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6尊龙平台](/uploads/image/iislogo/1822.jpg)
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安徽省体育局主管的安徽省唯一一所全日制体育高等专科院校。
学院坐落于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位于合肥市包河区花园大道595号,占地面积7...
![](/uploads/image/_img/domain.a22df44.png)
![](/uploads/image/_img/tel.afaa642.png)
招生电话:0551-63686550,0551-63685385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uploads/image/_img/isfive.ac16c95.png)
专科(高职)
![](/uploads/image/_img/location.278adac.png)
2304名
人气值
![](/uploads/image/_img/code.ef260c5.png)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z6尊龙平台](/uploads/image/iislogo/2375.jpg)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公办中职学校、国家示范校、国家级重点、广西五星级学校、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职学校)牵头,以混合所有制形式举办的高职院校。2007年成立以来,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建设“办学特色鲜明,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发展定位,以“新工科服务新产业”为使命,秉持“明理精工,返本开新”的校训和“德技并举,立业立人”的办学理念,坚定“执着理工,创新理工”的特色自信,推动学校跨越式发展。
学校现有壶兴和城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358.15亩,全日制在校生20884人,专任教师1103人,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约1.4亿元,图书共计125.47万册。学校设有土木工程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商学院、现代服务学院、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以及思政教学部、公共教学部等2个教学部;开设高职专业49个,其中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物流管理、工程测量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5个专业先后成为广西民办高校重点支持建设专业;有校内实验实训基地3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90个,其中建筑技术实训基地是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学校是自治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广西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广西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自治区住建厅关键岗位培训基地、崇左市本级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崇左市农民工技术技能培训基地、崇左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学校在2018年-2021年连续四年荣获“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称号。在2022年2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工作组发布的2017-2021全国一般高职院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中,学校全国排名41位;在2017-2021年全国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中学校高居全国第2位,同时也是唯一一所进入榜单前20位的广西高校;在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2022中国高职院校排行榜中,学校位列全国第35位,广西第2位。2021年荣获广西职业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3项,其中“职业院校‘四方协同、四化驱动’的大思政实践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等2项获一等奖,1项获二等奖。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雄厚的办学实力和为地方服务的能力获得社会广泛认同,先后荣获全国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中国职业教育创新示范单位、中国企业培训示范基地、中国企业教育培训机构百强、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新工作突出单位、自治区优秀卫生学校、崇左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z6尊龙平台](/uploads/image/iislogo/2050.jpg)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6年8月,前身是广东省体育运动学校,2003年5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全日制高等体育职业院校,前期隶属广东省体育局,2020年6月15日正式划转广东省教育厅。建校以来,培养和涌现出了冼东妹、傅海峰、江嘉良、孙彩云、董兆致等一大批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的体育明星。
办学理念 弘扬体育精神、勤学体育知识、精练体育技能。
学院校训 文明精神、野蛮体魄,创新思维、精湛技能。
占地及资产 学院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奥林匹克体育园区,占地面积174968平方米,建筑面积86444.8平方米,实有固定资产总值2.9亿元。目前建有校内实训基地10个、校内实训室54个、校外实训基地125个、产学合作企业20家,在全省21个地级市设立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基地48个。图书馆藏书18.5万余册。
人员情况 学院现有全日制学生4107人,成人教育在读学员250余人。教职工263人,专任教师207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69人,博士以上学历学位7人),双师素质教师13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4%),聘请体育行业企业能工巧匠等校外兼职教师135人。南粤优秀教师4人,省级劳动模范2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校级培养对象7人。
机构设置 学院设有7个党政管理机构:党委办公室、纪检监察室(审计工作部)、组织宣传统战部(武装部)、学生工作部(党委学生工作部)、人力资源部(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务部、总务后勤部。7个教学机构:竞技体育学院、社会体育学院、体育管理学院、体育健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基础教学部。4个教辅机构:训练场馆中心、图书与信息技术服务中心、科技中心、医务所。3个广东省体育局下设挂靠单位(广东省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广东省全民健身体能康复中心、广东省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根据《中共广东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明确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有关机构编制事项的函》(粤机编办发〔2020〕396号),同意学院内设7个党政管理机构、7个教学机构、4个教辅机构。
