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64年,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红角洲高校园区,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隶属于江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是一所集文、理、经、工、管、艺术和体育等...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791-83777800,0791-83777842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特色(双一流/985/211等)
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
学校排名
207名
校友会高职ⅱ类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是2013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的公办综合性高等艺术职业学院。学校位于重庆市巴南区高职城,占地460余亩,在校生人数6400余人,教职工近420人。学校依照“依托文化、围绕舞台、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的办学思路,坚守“厚德博艺、真诚求索” 校训,明确“立足重庆、传承文化、服务文旅融合发展”的办学定位,坚持“一切为了教学、一切为了学生”办学理念,确立“打造特色鲜明、办学严谨、知行合一、求实创新的文化艺术人才培养高地”的办学目标,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依照高等教育办学规律、按照职业教育要求、突出艺术人才培养特性,培养具有“舞台表演力、艺术原创力、文化传承力、服务实践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素质技能技艺型文化艺术人才。2021年,学校成功入选“重庆市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2023年提档升级为“市级高水平学校培育建设单位”。2019年至今,学校被授予全国高校美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重庆市文明校园、重庆市职业教育特色育人典型学校、重庆市绿色学校建设示范校、重庆市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重庆市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2019年至2022年,学校连续4年获重庆市文化旅游委系统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优秀”。
专业建设有力,育人成效明显。学校主动对接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数字重庆“1361”整体构架以及“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音乐学院、舞蹈与戏剧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文化旅游学院、学前与艺术教育学院,开设招生专业30个,建成市级骨干专业4个、实训基地3个、教学资源库6个、职业教育双基地2个、一流(示范)课程7门、市级现代学徒制试点1项、市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教学创新团队4个。参与多项国家教学标准研制,获教育部专业建设项目2个、行指委项目3个;获教育部、文化部、民宗委三部委示范项目2个;建成国家级课程资源项目1个,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4项。2本教材入选“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获评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励三等奖。立项重庆市教育综合领域改革试点项目、研究项目共17项。获重庆市学分银行试点单位、重庆市新职业(全媒体运营师)从业人员职业培训机构和10项市级1 x证书试点。师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孔雀奖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大赛等国家赛事中屡创佳绩,仅2023年获得重要竞赛类奖项115个,其中a类国赛获1金5银4铜共10个奖项,2名教师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融合格局形成,产教共生共荣。推进“十四五”开局项目“艺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体系”,参与iso/pwi44006《校企合作指南》国际标准研制,牵头成立重庆文旅(广电)职教集团,牵头组建重庆市文化和旅游行指委,牵头筹建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产教融合专委会,入选全国文化艺术行指委和相关智库专家组织,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牵头打造重庆文旅产教融合园,牵头成立重庆非遗保护协会教育分会。打造与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政校合作品牌,承担新区文化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主创、编导新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文艺演出,打造两江新区公共文化服务“一街一品”、重庆市消防救援队伍“一队一品”消防职业文化品牌,携手武警重庆总队执勤第一支队共办“我为你站岗”军民联欢晚会。参加2022世界大河歌会、2022川渝春节联欢晚会等大型文艺演出。全面深入开展锤炼“三风”、涵养“三气”、锻造“三力”素质提升行动,以打造具有重艺特色的文化品牌为抓手,举办重艺枇杷艺术节,开展小咖沙龙、重艺之夜、“与美有约·以美育人”、教职工阳光体育运动等活动。
育训成效显著,服务职能拓展。依托优势办学资源和社会服务积淀,2006年至今挂牌成为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西部分院、“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基地”“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培训基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试点院校、“文化和旅游部重庆培训基地”,成为全国艺术职业院校为数不多的国家级文化人才队伍培训基地。学校先后承办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俄语国家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及管理研修班”、文化和旅游部“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国家“春雨工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计划、国家艺术基金等重大项目,承办文化和旅游部委托的国家级示范性文化人才培训、全国各省市文化干部培训、成渝双城经济圈培训、汉藏文化交流培训、各级文化行业经营管理培训、各门类文化艺术专业人才培训等200余期,培训逾万人次,行使各级文化旅游人才队伍的继续教育与培训职能。连续三年获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绩效评价优秀培训单位。组织实施的2021年重庆市非遗传承人研培项目(秀山花灯)在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绩效考核中获评“优秀”。立足国家非遗研培计划助力脱贫和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连续8年承办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受众4000余人次。圆满完成全市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艺术类(舞蹈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专业统考,获重庆市教委、重庆市教育考试院高度认可。
