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60项,发明专利17项,发表学术论文累计200余篇。 育人质量较高。建校以来,培训技术技能人才10余万人,其中包括一大批技术精英、知名工匠和职教良师,为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获奖3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2项、省级一等奖30余项、二等奖40余项。2021年获得山东省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学校构建了完善就业创业培养体系,先后与济南市人社局、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合作承办济南市syb创业师资培训班,培训师生5726人次。2019年被认定为济南市首批创业培训机构,2021年被评为济南市市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专业对口率达到83%,雇主满意度达到99.1%,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就业单位遍布中国重汽集团、浪潮集团、江苏省建集团、京东集团、海尔集团、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济南黄河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国有大型企业或知名企业,毕业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扎实的技术技能深得企业青睐。 社会声誉较好。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国教育总评榜"社会满意度"十佳院校、山东民办高校公众满意度调查十佳院校、大众日报社"山东省就业前景十佳高校"、大众网"山东优势专业十佳高校"、山东省"花园式"学校、山东省五四红旗团委、济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集体、济南市文明校园、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山东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济南市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培育项目单位等。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第一轮评估和第二轮评估。 合作交流广泛。近年来,学校先后与山东财经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本科高校开展自学考试本科教育工作,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参加自考本科学籍注册,实现专科毕业同时考取自考本科毕业证书,亦可参加全省"专升本"考试,升入本科院校深造。同时,学校努力为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搭建平台,大批在校大学生奉献国防,每年通过学校应征入伍近百人。学校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先后派出200多人次赴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或地区研修访学,邀请美国等国20余位职教专家来校讲学、培训,先后与加拿大哥伦比亚国际学院、韩国群山大学、日本名古屋丰田自动车大学校、德国asc机构等10余所国(境)外高校(教育集团)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先后百余名学生赴国外继续深造。 目前,学校以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全力打造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较强的专业技能、高质量就业的职业教育品牌,为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山东省优质高等职院校而努力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介绍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位于贵州省省会贵阳市清镇职教城,学校创建于1984年,是全省第一所专门培养幼儿教师的全日制中等学校,2012年升格为“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占地面积451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有在校生8000余人。学校图书馆藏书80余万册。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改革试点高校,贵州省首批优质高职院校,贵州省首批省级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立德、励学、求真、拓新”的校训和“艰苦奋斗、乐于奉献、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向着“贵州引领、国内一流、国际融合”的办学目标努力奋斗。学校现有18个专业,升级为学前教育、社会工作、艺术文化、体育健康四大专业群,致力于“品优行雅、仁爱乐教、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全方位聚焦“一老一小一家庭一社区”的社会服务,是老百姓身边最有温度的大学。 学校以“师德铸魂”为引领,实施“成长-引育-攀峰-锻造”教师队伍建设工程。现有专任教师323人,高级职称119人,占专任教师的36.8%;研究生以上学历245人,占专任教师的75.9%;“双师型”教师269人,占专任教师83.2%;国家级省级以上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特级教师、职教名师、行业专家106人。围绕学科建团队,其中学前教育团队获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幼儿园适应性课程研究团队获省级学术先锋号;与非遗大师合作,马尾绣和牙周陶工作坊获省级大师工作室、鸽子花开苗绣获省级黔匠工坊,一支支师德过硬、业务精良、服务出色的团队正蓬勃而起。 学校坚持政校行企协同育人,牵头成立贵州省学前教育职教联盟,获教育部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在人才培养中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近5年来学生先后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7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在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55项(一等奖22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15项),建校以来学校培养了3万余名毕业生。毕业生中超九成选择在贵州省内就业,服务本地经济发展。 学校秉持科研兴校、科研强教、科研促产的工作宗旨,扎实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形成了科研引领发展,科研服务行业的研究面貌。近五年立项项目逐年增加,现有国家、部委级项目(课题)5项、省级项目(课题)10项、市(州)厅局级项目课题68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省级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10项;专利发明115项;学校“适应性幼儿园课程研究项目”持续10余年,孕育9支紧贴幼儿园发展的实践型研究团队,编著各类课程书籍20余种,以研带训,培训幼儿教师8000余人。科研人员足迹遍布全省所有市州地,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及幼儿园高质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是贵州省教育厅幼儿教师发展中心、名园长工作室的管理单位、融合幼儿园试点单位,构建了幼儿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终身教育体系。