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科技职业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canvas,请升级你的浏览器。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于1988年由德州市、禹城市两级人民政府共同出资兴建,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在国家级重点学校德州机电工程学校基础上发展成为具有高等学历统招资格的混合所有制院校,学院建有中心校区和主校区,校园占...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534-7448688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民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学校排名
28名 校友会高职ⅱ类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介绍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源于1915年成立的福州协和幼稚师范学校,是全国第二所幼儿师范学校,至今已有百年办学历史,是福建省学前教育和小学艺术教育的开拓者和领跑者,享有“闽幼正源”之美誉。百余年来,我校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精神,为福建省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培养了数万名优秀师资,为福建省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曾荣获教育部“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方向明确,成绩显著”的表彰。学校自2005年以来,不仅保持了学前教育与艺术教育的传统优势,还在小学教育领域有了长足进步,从而形成了多个专业群齐头并进的新格局。学校面向东南亚招收留学生,并在13个国家持续开展海外华文启蒙教育,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得到省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现为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文明校园、福建省5a级平安学校,也是教育部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中国委员会等全国、全省学术机构的副理事长、常务理事、主任、委员单位。获批建设福建省学校美育与艺术教育研究中心、vr/ar教育资源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学前教育职教集团。拥有仓山、白马、金山等3个校区,全日制在校生5000余人。   校本部在编教职工368人,其中专任教师239人,在专任教师中,正高16人,副高79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198人;具有“双师素质”的130人。拥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省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业技术人才2人,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人,教育部国培专家6人,省政府督学顾问1人,省政府督学2人,省级杰出人民教师4人,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专业带头人3人,省职业院校名校长培养人选2人,省职业院校名师培养人选2人,省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培养人选3人,省级优秀教师10人,省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1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2人。   学校始终坚守师范教育基业,致力培养0-12岁儿童教育师资。我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4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4项。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国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在国家大学生艺术节中获一等奖8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3项。在省级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15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20项。在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25项,二等奖47项,三等奖39项;在省级大学生艺术节中获一等奖28项,二等奖41项,三等奖30项。   我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在教育部高等职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中,学前教育专业和艺术教育专业入选国家级骨干专业、学前教育类“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入选国家级双师型基地、“vr/ar教育资源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同时学校入选教育部1 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拥有省级教育改革试点项目3个,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1个,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职业教育专业群实训基地1个、公共实训基地1个,高职院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门,省级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省级继续教育网络课程2门,省级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示范中心项目1个。   学校设有学前教育学院、艺术教育学院、人文科学学院、外语教育学院、信息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发展学院8个教学单位,开设学前教育、艺术教育等20个专业。拥有教育部和财政部“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2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改革项目1个,省级精品专业3个,省级示范专业5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3个(学前教育、艺术教育、小学教育),省级产教融合示范专业2个(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群入选福建省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双高”专业群)。   学前教育专业是我校的“龙头”专业,拥有光荣的办学传统和雄厚的办学实力,是教育部骨干专业,拥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1个、教育部1 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项目2个、“双师型”基地1个、协同创新中心1个。全院现有专任教师62名,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31人名,教授、“国培计划”专家、省学前教育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人数居于福建省同类院校首位。