招就进出两旺,社会美誉度高。连续四年圆满完成招生计划,新生报到率超90%,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稳步提升。圆满完成国庆60周年和70周年“魅力重庆”彩车晋京游行任务,被市政府表彰为先进集体。派出40名师生队伍,作为重庆市唯一参演单位,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组织排演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获文化和旅游部通报表扬。参与“永远跟党走——重庆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获重庆市人民政府表彰。建成北京舞蹈学院重庆校外教学点。挂牌成立重庆市老年大学文旅分校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教学点。印尼文化界友好人士苏卡玛娃蒂一行到校参访后,盛赞学校“教育理念先进,教学环境优美,是一所非常优秀的学校”。1名学生作为引导员参与杭州亚运会开幕式。
基础设施完备,育人环境优美。学校二期建设项目纳入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大项目。近年来建设完成学生宿舍d栋(清风楼)、中剧场、风雨操场、音乐广场、月牙湖、学术报告厅等项目20余个。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完成智慧校园业务承载网建设,实现校园5g无线覆盖。建成多媒体教室33间、智慧教室4间、虚拟仿真实训室1间,并成功入选全市第六批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2万平方米综合教学实训楼将于2024年内建成投用。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2004年4月,孕育于“国家火炬计划”,由中山市人民政府举办,委托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是中山市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公办高等职业院校,也是全国131所、广东省10所之一、中山市唯一一所集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和国家“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于一身的中国高职“大满贯”学校。学校始终坚持“立足园区、服务中山、面向大湾区”的办学定位,秉承“立德、明志、精业、惟新”的校训,坚持“高、新、特、精”的办学理念,坚持“院园融合”的办学特色,构建了高职教育的“中山火炬模式”。是全国不多的、没有“围墙”的“园区大学”,也是省内唯一以“园区模式”办学的高职院校。
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9300多人,教职员工441人,其中博士46人,硕士296人,高级职称14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广东省高职教育专业领军人才8人、高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人 、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6人、广东省技术能手4人、南粤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8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
——办学条件优越
学校位于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的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腹地,被九大国家级产业基地、七大产业集群、3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多个省级以上科研机构和研发中心天然簇拥,学校坚持将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将整个园区作为人才培养的实施空间,将学院“院园融合”的触角逐步延伸到中山新兴产业带。校企联合共建产教深度融合的生产性实训校区,构建了“政、校、企、行”多方联动办学机制。
——教学成果显著
学校对接中山市新一代信息技术、健康医药、高端装备智造等新兴主导产业集群组建了6个专业群27个专业,拥有国家重点专业4个、骨干专业4个、中央财政支持发展专业2个、教育部1 x证书制度试点15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6个、广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7个、广东省重点专业1个、广东省品牌专业8个、高职本科协同育人试点专业15个、中高职衔接招生培养改革试点专业10个、广东省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标准1个。主持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14门,拥有广东省精品开放课程17门。拥有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1个、省级专业实训基地7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7个。拥有部省市共建“华南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实验基地”。荣获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广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
——人才培养成效突出
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学生近3万人。学校历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高达99.37%,高于本省高职院校平均就业率。70%以上的毕业生在大湾区就业,为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奖数量与质量节节攀升。近年来,共获得国家级奖项200多项、省部级奖项300余项。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创建校内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立火炬众创中心,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引导学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学校毕业生中已经涌现出一大批创业精英。
——办学成绩斐然