教学科研 学院目前开设运动训练、运动防护、体育艺术表演、体育保健与康复、体育运营与管理、社会体育、休闲体育、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专业、健身指导与管理专业、体能训练10个专业,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重点实训基地3个。其中,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顺利完成“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竞技体育专业、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为广东省高职教育重点专业建设项目;运动训练专业实训基地、体育运营与管理实训基地、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实训基地、运动防护专业实训基地为省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广东省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立项建设项目;广东省全民健身公共实训中心、运动训练专业公共实训中心为广东省高职教育公共实训中心建设项目。《运动防护》和《户外拓展指导与训练》两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为广东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高职类在建项目。学院2012年以来承担教科研课题共135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14项、厅局级课题81项,国家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2本。
社会服务 继续教育学院建有“九大培训基地”(体育行业特有职业国家级培训基地、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广东省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培训基地、广东省中初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基地、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基地、广东省体育产业管理干部培训基地、广东省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基地、广东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广东省羽毛球人才培养基地)、“两站”(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武汉体育学院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函授站)、“两室”(运动员职业指导工作室、职业技能鉴定研究室)。截至2019年12月,面向体育行业专业技术人员、裁判员、退役运动员等高技能人才共举办了503期各类培训班,面向社会培训4万余人次,逾10万人日。
办校成绩 广东省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简称“鉴定站”)是全国第一所成立的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自2005年建站以来,连续14年鉴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截止2019年底,鉴定站共对游泳救生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游泳等)的13个项目开展了共计2237个批次的鉴定,鉴定人数为122052人次,为全省体育市场从业人员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搭建良好平台,进一步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身权益。鉴定站目前共建有51家全省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实现培训网络全省覆盖。共培训各项目培训师800余名,国家级考评员160名,专家队伍日渐壮大。2012年,鉴定站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首批“示范职业技能鉴定站”,全国体育系统唯一一个示范站;2013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2009-2012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2014年以来,学院师生在全国体育高职院校师生职业技能大赛中,连续保持团体全国前三的优异成绩。其中,2018-2019年我院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取得团体第一的优异成绩,并连续三年获得优秀组织奖。2018年,根据广东省教育厅《201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学院毕业生平均薪酬4707元,位居全省高职院校第三名。近三年,学院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级各类体育竞赛共逾百项,荣获国际级赛事一等奖21个,国家级赛事一等奖16个,省级赛事一等奖96个。2019年,我院在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强校工程”考核中,在33所 b 类院校中排名第八,首次进入全省 b 类院校前十,创历史最好成绩。
学院将依托行业优势,立足广东,辐射全国,面向行业,服务社会,紧紧围绕“体育职业教育、体育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三大任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弘扬体育精神、服务体育行业、培养体育人才为特色,构建质量和技能并重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素质高、技能强的应用型人才,实现体育职业教育、体育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共同促进、协调发展,努力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国内一流的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和全国体育职业院校社会服务示范基地。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z6尊龙平台](/uploads/image/iislogo/3304.jpg)
新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新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位于乌鲁木齐市最具活力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毗邻新疆最大的工业企业——宝钢集团八钢公司。
学院在六十年的办学历程中,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学院的办学历史就是新疆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新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创新的典范,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0多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展示。近年来,学院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自治区工业蓬勃发展的战略机遇,形成了 “订单”培养、“菜单”培训的社会服务理念,秉承“区企共建、产教融合、多方投入、社会共享”的办学理念,取得了“职教惠民、服务社会”的辉煌办学成就,2014年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学院教学与生活各项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研究生学历占40%,高级职称占30%以上,先后承建多项自治区级科研课题,建成13个自治区级精品专业、8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拥有4个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6人次荣获自治区优秀教师、职业教育教学名师、教学能手称号,70余人次在国家和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