建有多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我校积极探索新时代师范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可行路径,不断完善协同育人机制。2014年起,分期分批在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早教中心等机构成立“教师工作站”,围绕“双师互补,优化师资;课程改革,对接岗位;基地共建,保障实训;创新实践,提升质量”的建设思路,通过选派校内教师下园实践、邀请一线幼教名师进校教学研究、建设共享性实践基地以及开展专题实践工作坊等方式,在提升“双师”素质、推进课程改革、强化创新实践、优化基地建设以及共促我省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0年,受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委托,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组莅临我校,开展学前教育专业认证现场考查工作。我校作为教育部首个专科学前教育专业认证试点院校,为全面推开全国三级五类的师范类专业认证体系起到了专科开路先锋作用。   我校获批设立福建省学校美育与艺术教育研究中心、vr/ar教育资源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4个省级研究平台。校内设有教育科学研究所与福建0-3岁儿童早期教育与指导中心等9个校级教育科研中心。近年来,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福建省委宣传部等省部级科研项目23项,主持福建省教育规划课题、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福建省中小学教师科研基金项目和福建省环保科技计划项目等厅级科研项目314项;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全国高等学校艺术教育优秀案例、全国学前教育优秀研究成果、福建省高等教育研究成果等各类一等奖25项。   我校社会服务工作坚持“服务、引领、合作”的宗旨,融入教育新发展格局,成为学前教育、艺术教育教师成长的加油站,政府决策的智囊团,并影响“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地区的学前教育,发挥教育服务、文化传播等功能。至2020年已培训学前教育师资近二十万人次,小学艺术教育师资近万人次。其中,承接国培计划、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西部地区幼儿园园长、教师培训近千人次,我省对口援助西藏、宁夏幼儿园园长、教师培训近一千五百人次;面向东南亚等国家、港澳台地区师资培训与华文启蒙指导近三千人;承担我省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培养培训近五百人;开展农村幼儿园、小学师资素质提升培训近九千人次,名师送培下乡共惠及全省23个地方近一万五千人次。我校密切关注学前教育、小学艺术教育研究与改革的发展动态和需求,为龙岩市、平潭综合实验区等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专业咨询服务。通过互联网技术整合多方力量,创新混合式培训模式,有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与鼓楼区政府合作创办“海西宝贝早教中心”,承接仓山区名师名园长、骨干教师培养培训,服务学校所在地学前教育发展。   学校努力推进学校职业教育国际化。作为教育部和国侨办“一带一路”援外华文启蒙教育项目承担单位与福建省海外华文教育基地,发挥省教育厅依托我校设立的“福建省学前教育国际(闽台)交流合作中心”作用,主动服务“一带一路”沿线13个国家,开展15个国际交流合作项目,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2003年至今,与海外35个社团、教育机构建立教育交流合作关系,派出专家和专业教师57人次、外派志愿者教师679人次;共培养培训华文启蒙教师2510人次;主编《华文启蒙教育报》十三年,在菲律宾全国发行。我校还是全国首个专科层级学前教育专业留学生培养项目学校,共培养菲律宾、印尼、汶莱等国家留学生4届56人;定期与德国莱法州蒙特鲍尔音乐学校师生开展互访交流,接待来访外国驻华使节和教育团组161批1000多人次。自2009年起,先后承办7届海峡两岸学前教育论坛,牵头签订10多项两岸学前教育合作项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以下简称学院)是经教育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审定核准独立设置的普通高职院校,隶属于国家民政部,前身是1959年成立的内务部干部学校。1983年11月,经民政部批准,成立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1995年5月,民政部成立民政部培训中心,与学院合署办公。1997年9月,中国假肢矫形技术中等专业学校并入学院。2007年6月,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组建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2010年9月,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核准,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中国假肢矫形培训中心、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整合为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并加挂民政部培训中心牌子。学院以培养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类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主要承担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类高等职业教育、全国民政系统干部职工教育培训、民政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和民政领域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制定等方面的重要职能。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和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关键办学能力,服务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先后荣获“中央文明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首都文明单位”“首都精神文明单位”等20多项荣誉。学院作为培养民政行业高级人才的摇篮、开展民政政策理论和科学技术研究的智库、为民政系统和全社会提供相关技术标准支撑的阵地、展示民政文化魅力的窗口,努力为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贡献力量。 学院现有北京大兴和河北燕郊两个校区,占地面积903亩,总建筑面积24.04万平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9.78万平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9000万元以上。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160多间专业实训室以及300多家校企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建有专业标准的体育馆和图书馆,其中图书馆藏图书十分丰厚,是一所集现代化、数字化、园林化为一体的智慧校园。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就业率超过95%。同时,每年还承担着1万余人次的在职民政干部培训任务。学院围绕民政行业与民生民政重点服务领域,建成健康养老、康复辅助技术、儿童服务与发展、殡葬服务等高水平专业群,开设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康复治疗技术、康复辅助器具技术、学前教育、护理、社会工作、社区管理与服务、婚庆服务与管理等20个涵盖民政各个领域、社会亟需的特色专业。