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6尊龙平台](/uploads/image/iislogo/1853.jpg)
民办合肥财经职业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合肥财经职业学院是经安徽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校位于国家科教名城、创新之都——合肥市,坐落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城方兴大道上,毗邻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有128路、149路、606路公交车...
![](/uploads/image/_img/domain.a22df44.png)
![](/uploads/image/_img/tel.afaa642.png)
招生电话:0551-63690801,0551-63690802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民办
![](/uploads/image/_img/isfive.ac16c95.png)
专科(高职)
![](/uploads/image/_img/location.278adac.png)
48名
校友会高职ⅲ类
![](/uploads/image/_img/code.ef260c5.png)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z6尊龙平台](/uploads/image/iislogo/3185.jpg)
皖北卫生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皖北卫生职业学院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始建于1949年,2014年升格为卫生类高职院校,2020年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22年获批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2023年以3个“显效”的成绩通过教学诊改复核。
学院是皖北地区唯一公办卫生类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是蚌埠医学院本科继续教育教学点。学院培养了近6万名中高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为皖北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坐落在宿州市大学园区,占地面积740余亩。设有护理系、药学系、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系、公共基础部和思政部5个教学院系部;现有护理、临床医学、药学、中医学、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15个招生专业,护理专业群列入安徽省“双高计划”专业群培育项目。拥有1所直属附院、3所非直属附院、教学医院、省内外实习基地60余所。
学院面向安徽、湖南、贵州、云南、河南、河北、湖北、四川、江西、广西壮族自治区10个省份(自治区)招生,目前全日制高职在校学生数10661人。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18人(含直属附院),拥有省级教学团队9个,省级高等学校拔尖人才5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院级教学名师56人,省级教坛新秀10人,享受市政府津贴5人,获市级青年科技奖4人,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以上教研、科研项目120余项。
学院办学条件优越。现拥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学美容技术、药学等10个校内实训中心(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313万元。纸质图书57.93万册、电子图书30万册,电子资源总量达到8000gb。
在宿州市委、市政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坚强领导和悉心帮扶下,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立足皖北、面向全省、服务长三角”的区域定位,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
学院秉承“严谨、敬业、求实、创新”的校训,推进“产教融合、医教协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立足皖北、面向全省、服务长三角,努力建设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特色鲜明的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积极创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
2023年以来,学院与安徽医科大学成功联合开展护理、药学专业专升本学历教育;设置了逸夫师范学校、灵璧师范学校2所中专分校。承办省医药类毕业生就业市场,2023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65%。承办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半决赛和省职业技能大赛药品生产技能赛项,教师和学生共计获得省级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省级职业规划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及优秀组织奖,在职业教育标志性成果培育方面实现了突破性进展。扩建工程剩余6.44万㎡的理论楼、实训楼、院系楼、学生生活服务用房也于去年全面投入使用。
学院以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能力为目标,以深化医教协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路径,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不断强化师资培养,优化专业布局,深化内涵建设,办学实力和区域影响力显著提升。当前正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指示,紧抓“十四五”规划攻坚之年,稳步推进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指标全面达成,为创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夯实基础。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z6尊龙平台](/uploads/image/iislogo/2948.jpg)
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于2010年4月成立的湖北省唯一一所汽车类公办高职院校,与襄阳广播电视大学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学校是襄阳市文明单位,是湖北省29所“双高”院校建设单位之一。
办学十多年来,在省、市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全体教职工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形成了“精耕汽车、深融产教、滋润职业、鼎力社会”的办学理念,已成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襄阳都市圈”建设重要的人才和技能支撑。新校园规划面积800亩,已建成645亩,建筑总面积25万平方米,学校资产达10亿元。硬件设施齐备,学习生活条件优越,校园环境优美。全校教职工共有600余人,专任教师478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82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45人、“双师”型教师213人,省级名师2人、市级隆中工匠、技能大师5人、市政府特殊津贴3人。各类在籍学生2万余人,其中普通高职学生12000余人,电大在籍生10000余人、中职学生3800余人。
