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canvas,请升级你的浏览器。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学校始建于1999年6月,至今已有20余年办学历史。 现有广州和云浮两个校区。广州校区地处穗莞深港黄金走廊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位于具有...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20-82906888,020-32801002,020-8282918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民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学校排名
100名 校友会高职ⅰ类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潍坊工商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坐落于享有“中国龙城·舜帝故里”美誉的山东省诸城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东临滨海名城青岛,南靠新兴港口城市日照,西接革命老区临沂。诸城是世界风筝都潍坊所辖12个县(市、区)之一,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位列全国百强。 潍坊工商职业学院是2005年8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由诸城市人民政府承担财政投入并实施属地管理。2016年3月份,为进一步提升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办学层次,扩大学院办学影响力,诸城市人民政府与高科教育控股(北京)集团、山东高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合作举办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合力打造职业教育高端品牌。 学校目前占地1300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建有108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和22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现有教职工821人,其中专任教师723人,具有高级以上职称202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272人。面向全国十多个省招生,拥有各类在校生18000余人。 学校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经贸学院、医养健康学院、幼教艺术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智能信息学院、乡村振兴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和1个公共教学部;开设56个专科专业,2个“3 2”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级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共同体1个,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个, 山东省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项目1个,山东省职教集团1个,山东省高校新技术研发中心1个,山东省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2个,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1个,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2个,山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山东省品牌专业群2个,山东省精品课程23门。 在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学校还承担部分成人继续教育任务,面向社会各阶层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网络教育、成人教育、教师教育和社会培训,形成了专业齐全的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等学历提升体系和多元化的社会培训模式。年均培训人次达16万人以上。 深化产教融合,政校行企四方聚力,积极推进多元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院以集团化办学为新引擎,积极搭建实体化运作的“产教利益共同体平台”,牵头成立国家级全国预制菜产教融合共同体,省级山东高科职业教育集团,市级潍坊市预制菜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吸纳驻地行政部门、高校、行业协会、重点产业领域的企业参与,让政校行企四方信息互通互联,探索政校行企专业共治、课程共建、师资共融、人才共育和评价共促的职业教育质量管理模式。先后与海信、歌尔、北汽福田、浪潮、希努尔男装、惠发股份等600余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并积极实施“产业教授、工匠导师”进校园活动,每年聘请一批国内、驻潍规模以上或知名企业的“当家人”、企业家校友,以及企业的优秀大国工匠、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等担任产业教授、工匠导师,全面参与学院的教科研、内部管理工作,积极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目前已聘任183名产业教授和工匠导师,建立起院士工作站、大师工作室10余个,联合行业龙头企业高起点共建现代产业学院10余个。 多年来学校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中国楹联教育基地”“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学校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绿化美化先进单位”“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校”“潍坊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十强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江西省政法干部学校   全国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院校   江西省司法厅警察训练总队   这看似不相同的四个名称,其实有一个相同的核心:就是“政法”两字!   不错,这正是江西省唯一一所政法类大专(高职)院校,隶属于省司法厅的——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江西政法学院(后分为三个学校,即江西省公安专科学校、江西省劳改警察学校和江西省司法学校),2000年江西省司法学校和江西省司法警官学校成建制合并为江西司法警官学校,2002年4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并保留江西省政法干校的职能,因此,2009年,被中央政法委、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等15部委确定为“全国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院校”。2013年5月,江西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同意学院增挂“江西省司法厅警察训练总队”牌子。   正所谓:大学者非大楼之谓。学院虽占地仅175亩,但校园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绿化美化,十分宜人。学院教学科研设备完善,拥有现代化教学监控系统,建有汽车驾驶训练场、警务技能训练中心、法律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多媒体教室、刑侦实验室、语音室、计算机中心、塑胶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等教学、生活配套设施,馆藏图书60余万余册。   现有在编教职工229人;现有在校学生7400余人。更有一支优良的教师队伍:有副高以上职称资格的教师114人,有律师、会计师、心理咨询师等“双师型”教师86人。有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4名,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名,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8名,2个省级教学团队(行政原理与实务和行政管理)。   