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是一所由柳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学校。学校于2006年2月设立,前身为柳州师范学校(创办于1940年)。2007年5月,柳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柳州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和柳州市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整体并...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772-5331029,0772-5330577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学校排名
162名
校友会高职ⅱ类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56年,是江西省教育厅直属管理的公办高校,江西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半个多世纪以来,学院立足能源不动摇,服务区域不间断,获得极高的社会美誉度。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江西省第一届文明校园”、“江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优秀单位”、“江西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100多项。
2013年,学院整体搬至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玉湖湖畔,南眺红色安源,北邻高铁车站。新校园占地面积630余亩,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教学、生活设施完善,实验、实训设备一流。优美的校园环境、完善的生活设施、良好的学习氛围、深厚的文化底蕴交相辉映,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在校生14000余人,设有能源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基础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开设有35个高职专业,涵盖机械、电子、建筑、管理、计算机等领域,其中光伏等3个专业为全国重点专业,数控技术等6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机电一体化为省级示范专业,会计、动漫设计等专业为学院优势品牌专业。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教授48人、副教授103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江西省学科带头人1人、江西省教学名师5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7人、江西省首席技师3人、“双师型”教师204人。教师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的同时,尤其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力争让每位学生都练得一身“绝技”。
建校以来,学院为社会培养了各类毕业生8万多名,绝大多数已成为各条战线和行业的骨干。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原党委书记陈辉光,江西省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曾页九,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吴则智,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康忠佳等人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学院坚持“厚德、强技、求是、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与企业的工作岗位要求相结合,采用“订单式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校企互动项目导向”等一系列既能满足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又能够兼顾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了从学校到企业、从学习到就业的无缝对接。
学院积极开展文明校园建设,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以教风、学风、校风建设为主线,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依托“校园文化艺术节”、“毛泽东诞辰纪念周”、“学生社团嘉年华”活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深入开展“六大工程”(即党团示范工程、红色基因工程、传统文化工程、素养拓展工程、爱心飞扬工程、公寓文化工程)建设,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院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拥有辐射京津、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网络,每年与合作企业联合举办招聘会,为学生和企业用户提供面对面接触的平台。毕业生扎实的专业技能、过硬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发展潜质,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成就了学生高质量就业、高质量服务企业、高质量成就人生,毕业生就业率连续9年高于全省高校平均水平。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中国宝武昆钢集团公司举办的一所办学特色十分鲜明的公办高职院校,属事业单位法人机构。学校位于云南滇中产业新区核心区域安宁市市内,距离昆明市市中心仅25公里,交通便利,生活环境优美。2002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改制为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至今已有68年的职业教育办学历史。
学校始终秉承“为学生成长赋能,为社会发展增值”的办学理念和“学以致用,德优技高”的校训,形成了“校企一体,铸钢铸才”的办学特色,构建了国企办学特色的“三区四化六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被誉为“云南钢铁及工业高技能人才的摇篮”,曾连续六年荣获 “云南省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形成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及技能鉴定并举的办学格局,至今已累计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了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所需的5万余名高技术技能人才,为钢铁行业和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是首批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双高”)建设单位、云南省首批“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主办的云南工业职业教育集团是教育部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是“云南省省级示范高职院校”、“云南省优质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就业50强)、“教育部首批100所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教育部中国特色学徒制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央电化教育馆职业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全国冶金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中国钢铁行业专业人才继续教育基地”、“教育部中德诺浩汽车高技能人才培养助推计划校企合作项目学校”、“教育部工业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应用人才培养中心项目合作院校”、“澜沧江-湄公河职业教育联盟常务理事单位”、“云南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单位”(学校主办的云南工业职业教育集团)、“云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云南省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职业院校管理15强示范建设单位”、“云南省职业院校教学管理15强和学生管理15强案例推荐单位”、“云南省文明单位”、“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平安校园”。