建校60年来,学院依托“厂中校”的体制禀赋,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汇集多种资源,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持续激发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学院先后为社会培养了数万名各层次人才,毕业生中不乏求经世之道、思济民之法之人,众多的品行良好、技能娴熟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遍布区内外,已成为各行业管理领域和技术岗位的中坚力量,被誉为新疆工业发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已经开启,自治区新型工业化建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美丽画卷已经展开。学院未来将紧紧围绕自治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走特色和差异化的专业建设道路,建设材料化工类、能源环保类、装备制造类、绿色建筑类、电子信息类和现代服务类六大专业群,以工科为主,工、管、经、文协调发展,实现学院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同步,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疆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性质】我院为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
【办学层次】专科、中专、技工,成人本科、专科
【招生对象】我院招生对象为当年参加高考的高中毕业生,三校生、直升专(考生为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志愿填报】报我院考生须在高职(专科填报我院代码(代码参看各省招生考试院编写的《招生与考试》书)。
【录取方式】在各省招生考试院组织下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学院原则上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时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在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省区市按各省区市招生考试院规定执行。
【培养方式】学院推行现代学徒制、新型学徒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院企双方按照企业岗位人才标准、采用交互培养方式,共同实施培养方案;顶岗实习期间采用一对一师带徒方式,实施个性化人才培养;完成学业后,院企双方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招聘录用学生。
【毕业证书】毕业时颁发教育部电子注册并国家承认的全日制普通大专毕业证书。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z6尊龙平台](/uploads/image/iislogo/3321.jpg)
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行业特色鲜明的公办全日制高职院校,由原铁道部1958年创建,原名昆明铁路机械学校,2004年铁路“主辅分离”,学校由昆明铁路局移交昆明市人民政府。2016年升格组建全日制高职学院,2019年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合格评估,2020年云南省邮电学校并入。
学院秉承“铁肩道义”校训,树立“与铁路同行,与未来同在”的办学理念,确立“立足西南,服务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发展定位,致力于培养轨道交通和邮政通信高素质技能人才和劳动者,努力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轨道交通和邮政通信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学院座落在春城昆明,有小石坝和羊甫两个校区。围绕轨道交通和邮政通信产业链设5个二级学院,开办铁道机车、铁道供电、高铁工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现代通信技术等25个专业,“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是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100余人。成人继续教育学历学生3500人,每年开展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7000人次以上,形成多层次办学格局。
在省教育厅有力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学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规模逐步扩大、产教融合程度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持续提升、专业建设力度不断增强,各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学院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406人,双师素质比例70%。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全国铁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教师,有2支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守正创新抓好思政工作。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学、教书育人全过程,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水平学校和专业群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抓实“课程思政”,加快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有“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1个,“省级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1个,云南省高校“一流党建示范党支部”4个,昆明市“五星级”示范党支部2个和“四星级”示范党支部1个。
紧扣省市产业发展办专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学院紧密对接省市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发展战略,设置和动态调整专业,以轨道交通专业为办学特色,加大装备制造和信息通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设有“机车车辆”“电气工程”“铁道运输”“机电工程”和“邮电”5个学院,开办专业涵盖铁道、城市轨道交通、信息通信主要工种岗位。构建了全日制普通专科、五年制高职、成人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与鉴定等多层次宽领域的办学格局。“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专业群”成为云南省高水平专业群,“高速铁路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被列为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
深化产教融合,持续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健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体制机制,和企业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双师型队伍建设、实习实训、企业用人等方面深度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学院先后与昆明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云南京建轨道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铁建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等众多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0年5月,昆明市人民政府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依托学院加大铁路技术人才培养力度,构建“政府-企业-学校”联合育人模式。校内挂牌京东校园实训中心、华为ict学院、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安全中心安全教育培训基地(昆明),与云南实力集团共建“实力信通产业学院”。与昆明局铁路联合开展毕业生“2 1”前置培训受到国铁集团高度肯定。每年为云南企业开展职业培训及鉴定超7000人次。二是主动适应产业发展升级需求,牵头组建“云南铁道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牵头成立“云南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着力培养产业发展紧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标准输出方面成效显著。