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是山东省唯一一所警察类高等职业院校,始建于1982年,前身为山东省法律学校,2006年升格为职业学院,2009年被中央政法委、中组部、司法部等15部委确定为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院校,2016年被省教...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531-58663619,0531-58663620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学校排名
1523名
人气值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源于1962年建立的天津市科学技术进修学院。2006年2月,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天津海运职业学院,现隶属于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学院坐落于海河教育园区,占地面积976亩,建筑面积20万余平方米,在校生一万余名。
学院是教育部和天津市政府共建“滨海新区航海运输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是国家海事局批准的船员培训机构,具有国际海事组织(imo)承认的船员教育与培训资格,是华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备的海船船员学历教育和培训基地。学院获批教育部首批职业教育数字校园试点校、天津市职业教育创优赋能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天津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单位和天津市高等学校智慧教育示范校。
学院下设航海技术系、轮机工程系、航运经济系、邮轮旅游系、信息工程系、工程技术系、基础教学部(体育部)、思政教学部8个教学部门,建有水上教学中心、全仿真船舶操纵模拟等百余个校内实训室,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近150个实训基地。建院以来,学院先后向社会输送优秀毕业生2.8万余名,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学院围绕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聚焦“六精”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了航海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数智港航经济、邮轮旅游、现代信息技术、特种设备六个特色化专业群32个专业。其中,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被教育部等五部委确定为全国职业院校交通运输大类示范专业;国际邮轮乘务管理、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技术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计划骨干专业;航海技术专业群和邮轮旅游专业群入选天津市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
学院积极推进产教融合,不断拓宽办学空间,与企业共建特种设备、数智港航经济、中船国际邮轮和信创产业学院等;牵头成立海韵国际邮轮人才培养职业教育集团和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工业检测产教联盟;推进11个专业“1 x”证书与人才培养方案融合创新;与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实施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与国际龙头企业皇家加勒比游轮集团合作共建国内首家国际邮轮人才培训中心;航海类专业全面实施订单培养。
近年来,学院多次承办天津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海河工匠杯”技能大赛;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近500项,获得发明专利、著作权软件等知识产权350余件。研制国内首个《非自航船舶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成功研发智慧自主探测式水下机器人;开展钢制悬链线立管(scr)焊接新技术和材料的国产化技术攻关。构建了涵盖海船船员适任、海船船员专业和特殊合格证、船员素质提升、加勒比邮轮海员、陆岸人员技能和业务等培训模块全覆盖的培训格局,开展73项培训服务,服务社会能力持续增强。
学院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成功入选全国2022年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典型院校,获批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成立了中国天津海运马来西亚国际学院,积极推进乌兹别克斯坦鲁班工坊建设,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培养。近年来,共培养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14个国家的留学生150余人。与法国、荷兰等国家的20余所院校开展交流互访。
学院多项重点工作受到新华社、新华网、央广网、《中国教育报》《天津日报》《天津教育报》等媒体关注报道,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新征程上,学院持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市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内涵建设,锚定高质量发展,全方位谋划布局,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努力谱写学院事业发展新篇章!
