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沿黄经济带腹地、“草原钢城”“稀土之都”包头,是一所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产教融合发展规划项目建设院校。
学校始建于1...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472-3320109,0472-3320106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特色(双一流/985/211等)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
学校排名
191名
校友会高职ⅰ类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作为一所公办高职院校,学校在2003年被评为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被评为教育部首批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2015年获批中央电教馆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2021年获评自治区高职院校“数字校园标杆学校”建设单位,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就业指导工作先进单位、中国教育创新示范单位、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就业工作“星级示范校”,是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自治区优质高等职业院校、自治区“双高计划”建设单位。
学校位于青城呼和浩特市,占地788亩,建筑面积25.91万平方米,现有总资产11.6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04亿元,藏书75.7万册,电子资源69t,数字化教学资源和无线网络覆盖全校。校园环境现代开放,校风学风严谨求实,多次荣获“文明校园”称号。
学校秉持“立德、力行、精技、兢业”的校训,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自治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求,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强化专业建设的区域特色、行业特色和学校特色。学校现有专业33个,涵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安全、财经商贸等,有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央财支持建设专业1个,自治区品牌专业10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2个。围绕自治区“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战略定位,对接区域数字经济发展需求,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组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专业群。建成自治区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课程教学资源库1个,获批自治区精品课程22门,建设自治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自治区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现有教职工541人,其中在编在岗职工431人,校内聘用人员110人。正高级职称22人(二级教授1人),副高级129人,硕士以上学位270人,博士研究生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各1人,黄炎培奖5人,“草原英才”工程高技能人才团队1个。自治区级教学名师和教坛新秀19人,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13个。
学校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教学中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注重教学实习实训环节,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操技能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扬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学校建有设备优良的校内实验实训室147个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87个,央财支持实训基地3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大数据专业)1个,自治区大数据教育实践培训基地1个,自治区产学研科技创新平台1个,新工科ict信息服务技术中心1个,1个实训基地成功获批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训项目”,与内蒙古tcl公司、内蒙古创维公司等企业共建“校中厂”6个、“厂中校”“园中校”7个,形成34个校企合作项目,共建2个产业学院、3个工匠工坊,与五环信元公司共建第一批自治区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与自治区团委共同创建了内蒙古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入驻学生创业团队31个,孵化注册企业8家,是21个1 x证书试点单位。
学校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己任,为自治区信息产业发展培养大量云计算、物联网、动漫制作、大数据等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学生毕业后就业前景广,动手能力强,能够迅速走上工作岗位,为社会贡献力量。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能够广泛在华为、海尔、联想、中软、中国移动、cisco、360、浪潮等世界500强企业和自治区行政事业单位就业。
学校立足自治区经济发展,围绕企事业单位需求,做好专业技术培训,为社会培养信息类应用型人才。近年来,积极承办伊利集团、国家电网等大型企业各类培训。作为自治区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中标单位,承担“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合作”培训项目。培训课程丰富,内容契合实际需求,广受好评。为电子科技大学设立的呼和浩特学习中心,开展成人网络教育高中起点本科、专科起点本科层次教育,共开设专业17个。
学校积极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匈牙利、德国等多个国家的高校广泛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引进优质资源,积极选派教师、学生出国研修访学,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经验,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与蒙古、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的高校广泛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教师和学生提供短期研修和交流机会。通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方位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学校国际化发展进程,在互学互鉴、交流交融中提升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2022年,学校入选教育部“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sgave)”试点院校,通过项目建设,借鉴德国等欧洲国家“双元制”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努力推动构建具有国际水平的职业教育体系。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扬“艰苦创业、勤俭办学、勠力同心、奋勇争先”的精神,坚持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积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推动教育教学事业高质量发展。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隶属天津百利机械装备集团,位于天津市津南区海河教育园区,是天津市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国办普通高等院校,是全国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全国职业院校数字化实验校和国家级国防教育特色示范校,入选天津市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名单。