学校坚持“塑造汽车职教品牌,推进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融合发展,实施中高职贯通培养”三大办学特色,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全面提升学校内涵建设水平为目标,大力开展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效。学校主动对接区域产业结构,围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 、创新创业等国家战略,紧贴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聚焦湖北16条重点产业链和襄阳市“144”特色产业集群,组建了汽车工程、智能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与装备、现代信息技术、交通运输、现代管理、建筑工程等专业群,开设了30个紧贴社会需求的专业,其中汽车检测与维修为国家骨干专业,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制造与装配等4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智能新能源汽车专业群和智能制造与装备专业群立项为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形成了以汽车专业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与智能制造专业为两翼,以交通、现代服务专业为延伸,以建筑专业为拓展的专业布局。学校顺利通过湖北省高职教学诊改评估,并入选教育部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和教育部“信息化支撑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专业共建项目”。
学校积极加大产教融合发展力度,成立了办学理事会(筹)、行业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搭建校企合作工作平台,深化与襄阳高新区、东津新区及我市龙头企业、东风集团及旗下公司的全方位合作。与襄阳高新区开展校地联合人才培养工作,与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公司、吉利集团共建产业学院,与北汽集团共建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与东风康明斯等企业开展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大力开展社会服务,年培训量近1.5万人次。结合中职、高职、电大的办学格局,加强对襄阳广播电视大学、直属襄阳市工业学校的“两翼”建设,夯实了开放教育、社区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中职、高职与本科的贯通培养基础。成立了襄阳市社区教育指导中心,指导各县区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学校学子和教师连年在专业技能大赛和教学能力大赛上斩获国家级和省级大奖,办学成绩逐年攀升。毕业生就业率年均保持在95%以上,60%左右毕业生实现了在本省、本市优质企业就业。学校是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湖北省软件外包人才培养基地、湖北省退役军人培训基地。学校牵头成立了襄阳市汽车工程学会、襄阳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会、襄阳市旅游学会、襄阳市心理学会等学术技术平台,组织开展学术交流、产业技术对接和技术培训,积极促进地方科技发展。
“十四五”期间,学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确立了“创新、特色、内涵、集群”的发展新思路,将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高举特色旗帜,擦亮汽车品牌,在奋力打造汉江流域高质量发展标杆城市建设进程中承担新使命,为建成特色鲜明的湖北省高水平院校而努力奋进。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z6尊龙平台](/uploads/image/iislogo/3324.jpg)
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2017年3月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应急管理部共建,由自治区应急管理厅举办、建设和管理,自治区教育厅业务指导,是全国第三所安全类高职院校。从2016年4月开工建设到2017年9月开门办学,学校仅用一年半时间完成征地、机构设立和一期工程建设,创造了南宁教育园区第一个入园、第一个签订协议、第一个开工建设等“五个第一”,创造了广西高校建设的最快速度,成为南宁教育园区乃至全区高职院校学习的榜样和追赶的目标。
学校地处南宁教育园区,交通便利,风景优美。校园占地面积106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28.77万平方米,已基本建成9栋学生宿舍、7栋教学实训综合楼、1栋实训厂房、3栋教师单身公寓、1栋学生食堂、1栋体育馆、1栋图书馆、1栋大学生创业大楼、运动场等共计24个单体,主体功能建筑约27万㎡,基本建成教学、运动、实训、住宿、行政等五个功能区,具备18000名在校生规模的办学能力。
学校明确“立足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的办学定位,以“服务应急管理,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秉承“惜时笃学,厚德重行”的校训,致力于建设成为国内同类院校中先进的、具有显著区位优势和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坚持立德树人,以培养适应应急管理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突出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培训,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
学校共有28个内设机构,分别为党政管理机构8个、按章程和有关规定设置的机构3个、教学教辅机构13个、相对独立部门4个。其中,教学机构分别为安全工程系、电子与信息安全系、建筑与测绘安全系、机械与电气工程系、交通运输系、公共基础部、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学校现有教师550人,其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67人,“双师型”教师21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43人,具有境外留学经历19人。同时聘请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华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广西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广西财经学院等在专业领域享有较高声望的区内外大学24名专家、教授担任学校客座教授和学科带头人。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培训、职教发达地区骨干教师培训、德国创新项目教学法专题培训、信息化教学媒体制作专项培训、消防设施操作员培训等提升能力活动。
学校坚持走省部共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突出应急、安全技术与管理人才的培养培训,以应急救援和建筑消防技术专业为龙头,志愿消防救援队为抓手,在安全类专业全面推行准军事化管理,全力打造应急、安全特色品牌。开设有安全技术与管理、建筑消防技术、应急救援技术、消防救援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等26个(含增设专业方向)涵盖安全特色专业,形成以安全技术与管理、建筑消防技术、应急救援技术、消防救援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等为特色的专业布局。
学校对标国家消防救援队伍的人才需求标准和军事化管理模式,依托“广西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在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群内面向三个专业近1600名学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成立学生“志愿消防救援队”并参与武鸣城区应急救援相关工作,广受市民好评。形成以“思政引领铸魂、军事锤炼作风、实战练就技能”为特色的教育教学“广西安职”样板,全面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过硬、纪律严明素质过硬、知识技能素质过硬和体能体格素质过硬”四个过硬素质,毕业生就业率98%,对口就业率78%。教育教学成果“应急安全类专业‘双元共育、三轮驱动、四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2022年获“全国应急安全职业教育联盟”首届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组织师生参加各类技能比赛获奖 200多项,目前已获得国家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自治区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20项。