学院自升格以来,以“博学、明法、求实、创新”为校训,注重内涵建设,无论专业、课程还是教学科研均有不错的建树:   专业建设:有1个教育部、财政部重点建设专业(书记官),有3个省级示范专业(法律事务、刑事执行、司法警务),有5个省级特色专业(法律事务、刑事执行、书记官、司法警务、法律文秘);有2个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刑事执行、司法警务),1个省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项目(法律职业技能),有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监狱管理、速录)。   课程建设: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行政法原理与实务》),7门省级精品课程(《行政法原理与实务》、《民法原理与实务》、《法律原理与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管理学》、《中文亚伟速录》、《大学语文》,7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行政法原理与实务》、《中文亚伟速录》、《民法原理与实务》、《刑法原理与实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律文书》、《图形制作》),有6门司法部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法律原理与技术》、《中文亚伟速录》、《民事诉讼法原理与实务》、《证据法》、《司法警察概论》、《经济法原理与实务》)。   教学科研:学院有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有1项省级优秀教材一等奖,有2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有1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警务技能方面:2004年,在江西省武术散打锦标赛上,获得高校组团体第1名;2008年,参加江西省散打锦标赛,获得团体第二名,总分并列第一名;2014年,参加第十四届省运会,荣获高校专科组团体冠军;2017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武术散打锦标赛共取得1个冠军、2个亚军、1个季军、3个第五名的好成绩。   速录技能方面:近年来,学院师生代表队在参加一系列速录大赛中多次获得团体一等奖、二等奖,廖宇琴同学以652.92字/分钟的成绩打破了汉字速录的世界纪录,杨茗茹老师殷亮亮同学入选中国国家队并在国际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学院在管理方面实行严格的警务化管理,学生在校统一着人民警察服装,高标准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办学几十年,学院向社会输送了大量具有较高素质的法律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在全省高校中居于前列,每年考取公务员的人数在全省高职院校名列前茅,毕业生遍布全省各公、检、法、司等部门,已有大批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不少还走向了领导岗位,并涌现了张献、李文华等英雄人物。   当前,学院领导班子将遵循教育规律,推进各项改革,强化内部管理,改善办学条件,突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培养优秀人才,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江西有地位、全国有影响、专业有特色、学生有出路”的高等职业院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北京舞蹈学院
学校介绍 北京舞蹈学院是一所以高素质舞蹈人才培养、高水平舞蹈理论研究和作品创作为主要任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前身为北京舞蹈学校,始建于1954 年,是新中国第一所专业舞蹈学校。1978 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北京舞蹈学院,隶属于文化部,2000 年划转北京市人民政府。学院具有学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是中国唯一一所专门化的舞蹈教育高等学府,也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专业设置全面的舞蹈知名院校,被誉为“舞蹈家摇篮”。   近年来学院不断深化舞蹈教育教学改革,现设有中国古典舞系、中国民族民间舞系、芭蕾舞系、国际标准舞系、音乐剧系、创意学院(含编导系、现代舞系、艺术设计系、影像新媒体中心)、人文学院(含舞蹈学系、艺术传播系、艺术理论部)、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继续教育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等教学机构,共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教育体系。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员工近600人,全日制在校生近2300人(本科生1300余人、研究生近200人、附中学生800余人),继续教育学院现有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学生约7000余人,舞蹈考级院每年在海内外培训舞蹈考级师资5万余人,有近50万学生参加舞蹈等级考试。   建校68年来,学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文艺方针,以引领和推动中国舞蹈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为己任,以“为人民而舞,为时代建功”为价值追求,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重要职能,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舞蹈大学。   办学类型:高水平特色型舞蹈艺术大学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扩大舞蹈表演人才培养领先优势,重点培养舞蹈表演、编创精英人才和舞蹈教育、研究、管理高端人才。   服务定位:立足首都,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为国家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发展定位:舞蹈高端人才培养中心、舞蹈学术研究中心、舞蹈作品研创中心、舞蹈文化传承创新中心、舞蹈数字教育中心、舞蹈艺术教育智库。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是2005年11月1日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隶属于德州市人民政府的综合性公办高职院校。2012年9月省政府批准加挂“德州市技师学院”校牌,实行一个学校两块牌子,即“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和“德州市技师学院”,是一所融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级技工、预备技师培养培训任务为一体的“双元制”办学新型高职院校。 学校占地1190亩,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在建面积6.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7.6亿元。投资2.92亿元的德州市职业教育发展中心落户学校,实习实训条件跃居山东省同类院校一流水平。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成人教育在读生5000余人。现有教职工920人,其中专任教师767人,教授46人、副教授20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567人,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706人;有国家级名师1人,省级教学团队10个,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省级名师工作室4个、技能传承平台5个、教学名师5人、优秀教师2人、技术能手7人,齐鲁首席技师3人、德州市首席技师17人,市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 设有10个教学系部,开设专业51个,以新工科为主,与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十强”产业有较高的契合度,与德州市新型工业化强市产业高度匹配,其中,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2个,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3 2”专本贯通专业2个,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级示范专业群1个,山东省品牌专业群2个。