其中,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护理、社会工作、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学前教育、康复辅助器具技术、婚庆服务与管理等7个专业被认定为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健康养老专业群、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康复辅助技术专业群入选北京市特色高水平骨干专业(群);海涛生命服务学院、格林彩虹矫形工程师学院入选北京市工程师学院。设有老年福祉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康复工程学院、儿童教育与发展学院、生命文化学院、婚礼文化与传媒艺术学院六个二级学院以及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培训部(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单位。作为全国首批养老服务类专业示范点单位、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行业试点单位和教育部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单位,学院自开展学历教育以来,已为民生民政领域培养了近15000名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 学院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5.7%;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98%,其中,博士学位占比16%。全国技术能手1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1人,国家级创新团队1个,民政部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北京市教学名师、优秀教师8人,北京市职教名师3人,北京市专业带头人4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4人,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1个,北京市专业创新团队3个。近年来,学院教师团队先后荣获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北京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21项。教育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全国首届优秀教材评选二等奖1项。 学院深化“三教”改革,创新实施中国特色学徒制、双元制、订单式等校企协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政校企合作,形成“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着力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生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国家级二类以上技能竞赛一等奖45项,全国其他大赛一等奖20项。2009级1名毕业生获第32届“北京青年五四奖章”,2010级1名毕业生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的称号,毕业生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民政部最高荣誉奖“孺子牛奖”。学院实行开放式办学战略,实施“全面合作办学、全程合作培养、全员合作就业”的人才培养机制。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挪威、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或地区的20余所高校建立校际交流和合作关系,定期开展师生互访和培训活动。 学院作为全国民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承担行指委的日常工作。与民政部遴选的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企业、街道(乡镇)、基地、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社区和单位以及国家康复辅助器具综合创新试点地区进行紧密合作,共同培养民政领域专业技术技能人才。 作为民政系统唯一的国家级干部培训基地,民政部培训中心坚持干部培训、高职教育、科学研究、职业技能等级评价、“1 x”证书试点统筹规划布局,获批为“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中国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北京基地”“全国社会组织教育培训基地”“北京市养老服务人才教育培训学院”“北京市职工继续教育基地”等七大教育培训基地,先后为民政系统各部门各领域培养和输送了20余万名各级领导干部、业务骨干、行业能手和专业人才,累计鉴定民政行业特有工种人才近20万人次。举办了10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和1届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累计选拔产生了68名全国技术能手,同时选拔了近千名养老护理、孤残儿童护理、康复辅具服务、殡葬服务等领域的高技能人才,促进民政行业逐步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职业技能人才队伍,被誉为“民政人才的摇篮”。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承载着新时代赋予的使命,学院全体师生将在民政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和“职教20条”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不断提高服务新时代民政事业的能力,积极创新,勇于担当,为实现建设特色鲜明、行业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民政职业院校的愿景而努力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
学校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建于1979年9月,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是全国重点军事院校之一,担负着为全军培养高素质新型信息作战指挥和工程技术人才的任务。 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是军队重点建设院校和全军院校教学工作评价首批“教学优秀单位”,担负着为全军培养高素质新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及指挥人才的任务,被总参评为“科学发展观教学先进单位”、被总政表彰为“第十届全军人才培养先进单位”。历经20多年的发展,学院已建立覆盖军事学和工学两个学科门类、战术与技术相融合、信息战特色鲜明的以研究生教育为龙头,本科生教育为主体,继续教育为补充的博士、硕士、学士三级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现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学院建有脉冲功率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对抗信息处理等2个军队重点实验室,红外与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和电子制约技术2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拥有一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代表、电子信息领域专家教授为核心、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骨干的教员队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信息战领域专家教授为核心、中青年学科学术带头人为骨干的教员队伍,其中博士、硕士生导师125人,有1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科研成果显著,共获国家、军队各级各类奖155项,其中国家发明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学术氛围浓厚,经常邀请军内外著名专家、教授来院讲学,定期公派人员出国进修、考察和参加学术交流。 