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canvas,请升级你的浏览器。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是直属于安徽省教育厅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创办于1958年,1960年曾升格为“安徽纺织工学院”,1999年举办高等职业教育,是教育部批准的安徽省首批高职院校之一;2003年,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安徽职业...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551-64689114,0551-64391320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特色(双一流/985/211等)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
学校排名
49名 校友会高职ⅰ类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皖江工学院
学校介绍 皖江工学院坐落全国文明城市、“诗仙”流连之地,享有“生态福地、智造名城”美誉的安徽省马鞍山市,毗邻南京、合肥两大省会城市,区位优势明显。学校前身为河海大学文天学院,于2008年教育部批准设立,2018年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更名为“皖江工学院”。 学校现有霍里山和郑蒲港两个校区,占地面积947259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60256.53平方米。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6778人。教职工1032人,其中专任教师840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706人,占专任教师84.05%;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教师428人,占专任教师的50.95%;其中长江学者1人,二级教授12人。“双师双能型”教师227人,占专任教师的27.02%。省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教学名师9人,省级教坛新秀17人。 学校设有水利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财经学院、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基础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创新创业学院10个教学单位。学校坚持以服务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不断优化专业布局。现有招生专业34个,已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以水利为特色,工、经、管、艺、农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专业结构。省级及以上重点建设专业项目24项,其中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构建了国家-省-校三个层次的一流专业建设体系。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4个,特色专业4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5个,安徽省“振兴计划”建设专业4个。 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工作,努力搭建科研平台。学校现有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河海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1个;各类实验室71个,其中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1个,市重点实验室1个、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校设研究所10个,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1个,高新技术研究院1个。主持各级各类纵向科研课题496项,其中省级课题152项,市、校级课题344项;出版著作、教材115部;发表学术论文1425篇,其中sci、ei、cssci检索论文238篇;取得受理、授权专利399件,其中发明专利167件;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经费8400余万元。学校是马鞍山市首批“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加强教学研究对教学改革引领作用和科学研究对教学促进作用。建校以来,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国际级各类比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近1500余项,其中国家奖308项,国际奖38项。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设有专门的创新创业学院,内有创业模拟实训室和孵化室等,年均参加创新实践竞赛学生达5000余人。 学校实施“卓越人才教育计划”“闻天班”等特色育人工程,教育教学成果明显。建校14年来累计为社会输送近33000名合格本科毕业生。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近3年连续接近15%,其中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务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地质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2022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均在20%以上。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左右。学校规范的教学、严格的管理、优质的服务以及多彩的校园文化,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学校发展已进入了“工学为主、水利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介绍 学校概况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是四川省政府举办、直属于四川省教育厅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前身为1939年创办的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在85年办学进程中,始终坚持服务轻工纺织产业初心不改、坚持走职业教育发展道路不变。现为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四川省“双高计划”学校(a档)。 学校是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执行院校、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国家发改委“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智慧服装实训基地”项目建设院校、中国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省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四川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四川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院校、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学校地处四川省成都市,占地1153亩,拥有犀浦校区(613亩)和邛崃产教园区(540亩)。犀浦校区坐落在成都市郫都区犀浦镇,成都四环路(绕城高速)北段内侧,成灌高铁、成都地铁2号线可直达;邛崃产教园区位于邛崃市高铁新城规划区,紧邻天新邛快速路和成蒲高铁邛崃站。学校资产总值11.15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有阅览座位2500个,有印刷型文献88万余册、现刊248种、报纸18种,有电子图书49万余册、各类数据库资源10余个,教学、体育、活动设施完备。 育人文化 83年栉风沐雨,学校形成了培养“工程师才能·技工身手”的育人传统。学校秉承“服务纺织·服务社会·服务学生·服务人民”的办学理念、“长向桑梓纺经纬、永为河山织锦绣”的办学情怀,形成了“敬业奉献·民主和谐·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德修于正·学究于行”的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范·勤·严·爱”的教风、“好学·善问·勤思·笃行”的学风,培育了一批批能吃苦、技艺精、善创造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兼结合的教职工900余人,高级职称261人,其中校内教授、研究员等正高职称51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等副高职称148名,讲师、工程师、实验师等中级职称240名;现有博士41人。 