省部级精品课程2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2门。 技能大赛成绩突出。近三年,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项643项,其中国家一等奖25项(其中,2021年、2022年获国赛“光伏工程”赛项全国总冠军),在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总成绩名列前茅。承办国家、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4次,其他国际、国内各类比赛20余次。 牵头成立的德州职业教育集团,2017年被省教育厅认定为山东省骨干职业教育集团,2021年5月,成功入选教育部“全国第二批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学校还牵头成立“山东省太阳能行业职教集团”。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连年达97%以上,2020年起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100所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布点监测高校,连续四年被评选为年度山东最具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 学校先后与德州市13个县(市、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面向全市各行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累计培训24万人次、职业技能鉴定5万余人次。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300余项、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亿余元。获得国家级专利320项,其中发明专利43项。 学校与法国、德国、韩国、赞比亚、蒙古等10余所国(境)外高校(教育集团)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被评选为“山东省海峡两岸交流示范点”。 经过60余年的发展,学校走出了一条“双元办学、集团发展、产教共舞、德能育人”的特色办学之路,被评选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是教育部评选的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是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和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在2022年度山东省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考核中,学校在山东省84所高职院校中位居第8位,获a类档次。 当前,学校正抢抓机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掀起争创国家“双高校”、职教本科专业和创建德州职业技术大学,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热潮,努力向特色鲜明、全省优质、全国知名的高职院校迈进。 学校获得省级以上荣誉情况 国家级荣誉 荣誉称号 获奖时间 授予单位 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 第二阶段建设院校 2023.09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国建筑学会科普教育基地 2023.06 中国建筑学会 全国乡村振兴电商人才培养 示范基地暨村村播工程示范校 2023.05 全国乡村振兴 产教融合联盟 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 第一阶段建设院校 2022.08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 2021.09 教育部 第二批国家示范性 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 2021.05 教育部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 2020.05 共青团中央 全国高等职业院校 创新发明教育基地 2018.10 中国发明协会 山东省教育厅 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2018.08 教育部 全国创新创业 典型经验50强高校 2017.07 教育部 工业机器人开放式公共实训基地 2017.02 教育部 全国毕业生就业 典型经验50强高校 2015.06 教育部 省级荣誉 山东省第二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培育创建单位 2023.08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新时代 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基地 2023.07 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第三批“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2023.06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跳绳(优秀)示范单位 2023.05 山东省跳绳运动协会 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 2023.04 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2022.12 山东省教育厅 2022年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 2022.12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 集团大众网 山东省2022年 教育考试优秀考点 2022.12 山东省教育厅 全国职业教育优秀校企合作院校 2022.08 全国云计算大数据 职教集团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省级试点院校 2022.03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大数据创新人才基地 2021.12 山东省工业 和信息化厅 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2021.12 山东省人力资源 与社会保障厅 山东教育政务新媒体 工作先进单位 2021.07 山东省教育厅 全省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 优质承训机构 2021.06 山东省退役军人 事务厅 山东省首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社会培训评价组织 2021.05 山东省人力资源 和社会保障厅 2020年度山东省档案工作 业务建设先进单位 2021.02 山东省档案局 首批山东省大数据人才实践基地 2021.01 山东省大数据局 全省公共机构重点用能单位典型 2020.12 山东省机关事务 管理局 山东省高校后勤系统新冠肺炎 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 2020.12 山东省学校后勤协会 山东省第二批 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 2020.12 山东省教育厅 全省消防安全 “工作落实年”活动先进单位 2020.07 山东省人民政府 消防安全委员会 山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优秀组织单位 2020.04 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社科普及先进单位 2020.01 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社会 科学界联合会 省级节水型单位 2019.10 省住建厅、省发改委 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 立项建设单位 2019.03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财政厅 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 优秀学校奖 2018.12 中华职业教育社 山东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8.04 山东省人力资源 和社会保障厅 山东省骨干职业教育集团 2017.10 山东省教育厅 第二批山东省教育信息化 试点单位 2017.07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首批技术兵员 