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紧扣我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持续发力,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了人才培养国际化,输出国际标准,成效显著。一是派遣教师赴非洲地区开展援外培训。2016年至2019年,选派17名教师到肯尼亚蒙内铁路、埃塞俄比亚亚吉铁路机车培训,受到各方赞扬和积极评价。二是组织南亚东南亚铁路技术研修,承办省商务厅“东南亚铁路技术人才培养国际合作技术研修”项目,与云南师范大学、泰国清迈大学、清迈孔子学院共同举办“2021澜湄合作中泰老高铁师资线上培训班”。三是搭建职业教育人文交流平台。与老挝教育部职业教育司签订交流合作意向书,与泰国是威差亚皇家理工大学签订了人才培养合作协议。2019年,参加“中国云南—老挝北部合作工作组第十次会议”的老中合作委副主席肯通•西苏翁先生、老挝驻中国大使坎葆•恩塔万女士一行到学院考察。2020年1月,时任老挝总理通伦•西苏里一行在访华期间,专程莅临考察调研,对学院的办学、人才培养和对老挝铁路人才培养所做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承办、协办“云南—南亚东南亚轨道交通人才培养交流合作分论坛”、“第四届昆明国际友城合作与发展研讨会”职教分论坛、协办昆明上合青年交流活动“职业教育生涯规划”分论坛。四是招收老挝籍留学生,挂牌“昆明市教育对外合作交流中心”,履行昆明市教育对外人才培训、政策咨询、留学生服务等职能。
面向未来,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争创行业特色鲜明、国际化高水平职业院校,为云南教育强省和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z6尊龙平台](/uploads/image/iislogo/941.jpg)
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是一所集农林、机电、畜牧兽医、中医药、信息工程、财经、幼师于一体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院,隶属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受江西省教育厅指导。学院创办于1940年,前身是江西省樟树农业学校,1980年被确定为江西省重点中专,2000年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专,2004年升格为高等职业学院。2014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江西省基层农技人员定向培养学校(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分配)。2016年经省教育厅批准,与井冈山大学联合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2019年获批国家第二批1 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 2020年被确定为江西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21年经省教育厅批准,与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本科层次人才。
学院地处中国药都樟树市,交通便利,环境幽雅,设施齐全。学院占地面积802亩,建筑面积14.65万㎡,绿化用地面积23.5万㎡。固定资产总值1.8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000万,图书馆藏书30万册。体育设施完善。建有校园网络系统。
学院坚持“人才强院”战略,通过“内培外引”打造了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现有教职工482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4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0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在校生1.3万余人。
学院设有7院2部:生物工程学院、中医药学院、动物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幼儿师范学院、基础部、思政部。开设高职专业36个,面向全国12个省市招生,现有其中园林工程技术、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为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畜牧兽医等5个专业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宠物医疗与保健、农业生物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为学院创业试点专业。现已建成“植物组织培养”“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植物及植物生理学”3门省级精品课程,“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土壤肥料”“市场营销”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院级精品课程28门。
学院成人教育有学历教育(本科、专科、中专)与非学历教育两种形式。学历教育包括函授教育、自学考试等。学校先后与华中农业大学、宜春学院、江西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联合办学。非学历教育包括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等。设有国家职业技能培训站与鉴定站(批准鉴定初、中、高级25个工种)、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点、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和全国电子商务师资格考试等考点。
学院重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学生综合素养的锻造。学院教师参加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全国二等奖二次,三等奖一次;获省级三等奖一次,二等奖二次。学生2021年度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项目。获得国家级奖励2个、省部级奖励82个,行业赛项奖励13个。学院中药传统技能、鸡新城疫抗体水平测定和蔬菜嫁接参赛团队,多次代表江西省参加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学院还成立了20余个学生专业技术和文化类社团,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厅级各类职业技能比赛和文艺、体育竞赛并获得良好成绩,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建立了“就业引导、职业辅导和创业指导”三位一体就业指导体系,为实现“充分就业、体面就业、公平就业和安全就业”提供科学指导和服务。学院一次性就业率位于全省高职院校前列,被评为全省高校就业优秀单位。
学院坚持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实现了由单一教学办学模式向“教学—科研—培训—推广”多元办学模式的转变。建有国家级园林实训示范基地,中草药实训基地、农机维修实训中心、畜牧兽医实训中心获省财政支持建设项目,拥有82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和校内教学基地,128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是国家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江西省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基地、江西省高级农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近几年来,先后承担了江西省农技推广人员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创业培训、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和江西省高级农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培训项目。