学院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内,占地千余亩,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有全军重点建设学科、重点建设实验室;有设备先进的信息化教学大楼、学科实验楼、网络技术楼、文化课专修室和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有设施一流的大礼堂、标准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游泳池、文化活动中心等文体娱乐场馆;后勤保障实现社会化,教学办公场所实现园区网络化。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三百佳"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军"甲级卫生先进单位"和安徽省"文明单位"。 展望未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以发展为主题、创新为主线、改革为动力,加快实施"人才兴院"战略,与时俱进,扎实工作,成为特色鲜明的信息战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基地、为部队服务基地,实现创建军内一流院校的奋斗目标。 我院招收地方应届高中毕业生入本科专业学习;招收地方高校毕业生攻读博士、硕研究生;同时,热忱欢迎地方高校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及其他高层次人才来我院工作! 学院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460号 邮 编:230027 联系单位:电子工程学院政治部干部处 联系电话:0551-5766210、5766209(传真)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中国音乐学院
学校介绍 中国音乐学院建立于1964年,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院校、“全球音乐教育联盟”秘书处学校。学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承国学、扬国韵、育国器、强国音”为办学理念,以倡导和建设“中国乐派”为办学定位,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办学类型,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办学目标,独具中国音乐教育和研究特色,积极传承并大力发展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多年来被誉为“中国音乐家的摇篮”“中国音乐的殿堂”。 中国音乐学院具有完备的学科体系,学科建设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学校拥有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及学士学位授权点和“音乐与舞蹈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教育教学覆盖研究生、本科、附中(预科)三个层次,构成集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音乐教育为一体的全方位学科布局。学校设有中国音乐理论研究院(音乐学系)、作曲系、指挥系、中国声乐艺术研究院(声乐歌剧系)、国乐系、管弦系、钢琴系、艺术管理系、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基础教学部、附属中学等教学单位,形成以中国音乐理论、中国音乐创作、中国音乐表演及音乐教育多维一体的教学体系。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凝聚众多在行业内外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名家名师。师资教学与科研团队是由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各专业协会会长、北京市“高创计划”领军人才、北京市“高创计划”教学名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长城学者、北京市拔尖人才等构成的一流师资队伍,为建设国家级“中国民族声乐教学团队”、国家级“中国民族器乐教学团队”、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市重点学科、承担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等科研工作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智库资源支撑。 建校五十余年来,学校的人才培养成果丰硕,涌现了大批著名的国际化人才,向海内外输送一万多名各专业优秀毕业生。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方针,先后与 85 所世界一流大学及国际知名院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促进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和资源共享提供了重要渠道,为中国音乐的继承、发展和弘扬做出重要贡献。 学校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发展思路,探索并建立特色鲜明的中国音乐教育体系。与此同时,学校全面推动“中国乐派”的建设与发展,成立中国乐派交响乐团、中国乐派国乐团、中国乐派少年弹拨乐团,创建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国乐派研究院等具有国际学术视野和影响力的高端科研平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水平研究型音乐学府。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昌吉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是2001年6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座落于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古丝绸之路黄金古道昌吉市,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目前拥有位于昌吉国家高新产业开发区的新校区和昌吉市延安路的分校区两个校区。学院总占地面积981亩,建筑面积31.5万平方米。 学院在校生1.7万多人。教职工697人,其中专任教师562人,教授、副教授137人,研究生学历217人,双师素质教师226人。建成区(州)级优秀教学团队9个,教学名师7名、教学能手7名、思政骨干教师2人;州级专业带头人13人,中青年骨干教师22人。 学院实行二级管理体制,下设9个分院(医学分院、机电工程分院、能源动力工程分院、建筑工程分院、经济管理分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分院、基础教育分院、体育与艺术分院、学前教育分院),1个马克思主义学院;三大实训基地:国家级公共产业实训基地、大学生双创中心、民族药展馆;一校:汽车驾驶培训学校。校内拥有各类设施设备先进的实训室163间、校外实训基地270余家。图书馆藏有图书80万册。学院与山东大学、四川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建立本科函授站。 