储备基地试点院校 2017.05 山东省人民政府、省军区、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 2016.09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财政厅 山东省海峡两岸交流示范点 2016.03 省人民政府 台湾事务办公室 山东省大学生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2016.02 山东省人民政府征兵 办公室、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就业创业培训 省级项目定点机构 2014.12 山东省人力资源 和社会保障厅 山东省乡村旅游培训基地 2014.09 山东省旅游局 全省首批高等职业教育与 技师教育合作培养试点高校 2014.05 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 章程建设试点高校 2014.04 山东省教育厅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是2011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在广东青年干部学院的基础上改制兴办的一所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前身是成立于1950年的华南团校,有60多年办学历史。学院行政主管部门为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业务主管部门为广东省教育厅,主要承担高职教育、成人教育、共青团干部培训、青年职业技能培训和青年工作理论创新的职能。 学院地处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校园占地面积500多亩,规划校舍建筑面积达32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2000名大学生和数百名培训学员。学院教学环境优美,设施设备齐全,拥有设备先进、集教学、实训、职业技能等级鉴定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拥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100多个;图书馆馆藏丰富,纸质藏书近50万册,电子图书近30万种,每年订购中国知网、读秀知识库、维普考试资源系统等多种数据库。 学院现有财经系、外语系、工商管理系、青少年与社会工作系、计算机工程系、艺术设计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团干部培训部(继续教育学院)8个系部,专业设置以文科类为主,目前形成了以财经商贸类、文化艺术类、电子信息类、教育与体育类、公共管理与服务类5大专业群,全日制专业设置数为19个,其中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专业2个。学院现已招生8届学生,在校生人数4000余人。 学院强化“团青”与“创业”两个办学特色,通过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师资打造、科研推动、文化打造、学生培养、社会服务七个抓手有力推进“团青”特色优势发挥,凸显“共青团”的元素和基因,注重学生“青年领袖素质”的培养,使学生除了掌握基本专业技能外还善于做群团工作,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学院启动学院和企业“双主体”协同培养创业人才计划,推进“一所青年创新创业院校、一个金凤凰创业班,一群大学生创业者、一个创业导师团、一个创业实践基地”即“五个一”建设项目,形成适合学生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在专业技能培养上,学院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坚持实践育人、“课证融通”、“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职教理念,注重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素养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学生在全国高职高专社会工作能力与实务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广东省选拔赛英语口语大赛、“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全省和全国高校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毕业生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连续三年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 学院注重服务青年、服务社会,10多年来,运用历奇教育的培训模式培训各级团干部、大中小学生、青年党政干部、志愿者骨干、社会工作者等20万人次,教学效果、服务水平、培训质量等方面均获好评。目前学院以“团青”特色建设带动团校建设,把学院建设成为青年满意、社会关注、受共青团欢迎的青年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全国历奇师资培训基地、全国注册志愿者培训基地和港澳爱国青年国情教育基地。 展望未来,学院将继续秉承“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以青年为本的大学精神,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以特色专业建设为龙头,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建设成为富有时代特征、广东特色、青年特点,体现广东发展水平,并能充分发挥独特功能的优质高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
学校介绍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本科层次独立学院。坐落于世界著名道教文化圣地武当山北麓、汉江秀水之滨、南水北调源头、中国商用车之都的湖北省十堰市。自2003年建校以来,紧紧依托东风汽车公司大工程背景和举办院校的人才与学科基础,发展比较优势,笃志、创新、务实,践行教学、管理育人的理念,秉承“求是创新”校训,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严格管理,坚持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学生优良的工程意识和综合素质,为区域经济建设和汽车产业发展造就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专业特色鲜明。学院注重围绕“汽车产业链”逐步扩展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发展学科特色,形成以汽车、材料、电子、机械为主干,以管理、信息、人文为支撑的学科专业布局。学院不断锤炼核心竞争力,在现有的23个本科专业中,“电子信息工程”和“产品设计”获批为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车辆工程”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获批为省级重点培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车辆工程”获批为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教育部“1 x”项目试点专业。目前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近6000人。 办学理念先进。学院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充分利用东风汽车公司和地方企业的智力资源和工程环境优势,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不断强化师资队伍的工程背景和行业背景,形成了一支崇尚实践、勇于创新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学院坚持“夯实内涵求特色,立足创新促发展”,以“1 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为抓手,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深化复合型技术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构建了“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全程监控”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切实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学科竞赛成绩斐然。