2018年,学校《“三区四化六融合”国企办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通过了国家级现代学徒制第一批试点项目验收。2019年,学校成功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被评为“安宁市2018年度职教产业行业领军企业”。2020年,学校牵头主办云南职业教育集团入选教育部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顺利通过“省级平安校园”复评评定,遴选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获评云南省高校“一流党建”示范党支部。2021年,学校党委获评云南省国资委党委“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学校被评为“安宁市花园式单位”,团委牵头负责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项目获得全国铜奖。2022年,学校成功入围首批冶金行业职业能力评价机构;成为教育部中国特色学徒制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入选教育部《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名单》;机械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党支部获评云南省高校“一流党建”示范党支部,学校工会获评“云南省模范职工之家”。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4743人,下设10个职能管理部门、8个二级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有能源动力与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商贸、大健康等12个大类的58个专科专业;建有校内外实训室及实习教育基地168个;学校“双师型”教师超过80%。以工学、管理学学科为主要学科,专业设置覆盖第二、第三产业,专业布局与云南省和主办单位中国宝武昆钢集团的产业结构高度吻合,实现了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为云南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建有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师资队伍,享有“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首届云岭首席技师、云南省万人计划高层次人才研修访学支持专项、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第一届云南省技术能手、第四届昆明名匠、第三届云岭工匠、春城计划首席技师、第17批昆明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二届螳川人才计划扶持、昆钢第三届炼铁首席工程师等荣誉、“兴滇英才”教学名师、首席技师,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云南省知识产权实务人才等荣誉称号。
建有云南省级名师、技能大师工作室6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全国行指委副主任单位(冶金)1个,云南省教指委、行指委主任单位各1个,副主任单位 2个;
面向未来,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内涵发展为抓手,以国家、云南省“双高”建设为驱动,为学生成长赋能,为社会发展增值,用教育的良心办良心的教育,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重庆经贸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重庆经贸职业学院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由重庆国维新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举办。学院先后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重庆市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是重庆市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社会培训评价组织、重庆市外贸职业认证考点、重庆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点、重庆市建筑岗位培训考试点、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点。
学院地处有“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美誉的渝东南中心城市黔江,交通便利,离机场两公里,离高速出口三公里。2011年开始招生办学,现占地面积790余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建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3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76个,教学仪器设备值3500余万元,图书71万册。校内建有高尔夫球场、标准化田径运动场、篮球场、羽毛球场和室内健身运动场馆,有渝东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驾培集团。设有财经与商贸学院、大数据学院、交通工程学院、教育与健康学院、智能工程学院、人文科学学院和创新学院共7个教学单位;有学前教育、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大数据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等31个招生专业。现有学生10000余人,教职工500余人。
学院以“培养优秀大学生,成就优秀创业青年”为培养目标,秉承“能者治教、严谨治学”的办学理念和“自信与创新使人生更有价值”的校训,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阿里巴巴、中软国际、珠海银隆新能源汽车、北京广慧金通、vivo总部、重庆一方财务等单位合作,在课程开发、订单培养领域共建会计、云计算、空中乘务、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专业;与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长江师范学院等高校合作,拓展学生专升本学历晋升通道;与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加坡、白俄罗斯等国家多个知名高校建立联系,为学生提供国外留学机会。建校以来,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获各类技能竞赛省部级以上奖项270余项,历届学生去向落实率平均在95%以上。在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跆拳道品势项目比赛中,学院6名学生获得1金3银的优异成绩。
学院将坚持“理念导航、制度保驾、管理科学、关系和谐”治校,坚持“规模发展与内涵提升、品牌打造与文化发展”并举并重,奋力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积极创办本科层次职业学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注