单位:天津海运职业学院
地址:天津海河教育园区雅深路8号
邮编:300350
传真:022-28779661
招生热线:022-28779900、28779722、28779901
人才热线:022-28779607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
关注
学校介绍
2012年9月4日,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发文设立苏州校区,全面负责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和中法学院等教学科研机构和社会服务机构的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是人民大学整体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是面向华东地区的教学科研基地;是面向国际、探索中外合作办学和培养高端人才的实验基地;是优势学科的拓展与提升基地。 中国人民大学成立苏州校区管理委员会,作为苏州校区的领导机构,主要负责苏州校区的总体战略规划、重大事项决策和学校对苏州校区相关支持政策的制定和协调。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任苏州校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副校长伊志宏、校长助理杨伟国任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历史沿革与办学成效: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渊源于1991年建立的原成都电子职工大学,是2015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普通公办高等职业院校。与成都市技师学院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双轨运行办学模式。学校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国家级智能制造生产性实训基地、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是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四川省“双高计划”培育单位和专业群建设单位。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教育部《2023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服务贡献”西部地区50强、全国第八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四川省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典型学校等荣誉。
师资力量:学校现有郫都校区、成华校区、新都校区等6个校区,占地约650亩,在校学生约9000人,教职工900余名。副高级职称及以上教师223人、“双师型”教师293人、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教师169人。建有国家、省市各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2个,拥有国家级技能大赛教练和裁判49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3人。
人才培养:学校充分发挥“工贸-技师”融通发展优势,围绕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战略,共设置有7个专业二级学院,拥有以智能制造为主的34个专业。先后培养“全国技术能手”30余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0余人、“四川省技术能手”200余人。近三年,学校面向区域发展输送技术技能人才13000余人,学校获评“2021高职院校就业竞争力星级示范校”,是四川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院校。
产教融合:学校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与阿里巴巴、西门子公司、中铁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开展教材开发、技术研发、实验室建设等各类项目。其中携手捷普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深度开展“工学一体 双元育人”校企合作项目,先后入选2021年教育部产教融合典型案例、2022年四川省教育厅20个产教融合典型案例。2023年学校与企业、本科院校申报共建的“成都智能制造”等4个产教融合共同体及5个学校建设的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获四川省教育厅肯定并向教育部推荐。
赛教融合:学校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融合”。2020年挂牌成立“四川省职业技能竞赛研究中心”,在省人社厅指导下开展竞赛活动组织、技术标准研究、信息化建设、成果转化等工作。近五年,我校学生共获得国际奖项1个、国家级一等奖33个,国家级二等奖71个,国家级三等奖76个,连续4年在第42-45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中入选国家集训队。学生参加双创类比赛获得国家级获奖24个、省级获奖144个,立项创新创业课题140项、申请专利21个、注册企业(含个体工商)37家,2021年学校创业苗圃被科技部评为“国家备案众创空间”。
社会服务:学校致力于服务地方发展。与川渝各地技工院校、中高职学校以及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联合成立成都市技师学院集团、智能制造中高职产教联盟、“1 n”职-技融通发展职教集团、川渝技工教育联盟,共同打造技能人才培养平台。与市人社局、市总工会等单位紧密合作,共同开发培训标准44套、技能培训课程包35个、培训教材52本,涵盖60余个工种。面向产业工人、离岗再就业人员、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等群体开展培训达2万人次/年;与市总工会共同成立“成都工匠学院”,开展轮训1000余人次。近三年,由学校培养培训的“成都工匠”达231人,学校被誉为“成都工匠”的摇篮。
国际交流:学校坚持以服务成都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建设为目标,与英国、马来西亚、老挝、西班牙、泰国、南非等国家20余所院校、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英国林肯学院合作举办中英电子商务专业专科教育项目,与马来西亚彭亨教育基金大学合作举办物联网应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打造信息技术产业国际化人才中心和科创高地。与德国客尼技术教育集团、中国中车焊接和无损检测培训中心、西门子集团等知名企业共建国际合作基地,每年对外开展国际培训与认证200余人次。作为教育部“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sgave)”首批试点院校,中德联合举办“中德实验班”。联合成都市总工会,与西班牙巴塞罗那中国文化学校共建“成都工匠学院西班牙分院”,与老挝琅勃拉邦省职业技术学院共建“成都工匠学院老挝琅勃拉邦分院”。招收来自老挝、泰国、尼泊尔等国家的留学生130余人,面向非洲、亚洲、拉丁美洲10余个国家开展“中文 职业技能”培训5000余人次,帮助坦桑尼亚开发建设行业岗位职业标准5个。搭建“技能熊猫”国际技能交流平台,举办技能大赛、国际论坛、技能培训等系列活动,打造学校独有的国际技能人文交流品牌。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公办名校,声誉卓著。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地处长沙市望城区,毗邻石长铁路、岳临高速、绕城高速、黄桥大道、长株潭轨道交通枢纽和长沙高铁西站、地铁4号线,经雷锋大道、金星大道直达长沙市核心区,位置优越,交通便捷,风景优美,环境宜人。