学校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促进学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学术科研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抗灾救灾产业领域有机衔接。已建成应急救援、智慧消防工程、虚拟仿真实训室、数字化智能制造、装配式建筑、信息安全等校内实验实训室78间,面积达1.45万㎡,另有建筑工程实训工场、汽车技术实训中心两个实训工场,为学生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获得立项建设“自治区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4 个(安全技术与管理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消防工程技术示范性实训基地、机电一体化技术示范性实训基地、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示范性实训基地),以及“自治区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防灾减灾与应急救援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学校成立了青年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安全大师工作室1个,应急劳模工匠馆1个,建设了“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中心,让全校师生能够在更高级、更先进、更便捷、更顺畅的校园环境里工作、学习和生活。
学校重点推进校企合作,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联合创新中心,与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与广西建工集团、信发集团、广西投资集团、中建八局、广西交投集团等区内外20多家大中型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搭建产教融合平台,采取订单、定向等方式培养人才,学生毕业有稳定的就业保障。聚焦安全应急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区域服务型职业学校发展定位,牵头成立“广西应急安全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是“全国应急安全职业教育联盟”的共同发起单位、中国—东盟能源职业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全国化工安全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广西应急管理协会副理事长单位。
近年来,学校分别荣获“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第五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学校”“2022年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突出单位”“2021年度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是自治区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目前,学校建设稳步推进,专业建设特色显著,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师资队伍不断壮大,继续教育培训成效凸显,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z6尊龙平台](/uploads/image/iislogo/714.jpg)
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注
学校介绍
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其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鹤岗市师范学校及鹤岗矿务局师范学校、鹤岗财经学校,至今已有63年的办学历史。
学校地处黑龙江、松花江、小兴安岭“两江一岭”围成的金三角区域—鹤岗市,坐落在黑龙江流域美丽的梧桐河畔。东南面临松花江与佳木斯接壤,西屏小兴安岭与伊春为邻,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拥有萝北、绥滨两个国家一类口岸,黑龙江是世界上最长的无污染界江之一,穿越小兴安岭的莽莽群山缔造了壮美的龙江三峡,是普京虎登陆中国的最佳生态之地,被誉为“南海避寒、北江消暑”的旅游胜地。这里是黑水女真的故乡,是满洲皇族的发祥地,清金文化的聚集地。是新中国医学和电影的摇篮,中国医科大学和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就在鹤岗。这里是北国煤都,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对现代化竖井,曾是全国第四大煤矿。这里曾迎来以杨华为代表的北京的第一批垦荒知青,是郭颂、殷秀梅、刘佳等著名艺术家的故乡,丁玲、张抗抗、郭颂、姜昆、濮存昕等文化名人都曾在这里学习、工作和生活过。这里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清金文化、俄犹文化、抗联文化、垦荒文化、知青文化、矿山文化。这里被确定为黑龙江省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十大重点景区之一,拥有大届江、大森林、大冰雪、大湿地、大农业、大矿山、大石林等原生态保存良好、类型丰富多样的文旅资源。
学校坚持“以教师教育为主体,同时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积极为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定位;坚持“打造特色,多元发展,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建设省内有一定影响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目标;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招生为重点,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以教学改革为重点,以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的教学管理模式,切实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力。
学校办学条件完善。校园占地面积50.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6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4963.85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51.13万元,图书馆藏书40.87万册。学校现有教学楼二栋,艺体综合楼一栋,内设篮球馆、排球馆、乒乓球馆、体操馆、舞蹈馆、琴房;有标准化体育运动场、篮球场、网球场等运动场地;设有餐厅超市综合楼和可容纳5000余名学生的公寓四栋,附属小学一所。先后建设了教师教育综合素质训练中心、学前教育实训中心、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中心、财会电算化实验室等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20余个。
学校设有人文教育系、小学教育系、学前教育系、外语系、体育系、职业技术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7个系部。现有专任教师207人,“双师型”教师132人。全校现有教授及正高职28人,副教授及副高职147人;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129人,副高及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50.6%,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37.4%,双师素质教师占63.5。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2名,获曾宪梓基金奖2名,省级名师4名,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学科带头人1名,市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6名、拔尖人才15名、优秀人才13名。