学院以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为契机,以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为支点,以科技创新活动和各类学科竞赛为载体,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实践与创新、文化与素质的交融。学院大力支持本科生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pocib”全国外贸从业能力大赛等117项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近些年,3700多名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与创新实践活动,共获国际、国家级和省级奖励1400多项。 思政教育守正创新。学院在内涵式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推行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为核心的“四自”教育模式,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坚持“育人为本,育德为根”。突出思想政治引领,积极搭建成长平台,打造精品文化活动,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竞争力。近年来,学院多次获评“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基层单位”、“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在校生屡获嘉奖,如长江学子、大学生自强之星、大学生创业之星、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志愿者等国家和省市级荣誉。 桃李芬芳欣欣向荣。学院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面向生产经营、管理一线的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迄今已为汽车行业和社会发展培养了17000余名毕业生。学院紧紧依托全国各大汽车企业就业资源,同时加强拓展信息技术、金融、教育等行业就业市场,面向湖北,辐射全国,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3%以上,稳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以其大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显著深受社会欢迎。涌现出一批像“兵王”徐志方、“基层骨干”潘平、“开拓创新”闵二标、“创业之星”赵梦竹一样的优秀毕业生。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是一所工程能力突出、专业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学校地处长江之南、太湖之滨——常州,毗邻人文荟萃、历史悠久的春秋淹城,坐落在集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内。 学校始建于1958年,已有60余年办学历史,前身为1958年建校的常州市民办青山初级中学和1963年建校的常州市轻化工中等技术学校,二校合并后曾使用过常州市轻工业技术学校、常州轻工业学校等名称,2002年6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由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并于2019年5月通过教育部备案。 学校秉承“诚信、笃实、勤俭、创新”的校训、“爱生、敬业、厚技”的教风和“立志、勤学、践行”的学风,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明确“立足常州、面向苏锡常都市圈、辐射长三角”和“根植江苏制造、服务江苏工业”的办学定位,秉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赋能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增值成长,引领长三角区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助力区域中小微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办学使命,建设“专业特色鲜明、对接区域产业、支持江苏制造、服务技能社会”的高水平高职名校。 学校在2019年、2020年、2021、2022年省属高校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中连续四年获第一等次。学校是全国首批“1 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教育部第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建设单位、教育部批准工业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建设单位、全国轻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全国轻工模具行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学校、江苏省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试点院校。先后获得全国高职高专“育人成效50强”和“国际影响力50强”、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全国共100所高校,其中仅有15所高职院校)、第二批、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各1个、江苏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首批,全省高等职业院校唯一)、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院校、全国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全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100强”(首批31所)、全国轻工行业先进单位、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地方普通高校领导班子考核优秀等次单位、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技能人才摇篮奖单位、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全省教育信息报送工作表扬单位、江苏省教育新闻舆论工作表扬单位、江苏省智慧校园、江苏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制度落实情况考核先进单位、江苏省外国文教专家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学生资助绩效评价荣获“优秀”等级等荣誉称号。在2022年广州日报gdi高职高专排行榜中,排名全国第85位、江苏省第16位。“十三五”技能大赛成绩单,我校排名全国第46位,江苏省第4位。根据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2020年“院校满意度”评价,我校位居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第15位,江苏省第4位。 设有材料工程学院、机械与交通学院、智能控制学院、数字商务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旅游与康养学院、艺术创意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海外教育学院与基础教学部、体育工作部合署,马克思主义学院,邓建军工匠学院等直属教学单位。办学专业56个,覆盖装备制造、电子与信息、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等专业大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籍学生一万五千余人,教职工近700人,副高以上职称比例近40%,硕、博士学位比例80%以上,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比例90%以上。 学校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了以全国劳模邓建军为杰出代表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十万余名。学校构建“德育铸魂、智育塑才、体育强身、美育润心、劳育励志”五育并举的培养格局,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培育和最大增值,在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落实落细落小”成效明显,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全国及省市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近年来,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获一等奖21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7项,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获一等奖43项、二等奖66项、三等奖88项。