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canvas,请升级你的浏览器。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是1993年由豫籍台湾教育家王广亚博士出资与郑州大学合作创办的本科高校,2011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成为一所独立设置的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工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民办普通本...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371-62436243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民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普通本科
学校排名
42名 软科民办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广州华商学院
学校介绍 广州华商学院是一所财经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应用型本科高等学校,现有广州增城和肇庆四会两个校区,涵盖经、管、文、工、艺、教、理、医等多学科,在校学生29000多人。自创办以来,我校坚持“创百年名校,育华夏英才”的办学理念,狠抓质量、苦练内功,增内涵、强特色、树品牌,专业结构不断优化,科创成果相继涌现、人才培养成绩显著。学校先后荣获“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广东当代民办学校突出贡献奖”、“中国财经类独立学院排名第3位”、“全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增值评价第1名”等称号。学校现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课程8门。2020年以来,我校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3项、科研项目44项,其中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3项。2021年5月,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2年5月,学校获批广东省博士工作站新设站单位。 学校现有广州增城校区、肇庆四会校区,分别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荔枝之乡”广州增城和素有“中国玉器之乡”美誉的肇庆四会,校园占地面积一千八百多亩。经过十七载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的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管理科学有序,教学设备和文体设施完备。拥有完善的、高标准的教学楼、图书馆、专业实验室、体育场馆等教学设施,校园布局错落有致,环境幽雅,空气清新、秀丽宁静,是广大莘莘学子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 现学校图书馆有馆藏纸质图书资源270万册,中文报刊2135种,中文现刊(含报纸)795种,外文期刊60种,超星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33万种,清华同方中国知网(cnki)六个专辑,其中包含中国学术期刊论文、重要会议论文、博、硕士论文、重要报纸全文等约4000多万篇。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拥有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学校由世界著名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浸会大学前校长陈新滋教授担任校长,师资主要来自国内“985”、“211”高校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以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台湾、香港等地的优秀教师人才。现有教师1300多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390多人,占比32.79%,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74.72%,其中有海外经历的教师有31人。学校现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南粤优秀教师6人。学校还聘任了一批海内外知名教授担任学术顾问及讲座教授,聘任了一大批业界精英和“双师型”教师担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导师。2019年11月,学校聘请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法国化学家jean-marie lehn教授为名誉校长。 目前,学校有16个学院(系、部),共48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中外联合培养双学位国际班、2个海外创新班、1个双语班,涵盖了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工学、艺术学、教育学、医学等7个学科门类。 学校致力于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不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互联网 会计教学一体化改革试验区”,依托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相结合,将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合理配置,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在校内斥巨资建设高标准、高水平、独具特色的经管学科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云计算、云桌面平台,以及大传播实验教学平台。其中,跨专业综合仿真平台被广东省教育厅纳入省质量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建设项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学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国际化发展,积极推动和开展各项对外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及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多元化的联合培养模式。学校与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泰国等国外和港澳台的多家境外高校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积极为学生举办国际化活动,拓宽其国际化视野。现已与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等多所国外知名大学共同创办“3 1”、“2 2”等办学模式。近年来派出约1000多名师生赴国外和港澳台地区学习与交流,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 学校现已获得招收港澳台留学生资格,正在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合作,将高等教育融入国际大环境。 建校以来,学校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社会知名度显著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已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3万多名,深受用人单位好评,社会认可度高。毕业生主要在财经、金融、商贸、管理、语言、外事等领域就业,本科生初次就业率连续5年均在97%以上,初次就业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高达96%。 学校的科研能力和为社会服务的能力也不断提升,教师承担的省部级科研项目数和项目经费持续攀升,发表在核心期刊、sci、ei的科研论文数量也不断增加。学校现有两个广东省省级重点学科:广东省高校特色重点学科——会计学,广东省高校重点培育学科——新闻传播学。 学校先后荣获“广东省十佳独立学院”、“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广东省最具就业竞争力独立学院”和“广东省最具综合实力学院”、“中国财经类独立学院排名第3位”等称号。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国家及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创百年名校,育华夏英才”的办学理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现代大学制度为支撑,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升办学质量与层次,努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全面推进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一步一个脚印,为实现建成国内一流民办大学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校徽 华商学院的校徽,充分表达学院对学术及社会的开放态度。 