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党委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脉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专业(群)建设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基础能力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先后成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全国200所、广东省11所之一、中山市唯一),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全国200所、广东省14所之一),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全国197所、广东省14所之一、中山市唯一)。成功获批为国家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探索试点单位、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1 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广东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广东省成人教育先进集体、广东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国家教育部和广东省教育厅首批自主招生院校、中国包装联合会常务理事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包装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德职教联盟副会长单位。学校的社会认可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持续上升。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注
学校介绍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办学主体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马鞍山市师范学校,校史可追溯到1946年创办的和县简易师范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独立升格为公办普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1年以优秀等次通过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5年获准立项建设“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2020年入选安徽省联合培养专升本学生高职(专科)院校,试点本科阶段教育人才培养;2021年获批安徽省第四批“三全育人”综合试点改革高校;2023年入选安徽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目前,学校正积极创建马鞍山师范学院。
全日制在校生10699人,其中本科层次学生761人。设有8个教学系部(学院)和16个行政教辅机构。现有6个专科层次相关专业与本科高校联合开展普通专升本人才培养试点;高职专业46个,其中师范类专业9个、非师范(高职)类专业37个,其中省级特色(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2个。校园占地面积806.91亩,一校两区(雨山校区、滨江校区)实现跨江联动发展,总建筑面积25.5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527人,其中专任教师468人,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师15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14人(不含博士在读23人、硕士在读19人), “双师型”教师249人。省级教学名师14人,省级教学团队15个,省级专业带头人13人,省级教坛新秀31人,省级名师(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技能型大师工作室3个。
学校主动对接省工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市制造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紧扣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培养人才,提升服务地方发展的高度、精度和效度。持续加强产教融合,深化校地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和校产合作,推行“工学一体化、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与153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其中紧密型校企合作企业120家,本地合作企业97家,成立软件与互联网学院、旅游学院、食品学院,持续探索政府指导、行业引领、企业参与的理事会办学模式。与三县三区签订了人才培养战略协议,与市信息技术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食品产业等8个产业行业形成“产教对接”关系。面向马鞍山市及周边地区基础教育和紧缺岗位产业发展需要,分别集群建设教师教育、学前教育、计算机与软件、旅游管理、艺术设计、社区服务与管理、公共文化事业管理、经济管理等8个面向现代服务业的专业群和1个面向现代加工制造业的食品加工专业群。
同时,学校立足地方特色文化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地方性、特色化高水平研究,聚焦李白文化、萧云从与姑孰画派、当代及马鞍山作家作品与文化研究、安徽方言、马鞍山教育、当涂民歌、白纻歌舞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研究成果丰厚,形式丰富多样。截止目前,围绕马鞍山文旅、学前教育发展等立项建设各级各类教科研项目近50项,为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社科联、市港航局和市经济学会等部门提供智库咨询服务,进一步扩大了社会服务半径和影响力。
经过70多年的发展建设,学校综合实力、内涵建设、专业水平、教学科研等办学核心指标不断攀升,“立足马鞍山、辐射长三角”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办学特色,“一体两翼、同城错位”的战略格局日益凸显,已成为地方和行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学校荣膺全国先进师范学校、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第五至第十一届文明单位、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高校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安徽省首批创新创业学院、安徽省aaa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安徽省旅游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五年来,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培训了数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精英超过1万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高位水平,在皖就业率达80.72%,留马就业率持续攀升。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报国强国为己任,以强化治理为关键,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契机,力争在高质量完成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实现将学校升格为学生受益、社会认可的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普通本科学校的奋斗目标。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上海亚龙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与沉淀积累,如今已成为横跨工业、教育、房地产三大产业为主的大型集团。集团通过资源优化,资产积累日益雄厚、整体实力不断强盛,形成了主业突出、优势凸显的产业格局。