学校是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小学教师和幼儿教育师资培训基地、黑龙江流域文化研究基地、鹤岗市农村管理干部培训基地。2011年我校率先成为全省9所高职(专科)院校进行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院校之一,2013年我校又被列为全省6所高职(专科)院校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紧缺人才培养招生录取试点院校之一。招生区域辐射到全国24个省、自治区。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z6尊龙平台](/uploads/image/iislogo/2465.jpg)
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南国防职院”)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湖南省教育厅直属管理的公办高职院校。学院前身为1962年中国兵器江南机器厂创办的职工工艺技术培训班。2008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改办为湖南科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学院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移交至湖南省人民政府管理,成为湖南省教育厅直属高职学院。2016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更名为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设有“四院一系二部”:武器装备制造学院、武器装备维修学院、车辆工程学院、军士学院、建筑工程系、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和公共基础部。学院始终依托中国兵器行业和国防军工企业办学,紧密对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光电信息、武器制造、特种化工和军用车辆四大业务板块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人才需求,目前开设有机械设计与制造、应用化工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各类专业(含专业方向)32个。其中湖南省高水平专业群2个。
学院是中央军委和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定向培养军士高等职业学院,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学院优秀学院,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中国国防工业企业协会理事单位,全国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湖南省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湖南省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定点机构,中央财政支持的武器制造专业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的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兵器系统高技能人才培养骨干学院,定向培养国防军工行业高技能人才的骨干学院,国防科技大学工程与航天学院实验人才培养基地,湖南省华中数控维修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294人,具有高级职称或硕博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达50%,各类在校学生5675人(其中军士生2400余人);固定资产2.3亿元,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480万元。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劳模教师1人,全国教学园丁1人,湖南省五四奖章1人,湖南省劳模创新工作室1个,莲城工匠2人,湘潭市技能大师3人,湘潭市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
2014年,总参谋部和教育部联合下文《关于做好2014年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工作的通知》(参动〔2014〕5号文件),批准我院为定向培养直招军士单位。目前,我院在校军士达2400余人,已经成为全国48个定向培养军士单位中培养专业数和学生规模居前五位的地方高职院校。已有2014-2019级共2900余名军士生光荣入伍,为定向培养陆军、火箭军部队提供了高素质的技术支撑力量。学院是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年度质量报告(2018年、2021年)合规性评价等级a类22所学校之一。连续8年获得湘潭市综治民意调查高校排名第一。
办学60年来,学院坚持质量立校、内涵强校、特色兴校,秉持“德能兼融 行知并重”的校训,传承“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弘扬“军工品质、忠诚奉献、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的学院核心价值观,坚持“植根兵器工业,对接高端制造,坚持军地融合,打造三个‘高地’”的办学定位,服务国防军工与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实施“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彰显“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军民融合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军工办学特色,创办军工特色鲜明、湖南省内一流、国际国内知名的高等职业教育。
未来3—5年,学院将进一步深度对接国防现代化建设、 军工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军民融合,聚力创新、聚焦质量,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各类在校学生力争达到8000人规模, 其中为军队培养军士规模占在校生总数的1/3,为国防科技工业行业企业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规模占在校生总数的1/3,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规模占在校生总数的1/3;努力将3个专业群进一步建设成为高水平专业群;形成科学合理的军士人才培养体系和军工特色鲜明的文化育人品牌;将学院打造成为校企合作、军民融合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军工特色鲜明的高职学院,积极探索、不断创造条件开展高职本科人才培养。
“巍巍韶峰,滔滔湘江,这里是红太阳升起的地方......”。学院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职业教育大会精神,传承和弘扬新时代人民兵工精神,扎根伟人故里办军工特色鲜明的高职学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z6尊龙平台](/uploads/image/iislogo/947.jpg)
上饶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学院于2004年由上饶市农业学校、上饶市工业中等专业学校、江西省文艺学校上饶分校等三所中等专业学校合并成立,2015年江西凤凰高级技工学校并入。学院至今已有71年办学历史。
学院广信校区占地面积502.8亩,建筑面积14.9万平方米,建有各类实验实训室70余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3032万元,图书馆藏书16.3万册,建有校外实习基地32家。学院各类在校生1.4万余人,教职工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323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147名,教授、副教授职称以上105人,每个专业有1-2名专业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8名,拥有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优秀团队和省级精品课程12个。
学院设有汽车工程学院、电子与自动化学院、大数据学院、文化旅游学院、乡村振兴学院、会计金融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数字产业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和江西凤凰高级技工学校、上饶市中等专业学校2个附属学校。开设应用电子技术、大数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37个专科专业。其中,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院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院级优势特色专业5个。