学校办学可追溯至1964年举办的天津市业余机械学院和天津机电工业学校,2001年经天津市政府批准,成为首批高职院校。2016年,学校迁入天津市津南区海河教育园区,占地39.5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16.24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12000余人,教职工381人,其中副高级及以上129人,博士、研究生学历92人。拥有国家级技术能手1人,省市级技术能手3人,黄炎培职业教育奖2人,建成天津市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派出企业科技特派员36人。
学校依托行业办学,围绕天津市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以及“1 3 4”产业体系,下设二级学院3个,高职专业26个,联合培养本科专业1个,服务于机械设备、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行业和相关领域。工业机器人等4个专业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骨干专业”,配套建设先进制造实训中心、全国vst工程实践创新研究院、汽车修理一体化实训室、vr 航空工程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室等高水平实训场地约3万平方米。其中“工业机器人技术”和“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入选市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名单。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全面落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体系建设,以“五育并举”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为抓手,用心用情、用力用功树牢学生理想信念,提升综合素质水平。学校征兵工作历年来在天津市高校排名第一,连续多年被评为天津市征兵工作先进高校,建立的大学生“国防预储班”和创建的“精准预储”教学新模式在全市高校推广。学校建立了五育教育研究实践中心,获批为大中小一体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打造了60多个学生文艺社团和专业社团,每年举办的校园艺术节、技能节、运动会、体育节等各类文体活动,让学生的大学生活炫丽多彩。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综合文化素质类竞赛,2022年获得获得国家级奖项2项,天津市一等奖2项,天津市二等奖4项,天津市三等奖13项,天津市优秀奖4项,优秀组织奖3项。
学校成立了产教结合理事会,与百余家大中型企业达成实习协议,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多元的技能实践平台,历年毕业生就业率均高于天津市平均水平。学校连续十二年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18个赛项的比赛,并代表天津参加了技能大赛中48个赛项的比赛,荣获23个一等奖、37个二等奖、33个三等奖。
学校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打造“鲁班工坊”职业教育品牌,先后在亚欧非三洲建成印度、葡萄牙和马达加斯加鲁班工坊,探索职业教育 国际产能合作的新支点,积极服务企业走出去战略,学校智能制造实训基地获批为天津市外国留学生实习实践基地。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国家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国家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开发与制作中心”、“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果转化”中心先后落户我校并成功运行,助力天津职业教育全面完成职业教育由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向着“全国真领先、世界有影响”的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标杆积极推进。学校作为津南区职业技能联盟秘书处,实施“海河工匠”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达2.3万人次。
未来,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建设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为目标,着力培养符合现代化企业要求的实用型、复合型高技术技能人才,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切期待转化为职教战线“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山东华宇工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山东华宇工学院由德州亚太集团有限公司出资举办,前身是创建于2002年的德州华宇学校,2004年学校改建为专科层次的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的总体定位,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秉持“以人为本、对接需求、应用为魂、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和“学生中心、需求导向、全面发展、产教融合”的育人理念,已培养应用型人才近4万人。
目前,学校在校生20740人,其中本科生16715人。占地1146.03亩,校舍43.0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043.43万元,建有快速成型技术实验室、智能物流装备实验室等296个实验实训室(中心、工坊)。馆藏纸质图书149.2万册,电子图书139.2万册。学校设有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等11个教学院(部)。
聚焦党的建设,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全面加强党建与思政工作,实施了“教师养德修为工程”和“学生养成教育工程”。学校于2004年成立党委。2020年7月,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国内双一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2017年12月8日,中央电视台1套《新闻联播》栏目对我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进行了报道。
聚焦现代产业,构建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学校按照“固优、强特、扶需”的学科专业建设思路,对接山东省“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和德州市“541”现代产业,开设36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工学为主体,工管艺文等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现有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山东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5个,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3门,山东省普通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
