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水利职业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canvas,请升级你的浏览器。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是以水利为特色,以工科为优势的高职院校,具有60多年职业教育办学历史。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水为魂”的办学理念,秉承“上善若水、海纳百川”的校训,遵循“水利特色、工科优势、凝练...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633-7983988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特色(双一流/985/211等)
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
学校排名
50名 校友会高职ⅰ类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泰山科技学院
学校介绍 泰山科技学院 成立于2004年,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一所以信息科技为特色,工、管、经、法、文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应用型大学。学校座落在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东泰安,位于天下第一山的泰山脚下,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优势突出,交通网状分布四通八达。在校人数近1.5万人。学校建有古书院围合式的现代书院、高规格图书馆、一流的实验设施、先进的淬炼领导力训练基地等,是读书治学的好地方。 - 2020年度创业就业典范高校 - 2020年度思政建设典范高校 - 新浪微博中国最美校园 - 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 - 山东省红旗团委 强校战略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逐步建立起一支教学水平高、整体素质好、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拥有全国煤炭系统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教学团队2个,11名教师在省教学基本功竞赛和微课比赛中获奖。学校还开设“泰山大讲堂”,实施群星璀璨计划,聘请两院院士等顶尖级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聘请国家健将级运动员、高水平艺术教师、作家教师、知名经济学家等到校全职任教,邀请名人、名师、名家来校讲学,不断开阔师生视野。 成果荣誉 学校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探索建立学科专业、类型、层次和区域布局动态调整机制,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加快推进新工科建设,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倡导应用技术研究。学校现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本科特色专业3个、省级精品课程29门、省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近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级奖项共330项,其中一等奖34项,获得省级奖项共计279项,其中一等奖48项。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逐步提高,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考研率平均在11%左右,居于全国同类型高校前列。 国际视野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开展国际间的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与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技术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每年选拔优秀学生进行短期留学项目,除交通费用以外,一切费用全部由学校买单,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国际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 办学理念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第一位,弘扬“乐学、乐教、创业、创造”的校训,遵循以学生充分发展为中心的办学理念,确定了信息产业商学院的办学定位,实施全员书院制改革,建立了成长导师、发展导师、生活导师三支导师队伍,构建了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体系,通过“四位一体双院制”培养模式,培育信息产业经营管理人才,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受尊崇的特色本科大学。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学校介绍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创办于2000年4月,2005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本科层次独立学院。 学院坐落于全国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依托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江苏师范大学办学,秉承“崇德尚能、明志笃行”校训精神,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彰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2018年荣获“全国民办高校学生工作创新奖”一等奖、2019年荣获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20年荣获“江苏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21年在软科“中国独立学院排名”中位列全国第36位、荣获2021年度江苏省“节水型高校”和江苏省首批“绿色学校”。学院现有泉山、潘安湖两个校区,总占地1324.57亩,校舍总建筑面积41.3301万平方米,新建的潘安湖校区位于徐州市重点打造的城市重要核心科教创新区,紧邻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潘安湖湿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风景秀丽、环境优雅、设施完善,拥有电气工程、自动化、机器人、智能制造等专业实验室29个,多功能智慧教室、网络教室178个,语音教室、微金课教室等7个,基础科学实验室33个,并建有设施一流的现代化图书馆、工程训练中心、“双创”工程中心、体育馆与大学生文化活动中心。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12985人,开设43个本科专业,涉及文、理、工、管、经、法、艺七大学科门类,面向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18个省(市)招生。学院围绕建设省内一流、国内知名高水平应用技术学院和创新型产业大学的发展目标,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不断优化专业结构,着力加强专业集群建设,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金融工程、市场营销5个专业入选江苏高校品牌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入选徐州市特需专业。 学院突出区域特色优势,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数字创意与文化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加强科学研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内涵建设水平,致力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撑和知识贡献。现有物联网智能家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工程实验室两个市级工程研发中心;专任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占比超过90%,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等多项,主编出版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5部,在省级以上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成绩优异,教育教学成果丰富。