我院创建于1975年,1991年整体从怀化搬迁到长沙,1999年和电子职工大学合并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是长沙市政府直属的公办高职院校,是湖南省首批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我院以“服务国家战略,培养技术英才”为办学使命,以打造“信息技术应用先锋,智能制造人才培育基地”为行为导向,为信息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信息类技能型专门人才。是湖南信息产业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湖南省3d数字化技术制造战略联盟牵头单位,湖南省电子学会、湖南省无线电学会和湖南省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推广学会的理事长单位。被誉为湖南信息技术人才的“黄埔军校”和“信息湘军” 。
特色立校,名师荟萃。学院开设了机器人技术应用、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移动互联技术应用、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应用、电子商务技术与服务、文化传播与艺术设计六大专业群。涵盖了市场热门的35个专业。拥有数控技术、电子商务2个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软件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2个教育部骨干专业,移动互联技术应用、智能制造技术应用2个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移动互联技术应用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软件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2个省级特色专业,软件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计算机网络技术5个省级精品专业,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3门。现有在校学生12351人,教职员工587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86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420人,并有省级名师1人,省级教学54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
产教融合,就业导向。现有各类各级实习实训基地148个,校外实训基地79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习实训基地1个、教育部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1个、教育部双师性实习实训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训基地1个、省级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2个、省级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1个、省级及以上教师培训基地25个。学院与华为科技、中兴通讯、联想集团、中联重科、威胜电子、宏梦卡通、华曙高科、等国内知名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深度校企合作。同时积极为湖南省中小企业人才开展智能机器人技术、云计算技术与大数据技术、3d类数字化制造技术、电商技术与服务等合作开发、技术推广60余项;已建成“湖南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创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4个,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及13个创新创业项目开发室。实施“三年不断线,分层递进学”的创新创业全程化教育机制。学院开设专业对接长沙市22条产业链,近几年在省内毕业生就业单位落实率达70%以上。学院近几年毕业生初次就业单位落实率在91%左右。
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学院开设了《诵读与写作》《茶艺与茶文化》《剪纸》《书法》等传统文化课程,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办了尔雅通识系列课,搭建网络学习平台,拓宽学生视野;实施习惯养成为核心的“四项考核”制度以及“无人监考”的诚信考试和“无纸化考试”,引导学生健康成才;奉行“家国共担、手脑并用”的校训。形成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入学教育” “离校前的一堂课——毕业典礼” “湘信盛典——年度颁奖” “雷锋精神育人” “雷锋爱乐艺术团” “雷锋家乡志愿者联盟”等校园文化品牌,以及36个各有特色的校园社团组织,学校定期出版发行《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和《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报》。我院每年向社会公开发布《专业人才培养年度质量报告》《大学生创新创业年度报告》以及《雷锋精神育人年度报告》。《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推介我院办学育人经验。
校训——家国共担、手脑并用
校风——尊师尚技、止于至善
教风——爱生爱校、言传身教
学风——学以致用、学做合一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特色鲜明优势突出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学校创办于1953年,隶属于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是一所交通运输特色鲜明的工科院校。学校历经河南省交通厅干部培训班、河南省交通运输干部学校、郑州交通专科学校、河南省交通学校等历史沿革。2004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高职院校;2014年,被命名为“河南省文明单位”;2015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同年在全省率先开展定向培养直招士官工作;2018年,成为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19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成为全国200所、全省9所获批院校之一;2020年,获评“河南省文明校园”,被省教育厅、财政厅、发改委确定为河南省“高职双高工程”建设单位;被国家邮政局授予“全国邮政行业人才培养基地”;2021年,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2022年,被《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评选为全国100所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
建校以来,学校在“以人为本、通达于道”办学理念指引下,发扬“明德 励志 善学 致用”校训传统,传承“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经世致用、唯实唯新”交院精神,坚持“立足交通,面向社会,特色办学,质量立校”办学定位,为河南交通运输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10多万名技术技能型人才,一大批校友成为我省交通运输系统的技术专家和管理干部,为河南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智力保障和技术服务。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原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原河南省省长陈润儿,现河南省副省长霍金花,火箭军副政委禹光中将曾先后到学院考察调研,对学院的办学条件,改革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学校凭借先进的办学理念,优异的育人质量,良好的社会口碑,被河南日报社评为“河南省人民满意的十佳职业院校”“高质量就业示范高校”,被誉为“河南交通人才摇篮”。