学校介绍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具有百余年师范办学历史的老校,其前身为创办于1903年被誉为“闽师之源”的全闽师范学堂。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史中,培养了冰心、林默涵、邓拓、翁良毓等许多享誉海内外的专家学者、仁人志士,以及时代楷模吕榕麟等千名校长、万名教师,培养了一代代表演艺术家和全国道德模范王锦萍等众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曾为我校题词“严谨治学,桃李芬芳”。
学校是全国首批健康学校、福建省文明校园、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福建省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示范院校建设单位,学校发展潜力排名高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学校现有旗山校区、仓山校区、甘蔗校区、福清校区、光禄坊校区、工业路校区六个校区,占地1042.39亩, 建筑面积39.3万平方米。学校设有教学单位12个,福州市艺术学校、福建省福清卫生学校和附属实验小学、4所附属幼儿园等7个直属管理单位以及附属永泰幼儿园、附属永泰小学等2个指导单位,并立项建设附属中学1所。在编教职工(含附小附幼)748人,高校专任教师596人。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名,中国戏剧“梅花奖”2名,省级各类名师24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学校是福建省教师教育振兴计划实施校,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是承担福建省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男生培养计划的专科院校,是全省唯一承担闽剧表演艺术人才的高职院校。学校开设师范类、工科类、艺术类、医护类专业41个,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非全日制在校生近6000人,培训学员年均3万人。其中,国家级专业建设项目28项,省级专业建设项目48项,目前,职教集团(联盟)国家级1个,省级2个,市级2个。省级高职院校产业学院6个,省级实训基地10个,国家级、省级培训基地31个。
学校坚持政校企协同育人,成立闽江文旅演艺职教集团、福州闽江职教联盟、福建省闽剧艺术发展联盟、福州幼教集团、福州康养职教集团。建有华为信息技术学院、物联网智慧生活体验与研究中心、物联网生产性实训基地、汽车实训基地、福建省vr/ar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海外华文师资培训中心、食品与药品检测技术联合实验室、化工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学校成立以福州市人民政府市长为董事长的校董事会,建立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互利共赢的紧密型、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办学机制。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承担福州市委、市政府“对接国家战略建设海上福州”重点项目。实施海丝沿线国家华文基础教育教师培训、“留学闽师”“一带一路”双语商贸人才培养等项目,招收外国留学生,培养沿线国家中小学与幼儿园教师、打造海外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品牌。2021年,柬埔寨华文基础教育师资培训项目入选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2022年,学校获批教育部教育援外项目。
学校秉承养浩然气、广仁爱心的校训,坚持“立教八闽,涵育四海”为办学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冰心文化”闽师素养育人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近五年,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国家级奖项6项,省级奖项47项;学生职业技能竞赛获国家级奖项146项,省级奖项644项;斩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获奖成绩均居全省职业院校前列。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其中师范类就业率稳居省同类院校前列,非师类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社会满意度高,学校美誉度高。在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福建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等就业创业竞赛中成绩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管理与就业创业工作研究分会理事单位。
闽师百年,匠心育人、初心筑梦。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勇担社会责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做出应有贡献。
●荣誉表彰
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2021年)
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
福建省文明校园(2021年、2018年)
福建省共青团系统“先进集体”(2019年)
福建省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示范院校建设单位(2019年)
福建省首批服务产业小学教育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单位
福建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标准化建设达标单位(2017年)
福建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016年)
福建省校园安全稳定先进集体(2015年)
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15年)
福建省学校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
福建省五一先锋岗(2012年)
福建省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示范校(2012年)
第十一届“省级文明学校”(2011年)
福建省大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
“书香校园”全民阅读示范点(2019年)
福州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18年)
福州市综治责任目标管理考评优胜单位(福州市属高校唯一)(2018年)
福州市“五一先锋号”(2018年)
福州市先进职工之家(2018年)
福州市先进职工小家(化学与生物工程系工会小组)(2018年)
福州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标兵(2017年)
首批列入高雅艺术进校园参演院团的省内高职院校
福州市5a级平安校园(2016年)
福州市“巾帼文明岗”(2013年)
福州市“五一先锋岗”(2012年)
福州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示范校(2012年)
福州市教育系统工会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福州市教育系统工会经审工作先进单位
福州市教育系统女工工作先进单位
福州市志愿服务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
福州市“诚信教育示范学校”(2011年)
福州市先进基层团组织(2010年)
福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
福州市“平安先进单位”(2010年)
福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2010年)
福州市文明学校(2008年)
福州市“平安校园”(2008年)
●项目基地
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
国家级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