近年来,学生在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等高水平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荣获国家级奖励300余项,省部级奖项1000余项,每年均有数百余名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录取院校不乏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一流高校。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高达97%以上,位于江苏省同类高校前列。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拓宽合作办学领域,已与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技术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30余所国际知名学府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师资培训、学生交流等方面签署合作协议,为广大学生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东软集团、徐工集团、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企业的紧密对接。2018年学院与东软集团合作的“产学融合式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从9947个立项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全国20项优秀案例,受到教育部推介、表彰,也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独立学院。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云南工商学院
学校介绍 云南工商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现有在校生26000余人,是全国首批探索高水平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院校。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聚焦云南省“三个定位”“两型三化”产业发展方向和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致力于为“教育强国”做出更大贡献。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学校位列全国同类院校第63名,云南省同类院校第1名。 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云南省高校中,学校第一个建设党史教育馆,先后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示范点、省学风建设示范学校、省文明校园、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2022年,学校建筑工程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被教育部遴选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世界顶尖学府共建一流专业 学校与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斯诺实验室、英国伍斯特大学、加拿大湖首大学、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西交利物浦大学等40多所高校开展长期稳定合作,共建国内一流专业,共同研究高等学校教育理念变革、教育生态优化、育人过程及教学模式重构。与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斯诺实验室的合作中,双方已完成《学前阶段计算思维》等4门中英文对照课程大纲,学校教师发表《obe教学理念下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英文发表)、《云南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困境及破解策略》两项科研成果。 根据云南省2022年第五轮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结果,学校拥有20个优质专业,在所有本科专业中占比66.67%,同类院校第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审计学两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世界500强名企深入协同育人 学校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布局朝阳产业需要、社会人才紧缺的行业产业,设置相应专业,专注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华为、京东、特斯拉、碧桂园、联想等世界500强企业深入参与到育人工作中,与学校共建产业学院、共建专业,共同编写教材,共建师资,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共建实验实训基地、就业基地等,完全打通人才培养、实习实践、毕业就业的畅通渠道。 学校拥有华为网络信息技术学院、360网络安全学院、京东产教融合学院、西门子智能制造学院、百度云智学院、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学院、北汽新能源学院等12个产业学院;北京301医院、中国华能、中国南方航空、北汽、特斯拉等300余个实习就业基地。其中,华为网络信息技术学院连续5年获评华为“优秀ict学院”,西南地区唯一,并获评华为ict学院优秀运营案例全国一等奖;作为云南仅有的两所与北京301医院长期合作的本科院校之一(另一所为昆明医科大学),2022年学校24名学生前往实习,13名学生留院就业,2023年实习名额将进一步增加。 重新定义校园生活体验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在校峰值体验。高层酒店式公寓满足学生住宿的一切需求,每栋楼拥有10部电梯,20余个独立自习室,24小时热水供应,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独立卫浴、售货机、体重秤、医药箱、工具箱、穿衣镜、吹风机、共享雨伞等配套齐全;建设有原生态树林、湖泊、草地、园林等景观,被称作“花园里的大学”;智慧健身房、篮球场、体育场、食堂(9个)等生活设施,开启不一样的大学生活。一名学生这样评价我们:“进入云工商之前,我一直以为电影里校园生活只存在于大银幕之中”。 “双师双能”型行业一流师资 学校聚焦应用型本科教育,建设以教授、副教授、博士为核心的高职称、高学历专任教师团队,学校92%的教师具有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金一南将军、意大利设计大师卡梅隆教授、中国科学院博士洪新华教授等一大批知名学者、教授纷纷来校授课,还有多位华为、360等具有丰富一线实战经验的专家共同组成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形成了学习研究实践共同体和人才成长共同体,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改革。 全国高校就业工作第一梯队 学校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连续11年就业率高于97%,先后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暨全国高校就业工作50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大量毕业生进入华为、小米、特斯拉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头部或上市公司工作,如华为的延文康、小米的代光鸿、特斯拉的张健宏等。为促进学生就业,学校与各知名企业共建华为名企就业班、中德智能制造名企就业班、人工智能大数据名企就业班、达内新媒体视觉设计名企就业班、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名企就业班等近20个名企就业班,覆盖学校主要专业,学生入学即可签订名企就业协议,顺利实现“毕业即高薪就业”转化。 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目前拥有留学生700余人,先后与10多个国家的4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为学生的学历提升、海外游学提供了畅通的渠道。目前,学校已经送出近千名学生赴境外学习、访问、交流。如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的杨可馨、英国约克大学的杨松涛、泰国博仁大学的李丽娜等。 学校2017-2021年学科专业竞赛获奖数位列全国同类院校20强,其中就包括了华为中国大学生ict大赛全球总决赛一等奖、国际a’design全球设计大赛银奖等重量级国际奖项。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中国科学院大学