条件优良设施完备,专业丰富师资雄厚
学校拥有郑东新区、航海路、桃源路、新郑龙湖4个校区和济源小浪底综合实训基地,总占地面积1506亩,校舍总建筑面积47.4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39亿元,总资产9.93亿元,图书馆藏书150余万册,花园式的校园、完善的实训场馆、现代化的图书馆、先进的体育馆、全国百佳食堂,为师生修身、治学、学习、生活提供了优越条件。
学校设有五院四系二部:公路学院、汽车学院、物流学院、轨道交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筑工程系、交通信息工程系、商务旅游系、航运海事系、公共基础教学部、文艺体育部。学校紧密对接交通运输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开设专业39个,形成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现代物流管理、智能交通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5个重点专业群,建成国家级骨干专业、示范专业、特色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及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2个,建成省(部)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门,省级立体化教材5门。
学校全日制普通学历教育在校生16000余人,成人学历教育10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达到96%以上,其中骨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十三五”以来,学生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9项、省级奖项168项。现有教职工9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33人,正高级职称43人,副高级职称208人,硕士及以上学位430人,双师型教师371人。全国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1人,省(部)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2名,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3人,“黄大年教学团队”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9个,省(部)级职业教育与工程技术专家库专家40余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24人。学校建成国家级、省级实训基地10个,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河南省多式联运、绿色公路建设研究中心)、省级工程实验室4个(公路物流、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建筑结构加固材料、桥梁智能监测与安全预警河南工程实验室),国家级、省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学校被评为河南省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培训基地,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社会服务成果丰硕,产教融合成效显著
作为“河南省 1 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协调推进办公室”依托单位,学校坚持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四位一体”,依托学校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交院工程技术集团公司和重点专业群,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获批交通运输部“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绿色高性能材料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国家级桥梁安全维护与加固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共建“道路安全研究中心河南分中心”。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被国家邮政局授予“全国邮政行业人才培养基地”,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全民振兴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学校被省发改委、教育厅、人社厅确定为河南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职业院校。高速公路科普馆被中国公路学会认定为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被省科技厅认定为河南省科普基地。紧密对接行业发展前沿和需求,年开展各类技术咨询和服务300余项、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30000余人次。
学校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广泛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拥有产学合作企业149个,校企共建实训基地157个。先后与华晨宝马、沃尔沃建工、保时捷中国等知名企业合作,共建区域能力发展基地,共同培养订单学生和企业员工。与一汽丰田、上海通用、北京现代、腾讯云计算、京东集团、万豪集团等12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积极探索开展“现代学徒制”和“订单式”人才培养。
学校牵头组建了全国智慧交通与智能网联汽车产教联盟、全国机械行业商用车产教联盟等2个全国性产教融合平台,牵头组建的河南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获批教育部“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培育单位”,被河南省列为重点建设的20个职教集团。“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项目获得教育部立项培育建设,“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获批国家级首批教师实践流动站建设项目。学校产教融合经验被《中国交通报》刊发宣传报道。与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上海机动车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是全国首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校属交院工程技术集团公司拥有公路工程监理甲级、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综合甲级等十余项资质,获得授权专利115项,国际专利2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等20余项。研发的“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凝土路面成套应用技术”被列入河南省交通运输科技成果推广目录,“玄武岩纤维及制品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关键技术研究”等三个项目获批交通运输部重点科技项目。