聚焦学生发展,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了“平台 模块”的课程体系。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思政等七个方面,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施了“大规模课堂教学改革工程”。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先后被《中国教育报》、光明网、齐鲁网等媒体报道。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构建了“三层次三平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中心为山东省创客之家。近三年,学生获得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等国家级奖励488项,“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等省级奖励1355项。构建了“平台 项目”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实施了“第二课堂建设工程”,实现了学生成长“七个起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近三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均在97%以上,本科毕业生专业对口率在82%以上。学校历届普通本科毕业生考研率均在10%左右,81人被“双一流”大学录取,10人被国外知名大学录取。
聚焦协同育人,推进开放办学。实施了“三接九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全校所有学院和有毕业生的专业在此基础上都形成了各自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建设了产教融合园区,与德州亚太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设了中央空调产业学院、现代物流产业学院、现代传媒与设计艺术产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学院等6个产业学院,覆盖了所有二级学院。产业学院建设研究室、创新工作室、创业工作室和工作坊等“三室一坊”32个。现有校企合作单位153家。近三年,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等横向项目344项。
聚焦社会服务,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发。学校是中共德州市委政策研究室指定的智库联席单位、是省会经济圈科创联盟成员副理事长单位。学校现有山东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实验室2个,德州市重点实验室5个,德州市工程研究中心2个,德州市社会科学研究基地4个。近三年,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3项,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4项,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德州专项资助课题1项。获市厅级科研奖励184项,其中德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德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16篇咨政报告被德州市政府有关部门采纳,其中2篇咨政报告获市委田卫东书记肯定性批示。师生授权专利943项。
学校先后获山东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学校办学成效。
学校以“建百年华宇、创特色名校”为愿景,坚守“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适用的人才和技术”的使命,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学生满意、教工自豪、政府重视、社会尊敬,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合肥理工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合肥理工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合肥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其前身为创建于2003年的安徽大学江淮学院。学校位于合肥市巢湖半岛生态科学城治中路6号,占地890亩,总建筑面积55.7万平方米。学校突出“理工”办学定位,坚持开放办学,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科产教深度融合,着力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理工类应用研究型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学校设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先进制造学院、生物医药学院、新能源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空天信息学院、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2个学院(部),目前学科涵盖理、工等7大门类、39个专业。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的前身为青岛恒星科技专修学院,2000年经青岛市教育委员会批准筹建;2003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2018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23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公益性办学原则,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秉承“文明、博学、实践、创新”的校训,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创新活校”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学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了“行校共建、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现占地面积140万余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近61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34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1.35亿元。建有校内实验室132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239个。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62万余册,电子图书130万余册,纸质期刊726余种,电子期刊23万余册。校园网出口带宽31.31g,网络接入信息点数8,160个,建成了万兆骨干链路、千兆到桌面的校园网络。
学校主动对接地方产业行业,服务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专业建设。现开设本科专业44个、专科专业37个,在校生近2.3万人,其中,本科生17122人,涵盖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学、管理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目前建有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4个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2022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学校8个专业进入b类,在山东省19所上榜民办本科高校中名列第1位。