学院加大与德国f u萨克森职业学院、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饶分公司、江西亿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爱驰汽车)和江西捷配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等百余家知名企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力度,全面对接上饶“2 4 n”产业集群,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方正、宏大、精深、和谐”校训,本着“问计于师生、问需于师生、问效于师生”原则,努力实现“十四五”期间“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建成江西省地方一流高水平高职院校”的目标。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z6尊龙平台](/uploads/image/iislogo/2091.jpg)
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全国计划内统一招生的综合应用型普通高等院校。在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四川省教育厅的关心帮助下,在四川开放大学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学院初创于2005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四川开放大学(原四川广播电视大学)于2007年全面接办华新学院。2011年,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院坚持规模、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办学实力和水平逐年提升。开大接办十余年,办学规模由不足800人发展到万人大学。学院设有18个党政部门、7个二级学院。经过多年的磨砺,学院办学特色鲜明,办学实力居同类院校前列,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了一大批基层复合型应用人才。
学院巨资投入,建设规模宏大。校园环境优美,教学大楼、实训大楼、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标准运动场和校园美食城等软硬件配套设施完善。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含技能型教师在内的专兼职教师6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100余人,有博士、硕士学位200余人。
学院定位于培养现代服务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度重视内涵建设,围绕学院办学特色,重点支持专业群的发展: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以新商科、新工科为主体,建设多专业群协同发展的专业生态体系。目前共组建有9个专业群,开设49个专业及方向。其中包括教育部高职创新发展骨干专业2个(电子商务和移动商务),全国电商行指委骨干专业2个(移动商务和网络营销和直播电商),省级重点专业1个(电子商务),省级特色专业4个(建设工程管理、现代物流管理、软件技术和市场营销),四川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刺绣设计与工艺)。另外,建设有四川省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四川省高校“课程思政”认定示范课程2门,四川省高等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1门、四川省民办高等院校优秀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以及四川省服装技能鉴定考评基地、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网店运营推广等1 x证书考评点等书证融通试点项目多个。
学院积极开展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努力探索校企专业共建、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加大重点实验、实训室建设的设入,通过校企合作引入行业龙头企业的先进设备和实训体系,充分满足各个专业的教学实验、专业技能实训的需要,实训室仪器设备价值5000余万元。目前,建设有华为ict学院、医护实训中心、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国家级服装实训基地、学前教育实训中心、腾讯云大数据实训中心、京东电商谷、新华三数字经济人才培养中心、北方汽车产教园区、迅腾互联网研发实训中心、金蝶会计工厂等校内实训室60 余个;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校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100余个,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实习及就业提供了良好条件。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z6尊龙平台](/uploads/image/iislogo/1610.jpg)
四平职业大学
关注
学校介绍
四平职业大学成立于1983年,是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是吉林省成立最早的专科起点的具有十年办本科历史的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占地面积3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建有标准的图书馆、体育馆、多功能报告厅、400米塑胶风雨操场、2000平方米硅pu灯光球场、校医院等配套设施。2010年被确定为吉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4年再次高质量通过全国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2014年末,省政府同意,把四平医护卫生学校、四平城建职工中专并入四平职业大学。学校以原四平医护卫生学校为依托,成立了医药学院。2015年3月,把四平市轻化工学校、四平市商业学校并入四平职业大学。2017年4月,四平市委、市政府将吉林省四平卫生学校划为四平职业大学直接管理,两校联合办学。四平职业大学发展规模、办学条件都有了质的飞越,学校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学校设有医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财经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航空旅游学院、管理学院、中锐汽车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中职部,有40个专业招生,专业设置涵盖医药卫生、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公共事业、土建、交通运输、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等9个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学生近万人。
学校注重专业建设,以特色及示范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专业群建设。2011年,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示范专业。机械制造专业群和财经专业群,被确定为吉林省“十二五”特色专业群。机械设计与制造、会计电算化专业入选2011-2012年教育部、财政部“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2013年末,机械设计与制造群、电气自动化技术群、计算机应用技术群和建筑工程技术群4个专业群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群。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十年本科经验的教师团队。目前,已形成一支专兼结合、以校内专任教师为主、企业技术人员为辅的“双师结构”的教学队伍。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85人,双师型教师246人。