服务军民融合战略,士官培养形成品牌
学校是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国防动员部和教育部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定向培养士官院校,先后与火箭军、空军、陆军等军种合作,在5个优势专业开展定向培养士官,已累计招生定向培养士官3500余人,士官生培养规模河南第一,全国领先,四届近2000余名毕业士官生合格入伍,5人参加国庆70周年阅兵,10余人在部队立功受奖。2019年火箭军定向委培士官生军地联席会议在学校召开,火箭军副政委禹光中将出席会议,国家教育部和中央军委机关领导、河南省政府、省交通运输厅、省教育厅、全国20所定点院校领导等参加会议,对学校育人条件和育人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定向培养士官已经成为学校探索现代学徒制的一个崭新特色,成为河南省职业教育军地融合的一大亮点,为河南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注入了新的内涵。
学校因交通而生,伴交通成长,依交通而兴。立足新起点,迈向新征程,学校将按照创建成为“国家级双高校”、开办本科专业、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三步走奋斗目标,抢抓机遇,创新发展、融合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努力打造交通运输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特色基地、交通运输技术技能服务创新基地、交通运输行业干部职工培训品牌基地和军民融合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四大基地”,朝着建设“全国知名、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在中原大地上谱写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8年,坐落于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苏常州,2002年由江苏省常州化工学校与江苏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占地1119.86亩,建筑面积36.05万平米。学校以“励志·践行”为校训,坚持“立足常州、服务江苏、辐射长三角”办学定位,专业布局顺应江苏和常州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面向“绿色智能”技术,设立7个二级学院,43个招生专业,重点打造应用化工技术、智能焊接、智能建造、检验检测认证、现代商贸服务五大专业群,为绿色化工、高端装备制造、检验检测认证、现代建筑等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试点院校、教育部首批1 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累计27项)、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建有国家级重点专业2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6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省级以上高水平专业群4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26门,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中央财政支持高职实训基地1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生产型实训基地3个,入选全国高职高专创新创业30强、获批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特色典型案例、建成省大学生创新教育实验基地、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0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10000余人,是全省高职院校中少数“双万”学校之一。教职工710人,其中专任教师578人,副高及以上282人,博士105人(含在读30人),双师比例85%。拥有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7支,省级科技创新团队3支,全国技术能手、省级教学名师、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及“青蓝工程”、江苏工匠、江苏省技术能手等各类人才83人。
年社会培训20000余人次、鉴定6000余人次。学校持续深化“三教”改革,精准培养“双高三型”(品格高尚、技艺高超、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基于“四结合、十合一”理念的化工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55821”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等教改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与常州工学院、常州大学、江苏理工学院、淮阴工学院等本科高校开展“4 0”和“3 2”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探索本科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学生获省级以上竞赛一等奖130余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化工生产技术赛项14连冠,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金奖1项、triz杯全国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一等奖3项。近五年招生计划完成率、新生报到率、对口单招录取分数线,毕业去向落实率、薪资、自身发展满意度均等多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2022年逾100多家上市公司到校招聘,90%以上毕业生在“长三角”区域就业,毕业生平均月收入4848元,17个专业起薪超过5000元,被评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督导a等高校”。
学校持续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深度推进产教融合。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江苏检验检疫质量研究中心、中国检验检测学会共建常州检验检测认证学院;与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共建国家开放大学石油和化工行业学院、成立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成果认证中心(石油和化工),实现学历教育与终身教育互通互认。牵头组建全国检验检测认证职教集团、全国现代焊接职教集团、全国医疗建筑职教联盟、长三角绿色化工与医药一体化发展职教联盟。联合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中检邦迪、京东集团、中天汽车、北京东方仿真、蓝澄晶体科技等大院大所及龙头企业,共建9个产业学院、10个实训平台(3个获批省级平台),累计吸引企业投入7280万元。与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北汽新能源等行业领军企业实施现代学徒制项目36个、订单班30个(其中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1项)。