学校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注重内涵式、特色化发展。确立了“一个目标、二个模式、三全育人、四教四成、五育并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注重培育应用型办学特色。发挥地方产业行业和恒星集团下属行业企业优势,共建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协同育人,构建了具有恒星特色的“工学交替、实岗实践”的教学模式。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产教融合和智慧学习工场的创新模式共同研究与实践。近年来,学校承担市厅级及以上教改研究项目近50项,荣获山东省第八届和第九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学校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现有专任教师975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比超过80%;“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超过30%。外聘教师30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青岛市教学名师5人。
学校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将“双创”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搭建“双创”平台,建成“恒星智岭”国家级众创空间。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构建统筹领导、逐级落实、协同合作的就业创业工作机制。近三年,学生承担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双创”训练计划项目20项,在大学生“双创”大赛中获国家级奖30项、省级奖136项。
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推进科研反哺教学。强化科技服务,开展科技研发和科研创新,引导教师把科技研发过程、科研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升本以来,学校承担市厅级及以上科研课题120余项、横向科研课题50余项,发表研究论文700余篇,出版专著6部,获得专利授权155项。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十几所国内知名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加拿大莱姆顿学院、美国凯特琳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等16个国家60余所高校开展项目合作,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学校始终视质量为生命,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近三年,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学科、文体竞赛奖1,200余项,发表论文近60 篇,专利授权17项。发展学生党员400余人。我校生源质量连年提高,2023年本科面向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录取平均分高于本科资格线20分以上的省份达到41.7%。山东省限制物理选科的专业,录取最低分为456分,不限选课的专业,录取最低分为461分,学校各招生专业录取分数持续稳定,优质生源充足。2023年《就业质量年度分析报告》显示,毕业生当前工作与所学专业的对口度为88.56%;毕业生对当前就业情况的总体满意度为98.31%。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达97.13%;用人单位评价本校毕业生的工作胜任度为97.61%。
学校获“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青岛市道德讲堂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2021年学校入选山东省第二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中国教育报以“深化产教融合改革,形成人才培养特色”“立德树人守初心,德能双修育人才”“坚持以学生为本,开拓创新硕果累累”为题,对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进行了深度报道。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文、法、工、农、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
学院创建于2001年,原名为江西农业大学滨江学院,2002年更名为江西农业大学商学院,2003年经教育部确认定为现名。为响应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2017年转址赣江新区共青城市科教城办学,学院发展迈入新征程。学院占地面积700余亩,现有在校学生11000余人。
学院以江西农业大学80余年的本科办学经验和优势学科为依托,现设有财会系、经济系、管理系、人文与艺术系、外语系、计算机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军事体育部等8个教学单位,开设有会计学、数字经济、工商管理、新闻学、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33个本科专业,其中汉语言、日语、旅游管理等10个专业在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同类院校中排名第一。学院总体专业综合评价在全省同类院校名列前茅,学院办学水平与特色日益显现。
学院基础设施完善,校舍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拥有多媒体教室80余间,建有商科虚拟仿真综合实训中心、会计师事务所仿真实训中心、双创实训室等专业教学实验室60多个,图书馆各类藏书80余万册,在省内外建有教学实践基地100余个。校内功能划分科学,区域设计合理,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安全保障无死角,是一座集教学、科研、实训、学习、生活为一体的人文气息浓厚、校园风景宜人的现代化大学。
学院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教师发展,以多元成长平台提升教师素养,形成了一支与高质量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相适应的新时代高素质专兼职教职工队伍。具有中、高级职称教师200余名,江西省“双千”领军人才1名,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名,江西省普通高校金牌教师2名,江西省“新时代学生心中的好老师”1名,九江市创新类领军人才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6名。学院教师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0余项,省社科规划、省科技厅软科学、省高校人文社科、省教育改革项目、九江市科技计划项目等10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荣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等各层次科研奖励10余项。
建院20余年来,学院始终秉承“商以富国,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坚持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战略,遵循“通专并重、强化队伍、突出特色、提高质量”的办学思路,累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了近30000名应用型人才。先后有近1200名毕业生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苏州大学、南昌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涌现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深圳十大爱心人物”梁振宇、福布斯u30程振旺等一大批青年才俊。近年来,学生在校内外各项活动和比赛中取得了骄人成绩,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福思特杯”全国审计精英挑战赛二等奖等,200余人次获得国家级荣誉,1000余人次获得省级荣誉。