现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国家教学名师1名、国务院津贴获得者3名、全国优秀教师3名、全国技术能手3名,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3人,四川省劳动模范1名、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6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名、省教学名师4名、省师德标兵2名、省教书育人名师3人、天府名师2人、天府科技菁英1人,国际会议组委委员、国际园区技术顾问及国际期刊编委7人,还特聘8名教授、26名国内专家为客座教授。 教师获省级以上奖励100余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各类教学能力大赛国家级奖6项、省级奖21项;教师主持和参与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8个、国家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19个;牵头和参与制定国家级教学标准19个、职业技能等级标准2个;立项省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5项;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8门、省级创新创业示范课程4门。 院部及专业 学校现有轻工与材料学院、纺织工程学院、智能制造与装备学院、智能建造与环境工程学院、数字经贸与管理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外语与文化旅游学院、服装工程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与创意学院、人文与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和体育工作部,专业设置涵盖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包括轻工纺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土木建筑、能源动力与材料、财经商贸、文化艺术等12个专业大类。建成国家级重点专业7个、技能本科专业5个、教育部1 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33个。 科技创新 学校建有四川高性能特种纺织材料功能化开发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纺织品生态染整实验室、全国无水印染技术创新中心、染整技术研究所、成都市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蜀锦研究中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地(蜀绣)、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软件测试中心、纤维材料创新中心、纺织行业(西南地区)技术经济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等科技和社会服务机构;学校引进行业大师,建成袁伟蜀绣技艺大师工作室、马德坤蜀锦大师工作室、谢宗体服装大师工作室、权惠淑国际时尚大师工作室、彭双英岚染大师工作室等,聘请100多名国内外行业专家组建协同育人专家库,聘请60余名企业技术能手担任现代学徒制师傅,开展现代学徒制技能传承和创新工作。 学校围绕四川功能性服装产业,主攻功能性纤维材料、面料及特种工装的研发、中试、生产,打造“研学”“研产”“研用”三圈层技术技能平台,已建立市厅级以上平台2个,校内科技平台30个。“研学”圈:建成全国航空用特种纺织材料技术研究中心,与丝丽雅集团、北京中软国际、际华3536、通力电梯、西门子等知名企业共建全国工业设计分中心(工装)、电梯工程技术vr中心、非遗产品开发中心。校企共同研究百余项课题,学生完成世界大运会服装设计等30余项。“研产”圈:联合省化学纤维协会共建纤维与面料研究实验室及中试基地、屏山纺织协同创新中心,研发纺织新tf251聚烯烃用无卤环保阻燃剂等产品18种,获得专利518项。“研用”圈:建成全国特种纺织品及装备研发中心、中小微企业服务中心、成渝乡村振兴发展研究院,完成技术服务150多项,技术服务到账经费逾4000万元。 社会服务 学校联合行业协会、企业、科研院所和中高职院校,整合优势资源,谋求共赢发展,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2012年牵头成立的西南纺织服装职业教育联盟已建成国家级职教集团(联盟);2017年发起成立西南电梯产教联盟、四川暖通空调职教联盟。 近三年,学校成立成渝双城乡村振兴发展研究院,先后参与发起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教融合发展联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时尚产业联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电商直播产教联盟,加盟四川省暨成渝双城经济圈孔子学院(国际中文教育)联盟。取得各类国家级成果470项、省级成果392项,其中,复制三星堆出土古蜀国丝织物残片11片,为中国考古和传统技艺传承作出重大贡献;助推雅安芦山、宜宾屏山纺织服装产业园区跨越式发展,使两园区产值规模由不足50亿发展到500亿以上,支撑四川纺织服装产业从百亿规模发展为千亿规模;学校主办的《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影响因子在中国纺织类期刊中排名第一,为纺织服装行业打造了高水平技术交流平台。 学校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打造纺织、服装、建筑、文旅、艺术、管理、机电等技能培训基地14个,培训产业工人近6万人次;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打造马边花间刺绣专业合作社等乡村创业合作社14个,开发乡村环境规划设计方案,培训技术能手10万余人次;服务非遗技艺传承,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省科普惠民共享基地——天府云纺织非遗科普基地、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等,开展文化部非遗传承人培训等非遗培训22.84万人次;服务终身学习,为四川省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高等院校,可面向校内外师生和社会人员开展纺服染领域、机械加工类、茶艺师等20个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建立社区网络学习平台、社区教学点,打造“技能社区·学习社区”。 国际化办学 学校不断扩大和深化职业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新加坡、韩国、老挝、印尼、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孟加拉、尼泊尔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40余所院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共同实施教师培训、学生交换、学历提升、联合科研等交流与合作。 学校与埃塞俄比亚巴哈达尔大学纺织与服装科技院合作,为其培养博士生2名;与印尼ugm大学开展教师联合教学科研项目,开展中印英语教学体系比较研究;学校招收来自老挝、巴基斯坦、俄罗斯、加纳、孟加拉、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留学生160余名。我校教师和教学先后多次得到老挝琅南塔省教育厅表彰;留学生在中国-东盟汉字听写大赛、外国人汉语演讲比赛、中国-东盟首届学生技能大赛等竞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个人单项奖多个。 学校举办四川省国际交流品牌活动“一带一路”国际文化艺术周,吸引27个国家500多名境外师生参与,活动两次入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联合西班牙加泰罗利亚大区教育局等30余个国家单位、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等40余所境外院校,牵头建立“一带一路”国际艺术教育联盟,举办国外传统文化论坛、专家论坛等国际论坛24场,召开国际会议5场,与2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达成z6尊龙平台的合作伙伴,与日本饭店协会、老挝磨丁经济特区、柬埔寨万盛印染洗水环保工业园等合作建立4个海外实训基地,服务“走出去”企业10家。 近年来,学校积极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引进来”。以“嫘祖学院”“嫘祖工坊”建设为重点,建立“中文 职业技能 中国文化”职业教育模式,输出4个国际专业教学标准,成为老挝琅南塔省教育厅实施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唯一认可标准,并拓展至老挝乌多姆赛省和坦桑尼亚职业院校。与南埃塞克斯学院携手举办中英合作办学项目(艺术设计),利用英方优质师资、教学资源和国际标准联合培养国际化艺术设计人才。与英国国家学历学位评估认证中心(uk naric)合作,启动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艺术设计专业两个专业的国际认证评估工作,迈出学校国际化的新步伐。 