在8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 学院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己任,情系“三农”、服务“三农”,为促进我省农业科技进步、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大批学子已成为农村科技人才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各行各业业务骨干、专家学者和各级领导干部。据不完全统计,学校教师和校友获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者达20余人。学校先后被农业部授予“加强实践性教学,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先进单位”,获“全国农业职业院校能力教育体系教学改革成果奖”,荣膺“中国职业教育百强院校”“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殊荣,多次获“江西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专科院校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技术改进奖、国家专利、江西省人民政府成果奖和省高校科技成果奖。当选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中国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中国现代农业装备职教集团、中国都市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全国信息安全职业教育集团常务理事和副理事长单位,中国高校众创空间联盟首批成员单位。
为了提升学院的办学能力,增强学院的办学影响力,学院南昌九龙湖新校区的建设工作已于2021年全面启动。同年12月6日获得南昌市政府的批复,同意学院在南昌市红谷滩区九龙区片区建设新校区。新校区计划分二期建成,用地面积约995.9亩,总建筑面积为43.8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投资预计21.97亿元。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z6尊龙平台](/uploads/image/iislogo/2916.jpg)
重庆轻工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重庆轻工职业学院创建于2011年3月,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坐落于西部(重庆)科学城核心区域,毗邻大学城,占地1700余亩(含璧山新校区1550亩)。
学校是教育部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场项目试点学校,教育部“1 x”证书试点院校,工信部大数据产业人才基地,职业院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项目实验学校,重庆市绿色学校建设示范学校,重庆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重庆市技能人才综合服务定点服务机构,重庆市级职业技能竞赛选拔应急救援集训基地,重庆轻工联盟、重庆市食品工业产教融合协同创新联盟理事长单位,中欧智能制造、全国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坚持“强能济世、卓尔不群”的办学理念,秉承“教学求真、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坚定“立足轻工、技能为本”的办学定位,以就业为导向,项目为驱动,改革为动力,能力为本位,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巴渝工匠。毕业生遍布全国,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就业率稳居重庆市高校前列。
学校教学、实验实训设备先进,建有200多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中心),136间实验实训室。现设有食品工程学院、药学与护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乡村振兴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国防教育与应急安全学院)、大数据与信息产业学院(中软国际产业学院)、人文教育学院、五年制大专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招生专业26个,在校生11000余人。
学校拥有一支综合素质高、领导能力强的校级领导班子。现任班子中硕士博士5人,博士硕士生导师4人,二级教授1人,教授4人,熟悉高等教育管理和业务工作。
学校坚持人才兴校战略。现有教职员工60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22%,研究生学历学位教师占比51%,“双师型”教师占比60%。二级学院院长和专业带头人由高学历、高职称、经验足的教授担任。多位教师获评“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重庆市优秀教师”“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建有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
2023年,学校获得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等60多项,立项总数同比增长200%。学校承办的第58·59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之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创新教育论坛,获得组织院校最高奖项“最佳贡献奖”。学校获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全国赛特等奖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获重庆市赛最佳组织奖,获特等奖3个;5年来,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屡获佳绩,获得市级及以上奖项450余项。
学校与300余家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和兄弟院校联合,牵头成立了“重庆市食品工业产教融合协同创新联盟”“重庆轻工联盟”,形成了产教融合、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重庆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共建了国际学院,并与泰国北清迈大学、乌隆他尼皇家大学、韩国明知大学、匈牙利布达佩斯城市大学等多所国外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拓宽办学新路径,打通师生学历提升新渠道。
学校努力契合经济社会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先后承办重庆市民政局、重庆市国安局、重庆市保密局、军转干部、退役军人培训及“高新工匠杯”技能大赛等;主动融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成立乡村振兴学院,在川渝多地成立乡村振兴分院;积极对接国家应急安全产业布局,成为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和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共建应急管理“一省市一平台一基地”,是重庆唯一获得此类基地的高校。
职业教育发展充满新机遇,学校将瞄准技术前沿和产业优化升级方向,对标“双高”建设标准,坚持“质量谋发展、改革强动力、特色创品牌”,为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定位准确、特色鲜明、全国知名的职业技术大学而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z6尊龙平台](/uploads/image/iislogo/2138.jpg)
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学校坐落于山东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省会——济南市,地处风光秀丽、人杰地灵的长清大学科技园区,是山东省最具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之一。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居圣人之地,办翰林之学"为发展方向,秉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构建技能型社会贡献力量,通过技能让学生的人生更精彩"的办学理念,聚焦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办学条件完备、人才培养体系完备、师资力量充沛、社会声誉优良的高等职业院校。