福建省公务员培训基地
福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福建省小学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单位
首批承办小学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男生教育试点
文旅类多元投资主体职教集团
东南亚华文师资培训中心
中柬华文师资培训中心海外办学点
福建省乡村校长助力工程和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承办单位
●全国协会学会
中国教育学会儿童文学教育学会理事单位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管理与就业创业工作研究分会理事单位
全国地市级教育学院协作体
全国十城市高考备考协作体
●省、市级协会学会
福建省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单位
福建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理事单位
福建省合唱协会团体会员单位
福建省工程力学学会理事单位
福建省高等学校电工学研究会会员
福州市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员单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贵州工程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贵州工程职业学院是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具有独立颁发国家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办学以来,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和“探工程之理、索职业之道、塑时代新人”的办学理念,强化内涵建设,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000余人。校园占地面积6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24.5万平方米,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体育馆、学术中心等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总投资6亿元。学校校园网及教学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完善,环境优美,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学校领导班子具有丰富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经验,校领导中有教授5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名,市县管专家3名,具有专家治校,教授治教的优势。现有教师631人,其中双师型教师99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81人,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76人。
学校坚持走产教融合、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开放办学之路,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按照贵州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要求,重点建设智慧健康、智能制造、建筑工程、财经商贸、交通乘务五大专业集群;设置了护理、药学、智能控制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会计、高速铁路客运乘务等25个高职专业;设有护理学院、药学院、装备制造与信息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现代服务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与体育学院等二级教学单位。
学校推行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学校逐年加大对实践教学仪器设备投入,在校内建有护理实训中心、计算机实训中心、建筑实训中心等11个实训中心,建成1.3万平米实训大楼。与法国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共建碧波电工电子实训室2间,强化技术技能培训,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校企合作企业百余家,校外实训实习基地46个。截至目前,学校现有实践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4200余万元。
学校加强内涵建设,凝练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办学环境,力争建成特色鲜明、贵州一流、全国知名的高等职业学院,努力建成职业技术大学,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是河北省唯一一所旨在培养工艺美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艺术院校,于1964年建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保定。2001年10月经河北省教育厅批准,河北工艺美术学校和河北大学联合组建了河北大学工艺美术学院。2013年2月,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将河北大学工艺美术学院设立为独立建制的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2022年9月,经河北省政府批准,学院由省国资委划转至省教育厅管理。校园占地面积362亩,现有在校生7800余人,教职工340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60人。现设有风景园林设计、建筑室内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产品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书画艺术(绘画方向)、书画艺术(书法方向)、公共艺术设计、游戏艺术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工艺美术品设计、广告艺术设计、动漫设计、人物形象设计、首饰设计与工艺、雕塑设计、影视多媒体技术、美术教育21个专业及方向。
办学50余载,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工艺美术为办学底蕴和优势特色,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艺术大师和工艺美术工作者,为传承中国工艺美术以及文化创意、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面向未来,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将秉承“立德崇艺,唯美创新”的校训和“自信、自强、和美、奋进”的校风、“教以艺行,育以忠允”的教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推进综合式改革、高质量发展、内涵式提升、特色化办学,扎实办好更有活力、更为优质、更具特色的大学教育,努力建成特色鲜明、区域领先、国内知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类高职院校,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奋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注
学校介绍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国家教育部批准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的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中国石油和化工工业协会确定的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