学院连续三年荣获全省高校共青团工作优秀单位,先后荣获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国家安全宣传活动优秀组织奖、江西省高校后勤餐饮工作先进集体、毕业生留赣就业工作先进高校等。先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学习强国、中国青年报、江西电视台、江西日报等主流媒体对广泛报道,学院办学声誉不断提升。
站在新的起点,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胸怀“国之大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学院内涵式发展,朝着加快建设高质量、有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目标不断迈进,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懈努力!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宁波市政府直属的全日制国有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25年的宁波华美高级护士职业学校。近年来,学校主动融入健康中国建设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紧紧围绕“卫生健康双领域服务”办学定位,形成“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类专业体系,秉承“仁爱、健康”的校训精神,坚持“合力办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创新强校”的办学策略,秉持“以人为本、选择多样、仁术融合、人人出彩”的教育理念,探索构建了“对接健康服务需求,促进产教融合;对接职业岗位需求,促进课岗融合;对接职业素养要求,促进仁术融合”的“三对接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培养“厚人文、明医理、强技能、重创新”的高素质卫生健康类技术技能人才,建设具有国际视野、国内一流、现代化的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学校党委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切实履行党建主体责任,巩固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全面实施“四个融合”行动和“抓院促系、整校建强”工程,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学校获批全国职业院校“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基地、1个项目获全国职业院校中华传统美德优秀成果奖;获省首批清廉学校建设示范校;2个党总支、1个党支部入选全省高校党建工作“双创”培育创建单位,1个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入选第二批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单位,2个党建品牌项目入围全省高校党建特色品牌、示范群“双百示范”工程项目。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600余人,教职工420余人,专任教师291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1.6%,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89.7%,“双师型”教师占90%。学校现有6个二级学院、1个附属口腔医院、2个附属中医院,1个院士工作站。开设护理、护理(老年护理方向)、助产、口腔医学、中医学、口腔医学技术、中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康复治疗技术、言语听觉康复技术、医学营养、健康管理、老年保健与管理、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医学美容技术、美容美体艺术、美容美体艺术(中外合作办学)等19个招生专业。护理、老年保健与管理2个专业群入选浙江省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有全国职业院校示范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3个、全国职业院校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试点专业2个,承担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康复治疗技术、老年保健与管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等专业的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等文件制定工作。
学校现有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5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主持、参与国家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2个,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国家“十三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2本,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卫生行业指导委员会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星火计划1项、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48项;获批省级健康养老应用技术与标准协同创新中心1个,并通过教育部认定;建有人体生命科学馆获批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在“2022中国高等职业院校改革活力指数排行榜”中学校位列科技创新活力指数排行榜第20名。作为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浙江省临床医师继续教育宁波分中心、宁波健康老年大学等多个培训基地,学校逐步建设成为服务区域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基地和公益性终身教育基地,年社会培训20000余人次。
学校积极服务“一老一小”整体z6尊龙平台的解决方案,精准对接养老托育服务领域,打造“一老一小”专业群高峰。牵头制定全国高职专科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和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简介及教学标准;与宁波市贸易局(现宁波市商务局)合作成立浙江省首家宁波家政学院,与宁波市民政局合作成立国内首家宁波老年照护与管理学院;与浙江省民政厅研究中心、宁波市民政局、中国人民大学老年研究所、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台湾耕莘医院、江东嘉禾颐养院等共建健康养老应用技术与标准协同创新中心;在宁波市卫健委支持下成立宁波婴幼儿照护服务学院和宁波基层卫生学院;牵头成立浙江省“一老一小”健康照护服务产教融合联盟并获省级认定。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者职业精神,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成为“全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院”下属的首批“劳动教育研究中心”,获批国家级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是浙江省“三全育人”(网络育人)综合改革重点支持高校,入选省职业教育“三全育人”典型学校、省第二批高校智慧思政特色应用试点单位。办学近百年来,累计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卫生健康事业输送了十万余名毕业生,他们凭借着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深受业界好评和欢迎。