办学条件完备。学校占地560余亩,建筑面积26.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5亿元,其中教学、实训仪器设备资产值6807.3万元,馆藏图书70余万册,拥有校内实训室32个,校外实习基地 301个;学校建有设施齐全设备先进的学生公寓、灯光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五人制足球场、高标准篮球场,瑞幸咖啡、天猫校园超市、京东超市等知名休闲生活品牌入驻校园,宿舍公寓全部配备空调和自动洗衣设备、部分公寓和教学场所配备电梯设备,给予学生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职教特色鲜明。学校现设有商学院、艺术学院、智能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健康学院、国际交流学院、五年制高职学院、继续教育学院8个二级学院,开设有高职专业58个、五年一贯制专业6个,涵盖了财经商贸、医药卫生、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土木建筑、文化艺术、旅游等10个专业大类。现有教职工500余人,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比例达36%、研究生比例达68.2%、“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0%。在校生12000余人。拥有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级品牌专业群、3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3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优秀教师、1名省级优秀思政课教师、12门省级精品课程和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个省级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近三年主持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60项,发明专利17项,发表学术论文累计200余篇。
育人质量较高。建校以来,培训技术技能人才10余万人,其中包括一大批技术精英、知名工匠和职教良师,为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获奖3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2项、省级一等奖30余项、二等奖40余项。2021年获得山东省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学校构建了完善就业创业培养体系,先后与济南市人社局、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合作承办济南市syb创业师资培训班,培训师生5726人次。2019年被认定为济南市首批创业培训机构,2021年被评为济南市市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专业对口率达到83%,雇主满意度达到99.1%,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就业单位遍布中国重汽集团、浪潮集团、江苏省建集团、京东集团、海尔集团、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济南黄河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国有大型企业或知名企业,毕业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扎实的技术技能深得企业青睐。
社会声誉较好。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国教育总评榜"社会满意度"十佳院校、山东民办高校公众满意度调查十佳院校、大众日报社"山东省就业前景十佳高校"、大众网"山东优势专业十佳高校"、山东省"花园式"学校、山东省五四红旗团委、济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集体、济南市文明校园、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山东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济南市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培育项目单位等。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第一轮评估和第二轮评估。
合作交流广泛。近年来,学校先后与山东财经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本科高校开展自学考试本科教育工作,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参加自考本科学籍注册,实现专科毕业同时考取自考本科毕业证书,亦可参加全省"专升本"考试,升入本科院校深造。同时,学校努力为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搭建平台,大批在校大学生奉献国防,每年通过学校应征入伍近百人。学校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先后派出200多人次赴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或地区研修访学,邀请美国等国20余位职教专家来校讲学、培训,先后与加拿大哥伦比亚国际学院、韩国群山大学、日本名古屋丰田自动车大学校、德国asc机构等10余所国(境)外高校(教育集团)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先后百余名学生赴国外继续深造。
目前,学校以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全力打造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较强的专业技能、高质量就业的职业教育品牌,为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山东省优质高等职院校而努力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z6尊龙平台](/uploads/image/iislogo/1721.jpg)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省属公办“农工商贸旅”一体化高等职业院校,坐落于黄河之滨兰州市城关区,建有校本部与和平校区2个校区,占地面积330亩。
学校在校学生共计11619名,其中扩招3914名、吉尔吉斯斯坦籍留学生2名。现有在职教职工600人,其中博士、硕士140名,教授、副教授83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3人,入选教育部行指委、教指委3人次,获评省级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9人,国家级省级名师工作室、教学团队和协同创新中心22个;引进行业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23名,聘用科研院所和地方行业企业技术专家172名。学校设有农业与生态学院、园林与建筑学院、经贸与电商学院、畜牧兽医科技学院、食品与文旅学院、信控与智慧学院、制药与应化学院、康养与教育学院8个二级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乡村振兴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等5个教学、教辅单位,开设农业生态类、园林建筑类、经贸电商类、畜牧兽医类、食品文旅类、信控智慧类、制药化工类、康养教育类等8大专业群31个专业。学校建成生产性实习就业基地124个,校内产教融合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及综合实训中心39个,畜牧兽医、食品营养与检测、园林技术、作物生产技术等23个国家级省级骨干(特色)专业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先后与省内外百强企业、海外企业、重点行业等200余家优质单位建立了长期“四个合作”关系,开展现代学徒制、混合所有制、订单班、冠名班、集团化办学,实施学生技能鉴定、“1 x”证书、专升本辅导、自考本科、函授教育,着力推进“三教改革”“课堂革命”“学习革命”和“高质量就业工程”,全面推行线上和线下混合式“专创融合”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构建了“招生、培养、实习、就业”四位一体德技并修育人体系,学生获技能比赛、创业大赛等奖励167项。
甘肃省第一所官立职业学校
1907年(清光绪33年),兰州道彭英甲在兰州萃英门内兰州举院东南角“衡鑑堂”所在地(今西关十字兰大二院内 )创办“农矿学堂”,分设农林学堂和矿务学堂。后“农林学堂”定名为“甘肃官立中等农业学堂”。民国时期,罗经权在原址上复建为“甘肃省立甲种农业学校”。这就是学校的前身。建国前,著名爱国人士于右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朱家骅、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院长刘运筹、西北军著名将领邓宝珊、甘肃省立一中校长水梓等12位政府部门人员和地方名人,先后访问学院,为学院题词。解放后,农业部副部长洪绂曾、省委书记霍维德、省人大副主任何建山等27位领导先后到学院视察,指导学校走上了“产学研”结合的办学之路。学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全力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三农”事业发展,得到了农业部副部长陆明、第十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宋照肃、省委书记陆浩等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农业办学特色更加鲜明。