学校管理规范,为学生提供一流服务。通过对学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提高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学生餐厅用餐环境优雅,品种齐全,在这里能够享受到饭店式的就餐服务。学生公寓被评为省级阳光公寓,配套设施完备,规范化管理,温馨舒适,达到了宾馆式的住宿条件。同时,通过“大学生艺术节”、“大学生社团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品牌化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以人为本,以文化人,提出创“人文职大”的工作目标,在坚持“精学湛练”校训的前提下,确立“立德树人、技以载道、学以致用、服务发展”的办学理念,倡导培育“忠诚、担当、奋进、笃行”的优良校风,“精心从教、诲人不倦”的教风,“思行合一、学而不厌”的学风。
学校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技能比赛多次在全国、全省获奖。2010-2015年,学生在国家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中,获二等奖1项;在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3项;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吉林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在吉林省首届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获一等奖1项;在吉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在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中,获二等奖1项;在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中,获专业组一等奖1项、公共英语组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吉林省首届“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优秀奖1项。
各专业学生均可参加吉林省统一组织的“专升本”考试,考入吉林师范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化工学院、吉林建筑大学、北华大学、吉林工商学院、长春师范大学等省内知名院校,接受全日制本科教育。2016年“专升本”考试,学校105人报考,录取41人,录取率39%,远高于全省专升本录取率5%,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学校通过联合办学、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方式,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学校先后与神州数码网络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上市国企)、中航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四平市华生供热公司、白山市华生供热公司、四平嘉源建筑工程咨询公司、长春大众物流管理有限公司等近百家知名企业实现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为企业量身打造需求人才,实现了学生高质量就业,部分学生在大二就被用人单位签约,毕业生供不应求,社会反响良好。
学校积极开展多元办学模式,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学校与长春一中专、四平农业工程学校、吉林省四平卫生学校、榆树职教中心、辉南职业高中等5所中职学校开展了中职-高职3 2衔接专业合作办学模式。
学校承担职业技能鉴定、专业技能认证培训等多项社会服务。学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全国商务人员专业技能认证培训基地、全国信息技术水平考试培训基地和国际信息化人才资格认证培训基地。学生在校期间可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双证书获取率达100%。
近年来,在全省生源数量逐年递减的严峻形势下,四平职业大学招生的学生却逐年增加,且每年招收新生基本上来自第一志愿,平行志愿每年只录取很少一部分高分学生,是吉林省内仅有几所第一志愿能完成招生计划的省重点学校之一,2016年是吉林高职校院录取率、报到率最高的院校之一。
“十二五”期间,学校紧紧抓住省级示范校建设的重要机遇期,把学校建设成领导能力领先、综合水平领先、教育教学改革领先、专业建设领先、社会服务领先的示范性高职院校,使在校生人数和人才培养质量都有大的提高。“十三五”期间,学校将继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快专业和课程建设步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优势特色,加强内涵建设,创新机制,建设和谐校园,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技能人才,尽早实现应用型本科大学的梦想,书写学校历史发展新篇章!
地址: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沥山路5117号
域名: www.spvu.edu.cn
招办:0434-3304766
校办:0434-3304444
传真:0434-3304848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z6尊龙平台](/uploads/image/iislogo/1951.jpg)
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湖北省教育厅直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座拥武汉教育科技文化中心优势,位于武昌武珞路石牌岭,武汉内环线上,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学院创办于1956年,前身隶属于原国家食品工业部,1972年更名为“湖北省轻工业学校”; 1987年与原联邦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合作,在全国率先引进联邦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教学模式;1996年经教育部批准在全国率先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整体办学条件、办学实力、办学水平稳居湖北省高职院校前列。学院德国“双元制”本土化的办学模式特色明显,这一办学特色经总结荣获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外合作办学经验丰富、成绩突出,成为湖北省教育对外合作的窗口和中外职业教育合作的典范,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学院校舍总建筑面积11万多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2亿元(不计土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000多万元,图书馆藏书40.8万册(含电子图书)。学院拥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啤酒实训中心”,设施、设备完备的“机电实训中心”、“生物技术实训中心”、“建筑装饰实训中心”等,现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两个,省级实训基地三个,拥有设施齐备的实验室、检测室80多个,在全国建有160多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现有在职教职工398人,其中教师260人,专任教师220人,教授5人,副教授76人,“双师”素质教师98人。