其中不乏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医学精英、医学院校校长、医院院长等在业内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精英和领军人物,更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成为行业的技术骨干和职业能手。毕业生考证率超过80%,其中护士执业资格通过率达98%以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学校办学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同,中央、省市各级领导对学校办学定位及健康服务人才培养工作予以充分肯定,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组对学校给予高度评价。行业指导办学经验被教育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进展情况通报》点名肯定,被《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简报》典型推介,并被评为全国“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成果”。在“金平果”2022年中国高职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学校有68.42%的专业排名位列全国高职院校专业排名前20%,其中康复治疗类、健康管理促进类位列专业类第一,言语听觉康复技术、健康管理专业位列第一。gdi高职专科专业评估榜(2023)a档专业分布,我校共12个a类专业,其中护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老年保健与管理等七个专业评为a 。办学成果受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国家级媒体的广泛宣传报道。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教育部备案、吉林省省属公办全日制高职院校,是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教育“走出去”首批试点院校,吉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吉林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改革创新实验校,是全国第二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吉林省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立项建设单位、吉林省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始建于1964年,时称“吉林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后又名“中国黄金矿产公司吉林中等技术学校”(简称“黄金学校”),1970年更名为“吉林冶金工业学校”,2002年独立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53.1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16万平方米;教职工458人,其中,教授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44人,副教授等副高级职称的教师120人,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2人,长白山技能名师9人,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2人,吉林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1人,吉林省优秀教师1人,“双师型”教师176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学校设有财经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软件工程学院、现代服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创新创业与素质教育中心、冶金研究所等12个教学单位,在校生13000余人。
学校树立了“学校工作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教学工作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着力打造专业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实习实训条件优越、就业有保障、学生有作为的品牌专业。现有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现代移动通信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电子商务、高速铁路客运服务、工程造价等52个招生专业。其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教育部装备制造类专业示范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群、软件技术专业群、智能制造专业群、智能建造专业群、新商贸专业群、冰雪旅游专业群、绿色智能矿冶技术专业群、新能源发电技术专业群9个专业群被确定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项目;自动化专业群、电子信息专业群、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电子商务专业群、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被确定为吉林省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工业机器人技术、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现代移动通信技术、智能焊接技术4个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现代学徒制专业试点验收;自动化专业群、电子信息专业群,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被确定省级品牌专业(群)建设项目;自动化专业群、矿业工程类专业群、冶金技术专业群、电子信息专业群、涉外旅游专业群5个专业群被确定为“十二五”省级特色专业群;软件技术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紧缺人才培养试点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冶金技术、涉外旅游、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等6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示范专业;智能制造技术实习实训基地被确定为吉林省现代职业教育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先后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集团、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铁路局、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信等1600余家单位开展合作交流,并与华晟经世、中德诺浩、大连东软、大唐移动、中航未来、北京正保等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办学。同时,学校积极与泰国坦亚武里皇家理工大学、德国f u萨克森职业学院等国外知名教育机构及学校广泛开展实质性国际交流与合作,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现代移动通信技术、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校于2016年加入中德职教联盟,并被确定为副理事长单位。同年,中德职教联盟吉林示范基地在我校落成。2019年我校入选教育部人文交流中心“人文交流经世项目”首批“经世国际学院”。2020年我校申报的鲁班学堂教育援外项目获教育部立项批复。2021年我校申报的中文工坊项目获教育部立项批复。学校牵头组建了“北方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和“北方冶金职业教育集团”。“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东北培训基地”“全国服务外包技能考试吉林市培训中心”“吉林市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等先后在我校建成。