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融科技学院怎么样,好不好-z6尊龙平台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canvas,请升级你的浏览器。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北京金融科技学院(原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京津冀一体化核心区。办学2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根据社会需求导向办学,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艺术学为翼,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学科专业体系;始终坚持满足学生家庭对高阶...
尊龙凯时手机版官网地址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10-69597736,010-69597746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民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普通本科
学校排名
99名 软科独立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成都外国语学院
学校介绍 成都外国语学院的前身是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创办于2000年,2023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成都外国语学院。学校2023年12月获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作为四川省唯一专业外国语高校,学校以塑造学生美好未来为使命,以建设高水平、国际化、应用型外国语大学为目标,与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同频共振、同向同行,致力培养学生成为就业有实力、工作有能力、发展有潜力、个人有魅力的优秀应用型人才。 学校建有成都和宜宾两个校区,成都校区坐落于著名的世界风景文化名胜区、世界“三遗之城”都江堰青城山麓;宜宾校区位于宜宾市国家级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宜宾市“大学城”核心区域。学校面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生24000余人。现开设本专科专业65个,其中16门外语(外语类本专科专业32个),联合国官方语言和“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的语言开设齐全,意大利语、阿拉伯语、捷克语、匈牙利语、马来语、越南语等外语专业在四川省所有高校中唯一开设。学校设有12个二级学院,形成了以外语学科为主,文学、经济、管理、艺术、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成都外国语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构建了一支德才兼备、爱岗敬业、教学优异的专任教师队伍,并常年聘有16个外语语种的外籍教师。现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四川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1人。 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法语),5个四川省普通本科高校一流本科专业,4个四川省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4个四川省民办高校重点特色专业。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入选四川省贡嘎计划培育学科。学校建有8个新文科实验室组群——多语种同声传译实验室组群、综合语言实验室组群、新闻录播实验室组群、国际酒店管理实验室组群、跨境电子商务实验室组群、会展经济与休闲体育实验室组群、航空模拟实训室、计算机云教室等200余间实验室,其中同声传译语言实验教学中心获评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批省级大学生文科实践基地2个。 学校党建成效显著,有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活动学生党支部工作案例特色作品1个,获批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是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是四川省首批“三进”工作试点高校,获批立项8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有省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典型案例2个。 学校已与24个国家的80多所高校直接建立了国际合作关系,开设了适应各语种各专业的专升本、本升硕、专升硕等多个留学项目,每年有500余名学子赴海外留学深造和实习就业。学校先后招收8批来自俄罗斯、韩国、意大利、哈萨克斯坦、尼泊尔、法国、新加坡、日本、墨西哥、德国等国家的学生前来留学和交流。 成都外国语学院在武书连2021年中国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本科生深造率排名中位列第4名,本科生毕业生质量位列第4名。每年有15%左右,累计有6000多名本科毕业生成功考研,其中多名学子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继续深造。学校法语、俄语、日语、西班牙语等多个语种专业过级率超全国平均过级率20余个百分点。学校与30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达95%以上。 学校近两年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省级奖项2项,立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厅局级科研项目157项。出版校刊《外语教育与应用》(第七辑)(第八辑)两辑,获cnki系列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教师发表scd和核心论文131篇,出版著作27部(本)。 成都外国语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育分委会理事单位、中国高校外语慕课联盟理事单位、全国外语院校“大思政课”建设联盟发起单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四川省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盟发起单位、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四川省应用外语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招生考试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单位,四川省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基地,“中国(四川)援外医疗队葡萄牙语培训基地”,白俄罗斯教育部白俄罗斯留学预科中心、亚洲教育论坛国际教育交流基地。 建校以来,学校办学成就斐然,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已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6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优秀人才。“十四五”期间,学校将聚焦高质量发展需求,坚持以新文科引领特色专业建设,以新成效完善四大教育体系,以新动能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以新机遇拓展国际合作交流,以新赛道深化校企校地合作,坚定不移沿着建设高水平、国际化、应用型外国语大学阔步前进。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介绍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教育部批准,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重庆市教委主管的普通高等学校,是三峡库区唯一独立设置的全日制医药卫生类高等院校,是重庆市市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学校在gdi智库高职高专排行top1000榜中,2021年全国高职高专排名第55。 重庆市万县卫生学校创建于1951年,重庆市万县中医药学校创建于1974年。2006年,两所中职院校合并升格设立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学校管理体制由万州区管理调整为重庆市教委管理,通过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合格评估。2010年,学校被确定为重庆市市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17年,学校成为重庆市优质院校。2019年,学校通过教育部现代学徒制第二批试点单位验收,被确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学校坐落在万川毕汇的三峡库区腹心—重庆市万州区,历经70余年栉风沐雨,秉持“学则恒心,医则仁心”的校训,坚守“质量立校、特色强校、改革创新、开放办学”的办学理念,恪守“立足三峡、辐射西部、统筹城乡、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逐步形成了“学惟真、行惟实、医惟仁”的校风、“引导向学之心,升华向善之志”的教风、“勤学、力行、诚信、担当”的学风,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一流医药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占地面积2071亩,校舍69.4万平方米(含在建校舍25余万平方米),拥有图书320万册,固定资产总值20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保持年递增10%以上,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学校有直属附属医院2家,开放病床2000余张,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教学医院10所。 