亚龙工业铸就民族实业基础。上世纪90年代,集团成功收购国有企业上海浦东电缆厂,董事长张文荣先生担任上海电线电缆行业协会会长16年之久,其于2000年投巨资在金山工业园区打造亚龙现代工业园,成为上海首屈一指的民营工业园区。该工业园是国内最大的集电线电缆、电气化设备、输配电设备的制造、研发为一体的工业园,其规模、技术、品质、服务均为全国领先。园中矗立着国内首家电缆博物馆——上海电线电缆博物馆。馆内陈列了十九世纪以来,国内外的四百余种电线电缆产品,系统地介绍了电线电缆行业发展史,弘扬了行业文化,振兴了我国电线电缆工业。如今亚龙工业已与央企中航集团投资的宝胜(上海)线缆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参股,始终居于行业龙头地位。
亚龙工业拥有众多专利,其研发的磁悬浮电缆、核电站电缆、铝合金绞线等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集高、新、尖于一身,在国家重点项目中崭露头角,创造了高端电缆产品国产化的奇迹,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亚龙教育驱动教学特色发展。集团于2000年投入巨资创办了上海金苹果双语学校,是上海规模最大的民办学校之一,被誉为民办教育的“航空母舰”。学校校园环境秀丽幽静,各类教学设施齐全,是一所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的高标准寄宿制学校。
国际化的教育理念、特色化的教学方法、高素质的师资团队,先进的教学设施,完美展现了亚龙集团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办学宗旨。其以“双语”教学为特色,兼具艺术教育及体育教育,作为上海市首批“双语教学试验学校”之一,其为上海市“双语”实验教学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经过近二十年的积淀,金苹果学校各部都获得了长足发展,国际化、多元化办学成果丰硕。小学部秉持阳光教育教学与阳光学生素质能力才艺体能培育,共捧得七百多项赛事的四百多枚金银铜牌(杯)奖;中学部已经成为学校首屈一指的中坚学部,先后培养了数千名莘莘学子,从这里晋升到重点高校求学;国际部秉承质量第一,四大特色(德育课程化发展、阅读课程化发展、职业规划与升学指导中心、学生学习指导中心)支撑内涵发展,近三年被誉为上海国际名校申请的“一匹黑马”,目前已获1枚牛津大学,1枚美国常青藤名校康奈尔大学,12枚帝国理工大学, 30多枚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名校的录取名额。学生获得全球排名前30的名校录取率比例高达56.8%,获得全球排名前50名校录取率接近100%。国际部至今已经有2000多名学子成功赴英、美、澳、加等国留学,全球排名前100的大学录取率达99%。
学校的成功经验得到了上海和全国教育界的认可,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全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最具社会责任榜样学校”、“全国办学特色示范学校”、“全国民办中小学特色建设先进学校”、“全国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头脑奥林匹克特色学校”、“上海市航天科技特色学校”等诸多称号。
亚龙房产频添城市建设异彩。亚龙集团自2000年起开始投资房产,集团始终秉持“人与城市和谐共处”的理念,开发建设的每一个楼盘都精耕细作,兼具品味及影响力,实现了人的生活和城市发展的和谐统一。
在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处处都有亚龙集团的点睛之笔,包括但不限于住宅、写字楼、宾馆等。如位于淮海路-人民广场商圈的亚龙总部所在地“亚龙国际广场”,属上海市中心极具商业价值的珀金地段,毗邻最美淮海路,与百年大世界、青年会、音乐厅为邻,周边交通便捷,绿化成荫,是集商业、商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广场;位于松江区的 “亚龙华泽新苑”和“亚龙新乐雅苑”等,配套设施方便、齐全,属于精品住宅项目;毗临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 “亚龙国际酒店”, 地处内环线陆家嘴金融区内,为高端商务酒店;此外集团在辽宁省、云南省等外省市也都参与了当地的开发建设,为全国的城市建设增添了精彩亮点。
集团始终秉承为都市人创造舒适生活与工作空间的同时,提供优雅惬意的环境和优质周到的服务,持续致力于为城市发展频添异彩。
亚龙文化创新经营理念内涵。亚龙集团秉持“制度化管理,人性化待人,市场化运作”的经营理念,高度重视尊龙凯时手机版的文化建设。以打造“精品亚龙”作为企业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和谐·创新”的企业精神,同时加强集团及下属企业的党、工、团组织的建设,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人文关怀,倡导把人、家、公司融为一体,提升员工归属感与安全感。
亚龙集团成长在上海,发展在上海,受到上海市及全国领导的关心和工作指导。2001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视察集团旗下的金苹果学校,表达了对亚龙集团积极投身民办教育、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高度认可。2005年,时任上海市市长韩正亲切会见了荣获上海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奖章获得者集团董事长张文荣。
上善若水、大爱无疆。亚龙集团的成功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关心和支持。集团成立以来,一直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以回馈社会。热心捐资帮困,慷慨解囊,小到图书文具,大到房屋设备,为汶川地震灾区、革命老区、希望工程和社会贫困群体献爱心、送温暖。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帮困扶贫,已累计捐赠数千万元,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对于现在的亚龙集团及董事长张文荣来说,精神财富远比物质财富更重要!亚龙集团还将继续投身慈善事业,带动和帮助更多的人脱离困境、实现梦想,持续为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尽自己应有的责任。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三亚理工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三亚理工职业学院始建于2009年,是经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普通高等职业学校,由世界500强企业吉利控股集团出资举办。学校坚持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自觉依法合规、矢志非营利办学,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悉心关怀和大力支持下,秉承“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的办学使命,践行“以学生为中心,以进取者为标榜,以教育情怀为乐趣”的价值理念,围绕“办优秀职业大学,培养优秀职业人才”的办学目标,坚持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以服务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产教融合为手段,发挥举办方吉利控股集团汽车全产业链协同优势和产业、科技、教育整合优势,探索出高质量职业技术高校融入区域发展的办学路径,深入对接海南自贸港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下设智能汽车与工程学院、旅游与康体产业学院、数字媒体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航空服务产业学院、国际邮轮游艇产业学院、公共基础教学部7个院部,开设涵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土木建筑、旅游、交通运输、医药卫生、财经商贸、新闻传播、文化艺术等10个专业大类的51个专业(含方向和3 2试点项目),形成了以工学为主体,凸显“数字技术”担当,以艺术学侧重“数字传播”功能,管理学、经济学、医学,偏重“数字消费”领域的学科专业群布局。