育人成果 学校学生普遍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实践动手能力。2020年至2022年,学生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第4名、入选世赛中国国家集训队;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人次;参加全国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50项,参加省级技术技能竞赛获奖849项;参加“互联网 ”“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学校介绍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积淀厚重、享有“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美称的德阳市,现有罗江、绵竹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347亩。 办学定位清晰准确,应用专业特色鲜明。学校坚持“立足德阳、服务四川、辐射西部、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建设特色鲜明的区域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专创融合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学校设有智能制造与车辆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育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10个二级学院,80余个本、专科专业,在校学生3万余人。 培养目标精准笃定,育人质量稳步提升。学校秉持“以担当社会责任的教育,培养担当社会责任的人才”办学理念,“明德、博学、笃行、创新”的校训,“坚韧不拔 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聚焦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建设,坚持以服务学生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培养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产教融合纵深推进,服务区域发展到位。学校不断推进校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学校建有126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和333个校外实训基地,成立了中国科学院顾秉林院士工作室、车辆工程研究所、建筑工程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等研究和实训机构;与北京昆仑三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建3d技术产业学院、与金蝶集团建立智能财务产业学院、与四川长虹集团共建长虹产业学院;与中国摔跤协会签订唯一高校战略合作协议,共建“训练、竞赛、培训”基地;与四川省足球协会共建四川龑江足球竞训基地,全力构筑四川足球人才新高地。 就业服务体系完备,就业质量持续向好。学校与上海、重庆、南京、绵阳、德阳等地方政府部门和人才交流中心紧密合作,与阿里巴巴、百度、京东、必途、智联招聘等行业网站共同搭建资源共享及人才需求网络平台。毕业生以“综合素质高、敬业精神好、动手能力强、上岗适应快”深受用人单位欢迎。部分学生被绵阳九洲、四川长虹、中国商飞上海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美国博格华纳中国技术中心、瑞典奥托立夫(中国)电子公司、法国佛吉亚(上海)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湖南中大设计院四川分院、信昌集团福州研发中心、一汽泛亚设计院、上海亚大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深圳比亚迪等国内外上市公司和世界500强企业录用,成为产品设计工程师和电子测试工程师。2018年以来,学生考研上线率连年保持在9.6%以上,部分学生被“双一流”建设高校录取。 国际交流渠道广泛,多边合作务实高效。学校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交流,不断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先后与德国、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泰国、老挝、尼泊尔、马来西亚等国家的教育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合作机制,积极开展师资培养、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学生交流等活动,是省内同类院校中招收留学生最多的高校之一。 学校先后荣获四川省全国首批国防教育特色本科学校、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国家级优秀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四川省依法办学示范学校、四川省教育综合改革“国际合作”和“创新创业”试点学校、四川省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单位、四川省应用型本科示范专业建设单位、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四川省劳务培训基地等多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荣誉称号。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学校介绍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是由河北经贸大学举办,按照新机制、新模式运行的本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于2001年7月经河北省政府(冀教发[2001]181号文件)批准成立,并报教育部备案,当时学院名称为“河北经贸大学财通学院”。2003年5月,根据河北省教育厅冀教发[2003]57号文件,河北经贸大学财通学院更名为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次年,根据冀教发[2004]107号文件,我院成为教育部首批确认的独立学院之一。 我院位于石家庄市西南高教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拥有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教学氛围,是大学生理想的求学之地。学院现有校舍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16870.38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资产约3965.77万元),拥有图书馆2座,藏书82.28万余册,数字语音实验室座位数594个,多媒体教室座位数7723个,以及18个高配置的计算机房和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与沪深证券交易所同步运行的模拟证券市场、erp实验中心等各种专业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一流的教学设施。学院有两个运动场,两个礼堂以及若干塑胶篮球场和排球场,为学生文体活动提供了充足的场所。 我院拥有经济系、管理系、信息系、文法系、会计系、商务系等六个教学系,开设三十三个本科专业,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工学和理学六大学科门类。学院主要面向河北招生,同时还在天津、吉林、江西等十几个省(市)招生,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学院在校生人数由成立伊始的799人,发展到现有的13000余人。学院依靠河北经贸大学的智力资源优势,组建了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教师队伍。学院师资库有教师850多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合理,其中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占64%,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80%。同时,拥有一批高层次的优秀专家学者。 我院积极探索招生、培养、就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了以“进口畅、出口旺、教育质量作保障”为特色的“特色招生、精心培养、服务就业”联动机制。学院不断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招生改革,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各专业的招生规模。实施按大类招生,一年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进行专业分流。