学校设有临床医学院、中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中药研究所)、医学技术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医学部、公共基础部(体育工作部)9个教学院部,并单独设置了图情信息中心、发展规划处(质量管理办公室)、合作交流中心3个教学科研机构。 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000余人, 学生报到率保持在95%以上,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近五年,学校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7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5项。 学校现有职工17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300余人,硕博士470余人。学校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重庆英才3人、重庆市教学团队3个,重庆市教学名师2人、国家及重庆市级名老中医7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4人、重庆市先进工作者2人、重庆市三八红旗手1名、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重庆五一劳动奖章3人。 学校开设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技术、眼视光技术、医疗设备应用技术、医学生物技术、中医学、中医骨伤、针灸推拿、康复治疗技术、医学美容技术、中医养生保健、护理、助产、老年保健与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药学、中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药物制剂技术、制药设备应用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中药制药技术、中药生产与加工、预防医学、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公共卫生管理、卫生信息管理、食品营养与卫生等38个专业。拥有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医学、口腔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学前教育7个国控专业,护理、临床医学、中医学、中药学4个国家级骨干专业,康复治疗技术、药学、药物制剂技术、口腔医学技术等8个市级骨干专业,临床医学、中医、中药、护理、医学技术5个一流专业群,形成了多专业支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近年,学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与重庆三峡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施专本贯通分段培养,学校与重庆文理学院、长江师范学院,分别联合举办本科层次制药工程、生物工程专业。 学校累计为三峡库区及西部农村基层培养医药卫生人才18万余名。涌现出全国及省市技术标兵等先进典型,2007级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张琼仙获“全国最美乡村医生”荣誉称号,2006级英语护理专业学生阙秋红获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6级中医学1班蓝巧获得“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2017级优秀毕业生余丝雨作为村医定向培养生,扎根陕西汉中大深沟村,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专业建设:立足学校办学特色与优势,服务重庆“两地”“两高”发展目标,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大健康产业,适时调整、优化专业设置。拥有国家现代学徒制项目1项,教育部1 x制度试点2个,重庆市人社局新型学徒制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中医类和临床类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1个,市级科普基地2个;联合主持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2门,市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23门,教育部 “西南健康与旅游教育扶贫实验项目”之“三峡中医药产业产教融合模式创新”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规建中心验收。 人才培养:近年来,护理、临床、口腔、中医等专业执助考试通过率位居全国前列。学生双证书获取率96%,社会用人满意度98%。毕业学生76%服务于基层一线医疗机构,兑现了“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育人宗旨,彰显了“领行业、重服务、促发展”的办学特色。 科研成果: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和市级教学成果奖、市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建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训基地1个,三峡库区道地药材开发利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抗肿瘤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应用技术推广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11个;获批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立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0余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其他国家级项目14项;主持市级教改、社科、自科项目300余项,重大教改项目1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cscd、cssci、北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20余篇,sci收录120余篇,ei收录20余篇;主编全国医药卫生创新教材200余部;获国家专利200余项、德国专利4项;专著《长江三峡天然药用植物志》获重庆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成功发现一种新的万寿竹属植物——南川万寿竹disporum nanchuanense x.x.zhu & s.r.yi,在国际著名植物学期刊phytokeys正式发表,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社会服务:积极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指导等社会公共服务。与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共同牵头成立成渝双城经济圈医药卫生职业教育联盟,致力于实现川渝两地医药卫生职业教育融合式、一体化发展;牵头成立重庆三峡库区医教协同职业教育集团,促进学校与区域医药卫生行业学会、医院、企业、地方进行深层次的校政院(企)合作。积极承办职业培训、开展技能鉴定服务,完成工种技能鉴定。充分发挥2所直属附属医院医疗资源优势,为区域乡村医疗服务50万人次。面向区域养老服务领域,推动养老服务模式创新,助力健康中国。开展中药种植应用技术推广服务实施精准扶贫,指导12个区县,26家单位种植中药材1.2万亩,年产值1.5亿元,带动200余户贫困家庭脱贫致富,有力助推“和谐稳定新库区”建设。 国际合作与交流:学校坚持“输出”与“引进”并举的合作原则,积极发挥我校中医药资源优势,建立重庆三峡国际中医药培训中心。学校是中泰职业教育联盟与中德高等职业教育合作联盟(江苏-柏林)参与单位,是新加坡护理医科奖学金项目全国仅有的9所参与院校之一。学校与澳大利亚昆士兰tafe职业技术学院为姐妹院校,与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开展交流合作,已选派100余人赴海外交流、研修,与加拿大博瓦立学院开展护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积极推动与泰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 2019年3月28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亲临学校考察,对学校扎根三峡、立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服务库区经济社会建设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称“学校办得好、专业有特色、办学质量高”。 展望未来,全校师生员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根本,围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的育人目标,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发挥带动区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龙头作用,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教育发展新篇章。