在2018年第四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获金奖,全国仅有两所高职院校获得金奖,实现了高职院校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金奖零的突破,2020年、2021年获得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江苏“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共获一等奖9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23项。在“挑战杯”“黑科技”专项赛国赛获“行星级”作品奖1项,“挑战杯”省赛中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9项。据江苏省教育厅公布的就业率数据,学校近十年毕业生年终就业率稳居98%以上,苏锡常就业率70%以上,为促进苏锡常都市圈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获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17项,立项数居全国高职专科院校第一。 学校高度重视高水平双师队伍建设,加强高层次人才引培工作,特别是聚焦高职教育特色,大力弘扬“工匠文化”,强化教师“双师型”内涵建设。在以邓建军为代表的15位江苏省产业教授和17位常州市产业教授的引领下,形成了以“江苏工匠”韩迎辉、周晶为代表的一批“工匠教师群体”,以及以“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李昆益老师为代表的一批“爱生善教教师群体”。拥有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劳动模范2人、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校长1人、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1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新一届全国行指委委员2人、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5个、省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1个、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江苏省技能状元1人、江苏省技术能手10人、江苏省教学名师1名、“省333工程”项目培养对象7人、江苏教育科研先进个人1人、省轻工行业提名工匠1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4人、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19人、高级技师35人、技师89人。5位教授入选常州市政府智库,为服务地方产业结构与升级建言献策。 学校积极服务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国家战略,紧扣常州532发展战略,对接智能制造装备、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专业之间相互支撑、协同发展。聚焦聚力,以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2个省级品牌专业为核心打造智能装备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培育特色鲜明的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积极融入数字化技术,大力支持管理、艺术、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专业群建设。聚焦专业群创新发展主线,加快推进专业的“智改数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通教育链与产业链,根据市场需求和就业育人质量,持续完善专业建设动态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和培养规模,增强专业服务产业的发展能力。建有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2个、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7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数控技术专业群)、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群3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成人高等教育重点专业2个。获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国家资源库子项目6个、省级在线开放课程29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25本、教育部“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1本、省级重点教材27本、十四五”职业教育江苏省规划教材10本。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参与教育部1 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28个。学校综合实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学校紧密结合行业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建有首批国家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国家级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基地、江苏省家电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实训基地、现代制造装备控制与维护实训基地、江苏省高校电工电子实验示范中心、化学基础课教学实验中心、江苏省数字化设计与研发中心、江苏省led应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100多个实验实训中心。智能制造生产线实训平台和“互联网 ”商务场景实训平台2个江苏省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生产线实训基地。协作机器人开发应用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国家协同创新中心。2019年立项省级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智慧制造产教融合集成平台。 学校坚持“合作互赢、服务区域”的理念,积极拓展社会服务平台,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先后与星宇车灯、常发集团、今创集团、江苏恒立液压等行业头部企业紧密合作,牵头成立全国智能化钣金制造职教集团。与恒立液压等头部企业共建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2个、省级及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22个、产业学院6个、企业学院9个;建设重点区域产教融合区校联盟4个、混合制智能制造跨企业培训中心1个、智能制造产学研合作创新联盟1个;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典型案例8个。近五年,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5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厅第七批教育改革发展战略性与政策性研究重点课题1项;立项教育部“协作机器人开发应用协同创新中心”;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奖三等奖1项;获江苏省社科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三等奖1项;发表核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为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教育主管部门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学院坚持“立足首都,面向全国,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秉承“立德、修业、求知、笃行”的院训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及北京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为主线,主动适应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京津冀协同发展、城乡一体化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为导向,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以深化管理改革、创新驱动和内涵建设为抓手,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撑、科研支持与社会服务。 