三亚理工职业学院美丽校园生态安全、宜学宜居,学校占地面积500亩,建筑面积30多万平米。拥有全日制专科生7415人,联合培养车辆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播音与主持4个本科专业学生343人。学校是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首批1 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拥有教育部骨干专业1个、海南省级骨干专业1个、海南省高职高专校企合作特色专业1个,海南省高水平专业群1个。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职业教育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课程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门。2022年开展“1 x”证书试点项目8个,学生考试通过率为96.37%。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9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比55.08%;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占比30.46%;“双师型”教师占比51.56%;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占比25.13%。学校目前拥有海南省高层次人才59人,技能大师工作室8个。教师获国家级奖项1项,省部级奖项23项。社科类科研立项数位列海南省高职院校第一位。
学校经过十四年的发展,形成了以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为主体,以发展职业培训、技术服务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办学格局。学校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理实融合、技术与文化融合、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融合、信息技术与专业教育融合,以校企双元育人体系建设推动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提升,累计为社会培养1.6万余名技术技能人才,初次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其中70%在海南就业,连续8年名列海南省前茅。
学校的办学发展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2014年11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听取了校长陆丹作校企协同创新的工作汇报,勉励学校要培养具有精益求精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现任海南省委书记冯飞在2020年10月与董事长李书福就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等领域合作进行会谈。
新的时期,新的发展机遇,学校将充分发挥三亚市独特的区位优势,借助自身多年的高职教育优势积淀,和提升办学层次的历史机遇,搭乘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快车,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用国际化视野打造现代职业教育,以坚定的办学信念、坚实的办学步伐、进取的办学姿态、科学的办学举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努力打造成高水平职业大学的新标杆。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市。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6年3月创办的黔东南农业合作干部学校,2001年8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黔东南民族农业学校、黔东南州卫生学校、黔东南州财贸学校、黔东南州民族林业学校合并组建为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2012年8月从凯里市区整体搬迁至凯里经济开发区。2017年9月丹寨万达校区开始招生。学院是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省“双高”校建设单位、省优质高职院校、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省级文明单位等。
办学规模:凯里主校区规划面积1503亩,校舍建筑面积近28.19万平方米;丹寨万达校区300亩,校舍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556.04万元。馆藏纸质图书58.41万册(含万达4.1万册),电子图书15.5万册。在编教职工695人,其中,正高24人、副高157人、博士(含在读)21人、州管专家3人。全日制在校生13813人,成人学历教育在籍学员719人。
专业建设:学院突出“医药卫生、民族文化、生态农业”办学重点,重点发展医药卫生、民族文化、生态农业三大专业集群和十个专业群,开办护理、临床医学、药学、口腔医学、工艺美术品设计、畜牧兽医、旅游管理、会计、建筑工程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学前教育等高职开设专业46个,今年招生专业25个,其中:国家骨干专业6个、国家示范建设专业2个,国控专业4个。省级重点专业群2个、省级大师工作室3个、省级开放实训基地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省级精品课程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6门。
教学实训:学院拥有贵州省第六十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黔东南州会计电算培训中心、黔东南导游服务中心、黔东南州建筑从业人员培训基地、校园民族文化技术实践基地等;与宁航腊染、丹寨县国春银饰有限公司、贵州黔山锦绣民族服饰有限公司、深圳市创意商业有限公司等共建校中厂、厂中校生产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有黔东南州人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黔东南州中医院等三甲医院医学实践教学基地;有护理、临床技能、口腔医学、药学、基础医学、会计、旅游、建筑工程技术、物联网技术、畜牧兽医、园林园艺技术等220个专业实训实验室。建有省级临床技能公共开放实训基地、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联盟“贵州文化旅游职业教育联盟”、民艺学院、港中旅旅游学院、中科汉天下学院、度假村产业学院,与万达酒店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开展订单班人才培养等。近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目前深度校企合作企业有163家,其中医学类85家、非医学类78家,引企入校5家,年服务学生岗位实习人数4000余人。通过校政行企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机制体制共建,提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水平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人才培养:近三年毕业1万余人,就业率达90%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达7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均在90%以上。优秀学子获全国就业创业典型人物、创业英雄百强、百名成才典型、优秀共青团员称号等。