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坐落在美丽的呼和浩特市大青山脚下,是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直属的一所具有鲜明化工和建材行业特色及技术优势的国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2003年由原内蒙古石油化工学校和内蒙古建材工业学校合并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始终依托区域经济发展,坚持以市场需为求导向,植根化工、建材产业设专业,立足地方,面向全国,构建了以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保留中职教育,完善和提升职业本科教育,加大继续教育和社会培训并举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 学院不断强化内涵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推进体制创新,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宗旨,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 学院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教育部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单位、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自治区优质高等专科学校,先后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先进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最受欢迎职业院校、全区依法治校示范校、自治区文明校园、自治区文明单位标兵、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状、自治区就业与培训先进院校、全区资助工作先进集体、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全区高校征兵工作先进集体、全区学生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校训:厚德博学,自强不息。 学院占地827亩,建筑面积30.8万㎡,现有教职工563人,其中专兼职教师399人,副高以上职称189人,有全国“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自治区突贡专家2人、自治区级劳模3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4人,自治区优秀教师3人,自治区级教坛新秀12人,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教学名师3人,自治区级专业教学团队14个。2014年“开发大型现代煤化工教学工厂,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院现有在校生11078人,累计培养7万余名技术技能人才,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院化工和建材行业特色及技术优势明显,构建了“煤炭加工与利用为龙头专业的化工特色专业群”“以化工装备技术为龙头专业的机电特色专业群”“以食品营养与检测为龙头专业的农畜产品特色专业群”3个特色专业群,建成了国家级重点专业6个,教育部创新行动计划骨干专业4个,自治区级重点专业4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14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5个,“1 x”试点专业8个。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建设教育强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从未来五年到2035年,是我国由教育大国成为教育强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与国家发展同步,也是学院建设现代化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历史机遇期。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加快西部地区发展,也为我们抢抓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有利时机。我们要迎难而上,积极应对,化危为机,实现历史性发展,努力把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现代化高水平职业本科院校,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重庆工程学院
学校介绍 ◆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员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重庆市试点高校 ◆国家备案众创空间 ◆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 ◆首批重庆市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示范校 ◆重庆市应用型本科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重庆市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 ◆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校 ◆重庆市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 ◆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重庆市普通高校就业创业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学校概况 重庆工程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建校以来,学校紧跟国家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脉搏,立足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主动适应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形成了以工学为主,管理学、艺术学、文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学校以“信息技术 ”为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开设有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电子信息、数字艺术、智能建造、电子商务等领域共25个本科专业(类),已累计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4万多名“基础好、素质高、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校地处山水之城直辖市重庆,建有南泉和双桥两个校区,在校学生16000余人。南泉校区位于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的南温泉风景区,双桥校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大足龙水湖畔。校园占地815.7亩,校舍建筑面积37.74 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48.2万册(纸质藏书132.21万册)。学校建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实验(训、习)大楼、学术报告厅、大学生服务中心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重工创谷,以及标准化塑胶田径运动场和篮球场、网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体育教学活动中心。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自有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比34.74%,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教师占比85.71%,“双师双能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55.79%,能满足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需要。学校建有1个重庆市新型二级学院,3个市级研究中心,6个行(产)业学院,市级重点培育学科、特色专业、一流专业共计6个,市级一流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示范课程共计20门,承担市级重大、重点课题20余项。学校获得重庆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市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典型案例1个,市级工人先锋号4个,市级科技创新团队和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共9个。 