校徽整体外圆内方,由传统元素配以庄重雅致的古典红融合而成,流露出浓郁厚重的文化气息,象征了活力,干劲及灵活性,准确体现"学院"身份。 校徽中心部分为一古体"商"字,取古代方鼎和权杖抽象变化而成。鼎为诚信之尊;杖为权威之证;两者融合,突显出华商学院诚信和权威的特质。杖、鼎的组合形态恰似正在开锁的钥匙,意寓华商学院肩负解惑育人、开启知识之门的神圣使命。 外圆内方,有容乃大。外圆则周而复始,生生不息,预示华商学院前景一片光明。内方而富于变化,意指华商学院行止有度但绝不墨守成规。 整个校徽风格稳中有变,意蕴朴实而博大隽永,十分贴切地表达出华商学院的独特内涵和远大抱负。 校训 "厚德·励志·博学·创新" "厚德"--源自《易经.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厚德"即宽厚仁爱的心性与品德之义。引申为华商学院的师生要树立良好的做人的德行标准,诚以修身,信以立世。同时也表明华商学院将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以崇高的道德、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厚己德以厚社会之德。 "励志"--"励",古语通砺或厉,意指磨练、振奋的意思,现代语指劝勉;"志":意志,志气;"励志"即勉励意志,磨练意志。引申为华商学院的师生要清贫饱学而胸怀天下,淡泊名利而志存高远,意志坚定而毅力超群,奋发志气,把精力集中在做学问、求知识方面上,励己志以励社会之志。 "博学"--源自《论语.子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即指做学问之道。引申为华商学院的师生要 "乐学、好问、勤思、明辨",更新知识,加深学养,先博后渊。要继承和丰富优秀的知识文化,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博己学以博社 会之学。 "创新"--"创",意指开始,开始做;"新",意指新鲜,过去没有出现和发生过的。"创新"即抛开旧的,创造新的,敢做别人没有做的正义之事,敢走别人没有走的崎岖之路。引申为华商学院的师生要敢为天下先,在独立学院的教育领域中开拓进取,不屈不挠,闯出一条符合教育规律、具有华商特色的办学之路,创己新以创社会之新。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1年,1958年至1963年举办本科教育,1994年全国首批举办高等职业教育,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河南省唯一公办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全国铁路系统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级优质高职院校、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 学校位于中国铁路重要交通枢纽、河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郑州市中心城区,新校区位于地理位置优越、发展前景广阔的郑东新区,总占地面积1081810平方米,建筑面积687845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4.54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3.74亿元,图书馆藏书112万册。 学校设置有16个教学院(部)、6个书院,交通运输、医药卫生、财经商贸、电子信息、土木建筑、装备制造、文化艺术、旅游、食品药品9大类49个专业协调发展,形成了主干的轨道类、医护类专业,精干的人文艺术类专业布局。面向全国招生,全日制在校生23000余人。现有教职工1000余人,副高级及以上专任教师占31.96%,博士、硕士占79.28%,生师比为15.43。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教学名师26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人,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全国职业教育轨道交通名师7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计算机应用技术(高速列车智能运维)团队荣获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现代轨道交通技术教师团队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10所高职院校之一)。 科研成果大幅增长。2011年以来,获得国家专利152项,校级以上教科研鉴定、结项成果636项,校级以上教科研获奖成果578项,ei、sci和istp、cscd、cssci收录论文第一作者129篇,其中cscd 13篇,cssci 1篇。2009年,被批准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2010年,首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合作参与国家自科基金1项。现有全国首家坝道工程“医院”高职分院——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分院,全国高职院校中唯一的职业能力重构研究机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能力重构研究中心,与英国技能优才中心(uksce)、英国国家铁路技能研究院(nsar)合作成立“中英轨道交通研究院”。拥有省级科研平台7个。 学校始终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家国情、铁路魂、工匠心、复兴梦”的核心文化理念,着力加强内涵建设,不断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办学实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建校70余年,共培养中、高等技术应用型和管理型人才近20万人,为国家轨道交通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支撑和智力支持。近年来,学校乘势而上,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对接河南对外开放,奋力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全面打造“围绕地方有作为、服务行业有贡献、融入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职业院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南京艺术学院
学校介绍 南京艺术学院(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简称“南艺”,是中国独立建制创办最早并延续至今的百年高等艺术学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也是江苏省高水平大学高峰计划建设高校,艺术学科综合实力稳居全国高校前列。   1912年,我国新美术运动拓荒者、现代美术教育奠基人刘海粟先生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1930年更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22年,颜文樑先生创办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52年,在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山东大学艺术系美术、音乐两科合并上海美专与苏州美专,于江苏无锡社桥成立华东艺术专科学校,12月8日完成合并工作,该日后被定为南艺校庆日。1958年华东艺专迁址南京丁家桥,同年6月更名为南京艺术专科学校;1959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南京艺术学院;1967年迁址南京市虎踞北路15号。1978年,获准为全国首批招收硕士研究生的高等院校,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南京艺术学院与时俱进,经风雨而茁壮,历沧桑而弥坚,成为国内外卓有影响的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   学校现设有美术与书法学院、音乐学院、设计学院、戏剧与影视学院、舞蹈学院、传媒学院、现代音乐与科技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人文与博物馆学院(艺术研究院)、文化产业学院、数字艺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体育部等16个教学单位。设有艺术史论、艺术管理、音乐表演、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表演、舞蹈学、舞蹈编导、舞蹈教育、流行音乐、表演、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录音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影视摄影与制作、美术学、绘画、雕塑、摄影、书法学、中国画、文物保护与修复、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广告学、艺术教育、文化产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音乐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智能交互设计、音乐剧等43个本科专业。   