学校介绍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是一所以科教融合为办学模式、研究生教育为办学主体、精英化本科教育为办学特色的创新型大学。 国科大的研究生教育,发端于中国科学院的人才培养。1950 年,中国科学院启动研究实习员的招考和培养工作。1951年6月,中国科学院与中央教育部联合发布《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机构、中央教育部所属高等学校研究部一九五一年暑期招收研究实习员、研究生办法》。1955年8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暂行条例》由周恩来总理签发后颁布实施。1964年9月,中国科学院在北京试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1977年,中国科学院率先恢复研究生招生,为适应各研究所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的需要,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1978年,恢复招生后的首批研究生入学。1982年,中国科学院党组批准研究生院同时使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两个名称。2000年12月,学校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中国科学院管理干部学院并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6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并于201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形成了覆盖本、硕、博三个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各培养单位在岗研究生指导教师13186名,其中博士生导师848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3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9人。 截至2022年12月,国科大有在学本科生1660名;在学研究生59985名,其中博士生占近50.3%;在学外国留学生1957人,其中外国博士生1292人,外国博士生在学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国科大以“科教融合、育人为本、协同创新、服务国家”为办学理念,与中国科学院直属研究机构(包括所、院、台、中心等,以下简称“培养单位”)在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培养体系、科研工作等方面高度融合。学校由京内四个校区(玉泉路、中关村、奥运村、雁栖湖)、京外五个教育基地(上海、武汉、广州、成都、兰州)和分布在全国的113个培养单位组成。近年来,国科大不断深化科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和组织建设,与各培养单位“共建、共治、共享、共赢”。截至2022年12月,学校共有直属教学科研单位75个,其中院系46个,其他各类科教机构29个。 国科大是中国科学院“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任务的重要承担者,是完成“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战略使命的重要依托。学校的核心使命是利用科教融合平台,遴选中国科学院最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提供给研究生和本科生,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为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贡献。截至2022年12月,国科大已经累计授予207832名研究生硕士、博士学位,授予1713名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国科大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第一个双学位博士,培养了全国约四分之一的“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自1978年建校以来,所培养的学生有161名当选为两院院士。 国科大始终秉承中国科学院的育人传统,坚持在高水平科研实践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在学研究生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中国科学院的重大成果和产出都有他们的付出和贡献。截至2022年12月,分布在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23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两个国家研究中心、7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91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众多国家级前沿科研项目,为学生培养提供了世界一流的科研创新实践平台。 国科大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和现代化的教学条件。国科大共有、共享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资源,文献情报中心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和电子文献,同时学生也可在中国科学院各分院、各研究所以及国科大雁栖湖校区、玉泉路校区的图书馆,使用各类资源和服务。 国科大教学设施优良,全面应用多媒体、网络视频教育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国科大狠抓教学质量,严格教学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出版了大量高水平的专业教材。 国科大拥有完备的学科体系。截至2022年12月,共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9个,分布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交叉学科等12个学科门类;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7个,分布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交叉学科等12个学科门类。此外,国科大还拥有金融、应用统计、应用心理、翻译、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农业、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等16类专业学位授权点。在保持自然科学领域学科优势的同时,国科大近年来不断加强应用学科、新兴交叉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建设,在管理学、哲学、医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的实力也逐渐显现。学校现有本科专业15个,博士后流动站99个。 国科大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授权学位自主审核的20所高校之一。根据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国科大30个学科被评为a类,其中a 学科18个。 在2023年3月公布的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最新数据中,国科大全球排名32位,位列内地高校第一位。在esi全部22个学科排名中,国科大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生态学、植物与动物科学跻身esi前万分之一行列;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生态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工程科学、农业科学、地球科学、生物与生化、物理学、药理学与毒物学、微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12个学科进入esi前千分之一,22个学科进入esi前百分之一学科。 以中国科学院丰富的科教资源和强大的国际合作平台为依托,国科大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国际学术合作和师生交流工作,不断提升学校国际学术声誉和国际影响力。目前,已与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以及英国皇家科学院、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美国科学院等国际知名科教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国科大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apru)成员高校、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双一流”建设高校国际交流分会副会长单位及中澳一流大学合作机制首批加盟大学。国科大设有中国—丹麦科研教育中心、中丹学院、国际理论物理中心(亚太地区)、卡弗里理论科学研究所等中外合作机构。国科大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工作,参与 “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教合作拓展工程”建设,在斯里兰卡、缅甸、乌兹别克斯坦设立了国科大海外联合科教中心,通过实施中国政府奖学金、“中国科学院‘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奖学金”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际学生奖学金等项目,培养知华、友华的外国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国科大现有来自法国、德国、俄罗斯、美国、丹麦、巴基斯坦、肯尼亚等98个国家的国际学生在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国科大实施本科生公派赴境外学习交流项目和博士生国际合作培养计划。