学校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建有软件与人工智能学院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与物联网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信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数字艺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建筑工程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通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7个实验教学中心,下设186个实验(训)室,建有校内外实习基地225个,形成了校内外互补结合,分布合理的实践教学基地。学校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以数字化打造教育新生态,建设了以“智慧管理、智慧识别、智能分析”为核心的智慧化平台,拥有智慧教室192间、智慧实验室171间、“智学重工”一站式教学综合服务平台和教学大数据中心等,推动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学校创新创业园(重工创谷)是国家备案众创空间、重庆市科技企业孵化器、重庆市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重庆市大学生微企创业孵化园、重庆市首批众创空间、重庆市高校众创空间、重庆市巴南区大学生创业园,同时被团中央、团市委认定为“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青年创新创业学院教学基地”,为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学校坚持“以创新促学业、以创新促就业、以创新促创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不断提高。近三年来,学生在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作品大赛、“优路杯”全国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中获210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奖项。 学校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重视党的建设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引领作用,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学校是全国普通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重庆市首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示范校、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校。近年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重庆日报》分别报道了学校党建和人才培养工作。经第三方社会机构评估,学校连续多年保持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95%以上,众多学子被世界500强等知名企业录用,大批学子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投身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岗位、部队参与国家建设,部分学子到国内外高校继续深造,还有部分学子自主创业成为了青年企业家。学校连续5年被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授予“重庆市普通高校就业创业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面向新时代,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宗旨,以新工科建设为抓手,抓住国家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的契机,重点面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入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朝着办特色鲜明的工程技术大学的奋斗目标砥砺前行。 办学特色 学校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相结合,构建“四化、三库、两基地、一平台”的产教融合体系,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通过共建产学研机构、产(行)业学院、专业共建、实验室共建以及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等多种形式,与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腾讯云、阿里巴巴、深信服、中兴通讯、重庆正大软件集团、四方新材等知名企业达成合作关系。建有“金融大数据智能应用重庆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市数字影视与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华文化动漫研发传播中心”等一批市级科研平台;建有“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研究所”“人工智能研究所”“软件工程研究所”“智能通信与工业互联网研究中心”“工业软件仿真协同创新中心”“建筑材料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子商务协同创新中心”“嵌入式应用开发人才孵化基地”“阿里巴巴新零售人才孵化基地”产学研机构9个;还建有“腾讯云大数据学院”“中兴ict学院”“深信服网络安全产业学院”“移动通讯产业学院”“仙桃国际大数据产业学院”“零售行业学院”等产(行)业学院(基地)6个。 与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深信服、重庆永辉等知名企业开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新零售等“卓越工程师”“创新人才”联合培养。 产、学、研、用的有机结合,取得丰硕成果。2016年学校获批重庆市应用型本科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17年学校成为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2018年学校软件与人工智能学院获批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新型二级学院建设立项,2020年学校软件学院入选重庆市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2022年被列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重庆市试点高校。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获批重庆市本科高校一流专业,软件工程学科为重庆市高等学校“十三五”市级重点培育学科,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专业为重庆市本科高校“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 z6尊龙平台的联系方式 招生热线:023-62846626、62846636、62848649(传真) 学校网址:http://www.cqie.edu.cn 招生办公室:重庆工程学院南泉校区办公楼109办公室 南泉校区地址:重庆市巴南区南泉街道白鹤林16号 双桥校区地址:重庆市双桥经济开发区西湖大道76号 学校微信公众号:cqgcxy 招办微信公众号:gcxyzsb 新生qq群号:264920848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广州商学院
学校介绍 广州商学院前身是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1999年招生第一批学生,2002年成为广东省第一所新机制二级学院,2004年成为全国第一批、广东省第一所独立学院。学校于2011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成为广东省第一所由独立学院转设的普通本科高校;2020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是该年广东唯一一所,也是全国四所通过评估的民办高校之一;2021年成为广东省第一批民办高校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设13个学院,共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超过2.8万人,教职员工1700多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博士学位教师余170人。 办学条件 校园建设稳步推进。学校近两年投资十多亿元新增了近15万方的新教学楼和学生公寓。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86.1万册,电子图书113.1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1.15亿元,校园网、无线网络已覆盖全校。校园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绿树成荫,湖光山色,鸟语花香,是读书治学、成长成才的理想乐园。 产教融合不断深化。学校现有现代信息产业学院和数字经济产业学院2个省级产业学院,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7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室)182个;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校内协同育人实践基地14个;同时,在校外建有实践教学基地276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能满足全校13个学院的实践教学需要。 科研水平显著提升。2016-2022年来,学校共获批省部级科研项目169项。