学院(校)位于沈抚新区旺力街,地处东北振兴“一带五基地”发展核心区域,距辽宁省会沈阳一步之遥,现代化有轨电车、地铁、公交线路四通八达,是融外观设计现代化,内部设施智能化,园林景观生态化的创新型校园。学院占地面积740亩,建筑面积17.2万平方米,是教学、实训于一体功能全面现代化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校)在做强师范教育的同时,依托抚顺石化新城(国家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和沈抚新区(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形成的石油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环保设备、生物科技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集群和石化电力装备、工业机器人、物联网、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集群大力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与40多家规模企业开展产品研发、项目合作、人才培养、科技攻关等深层次的校企合作。
学院(校)拥有数字化图书馆,100多个现代化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15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可开展50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学院(校)共设14个教学系部,43个招生专业,以石油化工、建筑工程、机械装备制造、学前教育、小学师范教育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涵盖化工、建筑、师范教育、材料与能源、制造、电子信息、经济管理、艺术、物联网等门类。现有省级教学团队7个;国家级专业建设带头人2人,省级专业建设带头人5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对接产业集群示范专业3个,省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8个, 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中央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2个;国家、省级精品课13门。 学院(校)拥有一支以博士和硕士为骨干,以双师素质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聘请清史专家阎崇年等国内知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聘请“全国机械密封大王”赵林源为代表的一批工人技术明星担任学生技能导师,成立了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为主体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构建了“政府主导、行业引领、学院推进”的校企合作共建平台,企业全程参与学院(校)教学与管理。以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改革为基础,采用“工学交替”“订单培养”“以赛带训”等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的各种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成果显著,在全国石油化工职业技能大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大赛、辽宁省汽车技能大赛、辽宁省数控技能、三菱电机杯大赛等赛事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学院(校)与中国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多所知名大学实现联合办学,为学生提供高职升本科(专升本)、自学考试、奥鹏远程教育、电大开放教育等本科学习途径。
学院(校)与韩国浦项大学、翰林圣心大学、韩国新罗大学、韩国庆星大学、日本磐城日中友协等开展合作办学,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比利时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互派留学生。
学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学院(校)与抚顺石化新城和沈抚新城100余家规模企业签订用人协议。毕业生曾经在中国神华、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中国石化、中冶集团、大连英特尔公司、甲骨文公司、三菱电机、三一重工、北汽福田、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北京京东方、青岛海尔、广州亚宝教育集团、义乌东北商会、大连爱儿坊幼儿园、沈阳六一幼儿园等多家优质企业就业。
学院(校)连续多年被辽宁省委、省政府授予辽宁省文明学校、辽宁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辽宁省就业工作创新单位、辽宁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科研先进单位、辽宁省平安校园、辽宁省高校思想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2010年2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绿色低碳、生态环境、节能安全等相关产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特色,隶属广东省教育厅。学校是在广东省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校(创建于1978年)基础上成立的。2013年,学校与广东省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校分别独立办学。2021年,学校与广东省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校实施集团办学。学校现有佛山和广州2个校区,在校学生1.3万余名,教职工720余名。学校环境优美,教学生活设施完善,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粤港澳大湾区氢能经济职业学院项目示范基地、国家环境保护培训基地、国家第二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广东省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广东省高校节能示范单位、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节水型学校、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广东省生态文明普及教育与创新研究基地,获评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2个,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个,全省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3个,广东高校“三型”党支部2个,广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
学校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办学特色和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要求,下设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监测学院、环境管理与大数据学院、人居环境学院、节能与安全学院、先进制造学院、食品健康学院和中职教育部。按照环境保护全过程管理的理念,建立起从源头清洁生产到中间循环经济,再到末端工程治理及其延伸专业全覆盖的专业体系。学校始终以专业建设为引领提升办学水平,建设教育部骨干专业3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4个,省一类品牌专业2个,省二类品牌专业3个。设有央财支持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2个,国家级环保类专业公共实训中心1个、国家级节能类专业公共实训中心1个、国家级环境监测与评价实训基地1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2个,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在全国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修(制)订中担任“环境保护类”专业的组长单位,系全国生态环境行指委副主任委员单位、全省高职院校资源环境与能源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环保行业领域和高职教育界影响力不断提升。根据金平果2023高职专业竞争力排行榜,学校有2个专业排名全国第一,5个专业排名全国第二,4个专业排名全国第三。