学校目前在校生总数12000余人,教职工1150余人,专任教师760余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330余人,博士生导师60余人,硕士生导师200余人,聘有国内外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百余人。其中,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1人;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1人;国家重大人才计划b类领军人才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长江学者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召集人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副主任委员2人;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荣获江苏紫金文化奖章2人;江苏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4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江苏省“五个一批”人才5人;入选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社科英才、优青”“紫金文化创意英才、优青”等百余人。   学校拥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硕授权点,4个专博授权点,5个专硕授权点。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80%学科进入a类,传统优势学科取得重大突破。连续六年名列武书连中国大学学科门类排行榜艺术学学科榜首。与中央编译出版社合作成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艺术研究与创作中心、全国高校首个马克思阅读中心,与中国科技大学共建艺术与科学创研中心,与南京邮电大学共建元宇宙艺术与设计研究院,与南京理工大学共建数字文创发展中心,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合作建设听觉感知与视听融合实验室。近五年来,学校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项;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项;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2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5项(历史累计7项)、一般项目18项;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5项;获批中央其他部门社科项目21项;获批省级社科基金项目41项。学校一批研究机构获批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一批研究团队获批省级优秀创新团队。《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入选cssci来源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学校“美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与实践”获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艺科融合,协同育人:数字技术驱动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中国画技法》《油画技法》《中国美术史》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国画、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艺术设计学、美术学、绘画、舞蹈学、动画、艺术史论、音乐学、环境设计、工艺美术、广播电视编导、数字媒体艺术、戏剧影视文学、书法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表演、影视摄影与制作、雕塑、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艺术与科技、文化产业管理等24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位列全国艺术院校第二;动画、艺术设计、绘画、音乐学、表演等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产品设计专业被评为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音乐表演、艺术设计学专业被评为江苏省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舞蹈评论》《古代书论选读》《中国美术史》《设计基础4》《表演课—基础元素训练》《漆材料与工艺》《中外电影史》《民族舞蹈学1》《艺术学原理》《古筝独奏》《影像表现》《服务设计》《中国传统造物智慧设计研究》等13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产品人机与实验》《舞台剧目实践》《影像表现》等3门课程入选省级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学学科为全国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数字媒体艺术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艺术材料与工艺”“文化创意与综合设计”等2个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手工艺课程实验教学实验室、数字音频教学实验室、版画艺术实验教学中心、影视制作实验教学中心、工业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现代雕塑综合材料实验教学中心、虚拟现实艺术实践教育中心、传媒艺术跨学科综合训练中心等8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美术学专业建设团队被评为江苏高校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毕业设计(论文):参数化设计与建造》《动画基础》获评江苏省首批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新文科艺术学类专业课程体系与新形态教材建设”“艺术与科技相融合的新型产品设计专业及课程建构”两个项目被立项为首批江苏高校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省级重点培育项目;“‘四美四育’美育育人体系的建构与实践”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政精品项目。学校获批立项建设江苏高校文化创意协同创新中心,成立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艺基地,获批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首批基地。江苏省首批新型重点高端智库紫金文创研究院跻身全国a级智库行列,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美术馆多次被重要媒体评为全国十大艺术机构、十大美术馆。   近年来,学校在国内外重大艺术创作展演中硕果累累。教师担任编剧的动画片《大禹治水》获第15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26届电视文艺“星光奖”优秀电视动画节目奖;电视剧《大清盐商》获第30届“飞天奖”和第28届“金鹰奖”荣誉提名奖;电视剧《埃博拉前线》获第33届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获全国美展金银铜奖8项,“金钟奖”金奖3项,“文华奖”金奖1项;获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奖1项;12件作品入选第七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教育教学成果展示;获中国书法兰亭奖3项;2件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及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复排大型反战歌剧《秋子》,创作和平颂--多媒体音诗画交响音乐会、原创话剧《那时花开》、原创舞剧《十二秒》《雨花石的等待》、原创音乐剧《隐秘的光》《沧海一粟》等,引起广泛的社会影响。   学校积极投身国家和地方文化建设,圆满完成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亚投行新标徽和启动装置、国庆70周年“江苏智造”江苏彩车(荣获匠心奖)、世界语言大会视觉系统、江苏发展大会会标、2018羽毛球世锦赛标志、中国医疗保障官方标志及徽标、江苏援湖北医疗队标志、长征六号改火箭视觉标志、南京南部新城秦淮湾大桥整体景观灯光(荣获缪斯设计银奖)等设计任务。