2022年,学校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为当年全国民办高校唯一一所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学校。   区位优势   学校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坐落在“中新广州知识城”的南部核心地带,也是知识城现有的唯一一所本科高校,周边已规划或正在建设四所大学研究院。校门口有两个地铁站,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为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提供了优越的地理条件,学校也将利用区位优势努力成为高端人才引育园、创新平台聚集区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推进器。 人才培养 广州商学院本着为党育人、为国家育才的根本目标,正在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探索以思政教育、通识课程、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为核心的“第一课堂”和以“广商大讲堂”、图书馆和艺术馆展览及专题讲座、学生社会志愿者活动为主的“第二课堂”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路径,致力于培养具有“四个特点”(广视野、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和“四种能力”(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幸福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科竞争力整体提高。学校注重“新商科 泛ict融合”特色学科专业群建设,形成了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法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相互支撑、交叉融合、协同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建成了基于鲲鹏、华为云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云服务、数通等实训基地和鸿蒙研究院。目前,学校电子商务学科为省级特色重点学科,法学、电子商务和金融学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电子商务、会计学专业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会计学、法学、互联网金融、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获批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其中法学、会计学专业已通过结题验收。 立德树人成绩突出。学校通过学科交叉化、过程数字化、教学国际化、育人综合化4种培养途径,旨在培养具备适应、组织、创新、幸福4种能力和“广视野”“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4个特征且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时代新人,通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努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学生在参加华为ict全球赛、全国“挑战杯”系列大赛等学科竞赛活动中均获佳绩,每年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100多项,培养了一大批思想品德好、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国际视野宽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历届毕业生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最终就业率均在90%以上。 构建学术及文化交流平台。面对人工智能等科技进步的挑战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强的适应及应对变化的能力,引导学生“尊德行而道问学”,学校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呵护、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求心、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关注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开设了“广商大讲堂”和一系列通识课程。通过搭建高水平的学术及文化交流平台,引进高素质的讲座教授,让在校学生能够在学校专业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拓宽视野,提升思想境界、观念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四年后更加自信地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 国际化办学   学校始终践行“国际化”办学理念,努力打造国际化办学品牌,国际化办学20年来,国际交流与合作走在广东省同类院校前列,培养了17届国际项目毕业生。2002年,学校与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合办国际会计专业,是广东首批本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2年,学校与美国贝佛大学合办物流管理专业双学位项目,成为学校第2个获得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22年,我校与美国南新罕布什尔大学合办互联网金融专业双学位项目,成为广东中外合作办学领域项目最早和最多的学校。学校现已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15国及港澳地区共96所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形成“预、专、本、硕”一体化的国际教育格局,是广东国际化办学层次最多的本科高校之一。学校荣获“2017年度•品牌竞争力中外合作院校”称号,2021年当选为“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单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
学校介绍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由原昆明医学院与昆明富达发展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于2001年6月联合创办。2001年7月开始首届招生,2003年9月实现自主招生。2004年1月通过国家教育部首批审核,确认为独立学院,是云南省唯一一所高等医药卫生类本科独立学院。 依托昆明医科大学优质的教学资源,雄厚的师资队伍,通过二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办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办学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学院现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眼视光学、中药学等26个本科专业(2021年新获批制药工程、助产学2个专业),形成了以医学为主,理学、管理学等7个学科门类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专业格局。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护理学4个省级特色专业,有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学、应用心理学、运动康复、公共事业管理5个院级特色培育专业,形成了以省级特色专业为引领,院级特色培育专业为支撑的专业建设体系。学院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截止2020年12月31日,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4524人。 学院现有高新、杨林两个校区。高新校区坐落于举世闻名、风光秀丽的春城 — 云南省昆明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西邻名胜古迹筇竹寺与海源寺风景区,南与美丽的高原明珠滇池遥遥相望。校园新颖漂亮,绿草茵茵、花木悦人,是昆明市政府授予的“昆明市园林式单位”。学院教学设施齐全、先进,拥有雄伟的教学大楼,按现代标准化配置的先进多媒体大小教室,设有各专业、学科教研室、实验室并设有临床技能实验中心(省级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口腔综合实验室、人体形态学陈列馆、计算机室、数字化外语语音室、图书馆(配备电子阅览室、海量文献检索数据库等)、器械健身室、形体健美训练室、心理咨询室、校园广播站、英语听力专用无线广播频道、覆盖整个校区的高速校园网络,各幢学生宿舍均设有大学生文化活动室等,拥有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足球场和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学生公寓、学生餐厅等先进教学生活设施。 杨林校区坐落于规划现代的嵩明职教园区,建筑物更加新颖漂亮,功能更加齐全,是海源学院的主校区,位于昆明市嵩明云南省职教园区, 一期工程占地627.45亩,建筑面积17万余平方米,总投资4亿多元,2011年9月已投入使用。 学院现设有基础教学部、人文社科部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第一临床医学系、第二临床医学系、医学技术系、护理一系、护理二系、口腔系、文理系、公共卫生系、药学系,拥有海源学院附属医院-石林天奇医院、附属同仁医院、附属富民医院,有教学医院3所,即昆明市妇幼保健院、禄丰县人民医院、昆明安琪儿妇产科医院。