近年来,国科大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人数名列全国高校前茅。 “两弹一星”精神是国科大文化的历史根基和精神脉络。学校不仅注重培养学生勤学善思、严谨求真、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谦逊务实、坚韧执着、追求卓越的科研品格,更将科学家精神和家国情怀植根大学文化的传承,培育学生胸怀天下、服务国家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学校通过前沿讲座、论坛报告、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等方式,继承中国科学院“科学、民主、爱国、奉献”的传统,发扬“唯实、求真、协力、创新”的院风,培育“博学笃志”的价值追求,涵养“格物明德”的人格气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面向未来,国科大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依托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聚集一流师资队伍、建设一流学科体系、产出一流创新成果、培养一流创新人才。到2025年,国科大整体实力将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到2035年,国科大将跻身世界顶尖大学行列,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科教融合、协同创新的成熟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科技进步作出卓越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9年,前身为哈尔滨铁路工程学校。2002年晋升为高职学院,由黑龙江省教育厅与中国中铁共建,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2010年,立项国家首批百所骨干校;2015年,立项教育部首批百所高职“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2016年,立项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单位;2017年,立项黑龙江省高水平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建设单位;2019年,立项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群),现为全国文明单位、 国家首批“1 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住建部施工现场专业人员执业资格培训考核站点、职业教育课程国际交流联盟理事单位、 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 黑龙江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设施人才培训中心”。 学院下设铁道建筑学院、城市轨道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等5个二级分院,全日制在校生12753人,专任教师367人。另有来自施工一线的技术人员、专家523人担任兼职教师。2021年,与黑龙江工程学院合作开展了“高本贯通”职教本科专业试点。 学院占地61万平方米,校舍20.6万平方米,纸质图书67.2万册、电子图书4060gb,教学设备2.09亿元。 办学理念:学院大力弘扬“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中国中铁精神,发挥企校相生相伴、共生共长的办学优势,立足“两铁一路”,服务国家“交通强国”战略和中国轨道交通“走出去”,服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对接轨道交通产业及产业高端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实施“职业教育 职业培训”双轮驱动发展战略。 专业建设:开设高速铁道技术、城市轨道工程技术等25个招生专业,专业设置与“两铁一路”产业链高度契合,创新了“校企共育、阶段培养、岗位成才”、“双轨双域、三标融通、成果导向”等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校企共同构建了“模块化、书证融通”、“德技双线并行”等课程体系,建成了产教研培创一体化实训基地。 产教融合:学院聚焦轨道交通运输产业上游(工程施工)施工技术智能化、bim信息化等技术变革与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搭建产教融合创新服务平台,成立盾构产业学院、检测产业学院等,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应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等,年社会服务收入800万元。 招生就业:学院面向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年均就业率在95%以上,其中80%以上毕业生就职于世界500强的国有特大型和大型企业,就业质量高,职业稳定性好。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98%以上。 国际交流:学院积极拓展对外交流合作、助力中国高铁“走出去”。现为中铁国际化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高铁、城轨两个专业通过国际专业认证;与俄罗斯远东交通大学签署了国际合作办学协议,国际合作项目2个,已招生400人。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首批、安徽首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国家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为安徽唯一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学校创建于1983年,原名芜湖联合大学;1997年更为现名;2000年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芜湖农业学校并入;2012年与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合并;2022年芜湖师范学校和芜湖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等职业学校整合并入; 2023年,经省政府同意、教育部备案,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创建本科层次芜湖职业技术大学被列入安徽省“十四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学校先后获评或入选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安徽唯一高职院校)、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教育部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学校、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安徽省“四年一贯制”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院校、安徽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文明校园、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安徽省外事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现有文津、银湖、白马、南陵等校区,占地面积2400余亩,建筑面积80余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超3亿元,设有23个教学单位及安徽省芜湖仪器仪表研究所。现有招生专业70个,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300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比超过30%,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超过95%。拥有省级以上教学团队、名师(大师)工作室、示范基层教研室56个;省级以上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学科(专业)拔尖人才等高层次人才400余人;各级各类科技平台44个;省级以上各类高水平专业群、成果奖、资源库、竞赛奖位居全省前列,连续四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紧密把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脉搏,按照“地方性、市场化、应用型、开放式”办学思路,创新并推广“教学合作、管理参与、文化融入、就业订单”融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一条依托地方经济、服务地方经济,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特色发展道路。