学院共有7个教学院系和一个公共课部,开设有数控技术、酿酒技术、生物技术应用、生物制药、制浆造纸技术、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数控技术、液压气动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与检测技术、质量检验与测量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市场营销、电算会计、广告设计与制作、建筑装饰、计算机辅助设计、会展设计等30多个专业。专业涵盖机械、机电、电气、电子、电信、计算机、会计、食品、生物、造纸、建筑、广告、装饰等多个应用领域。学院拥有国家级试点教改专业一个,国家级精品课程一门,省级试点教改专业一个,省级精品课程五门,省级教学团队一个,省级立项课题三十多个,教师出版高职高专教材18本,省级科研成果18个,技术专利5项。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已为国家培养了16万多名各类专业人才,毕业生遍及全国各地。目前,在校生规模为6000多人,每年向社会输送2000多名技术人才,毕业生因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名列全省高职院校前列,特色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10多个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形成了“进口畅、出口旺”的良好发展态势。学院牵头组建了“湖北酒业职业教育集团”,在全国各地建立了50多个就业基地,与200多家企业和机构长期开展“产学研”合作, 与德国、加拿大、新加坡、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的交流合作关系,为毕业生出国深造、就业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60 多年来,学院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声誉,学院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设立的特种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是全国啤酒检测中心及啤酒酿造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是教育部设置的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学院2008年荣获中共湖北省委表彰的“党建工作先进单位”;2005-2016年连续获得省综治办、省教育厅、省公安厅联合授予的“省级平安校园”称号;2008—2016年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省绿化委“绿化模范单位”。
学院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坚持“特色鲜明、质量优良、规模适度、就业畅通”的办学理念,秉承“厚德、尚能、励志、创新”的校训,着力强化学生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创业意识和竞争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独立能力和综合能力,努力造就专业有特长、就业有优势、提高有基础、创业有能力、发展有空间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传承历史辉煌,尽展职教风采。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制定了建设成为职教特色鲜明、人才培养水平一流、学生就业创新竞争能力强的高等职业院校的总目标,明确了建设专业性、创新型、国际化职业院校的发展定位,致力于推动教师、专业、课程、学风、学生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学院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各项工作在稳定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学院整体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崭新局面。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z6尊龙平台](/uploads/image/iislogo/1651.jpg)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近年来,临汾职业技术学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立德树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办学模式、管理创新,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临汾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学校想方设法、积极争取新建了连接长临高速引线的通校道路,解决了二十年来“一直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难题;牵头成立临汾职教集团、创建首个产业学院承办全省技能大赛、勇夺教师教学能力国赛一等奖,办成了过去多少年“一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举全校之力集全校之智入选省级“双高计划”建设项目,擘画升本蓝图,被列入临汾市“十四五”重点目标任务,激发起全校师生员工担当作为、争先创优的磅礴伟力;在《2020中国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评价》1176所高职院校排行榜中,学校位列第399名,较“十三五”初期跃升了近400名,在山西53所高职院校中攀升至第5名;学校“十三五”期间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赛项得分排行榜(《高职发展智库》2021年1月)中,位列全国第28名、全省第1名,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制造和服务上水平的重要基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作为临汾职业教育的龙头和旗舰,临汾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教育部备案、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临汾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唯一独立设置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是山西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学校于2002年5月由原临汾卫生学校、临汾地区洪洞农业学校、临汾市农业机械化学校、临汾市工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其中临汾卫生学校、洪洞农业学校创建于1958年。学校占地面积500余亩,教职工总数1391人(含附属医院747人),其中学校644人,副高以上职称220人,全日制在校生8200余人。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学校承继国家级重点中专和两所附属医院的历史优势,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共生俱进,聚集了一批德技双馨的专家和教授,积淀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优势,现已发展为一所专业门类较多、办学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面向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招生,为国家建设和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成功实现跨越式发展,驶入高质量转型发展快车道。2018年,学校领导班子配齐,第一次党代会确立了“优质、特色、靓丽、一流”的奋斗目标,鲜明地指引出新时代学校发展的新方向。全体教职员工统一思想抢抓发展机遇,向着既定目标不断前进,谱写出一曲砥砺奋进的高质量发展之歌。
集优质资源
努力创建“当地离不开”的智库
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人才。临汾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工作重心,紧扣临汾产业发展需求,围绕全市装备制造、现代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精准培养更多实用型职业技术人才,建造起临汾产业人才的“蓄水池”,构筑起临汾职教的“新高地”。
提供人才红利服务区域发展,地方政府离不开。学校紧紧把握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以智能制造、康养等重点产业为切入点,创新政校企办学体制和产学合作机制,与地方政府、骨干企业紧密合作共建、共享、共育高技能人才,建成了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先后与侯马经济开发区、山西师范大学、曲沃县医疗集团等单位签订十余项合作协议,建设博士工作站,创立秦伟三维工作室,建设高端人才培育基地,开展技术研发、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技术人才培训,为地方经济与行业发展提供技术与智力支撑。开展“千名医生进万家”义诊,落实教育扶贫计划,为吉县、大宁县职业教育培训师资,累计投入扶贫资金和消费扶贫100余万元,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专业结构与产业发展契合度高,地方产业离不开。学校开设10大类35个专业,主动与产业企业合作,重点做大、做强、做优与山西产业紧密相关的7个重点专业群,毕业生留晋率达80%以上。“十三五”期间,为山西医疗卫生、智能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文旅文创、信息产业等输送技术骨干约1.5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2%以上,企业对毕业生满意度达96%以上。