自2016年开始,南艺520毕业展演嘉年华已成功举办八届,成为一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公共文化艺术活动。   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南京艺术学院秉承了优秀的文化传统、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从上海美专董事局主席蔡元培先生确立的“闳约深美”办学理念,到刘海粟先生提出“不息的变动、不息的改造”办学精神,陶甄了一代代杰出的艺术人才。刘海粟、颜文樑、陈之佛、谢海燕、臧云远、黄宾虹、傅雷、贺绿汀、张大千、朱屺瞻、潘天寿、丰子恺、吕斯百、黄镇、吴印咸、沙飞、董希文、赵丹、吕凤子、陈抱一、俞剑华、程午嘉、刘汝醴、温肇桐、陈大羽、黄友葵、盛雪、甘涛、洪潘、刘少椿、程十发、罗尗子、苏天赐、林树中、方骏等名家大师曾在这里执教或学习。他们为中国艺术教育的发展与崛起作出了卓越贡献,也为南京艺术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新担当。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学校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高质量发展战略主题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主攻方向,扎实推进校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13510”战略部署,在新时代高等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实践中,立足“中国特色”、瞄准“世界一流”、彰显“综合优势”,不断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学校介绍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是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确认的全国首批以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独立学院(《教育部关于对天津市普通高校举办的独立学院予以确认的通知》教发函[2004]22号文件),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按学院专业培养方案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颁发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证书。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及学院相关规定,授予本科毕业生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学士学位并颁发学位证书。目前已有近1.5万名毕业生。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坐落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高校园区,学院占地面积334亩,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设有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学生餐厅、400米标准体育场等完备的教育教学设施和完善的生活设施。 学院秉承“办人民满意教育,办负责任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人才培养追求高质量,师资队伍追求高水平,管理服务追求高效益,校园文化追求高品位。坚持“紧贴社会需求、以人才质量求生存、以专业特色谋发展”的办学思路,保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构建了“以医学为核心、医学技术类专业为特色、非医学专业为补充、新型健康产业为专业发展的增长点和创新点”的专业结构体系。目前共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眼视光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法学、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康复治疗学、健康服务与管理12个专业,在校生达7500余人。 学院秉承“立德树人、文化育人、专业立人”的全人教育理念,坚持“立足天津,面向全国,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依托天津医科大学优质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培养“厚德明理、博学技精”的应用技术型医学人才。目前学院拥有50多家医院、律所、药业集团等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并积极与国内外大学、医院或行业合作,探索“一专多证”、医教协同、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和育人模式,着力培养综合素质高、道德品行端、专业基础好、实践能力强、具有强烈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院坚持“帮你成长、助你成才”的育人理念,注重校园文化、宿舍文化建设,为学生创造多种发展机会,搭建成长平台。现建有大学生活动中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众创空间等大学生活动场所,学生在学期间可按规定申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天津市人民政府奖学金以及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奖学金,成立了众多大学生文化社团组织,为帮助学生成长成才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辽宁理工学院
学校介绍 辽宁理工学院位于渤海湾畔辽西走廊、有“英雄城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锦州市,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99年成立的锦州师范学院民办分院,2003年经辽宁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渤海大学文理学院,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辽宁理工学院,2023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现有松山、滨海2个校区,占地面积约593.7亩,建筑面积23.55万平方米。现有机电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1个公共教学单位和1个附属单位。专任教师439人,在校生7125人。目前已发展成为以工学为主,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理工类应用型大学。建校以来,已累计向社会输送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岩为代表的各类人才2.8万余名。 学校设有36个本科专业和4个专科专业,现拥有2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建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流工程2个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获批38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2项省级校际合作项目、41项省级教改立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省市级以上教学竞赛奖励27项。 学校按照“结构合理、引育并重、专兼结合、双师优先”的原则,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现有高级职称教师174人,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317人,双师双能型教师94人。建设校级教学团队15个、辽宁省美育优秀教研团队1个。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2人,辽宁省优秀教师2人。获2021-2022年度辽宁省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坚持“立足锦州,服务辽宁,面向全国”的服务面向定位,聚焦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围绕辽宁省“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的创新发展战略和锦州数字城建设规划,着力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现有校级科研平台4个,组建锦州市重点新型智库平台2个。建成9个校企合作产业学院,其中,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组建企业“定制班”20个,构建了以行业和地方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的产教融合新型教学模式。 