紧密对接区域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先后牵头埃夫特、浪潮云洲、中科感知、北京惠买科技、杭州品茗科技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水平学校成立全国智能装备行业、无人化农业行业、全媒体直播行业、数字基础设施行业、绿色施工行业等5个产教融合共同体,入围首批28家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服务区域内600多家企业。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德技并修,积极探索构建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工匠文化、劳模文化、创新文化等多元文化融合的“浸入式”文化育人体系。依托“一中心三基地三品牌”,推动新时代思政工作守正创新;依托“三全育人五导新模式”,以问题导向解决学生思想和实际问题。发起成立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联盟,搭建全国高职高专思政课交流平台;与长三角区域内部分高职学校共建“长三角高职高专思政课建设协作会”。学校探索“岗课赛证”融合育人,将职业、行业、技能大赛赛项和1 x证书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深化体育俱乐部制改革,构建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大美育工作格局,推进劳动教育与日常生活、公益服务、实习实训相结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探索实践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毕业就业去向落实率、就业质量稳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学校坚持招生工作类型化改革,形成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建立完善“文化 职业(技能)”多元评价考录机制,探索“职教高考”实施路径,率先在全省开展本科人才培养试点。学校有效整合政府行业企业多方优势,逐步形成“4433”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模式。毕业生创业数量质量稳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形成了“百千万亿”工作成效,被誉为高校创业教育“芜职现象”。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不断加强与新加坡、英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泰国等境外高校和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扎实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院校之间建立合作关系。2018年,学校正式获得招收国际学生资格,已招收柬埔寨、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摩洛哥等国的100余名留学生,形成“四位一体、三证融合”留学生订单班培养模式。积极开拓与韩国等国家合作办学新模式,招收中外合作班学生近800余人,牵头建设多项坦桑尼亚国家职业标准开发项目。 学校是安徽省较早开展继续教育的高校,设有老年大学、夜大学、自考服务中心、重庆大学远程教育学习中心和分布皖南区域的多个教学点。学校是芜湖市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社会评价组织、全国首批国家示范职业技能鉴定所,现有国家、省、市级培训基地和职业资格考点50多个,培训项目100多个,打造安徽省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培训联盟、芜湖市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基地、智能制造产业职工培训中心等社会培训平台,共建芜湖工匠学院、公安辅警学院、芜湖纪检监察学院、芜湖退役军人学院,探索形成“知识更新、技术提升”特色学历继续教育新模式,成为皖南区域全方位、多功能的继续教育中心。 展望未来,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类型定位、坚持改革创新,持续深入推进综合改革,争取早日建成专、本(硕)一体的全国一流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为打造“三地一区”、建设“七个强省”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强省、赋能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贡献力量。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重庆市唯一一所公办全日制建设类高等院校 ★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 ★重庆市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立项建设单位 ★教育部首批建筑信息模型(bim)1 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 ★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立项建设单位 ★2021年“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单位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建校于1956年,是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重庆市“双高”立项建设单位,重庆市专本贯通试点单位,教育部首批建筑信息模型(bim)1 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重庆市第一批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教育部2018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2021年“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单位。学校始终秉承“厚德、笃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始终坚持“习学相融,知行统一,培育建设英才,服务城乡发展”的理念,充分彰显城乡建设行业特色,先后为国家输送了7万余名高素质技能型的技术精英、管理能手和经营骨干。 学校位于重庆市主城南岸区茶园新区,占地520余亩,学生规模12000余人。学校有国家级、市级重点实训基地9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80余个。已建成重庆市高职院校首个工程体验馆、重庆市高职院校首个bim实训中心、综合实训基地和建筑产业现代化实训基地。 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47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6%,双师素质教师占比92%以上。专业课教师大部分具有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一级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证书和丰富的从业经历。学校依托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设计、工程造价等专业骨干教师组建的建筑信息模型制作与应用领域的教学创新团队入选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2020年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专业结构合理。现有48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有全国职业院校示范专业(交通运输类)1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骨干专业7个,院级特色专业9个。其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群是重庆市高水平专业群。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土木工程检测技术、安全技术与管理、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村镇建设与管理、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港口与航道工程技术等专业,填补了重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空白。近三年,学校在国家及省部级技能竞赛中获奖200余项,充分彰显了“以赛促教” “以赛促学”的办学特色。 科技服务能力强。拥有重庆市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装配式建筑应用技术推广中心、山地城市智能道路检测重庆市高校工程中心两个市级科技创新平台。重庆市建筑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学校,入选重庆市首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名单(培训类)。