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近年来,学院在区州党委、政府的高位推动下,在州党委教育工委、州教育局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提升优质校、争创双高校”为目标,坚持育训并举、服务社会,紧紧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条主线,全面推动校企业合作育人工作,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办学跟着就业走,专业跟着产业走,课程跟着岗位走,人才培养跟着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走”的办学理念,专业设置紧贴乌昌地区产业发展要求,形成了预警和退出机制,新增新能源汽车技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14个新专业,开设高职、中职、技工类专业67个,重点发挥智能制造、电力工程、医药卫生服务、康复治疗技术四个自治区骨干专业群和四个国家级骨干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护理、药学)的优势,大力推进先进装备制造业、煤炭煤电业、现代服务业、家政服务业“四大职教集团”建设,联合特变电工、准东企业以及疆内外院校、医院等100多家单位,建成11个专业化职教集团,建成4个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7个教育部1 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与新疆理工学院、新疆工程学院、昌吉学院联办5个本科专业,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德技并修、工学结合,实现了引企入校、园区建校,成立了“特变电工分院”、准东分院,开展了准东学院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通过“订单”“委培”等方式,为世界500强企业特变电工输送实习和毕业生5000多人,为准东输送实习就业学生近2000人,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支撑。医护类学生为南疆地区培养乡村医生近1000人,为南疆乡村医疗水平的提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学院是自治区首批高职高专示范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近年来,先后创建成为自治区首批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单位、自治区首个技工教育联盟理事长单位。2010以来,学院累计培养各科类毕业生3万余人,其中在昌吉州各县市就业7000余人。与248家企业建立了订单式招生就业协作关系,每年向社会输送毕业生4000多人,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7%以上,稳居全疆高职院校前列。 2020年学院成功入选国家教育部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成功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近三年,共承办及组织学生参加自治州以上技能大赛98项,获得国家级奖12个、自治区级奖116个。其中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前教育专业获2020年、2022年团体三等奖,分布式光伏系统的装调与运维获2021年、2022年团体三等奖,液压与气动系统装调与维护获2022年三等奖,均实现新疆代表队在该赛项“零”的突破。2022年,学院入选教育部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首批试点院校、教育部第一期“高职院校就业育人体系建设项目”、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第一阶段建设院校及“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汽车维修” 建设专业、药学与医学技术分院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单位。 学院先后荣获了“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首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十佳办学单位”、“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百佳示范学校”、“自治区开发建设新疆奖状”、“自治区职业培训先进单位”、“自治区就业先进单位”、“自治区依法治校示范校”、“自治区模范职工之家”、“自治区普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督导评沽优秀单位”、“自治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单位”、“昌吉州先进学校”、“昌吉州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等一系列殊荣。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系山西省 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高职院校,隶属于山西省教育厅。其前身为山西省对外经济贸易干部学 校、山西省对外经济贸易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创建于1984 年,2000年更名为山西省国际商务学校,2004年升格为山 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学院1999年至2018年连续20年获 得“省直文明单位”称号,2012年至今连续获得全国、省级 “青年文明号”称号,获2019年度“创建省直文明校园先 进学校”荣誉称号。学院于2021年8月被中共山西省委教 育工作领导小组遴选为加强劳动教育评价试点单位。 学院坐落于具有2500年悠久历史的中华古城——龙城 太原,位于小店区,占地面积3667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796 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约1978余万元,图书总数约12 万册。近年来,学院依托各类赛事创新“双创”竞赛选培模 式,组织多支学生队伍参加“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 赛和大学生创业培训,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取得各 类奖项100余次。 学院下设经济系、商务管理系、信息系、外语系4个教 学系,以及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基础教学部2个教学 部。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跨境电子商务、大数据技术、大 数据与会计等17个专业(含专业方向),形成了以国际商务 专业为核心的国际商务专业群、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商贸管 理专业群、以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为核心的计算机技术专 业群。建有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省级骨 干专业1个,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项目2个。主持山西 省“1331工程”课题1项,发表论文167篇(中文核心12 篇);省级课题10项;发明专利5项。获批“1 x”证书试 点9个,承接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4个项目、6个任 务。拥有校企合作实训基地105个。 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以国内国际商务 管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为特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培养适应商务和其他行业需要的职业技术技能人才,近三年 毕业生就业率平均保持在81%以上。 