近年来,随着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批有志青年踊跃报考我院,报考人数不断增加,生源质量不断提高,在省内18所独立学院中,我院的录取分数线和新生报到率始终名列前茅。 我院坚持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理念,谨遵“严谨为师,勤奋为学,诚信为人”的校训精神,积极探索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根据本三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以个性目标确定培养方向,以个人基础确定培养方案,设计了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课程体系,推出了基础通识类课程、跨二级学科专业特色课程、基础强化类课程三大模块,重点夯实学生财经管理类学科的基础知识,强化英语、数学课程的功底,提升学生的考研能力。此外,还专门推出公务员考试课程模块,开设申论、行政职业能力和公共基础知识课程,满足有报考公务员意向学生的需要。力争使每一名走进这里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并力争使每一名走出这里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光明日报》以《为每位学生打造一个出口》为题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报道。 我院把实践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全程实践教学体系。学院投巨资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培育了模拟证券市场、模拟商务谈判、数学建模、erp、模拟股市、模拟法庭等几十个深受学生欢迎的实训项目,建立了北京百荣世贸商城、浦发银行、保定长城汽车等百余家实习实训基地。坚持以赛代练,开展了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网页及动漫设计大赛、计算机调试大赛、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计算机攒机大赛、电子竞技大赛、英语短剧大赛等竞赛林林总总达40种之多,项目涵盖全院大部分专业。过硬的实践能力使我院学生在河北省和全国一系列重大比赛中不断夺取优异成绩,三年来,先后荣获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团体特等奖、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网络虚拟运营专项竞赛团体一等奖、全国高等院校企业竞争模拟大赛团体一等奖等国家级荣誉40余项,省级荣誉30余项。《光明日报》以《学生能力"赛"中来》为题对学院实践教学工作进行了报道。 我院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模式,打造了一批富有特色的大学生思政工作品牌,先后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全国高校德育创新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一等奖等荣誉称号。全院学生价值观念积极,学习态度端正,生活方式健康,涌现出了以不顾安危、勇救六人的“河北省见义勇为十大英雄”郝占辰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学生,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人民网、中国青年网、中国大学生在线、河北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对学院的育人工作予以关注。 我院坚持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完善就业信息网络体系,制定就业工作奖励制度,广泛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同时,把扶持毕业生创业作为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努力在以创业促就业上取得新突破,2012年,在河北省首届大学生“十大创业之星”评选中,我院学生张腾飞、商园鹏双双入选。在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院的就业工作取得可喜成绩,2012年,我院被评为河北省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和质量保持良好态势,连续四年就业率保持在95%左右,考研录取率长期稳定在30%左右。每年都有一批毕业生考取公务员、选调生,或进入大型企业、金融机构工作。广大校友在各自岗位上表现突出,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西安工商学院
学校介绍 西安工商学院(原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位于八水绕长安的渭水之滨西安市高陵区,学校周边商贸发达,交通便利,乘车四十余分钟即可到达西安市中心、咸阳国际机场和西安北站,地铁十号线直达校区。   ●学校坚持“高端化、全球化、个性化”发展战略,践行“以学生为中心、以文化育人、注重综合实践、突出创新创意”办学理念。   ●现有11个二级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人文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乡村振兴人才学院)。   ●开设21个本科专业和13个高职(专科)专业,在校生一万二千余人。   ●软件工程专业获批“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作及其自动化、财务管理、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学校发展愿景是打造“国际化数字工商大学”通过政校企社协同育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每个学生成为社会需要、家长满意、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学校介绍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是一所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1999年由长春工业大学和吉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2004年被教育部确认为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独立学院。2005年通过教育部组织的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和教学状态专项评估,评价是“专家办学,注重投入,重视质量,管理规范,德育特色”。2008年被吉林省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与长春工业大学建立硕士研究生教育联盟,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23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学校现有在校生一万余人,逐步形成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六个学科门类,43个本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学中心、质量第一的办学思想,具有培养奉献和创新精神强、专业技能和基础能力强应用型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 公有民办的办学体制 2006年12月,三位创建人陈坚、张兆华、尹长河共同发表声明:“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全部资产归学校所有(含创立时的投入),不归创建人所有,不归其他单位和个人所有,今后永久不变更。”学校成为一所“公有民办”体制高等院校。2014年3月,学校被吉林省教育厅确定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办学模式改革试点单位。同年,学校提出“共创、共享、共荣”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提升了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2016年12月,学校作为吉林省省属高校唯一代表,参加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作为非营利学校,积极开展非营利性办学模式改革,取得丰硕成果,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学校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和层次。学校各学院均有名师担任院长和学科带头人。现有教师45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32人,占教师总数的51.6%;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353人,占教师总数的78.4%;“双师型”教师78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吉林省教学名师、吉林省优秀教师、长白山技能名师等高层次人才十余人。 完善的办学条件 学校坐落于享有“亚洲最大人工林海”美誉的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校园环境幽雅,校园绿化面积达48.8%。