在装配式建筑、bim技术应用、vr技术与应用、海绵城市、路桥与市政工程、轨道交通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先后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国家专利、标准和工法。开展包括行业职业证书、特种设备、bim等15个项目的技术技能培训,培训规模达到1.5万人次/年。 深度推进产教融合。牵头成立重庆市智能建造职教集团、川渝职教联盟,与中交集团、重庆建工集团、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金科地产集团、重庆中科建设集团、重庆新龙湖物业、重庆广建装饰股份公司、维特根(中国)机械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开展订单、定向等方式培养人才,形成鲜明的行业品牌特色。多年来,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就业率稳定保持在96%以上,优质就业率稳步提升。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与新西兰国立理工学院开展学分互认,与新西兰霍姆斯格兰政府理工学院、马来西亚工业发展局(cidb)及澳大利亚tafe queensland签订合作备忘录。2019年开始招收国际留学生,首批南非政府公派留学生已顺利毕业,2021年开始招收老挝留学生。 学校先后获评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中国建筑业协会“建造师继续教育培训先进单位”。 招生电话:023-61968188,61968166,61968136 学校网址:www.cqjzc.edu.cn 学校地址:重庆市南岸区梨花大道857号 邮编:400072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广东科技学院
学校介绍 广东科技学院创建于2003年,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东莞,拥有南城和松山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学校于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15年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1年成功入选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并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学校设有11个二级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5000余人。 学校于建校之初就确立了“创百年学府,育产业精英”的发展愿景和“崇德、尚学、精艺、笃行”的校训,全面贯彻“学生中心、人才为本、应用为要、和合创新、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和“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知行合一、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并明确了办学定位体系,即“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适时开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办学层次定位;“立足东莞,面向大湾区,服务‘科技创新 先进制造’东莞城市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服务面向定位。 学校紧密围绕东莞地区重点发展产业优化学科专业体系。目前共开设本科专业47个、专科专业13个。软件工程学科是省级重点培育学科,软件工程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网络工程等3个专业入选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服装设计与工程等3个专业为省级特色培育专业;汽车服务工程等3个专业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机械电子工程等6个专业通过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电子商务等15个专业正开展acbsp国际商科专业认证;22门课程入围省一流课程。学校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共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94项;与华为、西门子、腾讯云等知名企业和行业协会共建有11个产业学院,合作开设84个创新班,被认定省级示范产业学院1个。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基地及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 学校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目前,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达90%,先后有27名教师获得“南粤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学校教师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500余篇,其中四大检索及中文核心期刊1380余篇;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450余项;出版教材及学术著作320余部;主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490余项。学校连续获得第八、九、十届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广东省第五、六届高校(本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共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的佳绩。 学校不断加强育人特色培育,形成了“党委引领、党政统一、分工协作、课堂支撑、全员参与”的“大思政”育人格局,积极在五个方面培育办学特色,即“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学生发展特色,“人职匹配、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特色,“根植产业、对接标准、强化应用、协同创新”的应用型学科专业特色,“创新教育全覆盖、创业教育三融进阶、创新创业实践三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特色,以“自由、包容、探索、卓越”为内核的校园文化特色,积极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经过多年积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在“挑战杯”、“蓝桥杯”、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专业领域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学科专业竞赛,以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广东省大学生定向运动锦标赛等高水平体育赛事中,成绩骄人,年均取得百余项单打冠军,彰显了广大学子勇于拼搏、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深厚扎实的专业功底。学校本科录取分数线逐年上升,学生考研上线人数逐年增加,就业率达98%以上。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先后与美、英、澳、加、德、日、韩、新、泰等国及港澳台地区4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协同开展本升硕、交换生、双学位、国际班等合作项目,以及赴台湾高校研修、莞台大学生文化交流、莞港学生双向交流、赴美带薪社会实践、中美大学生文化交流、澳门大学寒暑假访学等短期文化交流项目,为学生搭建多元化的国际交流平台。近年来,先后有300余名优秀学子考取爱丁堡大学、诺丁汉大学、贝勒大学、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的硕士研究生。 经过20余年的发展,学校办学实力稳步增强,社会声誉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先后获得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广东省“‘两新’百强党组织”、广东省民办高校竞争力十强单位、广东民办教育四十周年“突出贡献机构”等荣誉;学校于2021年获批成为广东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校,2023年获批成为广东省第四批党建工作示范校,入选全国首批健康学校建设单位,2024年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在多个知名评价机构发布的大学排行榜中,学校稳居广东省同类院校前列,并呈现连年提升的态势,如2021、2022、2023、2024年连续四年被艾瑞深校友会网“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评为“中国顶尖应用型大学”,分别位居全国综合类(ⅱ类)民办大学第12位、第11位、第10位、第8位;2021、2022、2023年连续三年位居金平果“中国民办普通本科院校综合竞争力排行榜”广东省第1位。在南方教育智库2023年“中国内地大学第三方综合指数排行榜”中,位居全省公民办本科高校第43位、民办本科高校第1位。 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秉承“崇德、尚学、精艺、笃行”的校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产教融合、服务区域、协同发展”的办学方略,以规范管理、深化内涵、培育特色为抓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办学实力,为实现“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的中期发展目标和“创百年学府、育产业精英”的办学愿景而努力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广东东软学院