学院本着立足山西、放眼世界、商务为主、技能为重的 理念,以服务山西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培养现代 服务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己任,坚持职业教育属性和特 色,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全力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大幅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能力,努力建设具有国 际视野的商务特色高职院校,为全面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建设和山西转型发展战略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技术技能 人才支撑,为职业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加挂云南省种畜繁育推广中心牌子。 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04年的云南蚕桑学堂,首开云南职业教育之先河,是一所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专业为优势和特色,集农业、食品药品、大健康、工程、经济管理、电子信息等多专业融合发展的高等职业院校。学校是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云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云南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示范学校,云南省文明校园、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为农业部“中国-缅甸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优质省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云南省农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云南省农民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是云南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云南省农学会、云南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秘书长单位。2019年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2021年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学校60强”、“全国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100强”。现有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国家级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 学校下设农学与园艺技术学院、畜牧兽医学院、食品药品与大健康学院、工程学院、互联网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云安产业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部、体育工作部、公共艺术教育部。现有教职工571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112人,云岭名师1人,博士研究生16人、硕士研究生213人;“双师素质”教师186人,其中98位教师拥有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省级教学名师3名;省级以上教育教学改革成果101项,其中,国家级15项;国家专利107项,农业农村部申报新品种10项。获省级以上表彰奖励46项,其中科技进步奖3项。 学校开设专业54个,全日制在校学生达到14000人。其中,园艺技术、畜牧兽医、工程造价3个专业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园艺技术、工程造价、畜牧兽医、作物生产技术、中草药栽培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财务管理7个专业为省级骨干专业。 学校现有茭菱校区、小哨校区、安宁校区和马龙基地(云南山地牧业科技示范园)。小哨校区拥有700余亩的实习农牧场,马龙校区拥有8000余亩的实训基地。目前,拥有校内实训基地76个,实验实训室126个,校外实训基地188个。建有生猪标准化养殖、现代化无公害蛋鸡养殖、太空蔬菜生产性实训基地等13个省级以上校内实训基地,其中,生猪标准化养殖、太空蔬菜2个生产性示范实训基地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园林实训园为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食品加工类“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 学校始终坚持“以农为本,服务三农”的人才培养理念,探索形成了“全真全程”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服务三农和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学校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 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04年的云南蚕桑学堂。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昆明农业技术学校,1958年分出成立云南省畜牧兽医学校。1962年昆明农业技术学校更名为云南省农业学校。2002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云南省农业学校和云南省畜牧兽医学校合并组建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学校归口教育厅管理,云南省种畜、种禽、原种猪繁育推广中心成建制并入学校并在学校加挂云南省种畜繁育推广中心牌子。在117年的办学历史中,学校累计为社会输送了农业科技人才5万余人。 学校的发展与云南历史上若干重大事件紧密相连,在重大历史事件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13年朱德元帅曾在学校任体操教习,1929年云南第一任省委书记王德三在此任教,1938-1939年,原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理学院、文学院和法商学院曾在学院茭菱校区办学,1941-1942年学校原教学大楼曾为飞虎队招待所。 二、学校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良好办学条件 学校始终坚持“以农为本”的办学指导思想,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坚持扎根农业行业,始终坚守职业教育领域,学校积极探索和创新高等农业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在特色兴校战略的引领下,坚持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出发点,以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科技重大需求和学术前沿为导向,逐渐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全真全程”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特色评估中受到专家的高度赞誉,办学特色鲜明。近年来,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高职院校特色评估,成为云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高职院校。 