学校已建成近百个实验室和设计室、9个实训中心(工程训练中心、汽车实训中心、电气电子自动化实训中心、软件实训中心、机器人实训中心、会计实训中心、金融实训中心、工程管理实训中心、外语多功能实训中心)、2个大学生创新室;建有19000平方米图书馆,馆内藏书284万册(其中纸质图书93万册,电子图书191万册),中外文期刊23400余种(其中纸质期刊800余种,电子期刊22600余种),拥有中国知网博硕论文系列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超星数字资源平台、马列主义专题数据库、网上报告厅、moocs学习平台,先后加入calis、cashl、cadal等资源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建有标准400米塑胶运动场和多功能体育馆;各类生活服务设施齐全。 坚强的组织保障 建校伊始即成立了党委,学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学校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党委班子组织设置和运行机制,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在保证政治方向、凝聚师生员工,推动学校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学校先后被推选为全国民办高校德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全国民办高校党建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党建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单位等。多次被评为吉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近年来,我校先后获评“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全省社会组织党建创新示范基地”“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2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个。 “两强”的办学特色 奉献和创新精神强: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实现学生理论学习全覆盖。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扎实推进学生“三爱”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爱国、敬业、奉献、诚信”的品格;以“开展校园文化和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奉献、创新”精神。为鼓励学生刻苦学习,除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外,学校还设立成才奖学金等校内奖学金,用于激励学生“成人、成才、成功”。 专业技能和基础能力强:学校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专业特色,进行深度教学改革,根据人才培养需要,改革课程体系,实施分流分级教学模式,重点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基础能力培养。各专业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实行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使每个学生都能拥有一技之长。学校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按产业需求调整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修正药业、浙江吉利汽车、金田铜业、一汽国际物流、苏州博众、京东方、阿里巴巴、北京中科软、苏州绿控、北京链家、宁波亚德客、久盛地板、安徽水利等一百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 就业”基地,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取得较大进展。学校充分利用校内专业实验室、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与企业共同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韩国等国家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留学深造机会,拓展国际视野。 丰硕的办学成果 学校获得全国“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称号;多次被评为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先进集体”、长春市“文明校园”、长春高校文明杯“优胜单位”、长春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长春高校系统“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教育教学取得丰硕成果,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一流专业6个,省级转型发展试点专业1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省级金课、一流课程10门,省级学科育人、课程思政示范(建设)课程3门,省级精品、优秀课程23门,吉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吉林省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1个,吉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吉林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吉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个,吉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实践基地1个,获得吉林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三等奖四项,其它省级以上教育教学成果奖100多项。我校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学科专业竞赛,取得了优异成绩,近5年共有2200余人次在省级以上竞赛中获奖800余项。学校已累计向社会输送高素质本科应用型人才近38000名,毕业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在省内高校前列,就业质量不断提高。一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特别是为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逐年提升,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中国教育报、香港大公报、吉林日报、新华网等媒体广泛报道了学校特色兴校的经验成果,其中《中国教育报》连续6年对学校进行了全方位报道。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学校介绍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创办于2001年,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为面向全国招生的大学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学校,定名为四川文化艺术学院。2016年被四川省教育厅列为四川省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院校,并当选为“四川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首届理事单位。 学校地处李白诞生地、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绵阳,现有绵阳、梓潼两个校区。学校秉承“给自己一个目标,让生命为她燃烧”的办学精神,坚持“启迪学生智慧,培养时代需求人才”的办学理念,明确了综合性的应用型办学定位和“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思路,遵循“立本、务实、创新”的校训,坚持实施校园学分制,推行“大课堂、大舞台、艺术与科技结合、课堂与工作室结合、实践与产业项目结合”的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开放式教学空间,培养社会需要的“品德优、基础宽、素质高、能力强、会创新”的应用型文化艺术人才。 学校现开设本科专业44个、专科专业32个,涵盖艺术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工学、历史学、法学等8个学科,拥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学校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戏剧影视学院、数字传媒学院、美术设计学院、中国书法篆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化旅游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院、心理与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大数据学院共13个二级学院,以及国际学院。