学校持续推进科技创新,高效供给高品质技术服务。建有各类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25个,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工程中心3个,省级服务平台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3个。年度“四技”服务到款额超5000万元,科研到账经费超2000万元,连续多年位居省内高职院校第一方阵。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是全省少数具备独立申报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格的高职院校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重点科研任务数量均居全省前列。拥有高职唯一具有合同认定资质的省级技术转移中心,年度成果转化到账1200万元。四度蝉联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道路,稳步推进国际化进程。建立中德职业教育与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国际交流平台,入选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2020年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首批承建单位。成立缅甸曼德勒分校、中德设计与数字媒体学院、柬埔寨亚龙丝路学院、中德国际焊接技术培训与考试中心等中外合作育人平台。与中缅镍业(缅甸)有限公司合作实施的订单教育项目入选“留学江苏”优秀人才遴选计划(tsp),巴基斯坦“郑和中心”项目入选江苏省外办“1113”工程。累计招收学历留学生254人,覆盖18个生源国。引进iso9606国际焊工考核标准、澳大利亚tafe建筑工程技术课程等8个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及标准,化工应用技术等三个专业开展uk naric国际化专业认证,获批国家汉办hsk等级考试直属考点,获评中国职业院校世界竞争力50强。主持开发非洲国家职业标准6项,在巴基斯坦、缅甸、越南、孟加拉等国建成一批海外教师工作站、海外人才培养基地。与东南亚周边国家近30所学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俄罗斯、韩国、日本、英国、泰国以及台湾、香港地区20余所高校结成姊妹学校。
进入新时代,学校将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文化铸校”办学理念,依托长三角地区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优越的人文、地域条件,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培养力、创新力、服务力卓越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强校,成为绿色化工、高端装备、检验检测和智能建造行业卓越工匠培养高地、产业技术创新高地、优质服务供给高地、现代化治理高地。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是2003年3月由湖北省教育厅批准试办、2004年2月经教育部确认,由湖北工程学院举办的一所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学校位于武汉市卫星城市、汉孝子董永故里——孝感市城区,与武汉市相距45公里,距天河机场30公里。京广、汉渝铁路,107、316国道、京珠和汉十高速公路贯穿孝感市、孝汉城际列车直通武汉,交通十分便利。
学校依托湖北工程学院优质办学资源,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按大学科门类整合的思路现设置有语言文学系、财经政法系、信息工程系、城市建设系、生物化学系和机电工程系等6个教学系和1个公共课部,开办有36个本科专业和24个专科专业,其中大部分专业依托湖北工程学院的优势和特色专业开办,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生物工程专业现被列为湖北省教育厅重点(培育)本科专业建设项目,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批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认定为第二批“湖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市场营销学》、《文字与版式设计》、《混凝土结构原理》、《管理学原理》、《计算机网络》、《翻译理论与实践》6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线下一流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获批省级一流专业,获批1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目前,共有在校学生8500余人,专任教师253人,外聘教师130人。
近年来,学校狠抓内涵建设,逐步推进转型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高。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省级一等奖及以上奖项300余项,尤其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和翻译大赛、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湖北省高校“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湖北省高校“福创杯”新青年小说大赛、湖北省“ti杯”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竞赛中屡获大奖。法学专业学生国家司法考试年均一次性通过率保持在20%左右。部分专业学生考研录取率长期保持在25%左右,多名学生获得国内国际知名大学继续深造机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左右,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学校先后被授予“省级平安校园”、“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规范管理先进单位”和“湖北省大学生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足地方,培植特色;创新机制,开拓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理工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努力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良好,实践能力突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学校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座,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文化艺术、学习竞赛、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等活动。学校还有人文、科技、公益、艺术、体育等近20个学生社团,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氛围。
目前,正是独立学院发展的关键阶段,学校将秉承“明德明志,求是求新”的校训精神,披荆斩棘,乘风破浪,朝着一所在全省同类院校中有影响、有特色的独立学院的目标奋进。