我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达85%以上,被评为“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服务培训。近年来,学校先后牵头组建成立吉林省电子商务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吉林省通信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吉林省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校被吉林市总工会确立为“吉林市职工职业技能培训竞赛示范基地”,积极为当地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先后为吉林建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吉林鑫达钢铁公司、鹿鸣矿业、夹皮沟矿业等单位开设业务骨干素质提升培训班,为长白山开发建设集团、长白县望天鹅风景区、夹皮沟金矿、红旗岭镍矿、大黑山钼矿、孟家岗铁矿等企业的科技开发项目提供了智力支撑。学校获批吉林省安全生产资格考培点,承接国家应急管理部特种作业考评员培训、“三项岗位人员”培训等任务。学校是吉林省首批设立职业技能鉴定训练基地院校之一,先后被确定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吉林省职业技能鉴定基地”。第二届中国直播经济产业峰会授予我校“吉林省数字经济人才培训基地”。学校连续多年成功承办全国会计专业技术初级、中级职称无纸化考试,吉林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吉林省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考试、工程造价人员资格考试,吉林市安全生产资格考试,大学英语、计算机、自学考试考点工作常态化开展。学校作为吉林省首批“1 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相继申报四批50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web前端开发、建筑信息模型(bim)、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等16个“1 x”证书制度试点在我校设立省级工作办公室(考核管理中心),面向全省开展“1 x”试点工作。学校是吉林省首批设立职业技能鉴定训练基地院校之一,先后被确定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吉林省职业技能鉴定基地”等,可培训项目达到83个。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全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吉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吉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吉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吉林省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吉林省高校档案工作评估优秀学校”“全省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先进单位”“吉林省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吉林省高校妇委会工作先进单位”“吉林省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奖”“吉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优秀学校”“吉林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吉林省脱贫攻坚组织贡献奖”等荣誉。
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校师生萃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成果的精华,传承近半个世纪办学积淀的底蕴,遵循“尚德励志 精技强能”的校训,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服务区域、特色鲜明、社会认可的职业技术大学。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始建于1962年,是由重庆市政府举办、市商务委与市教委共建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是重庆市优质高职院校、重庆市高水平高职学校立项建设单位、重庆市绿色学校建设示范学校、重庆市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
学校现有大学城和南岸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90余亩。教职工700余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占35%、硕士博士研究生占75%、“双师素质”占82%、海外留学经历占10%,省(部)级以上劳模、教学名师、烹饪大师、行业领军人物等40余名。面向全国10余个省市招生,在校学生近16000人。
学校对接国家战略和重庆市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独具特色和优势的电子商务、烹饪工艺与营养、信息技术、财会金融、工商管理、出版传媒六大专业群,共40个专业,是世界技能大赛烘焙和西餐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重庆商贸人才培训基地、重庆餐饮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重庆印刷包装职业培训基地。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共建中科重庆大数据技术应用研究院,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庆市商务经济研究院、重庆现代服务业研究中心、重庆烹饪技术科普基地等平台。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重庆商社集团、重庆外贸集团等企业共建开放性技能实训平台80余个。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余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承担南非政府公派留学生项目、重庆市长奖学金丝路项目等。历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均达96%以上,录取分数线、新生报到率均位列重庆市高职高专前列。
学校是全国职业教育管理创新学校,省市级文明单位、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重庆市工人先锋号等获得单位,是重庆市现代商务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重庆市会展行业协会、重庆市餐饮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中泰职教联盟、中德职教联盟、中南职教联盟、成渝经济区创新创业联盟等理事单位。新时期,学校秉承“商行天下,学润德才”的校训,坚持“行诚信正道,育商务英才”的办学理念,朝着国内具有引领作用、文理兼备的高水平应用型商务类高等院校和“三步走”战略目标不懈奋进。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于2008年2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立,同时挂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牌子,系专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由温州市人民政府举办。学院传承浙江省立温州农业技术学校和温州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农业职业教育和农业科研的优良传统,具有73年的办学历史。