学校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丹麦、葡萄牙等6个国家中的12所高校共同参加了由欧盟“伊拉斯谟 ”计划资助的“可持续性的‘以学生为中心’先进教学理念促进中国和格鲁吉亚教学发展”项目。参与编写国际手册1部。签约4项欧盟“伊拉斯谟 ”计划——辽宁理工学院与保加利亚鲁塞大学师生互换交流项目。 学校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的号召,充分利用锦州英雄城市的地域优势,不断强化“践行锦州英雄精神”办学育人特色。全面实施“崇尚锦州英雄人物、践行锦州英雄精神”理工特色思政工作体系,用“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英雄精神铸魂育人,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近5年,学生获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奖2004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6项,省级一等奖185项。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在93%以上,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荣获辽宁省2022年度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等奖。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尚德明理、精工致用”的校训,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任务,坚持“立德树人、人才强校、质量立校、双师保障、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细化教学管理,坚持三全育人,做到五育并举,奠定了坚实的办学基础,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在以锦州英雄精神育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先后被评为“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辽宁省高等学校先进党组织”“辽宁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安防管理先进单位”“辽宁省征兵工作成绩突出单位”“辽宁省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试点工作先进单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学校介绍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坐落于联合国“最佳人居奖”“世界美食之都”、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位于两个国家级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核心地域,三面环水,园林式校园智能化、生态化、开放化、人文化交相辉映。学院创办于1998年,2005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为独立学院。 学院举办方——百年名校扬州大学,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8个,博士后流动站20个;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3个,博、硕士生导师3100多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外籍院士1人,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江苏高水平大学全国百强省属高校建设计划支持高校,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院现设有文法系、经济管理系、机械电子工程系、土木电气工程系、化工与医药系、旅游与艺术系、基础部等7个系(部),38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8大学科门类。学院目前在校生12000余人,校区占地面积800余亩,校舍面积28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00余万册,电子图书150多万册,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6000万元。在专业建设、授课师资、图书资料、教学实验设施等方面,充分共享校本部资源,其中主讲专业教师中教授、副教授比例达65%以上。近年来,学院着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水平自有教师队伍,推进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探索建立“讲席教授”制度,目前学院拥有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4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中组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1人,入选省部级人才工程项目20多人,专任教师具有博硕士学位的教师占87.31%;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其中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重点项目1项);承担最高人民检察院重点课题、司法部重点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等省部级项目40余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特等奖2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最高人民检察院理论研究成果二等奖等省部级及以上奖项近30项。 办学理念先进,培养特色鲜明。自1999年招生以来,学院依托扬州大学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采用全新的办学机制,立足江苏,面向全国,探索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路径,坚持“让我们一起有使命地成长”教育理念,积极推进“产教学研用”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致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学院积极实施本科专业品牌化、集群化建设与提升工程,大力推进通识教育、荣誉教育改革,深化创新创业创造教育,强化实践育人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积极打造“一专一品”,实行第二课堂学分制,推动第一第二课堂融合发展。先后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建模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箱包设计大赛等比赛共获得各类国家级奖项300余项,其中2019年全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铜奖(全省独立学院唯一)、2020年江苏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一等奖、2021年江苏省挑战杯“黑科技”专项赛获特等奖(全省独立学院唯一)。 教育管理规范,培养质量优异。学院坚持从严治院,形成了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服务至上与文化熏陶一体的学生教育管理特色。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学生自行组织社团44个;全年开展“成才在广陵”科技文化节、学生社区文化节、建筑文化节、服饰与皮具文化节、护士文化节、文法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学院连年被评为江苏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学院注重加强与国际知名大学的合作和交流,经过多年的开拓和积累,学院已与包括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在内的国外十多所院校建立了教学、科研和学生交流的合作渠道。通过对外交流与合作,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学院现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特等奖学金、校长奖学金、朱敬文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其他多种社会奖助学金,年发放金额近1500多万元,2022年学院获得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资助绩效评价考核优秀等次。 就业平台宽广,社会声誉良好。学院采取切实措施帮助学生考研考证,专门设立24小时开放的考研自修室,学院每年毕业生考取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杜伦大学、伯明翰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国内外世界一流大学的研究生比例不断提高,近年来学院年平均考研录取率保持在10%左右。