学校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实行专科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教育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使学生具备“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继续教育有基础、发展有空间”的现代职业素质。学生毕业时,除获毕业证书外,90%以上的学生获得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就业质量不断提升。近年来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连续第9年荣获“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学校重视并不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大学生创业取得可喜成绩,近年来已有近300名毕业生成功实现自主创业,已连续3年获得“云南省鼓励大学生创业先进集体”。2016年作为唯一一所高职院校获得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创新奖。 三、学校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z6尊龙平台的技术支持 学校始终坚持服务社会,坚持依托行业办学,主动融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服从和服务于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z6尊龙平台的技术支持。2009年学校被农业厅认定为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和农民创业试点培训机构,在学校成立了“云南省农民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学校下设“云南省农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专门开展社会服务,积极参与了全省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民创业培训、科技增粮技术指导等社会服务工作。2009年以来,生猪综合实验站、油菜综合实验站、玉米综合实验站、马铃薯综合试验站和蚕桑经济研究室等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项目依托学校实施并为全省提供z6尊龙平台的技术支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1起学校负责了全省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大理、丽江、迪庆、怒江四个州市的技术指导服务工作,为基层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2011年,云南省农业产业化原料基地项目——滇陆种猪选育扩繁建设项目依托学校建设。2015年开始,学校承担云南烟草系统职业烟农试点培训任务,已累计培训700期,培训职业烟农76304人。学校还设有“农业部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和“云南省第210职业技能鉴定所”,面向社会和毕业生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服务。2018年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第二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被教育部 财政部确定为优质省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2018年成为云南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云南省农学会、云南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秘书长单位并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负责《云南农业》《云南农业年鉴》《云南省志·农业志》的编辑出版等,学院加挂云南省种畜繁育推广中心牌子。2021年成为全国100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为学院开展好社会服务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平台。 四、学校国际交流合作在云南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学校自2006年以来,分别与泰国、韩国17所农业院校签订了互派留学生、合作办学协议。2006以来与泰国孔敬农业技术学院等10所学校互派留学师生13批次近400人次。学校每年选派30多名学生赴泰国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已有20多名毕业生先后到泰国就业。2012年在柬埔寨承建了“中国云南—柬埔寨班迭棉吉现代农业科技友谊示范园”,项目得到了柬埔寨王国副首相高金然的高度赞许。2013年举办了一期来自非洲埃塞俄比亚农业技术学院由9名院校长组成的农业教育培训班。2016年农业部将“中国-缅甸农业技术培训中心”设在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搭建了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家级培训交流平台。2015年以来该中心已经举办缅甸农业技术培训班4期,培训缅甸学员49人。通过交流与合作,产生了积极的国际影响,学校社会服务工作已开始走出国门,辐射东南亚和南亚。 农业职业教育是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云南农业职业教育龙头院校,学校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中承担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重任。《云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指出,要“依托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加强农业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学校在东南亚、南亚国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较高知名度,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学校将在东南亚、南亚农业科技交流与技术培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学校始终坚持立足云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南亚的办学定位,以全日制高职教育为主,社会服务和职业培训并重,推进国际化办学,力争“十四五”末全日制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16000人以上。迎着新时代的曙光,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按照党的十九大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的新方向,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聚焦“三农”,围绕学生发展下功夫,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双高计划”为统领,以国家优质院校建设为抓手,强内涵提质量,整体提升学院的综合实力,将学院打造成“本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农业高职院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香港科技大学