自1988年至2023年8月,面向全省职校与幼儿园教师分岗位、分类别、分层次、分专题开展培训,累计培训职校教师、幼儿园园长、教师、卫生保健人员等153242人次,培训区域覆盖贵州,辐射整个西南地区,学校国培项目连续多年在教育部匿名评审中名列前茅,有力地促进了地区幼儿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坚持国际融合办学方向。2014年至今,与14个国家(地区)61所国(境)外高校、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签署协议67份。学校招收国际学生来自10余个国家290人,有5人获国家政府奖学金,5人获省级奖学金,位居国内同类院校前列;开办应用泰语专业,顺利推进2 1 1专本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中国-柬埔寨双语幼儿教师语言和专业培训。开展专业与标准的借鉴与输出,与澳大利亚昆士兰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贵州省首家学前教育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全国唯一蒙台梭利ams国际师资认证点的高校;学校的儿童游戏 中国文化课程,被柬埔寨教育部纳入幼儿教师培训课程。形成“一联盟、两中心、三基地”的国际化发展架构,即“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培训联盟;中国-柬埔寨幼儿教师培训中心、中国-东盟幼儿教师发展中心;柬埔寨学前教育师生研修实训基地、老挝汉语国际教育师生研修实训基地、泰国应用泰语研修实训基地,其中“中-柬中心”入选教育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首批“双百”强强合作旗舰项目20强。中国-东盟幼儿教师发展中心,2022年以来发展了浙江、福建、重庆、柬埔寨、新加坡分中心。学校将为中国-东盟幼儿教师发展中心持续打造一批教育交流、技能交流和人文交流的品牌,共同成为把“一带一路”这条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铺得更宽更远的践行者和创造者。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是2007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2008年经教育部正式备案的全日制专科层次高等职业学校。2011年3月经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批复成立中共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委员会,并派驻党委书记(督导专员),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秉承“修德、志学、强能、致用”的校训,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经过2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形成了杨林和海口两校区办学的格局。学校占地面积57万4千多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总值近5.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700余万元,在校生12959人,生师比17.62:1,年均合作企业订单培养学生2600余人,近三年毕业生4500人左右,初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 学校现有特色专业群4个,招生专业57个,覆盖建筑工程、人工智能、健康管理、现代服务、经贸等产业和社会服务领域。近年来学校紧抓国家“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云南省打造亿万级物流产业、“世界三张牌”的新定位、“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开展急需大量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等发展新机遇,坚持改革创新赋能发展的办学理念,潜心办学制度和育人模式为核心的内涵建设,现有教育部认定的高水平骨干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在党建、教学质量工程、就业创业、省级及以上职业技能、双创和文体类竞赛等方面均取得骄人成绩。育人水平内涵发展基础不断提升,综合实力排名持续前移,现位列全省民办高职第一,办学优势和特色逐渐彰显。 20余年办学过程中,学校取得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办学成果:是教育部“ai人工智能学院”试点单位和首批“鲁班工坊”联盟成员;牵头成立的职教集团是全国示范性职教集团培育单位;共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建设成果、案例133项。先后获得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云南省特色骨干高职院校、云南省优质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云南省“文明学校”和云南省民办教育优秀学校等多项称号。2021年获云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是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泉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坐落于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首届东亚文化之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世界遗产之城、素有“海滨邹鲁”美誉的城市——泉州。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64年的晋江地区商业学校和创建于1979年的晋江地区供销学校,2001年两校合并组建为泉州商贸学校,2004年升格为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泉州慈山财经学校并入。学校为福建省“双高”建设院校、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和省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示范学校。 校园占地面积403亩,总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设有13个党政管理机构、11个教学教辅机构、1个分院,设置财经商贸、轻工纺织、交通运输、电子与信息、装备制造、教育与体育、文化艺术、旅游等八大类38个专业(含方向),面向全国21个省份招生,各类学生逾1.3万人。 学校致力于打造高水平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现有教职工近600人,其中正高职称12人、副高以上职称96人,全国职业院校名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1名,“泉州桐江学者”3名,“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0%。创建《管理会计》《智慧物流》《商业修片》等6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拥有《跨境电子商务》《移动互联应用技术》等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 学校聚焦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承办技能大赛和组织教师参加技能大赛为抓手,不断创新育人模式,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取得丰硕的成果。近三年获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能力比赛国家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三等奖1项。学生技能竞赛成绩斐然,2023年更是乘风破浪,频频取得新突破,屡屡创下新记录,获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3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28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8项、优秀奖6项;龙舟队获得2023年全国青少年龙舟锦标赛冠军。 