近年来,学院与企事业单位共建校外实习基地170多个,学院毕业生录用到国家公务员队伍、国家基层项目、各级事业单位达10%。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目前毕业生在联合国总部、中国石化集团、东方航空公司、中国电信等大型企事业单位,因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用人单位总体满意度达97%,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连续保持在97%以上,学院多次获得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督导a等高校”。学院社会美誉度与日俱增,得到了教育部、省教育厅领导和国内高等教育专家的充分认可,得到了行业企业的充分信任,学院获“2019年江苏省十佳网络口碑本科高校”称号,2021软科中国独立学院排名榜单,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排名全国第17位、江苏省第4位;武书连2022中国独立学院综合实力排名第6位、前3.7%,入选11所中国高水平独立学院行列,排名第2位,择校等级为a 。 百年扬大坚苦自立,活力广陵开拓创新。在迈向新的历史征途中,让我们一起携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全面做强自己,努力探索面向未来应用型人才成长、适应创新创业创造发展的智能教育生态,为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天津天狮学院
学校介绍 学校简介 天津天狮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999年的天津天狮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院校,是天津市成立最早的民办本科高等学校,2015年顺利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由天狮集团投资兴办,坐落在“京津走廊”天津市武清区的龙凤河畔,占地面积约3.2平方公里,规划建筑面积210万平方米。校园的整体设计融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精髄和西方现代建筑理念于一体,采取一流建设规划及标准,是书香气息与园林景观交相辉映的现代化、公园式大学校园。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实践天狮集团李金元董事长“教育报国”之情怀,秉持“明德、至善、求实、创新”校训精神,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抓手,大力发展校企合作育人,现已发展成“产学研创一体化”的应用型大学。 一、办学理念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改革为重点”的obe教育理念,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为龙头,以双师型师资队伍为支撑,紧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创新培养模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专业建设、社会服务以及办学的水平和质量,突出人才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会沟通、能做事、勇创新的基本能力,旨在培养中国未来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有担当、能力强、勇创新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学科专业 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争取研究生教育,适度开展专科教育,大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教育。学科建设瞄准新技术、新产业,以新工科为抓手,推进理、工、经、管、文、艺多学科协调发展,构建以医疗健康、食品医药为着力点,以经济管理、艺术、语言为拓展,以智能、自动化、信息、大数据为引领的学科专业生态布局。学校现有6个二级学院、3个教学部,下设31个本科专业和5个专科专业,涵盖理、工、经、管、文、艺六大学科门类。学校建有市级一流专业3个,市级一流课程7门。目前在校生规模近12000人。建校二十余年,学校已为社会培养了数万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高素质的各类应用人才,广受赞誉。 三、师资队伍 天津天狮学院秉持“师资为强校之本”的理念,扩展全球视野,面向国内外广揽贤才。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内培外引相结合原则,以内培提升质量,以外引提升水平,在科学实施传帮带、教师培训、委托培养计划等提升内部质量举措的同时,加大力度聘任一线工程师等行业精英授课,坚持推行双导师制。学校现有近600人的教师队伍,已引进多名具有院士及国务院津贴获得者、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及国家(省)级名师,目前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2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超500人,聘请百余名来自企业行业的实践指导教师。学校已经构建起规模合理、结构多元、素质优良、协同创新、实力雄厚且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师资队伍。 四、教学特色 学校以教学赋能为抓手,积极创建人才培养新机制,坚持obe教育理念,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人才成长规律,注重因材施教,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坚持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中传授知识的同时赋予人才的能力培养,使教学做到多功能化,让学生做到“在成长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开辟项目引领培养计划,实现本质产教融合。自动化专业(义齿智能制造)特色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数据方向)特色班都是我校校企深度融合特色项目,高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毕业生优质就业提供了保障。 五、国际交流 坚持开放办学,倚靠天狮集团发展优势,借助集团全球化营销、国际化经营的深度和广度,加强与国外先进应用型大学交流合作,扩大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范围。以应用性大学建设为导向,推进包括“义齿”等国际合作项目,助力产学研创一体化发展,开拓师生国际视野和增强职业竞争力。学校与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特拉华大学、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亚利桑那大学、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泰国易三仓大学等国外知名院校陆续开展“3 1 1”、“4 0”等联合培养项目,学校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并提供奖助学金,为学生提供众多出国实习、读研、读博机会。同时,学校积极吸引留学生来校学习,近年来已培养来自哈萨克斯坦、俄罗斯、韩国、加拿大、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南非等国家的400余名留学生。我们真诚邀请有理想、有志向、有抱负的国际青年才俊来天狮,追逐青春梦想,做好职业规划,提升自身价值,成就精彩人生。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始建于1973年, 2002年7月被省政府批准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2013年12月,原山东省交通运输学校整体并入。学校实行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与教育厅双重领导,以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为主的管理体制。近年来,学校坚持“立足交通行业、服务区域经济、紧密融合企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和“校企融通、全程合作”的办学模式,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持续提高。 学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国家优质校、交通运输部高职教育示范院校、山东省首批技能型特色名校、山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全国定向培养海军士官试点院校、山东省“3 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本科生试点院校、山东省首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院校、山东省首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试点院校,被评为省级文明校园。 