搭建校企合作技术服务平台,地方企业离不开。学校主动承接山西省、临汾市科研项目,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先后与省内外50多家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与山西省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科技部“高端铸造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示范企业——山西华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华翔产业学院”,建立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双元机制。整合两所附属医院——临汾市第二人民医院、临汾市骨科医院,创建三级医院,创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试点班,医教协同培养医学人才。办学入企,与酒店、景区等深度融合,为临汾文旅文创产业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服务。“十三五”期间,学校充分发挥对外技术服务中的引领作用,为地方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培训2万余人次,技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创职教特色
努力打造“业内都认同”的品牌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丰富办学内容;坚持以校企合作、服务区域经济为目标,打造办学特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和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了规模、结构、效益协调发展,致力打造省内一流特色院校。
对接地方产业体系深化专业群建设,业内认同度高。学校遵循“以群建院、跨系互动、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的思路,按照“1 x y”模式,构建起“2 5 n”专业群格局,与区域经济发展互融互通互促。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制造)专业群为省级高水平建设项目,护理(康养)、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医学检验技术、新能源汽车、计算机应用技术、文旅文创等专业群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群,对接区域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服务地方传统产业及特色产业,匹配人才供给及产业需求,为临汾乃至全省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科研水平,业内认同度高。学校拥有省级“双师型”教师、山西省“百千万卫生人才培养工程”骨干精英人才5人,三晋英才18人,市级高层次人才208人。近年来,学校以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为标杆,取得国赛总量全省第一、省赛总量全省第一的优异成绩。教师荣获教学能力大赛奖36项,国赛奖9项;学生荣获各级技能大赛奖116项,国赛奖4项;“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33项,国赛奖2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得省级课题立项56项,2021年在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教育评价专题课题及思政课与专职辅导员专题课题中共立项22项,位居全省职业院校首位;获得发明专利15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被sci收录论文、省级论文共计6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50余部。教学成果在省内外20多所高职院校推广交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临职经验”。
发挥龙头示范作用做强职教集团,业内认同度高。学校牵头成立了“临汾职业教育集团”,汇集起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共100多家单位,对接山西华翔、山西旺龙等区域优势企业,将专业群建设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实现了临汾职业教育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促进了临汾职业教育的提质升级,引领着临汾职业教育发展的前进方向。近五年为地方院校提供师资培训和学生实训,为行业企业和社会务工人员提供专项技术培训和转岗培训服务,为乡村社区群众提供社会服务,累计3万余人次。
塑靓丽形象
努力营造“生态更美好”的校园
秉承临汾“全国花果城”的美誉,融合校园文化和职场技能展赏元素,创建花果文旅校园已成为跨界创新的一大作品。环境美与育人美相结合,学校加强文明创建工作,培育阳光学生,规范学生言行,提高学生素质,让文明成为校园最美的底色。
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组织更有力。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将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提升、同步发展。先后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1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1人;实行“双带头人”机制,开展“一系一品”项目,形成省级高校党建创新案例1个,设置了党员先锋岗35个,一流标准化支部26个,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实施“党建领航、强基铸魂、先锋培育”三大工程,为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文化育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氛围更浓厚。学校坚持文化育人,弘扬临汾尧文化、根祖文化、红色文化,推动华翔精益文化、生态康养文化等优秀产业、尊龙凯时手机版的文化进校园。充分发挥学校文化育人功能,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匠心培育,融入法治意识、环保意识、职业意识,形成了匠心校园、生态校园、平安校园文化,凝炼了“崇德、尚能、笃行、致远”的校训和“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校园文化精神,与职业理想、工匠精神共同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引领区域职教文化。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省级平安校园、市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常抓不懈,信念更坚定。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一年来学校相继举办了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培训班、中层干部暑期研习班、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等,对学员进行党史党章解读、意识形态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培训学员达500余人次。领导班子成员及系部书记、主任深入各班级上讲台给学生讲授党史思政课,常态化宣传党的各项政策、方针,不断增进师生爱党爱社会主义情感。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积极开办道德讲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广大师生牢记责任与使命,时刻与民族共命运、和时代同步伐。学院注册志愿者7000余人,年均发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