学校注重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由学院牵头,联合清华大学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福州大学先进制造学院(晋江校区)、泉州广播电视台以及泉州市内各职业院校、大中型骨干企业等单位,成立泉州市数字经济产教融合联盟,推动数字经济与产教深度融合;数字商贸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入选泉州市第二批示范性产教融合a类实训基地;同中软、网龙、火炬电子、厚溥教育、安踏物流等企业深度合作,共建“软件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等数十个实训基地;建有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空中乘务专业实训中心,稳步推进慈山校区实训基地建设,赋能学院高质量发展。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持续强化新时代高校党建引领作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5个、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 近几年,学校办学成效得到社会广泛认可,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福建日报》等省级以上主流媒体高频报道,学院官方微信入围全国高职高专官微50强,融媒体中心被评为10个卓越影响力职院可视化融媒团队,学校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 薪火相传争甲子,初心不忘著春秋。近60年风雨兼程,笃行不怠,泉州经贸学院将聚焦新商科与制造服务业,根植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以服务泉州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建设为己任,秉承“明德、善学、强技、力行”的校训,弘扬“事业重于职业,敬业深化专业,激情调动才情,理想指导念想,集体提升个体”理念,发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经贸奋斗精神,立足泉州、面向福建、辐射全国,致力于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好用、优秀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将学校建成福建省知名万人职业院校,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技术技能人才和智力支撑。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崇左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介绍 崇左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城市—崇左市,是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置、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分为校本部、北校区两个校区,设有一所附属幼儿园,形成“一校两区一园”办学格局。学校总占地面积1151亩,另有预留发展用地569亩。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4480人,其中大专学生11225人 ,中职学生3255人。学校全面推进内涵建设,努力实现建设特色鲜明、开放发展、校园和谐、社会满意的高水平学前师范院校的目标。 学校办学跨越式发展。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82年的南宁地区教育学院。2019年3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正式同意南宁地区教育学院改制更名为崇左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并于5月通过教育部备案。2019年6月,崇左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正式挂牌,实现了学校从成人高校到普通高校的根本性转变。2020年8月根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崇左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崇左职业技术学校实现融合办学,形成统一高效贯通的合作办学机制,致力于建设办学特色鲜明和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幼儿师范院校。 学校办学成果丰硕。崇左幼专2020年获得崇左市级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被确立为崇左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基地;崇左职校2021年认定为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2019年、2021年获自治区教育厅评定为广西四星级学校,同年被评为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复核验收“有效”学校。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改革,形成以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为特色骨干专业,艺体类、工业应用技术类专业为辅助专业,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相协调发展办学思路,着力培养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创新创业意识强的卓越幼儿、小学教育师资,致力于服务自治区、市乡村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事业振兴。同时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艺体类、工业应用技术类高技能人才。学生首次就业率在90%以上,学生升入本科院校就读30%左右。 设有学前教育系、初等教育一系、初等教育二系、艺术教育系、经济贸易系、公共管理系、机电工程系、体育与健康教育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9个教学系部。开设有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小学语文教育、小学英语教育、小学数学教育、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音乐教育、小学教育、体育教育10个师范专业,及舞蹈表演、空中乘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旅游管理、行政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电子商务、大数据与会计、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等专业。 为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学习的机会,校内有实验(实训)室和实训基地154个,其中自治区示范特色专业实训基地5个(物流、制糖、烹饪、计算机、学前教育),校外建有稳定可靠的实习实训基地90多个。 学校师资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428人(大专部256人,中专部172人),其中专任教师404人,高级职称80人(教授7人,正高3人,副高72人),中级职称125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05人。学校高层次引进人才8人,全国职教名师1人,自治区名师1人,自治区特级教师1人,双师双能型教师100人,市厅级专业学科带头人31人。学校重视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为人师表、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近年来,学校科研立项共计123项,其中地厅级47项,校内立项76项。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6项,发表论文500余篇,核心期刊37篇,出版著作3部,校本教材8本,科研成果转化建立了3个实验基地。