学校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院士工作室3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二级教授1人,博士40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南粤优秀教师5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3人,全省职业技术教育先进个人1人,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国家环境监测尖端人才1人,省级高职教育专业领军人才培养对象3人,省级优秀青年教师2人。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厚德、精业、创新、有为”校训,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者、一切为了学问,一切为了学校”的办学理念,贯彻“与广东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崛起共成长,为广东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做贡献”的办学宗旨,以“创新强校工程”为抓手,以产教融合为育人路径,深化校企合作,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近年来在全国高职院校水环境监测技能大赛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广泛认可。学校每年举办全省节能与生态环保人才专场招聘会,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稳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建校以来,学校向社会输送了近5万名生态环境及其相关专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生态环境等培训服务和技能鉴定超10万人次,为我省生态环境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学校实施特色办学,走产教研相融合的道路,发挥特色办学优势和师资技术优势,科研与科技服务方面不断开拓创新,助力我省生态环境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学校与佛山、珠海、中山、肇庆、江门、清远等地市生态环境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起协同创新、深度融合的战略z6尊龙平台的合作伙伴关系。学校积极构建“省市校”三级科研平台融合发展的科研创新平台体系,现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新技术企业1家、市厅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市级科研创新平台6个以及校级创新研发中心10个。学校科研经费投入多年位于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入选2022年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院校60强榜单。
展望未来,学校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服务国家和广东省重大发展战略,以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水平高职院校为目标,打造“四个标杆”,即打造国内规模最大的高职生态环保人才培养高地,成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标杆;打造华南地区最大的生态环保培训基地,成为开展生态环保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标杆;打造全国环保技术服务规模最大的技术平台,成为开展实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政策咨询服务的标杆;打造“undp—中国粤港澳大湾区氢能经济职业学院”,成为服务高端产业国际合作的标杆。成为“一个窗口”,即成为展示广东省绿色低碳、生态环境、节能安全领域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成效的窗口,为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和绿美广东建设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普通高校,坐落在河南省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政治文化中心地带。
济源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原发地,与山西省毗邻,东连焦作,南靠洛阳,西接山西运城,素有“豫西北门户”之称。城市年轻充满活力,经济发达,生态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多项指标增速和人均水平居全省前列,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节水型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40多项几乎所有的国家级荣誉称号。济源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独具魅力,地处华夏文明摇篮地带,愚公移山、女娲补天、轩辕祭天等传说和故事都发生在这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厚重的文化,王屋山,被尊为道教“天下第一洞天”;济水,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愚公移山精神,由于毛主席在七大的演讲而举世闻名,并实现了从寓言故事到民族精神,从优秀传统文化到革命文化的升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大力弘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精神”,赋予了愚公移山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学院始建于1993年,占地1300亩,有沁园高新两个校区,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5亿元,拥有国家一级图书馆和国内领先省内一流的职业技能实训中心。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00余人,博士、硕士近500人,享受省政府津贴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教育教学专家、省级教学名师40余人。设有14个教学系部,开设有3个应用型本科专业、63个高职专业,涉及机械、电子、汽车、冶金、建筑、旅游、护理、会计、艺术、教育、计算机等15个专业大类。其中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5个。荣获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20多项,国家和省市科技进步奖30多项。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成人教育3000多人,生源覆盖全国20多个省份,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3%以上。近三年,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全民健身操舞大赛、“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300余项,其中“金属冶炼与设备检修”赛项蝉联两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科技兴农”等4个赛项分别荣获全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1银3铜。