学院溯源于1958年建校的北京市农业学校,有着60年的办学历史,现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中国都市农业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现代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农业部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科技部和北京市科委星创天地首批授牌建设单位、中央组织部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村党支部书记培训基地、北京市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北京市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是北京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北京都市农业职教集团和北京高校“引智帮扶”联盟理事长单位,学院荣获“北京新型农民培养先进单位”、“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院的教学改革成果《都市型现代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在《2018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学院入围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和服务贡献50强。成功入选第六届“中国高职50强”。 学院总占地81.22公顷,建筑面积30.34万平米,固定资产10.66亿元。下设园艺、畜牧兽医、食品与生物工程等9个系部以及清河校区(机电工程学院)、北苑校区(国际教育学院);拥有全日制在校生及学院所属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学生近8000人,面向河北、山东、山西、湖北、福建等13个省、自治区招生。 学院现有教职工817人,其中专任教师395人,教授48人,教师高级职称占比59.7%,其中,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1人,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个人1人,全国产业导师资源库技术技能大师3人,全国农业职业院校教学名师3人;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选1名,北京市优秀教师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7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职教名师7人,北京市职业院校专业带头7人,北京市职业院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3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10人,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计划8人,北京市职业院校特聘专家3人;北京市专业创新团队9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4个;聘请能工巧匠、行业名家116人为兼职教师。 学院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北京市城市定位、都市现代农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具有首都特点、北京特色、农业特征的建设格局。学校专业设置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契合,学院拥有36个专业,包括园艺技术、动物医学、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管理、设施农业与装备、农产品流通与管理等14个涉农专业,覆盖了现代都市一、二、三产业。学校对接北京乡村振兴和都市农业产业升级,形成与都市农业产业契合度高、总体规模适合、布局结构合理的园艺技术、动物医学、食品安全、水利工程、智慧农业、现代服务、农村经营管理7个专业集群。打造园艺技术国家级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引领全国都市现代农业专业群发展。建设动物医学等5个北京市特色骨干专业群。服务都市绿色农业发展、食品安全,都市休闲生活,智慧农业、美丽乡村建设和高效节水等产业发展,直接为乡村振兴战略、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需求服务。 学院院中有场,场中有园,校内实践场所建筑面积15075.6平方米。建有彩色苗木繁育中心、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中心、教学动物医院、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等31个综合性校内实训基地、164个实验(训)室;连同384个校外校企合作基地,为有效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十年达到98%以上。 学院充分发挥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职能。全力推进“科技项目带动、科技人才支撑、大学生科技创新”三大计划,强化“以服务引领科研、以科研支撑服务、科研与服务融合”工作理念,开展科学研究,注重成果积累,提高服务质量。“十三五”期间,学院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21项,科技成果超过1500个,在教育部统计全国1432所高职院校中“科研与社会服务”位居第45位,2018-2019连续两年荣获“社会服务贡献50强”。学院发挥人才及科研资源优势,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开展科技挂职,建设科技小院,实现精准帮扶,建设南繁基地,搭建科研育种创新平台。2022年荣获“北京市农村工作(2017-2021年)低收入帮扶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在人才支撑方面,学院围绕北京都市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开展的各类培训及中高职学历教育,相继开展了中组部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市委组织部农村两委班子培训班和村务管理专业大专学历教育、北京市中学生学农教育。进一步构建并完善了育训并重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分别与俄罗斯沃罗涅日国立农业大学、德国宁堡农学院、韩国富川大学、尼泊尔阿尼哥协会、毛里求斯福尔肯公民联盟等27所职业院校和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际交流关系,开展教师科研项目交流、专业交流、学生海外实习、学生互换交流等项目;在泰国披集农业技术学院设立海外分院;学院具有接待国外留学生来华留学资质,先后招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新加坡、韩国和泰国等国留学生来院学习汉语、进行农业专业实习培训。 “十四五”期间,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将以党的领导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立足北京、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学院建设成为都市农业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培养大批具有家国情怀、首都气派、工匠精神、担当自信的高素质农业技术技能人才。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稻田南里5号(102442) 电话:010-89909015 传真:010-80358822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天津市教委,是获得国家和天津市财政支持、教育部备案、天津市政府批准的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是天津市国内一流高职院校、天津市示范性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也是当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辖两所具有学历教育办学资质的高校之一。 