甘肃籍第一位为中国革命牺牲英烈毕业的学校
金自山,生于1900年,兰州市榆中县金崖镇寺隆沟村人。1923年秋以榜首之名毕业于“甘肃省立农业学校”。1924年秋天考入“国立北京工业大学纺织系”。1928年5月17日,时任中共北京市委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长的金自山,在北京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政府杀害于地安门外的一个草坪上,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壮烈牺牲,年仅28岁。除了甘肃籍第一位为中国革命牺牲英烈金自山,学校还有被称为“陇原张志新”的革命烈士、教师党员毛应星,李如璋等。学校大力搜集整理这些革命先烈的事迹,建设“红色农职”资料库,形成了具有学校历史特色的课程思政和活动育人元素。
甘肃省办学历程艰辛的学校
建校以来,学校历经清末中等实业教育、中华民国职业教育、新中国专业技术教育和改革开发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等5个阶段,48届班子,20次更名,6次搬迁,始终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三农”事业发展。王尔黼、罗经权等一批批仁人志士,边教学边生产,农学结合,劳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探索出了一条“产学研用”结合的耕读教育之路。解放后,周祥椿、韩翠云等等一批批学者倾心科研、服务“三农”,培育了小麦和胡麻新品种,形成了“专家引领 科研育人 服务行业”的教科研模式,培养了魏公河、朱永军、任建平等一大批优秀乡村干部和农业企业家,学校农业办学特色更加鲜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种植类专业示范学校、甘肃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
甘肃省首位科技功臣诞生的学校
学校是甘肃省最早引种甜菜的单位(1915年),最早引种西红柿的单位(1932年),最早选育大叶菠菜品种的单位(1951年),最早大面积人工养鱼获得成功的单位(1959年),最早生产葡萄酒的单位(上世纪30年代)。被人们称为“甘肃的袁隆平,把金色种子撒遍陇原大地的陇原骄子”的甘肃省首位科技功臣周祥椿,在学校从事育种工作近50年,育成天农、清农、清山、甘育系列小麦品种和天亚系列胡麻品种,为甘肃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在周祥椿科研的基础上组建育种推广和产品开发团队4个,育成小麦品种69个,胡麻品种27个,推广面积2.2亿亩,创经济效益36亿多元;开发茶叶有机肥、花椒采收机等农产品和设施50余个,获国家专利55项,服务到款额1000多万元。教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农牧渔业丰收奖4项、地厅级以上科技进步奖81项、地厅级以上教学成果、哲学社会科学奖37项,被评为甘肃省技术转移示范高校。
甘肃省服务乡村振兴贡献度高的学校
近年来,学校获得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甘肃省乡村干部培训基地、甘肃省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实训基地、甘肃省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等国家级省级认定4项。全省种子企业创办者和技术骨干2/3以上为学院毕业生。2018年以来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超过96%。与陇南、临夏等市(州)县党委组织部门、农林部门合作,设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基地24个,培养学历教育乡村人员6213名,制定了“一地一方案”,建立了“临夏模式”,确定了政治素质强、带富能力强、乡村治理能力强、引领型、技术型、创新型“三强三型”培养规格,形成了“订单式”乡村人才培养机制,受到教育部认可。面向职业农民、致富带头人、乡村干部、种植养殖农户,以及农业企业、食品加工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开展学历提升教育,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投入1765万元建设远程教学录播系统,进行“线上 线下、集中 面授、田间 课堂”教学,全省村干部学历教育覆盖率达82%。与甘肃省党员教育中心共建“先锋讲堂”,培训乡村党员覆盖全省13000多个村,覆盖率达81.7%。建立了“陇东行”苹果技术服务、“进陇南”菌类新产品开发,“走河西”设施农业服务、“入甘南”养殖技术服务等精品团队4个,培训90多万人次,指导创办合作社157家。形成了“科技 专家 企业 村组织”服务机制,完成“863”攻关、“948”引进、阳光工程、“星火科技”等国家项目16项。承担省人大、省政协及省文旅厅、省教育厅等的扶贫培训232次,职业农民培育“四证”模式得到原省长刘伟平的批示。前任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铎到学院调研时指出:“学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发展前景很广阔,要继续立足甘肃大地、忠实服务‘三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积极作用。”学校被评为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
打造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高地
学校是甘肃现代农业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常务理事单位、中国都市农业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杨凌农业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中国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常务理事单位。对接乡村五大振兴,学校建立了“农工商贸旅”一体化专业群,推进专业向信息化、工业化、智慧化、复合化方向发展,有效实施“专业链 产业链 人才培养链就业创业链”专业群建设。与中国农科院兽药研究所、省农科院、省农垦集团等校地行企合作,建成国家级(中央财政支持)专业6个、省级骨干(特色)专业 14 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12 个,国家级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6个、国家级省级协同创新中心7个。与美国、意大利、加拿大、以色列、奥地利、新加坡,以及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等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长期科研开发合作关系,建有中亚农业职业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学校被认定为全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甘肃省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甘肃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甘肃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衡鑑精神”,勇担“三农”重任,围绕“党建统领、特色立校、质量强校、文化润校、依法治校”,以“知农爱农强农兴农”为办学目标,以“农工商贸旅”一体化专业群建设为办学抓手,走“产学研创用”融合办学之路,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丝路寒旱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高地。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z6尊龙平台](/uploads/image/iislogo/3225.jpg)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注