建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王蒙文学艺术馆、文昌文化研究院、巴蜀石窟乐舞艺术研究院、科技艺术研究院、文化艺能与社会心理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 目前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学校通过校政、校企、校校合作形式,搭建多层次、多角度、有重点的就创业平台,并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就创业环境。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高职称、高素养的教育专家和教师队伍,设有20多个名师工作室。通过 “引进与培养并举”,形成和聚集了一批在国内外有相当知名度的学术教学团队;从行业、企业、社会中引进双师型人才,建成了一支整体水平高、充满活力、具有现代气息,适应当今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近三年,学校教师参与各级各类教科研项目共计44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7项、省部级项目33项、市厅级项目42项;出版专著及教材123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01篇,专利30项。为支撑专业建设发展需要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学校已与海外40多所高校建立了多渠道合作项目,开展了国际冬(夏)令营和学生海外实习活动。分别从英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奥地利、韩国等国家引进国际人才,在校长期从事教学的外籍教师二十余人,短期交流的海外专家、学者百余人。 学校长期坚持组织师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大赛及重要文化艺术展演活动,先后获奖2000余项;先后获得“中国十大艺术院校”、“中国民办十大知名品牌学院”、四川省旅游“特别贡献单位”、“四川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学校介绍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是2003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湖北经济学院、湖北亿优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合资合作共同举办的非营利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座落在风景秀丽的武汉汤逊湖畔,占地面积500余亩,是一所人文、生态的现代化大学。 建院以来,学院始终坚持走与举办高校——湖北经济学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长期依存、共同发展”的道路,紧盯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逐步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法学、文学、艺术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开设有28个本科专业、10个专科专业,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2000人。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院按照“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力提升”和“共享一批、引进一批、签约一批”的思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的教育教学团队。学校现有教师676人,其中专任教师543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310,占比57%。学院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专兼职双师型教师。 立德树人,以生为本。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秉承“明德尚学、笃行致新”校训精神,围绕“三有三型”(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应用型、创新型、实干型)人才培养目标,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发展战略,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专业综合改革、课程质量建设、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广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学科专业竞赛,多名学子在全国、全省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全面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内涵建设,特色发展。学院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力完善学院治理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发展保障体系,加强内涵建设,积极融入“双万计划”,加强一流本科教学建设,推进一流专业和课程建设,会计学、市场营销、金融学、电子商务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市场营销学》、《中级财务会计》、《建筑供暖系统虚拟仿真实验》、《个人投资理财》、《标志logo设计》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市场营销教研室、会计教研室、金融学课程组获批湖北高校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建立了本科、专科、专升本等多层次办学结构。形成了“社会声誉优良,知名度高;专业建设强化,集中度高;招生就业稳定,满意度高;校企合作深入,契合度高;学生管理细实,精准度高;教学资源完善,共享度高”的办学特色。19年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了4万余名人才。 开放融合,协同育人。学院建立与社会用人单位紧密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分别与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人福药业、中百集团、东呈集团、周黑鸭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湖北粮油、加多宝集团、土老憨集团、中商集团、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百胜餐饮集团、武汉三源特种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湖北今天律师事务所等企业,与黄冈市财政局、税务局、审计局、黄冈市住房公积金中心、浠水县人民政府、浙江省安吉县、长兴县等地方政府建立校政行企合作关系。 学院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高素质大学课程,学院先后与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澳大利亚国立管理与商业学院、西悉尼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学院、美国蒙哥马利奥本大学、台湾中国科技大学等建立对外交流机制,为学生提供“3 1本科双学士学位”“专升硕”“本升硕”“硕士预科”等多种深造渠道,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 学院先后荣获“湖北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湖北最具影响力民办高校”、“湖北省十大民办高校文化品牌”、“湖北省十大教育文化品牌”等荣誉称号。2023年学院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中国民办大学(ⅲ类)排名第24位,在中国独立学院中排名第8位,为5星级中国一流应用型大学。 地 址: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开发区杨桥湖大道8号 邮 编:430205 电 话:027-81973701 传 真:027-81972865 网 址:http://www.hbfs.edu.cn/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学校介绍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古长安,东依历史文化厚重的少陵塬,南眺秦岭,西临现代化大学城,北与市区融合。