热忱欢迎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来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求学!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是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国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河北省司法厅主办。学院前身为河北司法学校、河北警官学校和河北政法函授大学,2004年1月经省政府和教育部批准正式组建为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学院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邯郸,河北省会设石家庄校区,总占地面积927亩。校园环境幽雅,教学、生活设施完善,有独具警院特色的司法鉴定中心、实弹射击馆、警体训练馆、机动车驾驶训练场以及模拟法庭、远程视频教学中心、计算机教室、英语语音教室等完备的教学、实训设施,另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80余个,学院图书馆图书种类齐全,订阅报刊700余种,藏书种类覆盖全院各专业,专业图书占馆藏数量的60%。设有刑事执行系、刑事侦查系、法律系、司法事务系、信息技术部、基础教育部、警体教育部、继续教育部等系部。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政治素质优良、专业水平较高、职称结构科学、年龄梯次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有专任教师214人(教授25人、副教授以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6人),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117人,具有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双师”素质教师128人。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完备,设施先进。先后建立了多家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并进行了大量资金投入,很多实验、实训设备在国内和省内处于领先水平,满足了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学院司法鉴定中心,既承担着学院实训基地教学工作任务,又承担着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双重职能,自开放对外服务以来,鉴定结果被司法机关采信率达到100%,获得司法部2016年度司法鉴定机构能力验证最高等级满意度评价。河北省司法行政系统干警教育培训中心设在该院,承担着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人民警察警衔晋升培训以及干警在职业务培训任务。此外,河北省法学教育协会、河北省法学会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河北省法学会社区矫正研究会和河北省国家司法考试研究中心等省级研究基地也由学院承办。其中,社区矫正领域的学术研究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并在国内享有一定知名度。
学院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战略决策和建设平安河北、法治河北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培育专业集群,确立了以警察类专业为龙头、以应用法律类专业为支撑、以信息技术类专业为补充、以社会服务类专业为新的增长点的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现有招生专业17个,刑事执行和刑事侦查技术两个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建设重点专业。
近年来,在省司法厅、省人社厅和省公务员局的关心支持下,在我省监狱、强制隔离戒毒单位和基层司法行政机关每年招录人民警察工作中,定向为学院涉警特色专业的职位数量逐年增加比例,使一大批优秀毕业生通过选拔考试陆续进入人民警察队伍,已成为河北省后备警务人才培养基地。学院注重师生警察素质的养成,严格依照人民警察有关条令和预备警官的职业规范对学生进行警务化管理,实行一日生活制度,积淀形成了厚德明法、尚武崇文的警院文化。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2021年9月原上海市交通学校、上海市公用事业学校整建制并入并组成新的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校隶属于上海市交通委员会,迄今已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
学校背靠行业、面向社会,构建了既承担高等职业教育三年制、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又承担交通行业相关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等的办学模式。学校现有校区6个,分布在徐汇、宝山、浦东、闵行、嘉定等5个区,占地面积近400亩,全日制在校学生约7600人。
学校下设轨道交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公用事业和路桥工程学院、港航工程系、智慧交通系、经济管理系、人文艺术系七大院系。共开设具有综合交通行业特色的专业37个,中高职教育贯通专业11个,五年一贯制专业10个。“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和“集装箱运输管理”为国家级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关务与外贸服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2个专业为中央财政重点专业建设。“现代物流管理”、“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为交通运输部主干专业建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现代物流管理”“集装箱运输管理”、“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5个专业被列入上海市“085”工程重点专业建设。“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是上海市一流高职专业。 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群、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群为上海市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为上海市中高职教育贯通高水平专业。物流管理为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教育贯通高水平专业。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以专业带头人和高级职称教师为骨干的专任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质量较高。近几年来,学校学生在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海市“星光计划”大赛等各级各类学生竞赛中获奖200余人次。
学校先后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久事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华润燃气控股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深入推进“1 x证书”试点,是上海市汽车类专业“1 x”省级办公室,为学生培养和就业搭建了优质平台,培养的学生深受企业欢迎。