学校在潍坊市和泰安市两地办学,占地1300余亩,环境幽雅,交通便利,各类教学设施齐全,教学条件优越。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500余人,教职工818余人,其中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1人,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人,全国交通运输行业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1人,全国交通职业教育专业带头人3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吴福—振华”交通教育优秀教师5人,省职业教育青年技能名师4人,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1人。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建成了省级教学团队6个,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山东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5个。固定资产10.21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2.35亿元,图书118万册。 学校实行院系两级管理,设有车辆工程系、公路与建筑系、管理与信息系、机电工程系、航海系、交通工程系、基础应用系、科学与人文部等教学机构,开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现代物流管理、飞机机电设备维修、航海技术、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等34个专业,形成了布局科学、优势明显、结构合理的专业体系,满足了交通运输行业各领域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学校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重点专业4个,教育部交通运输类示范专业3个,山东省特色专业7个;立项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1个,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4个,山东省品牌专业群2个。建有省级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5个。现有交通事故司法鉴定所、公路工程检测中心、物流研究所、交通工程实验中心、交通行业和市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和技术服务机构。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1项。 学校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路子,开放办学,不断拓展校企合作范围,提升校企合作层次,先后与宝马汽车、上汽大众、巴斯夫、保时捷、北汽集团、宅急送、山东路桥集团、山东高速、山东太古、北京东方祥云、歌尔股份、潍柴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形成了“厂中校”、“校中厂”、“混合所有制”、“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合作技术开发”等稳定合作形式。与海军某部队建立了“四路并进 育四有军人”的军士培养模式,在课程建设、教材编写、师资培养、员工培训、实习就业等领域进行广泛而又深入的合作。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办学二级学院1个、现代产业学院5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5个、校企合作招生专业8个。建设有潍坊船员评估(培训)中心和ccar-147飞机机电维修培训中心。山东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被认定为教育部第二批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 学校连续6年承办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汽车营销”、“汽车检测与维修”、“货运代理”等赛项。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共获得一等奖28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11项;在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各类奖项136项。2021年,国赛一等奖获奖数量列全国高职院校第一名。 学校坚持以促进高质量就业为导向,实施就业"一把手"工程,对各系实行毕业生就业责任制,加大各系就业工作考核力度。通过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拓展就业岗位,提高就业质量。连续八年毕业生去向落实率稳定在98%以上,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目前,学校正全面实施国家高水平高职学校与专业建设和部省职教高地建设,按照学校“一个目标,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突出特色、塑造品牌、坚守底线”的总体要求,坚持“固本强基、重点突破、品牌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综合改革,建设办学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高水平高职院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学校介绍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创办于1999年,由百年名校南京师范大学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举办,是首批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确认的独立学院之一和经江苏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批准成立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学院的举办方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成果卓著,享誉海内外。学院秉承南京师范大学优良的办学传统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依托南京师范大学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恪守“正德厚生、笃学敏行”的校训,育就了“团结、勤奋、朴实、奉献”的优良院风,聚焦“区域领先、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科学定位,强化特色办学,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致力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学院在江苏省教育厅、丹阳市委市政府的倾力支持下,于2017年迁址丹阳办学。地址位于丹阳市正德路8号,占地总面积900亩,规划建设总建筑面积38.75万平方米。校园基础设施完备,教学科研条件优越,是一所现代化的智慧校园、生态校园、人文校园、低碳校园、开放校园。 学院坚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契合度,基本形成了以语言类、管理类、工程技术类和艺术类四大专业群。学院现有在校生9700余人,教职工435人。学院下设8个二级学院,分别为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学院、法政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工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音乐学院,共有39个本科专业,涉及经、法、文、理、工、管、艺等门类。 学院坚持“以生为本”的办学宗旨,积极探索适合独立学院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宽基础、复合型、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格局。学院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以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积极推行海外学习计划,已与美国艾德菲大学、法国雷恩商学院、法国昂西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英国林肯大学、德国伊尔姆瑙理工大学、澳洲墨尔本理工大学、意大利乌迪内大学、韩国江原大学、日本九州外国语学校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出国留学创造机会;积极开展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工作,大力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应用性技能教育。 