多年来,学院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特色谋发展,以质量求生存,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日益彰显。一是明确了奋斗目标和办学定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创建产教融合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卓越、创新创业示范引领、社会服务能力突出的高水平全国知名高职院校为目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了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发展、课程设置对接岗位能力、实践教学对接企业生产、教育服务对接社会需求的“四对接”办学模式。二是形成了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以学院为龙头成立济源职业教育集团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秉承合作共赢的原则,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形成了校中厂、厂中校、订单式、校企共建二级学院等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形成了“围绕产业办专业、围绕专业办企业,课堂教学车间化、实习实训生产化,校企办学双主体、合作育人全过程,课堂教学车间化、实习实训生产化”的人才培养特色,切实推进了“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训、基地共享、人才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大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参与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阳光工程、511培训工程等,主动对接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积极服务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每年为社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近5000人,培训各类成人教育学员和技术人员上万名,开展技术信息服务百余次。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华为集团、京东集团、甲骨文公司、浙江广电开元名都大酒店等200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成立了准源精密工业有限公司、甲骨文软件学院、新能源汽车协同研发中心等,在人才培养、科技服务、文化辐射、产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四是持续深化盟院合作,学院与民盟河南省委签订盟院深化合作战略框架协议,在民盟河南省委、省教育厅、示范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与郑州大学等6所本科院校、10多家民盟企业构建了“361 n”产教融合发展共同体。与郑州轻工业大学联办了应用型本科专业,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合作成立了试点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快速提升办学综合实力,为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和城市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社会服务贡献度的增强,学院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升,办学特色和办学成就受到了历届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先后荣获了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优秀院校、河南省首批品牌示范高职院校、河南省优质高职院校、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等2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等主流媒体对学院发展经验和办学特色进行了纪实报道。
面向新时代,济职人将继续瞄准创建高水平全国知名高职院校的奋斗目标,秉承“明德 励志 勤勉 精艺”的校训,大力弘扬“团结协作、克难攻坚、勇创一流、争做贡献”的济职精神,不断开创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由孙彦军(国家一级演员,经典版三国演义刘备扮演者)联合创办于2000年,是一所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良好,教学成果颇丰,师生获奖多项,在省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大的影响力。2021年我校列入“教育部首批中外人文交流全媒体产教融合项目首批合作院校”名单。
学校位于西江中游北岸之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龙母故乡--德庆县。距肇庆中心区88公里,距南江口高铁站 (距离一广州南高铁1小时)10公里(公交直达)。这里交通方便,风光秀丽,人文底蕴深厚。
学校占地面积945亩,建筑总面积26.5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290.97万元,已建成58个校内实验实训室,签订了14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齐全,能够满足艺术类专业和非艺术类专业师生的教学、科研和学习需求。
学校现设有9个二级学院,35个专业,已建成5个高水平专业群,其中,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群获批“广东省首批高水平专业群”。学校现有教师近500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07人,占比22.1%:具有硕士学位教师265人,占比54.7%: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4人,占比11.1%:“双师型”教师255人,占比52%:来自行业企业兼职教师120人,占比24.7%。师资队伍数量适中,结构合理,能够满足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学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思政入课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尊崇“科学、求实、厚德、创新”的校训,秉承“以生为本,德技并修,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明确“以艺术传媒类专业为特色,艺术和非艺术专业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办学定位,深化专业结构与在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校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结合的“1 x”证书制度,成果显著,“1 x”证书改革覆盖全部二级学院,2021年被评为1 x幼儿照护证书优秀考核站点、1 x器乐艺术指导证书优秀考核站点。
“学思践悟,知行合一”是我校的精神指引,学校坚持强化特色,突出质量,着力培养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艺体特长显,国际视野广的现代职场精英。综合利用区域优势,突出专业特色,通过探索差异化的对外交流合作方式,积极开展与境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推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方式的开放性和国际化。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亚视学子以其优异的表现活跃于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和文化交流团体,为全国各地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