科技研发:坚持“激励科技创新、突出科技运用、服务区域发展”科技工作总思路,以产业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为重点。设立科技处管理机构,建有民族职业教育研究所、学报编辑部副县级科研机构及植物组织培养与栽培技术研发中心等九个正科级科研机构。近年来,获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110项、取得地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50项、获得各类专利授权358项,出版专著18部、出版各类教材72部,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932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26篇。
社会服务:坚持“融入区域、提升能力、协同推进”社会服务思路,成人学历教育有专科专业24个、本科专业70余个,近三年毕业学员2862人;开展农业科技、金融财会、电子商务、旅游、社会工作、医药卫生等相关领域的培训2.6万人次以上,开展电子商务师、茶艺师等78个工种技能鉴定近1万余人次;为产业培育植物组培苗推广辐射面积近2.2万亩,总产值3亿元以上,与企业共同开发24个健康产品,经济效益约500万元。
发展目标:学院坚持“根植民族地区、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工匠、服务民族产业”的办学定位,秉承“格物精技,敬业乐群”的校训,践行“学校融入区域发展、专业融入产业发展、教师融入行业发展、学生融入岗位发展”的办学理念,创新“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校校合作”多元一体集团化办学机制,深推“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工学结合、师傅带徒”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机制,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发展战略,着力创建“民族标杆、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高等职业院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美丽的海滨城市汕头市。汕头是全国著名侨乡、国家经济特区、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地处韩江、榕江、练江出海口,素有“ 华 南 要 冲 、 岭 东 门 户 ” 之 称 , 是 广 东 省 距 离 台 湾 最 近 的 城 市 。2020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汕头经济特区考察。2021年2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政策支持汕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综合类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是广东省省域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培育单位和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学校。现有院本部、金园校区、新津校区和东墩校区四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566亩。设有电子信息学院、先进制造学院、财经商贸学院、应用外语学院、建设生态学院、文化旅游学院、艺术设计学院7个二级学院54个专业,其中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从2021年起与本科院校联合招收“3 2”本科生。2023年10月全日制在校生1.45万人。
一、办学历史悠久。学院成立于2002年3月,由广东省汕头教育学院、汕头商业学校、汕头机电学校等五所大中专学校合并后设立。学院办学历史最早追溯至1956年,60多年来培养约20万高技术技能人才,涌现一大批教育家、企业家、艺术家、能工巧匠。
二、师资力量较强。学院在编教职工653人,专任教师60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18人,具有博士、硕士以上学位431人,76.8%是“双师型”的教师。聘有企业兼职教师184名。
三、招生就业良好。2023年入学新生5799人,其中广东省内新生5078人,夏季高考安徽、广西、河南、湖南、江西、青海、山西、西藏、新疆、云南和河北等11个省(自治区)新生230人。生源质量较高。夏季高考招生录取分数均超省专科批次录取线200分以上,物理类投档最高分超省本科录取分数线52分。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5%以上,用户满意度超过97%。
四、服务汕头到位。学院专业设置与汕头市优势产业对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教融合、社会培训、助力“百千万工程”、结对帮扶濠江区基础教育、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作用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分别与汕头市综合保税区、汕头市高新区申报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牵头成立汕头职业教育集团,建有保税产业学院等多个产业学院;有15个合作企业被评为广东省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广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支持汕头加快打造区域教育高地,建设辐射周边地区的职业教育基地,加快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建设力度。”汕头市委市政府支持我院建成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目前,我院正积极推进省域“双高”院校建设,努力把学院办成“区域离不开、行业高认同、国际有影响”的省域一流高职院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省属公办高职院校,创办于1958年,前身为广东省成人科技大学,2005年转制为高职院校,是一所以工科专业为特色,文、经、管、艺等专业综合发展的高职院校。现有广州天河、省职教城(清远)两个校区,全日制在校生24000多人。
学校是广东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全国现代学徒制研究中心秘书长单位、全国首批1 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红十字标准校,广东省“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试点单位、全国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首批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与使命,秉承“工于建构 成于创造”校训精神,坚持“以高素质为灵魂,以高技术技能为核心,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政校行企全方位融合,全面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理念,突出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强化内涵建设,深化产教融合,综合办学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影响力和声誉度日益提升。