学校是上海交通物流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背靠交通行业资源优势,汇聚成员单位91家(含9家行业协会、48家企事业单位、34家院校单位),构筑了与国家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相对接的“京津冀沪宁晋川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办学联盟”,走上了一条职业教育“跨系统、跨行业、跨产业、跨区域”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改革创新之路,2020年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示范职教集团培育单位,为行业人才培养输送、提升上海综合交通服务品质、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助力。
学校还是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城市交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交通教育职教分会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唯一一家英国imi三级中心、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学校连续十一届获“上海市文明校园(文明单位)”称号,是上海市特色高职院校建设优秀单位、上海市优质高校建设单位、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上海市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和教育部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培训基地、中国男子板球国家队共建单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注
学校介绍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连云港教育学院、原江苏省海州师范学校、原江苏省连云港师范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原连云港市经济管理干部中等专业学校于2002年并入。学校前身为始建于1914年的江苏省立第八师范学校,后历经江苏省东海师范学校、海州师范学校等重要发展时期,曾是“海赣沭灌”地区的最高学府,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改革开放以来,成为连云港乃至苏北地区名副其实的基础教育教师摇篮。1991年,学校被国家教委表彰为“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方向明确、成绩显著”的全国优秀师范院校。学校作为连云港市唯一一所师范院校,在地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长期发挥重要作用。
学校占地近1000亩,全日制在校生约8400人。1999年至2007年,学校与淮阴师范学院、徐州师范大学合办本科。2011年至2020年与江苏师范大学联合办学,招收本科专业13个。学校现设10个二级学院、39个专业,初步形成了以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为主要特色,以文化艺术、公共管理与服务为区域性优势专业群的专业格局。学前教育、美术教育专业被教育部认定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应用电子技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被列入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儿童教育与发展、艺术设计、数学与应用数学三个专业群为省重点专业群,学前教育专业群为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语文教育、美术教育、数学教育等6个专业为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为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骨干专业,并被列入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美术教育专业为省高校品牌专业。“儿童教育与发展实训平台”被认定为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生产性实训基地。“儿童教育与发展产教融合集成平台”获省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集成平台立项。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获奖数量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2023年abc中国高职院校排名在中国大学排行榜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正式发布,我校在全国师范类高职院校中位列第四,在省师范类高职院校中排名第一。
学校教职工60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45.16%,其中二级教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3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2个。170余人次入选全国教学能手、省市教学名师、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等市厅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等高水平教学比赛中获奖70余项。
2018年以来,教师主持市厅级及以上纵向科研项目395项,其中省部级项目21项,横向项目100项。教师在中文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46篇,其中,被sci、ssci、ei等收录52篇,出版专著28部。获专利授权327项,其中发明专利24项。获市厅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45项,其中省部级奖项4项。文化创意研究所获省文化创意大赛银奖2项。建有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连云港市首批重点智库1个,累计建成科技服务站、产学研基地、名家工作室等产教融合载体20余个,提供政策与科技咨询报告100余篇,培训各类师资及特种作业学员30000余人次。紧密对接连云港新医药、文化创意和旅游等产业,与20多家知名企业、学校和研究机构开展产学研战略合作,支持科研骨干和青年教师到企业、学校和科研院所挂职,促进实用性研究成果产出与产学研用一体化。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诗教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单位治安保卫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教育部简报专题报道推广我校“诗教育人”工作经验与做法。“和谐公寓、文化育人”项目荣获第九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二等奖。外语与商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学生党支部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被确定为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单位。
全体师生正以敬业乐群的工作热情,师表八荒的价值追求,奋力打造活力、实力、魅力“三力师专”,努力建设平安之美、智慧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四美校园”,为创建师范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