学院是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浙江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温州市人民政府与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共建单位,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单位,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100所优秀院校,首批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单位,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德农民培训合作试点单位,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先进单位,首批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省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浙江省高校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浙江省4a平安校园,浙江省园林式单位,浙江省节水型单位,首批温州市文明校园。
学院占地1700亩(含温州种子种苗科技园),建筑面积29万平米,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9亿元,馆藏纸质图书77万册、电子图书95万种,各类专业数据库12个。在编教职工700多人,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31人,其中高级职称190人,博士54人、硕士520人,博士、硕士在专任教师中占比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省“151”人才、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工匠、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市优秀青年拔尖人才、市“551”人才第一第二层次人员、市特支计划人才等高层次专业人才总量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设有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园林与水利工程学院、动物科学学院、经贸管理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部),开设专业31个,其中涉农类专业15个。
聚焦立德树人,培养“智慧新农匠”。坚持“特色引领、融合发展、互联互通”的办学理念,构建“大思政、大生态、大教育”育人体系,发挥农科教一体化办学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人才引领乡村振兴,聚焦服务农业全产业链,培养了大批智慧新农匠,打造农业创新创业创造人才培养新高地。依托国家级众创空间等12个国家级和省市级创新创业平台,深入推进大学生“双创”教育,年孵化小微企业50家以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8%以上,留温率近60%,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排名稳居全省高职院校前五,毕业生毕业一年后创业率位列全省高职院校第一。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提升教育质量,教学工作及业绩考核排名进入全省高职院校a等行列;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
聚焦技术革新,开展立地式研发。历史上科研工作获得国务院嘉奖。坚持应用型科研发展方向,聚焦农业产业新技术研发、转化,引领农业技术革新,着力解决农业产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着力打造区域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新高地。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围绕种子种苗、碳汇康养、畜牧兽医、农业经济、智慧农业等八个研究领域,建有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浙江省浙南作物育种重点实验室、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和省市级科研平台32个,建有实体研究所17个。近五年立项市厅级以上项目44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42项;外来到位科研经费1.2亿元;获得市厅级以上奖项45项,其中,省部级奖项5项;通过国家审定、登记的农业新品种16个,省级审定、认定的农业新品种7个,授权发明专利114项,科研工作总体水平处于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聚焦乡村振兴,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积极主动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挂牌成立温州乡村振兴学院、温州市共同富裕研究中心,设立全国首家乡村振兴研究室,入选省级共同富裕实践观察点4个,全力服务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打造。围绕共同富裕、未来乡村建设、数字化改革等主题,推进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服务,近三年有20多项调研成果获得省、市领导批示肯定。深化校地合作,围绕区域产业布局,“一地一策”在温州市12个县(市、区)建立实体化产业研究院,目前已建成文成县现代农业与康养产业研究院、平阳科技强农产业研究院、泰顺县农业科技创新研究院、鹿城区农业产业研究院、苍南县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和永嘉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等6家产业研究院,走出一条校地合作、共促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积极对接产业,成立乡村振兴产业服务团队,下派市级科技特派员,年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面积近200万亩;组建温州农民学院,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每年举办社会培训近200期,培训农业从业人员近2万人次,农民培训工作获得农业农村部等国家部委和有关领导充分肯定。
聚焦开放共享,扩大对外合作交流。坚持开放、共建、共享理念,初步形成上下、左右、内外贯通的对外合作开放办学新格局。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成立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主动融入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是浙江省农林牧渔类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现代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与一批中高职、本科院校以及农科院所、地方单位开展合作办学。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战略,积极引进国(境)外优质教科研资源,与新西兰北方理工学院合作举办园林技术专业,加入中柬职教联盟、中意高校联盟,与新加坡、西班牙、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地区)的高等院校开展教师互访、学生交流学习、教科研合作等活动;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建立“乌兹别克斯坦鹏盛丝路学院”并入选浙江省首批“一带一路‘丝路学院’”,主动牵手非洲温商企业,探索开展中非合作交流。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学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涉农高校的殷殷嘱托,主动对标建设“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定答好“新农科”建设这份时代答卷的信心和决心,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姿态,向全面建成全国领先的农类高职院校、全省一流的高职特色校和高水平的区域性农业科研强院的宏伟目标扎实迈进。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