学校介绍  香港科技大学(简称港科大)自1991年创立以来,秉持锐意创新、与时并进、博大包容、坚持原创的理念,在教育、科研和知识转移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展。短短三十年间,港科大于全球高校排名节节上升,被公认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年轻学府。 身处瞬息万变的数字化时代,深深根植于香港的港科大,致力于推动全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最开放、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与内地紧密相连的香港,透过学界及业界间的加强合作,必将促使城巿发展紧扣前沿创新及科技趋势,并协助创新者的奇思妙想落地生根。 放眼世界、环顾香港,高端人才永远是稀缺资源。因此,港科大积极突破学术界限、不断融合多元学科,以矢志培养目光远大、和而不同的社会栋梁为己任。鉴往知来,参考全球同侪,港科大率先突破,积极重构跨越传统学术边界的融合教育,开创崭新的前沿学科知识及科技以回应广大社会不断展现的需求。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简称港科大(广州))以其融合的学科架构,与港科大清水湾校园的深厚学科根基相辅相成,展示港科大重塑未来教育模式的理想与抱负。 港科大改变未来的愿景与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战略性枢纽的发展规划方向无缝契合,将源源不断催生来自香港、澳门、以及广东省九个不同城市的综合型人才。港科大(广州)将有助于加强知识转移,有利于香港借助内地强大的供应链网路,弥补本港高端创科产业的不足。 为达成此愿景,2018年港科大、广州市人民政府及广州大学签署三方协议。根据协议,港科大获得当地人民政府及z6尊龙平台的合作伙伴的全力支持,于广州市南沙区共同筹建港科大(广州)。筹建办学申请已于2019年顺利获批,港科大正衷心期待下一里程碑如约而至。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92年,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普通高等院校,是一所全日制、高标准、高起点、多层次、多学科、综合性高等院校。学院坐落在经济发达的国际化海滨城市——青岛,毗邻胶州湾,处在青岛市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地带,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学院总占地面积760余亩,下设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外国语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航空服务学院、艺术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英杰学院、影视学院、旅游学院、笃志学院等14个二级学院和1个中专部,开设了空中乘务、旅游管理、护理、药学、电子商务、计算机信息管理、汽车制造与装配、建筑工程、环境艺术设计等56个国家统招专业,19个实践性考核本科专业,20个国际本科专业。现有各类在校生一万五千余人,学院集团下设69家子公司,业务涉及网络科技、金融、教育、文化、租赁、商务服务、汽车维修、旅游和其他业务,辐射整个半岛地区。   学院以“特色办学、国学育人、一切从学生出发,成就学生未来”为办学宗旨,为社会培养合格技术技能人才。办学以来为社会培养各类优秀毕业生达十多万人,为社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为学院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长治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长治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长治市人民政府举办并管理、接受山西省教育厅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的一所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院校,其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长治农业学校、1959年成立的晋东南工业学校和晋东南煤矿学校、1982年成立的长治职工大学,四校于2000年9月合并,正式更名为长治职业技术学院。 现有3个校区,共占地319亩,下设机械电子工程系、能源与安全工程系、土木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等12个教学系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近5000万元,拥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100余个,校内专业实训室55个,双创基地2个。现有在编人员427人,其中专任教师313人,高级职称教师120人,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235人。注册学籍大专生9062人。 长治职业技术学院立足长治,围绕长治产业布局,对专业结构进行优化,构建了农林牧渔、资源环境与安全、土木建筑、装备制造、生物与化工、交通运输、电子与信息、医药卫生、财经商贸、旅游、公共管理与服务等11大类50个专业(方向),形成了与长治市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全面对接的专业群。其中,山西省高水平实训基地2个、示范实训基地1个、高水平重点专业1个、高职骨干专业2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1 x证书制度试点22个(考点7个)。 学院紧紧抓住长治市被确定为山西省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的机遇,与山西三建集团、成功集团、杰盛集团、长清生物、南耀集团、沁新集团、振华房地产、卓越水泥、晋能三元煤业等一批骨干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实现了与长治市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全覆盖。此外,学院还与省内外10余家企业开展了合作,与北京北方智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了“职业教育分院”、与洛阳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了“现代学徒制试点”等。通过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了办学活力。2020年以来,学生在全国和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奖100余项,就业率连续三年稳定在85%以上。 学院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筑“大思政”工作格局,深化思政课“1 5 n”教学改革,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才培养。2022年获批山西省职业院校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协同研修“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认定为山西省职业教育铸魂育人计划省级思政微课10个;立项省级思政教育专项课题2项。 学院加大对教学科研项目投入力度,定期开展院级科研项目评选活动,并在科研经费上予以保障,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2022年,学院省级教科研项目立项4项、院级教科研项目立项42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73篇,其中sci4区收录1篇,ei收录2篇,省级以上核心期刊11篇;编写教材11部,出版专著9部,取得实用新型专利5个,软著4个。 春笺有讯万物生,逐梦新篇启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长治职业技术学院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学院全体党员大会提出的 “八个一流”奋斗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扎实推进内涵发展,着力提升学院治理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奋力谱写建设区域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新篇章!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