共享昆明医科大学16个专业、10所附属医院、60多所教学医院、实习医院优质的教学资源。昆明医科大学10所附属医院均为大型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或省级专科医院,医院人才集聚、设备先进、科室齐全,在省内外享有广泛的盛誉,昆明医科大学各学科专业的优质教学资源完全能满足海源学院的教学需要,是莘莘学子理想的求学之地。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的招生计划,由国家统一下达,招收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成绩达到各省、市、自治区相应批次录取控制线,并有能力支付学费的考生(学生入学后外语教学以英语安排教学)。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的教学工作,在昆明医科大学指导下,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社会适应能力好、具发展潜能的高级医药卫生类实用型人才。学院领导、主要干部和骨干教师由昆明医科大学选派,教学按国家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育规程严格要求。临床教学任务由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的高水平教师承担。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的学生工作,以学生为中心,以帮助学生成才,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服务和日常学习生活服务管理摆在突出位置,建立了学生党总支、党支部,健全了院、系、班三级学生管理工作体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涵盖思想政治、学术科技、社会实践、文艺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获得了省委宣传部、团省委、省教育厅的多次表彰。 学院每年三大文艺汇演、四大体育赛事、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几十各种社团活动已成为海源学子展示青春风采、增长才干的宽广舞台。海源学院每年在学生中开展“德、智、体、能综合测评”,“评优推先”,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省政府励志奖学金、院级综合奖学金、单项奖学金和勤工助学基金等多种奖助学金,激励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成才报国。学生毕业,享受国家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学院提前做好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暨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体验式”教学等形式积极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我院毕业生的就业、考研上线及录取率均位居全省独立学院前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
学校介绍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前身是由陕西金叶科教集团与西北工业大学于1999年共同举办的西北工业大学金叶信息技术学院。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2014年起,学校在陕西省提升为本科二批次招生。2020年3月,学校作为陕西省首批通过教育部评估考核达标的独立学院,正式转设更名为西安明德理工学院。 学校地处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秦岭北麓、沣河东畔,毗邻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和西安三星电子科技产业园区,校园占地610亩,校舍建筑面积26.63万平方米。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仪器设备先进,办学基础设施优良,园林化、信息化、人文化的校园环境,功能完备的实践教学中心,良好的体育运动场所,以及完善的生活服务保障等,为广大学子营造了优美宜人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办学20余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以学生为根,以育人为本,以教师为要,以责任为重”的办学理念,秉承西北工业大学优良办学传统,依托其雄厚的办学资源优势,形成了规模适中、优势特色鲜明,涵盖普通本科、专升本、高职专科以及继续教育、国际教育和培训多层次的办学体系格局,累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4万余名应用型人才,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平均超过90%,考研上线率保持在10%以上,综合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区域经济社会得到彰显。 目前,学校本科、专科在校生近15000人,教职员工800余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7%,其中博士学位占比10%,研究生学历以上占比70%;拥有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8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 学校下设14个二级学院,18个职能部门,7个教学及教学辅助单位。现有32个本科专业,16个专科专业,专业设置以工为主,经、管、文、艺、医协调发展,突出新工科、新文科、新商科背景下的产教融合,军民融合。共有5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拥有“省级一流课程”13门,“省级优秀教材”5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 学校广泛开展校企合作,与中兴通讯、楷博财经、阿里巴巴、贝壳、大疆创新、苏州天准科技等79家企业合作,建立了67家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大力推进产业学院建设,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成立了“北斗应用技术学院”“金融产业学院”。在省委网信办的指导下,以学校为主体,与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省测绘局北斗中心、自然资源陕西省卫星应用技术中心、陕西网络创新研究院等单位共建“陕西北斗学院”,开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北斗应用技术等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2021年,学校获批“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基地”。 学校坚持中外联合办学模式,拓展国际视野,与英国、加拿大、韩国、德国、菲律宾等国家知名高校合作,建有中外学术中心、中外语言中心和中外联合实训培养基地。开设了中加、中韩、中英、中德、中非国际班等联合培养项目。与英国西英格兰大学建立战略z6尊龙平台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在我校设立了陕西省唯一的“英国西英格兰大学学术中心”以及“英国西英格兰大学陕西学习中心”。 学校主动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行业前沿,培养具备优秀职业素养、不断进阶和自我更新、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应用型民办大学。 主要荣誉: 2010年学校荣获“全国先进独立学院”称号;2014年位列“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第21位,陕西省独立学院排名第一;2016年被授予“陕西省民办非企业5a等级单位”称号;2019年荣获央广网“年度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2020年荣登全国主流媒体教育联盟总评榜陕西榜第10位,获评“综合影响力及美誉度品牌院校”,荣获新浪陕西“2020陕西影响力创新发展奖”、中国教育在线“2020年度陕西省最具网络口碑本科高校”。2021年软科发布的“2021软科民办高校排名”,学校位列全国第七位,陕西省第一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大连科技学院