学校介绍 广东东软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东软出资举办的一所民办普通高等院校。2003 年成立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2004 年被广东省教育厅确定为“广东省首批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 2005 年被国家教育部认定为“国家计算机应用和软件技术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014 年升格为普通本科学校,更名为广东东软学院,开展全日制本科教育。2018 年通过新建本科院校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评审。 学校坐落于制造业重镇广东省佛山市,地处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核心园区,目前已建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备、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现代化校园,占地面积 53.87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32.07 万平方米。 学校以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为主,目前设置有计算机学院、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商务管理学院、数字媒体与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基础教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 9 个二级学院,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和文学 4 个学科门类,共设置了 23 个本科专业、 10 个专升本专业和 7 个专科专业。拥有全日制在校生 14000 余人,教职工 700 余人。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 8000 余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约 106 万册,电子图书 157 余万册。 办学 20 年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立足广东,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于数字经济及相关行业的定位,秉承“精勤博学,学以致用”的校训,践行“教育创造学生价值”的办学理念,以建设“有特色、高水平、it应用技术大学”为目标,以专业和课程建设为核心,以“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为主要路径,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学校坚持内涵式发展,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逐步培育形成了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一模式、四融合”的应用型大学办学特色。目前,学校已累计向社会输送3万余名人才,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获批广东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一等奖 1 项;拥有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各 1 个,一流专业建设点 3 个、特色专业 6 个;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14 门、在线开放课程 6 门。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平台、超星学雅、学银在线和优课联盟等平台上线慕课 27 门,被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采集上线课程 9 门。目前,学校共建有产业学院 5 个,拥有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2 个,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61项,广东省教育厅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项。 学校致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了创新创业专兼职教师队伍。搭建了一条从“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专题实践→虚拟公司→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器→创业加速器”的创新创业教育孵化生态链,利用大学生创业中心(sovo)、创业18mall、东软华南it创业园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全方位地构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式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和国际合作,积极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合作”。2015 年获批招收海外留学生资格,是广东省民办院校中少数接受国外留学生的高校之一。2020 年获教育部批准与英国西英格兰大学合作开展软件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英国西英格兰大学、普利茅斯大学、印度 vit 等 9 所大学开展软件工程、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学分互认项目;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台湾地区东海大学和佛光大学签订学术交流协议;与英国、美国等合作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互访和交流活动。 多年来,学校注重全面建校,先后获得“ 广东省金融高新技术产业区人才培养基地 ”“ 广东省信息化人才及 linux 应用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 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 2020 年度品牌影响力民办高校 ”“ 2021 年度创就业典范高校”“ 2022 年度综合竞争力品牌高校”“广东省征兵先进单位”“ 2022 智联招聘中国最佳雇主”等多项称号。学校党建工作成效显著,2021 年学校党委荣获“ 佛山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面向未来,学校将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融入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整合校政行企资源,持续改革创新提升办学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学校建成“有特色、高水平、it应用技术大学”,为广东及大湾区经济建设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山西传媒学院