学校介绍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位于贵州省省会贵阳市清镇职教城,学校创建于1984年,是全省第一所专门培养幼儿教师的全日制中等学校,2012年升格为“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占地面积451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有在校生8000余人。学校图书馆藏书80余万册。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改革试点高校,贵州省首批优质高职院校,贵州省首批省级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立德、励学、求真、拓新”的校训和“艰苦奋斗、乐于奉献、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向着“贵州引领、国内一流、国际融合”的办学目标努力奋斗。学校现有18个专业,升级为学前教育、社会工作、艺术文化、体育健康四大专业群,致力于“品优行雅、仁爱乐教、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全方位聚焦“一老一小一家庭一社区”的社会服务,是老百姓身边最有温度的大学。
学校以“师德铸魂”为引领,实施“成长-引育-攀峰-锻造”教师队伍建设工程。现有专任教师323人,高级职称119人,占专任教师的36.8%;研究生以上学历245人,占专任教师的75.9%;“双师型”教师269人,占专任教师83.2%;国家级省级以上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特级教师、职教名师、行业专家106人。围绕学科建团队,其中学前教育团队获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幼儿园适应性课程研究团队获省级学术先锋号;与非遗大师合作,马尾绣和牙周陶工作坊获省级大师工作室、鸽子花开苗绣获省级黔匠工坊,一支支师德过硬、业务精良、服务出色的团队正蓬勃而起。
学校坚持政校行企协同育人,牵头成立贵州省学前教育职教联盟,获教育部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在人才培养中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近5年来学生先后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7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在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55项(一等奖22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15项),建校以来学校培养了3万余名毕业生。毕业生中超九成选择在贵州省内就业,服务本地经济发展。
学校秉持科研兴校、科研强教、科研促产的工作宗旨,扎实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形成了科研引领发展,科研服务行业的研究面貌。近五年立项项目逐年增加,现有国家、部委级项目(课题)5项、省级项目(课题)10项、市(州)厅局级项目课题68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省级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10项;专利发明115项;学校“适应性幼儿园课程研究项目”持续10余年,孕育9支紧贴幼儿园发展的实践型研究团队,编著各类课程书籍20余种,以研带训,培训幼儿教师8000余人。科研人员足迹遍布全省所有市州地,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及幼儿园高质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是贵州省教育厅幼儿教师发展中心、名园长工作室的管理单位、融合幼儿园试点单位,构建了幼儿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终身教育体系。自1988年至2023年8月,面向全省职校与幼儿园教师分岗位、分类别、分层次、分专题开展培训,累计培训职校教师、幼儿园园长、教师、卫生保健人员等153242人次,培训区域覆盖贵州,辐射整个西南地区,学校国培项目连续多年在教育部匿名评审中名列前茅,有力地促进了地区幼儿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坚持国际融合办学方向。2014年至今,与14个国家(地区)61所国(境)外高校、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签署协议67份。学校招收国际学生来自10余个国家290人,有5人获国家政府奖学金,5人获省级奖学金,位居国内同类院校前列;开办应用泰语专业,顺利推进2 1 1专本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中国-柬埔寨双语幼儿教师语言和专业培训。开展专业与标准的借鉴与输出,与澳大利亚昆士兰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贵州省首家学前教育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全国唯一蒙台梭利ams国际师资认证点的高校;学校的儿童游戏 中国文化课程,被柬埔寨教育部纳入幼儿教师培训课程。形成“一联盟、两中心、三基地”的国际化发展架构,即“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培训联盟;中国-柬埔寨幼儿教师培训中心、中国-东盟幼儿教师发展中心;柬埔寨学前教育师生研修实训基地、老挝汉语国际教育师生研修实训基地、泰国应用泰语研修实训基地,其中“中-柬中心”入选教育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首批“双百”强强合作旗舰项目20强。中国-东盟幼儿教师发展中心,2022年以来发展了浙江、福建、重庆、柬埔寨、新加坡分中心。学校将为中国-东盟幼儿教师发展中心持续打造一批教育交流、技能交流和人文交流的品牌,共同成为把“一带一路”这条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铺得更宽更远的践行者和创造者。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z6尊龙平台](/uploads/image/iislogo/2528.jpg)
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是2007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2008年经教育部正式备案的全日制专科层次高等职业学校。2011年3月经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批复成立中共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委员会,并派驻党委书记(督导专员),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秉承“修德、志学、强能、致用”的校训,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经过2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形成了杨林和海口两校区办学的格局。学校占地面积57万4千多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总值近5.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700余万元,在校生12959人,生师比17.62:1,年均合作企业订单培养学生2600余人,近三年毕业生4500人左右,初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
学校现有特色专业群4个,招生专业57个,覆盖建筑工程、人工智能、健康管理、现代服务、经贸等产业和社会服务领域。近年来学校紧抓国家“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云南省打造亿万级物流产业、“世界三张牌”的新定位、“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开展急需大量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等发展新机遇,坚持改革创新赋能发展的办学理念,潜心办学制度和育人模式为核心的内涵建设,现有教育部认定的高水平骨干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在党建、教学质量工程、就业创业、省级及以上职业技能、双创和文体类竞赛等方面均取得骄人成绩。育人水平内涵发展基础不断提升,综合实力排名持续前移,现位列全省民办高职第一,办学优势和特色逐渐彰显。
20余年办学过程中,学校取得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办学成果:是教育部“ai人工智能学院”试点单位和首批“鲁班工坊”联盟成员;牵头成立的职教集团是全国示范性职教集团培育单位;共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建设成果、案例133项。先后获得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云南省特色骨干高职院校、云南省优质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云南省“文明学校”和云南省民办教育优秀学校等多项称号。2021年获云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