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学校共开设32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文、医、教、工为主,理、经、管、艺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设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商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护理与健康学院、国际学院等二级学院。 学科专业特色鲜明 学校秉承“质量立校,特色取胜”的办学理念,立足应用型办学定位,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以陕西省“四个一流”建设意见为指南,不断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形成了以工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为主,兼顾医学、艺术学、理学的学科布局;形成教师教育类、计算机类、健康护理类等专业群。专业建设坚持分层建设、扎实推进的思路,按照国家一流、省级“一流专业”、校级重点专业三个建设层次,系统推进专业建设。现有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一流课程”4门。 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合理 人才培养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不断强化专业特色,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结合专业认证,从学校办学实际出发,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大引进优质课程资源,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翻转课堂和项目化教学。坚持能力导向,搭建了“平台(通识课、专业课、方向课三个平台) 模块(方向课有两个以上的模块供学生选修)”的课程结构体系和“三平台(课程实验平台、实验课平台、实习平台)三结合(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结合、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的结合、实习实训与就业的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学校与陕西省康复医院携手合作,发挥学校和医院两种资源优势,进行“2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大连东软集团进行校企合作,开展“嵌入式”培养。 教学质量监控严密有效 学校制定10余个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涵盖了教学督导、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听课制度、校领导联系基层教学单位制度、青年教师导师制、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试卷质量检查与评价、教材选用质量监控和评估、学生教学信息员、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十条规范等方面。形成了“345”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校、院、教研室三级监控;期初、期中、期末、专项四类教学检查,学生评教、督导评教、领导评教、同行评教、教师评学五类监控手段,教学质量监控无死角,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注重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强化培养质量 学校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等质量工程项目,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和全省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等各级各类赛事中获奖512项;教师在全省举行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课堂创新大赛、微课比赛以及其他行业竞赛中,屡获佳绩,共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0多项。 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化科研管理机制改革,坚持以“科研强校、科研兴校、科研促教”为指导,以“服务学校、服务教学、服务教师”的全面服务观念,不断更新理念,制定和优化科研管理政策,推动科研管理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着力提升科研水平。 2005年,学校创办了《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校刊》,该刊是我校主办的教育教学综合性理论刊物,目前常设栏目有特稿、高建群研究、人文社科研究、理工医学研究、教育教学研究和文艺欣赏等栏目。校刊自创办以来,为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为进一步促进我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为其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2018年学校成立了以当代著名作家高建群先生的文学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专业学术机构——高建群研究中心。中心立足于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高建群文学艺术馆,通过对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书画名家、文化学者高建群先生的文学艺术作品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展示、研究和传播,致力于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高建群研究的文学文献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学术文化中心。2019年学校成立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校社科联的成立为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平台,同时标志着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翻开崭新的一页,对学校实施科研强校战略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020年11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研究所《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发布了最新完成的“武书连2020中国民办大学独立学院教师创新能力排行榜”,共包含401所学校,其中民办大学158所,独立学院243所。我校教师创新能力排第38名,陕西同类院校第1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学校介绍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的以本科教育为主、兼有专科教育、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面向全国招生的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3000人。 学校始建于2000年6月,曾用名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2017年被批准为吉林省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吉林建筑科技学院。2019年以来获得吉林省转型发展示范高校、吉林省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示范高校、吉林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吉林省社会组织5a级单位、吉林省高教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吉林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学校和长春市文明校园称号,2023校友会中国民办大学排名(ⅰ类)第12名,吉林省第1名。 学校坐落于吉林省长春市,校园占地总面积80余万㎡,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游泳馆、学生文化活动中心等教学、实训场馆和标准化公寓总建筑面积45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到1.3亿元;馆藏纸质文献总量88.9万册、电子图书74.6万种、中外文纸质期刊60种,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条件充沛。 学校设有建筑与规划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数字建造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创意设计学院、外语学院等12个学院,开设本科专业44个,专科专业9个,分布于“工、管、艺、文”四大学科门类。 