学校介绍 山西传媒学院是山西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共建高校,其前身是原广播电视部1983年建立的华北广播电视学校,在此基础上1990年成立广播电影电视部管理干部学院,2000年划转山西省人民政府,更名为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在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基础上设立山西传媒学院,成为全国第三所公办传媒类本科院校。2010年与山西大学联合培养本科层次学生,2016年与山西大学联合培养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20年被山西省学位办确定为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学校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广播电视网络视听人才培养基地”,山西省委宣传部“部校共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山西省宣传干部培训基地”“山西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示范基地”,是教育部百所“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高校之一和山西省6所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高校之一。 近40年的多层次办学探索与积淀,学校形成了“厚德博识 励学躬行”的校训,“办人民满意的大学”的办学宗旨和“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2013年以来,学校严格按照本科教学工作合格标准和应用型高校发展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师生为本,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在全校形成坚定共识。凝练形成了“传媒为根,铸魂为本,理实并重,守正创新”的办学特色。确立了“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党建统领,坚持内涵发展,着力夯实本科基础,着力优化人才结构,着力加强学科建设,着力彰显山传特色,不断提升办学实力和水平”的“三坚持四着力一提升”发展思路。 学校拥有文华校区和东华校区两个校区,主要办学地点(校本部)文华校区位于山西省高校新校区(晋中市榆次区)文华街,东华校区位于太原市迎泽区五龙口街。学校占地面积共计812亩,校舍建筑面积28万㎡,其中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7.22万㎡,运动场馆总面积4.79万㎡,大学生活动中心0.48万㎡。各类学术资源丰富,馆藏纸质图书109.35万册、现刊810种、电子期刊24.4万册,音视频资料13.1万小时。建有较为完善的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高效便捷,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有力支持。建有实训楼2栋、演播中心楼1栋,建筑面积共67385.08㎡,在建综合实训楼1栋,建筑面积25795㎡。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5亿元。在全国广播电视等传媒机构和相关行业企业设有110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学校设有山西电影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艺术设计学院、播音主持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表演学院、视听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筹)、人文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戏剧影视研究中心、文化创意与设计研究中心、白燕升戏曲研究传播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传播中心等4个科研机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信息中心、实践教学中心(影视制作中心)、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编辑部等6个教辅机构。 学校现有教职工683人,专任教师573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42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537人;有“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广播电视网络视听领军人才、省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术技术带头人、入选‘省级青年智库’青年教师”各2人,“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和中青年优秀人才7人,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省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立德树人‘好老师’获得者、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五一巾帼标兵’”各1人,省级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5人。引进了白燕升戏剧研究传播团队及贾樟柯、金国平、王铁、马玉坤等专家学者到校工作,聘请敬一丹、胡智锋、喻国明、王乐文等60余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 学校始终重视科研创作。近三年,教师承担科学研究项目298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子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各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4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3项,省级各类科学基金研究项目287项;获国家专利226项;全校教师发表学术论文622篇,其中sci3篇、核心期刊229篇;出版学术论著148部;创作成果279项、获奖79项;获省级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及“百部(篇)”工程奖11项。 学校现开设本科专业26个,面向全国31个省(区、市)招生,全日制在校生9722人。戏剧与影视学为山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建设学科、“1331工程”省级特色优势学科;以戏剧与影视学为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设计学、工商管理学为核心学科的文化创意与设计学科群,入选山西省高校“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建设计划”。抢抓教育部“双万计划”机遇,8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331工程’特色优势学科、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建设计划项目、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全媒体文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各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被认定及建设培育的省级一流课程29门。 学校本着“开放、共享、合作、双赢”的理念,实施“国际化 ”计划,全力打造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质量、更加安全的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格局,助力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传媒大学建设。与德国、俄罗斯、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30余所高等院校开展交流合作,向美国加州大学、美国纽约电影学院、俄罗斯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等院校派出访学师生;学校与欧洲应用技术大学、日本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韩国光州女子大学等国外院校开展双学士联合培养项目;引进15位外国专家教授作为客座教授;充分发挥传媒优势,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中外人文交流活动。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对接中央及省委重大战略,各方面成果丰硕。连续两届荣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动漫奖最佳动漫教育机构入围奖”;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山西省模范单位”“山西省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013年以来,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校师生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办学条件逐年改善、教学管理逐渐规范、教学质量逐步提升,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研创作、社会服务成效明显,符合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各项指标要求,初步构建起适应本科教育教学的管理和运行机制。目前,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规范有序运行,各项改革建设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全校师生正以良好的面貌和饱满的热情为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高水平应用型传媒大学而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