学院成立于1976年,地处“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占地1447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逾2.73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54.3万余册,建有文化活动中心、标准塑胶草坪田径运动场、大学生真人cs训练基地等文体活动场馆,在校生规模11000多人。 在中石油、天津市教委领导下,经教职工共同努力,学院被教育部、天津市政府评为“滨海新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被河北省委、省政府评为“文明单位”,被天津中华职教社、天津职成教学会评为“天津市第二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被中石油评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及企业直属培训基地”“重点培训基地”“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单位”……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殊荣三十余项。 学院开设有石油工程类、智能制造类、电子信息类、化工技术类、资源勘查类等高职专业25个,其中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石油工程技术和石油化工技术专业被教育部认定为骨干专业,油气储运技术、工程测量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等专业是获得天津市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或骨干专业,石油工程专业群获批天津市职业教育创优赋能高水平专业群。 学院已建成集教学、培训、生产、科研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9大类120多个校内实训室(场)。其中1个被教育部认定为生产性实训基地,4个获得中央财政支持,52个获得天津市财政支持。学院还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地挂牌校外学生实习基地50多个。学院全面推进1 x证书制度试点建设,优化课程体系,深化课证融通,实施教学改革,全力提升学生技能水平;拥有全国化工、机械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站,天津市人社局备案的自主评价考试站等多渠道培训鉴定考核资质,可鉴定职业(工种)34类,具备工信部教育考试中心“全国信息化应用能力考试”55项,为学生砺能强技和企业员工培训搭建了平台。学院依托行业办学优势,创立并大力实施“工学交替、分段递升”“学训赛”一体化等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与上级主管单位华北油田公司联手构建了“一二三”学徒制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产教融合、校企双赢。近五年来,学院300多人次学生在国家和省部级技能大赛中获奖,70多名学生因大赛成绩优异被保送本科。学院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就业薪酬、待遇水平始终位于同类院校前列。学院与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及天津航空航天火箭制造、海尔集团、天津三星视界移动有限公司、方正宽带网络服务有限公司等100多家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固的用人合作关系。 建校47年来,学院始终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已累计为石油石化行业和社会培养输送了45000多名毕业生。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还有很多毕业生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其中,走上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等石油石化系统局处级以上领导岗位的有600多人,走上科级领导岗位的有4000多人,成为省部级、市局级技术专家、技术能手的有5000多人,学院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的“英才摇篮”和华北油田的“黄埔军校”。 岁月更始、春华秋实。大庆的奋发精神在此延续,铁人的昂扬血脉在此传承。肩负着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承载着八方莘莘学子的梦想,焕发出新时代继往开来的活力,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将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探索实践新时代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改革,全面推进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建设,铸就职业教育新的辉煌!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
学校介绍 大连理工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是大连理工大学“一校、两地(大连市、盘锦市)、三区(大连凌水主校区、开发区校区、盘锦校区)”办学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大连理工大学与辽宁省盘锦市合作共建,于2012年12月30日获得教育部批复,并于2013年9月5日正式启用,由学校按照“统筹规划、错位发展、坚持标准、创新模式”的指导思想和“高起点、新模式、国际化、合作共建”的办学方针建设发展。校区办学定位是,打造国际化办学为主要特色的校区,成为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支撑,服务国家战略、助力辽宁和东北振兴的重要支点,立足盘锦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 盘锦校区已建校园占地面积56.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3万平方米;现有各类编制教职工325人,其中教学科研专任教师159人,包括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3人,正高级职称28人,副高级职称99人;现有在校学生5769人,包括全日制本科生5146人,研究生623人;已毕业九届研究生、七届本科生。 盘锦校区以建设一流国际化校区为目标,紧密结合服务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和辽宁、盘锦产业发展需要,引进汇聚优质资源,重点发展化工、海洋、生命医药等特色学科方向及专业,打造国家及区域对外开放办学高地。大连理工大学在盘锦校区设立莱斯特国际学院、化工海洋与生命学院、商学院、公共基础学院四个学院,以及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工业生态和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分室、分子识别与成像辽宁省重点实验室、辽东半岛河口-海岸带生态系统野外科学研究观测站实验中心等重要平台。校区深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荣获国家级和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0余项,产出系列标志性成果——加氢催化制备高性能树脂和轻烃回收项目转化创造了显著经济效益,冰区海洋工程结构相关成果填补了国际空白,柔性管道相关研究成果服务大国工程…… 盘锦校区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师生同欲,建设幸福大工。校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为学生提供一流育人环境。中外一流教师授课,“学院-书院”协同育人模式,丰富的高水平讲座、高雅艺术和智慧教室、智慧图书馆、运动场馆等一流的学习生活环境,保障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校区着力以“在地国际化”办学新范式培养学生国际视野,设有中英合作办学机构大连理工大学莱斯特国际学院,以国际一流的全英语专业课教学环境和教学品质,培养国际化人才,本科毕业生八成左右进入国内外知名学府深造。 面向新征程,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正全面加强建设,主动融入新时代东北振兴,奋力谱写一流国际化校区建设新篇章!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