现有教师693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52.53%,具有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79.94%;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跨世纪学科学术带头人、吉林省教学名师、吉林省优秀教师等各类高层次专家、学者23名;拥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7个;吉林省青年就业见习基地1个。 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优秀课程29门,省级校企合作开发立项建设课程1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建设)课程2门,省级重点教材1部;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十二五”特色专业2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省级高等教育研究基地1个;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5项; 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教研项目6项、国家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41项、省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4项、省级教研项目48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省级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奖150项,省级优秀教材三等奖3部。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815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0项;授权专利780项,专利转化30余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6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500余篇,其中sci、ei等高水平论文200余篇。 建有9个校内产学研一体化平台,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重点人文社科基地),2个省级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1个省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基地,1个省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校内实验室183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43个,1个省级首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实践基地,1个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2个吉林省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1个首批省级紧缺人才培养定制班。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突出,获得吉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获得吉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奖、国家级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奖、国家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多项奖。取得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吉林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优秀等级。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英国、美国、爱尔兰、德国、意大利、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的十余所海外院校建立了稳定的校际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积极开展本科“2+2”、“3+1”双学位项目、“3+1+2”意大利国立美院硕士直通车和寒暑假游学等项目。有多名学生已完成了与合作校的本科双学位项目,并成功就读英国名校硕士。 学校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办学理念,坚持“质量一流、管理一流、设施一流、服务一流”的办学目标,致力培养“面向城乡建设、运行和管理领域,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线,培养适应生产一线、专业技能扎实、善于实践创新的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英语、电子设计、结构设计、bim毕业设计、挑战杯大赛、大学生艺术展演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课外学术和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国家级、省级比赛金奖、银奖共1500余项。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一直位居省内高校前列,20年来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和输送了4万余名专业技术人才,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和赞誉。 学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本科教育谋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搞创新,脚踏实地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为创建特色高水平应用型百年民办大学而不懈努力! 人才培养定位 面向城市建设、运行和管理领域,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线,培养适应生产一线、专业技能扎实、善于实践创新的应用型人才。 师资队伍 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聚集了一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级突出贡献的专家和省级教学名师等高级人才。 学历教育 实行国家计划内统一招生,本科学制4年(建筑学、城乡规划专业学制5年)。颁发经政府教育部门备案的吉林建筑科技学院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专科学制3年,颁发经政府教育部门备案的吉林建筑科技学院毕业证书。 奖助学金 学校鼓励在校生刻苦学习、励志图强、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奖励在学习、科研以及社会实践中成绩突出的学生,设有建科励志奖学金、创新创业奖学金和校级奖学金,并同时享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政策。 就业创业工作 学校被评为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省教育厅多次发来表扬信,对学校就业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学校与中建、中铁、中冶等多家世界五百强大型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开展“百强名企进校园”系列招聘活动,每年举办百余场专场招聘会以及网络空中双选会,中建一局、中建八局、中国二十冶等央企进校选聘人才,历年来学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一直位居省内高校前列。每年有一大批毕业生被国家重点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学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用“学分银行”的理念将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学分认定与转换,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创造精神、意识和能力。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被吉林省教育厅、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认为吉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基地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