学校介绍 大连科技学院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的大连旅顺经济开发区大学城内,其前身是2002年组建的大连交通大学(原大连铁道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省属普通本科高校,2016年获批为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19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始终将培育和打造办学特色作为立校强校的重要任务之一。早在建校之初,创办人高智先生就提出“勤劳、智慧、勇敢、意志、信誉、责任、包容、感恩”的校训,经过多年摸索,办学特色初步显现,即实施“三大工程”,践行“大科精神”;实施peim教育,深化协同育人。 学校现有机械工程学院、交通与电气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应用技术职业学院7个二级学院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部、体育部、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5个教学单位。学校现设34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工学为主,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基本格局。 目前,学校已成为教育部“互联网 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建设院校、工信部首批100个“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中国创业创新典型示范基地、全国民办学校首批党建特色项目建设基地、辽宁省优秀民办高校、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大连市民办教育党建工作示范校。近年来,学校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4项;省一流专业3个,省一流课程15门;省级优秀本科教材7部,省级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2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虚拟仿真项目1项,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省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个,省级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2个,省就业创业大数据研发中心1个,省知识产权运用促进中心1个。 学校办学条件逐步完善。学校现有土地面积78.88万㎡,建筑面积29.59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389.97万元,馆藏图书100.67万册。学校重视信息化建设,努力构建智慧校园,校园网万兆骨干、千兆到楼、百兆到桌面,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学校建有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实验实训中心(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等103个实验实训场所;与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大连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大连亚明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电务段、大连工务段等企业共建有108个校外实践基地。 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者占比36.75%,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91.65%,具备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双师双能型”专业课教师136人,有30人次分别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级教学名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层次、大连市政府特殊津贴、沈阳市高层次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学校已获批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辽宁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辽宁省优秀网络育人名师工作室、辽宁省优秀教师团队。 学校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有集创新实践和创业孵化为一体的peim新教育实践中心等校内训练场所8000余平米,建有同创小镇等校政企协同创业孵化基地20000余平米。拥有专业教授、产业教授、创业导师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130余人,包含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业导师、科技部科技创业导师、人社部创业导师、全国高校创业教育工作先进个人、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辽宁省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30余人。实施“国创计划”以来,累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创业奖励1000余项,曾多次在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得赛区金奖,获奖总数位居辽宁省民办高校前列。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持续提升。建校以来,学校为社会培养大批人才,共向社会输送25000余名毕业生,近三届本科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为90.6%,位于辽宁省民办高校前列。学校相继与沈阳铁路局、哈尔滨铁路局、大连地铁、大连机车厂等知名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实行订单式培养,并作为储备干部。在全国第三方大学评价机构艾瑞深校友会网(cuaa.net)正式发布的榜单中,大连科技学院位居2022校友会中国民办大学排名i类20强第13位,荣膺六星级顶尖应用型大学美誉。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四川传媒学院
学校介绍 四川传媒学院始建于1997年,主校区坐落在四川省成都市,原为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2001年开始举办普通本科教育。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综合类民办普通本科高校。 办学思路 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持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公益性办学原则,坚持地方性、应用型、行业性办学定位,将党委政治核心作用融入到立德树人全过程,秉承"博学笃行、德艺双馨"校训,践行"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一切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和"完善体制、创新机制、稳定规模、调整结构、改善条件、保证质量、办出特色"的办学思路,立足"媒体融合"、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艺术与科技融合",主动对接、服务传媒行业和地方文化产业发展需求,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适应传媒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办学条件 学校主校区位于成都市郫都区,两个实习实训校区分别位于成都市蒲江县和四川省间中市三个校区校园总面积2397.95亩,建筑面积82.7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02亿元,校园网万兆主干、千兆到桌面,无线全覆盖。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2.36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203.08万册。学校另建有"四川省图书馆传媒学院分馆",馆藏纸质图书18万册,数据库78个。学校拥有4k超高清电视转播车、箱式转播系统、2000多台3d/4k高清摄影摄像设备和高端数字摄影机、 3000多台后期编辑设备和图形工作站、大型录音棚、大型摄影棚、艺体中心等。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17个教学单位,自有专任教师1081人。有2018-2022届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四川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学名2人,四川省民办高校教学名师4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委委员1人,国家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军人才1人和青年创新人才3人。 学科专业 学校开设了4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艺术学、管理学、工学、经济学和教育学等6大学科门类。有国家级"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卓越新闻人才培养计划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建设专业5个,省级民办高校专业质量提升计划建设专业4个,省级重点(特色)建设专业6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 教学改革 学校入选教育部规建中心"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试点院校,是四川首批"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高校"、四川省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协同育人改革试点" "新时代传媒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改革试点"院校。获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人才培养 学校提出了"三融合" "五对接""三贯通""三层次"的"353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有四川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 示范团队1个,四川省民办优秀教学团队3个;有省级精品课资源共享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6门, 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7门,省级精品共享课程4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1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6个。 