教师获得国家级银奖1项,区级奖项25项。 学校社会影响不断提升。学校以崇左市教师培训中心为平台,主动适应基础教育需求,开展多样化教师培训,承担“崇左市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崇左市“三名”(名师、名校长、名校)培训班、“崇左市幼儿园、中职科研培训班”等项目,得到了市教育局、相关学校和学员们的高度认可。 学校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重要任务,建立产教融合模式,走出一条适合学校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在市委市政府、市人社局、市教育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建立了家政与护理产业学院、跨境电商产业学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家政服务人才和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以及技术支撑。 学校未来展望: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稳中求进,坚持“幼”字特色、“师范”属性,继续做精做强师范教育类专业,突出幼儿师范特色,朝着建设“ 区域知名,特色鲜明”的幼儿师范院校目标奋进!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介绍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8年,原为阜新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更名为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自1999年至2014年,阜新师范学校、阜新职工大学、阜新市财贸学校、辽宁广播电视大学阜新分校、阜新公路学校相继并入阜新高等专科学校,现已形成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以中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多元化”特色办学体系。 学校座落于辽宁省阜新市市区,现有南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502人,其中教师378人,博士2人,硕士160人,副高级职称179人(占比47%),正高级职称56人(占比15%),双师型教师占比63%。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909人,其中高职在校生8504人,中职在校生1405人。另有成人教育、开放教育学生3566人。学校现有固定资产总值2亿余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341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6287元,教学用计算机2035台,图书馆藏书44万册,中外期刊600多种,数字图书资源充足。学校积极拓展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与韩国新罗大学建立了协作关系,先后已有七批留学生赴韩国留学深造。 学校开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现代移动通讯技术、动物医学、宠物医疗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大数据与会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测量技术、护理、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等高职专业30个,构建了“装备制造、现代农牧、基础教育、文旅商贸、交通土建、民族医学护理”六大专业群。其中动物医学专业、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于2021年评为辽宁省现代学徒制示范专业;“现代农牧专业群、基础教育专业群、交通与土建专业群”于2021年入选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兴辽卓越专业群。 学校秉承“修德砺能”校训精神,实施基于“产教融合 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积极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落实“1 x证书体系”,全面提升学生岗位适应水平与实践技术能力。学校建有机电控制与自动化、数控维修、汽车发动机故障检测、植物苗期、动物疾病检测、数字媒体、导游模拟实训、电钢琴、书法、美术鉴赏室、计算机广场等校内实训室91个。另建有机械加工实训中心、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中心、北师大标准体系幼儿园阜新园--阜新高专幼教中心、阜新牧丰动物医院、阜新公路驾驶员培训中心等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先后与中粮集团、沈阳忠爱联盟动物医院有限公司、南京华苏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沃美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福建雪人工程有限公司、北京英之杰天祥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上海昌硕科技有限公司、天津欧科环境设备有限公司、辽宁宏图测绘、大连海尔集团、沈阳丛文教育、凯莱酒店和吉利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关系,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20余家、其中深度合作企业74家,合作组建“校企共建专业”和“企业订单班”10个。 近年来,学校积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校教职工同心同德、扎实工作、创新进取,不断激发办学活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得到了稳步提升。 学校积极加强专业建设、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 职业教育”优势,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育模式全覆盖,形成了“三建两线五对接”特色教学模式,实现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发展实际需求、课程标准与岗位技能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考核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综合培养与可持续发展培育的“五个对接”。学校积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形成了“三全两育五提升”特色育人模式。学校十分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努力构建教学与实践联动,指导与服务一体,就业与创业并举的“一站式”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学校积极搭建就业创业平台,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建立长期稳定的大学生就业基地71个。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保持平稳,毕业生就业率连年高于辽宁省平均水平。 学校先后荣获辽宁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先进集体、辽宁省绿色校园、辽宁省大学生志愿服务先进集体、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征集大学生入伍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安全保卫先进单位、辽宁省三八红旗单位、国家青少年维权岗、辽宁省五四红旗团委、辽宁省共青团员先锋岗、辽宁省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东风浩荡新时代,奋发开拓新征程。发展中的阜新高等专科学校将继续不断抢抓机遇,砥砺前行,勇攀高峰!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