办学条件优越
学校广州天河、省职教城(清远)两校区,占地总面积93万平方米(1395亩),建筑面积81.12万平米,其中教学及实践实训场所48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75.69万册,电子图书45.45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超1.8亿元;校内外实践基地230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3个,省财政支持实训基地11个,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个。现有9个二级学院、7家特色产业学院、3个登记式事业单位独立法人研究所。
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教学水平高的师资队伍。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5.2%,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占教师总数的65.8%,“双师”素质教师占教师总数60%。其中有全国技术能手1人,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能手1人,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广东省督学1人,广东省教学名师2人,广东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个,广东省技术能手1人,广东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能手2人,南粤优秀教师5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5人。建立了一个由企业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能工巧匠、高级经理人等组成的优质兼职教师资源库,企业兼职教师数177人。
专业特色鲜明
共开设工科类为主的专业47个,是全国首个开设电梯专业的学校。现有国家骨干专业1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6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重点专业1个,省二类品牌专业2个,高本协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专业3个。学校立足广东,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数字设计 智能制造 智慧服务”格局的高水平专业集群。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近几年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竞赛130多个奖项,“互联网 ”等省市级创新创业大赛奖项50多个;荣获“挑战杯”系列竞赛省赛特等奖1项,二等奖及以下16项;近三年,学生荣获国家级荣誉累计64项,省级荣誉1366项。
思政工作亮点纷呈
学校成立华南首家、全国第二家高职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推进思想课改革创新,建成“党史红课”云上育人资源库、“德e行社区”等思政课融媒体平台,树立红色思政课育人新标杆,荣获全省高职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典型案例一等奖、全国党史学习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等多个奖项;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学校是广东省示范性高校思政课教学科研单位建设项目单位、广东省委宣传部扶持性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项目单位、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国内外研修项目单位、广东省高职高专“概论”课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广东省“八个相统一”高校思政课建设示范点、中国科协“马上学习”学风传承示范基地。
产教融合成效显著
学校重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世界500强企业迅达电梯共建全国首家电梯产业学院,与全球通信巨头华为公司共建ict学院,与世界民族品牌企业长隆集团共建首家长隆产业学院,与中国电商巨头京东集团共建京东物流产业学院等7家特色产业学院;电梯工程技术专业群校企合作案例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典型案例。学校校长为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依托企业行业办学关系,积极参与政府、学术界、实业界的高端对话。依托专业集群成立了独立法人事业单位广东工程建筑设计研究所、广东工程环境净化技术研究所、广东工程节能减排技术研究所,构建 “一专业群一产业学院”“一院一研究所”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成功申报省级平台类项目“cim智慧城市建设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招生就业两旺
学校以就业为导向,实施多元化招生。现有3 证书、现代学徒制、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高职专业学院自主招生等多种招生类型,近两年每年招生9000多人,新生报到率超过91%。学校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服务好学生就业,毕业生就业率高,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超过95%,企业对毕业生满意度高达98%,学校曾获评“全国就业50强”。
国际合作稳步提升
学校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工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稳步提升国际化建设水平。与新西兰尼尔森马尔伯勒理工学院合作举办建筑工程技术(中外合作)专业,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建筑工程类应用型国际化高技能人才;与西班牙、白俄罗斯、柬埔寨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院校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交流与合作,探索科研、文化、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合作,推动国际化办学模式创新,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积极输出广东特色先进制造业的现代服务理念与技能标准。
“十四五”时期,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加快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特色化发展、可持续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工科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力的高职院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