产教融合 学校建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批准挂牌的"中国(成都)超高清创新应用产业基地——成都影视硅谷"、第一批"四川省高校创新创业创造'学教研产城一体化'示范基地"等高端协同育人平台。以学校为依托建设的"府河源影视传媒科教产业园",被列入"四川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发展规划"并连续四年列入四川省重点项目;以学校为核心区域的成都影视城,被成都市列为66个产业功能区之一;学校建设的现代高科技摄影棚-成都影视硅谷摄影大棚被列入四川省"十四五"规划(草案)。 科学研究 学校参与研制了国家广电总局《5g高新视频-领沉浸式视频技术白皮书》《5g高新视频-vr视频技术白皮书》《互联网自由视点互动视频数据格式规范》标准、《网络视听节目音频响度技术要求》标准、《网络视听节目视频参数及命名规范》标准、《4k超高清电视节目拍摄制作技术白皮书》和《5g 4k/8k超高清技术白皮书》等行业标准,完成了《2018中国数字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白皮书》的编撰,承担了 "新媒体影像创作师"职业技术认证体系的研发,联合中标了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面向超高清视频行业的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超高清视频显示终端检测验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一批项目。 培养质量 学校累计为社会输送了7万余名毕业生,服务于传媒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涌现出了一批以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徐萍、"全国最美大学生村官"肖琳、第三届全国好记者李丹、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一等奖获得者鲍泰良 等为典型代表的优秀校友。近三年,学生获得国家级"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项、铜奖1项,省级金奖3项、银奖5项、铜奖14项。 面向未来,学校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坚定不移地推进内涵式发展,朝着建成特色鲜明的民办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目标阔步奋进。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学校介绍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于2003年7月,由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福州大学为主体举办,并按新机制、新模式运作,实施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   学院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明德博学,臻于至善”的院训精神,围绕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注重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提高服务区域、行业需求能力为引领,学院从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平台搭建三方面着力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应用型大学建设基础,努力建设以工为主、有特色、有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打造福建省工科人才培养的摇篮。   学院现有17个教学单位、44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覆盖经济社会发展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综合性大学。在校生规模超过13000名。   学院共享福州大学优质教师资源,构筑了“福大教师和自有教师为主力军,双师双能型教师为生力军”的创新型师资队伍结构,建设一支教师、工程师等资格兼具,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学院倡导教师开展科研创新,以教师科研带动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师科研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近五年学院教师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1项。近五年,学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40余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百余项。   目前,学院拥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6个、省级应用型学科3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3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示范性应用型专业群1个、省级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群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2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重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省级重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6项、省级一般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4项、省级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项、省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5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   学院不断强化与境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交流,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平台,共同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提升合作办学层次。实行与美、德、加、英、日、澳等地13所高校学分互认、课程互认,共同实施“2 2”、“1 3”、“3 1 1”联合培养模式。闽台合作方面,与台湾4所高校建立了联合办学关系,深入开展教师访学、学生交流、科研合作等。   同时,学院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平台,搭建校外实践实习基地,邀请工程师和企业高管带项目进校授课实训;开展校军合作,与驻闽陆、海、空部队共建,进一步完善军训、军事理论、国防教育教学;推动校政、校地合作,努力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学院经常性邀请名师名家做客“至诚论坛”,推行“院长进至诚课堂”教学活动,力邀福州大学相关学院院长为至诚学生授课;注重各类学生社团培育,拥有学术理论、科学技术、文化体育、文学艺术等各类学生社团,以及计算机创新团队、机器人创新团队、电子设计团队等学科团队,推进校园高雅文化和校园自有文化品牌建设,造就文艺新星和多才学子。   学院坚持为福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已培养毕业生三万多名。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平均就业率达96%以上,就业质量和就业层次逐年稳步提升;越来越多毕业生不断探索自主创业之路,并取得良好的业绩。学院获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等级,是福建省省级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学院杰出校友不断涌现,有校友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有校友入选福建省“闽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还有多名校友成功考取国内外著名高校博士生并顺利毕业等。   学生在国际国内学科竞赛中表现突出,参加“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内外机器人大赛、“蓝桥杯”、化工设计大赛、金相技能大赛等,连续多年取得优异成绩。学生创新研发能力强,获国家专利(著作权)超30项。近年来,学院每年有100多名应届毕业生考取国内著名高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考研录取率位居福建省独立学院及民办院校前茅。秉承福州大学的优良办学传统,学院扎实推动内涵式发展,各项建设取得了扎实成效,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近年来,学院先后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等称号。   (以上数据统计截止至2022年9月)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网站地图