学院坚持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且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院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大力培养“双师”型人才,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工作充满活力。学院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超过80%,青年教师有多人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和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新的历史时期,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的事业发展已经掀开全新的篇章。全体中北人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立德树人与稳定发展,主动融入母体高校的事业发展,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加快推进建设“区域领先、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一所江苏省省属全日制公办专科层次普通高校,前身是1911年美国基督教会创办的博习医院护士学校,深耕医学教育领域已有111年之久,早在1958年即组建苏州医学专科学校,1996年首批试办五年一贯制卫生高等职业教育,2005年升格为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首家卫生类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 学院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古城苏州,主校区位于秀丽的石湖之畔——苏州国际教育园(北区),其他两个校区分别在苏州古城区的书院巷和古镇木渎。学院共占地50.2万平方米(753亩),建筑面积35万余平方米。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约一万人,全院教职工总数803人,校内专任教师501人,校内专任教师中硕博士比例近80%,高级职称比例近40%,双师素质比例超过90%。拥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现有教育部行指委和专委会委员8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2个,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职业教学创新团队6个,江苏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1个、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培育项目1个,江苏省教学名师1名。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教育部认定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个。获教育部认定协同创新中心1个,江苏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个。独立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苏州市优秀教学团队2个,苏州市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苏州市重点实验室1个。 学院建有马克思主义学院、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国际护理学院)、药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口腔系、眼视光系、健康管理系、基础部、体育部等10个教学机构,围绕卫生健康产业,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助产、老年保健与管理、药学、中医学、中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生物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眼视光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卫生信息管理、医学营养、大数据与会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健康管理、中药材生产与加工等22个专业。护理、药学、医学检验技术是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护理、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口腔医学技术、眼视光技术是教育部认定骨干专业。护理专业群、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群是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 学院是江苏省卫生健康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单位、江苏医药卫生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江苏省卫生职业教育研究室挂靠单位。是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命审题基地和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试题开发基地。是江苏省1 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卫生与公共服务类协作组组长单位,也是省内首家老年护理师资培训基地。牵头制定护理、医学营养、医学检验技术、眼视光技术等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率先在全国构建贯通培养的现代卫生职教体系,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一次通过率稳居全省第一。院外拥有80余家稳定的三级甲等实习医院以及300多个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临床见习和实习提供了良好条件。与英国、荷兰、日本、美国等国和台湾、香港地区的有关院校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院牢牢把握卫生事业和健康产业发展方向,专业结构布局紧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所办专业60%为省级以上高水平专业(群),招生就业呈现“进口旺、出口畅”的可喜态势,涌现出如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钱红英、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褚红等一批成才典型。学生近五年获得国家级技能大赛二等奖及以上53项。 百十年风雨,薪火相传。学院连续十五年荣获原江苏省卫生计生委江苏省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为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单位、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单位,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考核优秀、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自主试点高校、江苏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评价优秀单位、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职院校后勤行业先进单位、江苏省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江苏省纪委省级廉政教育示范基地、江苏省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先进、江苏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江苏省教育信息工作先进、江苏省先进高校科协、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先进集体、江苏省爱国卫生教育 (健康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百十年学府,再续华章。苏卫人正秉承“敬人敬业、至精至诚”的学院精神,矢志培养有温度的健康促进者。“十四五”期间,学院力争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卫生院校,跨入更高层次高等院校行列,成为全国卫生健康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高地,成为卫生健康职业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标杆。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